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安全风险分级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范文第1篇

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实现绿色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及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上级公司规定,结合我项目部实际,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持续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安全隐患与安全风险的区别,本制度所称安全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而安全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它是通过评估手段进行分级管控,使生产经营活动中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

第三条

各分包单位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作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控和监控责任制。

第四条

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分级管理,定期排查、治理。对安全隐患和风险要分类定级,制定措施,落实责任,落实到人,限时整改或预控,使隐患整改和风险预控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

第五条

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闭环管理,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工作机制,落实隐患排查、建档、评估、整改、验收闭环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逐项销项制度;落实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分级、分责、监控、预警、预报制度。

第六条

对于新开工工程、新工艺、新设备、新设施的投入或生产安全环境有变化时,未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或未对风险、隐患采取有效管控措施的不得冒险作业和施工。

第七条

安全隐患治理应坚持“及时有效、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风险预控应做到使安全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的原则,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安全风险不掌握不生产。

第二章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预控职责

第八条

项目部及各所属分包单位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的责任主体。

第九条

项目经理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整改和风险预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生产副经理,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过程负领导责任;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评审,确定安全隐患级别,并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技术领导责任;安全员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负监督管理责任。

第十条

项目名业务口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管控责任;安全员对安全隐患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监督、巡查、归档责任。

第十一条

各分包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安全员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复查及风险管控负监督检查责任;分管负责人(工长、班组长)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负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制定分管范围内安全隐患整改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是分管范围内高级风险的管理责任人;项目、分包单位总工程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和辨识出的风险负责组织评审分级,确定治理措施,并将评审结果落实到各责任人;安全员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辨识及其治理负监督管理责任;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有监督、归档、分析和上报的责任;分包单位负责人,对班组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全面责任;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对本分包单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负技术管理责任,负责制定整改的安全技术措施,指导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班组长,对本班组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负直接责任;职工个人对本岗位作业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负直接责任。

第十一条

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保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所需的资金,安全费用应优先用于安全隐患的治理与风险的控制。

第十二条

分包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应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的管理职责。项目部对承包、承租单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第三章

隐患排查治理

第一节

隐患分级分类

第十三条

根据安全隐患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大小,安全隐患分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

一般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工,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项目部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十四条

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梳理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落实隐患治理责任人。按照安全隐患的严重程度分为重大安全隐患和一般安全隐患,按照解决的难易程度分为A、B、C、D四个等级。

A级:难度很大,项目部解决不了,须由公司或属地政府主管部门协调解决的安全隐患。

B级:难度较大,项目部解决不了,须由公司协调解决的安全隐患。

C级:难度大,分包单位解决不了,须由项目部解决的安全隐患。

D级:班组、项目部安全部门能够自行解决的安全隐患。

第十五条

对安全隐患应及时梳理分类,汇总分析。从生产(管理)部门和专业角度对安全隐患进行分类。施工安全隐患分类:管理、临边、洞口、机电、脚手架、消防、作业平台,其它安全隐患分类由各分包单位确定。

第二节

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办法

第十六条

安全隐患排查分四级:分包单位、班组、职能科室、项目部。

事故隐患排查流程图

班组排查

职能科室

项目职能部门排查

项目部排查

项目部技术评审定级

项目经理确认

ABC级事故隐患上报公司

公司安全、行保部排查

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图

事故隐患档案

一般事故隐患中的A级

一般事故隐患中的B级

一般事故隐患中的C、D级

重大事故隐患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应急预案

治理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与措施

进行整改落实

项目部制定整改计划和方案

项目部组织验收,合格与不合格

隐患整改复查

销档

第十七条

各分包单位应结合实际和专业特点,从人、机、环、管四方编制隐患排查表,避免隐患排查治事理过程中的人为失误。

第十八条

项目部每月排查二次安全隐患;项目部各业务口每周排查一次安全隐患并检查治理情况;分包单位每日排查不少于二次安全隐患并将排查治理情况报项目部安全部门备查。

第十九条

对严重违章行为、习惯性违章现象和重复发生的隐患作为安全隐患一并排查治理。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任何时间发现安全隐患,均有权有责任有义务向项目部安全部门汇报。

第二十一条

分包单位对每周、日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坚持“谁主管、谁治理,谁验收、谁负责”原则,确定责任人、隐患等级、治理措施,进行登记,上报项目部安全部门。

第二十二条

班组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当班整改消除,并做好记录。当班确实解决不了的安全隐患应及时向项目部安安全部门汇报,并制定具体措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组织生产。

第二十三条

一般安全隐患中的C级和D级由本单位按照“五落实”即:落实整改目标、落实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落实整改资金,的要求制定整改计划和方案,责成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并下达整改通知书。对限期整改的隐患,及时建档编号,由整改责任人负责监督检查和整改验收,验收合格后报本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销项,安全员对C、D级安全隐患的整改验收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第二十四条

项目部各专业部室要经常了解各分包单位施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督促整改。对安全隐患项目部按相关要求实行挂牌跟踪管理,由专人监督落实。A级隐患上报公司,按公司要求整改;B级隐患由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负责落实,明确整改负责人,各分包单位根据主管部室处理意见制定初步整改方案和措施报相关部室,由相关部室组织审批确定后按照“五落实”即:落实整改目标、落实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落实整改资金的要求进行整改,由项目部首先对整改情况组织验收,合格后报请公司相关部室组织验收。对隐患进行闭环、销项,安全部对B级隐患排查治理及整改验收情况组织检查;C级隐患由项目经理负责落实,由项目部明确各职能部门整改负责人;D级隐患由各分包单位负责整改落实。

第二十五条

项目部及各分包单位要把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纳入施工管理责任范围,并根据安全隐患治理要求,由各分包负责人负责有关隐患治理措施及落实工作。

第二十六条

重大安全隐患的整改,由公司相关部门组织项目部相关负责人制定并实施安全隐患治理方案。重大安全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四)负责治理的部门和人员;

(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二十七条

对重大安全隐患由公司实行挂牌督办,项目部负责具体牵头落实,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结束后,由相关专业部室组织验收、销项。公司安全部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察、复查。

第二十八条

重大安全隐患治理结束后,项目部与各分包单位应对治理情况进行评估,编写评估报告,并将评估报告送报公司相关部门及安全部。

第二十九条

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及时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及时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人员安全的情况时,项目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向公司相关部室报告。

第三十条

在安全隐患治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安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工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工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施工生产、设施、设备,应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第五章

信息报告

第三十一条

对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各相关业务口及分包单位应当及时向项目部安全部门报告。

重大安全隐患报告内容应包括:

(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三)隐患的治理初步方案。

第三十二条

各分包单位及项目部各业务口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和一般安全隐患中的A、B、C级安全隐患,汇总后于当日报项目部安全部门;各分包单位及专业分包单位,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和一般安全隐患中的A、B、C级安全隐患应及时向项目部安全部门汇总;各分包单位及专业分包单位上报的安全隐患A、B级隐患及排查出的A、B级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于当日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长。安全隐患在未整改完成前必须每日上报,直至安全隐患整改完成。

第三十三条

每周、每月、每季对本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第二日前报项目部,由项目部安全部门汇总分析并分别于第二日统计分析送报项目部主要负责人签字。

第三十四条

项目部成立安全隐患检查评审组,每月负责对各分包单位上报的重大安全隐患和A级、B级隐患进行最终评审定级。对列入A级安全隐患须由公司协调解决的,由公司以正式文件向项目部提交隐患整改书面通知书。

风险预控管理

各分包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制度,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全面辨识本单位施工生产作业活动中的各种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

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

各分包单位应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进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辨识和风险评估,并确保:

1、危险源辨识前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2、辨识范围覆盖所有施工活动及区域;

3、风险评估采用LEC评价法,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值),

确定D值即危险程度,D值大于160为高级风险,责任人为分生管施工生产领导,

D值在70~160之间为中级风险,责任人为职能部门负责人,D值小于70为低级风险,责任人分包单位负责人。

4、每季项目部、分包单位根据下季度生产计划安排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制定风险预控措施,项目部编制风险预控手册,分包单位编制风险预控明细清单,各岗位工种编制风险预控卡,职能业务口管控风险预控手册,各岗位工种持风险预控卡上岗。

5、每月职能科室对分管分部、分项工程重新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分包单位重新对作业场所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并更新风险预控明细清单。

6、各生产班组每班召开班前讲话(教育)会,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对风险采取措施予于消除,对大的风险及时汇报。

7、凡是有新设计、新工艺、新环境、新设备、新设施时,必须要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8、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组织相关专业,班组长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风险预控手册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危险源监测

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

并确保:

1、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

2、危险源监测设备(确实需要的情况下)定期检验,确保灵敏、可靠;

3、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台帐。

三、风险预警

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项目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1)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

(2)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微信、QQ群),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四、风险控制

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执行政府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中对风险管理的要求,建立风险控制程序,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1)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动、反映、警示的原则;

(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施工生产的运行模式;

(3)制定年、季、月度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年、季、月度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年、季、月度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

(4)编制《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方案》、《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应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

(5)在高级风险范围内进行作业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施工管控程序。

五、信息与沟通

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建立信息沟通程序,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微信、QQ群),单位应确保:

(1)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和制定、评审;

(2)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风险管控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

(3)员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安全风险负责人;

(4)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并留有记录(班前教育记录并签到)。

六、财政保障

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根据存在的风险制定安技措施投入计划,保障管控风险的投入、降低安全生产风险,并应做到:

(1)建立《事故费用评估报告》及年度《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并对降低风险的投入进行相关分析;

(2)对单位年度事故损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记录齐全;

(3)对单位年度安技措施费用投入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对未按计划完成的投入进行分析,记录齐全。

七、评审

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风险预控管理进行评审,以确保风险预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1、每年年底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工程师对各分包单位辨识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级别、落实责任人、确定预控措施,印发风险预控手册;

2、每月各分管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对本施工范围内的危险源再进行辨识和评估,对新的或升级的风险重新确定风险级别、落实责任人、确定预控措施,如有变化重新修订风险预控明细清单;

3、每月各职能口,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分包单位分管范围内的危险源再进行辨识和评估,对新的或升级的风险重新确定风险级别、落实责任人、确定预控措施,如有变化重新修订风险预控明细清单;

4、班组每天早班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审。

北京城建七

项目部

2018年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园网;风险分析;安全管理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迅速发展,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也逐渐接触到了与之相关的各类网络应用,并且有效地提高了工作和生活效率。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各大院校的校园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校园网为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带来了很多便利,校内的各项工作都已经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但校园网同时面临着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Internet资源共享程度高,覆盖的地理范围广。Internet网络协议具有开放性,并且系统具有通用性,极大的促进了网络的飞速发展。但也正是因为其自身的开放性和脆弱性以及计算机本身安全的脆弱性使得因特网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可预测的威胁和攻击,导致网络安全方面的诸多漏洞,使其受到威胁和攻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层出不穷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比如黑客攻击、病毒入侵、服务器瘫痪等导致校园网不能正常运行。所以说,网络安全问题将始终伴随着因特网的发展而存在,成为网络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此外,随着网络规模的快速增长,网络的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新技术的不断采用带动了业务和网络应用的不断发展,因此对网络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网络能否实现安全管理影响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安全技术成为网络技术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要素。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高效的校园网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网络管理员就很难对校园网网络安全情况进行分析,对校园网的安全也难以得到保证,进而无法保障校园网的稳定安全运行。因此,目前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实用、低廉、安全的系统性校园网安全解决方案,保障校园网的稳定运行。本文将对校园网的安全威胁进行分析,从网络的安全需求出发,在己有安全体系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分析信息系统安全特点。根据校园网的实际安全要求,提出一个安全解决方案,探讨如何保障大学校园网络的安全。

1 校园网面临的安全问题

目前,高校校园网网络安全的两大拦路虎就是网络设备破坏性活动和网络数据安全威胁,笔者认为,主要危害网络安全的威胁有:

(1)目前计算机系统本身的漏洞是影响最深也是最值得关注的,严重威胁了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和用户的信息安全。

(2)我国计算机主要也受病毒以及网络蠕虫侵害较深,这些病毒等在影响用户使用计算机的同时,对计算机的信息安全保护以及网络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黑客的大量存在也是造成校园网威胁的主要因素,由于校园网使用者众多,部分人利用网络协议、服务器和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以及管理上的疏忽非法访问资源、删改数据、破坏系统,很多黑客将目标转向高校的服务器和网站,通过恶意攻击和入侵,以达到获取资料的目的。

(4)校园网内部用户对网络资源的滥用,由于校园网只是对学生收取较低的费用,所以会出现校园网用户大肆下载视频和大体积软件的情况,大大的占用了带宽,从而导致网络响应缓慢甚至卡机。

(5)垃圾邮件、不良信息的传播,占用校园网带宽,造成邮件服务器拥塞。有人利用校园网内无人管理的服务器作为中转,使用他人邮件地址发送信息,损害他人权益。还可以被黑客利用进行攻击,以干扰用户的正常使用。

(6)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掌握了相当高的网络管理技术,甚至超乎管理人员的想象。部分学生出于好奇对校园网服务器进行攻击。这一现象往往被忽视。很多校园网起初都是局域网,随后发展成为多出口的校园网,因为各种原因,比如意识上的不重视、资金方面的短缺、安全维护方法不正确等因素,使得校园网在安全方面缺少相应的措施,有的高校只是在内部网与互联网之间使用一个带防火墙功能的路由器,有的高校甚至直接面对互联网,不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最后结果往往是使校园网络很容易遭受病毒的感染,网络系统不够稳定,经常受到一些黑客们的袭击,这些问题在没有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都是无法避免的。校园网的安全问题正面临严峻的挑战,病毒、黑客、拒绝服务攻击等问题都造成网络运行不正常,给网络稳定运行带来严重的打击,这既影响了日常生活,也给计算机带来了损害,所以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维护网络的稳定及校园网的环境安全,保证校园网不被病毒感染,能够有效的发挥网络的作用。

2 校园网风险分析

2.1 物理安全分析

网络的物理安全是网络系统的安全基础,是指整个网络系统的环境安全、介质安全和设备安全。它校园网包括的设备较多,涉及范围很广,不可能时时刻刻的全方位监控。对于高校来讲,物理安全的风险损毁整个网络平台以及系统内部的数据,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自然灾害诸如火灾、水灾、地震等会破坏通信线路、局域网以及远程网等,致使整个校园无法正常营运,严重时能毁灭整个信息系统;

(2)电源故障等致使工作中的设备突然断电,使得操作系统突然丧失工作电源,数据库部分信息丢失;

(3)设备丢失或被盗导致数据意外泄漏;

(4)设备长时间暴露在电磁辐射中,导致信息被窃取;

(5)报警系统的设计存在缺陷,这可能造成实际情况下的事故。

2.2 网络安全分析

各大高校的校园网基本上都是基于TCP/IP协议下的网络,TCP/IP协议的设计初衷并非是基于安全的角度考虑,所以这方面会存在很大不足,整个计算机的网络层隐藏着诸多安全威胁。

(1)利用明文传输时的安全风险

当数据在以太网进行传输时,一个子网下属的每个网络设备都会收到这个数据包,所以传输数据很容易被在线窃听。最为危险的是TCP/IP协议在线传输数据时用的都是明文的方式,尤其是通过FTP、Telnet以及电子邮件时,用户的口令以及账号都没有进行加密,网络攻击者很容易从截取的数据包中获得用户的私人账号以及口令,以此得到非法访问的目的。如果攻击者获得用户的关键账号以及电子口令,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2)利用IP地址行骗

TCP/IP协议将IP地址作为识别网络节点的唯一标识,然而网络节点的IP地址是动态不固定的,是一种公共数据,所以网络攻击者可以通过修改网络节点的IP地址来伪造成某个安全可信的节点IP地址。利用IP地址欺骗的事件在校园网中经常发生,对整个校园网络的正常通信秩序构成严重的威胁。

(3)TCP同步网络轰炸

TCP是一个面向连接较为可靠的传输层协议,通信双方之间必须通过三次握手的方式才能建立好一条连接,即SNY、SNY+ACK以及A/X三种协议数据包。如果一个不存在的源地址发送SNY数据包,服务器将无法发送SYN+ACK数据包到这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地址,最终只能超时等待,这将造成系统资源长时间的浪费,如果网络攻击者长时间的发送此类数据包,那么服务器资源将被耗尽,最终死机。

2.3 系统层安全分析

目前用户使用的操作系统,无论是Windows、Linux还是商业用的Unix操作系统,其自身都会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而且软件源代码的开发规模较大,系统往往会有一定的安全漏洞,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校园网用户大多数都是Windows操作系统,它们的安全漏洞隐患令人堪忧。加上校园用户的安全意识普遍不足,且技术防御水平不高,系统安全经常受到威胁,主要有如下表现:

(1)配置不妥

系统的安全防御程度和整个系统的配置关系密切,若用户没有采用合适的配置,那么将给整个操作系统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比如,用户没有设置相应的口令或者设置的口令强度不够,关键重要文件设置权限过于宽松,经常性的有意无意的将重要信息的目录实现共享,暴露在网络上,都不太妥当。

(2)系统服务设置不合理

操作系统对外界提供一定的网络服务,比如RPC服务、Daemon进程等等,这些为攻击者入侵者提供了有效的系统潜入信息,入侵者能够通过这些服务存在的漏洞获得超级用户的实际控制权,进而进一步实现入侵盗取目的。

(3)病毒和恶意程序代码

若用户在联网的情况下未及时安装系统操作补丁、杀毒软件或者更新杀毒软件的病毒特征库,很容易遭到外界病毒的威胁和入侵。而且用户防范意识不强,很容易从网络上下载到带有恶意代码的软件,致使计算机和用户资料受到侵害。目前最为严重的病毒是木马病毒,采取的是ARP欺骗攻击。具体表现为用户的计算机无法通过网关,打不开网页。若校园网段中有一台电脑感染ARP病毒,那么这台机器便会通过全网段发送大量的ARP欺骗数据包,导致网络通信道路拥堵,使得同网的其他用户网速越来越慢,上网不稳定,甚至会频频掉线。

2.4 应用层面安全分析

大多数高校内部网络都设有提供公众信息服务的服务器,比如WWW服务、E-mail服务以及FTP服务、数据库服务等。跟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服务差不多的是,这些服务也存在相应的漏洞,使用不当会给系统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1)WWW服务

WWW服务作为广大高校的重要宣传窗口,扮演了及其重要的角色。若www服务器出现安全漏洞,带来的危害可能有:高校页面被非法篡改,www服务器被DoS攻击而无法正常运行。

(2)E-mail服务

电子邮件是一种方便、快捷而便宜的通信服务,若E-mail服务器存在一定的漏洞,那么攻击者便可以通过这些漏洞控制E-mail服务器,用户很可能受到骚扰,这将给E-mail服务器用户带来诸多烦恼。

(3)FTP服务

FTP服务器在传输文件时,如果采用了某种匿名的FTP服务便不再需要口令。要想确保匿名的FTP服务器安全,便要求管理员拥有较高的系统管理水平,系统管理员如果错误的设置权限,就会被黑客利用破坏整个服务器系统。如果FTP服务器的应用软件存在漏洞,那么也具备一定的安全风险。

(4)数据库服务

无论是校园网管中心、教学单位或者办公单位的网络,都配备有数据库管理服务器。若这些数据库服务器隐藏安全漏洞,比如空口令等,攻击者便可以抓住这一点抓住这些漏洞控制整个数据库服务器,获取用户的私密信息,很可能导致用户数据泄露。

3 校园网风险安全管理

网络安全技术的关键就是网络管理。不同厂商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都已经加入自己的技术,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难以统一管理,现代人们的工作、生活方面已经高度依赖网络,网络的畅通、可靠就显得尤为重要。网络安全对网络系统应用和性能的影响日趋重要,使得网络安全管理逐渐成为网络管理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呈现出从通常网管系统中分离出来的趋势。高校校园网的安全是一个需要全方位防范的系统工程。要采取主动的防范方式才能获得网络安全的主动权,使网络避免受到破坏与攻击。因此,要及时发现和修补网络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分析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威胁,这就要求校园网具有网络扫描、系统扫描、数据库扫描、实时入侵监控和系统安全决策等功能。

(1)安全防护

安全防护用来有效进行介入控制,是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能够提高校园网自身的抵抗能力,重点处理网络中的病毒与攻击。主要技术包括:统一身份认证、数字签名、通信加密、主机安全、防病毒、补丁管理、备份与容灾,也包括网络边界上的防护(防火墙、防拒绝服务攻击、流量控制、防垃圾邮件等)以及不同安全域的隔离等。

(2)安全审计

安全审计主要是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记录校园网内网用户的网络活动信息,通过检查、审查和检验操作事件的环境及活动,发现系统漏洞、入侵行为或改善系统性能的过程,也可以对潜在攻击者起到威慑和警示作用。主要包括:网络行为审计、运维管理审计、数据库审计、业务合规性审计等。

4 总结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学校对校园网依赖会越来越严重,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校园网是我们的迫切需求。本文分析了网络安全技术,从校园网网络的安全需求入手,深入分析了的校园网的物理层、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用户管理等方面,并提出了校园网的网络安全管理技术。为今后完善和提升校园网的安全提供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川华蓓,钱翔,刘永.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马宜兴.网络安全与病毒防范(第2版)[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范文第3篇

为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根据上级部门《关于推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在太原市文湃苑小区3#楼项目部施工现场范围内推行双重预防机制,现结合太原市文湃苑小区3#楼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思路

坚持源头管控、标本兼治,通过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及时治理风险管控过程出现的缺失、漏洞及失效环节等形成的事故隐患,实现把风险管控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消除在事故发生前面,有效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防控能力,夯实遏制较大以上的安全事故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全面推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识别分析生产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加强隐患排查力度,实现双重预防机制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实现闭环管理,切实加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工作,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三、实施步骤

(一)

准备阶段2020年9月—10月

1、成立双重预防机制推进小组。

组长:张杰

副组长:林元宏

组员:黄华

周孝富

牟顺意

陈德强

刘月娥

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定双重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工作要求及督促各单位建设工作。

小组成员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负责对应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

各单位是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具体实施单位,根据总实施方案,牵头组织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由单位负责人督促工作进度

双重预防机制推进小组成员及职责表

职责分工

联系电话

主持全面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督促各单位建设工作

18281351888

副组长

林元宏

负责牵头组织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督促工作进度

18835124270

陈德强

负责施工现场生产安全后勤材料保障

13990037422

负责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排查和记录,落实整改责任人,督促整改

13388336320

牟顺意

施工现场质量巡查监督,并如实记录

18708303909

周孝富

施工现场技术指导并监督

18681319060

刘月娥

现场资料搜集整理

19935142778

2、开展全员培训。

对全体人员开展关于风险管控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等内容的培训,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知识、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基本能力。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辨别工作场所的危害与风险、并将相关知识和理念传播给全体员工的能力,确保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二)风险评估阶段2020年9月—12月

1、合理划分风险单元。

各施工班组根据本班组的生产工艺流程或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等划分风险辨识和评估单元,其中岗位单元是风险评估的最基本单元。在划分作业活动时,要特别注意设备检修、调试,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操作、佩戴。

2、全面辨识各类风险。

发动全体人员围绕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的缺陷和安全管理上的缺陷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

3、开展风险评估分级。

在全面辨识安全风险的基础上,要认真分析风险导致事故的条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采用LEC评价方法,通过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等级。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级风险四级,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

4、制定风险管控措施。

针对辨识出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技术、管理、制度、应急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消除、终止、替代、隔离等措施消减或采用管理和监控手段管控风险,确保每一项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三)风险管控阶段2020年9月开始

1、实施风险分级管控。

明确各等级风险管控责任人,明确各责任人管理职责。要重点关注和管控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确保管控措施落实到位,有效遏制较大事故。

2强化检查督促落实。

项目部对各单位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风险管控措施落到实处。

3、加强变更风险管控。

凡是生产工艺流程、关键设备、设施等出现变化,要重新开展全面的风险辨识,完善风险管控措施。凡是组长机构发生变化,要对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管理制度、责任体系重新制定并完善。凡是发生伤亡事故,一律要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运行情况重新评估,针对事故原因修订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的各个环节。

4、开展公示教育。

根据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情况,建立安全风险清单,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图。进一步修订完善安全操作规程或作用指导书,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施工安全风险公告栏,公示安全风险分布图,制作岗位危险因素告知卡,标明岗位安全操作要点、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别、管控措施及应急措施等内容,便于施工人员随时进行安全风险确认,指导员工安全规范操作。

(四)深化隐患排查治理2020年9月开始

1、编制隐患排查清单。

各单位针对每一风险装订符合实际的风险防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相统一的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

2实施隐患排查治理。

按照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办法,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实施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治理、验收等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

3隐患排查治理公示。

对每次排查出的隐患治理情况进行公示。

四、工作要求

(一)思想高度重视。

项目部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周密安排部署,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强化宣传培训。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班组长及员工开展风险管理知识、危险因素辨识方法、风险评估方法等内容培训,提升风险管控意识和能力。

(三)督促工作进度。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各项任务负责人,完成期限。

四川明昊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安全管理;护理纠纷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6-118-03

The risk factors in the operating room and and the effect of safety measures

LI Yan

Operating Room, Shandong Energy Zi Mining Group Co., LTD. Central Hospital, Zibo 2551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in the operating room and and the effect of safety measures. Methods Selected 120 surgery patients in operating room from November 2010 to December 2013 in our hospital,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management methods, 60 cases each group. Observation group took safety management model,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take safety management model. The the incidence of Risk factors in operating room and quality of care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factors of devices, operating room infection, nosocomial infection, technical and management were respectively 10.00%, 3.33%, 6.67%, 3.33 % and 8.33% in the control group,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bservation group(1.67%, 0, 1.67%, 0 and 3.33%)(P

[Key words] Operating room; Care risk factors; Safety management; Nursing dispute

手术室是手术治疗及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高危科室[1]。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医疗设备、器械等的迅速发展[2],使得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且随着法律制度日益完备,患者法律意识也随之而提升,医疗护理纠纷呈现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3]。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护理风险因素、安全管理对策的效果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71例,女49例;年龄18~80岁,平均(52.1±9.6)岁;普外科手术34例,骨科手术29例,妇产科手术24例,胸外科手术17例,其他20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35例、初中31例、高中及以上54例。将本组患者根据管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安全管理模式,包括[4-5]:(1)在接患者实际手术过程中及时地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以免

接错患者,接送过程中应及时摆好患者的,防止造成接送患者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2)在患者实际的手术过程中应将器械进行核对,严格消毒,避免手术器械传递错误,严格执行手术器械清点制度;(3)手术室用药管理要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4-5],严格遵照医嘱使用药物,对于术中需要输注血液制品的患者,应掌握好输血的操作流程。(4)手术过程中不要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此外还应注意对出现如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患者积极地沟通,缓解其负性情绪。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出现的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及护理质量。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及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现的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在器械因素、手术室感染因素、院内感染因素、技术因素以及管理因素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分析

观察组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手术室担负着对患者实施手术及抢救的重任,是医院的重要职能部门。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上存在责任重、节奏快、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多、精神高度紧张、连续工作时间长等特点。因此,掌握医疗卫生法规,提高医疗安全意识,加强责任心,加强手术室的风险管理对于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至关重要。手术室较为常见的护理风险主要包括 [6]:医疗器械因素、手术室感染因素、院内感染因素、技术因素以及管理因素等。引起上述护理风险因素的原因很多,如护士使用物品消毒操作不规范,且环境洁净度未达标;未执行复查制度或者护士未口头进行复述;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培训不充分,或者未定期地对平车进行检查;医生操作不规范,及护士未做到及时清点等方面的原因[7-8]。因此,对手术室进行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结合上述风险因素,同时将患者置于治疗的核心位置,本着一切为患者服务的原则。采取管理措施以及细化管理的相关规定,实现对患者临床治疗的全方位护理,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以及风险防范意识[9-10]。本研究表2,3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在器械因素、手术室感染因素、院内感染因素、技术因素以及管理因素方面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手术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众多,应采取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刘赞. 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49-50.

[2] 滕仁华,闫宁.手术室风险因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7):3891-3892.

[3] 黄映娇.手术室常见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C):63-64.

[4] 潘星.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6-67.

[5] 蔡红梅,杨永梅.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4):3357.

[6] 王君璐.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国实用医刊,2009(18):890.

[7] 梁文仙,孙小晶.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7):1044-1045.

[8] 邱锦芳,郑灵,邓小嫡,等.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J].当代医学,2010,16(13):109-110.

[9] 王煜娟,李怀娟.定期强化培训对改善大型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掌握情况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1):87-88.

[10] 鲁昌杰,关平,尤桂芳.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体会[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1):70-71.

[11] 林艳,王静.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华护士杂志,2008,2(11):141-146.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坪山新区安全生产分级监管

一、坪山新区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坪山新区现有市场主体在册总量23841户,其中企业数6262家(来源:市场监管局2011年12月份新区市场主体结构分布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任务艰巨而繁重,管理对象庞大而复杂。 因此,新区因地制宜开始了对各类工矿商贸企业分级管理的积极探索,将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电镀、家具制造三个行业确定为安全生产分级管理重点行业,将企业安全状况由好到差分成A、B、C三个等级,目的是区分不同安全状况的企业来制定巡查检查计划,确定巡查检查频率,确保在工作人员有限、企业数量庞大的条件下,能够对安全状况好、事故隐患较少的企业每年检查一次,对安全状况差、存在较大事故隐患的企业每季度检查一次,进而消除事故隐患,降低事故风险。经过前期的摸底排查,2012年新区确定参与重点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监管的企业共323家,其中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30家,电镀企业68家,家具制造企业225家。该模式使安监部门对企业的分级管理有了初步的认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安监部门的管理难题。

二、什么是重点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监管模式

(一)概念

所谓重点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监管,即是将全区经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合法登记的若干行业企业按照其风险控制能力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风险控制能力分级是指依据企业安全管理状况由好到差,分为a、b、c三个等级。企业安全等级的划分根据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安全生产现场管理、职业卫生管理三个方面评分确定,重点是企业对事故风险的控制能力。其中,a级为没有较大安全隐患,且安全管理较好,安全事故风险控制能力较强的企业;b级为没有较大安全事故隐患,但安全管理现状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缺陷,存在一定的事故发生概率的企业;c级为事故隐患严重,安全管理差,发生伤亡事故的概率较大,需重点监管或需要引导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托管或专项服务的企业。

(二)如何确定分级

为了量化企业的安全管理状况,新区对安全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总结,制定了分级管理的评定标准,也是企业是否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评判标准,并细化到每一项设定分值,总分为1000分,将企业安全状况由好到差分成A、B、C三个等级,得分大于900分(含900分)且三年内未发生死亡1人(或重伤3人)及其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评定为A级;得分大于600分(含600分)小于900分且一年内未发生死亡1人(或重伤3人)及其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评定为B级;得分低于600分或一年内未发生死亡1人(或重伤3人)及其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社会影响较大事故,评定为C级。

(三)分级监管模式的形成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对企业的分类分级管理,并配合各种监管方式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安全管理达标的动态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坚持"突出重点,分类评定,分级管理,全面达标"的管理原则,实现对监管企业分级督导、良性促进的效果,最终全面实现企业的安全管理达标。

三、推行重点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监管模式的必要性

(一)是摸清管理对象,夯实基础性工作的重要途径

对企业进行分级监管,目的就是进一步把企业的安全管理状况区分清楚,搞清楚他们的底细,哪些是管得好的,哪些是管得差的,特别是管得差的企业,要搞清楚哪些是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哪些又是需要重点监管的,搞清楚之后,重点针对这些企业加强管理,实现安全生产工作底数清、情况明,全面掌握安全生产整体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地制定管理对策,加强管理,降压事故。

(二)是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决策依据

面对数量众多的被监管对象,如何才能使监管工作做到更具有针对性,从而达到有的放矢的监管,必须清楚了解整体被监管对象的区域分布、数量多少、规模大小、行业类型、管理状况、隐患状况等情况,经过分类统计和分析,形成科学的数据报表,从而为开展各种专项整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三)是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

分级评分标准从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现场管理、职业卫生管理等三个方面做出严格的规定,要求企业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安全生产工作,并通过多种配套措施,督促企业持续改善安全管理状况,使企业保持较高的安全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学习分级的评定标准,使企业更加明确自己的安全管理事项,逐步完成自己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