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人员的重要性

会计人员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人员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人员的重要性

会计人员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我们常说的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它既是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会计工作者工作好坏的标准,会计职业道德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就有会计人员,就会有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作为政府部门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越来越被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但同时,会计人员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几乎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有直接关系。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

(一)违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但是有的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原则,丧失立场,在会计工作中,任意虚列或隐瞒收入,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随意改变费用和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随意调整利润的方法和分配方法等,更有一些会计人员直接参与伪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报表、会计账簿,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二)不熟悉法规,遵纪守法意识淡薄。不少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没有认真关注和学习会计法规,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不能做到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意识也日益转淡,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根本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要领,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扭曲。

(三)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拖拉、频于应付差事,他们业务知识贫乏,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不够,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帐不符合规范,常出现帐簿混乱、报表挤数的现象。

(四)内控建设执行不力。近年来,财政部致力于内部控制建设,先后了多项具体控制规范,在财政部的引导、推动下,国企确实依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基本规定,相继制定、完善了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内部控制制度再完善,由于执行不力而受到会计人员的冷落。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一)加大职业道德宣传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力度。系统传播及阐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营造出浓烈的氛围,给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观念与行为带来最大限度地的影响,使职业道德规范渗透到会计人员的思想深处,以便改善认知标准,确立符合道德规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计人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道德理念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社会环境,只有在优良的社会环境,才能够使会计人员陶冶道德情操,提高道德修养,因此要通过创造和利用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条件,利用社会一切有利资源来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二)自省自律,树立榜样示范。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会计人员本身的职业道德水准,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职业道德的要求下,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调整,对自己的思想品质和思想意识方面进行自我教育锻炼和自我提升改造,不断地提高觉悟和修养。另一方面,树立榜样示范,通过宣传先进典型来影响会计领域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不同单位、不同行业、不同会计岗位中选择同龄人中的先进典型进行立体示范,并组织先进典型现身说法、传授经验,在榜样示范中,要在开发与挖掘中正确把握好新、老典型的宣传效果。

(三)强化法制建设,健全内控体制。现今阶段,会计领域的基本大法是《新会计法》,将《新会计法》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紧密贯彻结合起来,这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实需要。因此,既要运用法律法规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管制和约束,又要运用道德规范对会计人员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和启迪,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做到按章办事,从而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防范经营风险的发生。

会计人员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人员 继续教育 重要性

一、会计继续教育的特点

1.强制性,严要求。财政部颁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学习内容、学时由财政部会计司拟订,具体实施由各级财政会计管理部门批准认可的学校、单位组织开展,其运作格局是由培训单位培训,由各级财政部门发证,每个会计人员每年必须接受一定时间的继续教育,《山东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施办法》第十九条:持证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不得少于24小时。未参加继续教育的会议从业资格管理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不予以公告。

2.在职性,层次性。会计继续教育,根据会计专业技术资料(职称)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级别,按文化学习、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工作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来划分。

3.大量性,大规模。据资料介绍我国有1200万会计人员,我们招远市就有4500多人,每年都要按照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确定的教育内容进行了一次教育,培训工作量是比较大的。

4.长期性,循环性。会计继续教育是一项长期循环性工作,不但在工作上要循序渐进,循环往复,持之以恒,而且在培训师资、教材、场地、质量、制度及管理,应长计划,短安排,综合配套。

5.新颖性、专业化。继续教育在西方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却是一项新工作,尚无经验可寻。要向会计知识更新为主内容的技能操作方向转化。

6.开放性,实用性。会计继续教育以自学为主,培训为辅;以专门培训为主,其他学习形式为辅。既可以是读学位拿文凭,也可以为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既可以是拿会计证、会计电算证,也可以搞会计学术课题研究,还可以为考注册会计师;既可以脱产学习,也可以半工半读,长期性与短时性相结合,属于开放型学习模式。

7.现代性,多形式。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模式一般有:①函授学习;②电话会议形式学习;③有线电视形式的学习;④电教录像形式学习;⑤卫星传授电视接收形式的学习;⑥计算机为主的学习;⑦网络为中心的网上教育。尤其是“以网络为中心”的网上教育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标志。

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由于高校会计队伍庞大,并分散在全国的大、中专院校,加上高校会计人员学识水平参差不齐,给高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加强高校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快速提高其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造就一批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决策层会计工作者,仍是当前乃至今后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1.高校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强调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相协调,会计改革不断深入,会计专业性和技术性日趋复杂,对会计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一些新经济事物不断涌现,都给会计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会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如不及时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就会逐渐落伍被淘汰。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会计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会计具体准则陆续颁布实施的今天,现代会计人员必须具有“四个转变”。(1)由报账型向管理型、决策性转变;(2)由事后型向事前型、事中、事后全过程转变;(3)由被动型向能动型、自主型转变;(4)由传统手工方法向现代高科技、网络化、规范化转变。适应形势,更新知识,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尤为重要,是科教兴国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继续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自1997年开始,我国每年都有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出台,至今财政部已了为数不少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而且现在仍然有新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在研究制定之中。这些新会计制度是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但如果不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及时更新会计知识,会计人员势必要落伍,会计信息技术性失真将难以避免。加强会计人员是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第一,通过继续教育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及业务水平使其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坚持政治方向,着力提高学习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第二,通过继续教育使会计人员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新技术新知识,较娴熟的业务操作能力,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新世纪的要求。第三,通过继续教育使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工作严谨、廉洁奉公,团结协作,谦虚谨慎。

3.继续教育是扭转我国会计队伍落后状况的现实要求。原财政部长项怀诚曾对会计指出了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合格的会计人员数量不够;二是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三是行业风气不好,做假账、造假账,违反财会制度和职业道德。只有扎实稳妥地推进会计继续教育准入制度,实现会计继续教育的全面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会计队伍素质落后的局面。因此,会计继续教育模式要从知识增长型向素质提高型转变,改以制度为本的专业培训为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协调好会计继续教育的现实性与前瞻性的关系,既要注意教育内容调整和教育模式转型过程的衔接,更要注重会计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目前县域内经济发展需要,立足于发挥会计继续教育在我县经济发展中的整合作用,更要以长远的发展眼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吸收和借鉴其他县市先进的教育经验,培养会计人员向中高级会计专业和技能水平发展,才能提高会计人员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4.继续教育是深化会计教育改革,与国际会计教育接轨的时代要求。利用现代科技的远程继续教育形式,能扩大教育规模,甚至形成教育产业,减少国家投资,解决工学矛盾;实现人的智能最大化,使高科技技术手段成为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的自我奋斗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使学习成为不断探索的动力源泉。更利于教育普遍化,如持续教育、终身教育、持续专业教育、教育深化、非传统教育、成人教育等,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以教育为基础,扩大人才培训的贡献率,实现劳动者知识化和学习终身化。

三、改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建议

会计人员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会计人员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单位负责人对自己单位的会计人员请假参加继续教育不是很理解,担心本单位正常经营管理工作受到影响,往往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持消极态度。他们往往把会计人员接受培训的支出当成一种额外费用,并错误地认为多参加或少参加一次培训,对本单位影响不大,没有把培训工作提高到应有的认识高度。认为会计人员只要能完成本职工作就可以了。能力提高不提高只需单位认可。而会计人员也将这种培训当成一种负担,认为既然国家有规定且培训与会计证年检挂钩,就必须应付一下,有些会计还埋怨现在的会计越来越难做了,考试繁多,对其限制也越来越多。

这种情况与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初衷相背离,说明基层单位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宣传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应加大这一工作对于国家、企业和会计人员个人的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改变有关人员的这些错误观点。并且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重要性宣传时还应注意各种宣传方式的结合,除了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外,还可以由会计人员进行经验交流,向其他会计人员讲述自己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收获和体会,比单纯讲解法规效果更好。

二、培训形式的选择

根据规定的要求,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由各地财政部门统一组织,由其指定的培训机构负责具体的培训工作。目前,各培训机构普遍采取传统的单向面授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往往让人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培训效率。因此,有必要对教学形式进行改进。作为实务工作者,会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中必定会遇到诸多问题,可以采取互动的教学形式,由学员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授课教师,教师整理后分成数个知识体系进行讲解。在课堂上,应鼓励学员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交流、探讨,从而开拓学员思维空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此外,还可以引进案例教学。针对某些方面的知识,教师搜集相关的真实案例,以这些案例为主线,启发和引导学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如近年来我国和美国发生了一些财务舞弊案,这些案例有许多共同点,如舞弊手法主要是钻准则或制度的漏洞,或是直接违反相关准则或制度。教师可以结合准则或制度进行讲解,从而使学员更好地领悟准则或制度出台的原因、背景、意义等。

《暂行办法》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包括接受培训和自学两种形式,且两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完成。但在实践中却很难操作:第一,自学形式的时间量化很难掌握与判断,作为部门规章缺乏可操作性,显得不够严谨。因此,建议修改《暂行办法》,取消自学形式。第二,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却在培训时间与进度上同一个标准,出现“一刀切”现象,挫伤学员学习积极性。因此,建议采取分班制教学,在教学时间及进度上采取差别管理。传统的集中面授的教学形式往往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于培训时间的紧迫性和培训地点的紧缺性,培训工作往往进行得很仓促,难以进行系统、深入地教学,进而影响教学质量。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突破了传统的面授形式受到的制约,能够随时随地的组织培训。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模式一般有:函授学习;电话会议形式学习;有线电视形式的学习;电教录像形式学习等。其中网络教育是现在最有效率的远程教育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模拟传统教学,而且能弥补后者的缺陷,其信息含量和信息的及时性是传统教学所不能企及的;此外,网络能搭建―个很好的互动教学平台,而且这种互动具有高效性和及时性的优点。因此,建议在有条件的单位大力推广网络教学形式,使之成为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强有力的引擎。

三、培训内容的选择

会计人员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理论依据重要性现状探析

当前,许多企业活力不足,管理不善,经营陷入困境,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造成了整个企业的内部效率低下。事实证明,这些企业活力不足的主要症结在于不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激发管理者的积极性,致使单个劳动者劳动效率和工作努力程度普遍不高,甚至导致企业优秀人才跳槽,人才流失严重,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在我们应该注意到,当代企业的竞争正在由“资本主义”向“人本主义”和“知本主义”演变,而竞争的实质归纳到一点就是人才的竞争,“得人才者得天下”。一个企业只有在人才上占尽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搏杀中无往而不胜。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企业经营管理者都应该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继续完善和加强企业的激励机制建设。会计人员在经济管理和生产实践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为了使会计人员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企业需要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当前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着什么问题?建立什么样的激励机制,激发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这都是本文需要探究的问题。

一、激励的重要性

激励的重要性往往容易被企业管理者忽略掉,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目前财会工作与过去相比,选择的空间大、处理问题复杂、职能全面、风险高等特点,财会人员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对财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财会人员对于企业来讲,又是极其重要的。管理者只会在有意或者无意间运用激励的手段,通过褒奖,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随着人的因素在企业文化中越来越重要,企业员工日常的工作状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企业的面貌,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励能够使企业实现目标

企业会计人员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要想了解上期企业财务经营状况,制定下个季度的生产经营计划,需要会计员工们积极主动地去做好本职工作,企业的每次生产经营活动都有财务状况产生,激励能激发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合理规划提供财务依据。然而,实现企业的目标,还需要其他多方面因素,但不能否认人的积极性这种关键因素。

(二)激励能够提高会计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效率和业绩

由于现在会计工作压力大、风险高等特点,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办事效率不高、违反职业道德等问题频有发生,要改变这些消极的行为,企业需要通过激励和引导,激发会计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在单一重复的工作环境下,有工作的动力,从而激发会计人员的创造性和自我革新的能力,使会计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取得更好的业绩。

(三)激励可以使会计员工素质的得以提高

运用激励的手段,可以使会计人员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企业对于工作中踏实肯干、努力提升自身科学文化水平的会计员工,给予褒奖;对于不思进取的会计人员,给予适当的批评,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尚,使会计人员在激励的作用下,自觉提高自身知识素养,从而取得更好的业绩,提高自身能力,实现自身价值。

(四)激励有利于为企业建立一个稳定的财会队伍

如果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完善,可以对会计人员进行充分的激励,有利于建立一条稳定的财会人员队伍,从而极大地避免企业财会人员的流失,为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而会计人员的流失,则会给企业带来很多消极的作用,削弱企业财会队伍的实力,导致其不稳定性,增加企业再次招聘会计人员的成本。

二、激励机制的有效手段

(一)为会计员工提供合适的岗位

1.安排与财会人员性格相匹的工作

企业财务部门不同,所承担的职能也不尽相同,比如会计部门的员工应当谨慎、细心。踏实肯干;财务部门则需要员工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审计部门则需要有整治感、有细心、有毅力的员工。所以,在职位的安排上,企业要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安排合理的职务,做到人尽其用。

2.会计员工设立的目标要合理、适当

有压力就有动力,一个合理、恰当的目标,会使会计人员产生动力,从而更加努力地工作。在会计人员取得阶段性成果后,企业管理者应当把成果及时反馈给他们,使会计人员知道自己工作时的努力程度,目标的设立也应当有一定的挑战性,轻易达到的目标,会使会计人员放弃努力,失去前进的动力,因此,目标的设立的合理性和适度性非常重要。

(二)薪酬激励

薪酬激励是目前企业广泛采用的一种激励方式,企业管理者更容易操作,也比较容易看出其发挥的效果。薪酬激励既能激发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企业准确地掌握企业财务运行的状况,从而做出对未来的合理规划,最终实现企业与会计人员双赢的目的。薪酬激励,是对会计人员一段时间内工作结果的肯定,是对会计人员的一种肯定。在自身价值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薪酬对于会计人员来说,不仅仅是一段时期内劳动所得,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客观、合理的报酬既是对会计人员所做出的贡献的肯定,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保证。

制定激励性的薪酬和福利制度,薪酬要与绩效挂钩,并且适当拉开薪酬层次,对工作有创新、有成效,业绩优良的会计人员,给予物质奖励。物质激励手段易于企业控制,变化因素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文化激励

文化激励是企业激励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重要和最困难的。它的目的是通过沟通、交流,使企业员工形成一致的价值观和奋斗目标,增强了企业员工的归属感、责任感以及忠诚度,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企业文化的塑造已经成为精神激励的重要手段。实践表明,有着良好文化的企业,人才的流失是明显低于那些不重视企业文化塑造的企业的。

会计人员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1.1 会计政策的选择 。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由于客观经济的复杂性和各个企业的特殊性,企业可以允许的范围内对同一经济事项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而现行会计制度没有对多种方法的选用标准作出具体规定,会计人员只有在工作中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在诸多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中,根据本企业当时所处的特定经济环境以及某类业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会计政策,以使所提供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更为可靠、相关。

1.2 会计估计中的体现。会计估计是指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有些经济业务本身具有不确定性,需要根据经验,作出估计。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进行会计估计的基础可能会发生变化,会计人员经常需要依据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对具有结果不确定性的交易或事项重新作出判断。常见的需要估计的项目有:坏账、存货减值、或有损失、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与净残值、无形资产的受益年限等等。这些项目都必须通过会计人员合理预测与推断加以确认、计量,才能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1.3 重要性原则的运用。重要性原则要求对那些预期可能对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应单独反映或重点说明;对于不太重要的经济事项,可以在会计记录或报表上予以简化或省略。于我国会计准则未对重要性作出明确的定义,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的事项判断其重要性的标准也会承受着时间、地点、经济环境、业务性质等等而不同。

2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2.1 会计法律、制度的影响。我国长期以来采用会计制度规范的模式,会计人员很少有财务决策的自。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均由国家财务制度作出详细的限制性规定,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仅需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作出简单的是非判断,并参照会计制度的现成模式进行记录,很少或根本不需要深入思考各个会计问题蕴含的经济实质、会计观念和可选择的方法,会计成了僵化的教条和固定的模式,会计人员养成了“逆来顺受”的被动思维习惯,职业判断意识就很弱化。

2.2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影响 。 内部治理机制主要是企业内部通过组织程序所明确的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等相关者之间的权力分配和制衡关系。虽然会计活动本身并不属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环节,但由于很多契约的确立是以会计数据为基础,会计人员与管理当局又存在事实的雇佣关系,因此,公司治理结构往往会影响某些会计行为的发生。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会使权利上的制衡机制被削弱,会计人员常常屈从于管理当局的压力,甚至和管理当局合谋进行盈余管理,现实中滥用会计职业判断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管理当局的会计选择行为凌驾于会计职业判断基础之上的结果,会计职业判断成了管理当局操纵利润的工具,会计信息质量的降低就成为事实。

2.3 会计人员自身综合素质的影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二是职业道德。经济的发展使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大大提高,会计环境和会计处理对象日趋复杂。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也增大了会计处理的选择空间,许多方面需要会计人员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判断,以对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恰当的处理,合理有效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而我国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参与意识不强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3提高会计职业判断的几条思路

3.1 首先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增强职业判断的意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互联网以及知识经济的浪潮风起云涌,过去的“记账、算账、报账、用账”的“管家型”会计人才已不合时宜,需要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的财务分析和管理,具备一定的独立判断能力。顺应时展的要求,改变传统的会计思维模式,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职业判断意识。

3.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管。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必然导致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与管理层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为会计造假创造了条件,可能会带来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权力分配、权力制衡和信息披露等机制,迫使管理层释放信息,均衡信息分布,尤其是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