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呼吸道传染病防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范文第1篇

春季是肺结核、麻疹、风疹、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今春以来我区部分学校结核、腮腺炎等个别呼吸道疾病时有发生,且发病较往年有所上升。为确保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杜绝聚集性病例发生,现就春季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各级各类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把防控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管理。确定一名领导负责此项工作,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对各类疫情的监测及报告,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区卫生局、区教育局将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学校、医疗卫生单位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督促整改,保证师生身体健康和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全面落实学校传染病各项防控措施

各学校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完善晨检、因病缺课调查、学校疫情报告、学生健康体检、个人卫生检查、学校食堂卫生等制度,制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坚持晨检制及因病缺课原因调查,及时发现病例。学校要有专人负责,对在晨检中发现的出疹、腮腺炎肿大或发热等可疑病例要立即通知家长带孩子去二级以上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对确诊发病学生要动员家长对其进行家庭隔离治疗,治愈后需持二级以上医院医学诊断证明方可准许复课。二是坚持疫情报告制度。各学校要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要求指定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的传染病报告工作,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要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规范(试行)》要求在6小时内向教育局及区疾控中心报告,并积极配合区卫生局,区疾控中心做好传染病疫情的疫源追踪,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及学校的消毒等工作,防止疫情的蔓延。对学校在一周内连续发病10例或聚发其他病例,立即启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预案并及时开展各项防控工作。

三、大力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

各医疗卫生单位,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广播、板报、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和家长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勤开窗通风,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环境,做到不与他人公用水杯、餐具等,特别是在疫情高发季节,尽量不去人群密集场所或空气环境差的场所。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出疹、长期咳嗽、腮腺肿大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

四、积极开展疫苗针对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范文第2篇

作为一名建筑师,我们所能做的,是发挥我们的专业特长,从建筑空间设计、流程设计及辅助设备等方面为应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出谋划策,做出一点贡献。下面这个设计,是针对高致病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假想设计命题,并非实施的工程,目的是探索一种设计思路,创造一种适合的建筑空间,既能做到对患者最好的关怀,又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医务工作者免受感染。

一、总体设计要点

传染病区与综合医疗区隔离设置,且传染病区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避免医务流线、普通患者流线和疫情患者流线的交叉。医务用房区与治疗用房区垂直设置,既保证医生与病区的正常联系,也尽量减少两个分区的接触面。

采用钢结构承重,便于安装及拆卸,利于短时间内完成建设任务。

二、平面功能

首层设置候诊区、诊室、X光室、化验、药房、医学观察区、医务工作区、入出院部等。

二层设置确诊病区、医务工作区、医生办公区等。

三、功能及流线组织要点

严格遵照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特点,对医务人员的“进入”、“消毒”、“回路”和患者的“接诊”、“观察”、“住院”、“出院”等口部,进行深入研究和设计。

(一)洁污分区

建筑平面根据呼吸道疾病污染程度分为:洁净区(医务人员办公及休息区)、半洁净区(医务人员工作区)、污染区(患者治疗区)。

医务人员的工作路线为:洁净区半洁净区(穿隔离服)污染区(治疗)脱隔离服、消毒半洁净区(淋浴消毒更衣)洁净区。患者只能在污染区的病房及走道内活动,与半洁净区通过“传递窗”联系。护士站设在半洁净区,通过电视监护系统查看每一间病房内的情况。

(二)医患分流

医务人员由建筑右侧入口进入洁净区,更衣后穿隔离服进入半洁净区,由医生通道进入病房,治疗结束后不经原路返回,而是直接进入患者通道,再进入其他病房治疗或经过消毒室消毒后回到内走道,再经过淋浴更衣回到洁净区。患者入口在建筑左侧,经诊断后,由专用通道进入“医学观察室”或“确诊病房”。

(三)入出院分流

患者痊愈后,着隔离服由患者通道进入出院处置室,经“消毒更衣”后由出院口和出院通路出院,与入院口和入院通路分离,避免再次感染。

(四)负压病房平战结合

该建筑内所有病房均设计成负压病房,在负压环境下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在无疫情时期,可通过双速风机的风量调节,使负压病房变为普通传染病房或VIP病房,做到“平战结合”,降低运营成本。

(五)辅助设备

所有墙体及门窗均须密闭,在关闭状态下不能漏风;

独立设置污水处理系统;

各区域压力梯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洁净区、半洁净区、污染区,由定风量阀调节各房间的送排风量;

平时通风量为疫情时的50%,新风及排风机组均采用双速风机;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范文第3篇

关键词:疫情分析;呼吸道传染病;血源传染病

为了准确掌握青原区2014年传染病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现对2014年青原区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做出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传染病发病资料来源于2014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日期为2014年且现住址为青原区的传染病病例。

2 结果

2.1疫情基本概况

2.1.1发病总数 青原区2014年共报告传染病12种1288例,其中乙类传染病7种285例,丙类传染病5种1003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全年发病率为135.13/十万,比2013年同期上升了5.17%。死亡1例,死亡率为0.47/十万,比2013年死亡率为0。2014年病死率为0.08%,2014年病死率为0。

2.1.2报病种类 2014年全区发病数前5位的是手足口病、肺结核、其他感染性腹泻、乙肝、流行性腮腺炎,共1210例,占总发病数的93.94%,由此可见青原区传染病发病构成主要是呼吸道传染病、血源传播疾病及肠道传染病。全区传染病发病、死亡数统计见表1。

2.1.3各病种发病与2013年同期相比 发病上升的病种是:肝炎、梅毒、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下降的病种是:霍乱、艾滋病、痢疾、肺结核、淋病、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其他感染性腹泻。

2.2流行病学特征

2.2.1季节分布 乙类传染病: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2~9月份,发病数为205例,占发病总数的71.93%;丙类传染病:全年均有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2.2.2地区分布 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前3位的是:河东街道(76例)、富田镇(35例)、东固畲族乡(34例);报告发病率前3位的是:河东街道(308.33/10万)、天玉镇(182.37/10万)、东固畲族乡(181.4/10万)。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前3位的是:河东街道(338例)、值夏镇(146例)、富滩镇(125例);报告发病率前3位的是:河东街道(1371.25/10万)、东固畲族乡(634.9/10万)、天玉镇(613.98/10万)。

2.2.3职业分布 乙类传染病:发病职业前3位的是:农民(202例),散居儿童(19例),学生、商业服务(各3例);分别占乙类发病总数的70.88%、6.67%、1.05%、1.05%。丙类传染病:发病职业前3位的是:散居儿童(892 例)、农民(37 例)、学生(32例);分别占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 88.93%、3.69%、3.19%。

2.2.4年龄分布 乙类传染病:大部分年龄段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 20~70岁年龄段,发病224例,占乙类发病总数的78.6%。丙类传染病:大部分年龄段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0~6岁之间,发病917例,占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1.43%。

3 讨论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综合性医疗服务 传染病医院 总体规划设计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八医院”)的前身为中华基督教圣公会与华南万国医药救济会合办的华英医院,创办于1947年,1951年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接管。经过50多年的创业开拓,市八医院不断充实发展,现已成为一间以传染病防治为主的市级医院,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传染病医院,担负着广州市传染病防控的艰巨任务。

2005年市八医院以传染病专科医院的定位组建了嘉禾新院区。图1为医院的初期总体规划及分期建设图,总体规划力求符合传染病医院科学管理及消毒隔离要求的同时,将其打造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传染病医院典范。新址规划总用地面积162824平方米(折合244亩),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10572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医院核定床位1000张,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作为广州2010年亚运会的配套城市公共卫生设施项目,已于亚运会前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期设有门急诊部、医技部、呼吸道住院部等,开放床位200张。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院运营的需要,为了更好地适应及服务于社会,根据市政府制定的卫生规划要求,市八医院嘉禾院区既作为全市传染病收治医院,应对突发传染病疫情,同时也作为白云区的中心医院,承担当地30万人口的综合医疗任务,市八医院被重新定位为“以传染病防治为主”的市级综合性医院。现阶段要进行的是医院的二三期建设,二期工程建设综合病住院楼(600床)及行政综合楼,三期工程建设感染病楼(内含感染病门诊、医技及住院)及医技楼扩建。二三期建设在完善八院新址规模和功能的同时,必须在总体规划中解决传染病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并存的矛盾。总体规划布局调整思路如下:

1. 市八医院的功能定位已由过去的单纯传染病医院向综合医院结合传染病防治特色转变,在总体布局中体现“院中院”的规划理念。

2. 严格遵守上层次规划设计,全面改善建筑功能分区。

3. 全面整合改善一期与二三期建筑功能流线,严格区分患患流线(传染病人与普通病人)、医患流线以及洁污流线;

图2为调整后的总平面规划图,图3为总体鸟瞰图。

一、“院中院”格局

结合一期的呼吸道住院楼,将三期规划的感染楼置于呼吸道住院楼南侧,从建筑形态上与一期建筑呼应融合,两期建筑围合成U字形。根据疾病传播途径,将感染病分为空气传播及接触性传播两大类。空气传播类的感染病均集中在呼吸道住院楼进行诊治;接触性传播类的,如肠道、肝病、虫媒、艾滋病等的诊治均集中在感染楼进行,形成了独立完整的传染病院区,具有独立地块及建筑出入口,诊疗一体化,可单独面向特殊群体服务。感染楼南侧还预留一片空地,平时作为绿化隔离带,突发疫情时可作为疫情处理用地。初期总体规划在医院东南角的的感染病住院区(肝病、肠道、虫媒、艾滋病住院楼)则调整为综合病住院区,同时将门诊楼内的感染门诊科室迁出,一期门急诊楼、医技楼、三期扩建医技楼及二期综合病住院楼通过连廊连为一体,形成了综合医院院区,面向大众服务。

二、严格遵守上层次规划设计,全面改善建筑功能分区

从初期总体规划图(图1)中可以看出:清洁区(综合楼、办公楼)位于地块东北角,

半污染区(门急诊、医技)位于西北部及地块中部,污染区(住院部)位于地块南部。二三期建设严格遵守上层次的规划格局,清洁区、半污染区保持不变,将污染区按污染程度分为东西两区,东南区为上风向,布置污染程度较轻的综合病住院楼,呼吸道住院楼、感染楼为重污染区,布置在相对下风向的西南侧,两区之间以41米宽的绿化带相隔,东西间距约60米。传染病院四周均通过绿化隔离带及道路与院内其他建筑相隔,符合“改建、新建的综合医院传染病隔离病区,应设置在医院的下风向位置,并与收治一般病人的普通病区保持50米以上的间距,并确保传染病区的自然通风[1]”的要求。

三、全面整合改善一期与二三期建筑功能流线,严格区分患患流线洁污分区

由于市八医院的功能定位已经由过去的单纯传染病医院向综合医院结合传染病防治特色转变。因此在医院设计时应严格区分患患流线(传染病人与普通病人)、医患流线以及洁污流线(图4)。后期调整中充分利用医院一期建设的现状连廊体系,加以延伸和完善,连廊将院内各栋建筑连为一体,确保病患和医务人员可以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便捷地到达院区的每一栋建筑内。

患患分流:病人从联系各建筑主入口一侧的连廊到达各医疗楼。传染病人流线集中在院区西侧,普通病人就诊流线为门诊、医技、综合病住院楼,流线由北向南。

医患分流:医务人员和洁净物品通过建筑后部的连廊到达/送达各功能楼。

洁污分流:通过立体交通方式解决洁污分流问题。污梯由地下污物通道送至垃圾房和太平间。洁净物品走地面,实现洁污分流。

四、综合病住院楼满足综合医院功能,同时具备转换为传染病护理单元的可能性

市八医院承担着白云区30万人口的综合医疗任务,二期的综合病住院楼平时主要作为普通内外科住院楼使用。然而,市八医院作为全市的传染病收治医院,在遇到突发传染病疫情,原有传染病房床位不足时,应作好利用二期工程住院楼收治传染病人的准备。这要求住院楼的设计具备灵活性,平时为面向普通病人的综合护理单元,突发大规模传染病疫情时,可以通过简易改装,转变为标准传染病护理单元。

出于对以上需求的考虑,建筑平面上作了如下相应的设计:

1.建筑设计了一圈横向遮阳飘板,呼应医院一期工程的水平向立面元素。飘板配筋预留上人荷载,板上留有可接驳金属栏杆的预埋件。当突发疫情时,只须在横向飘板留空的地方安装上水泥预制板,并在飘板上安装金属栏杆,便可以形成连通外廊,使护理单元平面变成“三通道式”的标准传染病护理单元――中央为医务人员使用的正压通道,两侧为病人使用的走廊(图5)。

2.病房靠近内走道的墙上设有传递窗,可供战时传递食物和药品(图6)。

3.突发疫情时可将医务区的库房改造为二次更衣室,医务人员通过二次更衣进入中央医务通道(图6)。

结语

根据集综合性医疗服务为一体的传染病医院的特点,提出“院中院”的规划理念,并在建筑单体设计上进行预留处理,使得医院既能满足日常综合医院的运营需求,又能在大规模突发疫情爆发时履行传染病专科医院的职责。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范文第5篇

根据201x年传染病防治工作要点,拟定本培训计划。

1、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岗位培训制度中,将传染病防治知识作为医务人员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并进行考核。

2、培训目标:

①医务人员应熟悉传染病法律、法规、规范,掌握疫情报告要求,正确填写报告卡,并按规范及时报卡。

②熟悉重点传染病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知识、临床表现、诊断学知识诊断、防控措施等,能够及时发现疫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救治患者,并做好自我防护,防止院内感染。

3、培训方式:全员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全院讲座、科室讲座、医务人员自学、参加员外培训班(如学术会议、学术论坛)、远程教育等。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

4、培训内容:

①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

②传染病诊断、防治知识,

③突发传染病处置,

④传染病疫情报告,

⑤死亡疾病证明书的填写,

5、时间安排:3月份全员培训,7月份岗前培训,每季度科室疫情管理员培训。

6、组织管理

感染管理科、医务科负责全院传染病防控培训的组织管理,安排全院性讲座、科室讲座或自学的内容,组织参加远程教育。建立健全培训档案,对培训情况进行考核登记,考核成绩纳入继续医学教育和在职培训管理中,与年度考核,执业注册等管理制度相衔接。

医院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计划

20xx年卫生技术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中,要重点抓好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肺结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鼠疫、霍乱、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伤寒与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病毒性肝炎(重点为乙型肝炎)等1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对各级各类的卫生技术人员、各级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要逐步建立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长效机制,将临时性、应急性的培训模式逐步转变为长期性、制度化的培训模式。把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岗位培训制度中管理,将传染病防治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业务培训的主要内容,并进行重点考核。与奖金挂钩,

各科室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做好培训工作,提出培训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培训目标

在201x年在职卫生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中,重点抓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结核病、鼠疫、霍乱和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达到下列目标:

(一)使本院医务人员掌握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医疗规范、流行病学知识、医疗关怀及相关法律、

法规,不断提高医疗救治技术,降低病死率,做好自身防护,杜绝院内感染。

(二)使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输血科的专业人员,加强对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等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三)使本院卫生人员,

掌握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基本防护措施、疫情报告程序及公众预防指导原则。

二、培训对象

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要覆盖各科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从事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关的人员。包括:预防保健、临床医药护技、检测检验、采供血人员、实验研究、管理、宣传教育等。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有关法律、法规和与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有关的专业知识。

(一)法规部分

《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5-2010)》、《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等。

(二)专业部分

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结核病、霍乱、鼠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呼吸道传染病等防治现状;病源学和致病机理;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诊断程序和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传染病相关疾病;传染病病人的医学管理模式;职业感染和职业防护;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和艾滋病等病人的医疗关怀;传染病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以及传染病网络报告等相关知识。

四、培训方式

全员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自学、参加专题讲座、培训班、研讨会、学术论坛、远程教育等。培训重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相关会议时要注意安排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的内容,把培训作为重点内容。医院感染科、急诊科

医生、社区科和本院传染病主诊医生等直接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员采取进修、集中培训等形式进行培训。

五、组织管理

按照统筹兼顾、分类指导、逐级负责、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全员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