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写作学概论实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代号
专业
名称
4月18日(星期六)
4月19日(星期日)
课程 代号
上午 (9:00-11:30)
课程 代号
下午(14:30-17:00)
课程 代号
上午(9:00-11:30)
课程代号
下午(14:30-17:00)
关键词: 新加坡 《中学高级华文》 写作教材 单元内容
新加坡作为一个多种族多文化的国家,又处于东西方文化、经济和政治的交汇中心,培养语言应用能力是《新加坡华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①,在此基础上,《中学高级华文》写作教材不仅在形态上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性,更在内容的设置上结合资讯科技,力求生动、形象,体现以学习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帮助学生开拓学习空间,获取学习资源,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益。
《中学高级华文》教材一共八册,包括阅读教材和写作教材。其中写作教材部分为前六册,即从《中学高级华文》一年级上册到三年级下册,每册平均有五个写作训练。每个写作单元都分布在相应的阅读单元的后面,属于与阅读课文相配套的写作专题训练。每个写作训练包含三部分:训练要求、辅导要点、例文。每一个写作训练都有明确的训练主题和内容,而且方法指导具体,例文引路直观有效。
一、训练要求
《中学高级华文》写作教材单元的内容构成中的第一部分是训练要求,这里的训练要求就是训练目标。因为写作教材在《中学高级华文》中是相对独立的,训练目标的设定也是根据写作学和相关心理学的理论设计的,所以训练目标的序列是教材中较为有系统性和规范性的。另外,从学生写作思维发展的阶段来看,训练目标的一系列设计涉及的范围也是较为全面的。
由“目标系统”的具体内容看,训练目标涉及的写作学范围不仅包括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训练,而且贯穿写作过程中选材、结构、语言等横向写作能力训练点;涉及的写作训练篇幅不仅有一般写作教材有的完整篇章写作,更有短小的片段写作,如“学生能对动态描写进行简单的描写”、“怎样缩短长文”系列等。
二、辅导要点
《中学高级华文》写作教材的辅导要点,即指导系统是紧密围绕着训练要求展开的,主要内容涉及写作知识与写作方法。
(一)写作知识指导
《中学高级华文》写作教材的写作知识系统不仅介绍了各种文体知识,而且介绍了与各种文体相关的写作知识,这样的系统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各种文体写作上有更深更专业的把握,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操作。
首先,按文章的表达方式来分,在中学阶段,根据文章的表达方式,把一般文章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②本写作教材文体样式指导涵盖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主要文体;从文章的社会功用方面划分,本写作教材文体样式指导不仅涵盖了诗歌、散文这样的文学类文体,还涵盖了报章新闻这样的实用类文体。其次,以按文章的表达方式为标准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主要文体的知识指导都设立了专门的单元系列来进行学习。
例如,在6本写作教材中涉及一系列的议论文写作,教材中就议论文这一文体的写作知识花了大量的篇幅进行介绍。
表二:议论文的写作知识
如上表所示,分布在四个单元里的议论文写作相关的文体知识完整而具体。类似议论文写作相关的文体知识指导在《中学高级华文》写作教材的指导系统中到处皆是,可以说,文体知识的指导是指导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
(二)写作方法指导
《中学高级华文》写作教材的写作方法指导涵盖众多方面:从文体上讲,介绍了关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以及一些实用类文体的写作方法,还涉及了如续写文章、缩写文章、文章结尾等写作中关于片段的具体写作方法指导。
如,一年级第九单元“怎样描写动态景物”中的辅导要点写道:“要把景物写好,除了掌握语言运用、修辞方法之外,也要培养细致、精确的观察力。先观察景物的特点,对所要描写的景物作一番取舍,然后进行构思,以准确的语言,适当的修辞手法,将景物‘重现’出来。”从以上两点看,辅导要点的主要内容是与每一个单元设定的训练要求紧密联系的,内容上侧重文体知识的指导还是写作方法指导则视这个单元的训练要求而定。
三、范文
“范文是作者个人的言语成品,作文是学生个人的言语成品。在语文教学中打交道最多的是个人(作者或学生)的言语行为(读写听说)和言语结果(范文和作文)。因此,语文教师不能不认真研究范文作者的言语经验和特色,不能不认真研究学生个体的言语行为特点和成败的经验教训,不能不认真研究二者之间的差距和可以结合的部位”。③
本研究在上文已提及关于本教材中的写作教材与阅读教材是合编的问题,因此,该写作教材的范文从广义上可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写作教材中涉及的阅读教材中的课文,如一年级第一单元“怎样写人”中有“《父亲》就没写人物的外貌。而《听故事》交代过石九仔和‘我’的关系,以及石九仔的年龄之后,便开始写他的外貌:‘铜色的瘦削面庞,乌溜溜的眼睛……’又如《白菜汤》这样描写老寡妇:‘老寡妇的脸瘦的陷了下去。她的眼睛又红又肿。’两篇文章都只用了几句话,就生动地勾画出人物的外貌特征”,这里所提到的《父亲》、《听故事》、《白菜汤》等三篇就是这一单元的阅读教材中的选文。这个例文的概念较为含糊,因此在此处亦不加追述。
第二,写作教材中单独的范文系统。这个例文系统较为清晰,写作教材每个单元都单独设有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中学高级华文》写作教材的范文系统选用的例文大都是学生习作,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例文在内容上贴近他们的生活,写作技法上也容易加以模仿,思维上更符合他们的写作心理能力结构。如一年级第一单元“怎样完整地记叙一件事”中,训练要求为“能从家庭生活中选择平凡而有意义的材料,学习用不同的记叙方法,完整地记叙一件事”。范文如下:
浓浓父子情
爸爸出差快一个月了。
每天早上,我都要和妈妈打赌:“今天,爸爸一定会回来。”然而,一到晚上,准是我输。我好想爸爸呀!
这一天,我不和妈妈打赌了。
吃过早饭,我从书桌上拿起昨晚写得一张纸,把它贴在大门上,之上写着:
爸爸:
你上楼后,就立即把北面的窗都打开,我在回家的路上看见窗子开了,就知道你回来了。你要是饿了,就打开冰箱,寻找你从中国买的那只花边碗,那里有你最喜欢吃的东西,你看见了,肯定会很高兴。另外,我还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它会带给你意外的惊喜。
儿子
放学后,呀!我家小楼上的北窗都开了。我克制住内心的喜悦,有意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回走。边走边想着怎样把我的秘密告诉爸爸……
我走到家门前,看到爸爸在我的“留言”下面,添了两句话:
儿子的深情令爸爸感动,我也给你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惊喜。
注释:
①新加坡教育部.中学华文课程标准.2008.3.
②粟宇详.新编写作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35.
③王松泉,王相文,韩雪屏.语文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4.
参考文献:
[1]新加坡教育部.中学华文课程标准[M].2008.3.
[2]柳士镇,洪宗礼主编.外语文教材评介[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9.
文学理论的现代话语模式,指文学理论家在理论生产中运用的基本概念、范畴、命题以及由语态、句式、文体等组成的结构关系,它包括崭新的话语言说方式、明晰的逻辑论证方式与确定的概念内涵表达,它关注言说与写作的素质,强调风格与实质内容的互动,能够清楚地标示出一种新的文学理论思维方式和话语方式正在形成,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的发展。
文学理论的学科发展,一般说来是以文学基本理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作为递进阶梯的,而这种阶段性成果往往又以某种方法、观念、范畴的进步与更新以及由此形成的结构模式和思维范型来构成。学制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体现,课堂作为一个正式的场所,必然要求其中的话语实践受到清晰规则的制约。壬戌学制创制了一套崭新的文学理论话语类型,从文学理论学科范围内的多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概念、范畴和命题,确立了文学理论话语的秩序,有力地推动了文学理论学科的发展。在壬戌学制中,关于文学理论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在“新学制高级中学课程必修课程纲要草案”中。该草案包括“公共必修课学程纲要”和“必修课本科特设学程纲要”两个系统,它们分别对“文学欣赏”和“文学概论”课程的话语表述方式制定了基本的规范,为新的文学理论话语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普及创造了条件。从这种意义上说,壬戌学制关于文学理论话语类型的描述,又属于文学理论修辞学方面的内容。文学理论修辞学主要研究文学理论的文本阐释方式、写作规则、语言技巧、论辩方式、语言风格以及各种概念、范畴、命题、原理的确立原则、基本要求、使用范围等。
在“公共必修科国语科学程纲要”之“文学欣赏”课程中,在文学体裁方面壬戌学制提出了散文、小说、诗歌、剧本等四个概念,并要求“文学欣赏”课程对此四种文体的基本知识作较为详细的考察(对这些文体概念的界定显然非学制分内之事);同时,还提出了白话文学、新文学、新剧本、新诗、小说文学评论、剧本文学评论、新诗评论、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相关的文体概念,要求对“白话文学的价值与特点”、“新文学之特质”、“散文文学之条件”、“小说之特质”、“小说文学之派别”、“短篇与长篇小说之同异点”、“小说文学评论之研究”、“新剧本的特色”、“剧本文学评论之研究”、“新诗成立的理由及其特色”和“新诗评论之研究”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说。
这些文体概念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关于文体特征、价值、条件、派别、依据等方面的范畴、命题的提出,全然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表述方式,展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话语面貌。在“第一组必修科本科特设国文科学程纲要”之“乙项?文学概论”中,壬戌学制还提出了诸如“文学与人生”、“文学家的人格与修养”、“文学的欣赏与创作”、“中国文学与文学思想”、“政治与宗教势力之浸染”、“民族精神之迁嬗”、“生活的适应与近世思潮之影响”、“近代文学的精神”、“未来派文学之新趋向”、“欧洲中古之文艺复兴”、“近世西方文学思潮的激变”、“近世东方文学之渐起”等概念、范畴和命题。这些概念、范畴和命题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学理论话语类型在中国的形成。
从社会意义上讲,话语是建构性的,它建构社会关系以及知识和信仰体系。一种新的话语类型能够用来生产和解释新出现的文本与问题。现代文学理论话语类型的出现,适应了五四新文学创作的要求,是现代白话文运动成果的延伸和演绎,为文学理论这一知识形式和信仰体系的创制提供了基础,为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创造了条件。壬戌学制对现代文学理论话语类型的创制和推行,为文学理论话语系统的现代转换提供了制度性保证,使得文学理论话语能够借助于这一学制系统得到文学理论教师和文学理论研究者的广泛认可。
自此以后,以诗话、评点形式出现的传统文学理论样式正式走向了没落,新的话语类型在当时的许多中学课堂、部分大学课堂、文学理论教材和文学期刊中得到了广泛认可,具有普适性和通约性的现代文学理论话语开始在学术体制内大行其道,擂鼓呐喊。
三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形成的稳定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和具体可供操作的课堂教学方式,它明确地规范了学校教学过程的展开序列,为学校的教学实践提供具体的方法论指导。本文中的文学理论现代教学模式,指的是在壬戌学制中形成的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课程课堂教学的一套规范而可供操作的课堂教学结构框架和课堂教学方式。壬戌学制之“新学制高级中学课程必修课程纲要草案”的“第一组必修科本科特设国文科学程纲要”的制订和颁布,对文学概论课程的“讲授内容”、“教学应注意之点”和“教学说明”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从文学理论的课堂教学范围和文学理论的课堂教学方式两个方面为文学理论的现代教学模式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实现了文学理论教学模式的现代转换。壬戌学制中形成的文学理论现代教学模式,具有可操作性、简化性和针对性等特点,为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学科范围划定了界限,对文学理论学科的基本风貌进行了初步规划,为中学课堂的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提供了完备而便于操作的实施程序,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在壬戌学制颁布之前,文学理论课程的课堂讲授范围和讲授方式在国家颁布的学制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学校的课堂实践中也没有普遍开设,文学理论课程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其作为一门课程的现代教学模式尚未形成,这给文学理论课程的推广和普及造成了巨大的障碍,十分不利于文学理论学科的发展。尽管1912-1913年壬子癸丑学制已经规定在大学的文科、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和英文部的预科、师范学校的英语学科和中学的外国语科中开设文学概论课程,但现有资料显示,从壬子癸丑学制颁行全国到壬戌学制颁布前的十年间,文学概论课程仅在极其有限的几个学校得到间断性开设。在1917年12月2日的《北京大学日刊》(第十五号)公布的《改订文科课程会议纪事》中,北京大学中国文学门的必修课程中已经列有“文学概论”课程(位列必修课课程之首且课时为2单位时);在1917年12月29日《北京大学日刊》(第三十五号)公布的《文科大学现行科目修正案》中,在中国文学门中开设有文学概论课程(课时为3单位时),与其同时开设的还有美学概论、哲学概论、言语学概论等课程;但直到1920年,文学概论课程方才在北京大学文科之中国文学门中暂时站稳了脚跟,先后担任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员有周氏兄弟和张凤举;30年代文学概论从北大文科课程表中消失,直到1946年才又重新恢复,时任教员为常凤瑑。与北京大学基本同时,梅光迪于1920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了文学概论课程,使用的教材是温彻斯特的《文学批评原理》。可以说,在壬戌学制颁布前夕,文学理论学科并没有被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在学校进行讲授,这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基础性和入门性地位在重传统学术研究的学院氛围中没有受到当时学人的足够重视,同时,也由于文学理论学科处于初建时期,其学科界限和学科范围还相当模糊,在课堂教学实践上没有一个较为成熟完备的模式可供参考。
壬戌学制的颁布,为文学理论课程的课堂讲授提供了一个可供操作的简明范本,对文学理论学科的讲授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十分详尽的规定,这为文学理论课程在20世纪20年代学校课堂尤其是中学课堂的大范围普及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由于对文学理论学科内容的明确,也使得文学理论与其他学科之间划清了界限,尤其是从与之容易混淆的文章学、写作学和修辞学等学科中独立出来,为文学理论学科在20年代的迅速成熟创造了条件,也为20年代大量的文学理论教材和专着的问世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书写样式。在壬戌学制中,“文学概论”课程包括“文学概说”、“中国历代文学之变迁”和“近代世界文学之趋势”等三方面内容。必修课程纲要草案中规定“文学概说”的讲授内容主要包括“文学界说”、“文学与人生”、“文学家的人格与修养”三个方面,在“教学应注意之点”中还包括了“文学的意义与价值”与“文学的欣赏与创作”等两项内容。可以说,在壬戌学制中,狭义上的“文学基本原理”课程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文学概论教材和课程中的“文学本质论”(文学界说)、“文学价值论”(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文学与人生)、“作家论”(文学家的人格与修养)、“文学创作论”和“文学鉴赏论”(文学的欣赏与创作)的格局。而“中国历代文学之变迁”和“近代世界文学之趋势”则可以说构成了今天意义上的文学概论的“文学发展论”的内容。
一、重复现象岂容忽视
在秘书学的建设中,重复研究的现象较为普遍,且迄今未能引起秘书学界的重视。如果此种现象继续存在与蔓延下去,不仅会影响秘书学的发展和成熟,而且也不利于秘书学的教学及秘书专业的课程建设。
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是指秘书学与文书学、公文写作、档案学和行政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在研究上出现的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其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秘书学与文书学重复。现有的劝书学著作(教材),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有文书学的内容,但大多是照搬文书学的研究成果,如文书的一般知识,文书工作的任务和原则,文书处理的程序和要求,乃至文书立卷业务,等等。笔者案头的一部秘书学著作,以全书近六分之一的篇幅,详细论述文书和文书工作,包括文书立卷业务。①
其二,秘书学与公文写作重复。多数秘书学著作(教材),都把公文写作的部分内容作研究对象,而且多从微观操作上进行研究。其中有各种通用公文的写作,也有机关应用文的写作,还有经济文书、涉外文书和交际文书的写作,甚至学术论文的写作。如笔者所藏的一部企业秘书著作,有近一半的篇幅是论述企业公文的写
作。②另有一部秘书学著作,则以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论述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酷似一部应用写作教科书。③
其三,秘书学与档案学重复。
有相当多的秘书学著作(教材),均以独立的章节和较长的篇幅论述档案和档案工作,主要是机关档案工作,其内容与档案学的的某些部分并无二致。如笔者备用的一部秘书学著作,系统地论述了档案工作的性质,档案工作的原则和档案工作的作用,以及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等业务知识,此外还介绍了档案室的类型、任务和制度。“这些内容,显然与档案学特别是档案管理学的有关部分一模一样。由笔者主编的一部秘书教材,亦将机关档案工作划归秘书学的研究领域。⑤
其四,秘书学与行政管理学重复。
有一部分秘书学著作(教材),或多或少地撷取了属于行政管理学的内容。如笔者手头的一部秘书著作,在“行政与行政管理”的标题下,分六节论述了行政管理与行政原理,行政领导与行政决策,行政组织与行政机关,行政法与行政方法,人事行政与财务行政,行政改革与行政效率等与秘书学关系不大的内容。“另有一部秘书学著作,则以相当的篇幅论述了诸如基建、房产、物资、财务、车辆、食堂、宾馆、招待所和机关环境等后勤工作。⑦
不难看出,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是普遍的,也是严重的。难怪有人怀疑秘书学能否成为一门科学,也难怪有人认为秘书学不过是多学科的拼凑,尽管看法失之偏颇,但问题确实存在,其症结何在呢?以笔者之见,大体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由于秘书学发展迅猛,致使许多研究者忽视了对秘书学自身理论的研究,如秘书学的学科对象、学科分类、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知识体系和相关学科等。从一定意义上讲,秘书学的兴起是在理论准备不足的背景下开始的,带有某些先天不足的成分。
第二,由于秘书工作与文书工作、文字工作和档案工作密不可分,而且秘书工作迄今包含文书工作和文字工作,因此秘书学与文书学、公文写作和档案学的交叉或重复,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加之秘书学的研究没有处理好借鉴与创造的关系,又助长了重复现象的发生。
第三,由于秘书学评论落后于秘书学研究,学术上的是非缺乏必要的争鸣与批评,象秘书学研究领域如此重大的理论课题,迄今未能开展认真的讨论。因此,使出现了秘书学著作虽然纷纷问世,而重复现象却依然如故的态势。
二、研究领域能否划定
任何一门科学及其分支学科,因受学科对象的规定,都有其特定的研究领域。那么,如何给秘书学的领域划分界限呢?笔者认为,这需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是认识问题。在划分研究界限的认识上,必须坚持两点论:一方面要承认,给秘书学划定研究领域,到头来可能只是一种姿态而已,甚至有失败的危险。这是因为,不同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研究兴趣、研究重点、研究层次、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再说,任何一种划分,哪怕是最权威的划分,也缺乏约束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要承认,如果不大体上划分其研究领域,那就会出现两种后果:一是漫无边际地研究,致使秘书学无所不包;二是研究领域过窄,致使秘书学的研究难以拓展。不论是哪一种后果,都有碍于秘书学的建设与发展。正确的认识,应象美国社学家亚历克斯·英克尔斯所言:“那些界限应当象一件能勾画出形体的宽大的斗篷,而不应当象一套僵硬的盔甲,盔甲固然能防御别的学科的人对同一领地提出要求,但它毕竟太约束人⑧
其次,是观点问题。秘书学作为一门科学,即使研究内容再庞大,研究领域再广泛,也总是要有个界限的。要给秘书学划分研究领域,首先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即从秘书学自身发展演变的过程,去划分其研究领域。秘书学原来的研究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如清代的幕学著作,就包括刑名、钱谷、挂号、书启、征比等知识。民国时期,由于政治制度的变革,秘书工作开始侧重于文稿撰拟、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等业务,因此研究文书与档案的著作相继问世。在五六十年代,档案工作逐步独立,档案自成体系;文书工作日趋完善,文书学开始兴起。自八十年代以来,写作学另立门户,行政学走向成熟。这就是说,用发展的观点来看,有不少研究内容不断从秘书学中分化出去,不再属于秘书学的研究领域。诚然,也有些研究内容不断进入秘书学的研究领域,如秘书人才学、秘书教育学、秘书心理学和秘书美学等边缘学科。如果将已经分化出去的研究内容继续留在秘书学之中,或者将已经进入秘书学之中的研究内容继续拒之门外,都不利于科学地划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
再次,是途径问题。要给秘书学划分研究领域,还必须解决途径问题。笔者借鉴社会学的研究成果,认为有三条途径可供采用:一是历史的途径,即通过对早期秘书学著作的研究,寻找开创者们最为关心和感兴趣的是什么内容。从八十年代初期问世的几部秘书学著作来看,当时秘书学研究者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内容是秘书史、秘书组织、秘书实务和秘书人员。其中的秘书实务,就包括了公文处理、公文写作和档案工作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受其影响,在其后的秘书学著作中,大多沿袭了上述研究内容,且成一种传统。不难发现,历史的途径可使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保持相对的稳定,保证秘书学发展的连续性。但它也有僵化的危险,因为传统具有保守的天性。二是现实的途径,即通过对近期秘书学著作的研究,探讨研究者们最关心的是什
么问题,以确定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从九十年代初期间世的十余部秘书学著作来看,除了继续保留秘书史、秘书组织、秘书实务和秘书人员等传统领域外,又新增加了辅助决策、沟通信息、督促检查、公共关系和办公自动化等内容。⑩这种变化,不是研究者心血来潮,而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依然存在,且有不断扩大之势,除了沿袭公文处理、公文写作和档案管理等内容外,行政管理学的某些知识成为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之一。显然,这是某种程度上的倒退。三是比较的途径,即通过对秘书学与相关学科的对比分析,从总体上区分各自的研究范围,将不属于秘书学的内容归还给相关学科。
三、秘书学领地知多少
划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应本着宜宽不宜窄的原则,从而勾画出一件形体宽大的“斗篷”来。笔者根据现有的秘书学著作(教材),拟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界定为四个区域、25项内容:
(一)秘书史
秘书史主要研究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其任务有三:一是描述秘书活动的演进过程;二是总结秘书活动的历史经验;三是探讨秘书活动的发展规律。秘书史的研究应包括以下内容:(1)中国秘书史,即综合研究中国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2)外国秘书史,即综合研究外国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3)国别秘书史,即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4)断代秘书史,即研究某一朝代或某一历史阶段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5)专题秘书史,即专门研究某项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6)秘书思想史,即研究历史上不同阶级、阶层和人物关于秘书活动的理论和主张。
(二)秘书理论
秘书理论是泛指关于秘书现象、秘书活动和秘书学自身的理性认识成果。其基本职能有三:一是描述;二是预言;三是解释。①秘书理论研究应包括如下内容:(1)基础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学自身的理论,如秘书学的学科对象、逻辑起点、知识体系、相关学科、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历史演进等。(2)应用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活动及其构成要素的理论,如秘书活动的性质和特点,秘书活动的职能和效率,以及秘书活动的主体、秘书活动的对象、秘书活动的空间和秘书活动的媒介等。此外,还有行业或部门的秘书活动。(3)交叉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的理论。
(三)秘书业务
秘书业务是指秘书人员或秘书部门的专业工作,由于秘书工作的范围较为广泛,且有扩大之势,秘书业务也随之不断增加。其主要内容有:(1)文字工作,即文稿的撰拟和审核工作;(2)文书工作,即文书的制发、传递、办理和保管工作;(3)信息工作,即信息的收集、加工、提供、存贮和检索工作;(4)协调工作,即组织之间、工作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整与改善工作;(5)督查工作,即对重大决策、中心工作、重要行
动和领导交办事项的督促检查工作;(6)工作,即人民群众的来信处理和来访接待工作;
(7)提案工作,即对人大、政协、职代会等所提意见、建议、批评、提案和议案的办理工作;(8)会
议工作,即对会议和会谈的准备、组织和善后工作;(9)接待工作,即对客人的迎送、招待和服务工作;(10)值班工作,即在值班室固定或轮流担任工作;(11)保密工作,即保守和保护秘密,使之不泄露的工作;(12)其他工作,即领导临时交办或突发性工作。
(四)秘书技术
秘书技术是指秘书人员用于处理事务的方法、手段和技能。它与秘书业务相比,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动态性,其功能主要是培养秘书的操作能力。秘书技术应包括如下内容:(1)秘书工作方法,即秘书人员或秘书部门处理事务工作所运用的方式、程序、途径和技巧;(2)秘书办公场所,即秘书人员按照一定的制度,并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处理公务的处所5(3)秘书办公手段,即秘书人员为达到某种办公目的而采用的办公设备,操作技术和操作程序等;(4)公关艺术,即秘书人员为达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而采用的一系列的公关措施、方法和技巧。
以上四个区域、25项内容,是就秘书学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而言。可以预言,随着秘书学研究的深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秘书学的研究领域还会不断发生变化。
注释:
①王熙梅、王景清主编:《现代秘书学通论》,海洋出版社,1993年版,第90至167页。②钱祺喻,刘开文:《企业秘书学》,四川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99至381页。
②张金安、常崇宜编著:《秘书学概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9至305页。
④张希林、吴长有主编:《文秘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85至203页。
⑤董继超主编:《秘书学教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84至202页。
⑥袁维国编著:《秘书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11至142页。
⑦搂宇生编著:《通用秘书学》,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57至278页。
⑧[美]亚历克斯·英克尔斯著:《社会学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l981年版,第l页。
⑨八十年代初期问世的秘书学著作有翁世荣等编著的《秘书学概论》(1984年9月)、王千弓等编著的《秘书学与秘书工作》(1984年10月)、张金安和常崇宜编著的《秘书学概论》(1984年10月)、孙云洁和王慎先编著的《实用秘书学》(1985年9月)。
⑩九十年代初期问世的秘书学著作有钟辉编著的《现代秘书学概论》(1990年7月)、袁维国主编的《秘书学》(1990年9月)、楼宇生编著的《通用秘书学》(1991年2月)、程明华等编著的《秘书学教程》(1991年5月)、饶士奇、曾斌主编的《秘书学概论》(1991年5月)、娄山关等著的《秘书学教程》(1991年10月)、任群主编
一、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我国传统的人文学科,不仅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意识,同时还是我国传统精神文明的根本体现。而作为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各科知识的过程中,除了体会其中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学习其中的精神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健全自己的人格体系,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
随着当前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用人单位的“刁难”。面对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也逐渐趋向于复合型人才。而这些则使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改革,将学习理论与实践活动结合,成为教师教学中的首要难题。此外,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殊性,我们应正确看待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用价值,即所谓的社会效益,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爱国思想、社会公德等。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正确看待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社会价值及应用价值。
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新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汉语言文学作为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教学已无法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需求。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创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使其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在其创新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
语言文字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重要工具,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汉语源远流长,承载着整个国家的辉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然而现实生活中对汉语语言文字的应用总有偏差,由于历史、文化、区域差异,错字别字、不规范用语的现象屡见不鲜。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包含《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十余门课程,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对课程进行优化:精简课程内容,每门课都要根据对本领域最新知识结构的分析来设计教学内容,强化核心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按照学科发展的当下高度来考虑学科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整合各课程之间的内容,避免内容交叉重复,如写作学和文学概论中的文体学知识。
2.实践应用能力的强化
强化汉语言文学的实践应用能力,不仅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上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具备较强的优势。而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其核心在于“读”“写”“说”这三个方面。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其进行强化。而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在于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信息分析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模拟招聘情境,锻炼学生口才:自我介绍、面试问答……因为口才并非单纯的能说会道,它是一个人德、才、学、识的综合体现,是用人单位在较短时间内最快获取对应聘者的能力的一种综合检测手段。教师在模拟招聘或面试结束后对学生的各个环节进行具体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自己进行完善。 “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实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单纯的诗词鉴赏等理论教学就与学生的才思泉涌、妙语连连的实际运用能力结合起来了。
3.理论与德育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