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工程重点

金融工程重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工程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工程重点

金融工程重点范文第1篇

这一系列喜人的数据离不开国务院扶贫办的关心和支持,在国务院扶贫办的指导下,宁夏开展互助资金培养信用、“千村信贷・互助资金”扩大规模和“金扶工程”信用贷款三大工程。特别是2014年下半年实施“金扶工程”信用贷款以来,宁夏围绕打造“金扶工程”品牌建设,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金融扶贫合作体系。

完善政策体系 破解贷款难题

自治区坚持抓好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了一个意见两个方案,宁夏扶贫办联合自治区四部门出台了《关于开展金扶工程小额信贷的指导意见》,制定了《宁夏金融扶贫・小额信贷“金扶工程”实施方案》和《宁夏金融扶贫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创新金融扶贫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扶贫政策体系,使真正的贫困群体享受到金融支持和服务,促进扶贫开发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在自治区政府统筹指导下,各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如盐池县创新开展了“千村信贷、评级授信、项目捆绑、小额信贷”金融扶贫模式,初步形成了政、银、企、社、民联合推动的“五位一体”扶贫开发新格局。

彭阳县以“金扶工程”为平台,以重点贫困村为单元,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对象,创新开展了“1+3+X”(政府主导、三家金融机构参与、贫困户诚信借贷)金融扶贫。西吉县信用联社通过评信授级将全县3737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采集建档“全覆盖”,通过“三位一体”联合评级机制确定信贷额度,实现了客户拿着身份证到信用社就可直接申请贷款。针对银行贷款客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统计工作量大的实际情况,专门开发了贷款客户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电子信息自动对比筛选软件,通过系统中的数据比对功能,成功破解了扶贫贷款统计难题。

围绕一个目标 实现六个突破

一个目标就是把宁夏建设成为全国以省为单位的金融扶贫试验区,为全国金融扶贫提供试验示范。宁夏以实施“金扶工程”为抓手,以金融扶贫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破解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扶贫难题为目的,以政府和金融机构合作为平台,以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以信贷资金市场化运作为依托,实行普惠加特惠的金融扶持政策,力争取得六个突破:着力在引导信贷资金回流重点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上取得突破,在破解贫困农户“贷款难”和金融机构“难贷款”上取得突破,在创新贫困地区金融产品和服务上取得突破,在完善金融扶贫政策体系上取得突破,在优化贫困地区金融生态上取得突破,在互联网+金融+扶贫上取得突破。

实施一个工程 创新六个产品

就是要在全区实施“金扶工程”品牌,力争到2015年末,初步建立起全区金融扶贫立体框架,小额贷款受益农户达到15万户,当年累计投放信贷资金120亿元。到2017年末,全区金融扶贫体系较为完善,小额贷款受益农户达到20万户,当年累计投放信贷资金200亿元,使贷款难融资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到2020年末,基本形成结构合理、供给充足、服务优良、体系完善的金融扶贫体系。

先期打造六个金融扶贫产品。即:“金扶工程・互助资金”产品,由自治区扶贫办负责,在现有互助资金基础上,增资扩面,重点支持加入互助社的农户。“金扶工程・千村信贷”产品,由自治区扶贫办与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合作,重点支持互助社推荐的社员、贫困农户。“金扶工程・国开惠民”产品,由自治区扶贫办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重点支持新型城镇化、特色产业扶贫、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教育扶贫、重大项目建设等领域。“金扶工程・金穗惠农”产品,由自治区扶贫办与农业银行宁夏分行合作,重点支持贫困农户、示范大户、互助社、专业合作社。“金扶工程・好借好还”产品,由自治区扶贫办与邮政储蓄银行宁夏分行合作,重点支持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和示范大户。“金扶工程・种子资金”产品,由自治区扶贫办与中信银行银川分行合作,重点支持专业合作社、互助社和扶贫龙头企业。

设立风险补偿金 制定三项优惠政策

宁夏各市、县(区)根据实际发生贷款规模整合各类资金(含社会、企业、帮扶单位捐赠)设立风险补偿金,按照9个重点贫困县大县5000万元、小县3000万元和生态移民安置区每县(区)2000万元的标准,到2017年自治区风险补偿金总规模争取达到10亿元,与金融机构合作,以1:10的比例放大。今年年初,自治区政府与各市、县(区)政府签订的工作目标责任书中明确了全区22个市、县(区)共设立1.15亿元风险补偿金。截至目前,各市、县(区)已筹措风险补偿金近2亿元。

制定三项优惠政策。即:财政贴息政策。各市、县(区)可从自治区切块下达的扶贫资金或整合的各类资金(含社会、企业、帮扶单位捐赠)中,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贴息支持,贴息利率原则上不超过同期贷款基准利率,具体贷款贴息利率由各市、县(区)自主决定。

货币信贷政策。对于参与“金扶工程”的金融机构,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综合运用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等货币政策工具给予支持。鼓励保险公司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其经营的产业开展小额贷款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财产保险等保险服务,分散贷款风险。

金融工程重点范文第2篇

湖北推进城镇化建设迫切需要金融支持

推进城镇化建设需要全力做好能源、土地、运输、资金等要素保障工作,其中资金保障尤为迫切。有观点认为,金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第四驾马车”。因为,金融是资金保障的重头戏,对城镇化建设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反过来,推进城镇化建设也会产生强烈的金融需求。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迫切需要推进农村基础金融全覆盖工程。

农村金融网点覆盖率不高。在前些年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四大行”普遍从县域撤并网点,加剧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空白。据银监会统计,全国银行业机构网点平均每万人拥有1.34个,而农村银行网点平均每万人只有0.36个。2009年,中部地区有287个乡镇没有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广大农村则更是空白。即使在相当数量有银行网点的乡镇,受金融产品和服务能力制约,金融服务的充分性和满足度也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农民享受的金融服务与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

农村居民金融需求满足率较低。一是贷款需求满足率低。到2010年末,全国农村人均农户贷款为0.38万元,仅为城市居民贷款的31%。60%以上的农户无法获得发展农业生产所需的贷款。二是存取款不畅。根据对黄冈乡镇的抽样调查,68%的被调查人认为居住地5公里以内没有银行网点,也没有其他存取款渠道,办理存取款业务不方便。三是基础性金融产品缺乏。农村居民在使用信用卡、网上银行、代收代付等方面的比率都远远低于城市,代客理财、证券基金、贵金属买卖等城市早已普及的金融产品,在农村地区更是罕见。因此,与贷款需求相比,由于农村基础金融设施建设落后,解决结算、理财等基础性金融服务的问题也非常迫切。

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有待加大。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影响,金融机构投放农业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如根据2010年央行《农村金融服务报告》统计,县域基础设施贷款和其他贷款分别为1.56万亿元和5.44万亿元,两者占到涉农贷款总额的59.5%。农村存贷比为69%,比全国水平低10个百分点,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农村资金外流的现象。当前,湖北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无论是促进产业发展,还是加强城乡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除财政和民间资金外,金融资本参与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县域金融竞争活力不足。目前,湖北农村金融主要是农信社、农发行、农行三足鼎立,其他金融机构参与较少。如2010年末,中小股份制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中小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在农村总贷款中占比仅为16.2%,不到全省中小金融机构贷款在全省总贷款占比水平的一半,这说明农村金融供给高度集中,农村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吸引力不强。同时,农信社和农发行并非完全意义的商业银行,受政策影响大,结算网络也以农村为主。农业银行作为跨越城乡的大型商业银行,历史上与“三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股改上市后,被赋予“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更需要发挥好网点、网络和产品优势,强化农村商业金融主渠道地位。

加大城镇化建设中主导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湖北推进城镇化建设,关键是产业发展,带动县域城镇和农村小城镇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离不开有力的信贷支持。为此,湖北农行计划在未来5年内,提供1000亿元信贷额度,其中2013年提供200亿元,加大对县域主导产业的支持力度,增强产业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撑能力。到2013年底,率先在“强化一个导向,推进三个金融全覆盖”上取得突破。即以支持农业现代化为导向,促进农业生产增产提效,巩固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强化对县域优势经济的金融服务,率先形成对国家级及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县域重点旅游景区、县域20强企业的金融服务全覆盖,实现金融服务“有存款账户,有金融服务方案,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有跟进的行动和效果”。

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巩固粮食生产基础。根据农业生产现代化、集约化、商品化趋势,大力支持农民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新型村级经济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转移就业的加工大户、流通大户和个体工商户等三类客户群体,培育以农业科技能人、种粮带头人、农民企业家为代表的职业农民。农行围绕湖北省农业战略格局建设,大力支持“三个农业”(即设施农业、机械农业、信息农业)建设,“四种农业发展模式”(即土地入股模式、订单农业模式、“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和龙头企业带动镇域“四化同步”发展模式),以及“四类农户群体”(即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的农户,专业合作社带动的农户,农村市场、流通企业带动的农户,网点周边特色产业村、信用村的农户)。

支持优势农产品加工,助推农业强省建设。对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名单管理。到2013年末,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信贷服务面达到70%以上。围绕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以及省域十条重点农业科技产业链建设,积极支持核心企业规模化和集团化,为企业上市、兼并、重组、收购等市场化资本运作提供投行服务,帮助企业组建跨区域的大型企业集团。完善“龙头+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组织体系,支持农户以资金、土地、劳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参股入股,发展订单农业。支持省级及以上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培育区域化的农产品产业集群。

支持县域特色经济发展,促进县域小城镇建设。以支持优势镇域经济发展为重点,积极培育一批具有样板作用的工业重镇、商贸重镇和产业园区。根据湖北的磷矿资源和水利优势,着力支持宜昌、襄阳、荆门地区的优势磷化工企业,以及十堰、恩施境内的优势小水电项目。在省政府确定的60家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中,大力支持一批讲信用、有潜力的优质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升县域产业集聚能力。以县域105个开发区和省级工业园区为重点,大力支持园区骨干企业,纳税大户和优质个人客户,积极为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等新兴产业提供信贷服务。

支持农村民生经济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围绕农民工进城和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支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商业金融需求。有重点地介入主体清晰、投资明确、商业运作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选择性支持通过农民集中连片居住、以指定地块出让收入作为还款来源的集体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项目。探索与农村医疗改革相适应的信贷介入方式,支持县域文教卫体产业的龙头企业。积极支持全国性大型房地产公司在县域设立的子公司,以及优质房地产的续开发项目。

大力提升城镇化建设的基础金融服务能力

实施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以农行湖北省分行为例,当前,湖北农行对县域经济初步形成了三个全覆盖,即营业网点对县城全覆盖,新农保业务对试点县全覆盖,转账电话对行政村全覆盖。但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基础金融供给依然不足,给城镇化建设带来了系列难点。解决这些问题,除政府引导、加大投入外,农业银行也要承担起大行的责任,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能力,推进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发挥好金穗“惠农通”工程对城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金穗“惠农通”工程,是农行面向广大农村地区,以现代结算网络和电子金融产品为依托,建立的以转账电话为重点,POS机、农商通、自助终端为补充,网上银行、短信通等产品为延伸的农村电子金融服务网络平台。下一步推进金穗“惠农通”工程,要着力发挥好其对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三个积极作用。一是为农村“资金流”和“业务流”提供渠道。通过向农村地区提供电子金融产品和网络,弥补农村银行物理网点不足,促进农村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创造条件。二是带动“政策流”和“信息流”。以转账电话、惠农卡、网上银行等现代电子金融产品为载体,加快信贷资金、新农保资金的归集和发放,在传导惠农政策的同时,支持农民增收,巩固新型城镇化的基础。三是促进农民思想观念转化。在同步推进过程中,加强宣传引导,在让农民感受到党和政府温暖的同时,积极支持农民接触网络,了解外部信息和现代金融知识,促进思想观念由“乡”向“城”转变。

明确提高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能力的重点领域。在加大对农村网点投入,扩大辐射范围的同时,推进金穗“惠农通”工程建设,提高对四个地区的电子金融服务能力。一是以供销社“新网工程”覆盖的农资店,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覆盖的超市、村级综合服务社及个体商户为重点,解决农民生产和生活资料购置、小额现金存取流转等金融需求。二是以位于县、乡、村电信、移动、联通服务站为重点,解决农民通讯缴费、小额现金存取流转及账户查询等金融需求。三是以乡镇财政所为重点,解决农民“新农保”、“新农合”个人费用缴存、财政各项惠农资金领取等金融需求。四是以村组干部、致富“能人”为重点,解决农民小额现金支付、转账结算、账户查询等金融需求。

改进推进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的工作方法。紧紧围绕“强农惠农富农”这个核心任务,持续推进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一是结合全省“四化同步”发展趋势,将信贷资金强农、结算渠道惠农、高端产品富农相统一,促进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二是结合金穗“惠农通”工程下乡进村,加强与县乡级政府的业务合作,通过联合培训、布放宣传册、建立短信提示平台等方式,大力宣传金融法律法规和现代金融产品,促进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信息农民和科技农民转变。三是结合农村基础金融全覆盖工作推进,深化与政府部门和其他涉农机构的业务合作,将农行金融服务网络与供销合作社、通信运营商、中国烟草、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小额贷款机构等农村经济组织的服务网络相融合,延伸金融服务,形成支农合力。

加快推进与城镇化建设相适应的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是提升金融服务与经济发展契合度的不竭动力。当前,湖北县域经济进入以城镇化建设为重点的发展机遇期,经济主体、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必须持续推进金融创新,适应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转型的要求。

创新金融服务理念。坚持支持“四化同步”发展的服务理念,处理好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巩固农村基础与促进城市带动的关系。以支持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在稳定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前提下,提升“四化同步”,带动农村富余人口向城市转移。二是处理好政府主导和金融支持的关系。按照“党政主导、农民主体、规划先行、产业支撑、体制创新”的原则,在政府规划和政策支持的范围内,坚持商业化原则,确保“三农”业务发展“成本可控、风险可控、发展可持续”。三是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坚持“城乡并举、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既要支持城市增强吸纳就业功能,也要促进村级、镇域和小城镇经济发展,为“四化同步”创造条件,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金融工程重点范文第3篇

同志们:

我之所以亲自主持每个季度的金融工作会,是因为在今年这样“大干之年”、“比拼之年”、“亮相之年”、“检阅之年”的大背景下,金融工作对经济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今年拟召开四次金融工作会,每次会议的重点原则上可以这么确定:一是本次会议以集中政策信息、项目信息,实现金融与项目对接为主要内容;二是在六月下旬,主要检查、汇总所有对接项目的进展和效果;三是在九月份,流动性、开放式研究项目运营中的经验、教训和问题,集中研究金融生态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四是在20__年初,总结今年工作并提出明年计划。

我们今天的会议,听取了12家主管部门的项目汇报,县辖9家银行机构对今年金融政策走向及初步意向性对接的项目作了介绍。我们兑现了的奖励政策。之后,武华同志和成群同志讲了重要意见。他们的讲话代表了县委、县政府今年对县辖各家银行工作新的要求。下面我强调三个问题:

一、科学把握今年的金融形势

(一)保增长、防通胀、惠民生的主调,会在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基础上提高针对性和灵活性。各项目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既要在保持连续性上最大限度求增量,更要在针对性和灵活性上求突破。

(二)“有保有控”的基本原则,会在项目选择的审批程序上更加严格。我们必须认真对接好政策,过细过深地做项目,全面避开“控”的红灯,步入“保”的阳光大道。

(三)武隆跨越发展的难得势头,是金融业发展的难得机遇。县辖各家银行必须以积极的态度介入,稳健的步伐做事,力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争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二、务必突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投向

同志们都看到了,武隆今年是以“前所未有的指标、前所未有的措施、前所未有的力度”在力求达到武隆前所未(来源:文秘站 )有的发展速度。所以,县辖各银行在信贷支持上至始至终要突出以下四个重点:一是对万元增收工程的资金支持。万元增收工程是今年市委、市政府对17个区县考核的重中之重,是一项政治决策。全县各乡镇、县级各相关部门已经启动该项工作,今年金融机构对于万元增收工程的资金支持要重点体现。二是对旅游“二次创业”的资金支持。各县辖银行要研究具体过细措施支持我县旅游“二次创业”项目。三是对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的资金支持。目前,我县已能实现园区土地指标的全覆盖,要以积极的态度做好项目推进工作。四是对我县“五大重庆”建设的资金支持。

三、认真落实好本次会议的主要精神

(一)进一步深化对接。一是政策方面要抓紧研究。这方面主要涉及万元增收工程问题。县万元办要召集政研室、农委、银行等相关部门研究全县万元增收工程总体资金盘子有多大?涵盖多少农户?要研究一个杠杆,把政府信用和财政相关政策运用起来,研究出一套支持万元增收计划的金融政策。同时,四月底、五月初要在重庆开展一次大型农产品宣销的对接活动,千方百计签订一批农产品意向性购销合同。二是项目主管部门要把今年所有项目落实专门班子研究,把项目做成熟。三是各县辖银行要把今天项目对接会所列项目尽快列入工作盘子,并抓紧向市分行汇报,争取支持。

金融工程重点范文第4篇

陈敏尔:贵州是中国革命的转折地,是生态保护的绿地,也是投资发展的一块宝地。近年来,贵州全省上下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持续向好态势。过去五年,贵州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8%,2012年生产总值增长13.6%。今年第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增速达12.6%,位居全国第一。当前,我们正在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以县为单位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努力建设一个实实在在、不含水分、人民得实惠、老百姓认可、发展和环境相协调的小康社会。

贵州金融业积极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大环境,立足于实体经济这个根本,在做好金融服务的同时实现了自身发展壮大。一方面,金融业为贵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12年,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超过1万亿元,贷款余额超过8000亿元,这是贵州金融发展过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今年第一季度,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高于GDP增速1.4个百分点,金融业实现税收27.6亿元,同比增长26%。另一方面,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为金融业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环境。2012年,全省银行业实现利润211.1亿元,比上年增长31.9%。今年第一季度,全省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3.5%和21.4%,增速分别居全国第三位和第五位。

魏革军:一般认为只有发达地区才有发展金融的有利条件,作为欠发达地区的贵州面临哪些有利因素?应该如何发展金融?

陈敏尔:融资量决定社会资源占有量,谁拥有了金融资源,谁就占据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只要措施得当,调控有度,完全能够构建起现代化的、充满活力的金融体系,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今后几年是贵州加速发展的黄金期,对金融的需求将呈爆发性增长,为金融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当然也带来一定压力。我们希望金融机构进一步发力、进一步努力,支撑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贵州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五重红利”叠加释放,加快发展正当其时。一是资源红利。富集的资源是贵州发展的“富矿”。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资源就会进一步升值。二是生态红利。贵州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神秘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凉爽的气候条件,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好地方。三是劳动力红利。贵州每年大约新增劳动力人口60万,我们正在通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同时,每年返乡的农民工有40万~60万,这些人多年在外面务工,学到了技术,掌握了技能,是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四是政策红利。2012年初国务院出台“国发2号文件”,将贵州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今年,国务院决定由上海、大连、苏州、杭州、宁波、青岛、广州、深圳八个市,分别对口帮扶贵州的八个市(州)。用足用好这些特殊政策,贵州将开创一个发展的黄金期。五是改革红利。随着贵州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矿产资源配置体制改革、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的推进,改革红利将逐步释放。

这“五重红利”不仅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也是贵州金融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围绕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将加快推进金融业改革发展,全力推动“三个打造”,即将金融业打造成为贵州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将贵阳市打造成为立足本省、面向西南、服务西部的区域金融中心,将贵州打造成为全国金融生态最优省,确保“十二五”时期贵州贷款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西部平均水平、高于全省生产总值增长水平,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省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8万亿元以上、贷款余额达到1.4万亿元以上、上市公司达到40户以上、保费收入突破300亿元,均比2011年翻一番;村镇银行实现县域全覆盖、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实现乡镇全覆盖。

围绕以上目标任务,我们将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力争总量。就是要通过向上争取、向外引进和内部盘活,着力巩固和扩大融资规模,保障全省发展融资需求。二是力保重点。就是要重点支持“5个100工程”和贵安新区建设,重点保障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信贷融资,重点服务“三农”和民生工作,着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三是力推创新。在组织体系、机构、融资渠道和金融产品等方面进行创新,着力发挥金融创新对扩大融资的作用。四是力防风险。就是要加强规范化管理,防止系统性风险、区域性风险、大企业的金融风险,着力维护地方金融稳定。五是力优环境。就是要通过改善地方金融生态,着力营造金融发展的良好环境。

魏革军:您刚才提到,2012年初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号文件),据我们了解,其中的金融扶持政策含金量很高,请问贵州在推动这些政策落实方面做了哪些有益探索?

陈敏尔:“国发2号文件”对于贵州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文件从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对口支援七个方面提出了若干支持贵州加快发展的突破性政策。其中,在金融政策方面,对贵州在金融机构建设、加大信贷投放、推进融资创新等方面给予了诸多支持,非常给力。为落实好“国发2号文件”精神,用好、用足政策,贵州在金融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是抓组织领导。在2011年成立省政府金融办的基础上,今年又成立了省委金融工委,增强了统筹地方金融发展的能力。2012年还召开了全省金融工作会议,这是贵州进入21世纪以来首次召开的高规格、大规模的金融工作会议,对全省的金融工作确定了基调、指明了方向。同时印发了《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促进金融加快发展的意见》,就金融系统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进行具体部署和落实。

二是抓政策落实。2012年3月2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在北京举行支持贵州又好又快发展金融座谈会暨战略合作备忘录及协议签署仪式。会后,14家金融机构与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及协议,涉及502个项目,协议资金3600亿元;中央银行和有关金融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之后,贵州分管金融的领导同志又多次到北京、上海等一些金融机构总部拜会、沟通,争取更多的支持。

三是抓机构建设。一方面,“引金入黔”成果显著。2008年以来,贵州引进了一些金融机构。2012年,兴业银行贵阳分行、光大银行贵阳分行挂牌营业。今年6月,民生银行贵阳分行获准开业,目前已有10家外来银行在贵州设立分支机构。另一方面,地方金融机构建设成效突出。贵州银行挂牌运营,3家农村商业银行实现开业,农村信用社改革有序推进,茅台集团、盘江集团设立了财务公司,华创证券在全国的位次有所提高,全省已开业村镇银行达到31家。

四是抓融资服务。间接融资方面,召开了全省270个重大项目的银企对接会,通过举办首届贵州金融博览会,19家金融机构与115家项目业主单位签署贷款协议及战略合作协议,意向签约金额共计1065亿元。直接融资方面,通过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签订合作协议、挖掘拟发债企业资源等形式,推动债务融资的发展。2012年,贵州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实现融资294亿元。积极引入国内外有实力的投资银行参与贵州企业上市工作,全省上市公司直接融资36.8亿元,建立了吸纳200余家优质企业的上市后备项目库。同时,贵州还被列为全国第三批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省份。

魏革军:据了解,贵州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出了要大力打造“5个100工程”、贵安新区两大发展平台。您认为金融在推动“5个100工程”、加快贵安新区建设中应该怎样发挥作用?

陈敏尔: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要集中力量打造“5个100工程”、加快贵安新区建设,这既是“四化同步”的内在要求,也是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发展平台和重要抓手。“5个100工程”是指100个产业园区、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100个旅游景区、100个示范小城镇、100个城市综合体。贵安新区位于贵阳市、安顺市之间,是国家重点开发区域——黔中经济区的核心区。国家把贵安新区与两江新区、西咸新区、天府新区、兰州新区一起,列入了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五个城市新区之中。我们已经制定并启动“5个100工程”和贵安新区发展的相关实施方案,定时间表、定路线图,对工作进行目标化管理、项目化落实,确保工作推动有力,责任落实到位。

打造“5个100工程”和贵安新区重点发展平台,需要金融业大力支持。我们将积极引导金融业强化服务:一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5个100工程”、贵安新区路网、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夯实发展基础。二是引入金融部门、金融机构和金融专家参与“5个100工程”和贵安新区的前期规划,配套做好相关融资方案,提升项目融资能力。三是引导金融机构网点向“5个100工程”、贵安新区延伸,为平台企业提供“一条龙”的金融服务。四是引导金融机构针对“5个100工程”和贵安新区的特点,创新融资模式,通过表内和表外、直接和间接、传统和新型等各种融资模式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全省15家金融机构对“5个100工程”贷款余额达829.7亿元。40多家金融机构与贵安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达成意向融资额度400多亿元,已签订贷款合同落实的融资金额71.25亿元,实际到位融资金额64.75亿元。

魏革军:贵州是全国贫困面最广、扶贫难度最大的省份,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请问贵州如何充分发挥金融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重要作用?

陈敏尔:指出,贵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最艰巨的一个省份,也是全国人民最关注的一个省份。贵州发展面临的最大任务是同步小康,最大的难点是如何让贫困人口加快脱贫致富。我们将深入贯彻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要求,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解决好“三农”问题,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做好这些工作,依靠政府扶持、财政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发挥好金融的支撑作用,着力为“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融资服务。

一是大力实施金融服务乡镇全覆盖工程。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向市(州)和县域及乡镇延伸机构网点,重点增设具有信贷功能的营业机构。二是持续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近年来贵州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全省现有的县级农村信用社水平参差不齐,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三是重视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向上争取对贵州调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合意贷款增量及支农再贷款限额、调低县域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倾斜,为涉农信贷较快增长创造条件。四是注重涉农金融扶持引导。切实落实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完善涉农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和涉农贷款增量补贴政策,积极争取贵州成为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省份,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魏革军:我们关注到,在来贵州工作之前,您曾担任浙江省常务副省长,分管联系金融工作,您认为贵州应该如何发挥后发优势,从浙江金融发展中借鉴哪些先进经验?如何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陈敏尔:我在浙江工作的时候,分管联系过金融工作,我感到贵州确确实实可以借鉴浙江的一些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因地制宜,提升金融服务经济的能力。我认为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坚持尊重金融发展规律,推动金融适度超前发展。金融业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它来源于经济、服务于经济,与经济共生共荣,因此,谋划金融业发展必须遵循金融发展规律。贵州与浙江省情不同,发展金融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既要汲取一些地方金融“脱实向虚”、脱离经济发展阶段的深刻教训,又要体现前瞻性、适度超前谋划。与此同时,推动金融业发展,要大胆解放思想。关于这一点,浙江“敢为人先”的务实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贵州金融要大发展就必须推动改革创新,不断升华全省金融发展意识,深挖贵州金融发展潜力,伸展贵州金融发展空间。

第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推动经济金融互荣共进。事实上,任何地方的金融发展史都是一部金融如何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史,浙江也好,贵州也罢,概莫能外。一方面,金融业必须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发展,通过优化信贷投向、拓展融资渠道、提升金融服务等措施,切实做好提高增量和优化存量的文章,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如何形成与经济转型相适应的新型金融结构、体系和业态,如何满足金融产业大发展对金融资源集聚、金融要素流动和金融人才的需求,如何破解民间资金投资难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的“两难”困境等重大问题,采取积极措施,推动经济金融良性互动,促成经济兴、金融旺的双赢局面。

第三,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金融业可持续发展。认真落实中央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的方针政策,积极应对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引导并推动在黔商业银行从同质化经营、粗放式管理,向差异化经营、精细化管理转型。鼓励金融机构加快经营创新和转型,注重培育优质客户,为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地方金融资源的集聚能力和配置效率。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入黔发展,大力发展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民营金融机构,积极支持金融组织创新。结合实际学习借鉴浙江温州金融改革、丽水金融改革的经验,推动贵州民间金融规范发展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魏革军: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将贵州打造成为金融生态最优省份之一,请您谈谈贵州如何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

陈敏尔:从某种意义上讲,改善金融生态,就是发展金融业。对贵州这样的欠发达省份来说,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关键在于加强金融生态建设。

一是提高政府行政效能。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避免或减少对金融的行政干预,强化服务意识,真正为金融机构稳健发展多做实实在在的工作。注重把中央垂直管理与地方协调服务结合起来,建立政府、金融管理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经常性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解决金融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强化金融生态的法律保障,增强执法机构执法的独立性,杜绝地方政府的干预,严厉打击欺诈、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和金融诈骗、制贩假人民币、洗钱等金融犯罪。

二是培育建设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诚信是金,也是易碎品,一旦打破,要重新恢复很困难。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积极培育信用市场需求,严肃惩戒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等各类失信行为,加大失信的机会成本和市场退出力度。强化政府诚信和行业信用建设,建立和完善全省互通共用的企业和重点人群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体系,以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县(市、区)为载体,努力构建县(市、区)、乡镇、村、涉农金融机构、农户“五位一体”的农村信用体系,为金融发展提供良好信用环境。

三是支持金融监管部门依法依规开展监管工作。进一步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服务机制,完善金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风险处置长效机制,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及时通报、交流有关预警信息和重大风险隐患,加强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工作,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工具创新,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有效调整金融资源配置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地区结构、客户结构,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积极运用各种直接融资工具,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着力建立区域金融稳定长效机制,维护金融生态的动态平衡。

魏革军:党的十提出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探索发展民营金融机构。请问贵州准备怎样积极应对,突出贵州特色,走出符合时代要求和自身特点的金融发展之路?

陈敏尔:改革是最大的发展红利。就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及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而言,贵州必须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当然,我们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会妄自菲薄,将结合贵州实际,找准几个突破口,注重特色,错位发展。实事求是地讲,金融总部我们比不过京沪深津,中小金融我们比不过江苏、浙江、四川、重庆,跨境金融我们比不过沿海沿边省份。因此,在新的金融改革背景下,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做好工作,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金融发展之路,打造贵州金融发展升级版。基本考虑是四个方面:

一是完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打造贵州特色的金融产业格局。前不久,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贵州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还不多,新型金融业态发展还未真正起步,必须补上这一课。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下大力气解决“玻璃门”“弹簧门”现象,加快构建适应多层次需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体系,稳步发展地方法人证券、保险、金融租赁、财务公司、基金管理、小额贷款、融资性担保等金融组织,大力支持科技银行、社区银行、贸易金融、网络金融、消费金融公司等新型金融业态的发展,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和优化市场功能。结合贵州县域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机构在贵州批量设立村镇银行。

二是以开放倒逼改革,大力推动地方金融改革创新。贵州要树立欠发达地区要发展金融、能发展金融的坚定信心,敢于向上争取,争试点、争政策、争创新的产品,特别是争规模。要继续实施“引金入黔”工程,以开放倒逼改革,把引进机构与引资、引智充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新进者的鲶鱼效应和示范效应,不断激发金融发展的活力。高度重视“内部盘活”,通过用好用足政策、提高存贷比、开展同业合作等方式,把内部资金盘活,把存量盘活,在存量当中做出增量。

金融工程重点范文第5篇

今年以来,农行吉林省分行全面推进“惠农通”工程的“五个区域”和“五种模式”取得成效,截止10月末,惠农卡发卡量达392万张,覆盖全省农户90%以上,通过惠农卡新农保、新农合、各种补贴资金、各种代收代付等业务22项,市场占有份额60.7%,居同业之首。

以实施“惠农通”工程为重点,打造农户金融多元化服务。今年以来,该行确定“惠农通”工程重点推进“五个区域”、“五种模式”。即:惠农卡集中发卡区域;新农保、新农合等农村项目集中区域;“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重点推进区域;农村物理网点辐射不到的区域;系统性客户和全省发展战略导向的重点区域。并实施了重点推进“惠农卡+电子渠道+新农合”、“惠农卡+电子渠道+财政补贴等各项5种模式。为进一步落实总行“四个一工程”,实现惠农卡全省广覆盖目标,该行以项目带动为重点,以做实功能为核心,以打造良好的惠农卡落地业务环境建设为基础,多策并举,打造惠农卡“一卡通”品牌。

为加强服务渠道建设,着力构建以乡镇网点为中心,该行以自助机具为手段,以助农小额取现和流动服务为补充的金融服务渠道。实施“双五”工程推进的“八个统一”。即:基本模式、品牌名称、主要机具种类、服务点LOGO、相关服务协议、业务审批流程、工程管理、服务点和提示牌样式。同时,在县域和农村布放ATM672台、POS4813台、转账电话15785部。共设立“惠农通”服务点10274个,办理业务查询和交易121.9万笔、金额116.3亿元。其中:办理助农取款业务45.3万笔、金额1.18亿元。服务点覆盖全省5234个行政村,占全省行政村的70%。通过实施“惠农通”的“双五”工程建设,该行还开展多元化项目,新增惠农卡100%与项目对接。全辖各分支机构按照一县一特色,一行一路径模式,以“新农保”、“新农合”、财政补贴资金项目为重点,突出对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的惠农卡项目营销。目前,已有34家支行“新农保”、财政补贴资金、农发行粮食收购资金、保险公司保费收缴和理赔资金、“新农合”及代收水电和有线电视费等项目,确保了新增惠农卡与项目的100%对接。

为全面推进“双五”工程,提高农村综合金融服务水平。今年,该行及所辖各二级分行还组建35个流动服务组,用将近3个月时间,通过惠农卡集中收缴参保农户15万人、金额3000多万元,得到了地方党政、社保部门和广大农民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