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青年创业调查报告

青年创业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青年创业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青年创业调查报告

青年创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当前,随着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技进步使传统产业青年失业人员不断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再加上大学扩招造成近年来应届大学毕业生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我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已成为区委区政府关心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任务。

我们经过调查发现,青年失业或暂时无法实现就业主要是由三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大中专毕业生普遍缺乏工作经验,而目前大多数企业在招聘人员时大多强调有一定工作经验,这就形成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矛盾,找不到工作就没有工作经验,没有经验又找不到工作。二是部分低学历社区青年和老国有、集体企业分流的青年人无专业技能或技能单一,难以实现就业。三是部分青年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眼高手低或挑挑拣拣,导致无法就业。我们认为,帮助青年创业和就业,关键是要推动青年增强创业和就业本领,同时促使他们端正就业观念。针对上述情况共青团**区委联合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通过构建"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的模式,在最大程度上化解青年创业就业障碍,促进青年创业和就业。

一、精心选择,大力发展"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

"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是促进青年创业和就业的重要载体之一。首先我们明确了"见习基地"针对的青年群体及其功能:(1)应届高校毕业生或临近毕业暂无就业方向的高校在校生。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深层次接触社会的机会;为他们积累创业和就业经验,为他们自身创业或正式就业提供台阶和平台。(2)大中专学校毕业前实习学生。为大中专学生提供专业性的实习机会,为完善整个学业提供帮助,为他们就业打下基础。(3)社区失业青年。为35岁以下社区失业青年提供实践性的就业培训,为他们提供临时性就业。其次我们确定了作为"见习基地"企业的条件:(1)管理科学、技术先进、社会形象良好、热心社会公益事业;(2)常年提供10个以上适于有创业(就业)意愿青年见习的岗位,每个岗位见习时间不少于1个月;(3)能够为见习青年提供良好的见习条件。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发展"见习基地"。全区各级团组织对"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创建工作大力宣传,提出了企业作为"见习基地"的共赢收益:(1)企业通过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树立企业良好形象;(2)为企业招选人才提供实际考察的机会,对于个人自愿、企业满意的人才可以优先录用;(3)为企业突击性工作或季节性工作提供人力支援,解决企业暂时的用人困难;(4)对于作为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的单位,符合条件的优先推荐各级青年文明号等荣誉,对于企业、单位负责人符合条件的优先推荐各级青年荣誉。同时充分发挥青年联合会和街道青少年协调议事委员会等团的组织的作用,在辖区范围内和非公企业中主动、精心地挑选管理科学、技术先进、社会形象良好、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单位作为"见习基地"的设立对象,同时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不断扩大"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的队伍。

二、联动互动,扎实组织青年上岗见习

"见习基地"开辟后,我们又搭建了需要见习青年和"见习基地"之间的桥梁,完善见习程序,确保青年上岗见习井然有序。一是成立了一批青年就业服务点。团区委会同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全区11个街道、区职介所设立了青年就业服务点。街道服务点设在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各服务点指定专人从事青年就业方面的咨询服务、信息搜集、数据统计等工作,各街道团工委配合做好相关工作。青年就业服务点的职能是:做好35岁以下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提供咨询服务,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及时汇总各类适合的岗位信息面向青年;接待并登记愿意参加创业(就业)见习的青年,向各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提供相关信息;统计35岁以下青年的就业数据等。各青年就业服务点通过发挥网络功能和信息优势,组织符合条件的青年到基地进行一定时间的岗位见习,接受锻炼。二是各级团组织牵头加强各街道社区、大中专学校、劳动保障所和企业的联络,疏通环节,保证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工作顺利进行。目前,共有300多名青年到"见习基地"进行了见习,有一部分已经通过见习实现了稳定就业,和企业正式签订了劳动合同。三是加强见习管理和评估。通过加强机制建设,不断完善见习管理办法,建成一个多方组成、多级分布、多点实施的管理平台;铺设一条从青年中介基地,畅通的上岗见习渠道;加强管理,定期对基地管理、岗位设置和职介机构推荐、见习管理等工作环节等进行评估,保证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工作有序进行;对于圆满完成见习任务的青年由见习企业和推荐见习的青年就业服务点共同开具见习证明,为他们下一步就业提供相关凭证。

青年创业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青年就业创业专题调查报告一 一、 调研背景

随着我市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现在青年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了当前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近年来,青年自主创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青年创业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从公开的的资料调查显示,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青年自主创业提到了更高的高度,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条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一时起,青年的自主创业热情高涨,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创业行列的人却很少。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并分析了现阶段青年青年就业创业情况 调研目的及意义。

青年的就业创业课题已经日益成为各高校重要课题,因此我们这次特地对周边青年做了网上问卷调查,了解现阶段青年队目前就业形势的关注程度,了解现在的青年队创业的态度和创业现状通过调研为青年就业创业情况作总结,并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

二、调查内容:

1.调查对象:我市现阶段就业或在创业青年

2.青年的基本信息,就业意向,了解他们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前景的看法,了解青年创业的想法的比重及对创业所遇到困难的考虑;着重调查青年队自主船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自主创业遇到困难。

3.调查方法:此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网咯邮箱发放问卷,本次调研一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回收275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到86%,问卷涉及基本信息,现在就业形势,青年队自己专业前景的了解,青年的就业期望,青年的创业动机,创业困难,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着重调查青年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在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

4.调查时间:20XX.8.1-20XX.8.31,地点:金平区各职业技术学校。

三、当前青年创业就业基本情况

1、意愿强烈,就业心态较为客观理性。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共有青年300名,(共有男,160名,女,140名)其中高中(中专)以上学历占76%,调查中,青年普遍所期待的收入水平集中在月薪2000元以上,期望值在2000-4000元的占被调查人群的62%,期望值在4000元以上的占28%。收入的期望值和调查问卷中所表现出来的目前实际收入有较大的差距,一般认为,收入差是寻求自主创业或更好就业的重要动因,其次自主创业能更好的管理自己时间,不会跟打工一样被上班时间限制,这点也是推动自主创业主要原因。

2、青年考虑因素多种多样

在被调查对象中有55%的青年愿意创业,在创业形式上他们大多选择自主创业和合伙创业,只有23%的人选择家庭创业;而在选择合作伙伴上他们会集中选择有经验的创业人(24%)以及有资金基础的创业人 (25%)。他们的创业心态各不相同,有39%表示有压力,9%持有自信,5%的人觉得迷茫,还有5%觉得有赌博感。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创业资金少、困难多,创业项目缺少技术支持,根据数据有5%的青年还未形成成熟的项目,项目有赌博性,39%的青年表示有压力觉得项目启动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一是资金不足需多方筹措,周转难。虽然在调查中有19%的创业项目初始投资计划在5万元以下,二有17%是缺乏创业信息渠道,22%缺乏专业知识,但在资金筹措渠道上只有25%的项目启动资金出自自由存款,其他表 示会找政府和金融部门贷款或找亲戚朋友筹借;二是缺乏创业技能和创业本领,项目选择有困难,在调查中有近一半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已具备的创业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创业需要。就业状况调查如下:

1、择业因素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薪酬待遇、工作稳定性、工作环境、工作单位发展前景几种因素的分值普遍集中在5分(最高分值),这表明了青年择业时会更多的考虑薪酬水平、工作的稳定性、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单位的发展前景。

2、青年就业状况。

(1)调查显示,64%的青年已经就业,10%的人未就业。(2)已就业的青年中,64%是在市内务工(3)月收入情况,6%的就业青年的月平均收入在600-1000元之间,月均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占19%,月均收入在2000-3000元之间在28%。月均收入在3000-4000元之间在26%。月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在16%(4)工作满意度。当问及对现在的工作是否满意时,选择很满意的占9.5%,选择比较满意的占34.7%,42.9%的选择了一般,而选择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则分别占到了10.9%和2.0%。这说明青年对目前工作的感受比较一般。通过访问了解到在目前形势下,青年对工作的要求并不很高,有的企业采取取消加班和加班工资等措施,青年在当下只求不要失业,先保住饭碗,工作感觉普遍一般。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青年已经落实就业了,并且多数青年选择在本地工作而不是外出务工,他们的工资收入集中在600-1000元之间。值得注意的是青年对工作的满意度不高,青年们更关心能否保住目前的工作。3、青年未就业状况对于那些未就业的青年,我们也作了相关调查:(1)当问及目前没有工作的原因,23%的选择了准备创业,25.4%的选择了失地青年,有就业意向而没有工作的为15%,而选择不想就业和原单位裁员的均为10%。(2)未就业青年目前的主要经济来源,10%的选择了家人,26%选择了自主创业,这说明未就业青年的经济来源主要还是来自家人的支持。(3)获得就业岗位的方式。

四、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1、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就业市场信息缺乏。

青年有志于选择自主择业,但择业方式受到多种条件制约,自己求职的要求未能满足,一方面求职青年所考虑的重要因素有,26%是工资待遇,25%工作稳定性和发展性,36%资福利待遇和劳动保障,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是极其有限的。失业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三方面相互交织,给本来就十分困难的青年就业和创业工作雪上加霜。

2、择业观偏激、创业能力差,劳动技能少。

很多青年在职业的选择上存在偏见,认为从事餐饮、宾馆等服务行业低人一等。部分青年对工作环境、待 遇期望高,对临时的、阶段性的就业不认可,在就业过程中失去了很多机会。在青年中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不高,创业意识不强,劳动技能欠缺,适应能力差,就业 信息不灵、就业创业能力偏低,对自主创业缺乏自信等现象,这些制约和影响着青年就业和创业的竞争力,进而增加了青年跨地区就业和自主创业的难度。 3 25%的人认为政策不到位、资金不足,缺乏服务青年就业创业长效机制。26%青年创业面对着政策门槛和资金问题较为突出。近年来,区虽然推出了一些诸如减免税收、 小额信贷、就业援助、社会保障等促进创业方面的资金扶持政策,但仍不完善,另外有些创业青年对已有的政策不够了解、不会运用,甚至不知道创办企业的基本手 续。这些问题共同构筑了青年创业的资金瓶颈。

五、实施对策和工作建议

1、广泛宣传,促进青年树立正确择业观发挥媒体力量优势,从转移就业政策、劳动保障、权益保护、提高自身素质等方面宣传着手,宣传致富典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帮助 青年增强就业、创业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有针对性地对失业青年和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培训,引导青年增强创业意识,正确认 识就业形势和相关的就业政策,使其真正走向自主创业、自主择业之路。

2、整合社会资源,强化多方培训,提升就业创业技能发挥区内资源优势,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和青年的实际,做到培训与需求相结合、培训与岗位相对应,充分利用各级团校、青年就业服务中心、青少年宫 等阵地,发挥青年创业基地的载体功能,建立市、区两级培训中心,通过举办创业论坛、创业大课堂、创业典型报告会和采取定向培训和定单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搞 好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青年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整合社会资源,联合社会培训机构,成立青年创业培训中心、SYB培训中心,成立创 业讲师团,有针对性地聘请一批政府官员、经济学家、青年企业家、高校教授、SYB培训教师、职业指导师等组建专业讲师团,对青年开展实效性强的创业素质和 技能培训和一对一的创业辅导,为青年创业提供项目论证、业务咨询和决策参考,走社会化运作的路子,努力构建立体化、网络化的培训体系。

3、发挥招聘会优势,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形式,充分发挥招聘会的优势,借助青年就业服务中心、青联、青企协的辐射作用,凝聚力量,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务求服务实效。为基层广大青年 提供和开展信息、维权、指导及后续扶持等方面的就业创业服务。一是与当地企业建立联系制度,收集招聘信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传媒,创业项目,提 供就业创业信息咨询。二是成立青年创业维权岗,组建青年创业法律顾问团,为青年创业以及企业发展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三是建立青年创业信息网络信息平 台,围绕青年创业项目、政策咨询、法律服务、市场分析、人员聘用和企业开业指导、经营管理等有关创业知识的管理查询系统,逐步建立并完善青年创业项目 库,为青年创业提供项目信息支持,并有效链接中国青年创业网、市区青年就业网,最大限度提供创业信息。四是建立青年创业人才库,将与青年创业相关的青年 企业家、SYB培训学员、青年创业者等建库管理,建立创业进展情况和开业成功人员档案管理服务系统。通过建立青年创业者俱乐部、创业者协会,加强创业青年 交流。五是提供后续扶持服务,包括引进社会财务公司提供财务服务,提供投缴社会保险、处理劳动关系等方面的服务,以及提供市场营销、成本核算、规 避企业经营风险和品牌经营等后续服务。

六 加大扶持力度、争取政策支持、优化创业环境

大力推进青年就业服务中心青年创业基金,制定结合当地实际的小额贷款实施办法,对符合条件的青年,发动青年文明号、青企协会员、青联委员、 机关干部提供信用担保,帮助落实推进小额信贷帮扶工作。争取党政领导重视,针对青年就业创业政策的某些空白和缺位,积极协调劳动和金融部门,出台区域性的 相关政策,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降低青年创业门槛。努力为青年创业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将各级政府推出的一些诸如减免税收、就业援助、社会保障等方面 的政策,进行收集整理,汇编成册,免费发放给青年,并通过举办创业形式分析会、报告会、政策讲解课等形式,帮助青年理解政策、运用政策。积极争取工商、税 务、卫生、城建等部门的支持,出台下岗失业青年创办领办经济实体不限注册资金、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领域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鼓励和 引导有条件的青年大力发展有市场、有效益、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微型企业,建立创办微型企业担保基金,进一步优化青年就业创业环境。

加强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转移,多提供就业创业信息,重点做好大学生就业服务,组织广大城乡青年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依托青联、青企协、青年文明号等组织和集体,加大劳务输出,不断拓宽青年就业渠道。

青年就业创业专题调查报告二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促进全民创业必将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目前就业创业已经成为青年最具体、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特别是20xx年以来,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青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团县委近半年来深入全县,开展了青年创业、就业问题专题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1.新增劳动力和失业人员的增加,加大了青年就业、创业压力。

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致使行业性失业人员数量增加;煤矿改制重组、小企业破产劳动合同终止造成大量青年工人失业或待岗;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快速转移。失业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四方面相互交织,给本来就十分困难的青年就业和创业工作雪上加霜。

2.文化交流水平低、技能素质不高,影响青年创业和就业。

在农村外出务工的青年中,有一定职业技能特长的属极少数,所谓的技术大多数是一些较为普通的木工、砌砖等,基本没有技术含量高的人。在失业和待业青年中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不高,劳动技能欠缺,适应能力不强,就业信息不灵、就业创业能力偏低等现象,制约和影响着青年就业和创业的竞争力,进而增加了青年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就业和自主创业的难度。

3.观念陈旧落后影响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调查表明,在农村,一些青年由于恋乡不愿离开本土,有些家长对子女外出打工不放心。另外在职业的选择上存在偏见,认为从事餐饮、宾馆、家政等服务行业低人一等,有损形象,不愿意从事服务行业工作。失业职工、待业青年受到计划经济就业观念的影响,在就业、创业问题上存在依靠政府、企业的依赖性心理。一部分青年一心想找长期稳定的工作岗位,对临时性、阶段性、弹性就业不认可,一些青年对工作环境、福利待遇期望高,挑肥拣瘦,从而在就业过程中丧失良机。同时还存在创业意识不强,对自主创业缺乏自信等问题。

4.相关政策不到位、资金不足,使服务青年就业工作缺乏长效机制。

虽然团县委和信用联社、邮政银行实施了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但这一项目在运作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不能满足青年创业资金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⑴青年贷款难。主要原因是:一是无物抵押。按照国家有关金融政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要求借款人提供抵、质押物担保,而初创企业往往刚刚起步,大量资金用于企业的设备购置、正常运行等方面,已经没有可做抵押的财产,而企业用房一般是租用方式,不能作为抵押物进行贷款,用车等抵押物由于折旧等因素质押额极低。二是无人担保。在无物抵押和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青年企业贷款只能请人担保,青年靠个人力量寻找且符合金融机构要求的担保人比较少,即使找到了担保人,常要缴纳好处费,增加了青年企业的负担。⑵.金融机构放贷难。这是因为:一是放贷成本高。青年企业贷款多数是小额贷款,面广量大,分散性强。每一笔贷款,金融机构都必须进行前期信用调查、市场调查、用款监督、催促还款,信贷成本较高。二是抵押物不便。金融机构不愿接受青年创业者提供的诸如没有房产证的房屋、小企业厂房设施、知识产权、私人用车等抵押品,而且即使接受了,抵押额度也很低。三是初创企业风险大。初创企业的成果率很低,既有自然风险,也有市场风险,金融机构放贷面临青年初创企业生产经营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贷款户信用风险等诸多风险因素,放贷谨慎。

二、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对策

1.政府促进,优化青年就业创业环境。

一是帮助青年更好地了解政策。可以将各级政府推出的一些诸如减免税收、就业援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通过网站、公告等形式告知青年;二是帮助青年更好地运用政策。通过举办创业形式分析会、报告会、政策讲解课等形式,帮助青年理解政策、运用政策;三是积极帮助青年争取政策。针对青年就业创业政策的某些空白和缺位,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并出台区域性的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青年就业创业环境。

2.完善培训体系,提升青年综合素质。

一是针对思想观念保守、创业意识不强的青年,通过举办创业论坛、创业讲座、创业典型报告会等形式,引导青年转变观念,增强创业意识;二是针对有创业意识、但缺乏创业能力的青年开展系统的创业素质和技能培训,完善各级青年创业夜校的建设;三是针对在创业过程中缺少经验的青年,为其配备了创业导师,进行一对一创业辅导。

3.政府可以拿出闲置或空置物业作为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扶持青年创业。

目前不少政府部门或乡镇手中拥有相当数量的物业,建议把部分闲置物业转化成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以无偿或者低成本租金的方式提供给青年创办企业,重点扶持青年进行高新技术、文化创业、生物医药等知识类、文化类、科技类行业创业。同时,以园区管理模式对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进行管理,将发达国家流行的国际化商务办公中心的模式引进到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共享的接待区、会议室、洽谈室、培训教室、茶水间等公共设施。为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配备法律顾问或会计助理帮助企业处理日常工作中的法律问题、资金问题、等各类问题。这一措施目的主要是可以降低青年创业成本,减少青年创业风险,孵化更多创业项目,激发起更多青年的创业决心。

青年创业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在XX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413万,XX年年到500万,比往年增加了87万人,增长率为21.1%,加上往年待就业毕业生人数,XX年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量将超过600万人。据了解XX年年大学生就业缺口是xxxx年以来最大的,可见当今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单靠人力市场上的供需关系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是要开辟一条有效、创新和适合当代青年发展自身潜能的新道路!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时下各地方政府机关积极开展的方针政策,而且成效比较好,还适合当代青年的发展意向。有见及此,中山市团市委正创立一个“中山市青年创业基金”,来推动本土青年的自主创业,更好的解决中山市内青年就业的问题也是大势所趋。为了使这个项目更好的开展,中山市大专院校社会实践指导中心进行了一个“中山市大中院校大学生创业调查问卷”的校园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共发问卷有2669份,有效问卷有2134份,有效调查率为80.0%。其中大一1124份,大二666份,大三294份,大四41份。在调查中,男生1231人,女生1044人。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大学生对创业的了解、创业所需要的各方面因数、期间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内容。

中山市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基本情况:

根据本次的调查显示:中山市目前已经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只有4.4%,而创业成功就少之又少了,只有1.1%。由此不难看出大学生创业之艰难,同时大学生也迫切需要外界给予创业上的支持和帮助。

早在xxxx年,团中央就启动了中国青年创业行动,并于XX年设立了中国青年创业基金。近年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以及我省深圳、佛山、东莞等城市相继开展青年创业行动,通过设立青年创业基金、举办青年创业大赛等,推动了一大批青年创业人才脱颖而出。同时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

而目前中山市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支持还处在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xxxx年xx月xx日中山市正式创立了“中山青年创业基金”,该基金是中山市首个青年创业基金,该基金将为有创业计划但缺乏资金的青年创业者提供贴息贷款,并且可以免除前两年的贷款利息,到两年期满后再全部偿还。此次中山设立的青年创业基金明确规定,将中山市高校大学生和35岁以下中山户籍青年,作为创业基金的扶持对象。而在XX年xx月xx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就创立了“中山创业联盟”,这是一个汇集了校内有志创业青年聚集而成的以研究创业理论、指导创业实践、探索创业道路为方向的大学生创业组织。该联盟的宗旨是:同心共创业,携手创未来!帮助大学生就业,帮助大学生创业!

一、实际情况

现在很多大中院校的学生都对自主创业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觉得自主创业是一个很好体现个人才能的平台,还对自主创业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很多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开创一个事业或者一所企业,而并不了解创业除了建立企业,还要懂得怎样去运行和管理这个企业,这样才是真正了解创业是怎样一回事,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没有创业是怎样一回事。如以下图表所示:

1、你对创业概念的理解为:

创业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没有好的准备,就算能够创建了一个企业,也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有计划的创业才是一个真正的创业者。现在社会上或者高校里都开始举办职业规划大赛或者创业计划大赛,以此来提高学生们对就业或者创业有个提前的认知与了解。但是很多同学都没有参加过校内或者社会上的创业计划大赛,而且觉得这种比赛只是比赛而已,并没有真正能够帮助个人自主创业提供一些经验,所以并没有抓紧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只有一部分同学对自己的未来有着良好预见性,并积极的参与其中,来提高自己对就业以及创业的新认知。如以下图表所示:

2、你写过创业(商业)计划书吗?

3、你参加过创业计划大赛吗?

4、你认为创业计划大赛对大学生创业有多大帮助?

正是因为对创业缺乏了解,很多学生都是对创业抱着一个空想的态度,毕竟自己认识不多,而且创业的难度较大,因而大多数人都是想想而已或者不去想这样的问题。只有一些对自主创业有着深厚兴趣,并做出真正行动的学生开始了创业或者管理着自己事业。在生活中,金钱不能缺,为了使自己的生活过得安定或者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富翁,很多人都是很努力的赚钱。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可以满足自身的生活需要之外,还可以累积工作经验,发掘自己的才能,使自己以后能够更好的发展,这些同学们都能够体会得到。人的成长离不开环境,因而创业的观念也会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大多数的人都是由于家里的亲人或者朋友在做生意,耳濡目染地也会受到他们的对拥有自己的事业有着美好的憧憬,还有传媒对事业有成的人士的报道和探讨,使很多人对这些成功人士产生一种崇拜,例如比尔盖茨是很多年轻人的偶像,想自己也成为这样一个有自己的事业王国和社会地位的人,因此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以下图表所示:

5、你现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吗?

6、你进行创业的目的是什么?

7、如果你有创业的想法,是来源于

有创业意向的人都会先去了解一些创业的条件,才去开始创业之路。看创业的书籍、到企业实习和寻求创业家的帮忙是很多人为自己创业而做的先前准备,而且这些也是很多人认为最为可行和最快的了解创业是怎样一回事,所以在校期间就很少人去参加创业计划大赛,可见创业计划大赛在学生里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在创业之前,有很多因数需要考虑,例如自己的资金来源,工作经验以及社会关系等等,这些都是很多有意创业的人所烦恼的,不过现在的家庭都比较赞同创业的,这也是现代思想观念的改变,给创业者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不过在校学生实际上都是比较看重继续升学或者就业情况,除非自己真的有条件,才去考虑毕业后去创业的,这样也是正常的。如以下图表所示:

8、你在创业之前,您会做哪些准备?

9、你认为本(专)科生创业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10、您毕业后的计划是什么?

在学校里学的,自己也想学有所用,不过现实中,并不是很多机会可以在自己的事业里可以用得上,所以大多数同学都觉得所学专业对创业关系不是太大,更多的是向着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去创业,或者是一些启动比较容易、热门的方向发展,而发展与专业相关的领域的人比较少。在创业方式上,比较多人倾向合伙或者个人创业,而家庭创业相对较小,不过这些创业方式也是因人而议,也没有哪个特定的方式比较有优势。在选择地方来创业,都会倾向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和东部沿海地区,这里商机与机会都比较多,而想去西部地区的就少很多。如果在中山本地居住的学生,也是比较多人在这里创业,毕竟对这里的环境熟悉,在选择创业方向和社会人脉都有比较大的优势,一些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同学都很少愿意回家发展。确定好创业的方向,就要想想自己要投入的资金了,对此比较多的学生觉得幅度在10-50万的启动资金比较合理,不过启动资金比较充裕的话更有利于创业的启动。

调查报告范文(二)

调查目的: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名,其中广州大学名,中山大学1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名,华南理工大学5名,广东工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名,大三学生15名。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份,收回有效问卷5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

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

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青年创业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新媒体;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9-0096-02

据2013年4月19日的《浙江省90后大学生创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已在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占受访者的26.67%,超过90%的大学生有创业冲动,这一结果相较于2012年该机构提供的调查数据,提高了20个百分点。在有创业冲动的调查对象中,超过80%的大学生倾向于新媒体创业,认为新媒体是未来商业的蓝海。

1新媒体发展现状简介

新媒体的种类很多,目前主要以网络新媒体、移动新媒体、数字新媒体等为主。新媒体具有数字化(Digital)、互动性(Interactive)、超文本(Hypertexual)、虚拟性(Virtual)、网络化(Networked)、模拟性(Simulated)[美]Martin Lister等著,New Media:a critical introduction,Routledge,2009年,第13-44页。等特征。新媒体的发展是基于科技的飞速发展,这一与时展同步的新生事物不仅带来了概念的革新,更创造了无限的市场价值。

2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创业现状与困境

迅速商业化的互联网给大学生群体带来了创业以及创富的机会。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和模式众多,网络创业所需的成本、时间和技能比传统服务销售和信息交付低,同时,大学生本身非常了解网络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也具备相当的互联网技术。综上所述,新媒体行业很容易成为大学生初次创业的首选。

据山东省团省委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接受贷款扶持和培训的高校大学生创业者共有2930人,其中,34.1%的创业行业为电子商务、手机应用及互联网相关配套服务等新媒体行业。

新媒体创业同样是浙江省杭州市诸多大学生首选。杭州市于2013年7月1日专门成立了“网尚创业园”,为选择新媒体创业的大学生们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创业园内设有独立创业工作室、创业苗圃、培训中心、摄影棚等功能区域。同时还为入驻的创业者提供网上创业培训、税务登记等专业服务。大学生可以实现“拎包入住”,开园2个多月的时间内已有44家网店入驻创业。

大学生选择新媒体创业的形式一般有三种:在第三方C2C平台开设店铺、在第三方B2C平台通过授权为企业建设经营旗舰店和专卖店、自己搭建网站开设独立网上商城进行创业等。其中,在第三方C2C平台上如淘宝网开设店铺是众多大学生的首选。此类形式的创业者主要通过销售某类商品赚取差价实现赢利,准入门槛较低,回报也较快。

在第三方B2C平台如天猫上建设经营旗舰店和专卖店的方式,较之淘宝网上开店的准入门槛更高,在保证金、技术服务费、佣金提成等的支出方面对大学生创业者有一定压力。

大学生自己搭建网站开设独立网上商城创业,这种方式较之在第三方平台上开店,其店铺装修、功能等方面更加具有个性化。但这种创业形式对资金的要求更高一些,商城初期的宣传推广也是很大的难题。

据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中国大学生电商创业研究报告》显示,大学生选择网络创业的规模都比较小,70.75%网店的资金投入在1000元以下,71.14%的网店创业人数在2人以下。在月均净收入方面,1000元以内的占到了79.14%,很大一部分网店甚至根本没有实现赢利。

据《浙江省90后大学生创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33.3%的大学生创业者认为缺乏新媒体方面的专业知识是他们投身新媒体创业的最大短板,23.33%的人认为由于缺少实践经验,新媒体创业对大学生而言像是纸上谈兵。另外,缺少创业导师的指导、缺少启动资金等问题也是困扰创业者的主要问题。

大学本科毕业生自身的专业知识对于想在新媒体领域创业而言远远不够,受到相关专业知识的局限,想要创新更是难上加难。单纯由大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虽然年轻有激情,但由于刚刚离开校园,无法考虑到方方面面,如对运作模式、赢利点、投入产出、计划书等一系列创业应该考虑的基本问题都比较模糊。同时,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市场观念淡薄,他们不知道公司该怎么制订战略,怎样管理提高效率,怎样进行市场推广。

另外,国内高校创业教育的氛围远落后于美国等创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对于新媒体领域的创业,高校的师资力量更是薄弱,大部分创业指导课教师也止于纸上谈兵。

3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建议

大学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场所,担负着启发学生、培养学生创业兴趣、技能,授予学生创业知识的重任。随着大学生创业群体的增多,高校有关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方面的短板也迫切需要加强。虽然政府高度重视创业教育,但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质性的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创业教育项目实践还有待发展,能够承担创业教育的专任师资也极为匮乏。

3.1改革创业课程设置

我国高校的创业课程通常没有被纳入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明确,教学过程中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要提高创业教育的水平,必须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从课程的总体规划、分科要求和具体内容出发,将与创业联系不大的课程内容合并或删除,增设有利于提高学生创业知识结构的课程,如创业学、电子商务、财务管理、风险投资、商业法规、产品与服务创意等。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少运用讲授型教学方式,多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3.2加强创业师资建设

国外讲授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大多有创业或投资的经历,熟悉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而我国高校教师大多是学术型的,理论与实际脱节现象严重,因此,必须加强对创业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可以考虑组织现职教师定期参加创业组织和协会活动或企业家交流创业经验的活动,鼓励现职教师深入创业一线兼职,或者选派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

也可以考虑借鉴国外的创业课教学方式。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创业管理”课程,由一位教授与一个有着丰富实际创业和企业管理经验的客座教授合作讲课。国内高校也可以聘请政府经济部门的有关专家和成功的企业家到学校开讲座,或者担任高校创业导师,与学生分享交流他们的创业经验,直接指导学生创业实践。

3.3促进创业教育系统与长期化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孵化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小企业创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作用,将创业指导、创业孵化、创业实训相结合,规范、细化运作流程,建立健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大学生创业的全方位、阶梯形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

在创业项目孵化后期,高校继续提供创业教育服务平台。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仅体现在校园期间,而且应当对大学创业的创业者和创业项目进行跟踪,建立起后期的咨询服务平台,而这一服务平台成为广大刚出校门创业者的学习地、交流地和反哺地。

4结论

2013年的全国高校毕业生高达699万人,比2012年新增19万,再创新高。就业形势的严峻也凸显了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带动就业从而缓解就业压力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到了所有就业群体的首位,明确要求“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并突出强调“支持青年创业”、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高校创业教育正是是服务于创业行为的准备性教育,会使创业这一行为更具目的性和有效性,将极大增加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可能性。通过多方扶持以及自身的努力与奋斗,大学生创业一定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青年创业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公益创业教育在欧美国家已发展二十余年,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2006年,湖南大学率先提出以构建“公益助学+就业+创业”的基于集群的产学研与公益一体化的公益创业教育模式,并成立了国内首个公益创业研究中心和首个大学生公益创业社团——滴水恩,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公益创业教育教材《公益创业学概论》,推动了国内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的发展。尽管公益创业教育理念已经走进中国、进入大学,并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探索和推动,但国内推动这一教育理念的高校凤毛麟角,已经在做的高校也觉得困难重重。现状1:“叫好不叫座。”目前国内对公益创业教育在国家创新社会治理、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意义高度肯定,但国内除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厦门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少数几所高校开设公益创业教育课程外,大部分高校未开设,当然也有不少高校开始探索形成符合学校特色的公益创业教育模式,如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构建了“基于胜任力开发的多层次嵌入式”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模式,南华大学构建了“基于QFD的高校公益创业教育”模式,宁波大红鹰学院构建了“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促进就业”公益创业教育模式等,但多数高校对公益创业还比较陌生,都是做的少、议论的多,参与的少、旁观的多,师资、机制、经费的问题也亟待解决。现状2:“路在何方?”。2015年7月8日,《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在京首发,报告中提到“近96%的调查对象都认为应该进行公益创业教育,其中65.38%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一个良好的发展道路,还有61.36%认为公益创教育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所助益”。报告中多次提到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认为此为公益创业教育的核心之处。然而国内大多数高校对公益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仅仅关注了教育形式、方法和机制等环节,却忘记社会责任感等与受教育者内在需求、生涯发展相关的因素,忘记“受教育者”为公益创业教育的主体,因此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学生发展诉求的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之路亟待探索。现状3:“社会土壤升温。”早期仅有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致力于公益创业培训,培训出一批优秀的青年公益创业者。随着公益创业的不断发展,政府和社会对高校公益创业教育支持不断深入,上海浦东公益服务园为入驻的公益组织提供资金支持、教育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服务,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为学生公益创业团队提供创业资金、能力培训和咨询指导等,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慈善基金会等逐步以赛事推动大学生公益创业有利生长给予资金扶持、项目指导等,为高校公益创业教育提供了社会支持。2014年,团中央、教育部在原“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上提档升级,改为“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增加“公益创业实践赛”,为高校公益创业教育土壤升温加料。

二、“受教育者”眼中的高校公益创业教育

国内公益创业教育现状让我们不由得深思,究竟怎样的教育模式和体系才能“叫好叫座”。纵观国内研究都只停留在研究公益创业教育的教育形式、方法和机制等环节,而忽略了“人”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职业理想和职业发展引导等关系学生人生整体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因素,进而使得学生公益创业项目生命力弱、可持续性差、形式主义色彩浓重,最终只能昙花一现。2014年11月,笔者选定了来自全国具有公益创业经历的148名学生展开问卷调查、访谈交流,就公益创业动机、社会环境、职业发展要求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他们眼中的教育是这样的:

1、忽视受教育者的职业理想。公益创业动机调查发现,60.3%的受访者创业动机为“服务社会”,30.5%的创业动机为“实现个人家价值”,29.9%的青年创业者动机为“解决就业”。“实现个人价值”与“服务社会”所占比例最多。然而我国很多高校的公益创业教育仅仅为了推动公益创业项目的实际操作和社会效应,试图通过此来提高学校公益创业教育的影响力,但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伤害了学生公益创业的单纯理想。

2、忽视受教育者的职业发展。笔者对148名学生进行毕业从事职业调查时发现,87.2%的受访者从事着与公益创业经历无关的职业,52.3%受到家庭环境和社会现实的干预,但仍然有12.8%的受访者选择了与公益有关的事业,有7.3%的受访者将大学时期的公益创业项目坚持了下来,而且运营得不错。在对继续从事公益工作的受访者采访时,他们表示其所在高校的公益创业教育忽视了他们的职业发展目标,在教育过程中缺乏职业发展引导,让很多有创业想法的同学最终被家庭的包袱和职业理想的不坚定所击败。

3、忽视受教育者的个性化要求。笔者在受访者教育需求调查中发现,在“资金”、“人脉”、“管理能力”等众多选项中,“个性化指导”成为受访者关注最多的选项。他们表示,高校的公益创业教育是大众化教育下的产物,通用教育下缺乏个性化指导,不同领域的公益创业活动,如教育文化、环境保护、老人残障、医疗卫生等,每个领域的公益创业需求和能力都不尽相同,如果没有个性化的指导,无法实现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受教育者作为教育工作的主体,只有重视其内在需求,顺应职业发展,再整合师资、改善机制、完善资金,才能更好地发挥公益创业教育的最大效用。因此符合学生内在需求、关系学生人生整体发展的生涯发展理念下的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体系应运而生。

三、生涯发展理念下的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转变

美国舒伯(D.E.Super,1976)指出:“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4]。这一概念的提出将生涯发展的概念从单一的职业规划拓展到人生的整体发展,提出以全面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生价值为着力点。公益创业教育则以社会责任和公益理念为先导,将社会责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既培养学生自我价值创造,又培养学生社会价值创造[5]。生涯发展理念与公益创业教育耦合的内在机制,即围绕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生涯发展为指引优化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以优化公益创业教育为动力推动生涯发展,促进两者的良性互动,让公益创业教育奠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之上。

1、生涯发展理念下的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传统的高校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更多的是以“就业生存”为教育目的,忽视了受教育者“实现价值而创业”的职业理想。高校将公益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与体系中,让学生将公益创业作为人生职业发展的重要选择,满足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增强学生主体性发挥,从学校本位观向学生本位观转变,让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不再是“生存型”静止教育,而是具有大社会发展观的动态“发展型”教育。

2、生涯发展理念下的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由“阶段性”向“终身性”转变。终身型是生涯教育的特点,创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理念本应一脉相承,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往往阶段性教育明显,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就业率的提升或某比赛的荣誉上,造成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哈佛大学从2004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批公益创业博士生,十年培养了一批批终身为公益事业付出的优秀公益创业家们。生涯发展理念下的公益创业教育,是将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生涯发展规划中,更加适应学生人生的整体发展和终身发展要求,从而拓宽公益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3、生涯发展理念下的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由“群体化”向“个性化”转变。目前国内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仍是传统的群体化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涯发展理念强调工作需要凸显人性化、个性化和细致化,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结合,能够满足学生对个性化指导的需求,指导学生根据自身个性特点选择适合的创业项目,在教育过程中发掘自身的亮点,从而提升公益创业项目的生命力和活力。生涯发展理念下的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更加具有人情味,更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因此,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既要保证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又要适应学生人生的整体发展和终身发展要求,既要注重学生的自身发展,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四、生涯发展理念下的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1、基本架构

生涯发展理念下的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体系基本架构:“一个原则”: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两点核心”:以生涯发展为核心重构教育课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生涯教育活动;“三大机制”:实践联动机制、评价激励机制、组织管理机制;“四方保障”:师资保障、资金保障、政策保障、社会支持保障。

2、生涯发展理念下的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一)一个原则: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为教育原则。学生为教育的主体,大学教育本应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生涯发展理念下的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更应以此为原则,即教育始终要引导学生认识生涯规划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明确生涯与学习、生活、工作密切相关,学会在教育中不段了解自我、探索自我、启迪自我、激发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融入社会发展,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创造社会价值。

(二)两点核心:(1)以生涯发展为核心重构课程内容,即提供个性化教育内容。本文教育课程内容主要以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为主。基础理论课程为组织构建、市场分析、营销策略、非营利组织等,同时设定阶段性生涯发展课程,此课程贯穿大学始终,配合安排大一公益认知教育、大二公益体验教育、大三公益实践教育、大四公益实战教育。其中实践课程需提供个性化教育指导,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公益创业领域,配备专业教师定向指导模拟公益创业,同时输送优秀学生进入社会企业实习锻炼,让学生亮出个性、践出特色。(2)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生涯教育活动。生涯教育活动即以专业讲座、专家访谈、生涯规划等辅活动综合组成。定期邀请社会优秀企业家进入校园与学生分享经验,开设选讲课程。安排学生每学期访谈1名与公益创业相关人物,形成一份人物访谈报告。要求学生每学年完成1份职业生涯规划书,不断调整公益创业教育过程中的课程大纲和目标,以适应学生发展需求。通过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生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并内化为其自身追求。

(三)“三大机制”:组织管理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实践联动机制。任何教育体系均离不开完善的机制建设。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是教育体系实施的基础,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具体指导,同时成立大学生公益创业研究中心、指导中心,吸纳生涯研究领域的教师,进一步深化公益创业教育效果。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基于层次分析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可定期反馈教育课程目标完成情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增强师生互动。设定奖励措施,奖励优秀的教师和学生,鼓励学生继续深造。打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学生、教师与企业之前的公益实践联动,多方位的实践互动可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公益实践能力,这也是两个核心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