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床研究统计学

临床研究统计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临床研究统计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临床研究统计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帕罗西汀;临床研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其中缺血性卒中约占脑血管病75%以上[1]。而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病死率下降,在存活的患者中约有3/4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2]。因此,如何降低缺血性卒中的致残率,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SSRI---帕罗西汀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选自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12月自2012年 2月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病人,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诊断新鲜梗死灶,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3]。排除昏迷、痴呆、精神疾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治疗组和对照组。帕罗西汀治疗组30例,其中男14例,平均年龄(58.4±8.1)岁,女16例,平均年龄(57.6±9.2)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19例,平均年龄(59.6±9.7)岁,女11例,平均年龄(58.1±7.8)岁。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均无统计学差异。

1.2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除给予急性脑梗死的常规处理外,帕罗西汀治疗组选帕罗西汀20mg,清晨口服,每天1次,共4周,而对照组不作此治疗。

1.3 SSS、Barthel、Rinkin测定

分别于治疗前后由两名神经内科专业医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生活能力状态量表、巴氏指数(Barthel)量表、改良Rinkin量表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 P

2 结果

2.1一般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均无统计学差异。

帕罗西汀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状态量表、巴氏指数(Barthel)量表等评分的影像(表一)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状态量表、巴氏指数(Barthel)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 帕罗西汀对改良Rinkin量表的影响(表2)

由表2可见,帕罗西汀能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病后一月内的伤残程度,可促进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康复。

2.3 帕罗西汀治疗组不良反应情况

30例病人,1(3.3%)例出现恶心,2(6.7%)例食欲减退,均为影响治疗,坚持服用帕罗西汀一周后症状消失。

3讨论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DS)是指脑卒中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持续2周以上,是影响患者功能恢复和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导致脑卒中患者精神残疾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4]。国内外研究显示[5] 卒中后 3个月抑郁的发生率为4l% 一54%,大部分为轻度抑郁,中、重度抑郁只占9%,卒中后 l2个月抑郁的发生率为 42% ~56%,高于其他肢体残疾患者人群抑郁发生率 (15.1%~ 22.5%),且目前其发病率呈逐渐增加趋势[6]。PSD对脑卒中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国内外大多数的研究都只在明确PSD才进行干预,然而急性脑卒中的康复是在发病初期就该进行,等到明确PSD时才进行干预是否阻止了卒中后早期康复的进程,目前少有研究。

临床研究统计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急性脑出血; 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2-0014-02

Clinical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Different Surgical Procedures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ZHAO B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6,14(12):14-15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wo different surgical procedures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and analyze it.

Method:The clinical data of 86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1 to October 2013 were reviewed and counted.

43 patients with small bone window craniotomy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43 patients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hematoma removal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effect of surgical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After treatment,the operation time and length of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Surgical operation;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Treatment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Wenshan Prefecture,Wenshan 663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12.007

脑出血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属于神经科的难治病症,该病较易引发脑水肿和神经损伤,并且这种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形成此类病症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在脑出血后,大脑内会有大量的炎症因子产生,因此,一般来说,脑出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近期有相关资料表明,脑出血的发病趋势开始年轻化,不仅是中老年人,对年轻人也开始形成了威胁[2],引起了较多界内人士的关注。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时期,本文就急性脑出血的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2011年4月-2013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急性脑出血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的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41~78岁,平均(65.3±3.4)岁;出血部位:丘脑出血13例,枕叶出血16例,基底节区出血14例;行微创血肿清除术的4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男19例,女24例;年龄50~77岁,平均(64.3±2.2)岁;出血部位:丘脑出血11例,枕叶出血19例,基底节区出血1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出血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排除大脑受过外伤或者有遗传史的患者;身体重要器官如肝肾等出现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

1.3.1 小骨窗血肿清除手术 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在头皮作一个长度约为5 cm的切口,切口处在距血肿区较近的地方,将骨窗的直径采用钻孔的方法增加至3 cm,在严格操作下将硬脑膜划开,并在显微下确定血肿部位并将其清除,然后放置一个引流管[3]。

1.3.2 微创血肿清除术 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利用CT对血肿区域进行扫描,然后低速电钻进行颅内穿刺操作,在操作停止后再用CT对其穿刺是否成功进行监测,对于穿刺深度及路径在术前均应做好精密的计算、审核,将引流管固定,并用适量的生理盐水和尿液酶进行清洗,待清洗干净后即可将引流管撤离[4]。

1.3.3 术后护理 术后对患者身体各项器官的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监测,对患者的瞳孔、血压、体温等生理状况随时检查,保证患者的足够休息时间以确保患者的呼吸状况良好,要提醒并帮助患者预防肺部感染和便秘等,从而促进患者的恢复[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出院时间比较

经比较可得,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是一种具有极高病死率的病症,其病情发展较急,并且一旦病情有变,就是严重恶化,临床上表征特别显著,据资料显示有一部分患者在发病后较短的时间内就会死亡,且高达20%[5]。患有急性脑出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患者患有高血压;(2)患者患有脑血管疾病;(3)患者曾有过颅内血管病变史[6];(4)有过病史,但因自身因素如劳累过度、酗酒等原因引发急性脑出血。当患者出现经常性头痛、厌食、呕吐、四肢活动能力降低以及出血量和出血速度与血肿范围成正比时,临床上往往诊断为急性脑出血。

急性脑出血对人们的生活具有很大的威胁,且脑出血急性期若没有很好的处理,则会大大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微创血肿清除术已经渐渐地成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趋势,该方法属于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但需要医生的精湛技术及敏锐观察力,一般手术时间短,对患者的伤害小且术后患者容易恢复;但其进行穿刺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若术中出血量较大也不易控制。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是将显微与临床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对患者颅内能有一个清晰的辨识,对于血肿区域和血管位置能够准确判断;但其具有的缺点是止血困难,手术操作不易掌握。本文就处理急性脑出血的两种不同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试验结果可知,进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出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P

结合研究可以得出,目前治疗脑出血的治疗手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手术,尤其是脑出血急性期的手术处理至关重要,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以及合适的手术时机,在术中控制好患者的出血量,操作准确无误差,并要求护理人员做好相关的术后护理,以帮助患者恢复。

参考文献

[1]杨春伍,刘爱举,张卫兵.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3):61-62.

[2]任吉祥,刘海艳,赵建军,等.脑出血急性期治疗述评[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15(6):1456-1462.

[3]黄斌,林云东,罗忠平,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37例分析[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2,39(4):312-315.

[4]丁晏.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0):2212-2213.

[5]李素贞,赵翠梅,梅景华,等.12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救护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05-107.

临床研究统计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美托洛尔;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糖水平; 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doses of Metoprolol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and their effects on blood glucose levels.Method:120 patients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with type 2 diabetes were selected from December 2014 to Dec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they were investigated and divided into low dose group,conventional dose group and high dose group,40 cases in each group.Low dose group received Metoprolol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was 23.75 mg oral,conventional dose group received Metoprolol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was 47.5 mg oral, and high dose group was given Metoprolol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of 95 mg oral,which all oral once a day.Result:After treatment of 3 months,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s of high dose group and conventional dos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treatment,compared with the low dose group,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of high dose group and conventional dose grou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Metoprolol;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Blood glucose level; Therapeutic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Gaoyao People’s Hospital,Gaoyao 52604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9.010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UAP)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其病情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AP)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之间,具有患病率高、病情严重、发展迅速、病情非常不稳定的特点,既可以逆转成为稳定型心绞痛,又能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1-2]。以往临床调查证实,使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与心肌缺血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产生的炎症反应过度激活[3]。作为一种β-受体阻断药,目前美托洛尔缓释片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和原发性高血压的首选药物,能够对心血管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疗效已经得到医学界的认可[4]。为了探讨不同剂量的美托洛尔治疗效果,本院针对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接受治疗的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颁布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及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5-6]。病程均在1年以上,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三组,每组各40例。高剂量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1~79岁,平均(55.71±5.12)岁;常规剂量组男26例,女

14例,年龄40~80岁,平均(56.23±6.17)岁;低剂量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42~79岁,平均(55.87±4.99)岁。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低剂量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缓释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3.75 mg口服治疗,

1次/d;常规剂量组予美托洛尔缓释片47.5 mg口服治疗,1次/d;而高剂量组予美托洛尔缓释片95 mg口服治疗,1次/d。在此基础上,三组患者均联合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常规治疗心绞痛药物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观察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治疗前后血糖变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是否有不良反应的发生,如心肌梗死、低血糖反应等。

1.3 入选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收集各年龄段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病例,签署知情书的患者。排除标准:患有低血压、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末梢血液循环灌注不良、严重型周围血管疾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急性或重度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显著心动过缓(心率

1.4 评价指标 临床疗效分为无效、有效、显效3级。无效:心绞痛的发作次数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u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比较 表1中患者治疗3个月后,高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比较 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高、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比较 治疗后,高剂量组的总有效率90.0%与常规剂量组85.0%高于低剂量组62.50%,高剂量组及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7435、2.1888,P=0.0061、0.0286),高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因为冠状动脉内的不稳定粥样斑块继发病理改变,造成局部心肌血流量显著降低,出现斑块纤维帽裂隙、斑块出血,在其表面聚集一定量的血小板,或刺激冠状动脉产生痉挛,产生缺血性心绞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具有潜在的危险性[8-9]。经过有效地治疗可以使症状得到快速缓解,并且向稳定型心绞痛转变,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一旦病情恶化,可能转变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所以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治疗,降低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率,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10-11]。但是,目前首选的方式不是急诊冠脉介入治疗,而是先采用药物稳定患者的病情,为进一步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作好准备[12]。

美托洛尔是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少儿茶酚胺释放,降低心率,减少心肌收缩力[13]。其可以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肌耗氧,从而起到缓解心肌缺血性胸痛症状的作用,是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长期使用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猝死率[14]。从药理学上讲,β-受体阻滞剂对糖代谢有一定影响,表现为糖耐量的改变,国内外都有大量资料证实,但未断定其有无临床危害[15]。β-受体阻滞剂抑制儿茶酚胺的释放对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后的血糖恢复有一定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其抑制低血糖时儿茶酚胺的释放引起糖原分解[16]。另外,β-受体阻滞剂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会掩盖低血糖时的心悸等症状,延误低血糖的发现,有一定的危害性[17]。由于东西方人群种类的不同及肝的首过效应,其应用剂量个体差异很大,至于国内多大剂量范围既起有效治疗作用而对血糖又无显著影响尚未见报道。国内多数研究都倾向于美托洛尔对患者血糖的影响,而很少研究不同剂量的美托洛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糖影响的共同研究[18-19]。研究美托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及安全剂量,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作用,又可避免剂量过大带来的有害作用,对临床使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20-21]。

本研究中,患者治疗3个月后,服用高剂量和常规剂量的患者空腹血糖明显低于治疗前,餐后2 h的血糖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而服用低剂量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从而看出高、常规剂量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明显降低。治疗后,高剂量组的有效率90.0%高于低剂量组62.50%与常规剂量组85.0%,但是常规剂量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服用高、低剂量的患者,采用高剂量、常规剂量、低剂量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57.5%、32.5%、65.0%。所以用药时不仅要关注对病情的疗效,还要关注不同剂量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的影响,慎重选择用药剂量。美托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显著疗效,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东,赖晓惠.美托洛尔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6):436-438.

[2] Bolek O,Hutyra M,Kaletová M,et al.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 with hemodynamically important left-to-right shunt, righ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ansient type Ⅲ atrioventricular bloc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 as a complication of sub-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f the bottom wall accompanied by post-infarction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J].Cor Et Vasa,2013,55(6):e536-e540.

[3]梁莉,钱娇玲,薛鸿燕,等.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Meta分析[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28(11):1500-1507.

[4]梁庆,黄敏坚,邝素华,等.美托洛尔对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5,36(12):1829-1833.

[5]马建林,马立宁,张银环,等.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22(10):981-984.

[6]徐国良,徐宏,徐卉,等.盐酸阿罗洛尔与美托洛尔缓释片对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的老年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9):2741-2743.

[7]任建勋,刘建勋,林成仁,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临床生化指标研究[J].中医杂志,2012,53(8):665-668.

[8] Badar A A,Perez-Moreno A C,Jhund P S,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angina pectoris and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an analysis of the Controlled Rosuvastatin Multinational Trial in Heart Failure (CORONA)[J].European Heart Journal,2014,35(48):3426-3433.

[9]于德强.自拟冠心病1号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101-102.

[10]于欣,杨震,于美玲.PAF,P选择素和TXB2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检验医学,2011,26(3):204-206.

[11]华永平,邓婷婷,席岗.尼可地尔治疗稳定性心绞痛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8):26-28.

[12]马晓聪,李建橡,许明东,等.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17(9):1766-1774.

[13] Mentz R J,Fiuzat M,Shaw L K,et parison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long-term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with versus without angina pectoris (from the Duke Databank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2,109(9):1272-1277.

[14]黄颖,辛毅.不同剂型美托洛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0):870-872.

[15] Chen S L,Hu Z Y,Zhang J J,et al.Acute effects of nicardipine and esmolol on the cardiac cycle,intracardiac hemodynamic and endothelial shear stress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and moderate coronary stenosis:results from single center, randomized study[J].Cardiovascular Therapeutics,2012,30(3):162-171.

[16]彭坤,王京凯,李晗.琥珀酸美托洛尔的合成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7):119-121.

[17]王长远,谢良地.美托洛尔药物释放剂型影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21(2):118-120.

[18]唐文峰,路方红.β1受体阻断剂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并轻度COPD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25):71-72.

[19]张秀芹,黄红林,毕津莲,等.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21):2158-2160.

临床研究统计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丹参;通心络;心肌缺血;心力衰竭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27-01

由于手术对于患者是一种创伤性应激,会造成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凝血系统的改变,进而造成患者在围手术期中发生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维持心肌正常的血供对于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迅速恢复均具有积极意义。在此,为了进一步探讨丹参联合通心络对于围手术期心肌缺血致心力衰竭疗效,笔者进行了下列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30日——2011年12月30日期间在我接受手术治疗并发生围手术期心肌缺血致心力衰竭的5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病人33例、女性病人17例,年龄分布在35-63岁、年龄平均45.32±8.31岁。入选标准:①收住院后行非心脏手术;②围手术期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等症状;③心电图提示ST段在等电位线上且在J点后0.08s处测量提示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降低、幅度≥1mm;④心脏彩超、胸部X线检查提示左心衰。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50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名患者。观察组在常规扩张冠脉、营养心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联合通心络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扩张冠脉、营养心肌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疾病构成、手术部位、麻醉方式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式

1.2.1 丹参注射液 给予丹参10ml加入500ml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持续滴注、1次/日。

1.2.2 通心络胶囊 给予通心络胶囊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按照下列标准判定治疗效果:显效:NYHA心功能分级降低2级;有效:NYHA心功能分级降低1级;无效:NYHA心功能分级未降低或反而增加。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治疗后采集静脉血,3000r/min、4℃、离心10min,收集上层血清并于-80℃保存。选择购于美国Promega公司的ELISA试剂盒测定B型钠尿肽(BNP)和大内皮素-1(EP1)的含量。

1.3.2 两组患者的心脏彩超指标 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峰)、E/A比值、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和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有结果均按p小于0.05判断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BNP(173.86±19.47)ng/L,EP1(2.38±0.31)fmol/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的心脏彩超指标 观察组E峰72.35±7.39cm/s、E/A值1.386±0.154、LVEF(65.38±7.03)%、LVEDD(54.39±5.42)m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峰52.21±5.33cm/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心肌缺血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心肌供血不足,临床上表现为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等症状。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引起心肌缺血的常见原因[1]。由于手术对于患者是一种创伤性应激,会造成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凝血系统的改变,包括儿茶酚胺类激素异常、RAAS系统紊乱、凝血和抗凝机制失衡,进而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心肌梗死[2]。

近年来,络病的理论被越来越深入的认识,其内涵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致病因素伤及络脉导致的络脉功能障碍及结构损伤的自身病变;同时也包括导致络脉病变的致病因素及络脉病变引起的继发性脏腑组织病理变化[3]。根据中医理论,心肌缺血致心力衰竭属于络病中的“痹症”范畴,是由于邪气循经脉内入脏腑之络而引起络脉瘀阻和络脉绌急,进而导致脏腑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4]。

在上述研究中所采用的通心络全方由人参、土鳖虫、水蛭、全蝎、蜈蚣、蝉蜕、降香、冰片等药物组成,集中应用络虚通补药、虫类化瘀通络药、虫类搜风通络药和辛味通络药组方,具有益气活血、搜风通络的作用。丹参则具有活血化瘀、扩张冠脉、改善心脏血液灌注的作用[5]。由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了曲美他嗪和地高辛,总有效率96%、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E峰、E/A值、LVEF、LVEDD、BNP、EP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就说明两者配伍使用,能够有效的改善心肌缺血,对于心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凤霞,贾振华,戴伟东.中药通心络对抑郁-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干预作用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J].中国科学:化学,2010,40(6):725-732.

[2]江焱.丹参饮合炙甘草汤对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3):315-316.

[3]通心络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22(9):1698-1701.

临床研究统计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清热利湿活血法;急性疼痛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

痛风属于一种由于尿酸排泄故障性疾病,其临床多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另外由于体内的嘌呤合成太多,造成患者尿酸生成增多,排泄减少从而致使其堆积体内[1]。尿酸盐多是积淀在皮下关节和肾脏组织之中,且极易在关节炎、关节畸形以及痛风石类患者之中发生[2]。选取本院自2012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76例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和血尿酸值指标评价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2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76例患者,观察组38例,男性21例,年龄在31~75岁,平均年龄为(52.5±11.8)岁,女性17例,年龄在29~77岁,平均年龄为(51.8±11.7)岁;对照组38例,男性19例,年龄在32~78岁,平均年龄为(52.7±11.9)岁,女性19例,年龄在28~76岁,平均年龄为(52.3±11.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本次实验采用西医诊断标准,根据美国风湿性协会制定的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①急性关节炎发作在1次以上,其在1d之内便达到最高发作高峰;②急性关节炎仅仅是局限于个别的关节;③整个关节炎部分呈现红色;④非对称性关节肿痛;⑤血尿酸升高;⑥发作时可自行停止。参照上述标准,凡是有三条以上者,排除继发性痛风者。

1.2方法 对照组主要采用西药方法进行治疗,口服碳酸氢钠片0.5g,3次/d,双氯芬酸钠50mg,2次/d。观察组则采用清热利湿活血法进行治疗,此法为中医疗法,组方为:茯苓、薏苡仁各20g,山慈菇、萆Z、车前草、忍冬藤、虎杖、秦艽、牛膝各15g,苍术、黄柏、延胡索各10g。

1.3效果评价 近期效果:显效标准:患者的关节红肿消失,而且局部未出现任何反应,患者活动如常,则实验室检查很正常。有效标准:关节红肿减少,疼痛缓解,活动检查患者基本正常,采用实验室检查患者的症状有改善。无效标准:患者的关节红肿症状改善不明显,而且活动受到明显限制,经实验室检查无改变。

血尿酸指标:针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尿酸指标进行临床检查,对比分析患者的血尿酸改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或者[n(%)]表示,进行检验。以P

2 结果

2.1疗效评价 经过本院的分组对比治疗,近期疗效: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2例,则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6例,则总有效率为84.21%,则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血尿酸评价 经治疗评价,观察组在治疗前血尿酸值为(582.7±112.5)分,治疗后为(368.4±117.8)分;对照组在治疗前血尿酸值为(573.7±102.9)分,治疗后为(428.5±122.5)分。则组间比较观察组的血尿酸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急性疼痛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一种在关节组织周围沉淀之后形成的急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病变关节的疼、热、肿以及红等活动障碍[3]。中医临床医学中其属于痹症之热痹的范畴,若患者的饮食未加节制极易形成嗜食膏粱厚味,且湿热内盛,侵袭经络,组织气血运行[4]。中医侯证,主要采用清热化湿为标,调理脾胃为主,采用清热利湿方可有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试用屡用屡爽。萆Z、车前草有增加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的作用;秦艽可缓解尿酸刺激引起的疼痛;黄柏、苍术具有明显消炎作用;薏苡仁除能增加肾血流量而促进血尿酸的排泄,也具有温和的镇痛抗炎作用,并能抗凝抗血栓形成;忍冬藤具有抗菌降压作用;牛膝的有效成分牛膝总皂苷能明显减轻急性炎性反应,表现出明显的抗炎镇痛及活血作用[5-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利用清热利湿方治疗急性疼痛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比较明显,其近期效果和血尿酸值评价指标均优于其他方法,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叶仁群,林国彬,宋晓容,等.清热利湿活血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IL-6和TNF-α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04:845-847.

[2]严立平,周正球.清热利湿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8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2,06:600-601.

[3]黄铮,王一飞,张明.清热利湿通络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2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3,12:85-87.

[4]杨慧,方朝晖.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09: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