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业市场风险对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层次科技人才;生命周期;创业风险;防范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055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03
在以高智力劳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社会,科技人才作为创新主体,具有普通人无法比拟的特定创业优势。党的十以来,鼓励科技人员创办企业就成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美国硅谷创业成功的故事案例启示:创业为高科技人才提供了一条告别低薪、高压等诸多职场困境的高收益路径。同时,硅谷的失败案例给人们另一个启示:创业也为高科技人才开启未来的高风险路径。有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的中小高新技术创业失败率高达70%,清华大学的《全球创业观察报告中国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的创业成功率仅仅为20%~30%。高层次科技人才若要取得创业的成功需要对创业过程有清醒的认识,并对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有完整的把握和充分的准备。因此,开展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外部风险管理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 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的生命周期划分
学界关于创业生命周期的影响较大的划分标准包括莎尔曼提出的创业种子阶段、创立阶段、早期发展融资阶段、扩展期融资阶段、盈利但资金短缺阶段、快速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退出阶段的8阶段学说,还有格莱斯顿提出的创业种子阶段、创立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的4阶段学说,其他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均是以此为基础进行划分的。由于本文以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创业外部风险为研究对象,在创业生命周期的种子阶段,一般受到外部风险影响较小,或者可以说不存外部风险,因此,本文将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生命周期划分为4个阶段:新生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如图1所示)。
图1 创业生命周期划分
2 创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外部风险构成
2.1 创业新生阶段的主要特征及外部风险
该阶段主要是高层次科技人才将其科研成果转化,即将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智力和技能与市场相结合,通过知识财富转化为现金回报,具有强烈的知识创新特征。
这阶段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面临的主要外部风险有市场风险和融资风险。高科技人才拥有的科研技术往往处于领域前沿,与人们的生活存在即时联系的可能性弱,因此,将其转化容易出现脱离市场而失败的风险。有统计表明,在科技研发过程中,从最初创意的提出到研发成功的概率仅5%左右,而研发成功再到投入市场的概率更低,即便研发成功,将产品投入市场,也需要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影响消费者的因素不确定性大这一系列问题便构成了市场风险。此外,这一阶段的另一外部风险为融资风险,新生期需要建立企业组织机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高层次人才利用技术研发创业的失败率高,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容易导致资金短缺构成融资风险。
2.2 创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及外部风险
该阶段是将科技成果投入市场后,针对产品的市场运营和围绕主营业务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完善和调整。这一阶段虽然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是由于产品的销售盈利能力增强,获得融资的渠道将相对广阔。
创业发展阶段市场风险的相对重要性下降,而技术风险随着同业对手和潜在竞争对手的冲击最容易导致风险危害性增加。一旦核心产品被竞争对手或者后进者模仿,或者被新产品替代,那么创业新生阶段的投入将成为沉默成本,给高层次科技人才带来巨大打击。这一阶段的另一主要外部风险则由企业组织不完善带来的管理风险。由于发展阶段需要应对风云变幻的产品市场,因此,对人才的需求也从高层次科技人才本身扩展到营销、管理等各类专业技能人才。管理层的能力、项目管理者的经验与能力、企业生产及组织管理的风险等是考察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管理风险的重要因素,只有建立完善的组织制度和优秀的组织文化,从而制定更科学的战略规划,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才能来应对各种风险,推动企业发展。
2.3 创业成熟阶段的主要特征及外部风险
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企业规模增大、技术成熟、市场稳定。企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各个资源要素都已成熟,但面临着利润率下降的情况,有学者提出这是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进入衰退期的前兆也是进行二次创业的契机,该阶段的外部风险主要是管理风险和突发事件风险。
该阶段不仅是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的成熟阶段,更体现在其企业发展成熟时,关系到的是企业发展的未来走向,是走向衰退抑或是取得更大的成功。从发展阶段进入到成熟阶段,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经营理念、产品技术的更新频率、企业发展的战略、企业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都已经稳定,而且容易形成一定的“惰性”,这一阶段是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走向两个极端关键节点,面临的主要风险是管理风险。如果能够使企业各种资源要素经过整合实现良性质变,那么创业将推向另一个“波峰”,如果不能将原有固化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进行变革,那么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的难度将会加大,必然会引起创业效益的波动而诱发转型风险。同时,由于产品和技术的成熟,创业者和企业受到社会的关注度不断增强,也容易因为企业的顺利发展而忽视突发性问题的产生,如社会责任问题等,一旦遇到此类突发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则容易让创业者进入危机处境,突发事件风险在创业的各个生命周期阶段都可能出现,但在创业成熟期出现概率大,破坏性强。
2.4 创业衰退阶段的主要特征及外部风险
进入创业衰退阶段,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的前景就只有失败――破产。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衰退期主要遭遇技术的落后淘汰,管理水平跟不上,盈利能力下降。这一节点企业的融资能力和人才吸引能力将会快速下降,最容易出现的是融资风险和人才流失风险。
3 全生命周期创业外部风险传导强度
风险具有可传导性和传导的复杂性。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外部风险也存在诞生、成长、成熟和衰退多个阶段的特征(见表1),分析创业的不同生命周期的外部风险有传导模式及强度,有利于更好地掌握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外部风险传导的规律。
所谓风险传导强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风险传导过程中风险流量大小。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外部风险传导强度即为在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过程中各类创业外部风险流向的大小,结合生命周期理论,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面临着外部风险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具体体现为创业外部风险在不同时间上传导能力大小差异现象,据此可以将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外部风险分为增强型外部风险、稳定型外部风险和衰退型外部风险(如图2所示)。
增强型外部风险的传导强度随时间逐步增强,其诞生阶段初期危害较小甚至没有危害,成长期发展非常迅速,成熟期更大。具有可传导性和突变性,具有非均衡、不稳定性的特征。应对此类风险传导最理想的状态是对风险的类别及所在的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快速识别和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尽力将其消灭在萌芽阶段。在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外部风险中管理风险属于增强型外部风险,在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新生期,对创业者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技术和产品环节,对企业管理的要求层次不高,随着创业生命周期的推进,越发凸显管理的重要性,管理风险也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强,在创业的成长和成熟阶段具有较强的风险传导性和突变型,若不快速识别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控制,破坏性极大。
稳定型外部风险的传导在一个时期内风险传导量呈现出均衡稳定的特征。此类风险从风险的危害程度(空间)看,其风险传导量比较均衡;从不同的风险的生命发展周期(时间)看,风险传导的波动小,具有相对稳定性,风险容易识别且可控性强。应对此类风险需要根据主体自身特征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处理。在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外部风险中市场风险属于稳定型外部风险。在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各个生命周期,均需要创业者用各种方式来应对市场风险,市场风险随着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的推进总是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一直受到创业者的高度重视,因而容易识别。它不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却能通过创业者的科学应对而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衰退型外部风险的传导过程中随着时间发展呈现逐步减弱的特征,“近强远弱”。此类风险传导的不确定性很强,风险传导的事前预防工作并不能做得很理想,通常发生在突发事件激化后,采取一定应急管理措施后,风险传导强度一般会逐步衰减。应对此类风险的重点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危害,尽可能地使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在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外部风险中突发事件风险属于衰退型外部风险,在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各个生命周期,均需要创业者用科学正确的方式来应对突发事件风险,突发事件带来的风险往往能够通过应急管理得到消解。
混合型外部风险即增强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外部风险的几种形式的混合形式,具有上述风险的综合特点。此类风险的传导强度随着创业生命周期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强弱特点,此类风险往往是创业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重要的基础风险。在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外部风险中技术风险、融资风险、政策风险即属于混合型外部风险,在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各个生命周期,均需要创业者用各种方式来应对技术更新、融资问题和政策环境,三者随着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的推进总是处于基础性重要地位,在创业新生期它们是创业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发展和成熟期创业技术基本成熟,融资风险相对稳定,创业者对政策环境的把握也相对得当和成熟,到衰退期对技术更新的要求再次提到新的高度,融资风险的影响再次凸显,创业者对政策的识别能力虽然增强,但是却由于事业本身的衰退而难以应对。由于混合型风险的危害最大,所以往往首先被创业者识别,但由于混合型外部风险是主体和发生机理的外部性却不容易被创业者采取措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4 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外部风险的应对策略
4.1 市场风险的应对策略
在创业的各个阶段依托和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积极对接市场、适应市场、服务市场。初创期既要建立研发团队也不能忽视市场团队,有必要明确企业的业务分工和市场分工。科技企业的科技优势越做越强,从而使相应的市场越做越大。
正确进行科技转化成果分析。判断产品的市场前景,明确产品定位和目标顾客群体。需要利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产品是否会遇到难以克服的市场进入壁垒,预期市场竞争态势以及本产品可能的竞争能力,可能创造或者占领的市场份额,其他产品替代该产品的可能性,以及该产品的市场成长速度,特别是全新产品的市场从蕴育到成熟需要经历的时间长短等问题。
提高市场进入速度和质量。高新技术创业的产品市场面临不确定性因素,降低市场风险的重要策略是提高产品的市场进入速度,占领市场先机。同时还要提高服务质量,培养一支既熟悉技术又了解市场的营销队伍,提供有意的售前、售中、售后顾客服务。
4.2 技术风险的应对策略
注重技术创新模式的变化。新生阶段选择成功率高的模仿创新模式,将成果迅速投入市场并带来收益,从而可缓解资金瓶颈。步入发展和成长期后,应该以合作创新为主,避免发展的盲目性。成熟期选择自主创新模式,实现企业向更高层次的转型。
注重生产工艺上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不仅注重基于新技术的产品创新,还要注重与之相关的工艺和流程创新,产品设计要考虑顾客使用的经济性,利用并行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在产品设计中强调生产环节、顾客和供应商的参与。
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在产品研发前期和过程中用专利等形式保护好科技企业的相关利益。还要更多地使用市场的办法,可以利用保密、发展补充性资产和时间领先等方法获取创新利润,使自己的专利技术和产品能够迅速地占有市场,防止技术和经济利益的流失。
4.3 融资风险的应对策略
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新生期充分利用政策扶持,通过申请各项扶持基金来获得创业资金。发展和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里,通过股权融资、引入私募基金等风险资本的方式获得外部资金支持。衰退阶段可将一些盈利低或亏损的资产打包变卖来筹集资金。
降低融资风险强度。加强与金融机构建立良好关系,在资金强度可容忍范围内进行多元化经营,注重创业项目的效益分析,包括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注重资金的“节流”。充分利用外包等各种形式节约资金.并避免重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形成沉淀成本的风险模型与来源,制订未来的资金使用计划与还款计划。
4.4 管理风险的应对策略
注重不同阶段管理模式的选择。新生期可以采用管理过程简化、决策制定和执行迅速、管理效率较高、经营管理灵活的集权式管理。发展期、成长期和成熟初期可采用明确企业员工的责、权、利的制度管理模式。进入成熟中后期运用人本管理模式。
做好选人用人留人工作。对关键员工实施期权和股权激励,不仅让员工的收入与企业的未来发展挂钩.还为关键员工提供更好的事业发展平台,建立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企业文化。
降低合作关系风险。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的作用并避免相关的风险,利用好创造相关公司知识共享路径、选择互补合作伙伴、发展和管理共同的专用资产、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管理程序等合作关系管理战略。
4.5 突发事件风险的应对策略
加强突发事件的预警。针对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机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梳理创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突发事件,并逐步建立突发事件预警与防范机制、富有应变能力的决策系统,随时修正和充实危机处理对策,通过降低风险和缓冲管理来更好地进行危机管理。
化危机为机遇。从企业的宗旨和社会责任出发,把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最快的速度确定危机的性质以及危机的影响范围,根据危机发生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制定危机处理对策,展现企业公民良好形象,增强公众对企业突发危机事件处理的公信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业华,王英.科技型小微企业突发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的灰熵评价[J].科学决策,2014(1).
[2]邓剑波.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创业外部风险构成及其管理研究[J].管理观察,2010(14).
[3]李洪彦.高科技创业风险管理的方法与策略[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5).
[4]刘湘琴,吴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风险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6).
--创业者简介,重点介绍创业者的业务专长和已取得的业绩。--创业机会概述,应对产品(服务)和市场机会进行简要描述。--创业目标
二、市场分析--市场现状综述,应详细描述顾客、市场的现实需求,市场的容量和成长潜力,市场的细分及其特征。
--市场发展趋势,应详细分析市场发展趋势,各影响因素及其对市场的具体影响。--竞争分析,要详细分析所有现实和可能的竞争对手的情况,包括他们的产品、销售额、市场份额、经济实力以及各自优势与劣势。--市场定位,应详细说明本产品(服务)的目标顾客、目标市场和市场竞争力,可能的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以上应说明资料来源与选择的预测办法)
三、产品(服务)
--产品(服务)介绍,主要包括产品(服务)的技术原理、技术水平、新颖性和独特性,主要用途和应用范围,经济寿命和所处阶段,未来发展预测。--产品(服务)的市场保护措施--产品(服务)研发计划--产品(服务)生产计划(以上应注明资料及信息来源)
四、市场营销
--营销方式和渠道--营销队伍--促销计划--价格策略
五、财务计划财务计划主要是对创业前三年的财务情况进行预测、分析。--资金需求和使用
--预计销售收入和经济效益--财务分析,包括对投资额、经营成本和销售收入发生变动的影响分析
六、风险与对策
--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
七、创业团队
--主要成员,重点介绍成员经历和背景,能力与专长,拟任职务(注意分工和互补)。--组织结构,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图、部门的功能、作用与职责,部门的负责人及主要成员。--欠缺与对策
八、发展预测新星创业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一、总论
1、项目名称
2、主要内容说明本项目创新内容、技术水平、技术指标、用途及应用范围。
3、目的、意义说明本项目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要求以及社会经济意义。
4、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说明与本项目研究开发内容相关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要求注明主要资料及信息来源)
二、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1、项目的技术创新性论述(1)项目产品(服务)的主要技术内容及基础原理。(2)项目产品(服务)的技术创新点论述。详细说明本项目的技术创新点、创新程度、创新难度,以及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附上权威机构出示的查新报告或其他相关证明材料。(3)项目产品(服务)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与国内、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技术指标的比较(可以表格方式说明)。
2、技术成熟性和项目产品可靠性论述技术成熟阶段的论述、有关部门对本项目技术成果的技术鉴定情况;本项目产品(服务)的技术检测、分析化验的情况;该技术进行生产条件下小批量、小规模试生产的情况,包括生产质量的稳定性、成品率;本项目产品(服务)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耐久性、安全性的考核情况等。
三、项目产品(服务)市场预测
1、项目产品(服务)的主要用途,产品(服务)的经济寿命,目前处于寿命期的阶段,开发新用途的可能性。
2、市场调查。说明现阶段市场容量、市场供应能力,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价格、市场竞争力情况。
3、市场预测。说明未来市场容量、市场供应能力、产品的技术水平、价格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以上应注明主要资料、信息来源及选用的预测办法)
四、项目实施方案1、技术方案2、生产方案3、营销计划4、特殊行业许可证报批情况5、项目总体发展论述
五、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投资估算2、资金筹措3、资金使用计划
六、经济、社会效益分析1、生产成本与销售收入估算2、财务分析预测项目完成后项目产品年净利润、年纳税总额、投资利润率、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3、社会效益分析4、项目的风险性及不确定性分析对项目的风险性及不确定因素进行识别,包括技术风险、人员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进而分析不确定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分析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七、项目承担人情况1、创业申请人及主要创业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技术职称及在项目中承担的主要研究开发任务。2、主要研究开发人员的研究领域及研究成果简介。3、创业申请人与主要研究开发人员的合作形式、经济和技术关系。
二、规避农业创业风险的对策
创业风险贯穿在整个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在经营运作中,首先应搞清哪些风险对效益影响最大,在管理中应时时控制这些影响效益的因素,掌握最新的行业信息并及时做出调整;也可以投入保险,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有关资料表明,自然风险占农业经营风险的25%左右,市场风险约占40%,技术风险约占25%,其余的约占10%。因此,对农业创业者而言,在风险的规避和防范时,可以从战略和战术两个方面积极应对创业过程中的风险。
(一)投入保险
保险实际上是面临风险的人们通过保险人(保险公司)组织起来,从而使个人风险得以转移、分散,由保险人组织保险基金集中承担,当被保险人发生损失时,可从保险基金中获得补偿。换句话说,保险将“一人损失,大家分摊”,是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一种社会互助形式。
1. 保险的作用
(1)风险预防。指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程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一份保险投资计划,提前防范风险的发生,避免风险到来时措手不及。
(2)风险转移。保险的实质是通过某种安排,把自己面临的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另一方,接受风险的机构就是保险公司。通过转移风险而得到保障,是应用范围最广、最有效的风险规避手段。
(3)风险补偿。保险人借助众人的财力,给遭灾受损的投保人补偿经济损失,为其排忧解难。
(4)风险收益。客户虽然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但客户有权终止这个合同,并得到退保金额。如果客户急需资金,又一时筹措不到,便可以将保险单抵押在保险公司,从保险公司取得相应数额的贷款。
2. 风险防范和处理
(1)回避风险。是指主动避开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就一种或几种风险而言,采取回避措施是易行的,然而避免了这种风险,又有可能面临其他新的风险。就好像人们不能因为害怕车祸就拒绝乘车一样,要回避所有风险是不可能的,除非终止一切活动。
(2)预防风险。是指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程度。若潜在损失远大于采取预防措施所支出的成本,就应采用预防风险手段。如兴修堤坝,尽管施工成本很高,但可以有效地防范洪水泛滥所带的巨大灾害。
(3)自担风险。即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动承担风险。在做出“理性”选择时,自担风险一般适用于对付发生概率小且损失程度低的风险。
(4)转移风险。是指通过某种安排,把自己面临的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另一方。通过转移风险而得到保障,是应用范围最广、最有效的风险处理手段。
3. 转移风险的方式
租赁――将出租财产或业务有关的风险转移给承租人。
保证――将债权人被欠债的风险转移给担保人。
转让――通过买卖或赠与的方式,将所有权让渡给他人。
保险――通过支付一定费用购买保险,将风险转给承保人。
其中,转移风险方式中,最重要的措施是保险。
(二)看准市场
市场是一切商品买卖行为或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各种商品供应和需求的关系、矛盾、变化的发展趋势都通过市场得到集中反映。农业创业者只有把握市场的走势,才能避免市场波动产生风险。
农产品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凭标准、品牌交易已成为一种趋势。可以通过品牌的延伸树立农业企业形象,借助优势企业激活弱势企业,促进企业产品信息的迅速传播,以赢得市场。
(三)掌握技术
我国农民整体受教育水平不高,知识不足,视野狭窄,信息量不够,缺乏创业所必备的技术和技能,在创业过程中仅凭自己的主观判断确定投资领域和方向,从而导致许多农民在创业中失利。
例如,2007年,中文专业的周某大学毕业后,被选调为“大学生村官”走马上任,凭着一腔热情和省委配拨的10万元创业基金走上了创业之路。
他从相关资料上看到,草鸡市场前景较好,便投资建设了两栋草鸡舍,购入4000只鸡苗开始饲养草鸡,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业之路,带领村民共同增收致富。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连他自己都没有搞清楚的传染病使他饲养的草鸡死亡过半。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周某既心有余悸又悔恨不已,他说自己当时的工作太草率,不懂技术又没有及时请教相关专家,导致防疫措施不到位,爆发传染病。
2008年,仅存的1000多只草鸡开始下蛋,然而当时的草鸡蛋市场价格并没有达到预期,只比普通鸡蛋价格略高,鸡蛋收入已经远不能支付人工费、饲料费和土地承包费等费用,亏损近4万元,周某的“草鸡梦”就这样破灭了。
养殖业本来就是技术要求较高、市场风险较大的行业,在没有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时不该盲目饲养草鸡。其次周某对市场调研不足,单凭书本知识,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理论脱离实际,对市场风险认识不足,导致了创业的失败。
在农业技术不断创新的今天,许多经营企业为了缩短技术的经济效益时段,以雇佣(租赁)的方式从其他地方借来技术,由于忽视了技术的“内化”过程,产生“水土不服”的应用风险。所以农业创业在利用外来技术时,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引进的技术采取以下措施,规避技术风险:
1. 本土化
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水、肥、气等自然条件,有选择性地加以利用。
2. 技术租用渠道正规化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今天,全国各地涌现出大批专家和技术能人,他们在当地农业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中起到了带头人的作用。但由于当事人对农业技术认识的局限性,会把其技术照搬照抄,给经营者带来风险,所以在聘用专家时通过正规渠道是一种规避风险的办法。
3. 不断“充电”
在利用技术的过程中依赖外来技术容易受到制约,为了更好地规避过分依赖的风险,作为创业者需要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学习,做好技术储备,给自己的头脑“充电”,让企业“固本强基”,把劣势转化为优势,使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争取协作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竞争日趋紧张激烈,社会分工和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在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也更加复杂。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更难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以这些都需要人们互相协作,协作者之间也将进一步相互依赖、互相关联、共同合作,通过协作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行动协调,依靠协作的力量创造奇迹。
在充满判断和选择的人生道路上,最忌讳的是单打独斗、孤立无援。我们要想成就事业,就要广结人缘,学会合作,双赢共进,笑迎每一场博弈,去共创美好的未来。
合作是所有组合形式的开始,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标而联合在一起。拔河比赛、龙舟大赛的胜利就是合作的结果。
“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一根筷子容易断,十根筷子断就难”,显示了合作的力量。合作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生存方式,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情况下尤其如此。要成就一项事业,就离不开合作。
合作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需求,是智慧的聚合,是采众家之长、优势互补,达到“1+1>2”的效应。
(五)加盟协会
关键词:科技中介;创新;服务模式;增值
一、科技中介服务模式的含义
科技中介的技术创新服务是促成技术转移,实现技术创新的活动,基于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和网络化的理论视角,技术创新服务的本质是技术创新服务组织在技术、经济、社会多个层面上,推动技术创新要素以各种形式在科技和产业部门之间转移,实现要素互动、整合和协同的过程。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应是技术创新服务的标准形式,或者是在一定条件下技术创新的服务组织和服务对象,围绕服务供求而发生某种结合的有效形式。
二、科技中介创新服务模式
2.1 低综合低增值模式
低综合低增值模式是服务提供机构采取“牵线搭桥”的方式,提供有限的服务内容,如技术信息、市场需求信息、风险投资信息等。这种服务模式中创新要素的形态基本没有变化和集成,被服务者所面临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几乎没有降低,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互动频度非常低。这种服务模式的有效服务前提是信息准确性和技术成果的成熟度非常高,服务需求者有非常高的研发能力、知识吸收整合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能够很好地将得到的创新资源和自己内部或通过其他渠道得到的创新资源有机整合,实现增值,形成竞争优势。提供这种服务模式的机构(如技术市场)其实质是某一类或有限的几类创新要素的集散地(要素流通或交易的平台)。这种服务模式的运行机制是以一定特殊社会资本(政府、行业协会或其他创新要素的垄断组织)为基础的规模化和网络化运行机制。如果涉及到的创新要素与公共资源有密切关系,应当实施事业法人制(包括股份制事业法人的模式),采取公益性非
营利的运作方式,不排除企业化经营。对于民营服务机构,其发展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加以调节,国家可以通过有关法规政策加以引导、支持和规范,确保其健康发展。
2.2 高综合低增值型模式
高综合低增值型模式是服务提供机构(如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学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等)将多种创新要素捆绑在一起,通过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技术创新主体的需求。在这种服务模式中,各种创新要素的形态基本没有变化,但是通过一站式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技术创新主体的创新成本,但是所面临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只是有限程度的降低。这种服务模式提供的有效服务前提是各种创新要素之间有一定的协同性,服务的提供机构应当拥有多学科、多专业的人才和管理服务团队,有一定的创新要素组合能力,能够有效调动各种创新资源;服务需求者也应有较高的研发能力、知识吸收整合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能够把各种创新要素有机地整合,实现增值。提供这种服务模式的机构其实质是多种创新要素的集散平台。这种服务模式既可以通过政府设立计划的形式支持其发展,采取市场化、半官方、非营利机构的运行机制,并采取股份制事业法人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机构的建设和管理,以体现政府投入资金的高效原则;也可以酌情采取营利机构的运行机制,即完全依照市场机制和现代企业管理方式,以法人地位独立开展业务,享受市场基本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国家可以通过有关法规政策加以引导、支持和规范,确保其健康发展。
2.3 低综合高增值服务模式
低综合高增值服务模式是服务提供机构(如工程中心、中试基地、合同研发组织、科技或商务咨询机构),根据创新主体的特定需求,将不成熟的技术、不确定的信息或其他创新要素重新加工,降低创新主体的技术风险或市场风险,实现价值增值的一种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要求服务的提供方具有极为专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其提供的服务恰好是企业的“短板”或企业根据发展战略不愿意发展的能力。低综合高增值服务模式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专业化服务,需要明确的市场定位。在市场未失灵领域,可以采取营利机构的运行机制,在一些依照市场机制和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成立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形式,由市场决定其发展,政府仅提供政策性支持。针对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以及前沿技术,需要政府提供经费采取项目式管理模式,也可以采取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运作方式,由政府引导,以大学、研究院或大中型企业为依托,建立产学研联盟,包括成立股份制公司吸引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
2.4 高综合高增值模式
高综合高增值服务模式是服务提供机构(如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将多种创新要素整合在一起,通过提供优质、高端增值的综合服务,满足技术创新主体的需求。在这种服务模式中,通过优质高效的“一站式”综合服务,来自技术和市场方面的多种创新要素实现了有机的整合,极大地降低了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这种服务模式提供的有效服务前提是服务的提供机构应当拥有多学科、多专业的优秀人才和管理服务团队,有较高的创新要素识别、评价、筛选和检测能力,有较高的创新要素整合能力,能够有效调动各种所需的创新资源。在信息或成果的成熟度低,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都比较高的环境中,高综合高增值模式能够为研发能力弱的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满足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竞争的环境中保持必要的竞争优势,该模式是一种面向技术和市场两个领域,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的专业化综合。该模式经常面对的是高风险环境,它是从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层面弥补技术转移界面下移给该国或区域带来的负面效应。这种服务在全社会能否有效供给,是单凭市场机制难以保证的,政府必须发挥作用,尤其是在初期提供必要的发展资金。其运行机制是非盈利市场化事业法人,同时鼓励有关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和其他社会力量加盟,形成风险嵌入式研发联盟的运行机制。
三、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推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就是中介服务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区域创新体系以及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只有通过加工、整理、传播,同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政府以及市场等创新主体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才能实现从对外技术依赖型向科技自主创新型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莫晓梅. 科技类中介服务业政策落实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J]. 决策咨询通讯, 2009, (6) .
创业投资又称风险资本或风险投资。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
所谓风险识别是指对潜在的和已经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认识和区分。
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科学。美国风险管理的权威解释者威廉姆斯和汉斯认为: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办法。按照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管理的实施主要包含三个过程:即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二、创业投资风险管理的对策
创业投资的风险与收益一般成正比关系,即风险越大,获利可能性越高。正是因为创业投资存在着巨大的投资风险,对创业投资机构而言,最大限度地控制并有效规避风险,尽量减少投资失败的几率,提高投资项目的成功率,是获取高额投资回报的前提。因而,创业投资公司必须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的风险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规避风险,获取最大的收益。
就创业投资风险而言,风险控制是指创业投资家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风险控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步,贯穿于风险管理的全过程。
按照创业投资活动的整个运作过程,可以将风险管理对策分为两个部分。
(一)创业资本投入之前的风险防范对策
创业资本投入之前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事前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风险。因此,这一时期的风险防范措施的形成应建立在如何保证创业投资商能够尽可能得到来自创业企业家和创业企业的完整、准确的信息上。
确定项目是否可行,具体可以通过分析商业计划书、借助中介机构推介以及依靠专业队伍评估来达到尽可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被投资项目的真实信息。同时,在考察项目可行度时,还应该注重对被投资企业企业家素质特别是整个管理团队综合素质的考察。此外,在创业资本投入之前我们还要关注可能出现的投资公司内部人员道德风险以及后期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和投资失败风险,为此我们为将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应采取措施尽可能规避这些风险。
1、跟投的投资方式
跟投是指投资公司每投资一个项目要求部分或全部项目参与人以个人名义投入一定比例资本。这种管理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因投资企业内部的项目推荐及决策等相关人员工作不认真或决策发生重大失误甚至与创业企业联合诈骗等行为所产生的道德风险。
2、分散投资方式
由于创业投资具有极高的风险性,通常创业投资机构会规定,对某一项目的投资不得超过所筹集创业资本总额的10―20%左右。这种分散组合的投资方式能尽量大的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成功率。
3、辛迪加投资方式
在创业投资过程中几家创业投资机构共同对某一项目进行投资就是一种辛迪加投资方式。在创业投资领域,分散投资和辛迪加投资是相互结合的两种投资形式,被大多数机构采用。辛迪加投资可弥补创业投资机构分散投资所带来的资金不足的难题。且通过辛迪加投资形式,创业投资机构可以实现优势互补,降低市场竞争风险,减少投资决策失误的概率。
4、分段投资方式
分段投资的方式就是根据创业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将投资分为不同的时间段注入到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而不是一次性提前向项目注入所有资本。分阶段投资允许创业投资家在做出再投资决定之前对被投资企业实施监控,以便对项目的预测更加精准,有利于对终止投资还是继续投资做出正确的抉择。
(二)创业资本投入之后的风险管理对策
1、运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
创业投资机构经常运用的金融工具有可转换债券和可转换优先股等。
可转换债券投资方式,即创业投资机构委托银行贷款给拟投资企业,同时约定在一定的条件下委托方拥有将贷款本金(利息)转换为公司股权的选择权,并事先约定转股的时间、转股的价格或价格的计算方法以及其他的转股条件。
可转换优先股投资方式,即将创业投资机构投资的股份设定为可转换优先股,可以取得固定的股息,且不随公司业绩好坏而波动,并可以先于普通股股东领取股息,同时在被投资企业破产清算时,创业投资机构对企业剩余财产有先于普通股股东的要求权。此外,创业投资机构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将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分享企业快速发展时的资本增值收益。通过巧妙设计金融工具,创业投资机构将风险转移到创业家身上,并给予创业家相应的收益分配权,强化激励和约束,达到规避风险,实现收益与风险均衡之目的。
但如果创业投资商采取可转换优先股等金融工具进行创业投资,那么,正常情况下是不具有投票表决权的。这样势必会导致对创业企业的失控,从而加大投资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创业投资商可以在投资契约中为表决权制定附加条款,即不仅允许优先股具有像普通股一样的表决权,而且还允许优先股附加超额投票权(比如,一个股份所代表的投票权可以是其他普通股投票权的两倍等)或者重大问题否决权(对重大问题拥有一票否决权)。这一制度安排保证了创业投资商不管以何种金融工具结构投资都能对创业企业拥有足够的控制权。
2、通过参与创业投资的后续管理控制风险
创业投资商除了防范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风险外,还要应对创业企业本身所面临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等。创业投资公司必须有意识地推动创业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培育创业企业对规范化管理的意识。
具体的参与方式有:通过向创业企业派驻董事,随时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管理层素质进行监督和评定,定期审查企业的财务报表或直接派遣财务总监,实施财务控制;并有权在管理层不遵循契约规定或经营出现偏差时,向创业企业提出意见,必要时向企业派驻管理人员,甚至撤换总经理。这样,创业投资商更可以监督和控制创业企业的重大决策,帮助创业企业完善内部治理,在内部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