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诚信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课程;实验室;建设;管理
新课程标准下的科学实验教学,要将过去的固定模式、统一装置、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问题做出假设,自选器材设计实验,然后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而且淡化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界限,强调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所以要改变过去陈旧的思想意识,重新树立建设和管理理念,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科学探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物质保障和活动场所。
新课程标准中科学实验的课程目标主要由实验知识和技能、实验探究能力和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三方面构成。实验知识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科学实验事实知识。主要是指科学实验所获得的直接实验事实和通过查阅、上网、访问他人等其他方式获得间接的实验事实。
(2)有关化学药品、理化生实验仪器等方面的知识。主要指常见化学药品的颜色、状态、浓度、主要化学性质以及存放、取用等知识;常见化学、物理、生物实验仪器的名称、构造、规格、用途、操作、连接等知识及其运用。
(3)科学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科学实验中易燃、易爆、有毒和腐蚀性药品的使用、储存,以及一些安全操作和防止事故发生的知识。
实验技能目标包括基本操作技能、仪器和药品的选择技能和综合运用技能;实验探究能力是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和标志;实验情感是学生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所形成的一种对实验活动的感情指向或情绪体验;实验价值观是指学生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所形成的对实验价值的最基本的看法,它包括实验对科学学科发现和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等。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制度,提出新的建设思路和管理理念,积极开发各种实验资源。
一、具体在实验室建设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强实验室的建设资金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增加实验室数量,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类型实验的顺利进行。实验室数量不仅仅指具备完善的实验附属用房,它还包括为不同年级的需要而分设的实验教室以及像物理、化学、生物等分类的实验教室。满足各类学生学习需求,促进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使学生从知识、技能、探究能力及价值观方面有明显改善,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使之形成良性循环,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2)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水平。配备足量、专业的实验教师并改变实验员职责。把管理职责改为服务、指导、管理。并按年级分配人数,细化工作职责,真正形成以实验教学促进科学学科及科学素养提高的局面。
(3)足量配备必需的实验仪器设备、防护用具及药品,及时补充低值易耗品,不断更新仪器设备,为学生进行熟练操作打下物质基础。
(4)设备配置要安全、系统、合理。如实验台设计为多功能组合式,方便管理和使用,并在各个实验室配备电脑和文字资料柜,将现实实验室中的各种实验资源进行处理,实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二、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改变管理机构和改变管理理念和方法
目前多数初中实验室由学校教务处管理,在专业和方法上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设置专门负责机构,确实改变管理理念和方法。
(1)在管理制度上改变过去严格的实验室开放时间和进出实验室制度,形成开放式管理人性化服务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开放时间可以是每天的课余时间和周六周日,简化物品使用登记程序,学生在开放时间内可随时进入实验室使用常用仪器,做一些感兴趣或课堂上尚未成熟的实验,老师和管理员有义务随时指导和帮助他们完成实验。这种开放式管理,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家庭小实验和课外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并查阅资料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时间能力。允许部分有余力的学生自己设计并实施,以满足求知欲,并进一步发展实验探究能力。
(2)在实验仪器摆放和药品的储存管理中,可以让学生分年级或班级参与管理,让他们有机会了解常见科学仪器的名称和药品的使用储存方法。这种管理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要加强实验室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确实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指导;改变思想认识,在时间和要求上同正常学科一样,加强辅导。
(4)应鼓励教师、管理员和学生因陋就简,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的器具和器材或废弃物,自己动手改进简易装置或替代实验用的科学药品,弥补经费的不足,既丰富实验教学资源,又能增强学生节约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勤俭节约的品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生对科学实验不应该只是纸上谈兵,实验教学应越来越受到重视。实验教学不能抱着陈旧实验方法不放,而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开放学生创造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都亲身经历,都有收获,实验不能再是少数尖子生的专利,教师应该更多地考虑不同学生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在教学中应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总结教学方法,把实验教学提高到新的层次,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能力、创新精神,个性健全的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教学改革 管理心理学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8.051
A Research on Case Teaching Reform of Management Psychology
LI Jun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Guangdong 512005)
Abstract The article explored adopting managerial cases to reform the management psychology course. In classroom teaching, the article discussed how to use the computers and network technique to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management psychology teaching resources. The research explored adopting management theory and technique, such as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heory and leaderless group discussion to reform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student evaluation.
Key words teaching reform; management psychology; case teaching
1 管理心理学学科概况
管理心理学是管理学和心理学这两门独立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它是一门边缘科学,它的产生离不开企业管理的需要和实际管理工作经验的总结。它是研究各种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一门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科。
因此,对本学科的教学而言,管理中的实际案例和心理学理论之间应取得一个平衡。但目前我国管理心理学教学中,却往往出现失衡现象,即侧重心理学内容,过分以心理学理论为中心,忽视了管理学案例作为心理学理论的载体作用。①
管理是一种实践活动,而不是抽象的思辨。无论是管理学或者管理心理学都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这种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管理心理学的课程不能单纯采用“从理论到理论”的传统教学方法,而应加强贴近经营管理实践、具有生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系统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能力的案例教学。管理心理学课程如果不能有效采取案例教学法,那它的意义将会大打折扣。
我国高校开设本学科课程名有的称“管理心理学”,有的称“组织行为学”,但基本内容并无很大区别。在教材上,大多沿袭本学科传统体系分为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组织心理三大部分,以“人性假设”为理论基础,内容重视心理学理论的阐述,涉及现代企业管理实际案例的内容甚少。②有些教材甚至与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的内容多处重叠。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讲授法灌输心理学理论为主,并未有效结合管理实践案例,即使有结合,那也是非常牵强,导致学生感觉在重修普通心理学或社会心理学,无助于解释管理实践中的心理现象。
本文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达到以下目的:
(1)探索在管理心理学教学内容中以管理学实际案例为主要线索,在每一案例中贯穿多角度、多层次的心理学理论。
(2)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管理学理论和技术,例如目标管理理论、组织承诺理论、无领导小组讨论等等,作为课堂教学的管理方法。
(3)探索在管理心理学教学中如何系统运用研讨法、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法等等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2 本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管理心理学教学处于不断改革之中,人们不断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本课题改革思路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针对教学内容少而陈旧。目前,各院校选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版本,内容大同小异,而且内容主要集中在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领导心理、激励理论等。因此,本学科教改课题集中在引进新的心理学成果,扩大课程中出现的心理学理论范围。
(2)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目前各院校在管理心理学教学中主要通过教师讲授,用黑板、PPT、书本等作为展示手段,而学生单纯是作为接收方在台下听课,两者缺少互动。近年教改研究主要针对该问题,探讨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改变教师和学生缺少互动的现状,例如采取互动的教学模式,又如采用视频作为展示工具,提高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通过多通道接收信息从而有利于知识建构。③
(3)针对考核和教学管理。针对考试方法和内容缺少案例、重记忆轻运用,探讨考试方式和内容的改革。结合本课程的学科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目的。案例单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以往本学科的课程案例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将案例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辅助手段。以案例和问题为导向,促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其实质是帮助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可以参照过去的经验,从实际情况、措施和结果中学到东西。④
3 管理心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具体方法
3.1 改革内容
(1)教学内容的结构性改革。不再将管理学案例作为一种辅的工具,而是直接以管理学案例为中心和主要线索组织教学内容。研究如何跟踪理论前沿和现实信息,追踪和引入合适的现代管理案例,适当介绍学术界和企业界最新的发展动态。
(2)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探讨如何实施新型的教学方法能有效体现以管理案例为中心的心理学理论教学。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视频、音频等不同技术手段,加大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和直观性,建立内容丰富、使用方便、易于随时更新的管理心理学教学资源系统。
(3)考试模式的改革。确立以管理案例为中心的考试模式,注重在试题中通过实际管理案例考核多种心理理论的灵活运用。确立以问题解决能力为导向的考试模式。发展多种考核方式,尽量采取计算机网络作为媒体的考试形式,例如用计算机呈现管理实例,学生可采取记录视频音频,或者上机操作答卷等各种方式,全方位考核各种素质和能力。
(4)运用研究成果,实施具体教学,观察分析教学效果,形成实施报告,提高学生对管理学案例的心理学原理的分析能力,并通过抽样对比研究,问卷调查等量化的方式评估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3.2 改革目标
丰富管理心理学的内容,通过管理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案例为中心和线索重组教学架构。拓展多种教学方式,应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考试模式改革,更有效对学生学习成果作出评价,同时对教学和学习起到正面导向作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管理心理学理论,提高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3.3 拟解决关键问题
如何解决既能以管理学案例为中心和线索组织管理心理学课程,而又不致教学内容和结构的零乱。如何有机统一以上改革内容和措施,达到对该学科的理论、实践教学,对学生的考核评价等方面都比旧教学模式更加有效。如何使得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维持教学秩序,增加个别化教学的时间,以及深化学生对本课程内容和理论的整体理解。以上都是要解决和具备实施可行性的关键问题。
4 管理心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和评价
4.1 总框架
结合以往积累的经验, 构建一个以管理学案例为中心和线索组织起来的管理心理学教学课程,同时以培养学生心理学理论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培训操作程序和执行策略,且具有相应的评价机制,革新学生考核机制。
4.2 实施步骤
具体内容包括:(1)以管理学案例为中心和主要线索组织教学内容,重新组织教材。(2)实施新型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手段,建立教学资源系统,实施教学。(3)教学过程中应用管理的方法,例如:无领导小组讨论、目标管理、管理游戏、情景模拟等等。(4)确立以案例为中心的考试模式,注重在试题中通过案例考核多种心理理论的灵活运用。(5)运用研究成果,实施具体教学,观察分析教学效果,评价案例教学的效果,形成实施报告。
4.3 对教学的评价方法
本研究可采用调研、咨询、 教育经验总结法、统计法、实验对比法等方法,对本文所提教学方法实施评估,以了解其效果和价值,为进一步推广或者修改提供信息。
5 本研究的价值
本研究的最直接价值在于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有利于管理实践,对管理心理学教学的改革乃至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都有着较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操作意义。无论是对于学生的课程学习和教师的课程教学,都能够从本研究受益。
本研究同时具备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课程案例教学并不局限于管理心理学,它对于所有学科尤其是应用性强的各门社会科学的教学有普遍意义。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其他学科有启发意义,课程案例教学可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推广至其他学科,从而使得研究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的价值并不局限于高校的课程教学,它可推广至企业或者各种机构的培训课程的组织和编制,以及各类拓展训练项目的实施。
本研究获得韶关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
注释
① 卢盛忠.管理心理学[M].4版.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3-6.
② 刘星期.管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心理科学,2001.24(1):3-5.
[关键词]物流管理;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DOI]10.13939/ki.zgsc.2015.45.015
1 引 言
《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是常州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介绍配送业务流程和物流中心管理技能的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物流配送中心作业及管理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进行物流中心业务操作及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学生今后进入物流企业或工商企业从事物流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2.1 专业课程定位不清晰
物流管理专业旨在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这一点在目前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明确反映。但到底什么是物流管理人才,物流管理人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物流管理人才与运输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流通管理、物资管理等其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什么实质区别,这些对人才培养来说是非常具体、非常重要的问题,大部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没有给予清晰的回答,因此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定位就不明确。
2.2 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
人才的培养最终是要落实到课程的学习上,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势必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目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结构设置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没有界定清晰的专业主干课程。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尽管都规定了物流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但这主要是基于自己学校对物流管理专业的理解,不同高校对主干课程规定有时大相径庭。
2.3 实践教学条件有限
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而许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刚性很大,难以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与社会实际应用之间存在较大程度脱节,课程过多偏重于理论解释和分析,缺乏对活生生的物流管理案例和实践的探讨。因此应加强对物流管理专业的通识教育,突出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这里所要求的“技术”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上,超越于一般技能,具有一定复合型和综合性特征的技术;是适应高技术的要求,掌握专业技能和实用的工程生产技术,需要大量的实践能力和技能训练予以保障。
2.4 教材内容滞后与课程资源不足
教材撰写“低、乱、重、虚”。“低”是指教材质量低。随着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不断增加,教材的需求量急剧上升,编写教材的队伍也日益庞大,“鱼龙混杂”,尽管也编出了一些质量较高的教材,但大部分教材质量低劣,编写者急功近利,在没有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厚重积淀、没有深思熟虑的情况下就动手编写教材。“乱”是指教材编写混乱。“重”是指不同课程教材内容重复。“虚”是指教材远离实际。
物流管理专业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目前国内不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过分偏重于理论,内容过于抽象,脱离活生生的物流管理实际,不仅教师教学感到吃力,学生学起来、理解起来也感到困难重重。
2.5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团队力量薄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摒除灌输、填鸭式教学方法,纠正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改变仅以黑板、粉笔为工具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改变一元单向传递信息的模式,要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地实施教学,使用多元多向传递信息模式。物流管理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主要有“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原因:从存量方面看,很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属于“匆忙上马”,在缺乏专业师资情况下开设的。这些高校为了抓住物流管理人才市场紧缺的机遇,缓解学校就业压力,从其他专业抽调师资组建物流管理专业,这就使得物流管理专业存在师资力量“先天不足”;从增量方面看,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师资供求缺口过大,导致不少高校希望借助于人才引进措施来加强物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设想一时难以实现。
3 《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课程建设的创新实践
3.1 课程定位明确
明确课程建设理念,做好课程定位。课程建设理念指导课程建设工作的思路,课程定位指导课程建设实施过程中不偏离专业的方向。《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基层物流配送岗位的操作管理技能与素质,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和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根本。该课程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突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驱动”设计和分解课程内容;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课程培养岗位包括采购员、验货员、保管员、理货员、拣货员、配货员、信息员、送货员、调度员及相应基层管理者等。
3.2 课程内容鲜明具体
该课程主要讲授物流配送中心规划设计与运作管理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基本资料的收集与分析、选址规划、系统规划、设施设备规划、区域设计、基本作业管理、库存管理和运营管理等章节。同时就物流配送中心的定位、功能以及物流系统的分析方法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和探讨。课程内容以其丰富、深入,体现了该课程综合性、交叉性等特点,避免与其他物流专业课程内容重复。
3.3 改善与创设实践与实验教学条件
本课程目前开设有《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作为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课程后续的实践性课程。通过本课程可以使学生将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实践是本课程的重要环节。同时,也使学生熟悉物流运作,深刻理解一个物流中心的构成、功能和作用;达到对该课程具有分析、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理解基本理论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 选用优秀新教材及课程资源动态更新与补充
该课程优先选用省部级规划教材和优秀新教材,利用网络搜集补充教材上不具备的物流行业最新动态及物流新技术,做到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目前选用清华大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为教材,制作精良的教学课件逐期完善,具备与时代、与教学内容同步的电子教案,不断更新与补充的视频资源库(目前已达128个),试题库10套,并做到试题不断补充与调整。案例库不断丰富中,目前已多达200有余,具备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1份;课内实验任务书、指导书1份。
3.5 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团队梯队化
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多渠道地获取信息。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学生就学得快、记得牢,有兴趣、有享受。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使课堂教学从封闭型走向生活开放型,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了解社会,了解人生,熟知自然界现象;要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丰富知识、增加阅历、培养情操、健全人格;要进行开放式教学,使师生平等,关系融洽,使学生大胆交流,敢于创新;要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让学生能够猜想、能够变通、能够求异、能够创造;要提倡学生思考问题多、新、奇、活;要保护学生的奇特联想的热情;要驾驭课堂教学的技能,放得开,收得拢,开关闭合,运用自如。
(1)头脑风暴法:能够挖掘教学资源,培养创新型意识。“头脑风暴”的主体是学生,形式是各抒己见,互相脑力激荡。让学生交流代替教师讲授,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头脑风暴”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头脑风暴”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主题,充分思考,有赞同,有辩驳,相互激发,争相发表各自观点与主张,课堂气氛紧张而又活泼,培养了学生创新性思维。
(2)角色扮演法:从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思想的区别出发,采用角色扮演法,结合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设计物流中心作业流程与操作技能的基本框架,做好知识模块的组合,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
(3)模拟教学法:借用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大赛机会,组织学生参与,对物流中心的整体全面运营有真切的体会。通过运营仿真,输出仿真报告来进行实证分析 。
(4)案例教学法:选取京东、苏宁、海尔等物流中心的实际运作,并对案例进行点评与评析。引起学生讨论,关注实际问题。通过案例教学法,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知识应用能力。
(5)项目教学法:把该课程转化为若干项目,进行任务分解,围绕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让学生直接参与项目过程。例如,围绕给某一配送中心的布置这一任务项目,让学生分组进行项目方案的制定并互相评价。
在将以上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积极尝试参观教学法、竞赛教学法、新媒体教学法等方法的应用。不断思考与学习,做到推陈出新,提高和改善教学质量与效果。
《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教学队伍由7名骨干教师组成,即1位教授、4位副教授、2位讲师;骨干教师分别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的物流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等专业;师资配备完善,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教学效果好、科研水平高的师资队伍。这支教学队伍具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师德口碑普遍好。
4 结 论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建设要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仔细研究并控制好每一个环节,深入研究课程建设的关键点,探明其程序和操 作方法。经过努力,我校的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教师也在课程建设中不断成长。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高校教师为之不断积累经验和实践总结,以探索出更适于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课程改革思路。
参考文献:
[1]李梅,胡彦蓉.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交叉类课程建设初探[J].物流科技,2015(8).
[2]段红莲.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课程建设改革[J].中国市场,2013(38).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教育管理 改革
一、前言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体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人才培养方面过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应试教育体制是与我国学生人口基数大高校数量少等现实密切相关的,虽然饱受质疑,但是仍是我国在现阶段最主要的人才选拔模式,包括高考制度在内的各种考试制度构成的应试教育体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将是我国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新时期,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的联系交流更加广泛后,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当前我国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更加具备实用性和应用性,必须能够一专多能,素质全面发展,这对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着重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由此,小学教育管理体制也应顺应这一趋势,加强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从体制机制高度为从小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动手能力提供保障。
小学教育管理是我国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多方面因素。作为新一轮小学教育改革的重点环节,改革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势在必行,小学教育管理体制的先进性和完善性是当前我国小学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紧紧抓住小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这一关键,实现小学教育管理科学化、现代化,为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和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模式落后
教学管理模式落后是我国小学传统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也是存在于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小学教学管理是一个涉及到多方面的综合系统,管理模式的落后直接影响小学教学水平。当前,我国小学教学管理模式的落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管理手段上行政手段仍是最主要的方式,兼具强制性、权威性和实质性的行政手段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充当着重要角色,但是却随着小学教育改革的推进逐渐落后于时代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特点;另一方面,小学教学管理中缺乏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是我国推进小学教学管理改革工作的重要原则,在传统小学教学管理中,学生的诉求、师生的个性发展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一切以学校规章制度为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强调学生成绩的重要性,特别在面临小学升初中压力的五六年级学生中,学习负担过重,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在这种教学管理模式下,学生和教师只能完全依照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的规定,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余活动,学校都有着严格细致的管理条例。一方面,这些条例为师生的行为提供了指导和规范;但是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师生创造性的发挥。
2.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小学是整个教育体制的基础环节,相比于中学教师和大学教师,小学教师无论是在学历、职称、经验还是在薪资、福利等方面均有着天然的劣势,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小学教师队伍素质体现最为明显。城市小学教师特别是重点小学教师大都出身名校,农村小学教师学历较低,有些甚至仅为高中毕业。小学教师队伍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思路僵化。新时期小学教育改革要求小学教师能够具备较高的创新精神,能够更好地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掌握更多的教学手段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应用,解放思想,增强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同时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
三、改革小学教学管理策略研究
1.全面改革教学管理模式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当前小学教学管理模式日益僵化且落后于时展及学生需要的背景下,全面改革小学教学管理模式刻不容缓。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小学教学管理模式之于小学教育的积极性,通过改革小学教学管理模式来更好地调动利用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成绩,最终达到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
全面改革小学教学管理模式,首先需要以校长为核心的小学管理者树立改革的坚定信念,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深入课堂,加强对师生的了解,从而为更好地推进教育管理改革奠定基础。作为小学教育的总策划者和总管理者,校长在这一过程中担负着最大的职责,小学校长必须加强对本校师生的了解掌控能力,通过深入课堂,加深与师生的交流,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参与到教育管理中来,从而将新的教育管理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同时,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必须要始终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联系,将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更加强调通过改革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重视教师在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作为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的保障,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唯分数论”的格局,在教学评价环节提出对师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改革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关键,也是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重点。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一方面,要在小学教育现有教师队伍中加强教师职业素质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另一方面,要从师范院校学生培养环节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注重平衡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建立一支专业素质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小学教育管理改革得以成功的保障,小学教育中教师需要言传身教来给学生更好地树立榜样,因此过硬的教师素质是小学教育质量的基础。就教师队伍素质的构成而言,教师的业务能力和道德素养同样重要。一方面,小学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从而提高自身掌握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师个性发挥和创新能力培养,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奠定基础。始终坚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学理念,真正达到小学教育“言传身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充分认识实验教学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1.1 重视实验教学与管理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自主学习,重视科学探究,学习科学方法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使教学的开放性更大,更注重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实验教学在育人方面尤其是在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是一般的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
1.2 重视实验教学与管理是教育教学自身规律的要求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愈来愈紧迫,将来的社会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仅靠理论知识和书本知识是不能适应的,必须把理论知识通过人的实践能力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成果和效益。而基础教育阶段的实验教学就是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打基础的教学活动,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发现、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一个规范操作、一堂实验课、一个研究课题培养和训练学生将来进入高等学校继续深造、进入研究机构从事科学研究或走向社会进行其他方面的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打下一个规范的、科学的、良好的健康的基础。
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愉悦中体会知识、学习知识、开发智力,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与管理工作在新课程实施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重视实验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措施
2.1 建立建全各类规章制度
可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有以下几种:①《实验人员岗位职责》——张贴于实验人员办公室;②《教学仪器管理制度》——张贴于各科仪器室;③《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张贴于各科准备室;④《药品安全保管和使用制度》——张贴于各科药品室;⑤《仪器设备的报废审批制度》——张贴于各科准备室;⑥《××实验室安全规则》——张贴于各科实验室;⑦《学生实验规则》——张贴于各科实验室。
2.2 加强实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①教师要制定实验教学计划,按计划认真备课,写好教案,提前填写《实验通知单》,在规定的时间交实验室并检查所用仪器和药品的准备情况,每次实验必须预作,了解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做到胸中有数,应对自如;②实验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首次实验时要划分好实验小组,强调实验纪律,重视安全操作教育;③实验室按照《实验通知单》准备实验,使需要的仪器处于完好状态,备足药品和材料,检查通风、供电、供水及其它设施;④实验时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应巡回检查,耐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启发引导,及时解决故障,但不做具体操作,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⑤实验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及时小结实验情况,对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出讲评,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2.3 重视实验教学的评估与考核
目前,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对理论教学都有考核评价体系,有具体的考核评价方法,而对实验教学与管理,没有进行考核评价。这直接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和效能,影响新课程的实施。考核评价具有导向、激励、诊断、鉴定等功能,目的在于诊断“改进”工作,是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需要。通过考核与评价反馈信息,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探索能力,判断实验教学与管理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是否可以推广或需要进一步改进,从而有效地促进实验教学与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新课程的实施。考核评价应有计划、纪录、成绩登记、考核总结等。2.3.1 实验“五率”考核2.3.1.1 开出率
实际开出实验的个数与按课程标准、教材规定应做的实验个数之比。这个指标要求开齐开足所有实验,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出率都应达到100%。提倡积极创造条件增开实验,这样,开出率可大于100%。2.3.1.2 及时率
及时做实验的个数与实际做实验的个数之比。这个指标是要求实验与教学进度同步进行,及时做实验。2.3.1.3 设组率
学生实验的实际分组数与按要求应分组数之比。普通中学一类标准要求分组实验应该达到两个学生一组。这个指标是要求学校配备足够用的分组仪器(如暂时没配齐,学校应利用自习或者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实验室,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2.3.1.4 成功率
成功实验数量与实际实验数量之比。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要求实验效果显著,实验成功(探究性实验允许失败)。2.3.1.5 覆盖率
每个班(年)级实际做实验的学生数与班(年)级学生总数之比。这个指标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动手做实验。2.3.1.6 使用统一规范的表格
包括:《实验开出情况记载表》(由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共同填写);《实验开出情况统计表》(由实验教师填写,教务处汇总)。2.3.2 对学生实验能力和技巧的考核
为促进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技能,需对学生实验能力和技巧进行考核。学生实验能力和技巧的考核以学生现场操作为主,并辅之笔试与口试,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分析和思维判断能力等。对学生实验能力和技巧的考核要坚持实践性、基础性、全面性及可行性等原则。2.3.3 对教师的考核
除通过检查教案、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登记表外,还可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所有考核的登记表、统计表、调查表等,都应作为实验教学资料汇入实验教学与管理档案。
2.4 开放实验室
新课程的实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实验室将成为开放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及开展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需要对学生开放实验室以满足学生自主设计、创新探究的目的。这项工作涉及到的人员、设备、仪器、药品量大,管理复杂,必须组织好。2.4.1 校内开放
①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科学知识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②在教师和实验人员的指导下,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兴趣小组活动;③对教师开放,方便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研究和有关科学研究活动。2.4.2 对外开放
①示范学校应为区域内的师资培训、实验竞赛、实验课讲评等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和支持;②学校实验室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2.5 加强实验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