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亲子活动调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家长,学校,家庭教育,优化效果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1.009
家长学校与家庭教育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办好家长学校可以促进家庭教育开展,能够为家长提供更加多元化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因此进一步强化家长学校建设力度,为家庭教育提供保障是非常必要的。
一、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讲座是一种常见的教育形式,也是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意识,提高家庭教育力度的关键。那么如何能够确保讲座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讲座的内容。基于此,家长学校在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之前,要进行全面的调研,让家长完成反馈表,学校结合反馈表以及调查情况进行对比,以此为依据制定教育内容。学校要将家长的需求作为讲座内容指导,为家长提供最直接的帮助。
举办讲座要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多元化的讲座方式可以为不同的家长提供不同的学习需求。首先,可以邀请著名的专家进行讲座,专家为家长提供经典案例以及经典教育理论,从而帮助家长由浅入深的掌握家庭教育方法;其次,还可以让家长明确自身教育的问题以及倾向性问题,从而实现家庭教育的优化。
二、家长学校充分利用开放日活动优化家庭教育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化,基于这样的趋势家长教育意识也越来越强。因此,家长对家庭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然对教育信息需求也更加急切。针对这样的情况,家长教育过程中应该定期开展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亲身感受现代教育模式。每个学期可以开展一到两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活动中学校邀请家长通过听课、评课等感受新型家庭教育理念,并获得最新的家庭教育信息。在体验活动中家长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从而获得更多家庭教育方法。家长可以向学校提供意见,学校结合家长的意见,制定和完善相关教育理论以及教育方法。
另外,学校还可以适机开展大型教育活动,定期联合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宣传活动,比如每年“六一”儿童节进行师生共读、交流活动、汇报演出等等,家长要前排就坐,获得奖励的学生要上台颁奖,家长可以提出相关希冀,并给予学生鼓励。
三、家长学校结合教育目标组织开展亲子活动
家长学校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要定期开展亲子活动,通过亲子活动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从而使家长更加了解孩子,在日后开展家庭教育过程中才能够更有针对性。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那么在开展亲子活动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借助游戏的方式,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更具趣味性的亲子活动,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有的放矢的交流,从而帮助家长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学校每个学期可以定期开展一到两次的亲子活动,并且邀请学生和家长参与其中。每年春季四月底举办“亲子运动会”,十月份举办“秋季运动会”。另外,每个家庭都要组织开展一次亲子活动,这样可以为每个家庭都添加一份色彩,家长也会从不同程度上对亲子活动的意义有所体验。具体来说,每次亲子活动的开展如下:
每次亲子活动评比分四个阶段:一是设计方案,尝试,申报。我们要求亲子活动的主题,要具有创新、实践、体验的特点,旨在让家长开拓思路、活动创新,让孩子在活动中实践,让父母、子女在实践中得到体验。二是各班初评,推荐。三是展示:以班级为单位,将初评入选的家庭进行现场展示或打印小报进行展示。四是学校汇总评选,评出最佳亲子活动方案若干,给予表扬奖励。
在评比活动中,我们发现每一个亲子活动方案的设计者都动了一番心思。一个个有趣的亲子活动实例,就是一份份很好的家庭亲子沟通的“活教材”。孩子在与父母朋友式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比起空洞说教的形式效果自然强得多。
四、家长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家校互访
互访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儿童教育的方法。互访的内容包括了解儿童在学校、班级和家庭的基本情况;互报学校、家庭近来发生的主要变化,以及儿童在学校和家庭中的主要活动表现和进步状况;共商教育儿童的方法等等。
我们采用的方式:一是学校以制度形式规定教师每学期面访的人数不少于70%,平时要做到每生普访一次;二是认真接待好家长的每次访校活动和抓住家长来校接送孩子时的机会,进行个别指导;三是保持经常性的通讯联系,通讯联系的特点是联系面大,迅速省时,容易保持经常性,它主要用于传递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平时表现,通报学校和家庭主要变化和新的要求、建议,宣传家庭教育方面的科学知识,推广教育子女方面的好经验等;四是学校领导每学期利用业余时间对特殊家庭、特殊学生进行特殊访问,我们强调家访的质量,写好家访记录,作为考核教育教学实绩的一项具体内容。
一、培训的背景
1 培训专题来自学员需求。在前期的了解中,我得知“如何制订课程实施方案,如何有效地通过课程实施方案的完善来提升园长的课程管理能力”是学员们十分需要的。因此,我将“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的自我完善”确定为培训专题。
2 培训进程与各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完善同步。围绕培训专题,工作室设计了5次培训内容,分别为:课程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调研,课程定位、理念与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安排与实施。课程评价与管理。这5次培训内容不是集中进行。而是每月一次。讲一课,学员回园修改一部分。边学边改,学研结合。培训结束后。学员不仅能修改完本园的课程实施方案,还知道今后该如何持续地对幼儿园的课程方案进行自我完善。
3 工作室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作为工作室的领衔人,我对青年园长在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能敏锐地把握。对如何化解也能寻找到不错的方法,但仅靠我一人做培训显然力不从心,因此,工作室特地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帮助拓展研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第三方专业机构拥有与国际接轨的前沿资讯、高度的理论储备、深厚的科研素养以及丰富的实践积累,能够与工作室进行很好的优势互补。
二、培训的过程
第一讲:以“我们需要怎样的课程方案”引起学员的思考。课程背景分析是课程建设的第一步,课程实施方案中的课程背景并不是指幼儿园的宏观发展背景。而是指切合课程建设,对课程实施有直接影响的背景情况。进行课程背景的分析需要辅助一些专业的调研分析方法,例如问卷调查、SWOT分析等。这些是青年园长想做但不知如何做的,于是我们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力量帮助她们完成此项工作。这次培训后,学员回到各自的幼儿园与本园核心组成员讨论,调研、了解本园课程实施方案存在的问题,然后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将这些问题设计成调研问卷(每所幼儿园均不一样)。待园长认同后,让本园教师上网填写。第三方专业机构汇总问卷后向每所幼儿园提供《课程实施方案问卷分析报告》,这些数据能客观地反映各园教师对待现有课程实施方案的态度。以及需要怎样的课程实施方案,可以用到课程背景的分析中,为如何修改课程方案指明方向。
以下是某学员在调研后对本园课程实施背景的分析:
第二讲:“以寻找课程的方向”为切入点,帮助学员认识到只有合适的目标才能保证课程实施的正确导向。学员对课程背景有了全面的了解后,我们进入课程建设的第二步,即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的确定。在工作室的活动中,我们给予学员们充足的时间进行头脑风暴,如幼儿园需要课程理念吗?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是怎样的关系?目前你园的课程目标是否体现了你园的课程理念?通过分享经典案例以及讨论、交流,来加强学员关于课程理念和目标的意识,明确课程目标对课程实施的重要指引作用。学员们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思考,完善课程实施方案中该部分的内容。
第三讲:以“四问课程结构”引起学员对课程结构的深入思考。课程结构在整个课程实施方案中占很大的比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幼儿园课程中,课程结构是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之间的组合方式。课程结构有三个要素:(1)课程类型,分为基础课程与特色课程,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2)具体科目,即常说的五大领域。(3)组织、搭配所形成的合理关系与恰当比例。绘制逻辑图是理清课程结构的常用方法,我们借助这项技巧来提升学员们对课程结构的梳理能力。回到幼儿园。学员们现场寻找本园的亮点,理清本园的课程结构,并用所学的逻辑图表示出来。以下是学员的作业片段:
第四讲:以“诊断课程管理”为题,让青年园长思考幼儿园的课程安排与实施。课程安排与实施是课程结构的具体体现,包括较为宏观的整体设置和中观的各年龄段作息安排,以及更为细致的周安排等。帮助学员们了解课程安排、课程实施和课程管理的真正内涵,是此次“工作坊”培训的核心内容之一。工作室组织学员就课程管理的架构是沿用典型的依据职能来划分的模式,还是根据课程实施的具体内容来组织;多园址的课程实施应该如何操作等问题进行研讨。比如:“假设你是一个一园多址园的园长,有一个亲子时装秀的活动要在三个年龄段开展,你会如何安排工作呢?到底是按园部来搞亲子活动还是按年龄段来搞亲子活动?”园长们各抒己见,并分析了优势与不足。按照三个年龄段开展,优势是突出年龄特点,各年龄段内资源集中,有利于课程统一管理;不足是跨园部管理难度大,各园部间实际情况不一致。按照园部开展,优势是贴近园部实际,管理执行力强;不足是课程统合难度高,对园部负责人要求高。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能帮助学员通过自我思考寻找到适合自己园所的最佳方案。
第五讲:挑战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各园最头疼的一个部分,也是课程实施方案中最难由幼儿园独自完成的内容。在培训中,我们通过重点探讨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什么是优秀等,来帮助学员理清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和评价的标准。学员们明白了幼儿园课程评价就是要探索课程的编制和实施是否切合教育目的和儿童特点:通过课程的实施。幼儿发展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课程在什么方面需要改进,等等。不同的评价需要由不同的评价对象采取合适的评价方法来开展。在培训中。第三方合作机构为我们介绍了多个评价工具,开阔了学员的眼界。回园后,学员和各自园的教师讨论课程管理举措并完成课程实施方案全文。
一、挖掘本土特有的教育资源,丰富科学教育的内容
1、在自然景观中探寻科学
扬州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界处,拥有独特的地域风貌和历史文化底蕴,蕴含着无穷的教育资源。扬州古城四季分明、人杰地灵,老师们注意随着季节和节气的变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需要带孩子去了解扬州的名胜古迹,欣赏家乡千姿百态的景象。大自然不仅能开阔幼儿的眼界,也能开阔幼儿的思想和心灵,在使他们认识和适应自然的同时,也陶冶其情操,培养其美感,丰富其想像,使幼儿萌生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在历史文化中感受科学
我们深入调研幼儿园周边的教育资源,选择了瘦西湖、蜀岗风景区、古运河风光带、四大名园、双博馆等场所作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基地。早春三月组织孩子外出踏青远足,在感受春的气息的同时观赏扬城不同时期的古建筑:莲花桥、大虹桥、二十四桥,引导幼儿用眼睛看一看桥的外形、用手摸一摸桥上的花纹、在桥上走一走,感受历史的变迁。在双博馆内,孩子们了解到“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的流程、扬州的漆器玉器、造纸术……孩子们在老师的讲解下看的目不转睛,同时亲自感受和操作,兴趣盎然。金秋十月,师生们相聚在美丽的古运河畔共赏秋景、感受叶韵。家长们带着自己的宝贝们在古运河风光带收集各种样式的树叶,用粘、剪、画相结合的方法,巧用各种树叶制作各种图形的“树叶画”,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聪明才智,既培养了孩子从小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制作能力。
3、在现代场馆中体验科学
我们根据主题教学的安排,有目的地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需要的场馆作为园外科学教育拓展的基地,带领孩子们近到扬州城里的“西江生态园”、“世界动物之窗”、“草莓园”、“气象局”、 “少儿图书馆”等科学教育基地;特别是在“西江生态园亲子游”活动中,从来没有和蔬菜朋友亲密接触过的孩子们走进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蔬菜大棚兴奋不已。孩子们好奇地参观了蔬菜展览馆,了解和认识了许多不常见的蔬菜,如:红叶甜菜,黄叶甜菜,墙栽韭菜,柱栽生菜等,用记录的方式与其进行进一步的互动。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利用寒暑假、双休日的时间全家远赴上海的科技馆、野生动物园、常州的恐龙园、南京的海底世界等等场馆,带孩子们在一座座神奇的科学殿堂里,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遨游科学世界,感受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亲身体验中亲近科学,从小栽下了热爱科学的种子。
4.在园际互动中彰显科学
我园挖掘自身特色、积极创建“科学特色园”、彰显科学特色,作为市科学研讨小组、区科学特色联盟园的成员,在市、区级幼教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各种观摩、座谈、研讨等活动,共享了科学教育资源,增进了联盟园彼此的沟通和了解,促进幼儿园特色建设科学、快速、均衡发展。同时,我园积极和附近的科技特色学校沙口小学结队,组织大班的孩子们观摩哥哥姐姐们的航模表演、欣赏科技小制作、参观实验室等等活动,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精彩的表演和科技小制作,不时地发出感叹声和欢呼声。从孩子们专注的眼神、投入的神情、愉悦的身姿可以感受到,科学的种子、探索的欲望已经深深扎根孩子幼小的心灵,并将带着他们在科学的海洋中快乐翱翔。正是通过园际、校际之间的互动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借鉴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实现优秀科学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补,让孩子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同时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推动专业化发展。
二、合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形成科学教育的合力
1、家园互相沟通,提高家长科教的意识
在开学之初,我们向家长发放幼儿科学素质教育家长问卷调查表500余份,了解幼儿家庭“科学教育”的现状以及家长所从事的工作和职业特点,为挖掘和利用家长科学教育资源提供有力依据。幼儿园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幼教专家讲座、召开家长会家委会、幼儿园网站在线经验交流、教师上门家访等形式,搭建教师与家长之间互相交流科教信息、经验的平台,向家长宣传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科学素质的重要性及作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帮助家长正确把握科学教育的指导策略,丰富家长与幼儿进行亲子科学探索活动的经验,提高家长的科学启蒙教育能力,家园共同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精神以及好奇探究等科学品质。
2、家长走进课堂,分享科学教育的快乐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学资源,更是儿童的教育者,因此家长不仅要配合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更应该经常参与具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与教师一起研讨对儿童发展最有利的教学方案。幼儿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需要,邀请家长入园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同时幼儿园根据家长所从事的工作和职业特点,聘请了一些家长为“园外辅导员”,他们分别有气象局的天气预报员、发电厂的工程师、动物园的饲养员等等。家长走进课堂做“老师”,他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游戏互动的形式,把一些科学道理、一些自然现象、一些疑难问题,解释得更加深入、清楚和明白。科技亲子活动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也给家长和孩子们搭建了沟通理解的平台,增加了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
3、亲子社会实践,拓展科学探索的空间
【关键词】儿童心理;观展者行为分析;大型综合展览展示馆;展示策划;陈列设计
在我国,儿童教育正在步入一个比拼学业成绩的怪圈。家长们过于关注各种培训班、补习班,而冷落了科技馆、博物馆、自然馆等儿童游乐学习的公共场所,其后果则是童真的扼杀和童年快乐的减少。相反在许多发达国家,社会和家长都充分认识到了对展览、展示对儿童的教育重要性。从1899年世界上第一座儿童博物馆――美国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的建立开始到现在,各国不断涌现优秀的儿童教育的博物馆、科技馆、自然馆等。美国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博物馆,仅儿童博物馆就有几百所,这些博物馆几乎都将儿童教育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
就我国儿童教育的现状而言,注重发展大型综合展览展示馆中面向儿童教育的设计是十分欠缺的。大型综合展览展示馆的设计主要包括博物馆、科技馆、自然馆、艺术馆的展示设计,此外还包括儿童展览活动中心设计、展馆中亲子会展活动的策划等等。大型综合展览展示馆中的儿童教育不同于学校课堂知识输入试的教育,更多的是开发儿童的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大型综合展览展示馆中面向的儿童教育主要分为学前儿童(一般指0-6岁)和小学儿童(一般指6-12岁)两个阶段的儿童教育。一方面,大型综合展览展示馆因其特殊的功能性和知识性,容易给于儿童新奇多彩充满乐趣的学习拓展体验。另一方面,大型综合展览展示馆也是增进亲子关系很好的场所。儿童在家长的陪伴下观展或是一起参加会展活动都是增进家长与孩子感情有效的粘合剂。
1.面向儿童教育的展示陈列特点
1.1展示内容具有指导性和教育性
面向儿童展示陈列的目的是要通过自然科学、历史文化等的展出从而达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展示内容具有指导性和教育性是面向儿童教育展示内容的基本特点,展示从内容到方式各方面都应为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1.2展陈方式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
观展者主体为儿童这决定了展陈方式需要足够开放和提高互动性来引起儿童的兴趣和共鸣。只有加强儿童的主观参与性,通过一些互动场景建立提供拍照合影机会或组织互动游戏,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才能充分调动儿童观展的积极性。
1.3展陈空间的色彩具有丰富欢快且明亮的特点
根据儿童的色彩心理角度出发,展陈空间的色彩需要给儿童带来活泼、融洽、愉快的感受。儿童通常对色彩鲜艳、明度纯度相对高的色彩有较深的印象和感触,所以面向儿童的展陈空间通常都充满积极阳光温暖之感、具有色彩丰富且明亮的特点(如图表1)。北京蒲蒲兰绘本馆就是通过用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的绒毯依次平铺,从而营造出一个充满童趣的梦幻彩虹世界。
1.4展示陈列符合情感体验设计的要求
情感体验是人的一种存在状态,体现出人本因素中。在展示陈列中情感体验的建立,能够激发儿童对新鲜事物求知探索欲望,提高儿童对该展示空间的参与热情,是面向儿童教育的展陈设计的重要要求。在展示陈列中,随着情感体验在展陈设计中的融入,儿童容易被展览内容所吸引,感受整个展陈空间,达到忘我的境界,从而主动积极的投入到求知学习探索的观展活动中去。
图表1
2.研究儿童心理及家长观展行为促进大型综合展览展示馆的人性化设计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问答法、访谈法等系统的调研研究,得出一系列有关儿童教育方面儿童心理以及家长行为的调研结论,从而可以有效的根据儿童心理需求及家长教育行为对展示陈列进行有效的人性化的设计。
2.1在参观展览中儿童心理的调研分析
在调研中发现儿童的注意稳定性较差,集中于某一件事情或活动上的时间较短。一般来说,7―10岁的儿童可持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约20分钟,10―12岁的儿童约25分钟,12岁以上的约30分钟。低年级的儿童在观察时,往往只注意事物较突出的特征,如运动的,较大的,对比明显的部分。对一些具体的,活动的事物以及操作性的工作,注意容易集中和稳定。对于一些抽象的,单调的,刻板的对象注意力就容易分散。儿童注意的稳定性与集中性,与其年龄、兴趣、健康及情绪有关。根据调研结果得出,设计师可以适当在展会中活动上多设置一些充满期待感,多变化性的,趣味性的互动娱乐环节,帮助开阔儿童的思维和其兴趣。
另一方面,调研发现卡通形象等一些虚拟元素是深得儿童喜爱的。在展示陈列中多建立一些虚拟场景或者卡通形象可以有效的提升整个展示空间的灵动性。每个卡通形象都具有其自身的价值与内涵,展示陈列中一些积极向上充满寓意童话故事中的卡通形象的出现有助于激励儿童正面乐观的成长。例如日本漫画家宫崎骏先生笔下的龙猫、善意友好充满爱心,梦工厂出品的功夫熊猫、克服软弱最终修炼成顶级战士,等等。
2.2在观展中家长行为及期望的调研分析
对于面向儿童的展览活动中,通常是需要成年人陪同前往的,而这之中家长无疑占据了监护陪同人群的主要部分。由此家长的观展期望及观展行为也是展示陈列的人性化设计中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方面。
在调研中发现,多数带孩子观展的家长对展览活动所期望的、注重的还是活动或展览的教育性,其次是娱乐性(如图表2)。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面对年龄偏大儿童的观展家庭,需要展览具备的显性教育功能大一些,而面对拥有较小年龄儿童的家庭则更多的是注重一种从寓教于乐,通过游戏来启发孩子,拓展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在展陈设计和策划中同时注重娱乐性和亲子性也是十分必要的。优秀的展览活动应该是既受家长们的喜爱,又满足孩子们爱玩的天性,通过促进亲子之
间的感情,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图表2
3.面向儿童教育展示设计的具体研究
3.1科技馆、自然馆、博物馆、美术馆中儿童教育展示空间的设计
儿童时期的记忆是深刻的,又是最容易受启迪的,博物馆在陈列展示设计中更应注重引导孩子的兴趣,满足儿童的心理要求。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博物馆展示空间面向儿童的人性化设计。
(1)注重儿童友好型的空间设计
从空间尺度来讲,一方面,大体量的物品能够刺激儿童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科普类博物馆的大型实物展品是吸引儿童的关键,柏林技术博物馆和德意志博物馆中的飞机、船只、列车都是最受儿童喜爱的展品。另一方面,小尺度的空间可以给儿童一种安全感和亲切感。根据儿童领域相关理论:不同于成人的亲昵尺度为3m,儿童的亲昵尺度为1m;成人公共距离为3.75~8.00m,而儿童为1~3m。在空间营造上,高度为1m 左右的门洞可以为儿童提供亲切感。如犹太人博物馆为儿童专设的娱乐空间中,儿童入口的尺度基本上为成人入口尺度的一半。
在空间色彩方面,有研究表明儿童对色彩的偏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表现出由暖色调向冷色调推移的倾向。学前儿童在博物馆中需要感官刺激来激发他们对博物馆的兴趣,在注重儿童感性认知和主动参与的空间中,相关的色彩设计可多应用一些他们相对喜爱的红色和黄色。而年龄稍大一些的儿童则需要在博物馆参观中学到知识,在注重儿童思考学习知识和需要专人指导的空间中,相应的在一些针对大孩子的讲解展示空间中可多应用这个年龄段儿童偏爱的冷色调,如蓝色和绿色。此外,在一个博物馆内不同的展区使用不同的主题色彩也会丰富儿童的参观感受。
(2)注重丰富儿童的视听体验
在多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在展示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从而达到丰富的视听体验已是一种十分受人欢迎的展示方法。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视听设备儿童可以方便利用这些设备查询和了解博物馆展品的更多内容。这样的设备在可以较多的运用在自然科普类和专题历史类博物馆中。通过球形银幕、环形银幕、3D银幕等放映一些科普短片也是一种深受儿童喜爱的展示手法。
(3)“参与式”展示
“参与式”展示为儿童提供模型制作空间、加强触摸实践体验。“参与式”展示的出现,大幅改变了博物馆与观者的关系;传统禁止触摸、仅可观看的博物馆戒律被打破了,观众不仅可以自由自在的触碰、操作展示品。参与式的展示对于儿童观众的博物馆学习是具有正面影响和帮助的,透过展品在操做过程的趣味性及高参与性,能引发儿童学习的意愿与需求。博物馆展览中采用多种参与式展示形式,不仅可以达到良好的展示效果,更有易于让孩子们沉浸于科学艺术氛围中。参与式展示形式主要包括观看式展示、倾听式展示、闻嗅式展示、互动式展示、体验式展示,使其参与度不断提升。参与式展品有时是以激发儿童的知性经验为主要目的,如:观看各种错视图案,尝试坐在不同材质的椅子上,观察流体流动的轨迹等。此类展示往往可以得到孩子更用心的体验和参与。在鄂尔多斯博物馆的互动体验区,儿童可以使用挖掘工具模拟考古,像考古学家一样对文物碎片进行编号、拼接、修复、组装;在陶艺区儿童可以亲手制作陶塑,将陶泥变成一个个艺术品,从而了解瓷器的制作过程。
3.2面向儿童的主题会展活动设计策划
除了博物馆、专卖店,一些临时的面向儿童的主题会展活动也是展示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些会展活动通常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定性和较强的活动性。例如动漫节、乐高积木展、几米漫画展、立体书展、Kitty猫纪念展等等。这些展览活动往往是家长与孩子周末的好去处,不但娱乐性强而且为家长与孩子提供了良好的亲子活动的机会,有助于增进孩子与父母的感情。
(1)空间布景
这些会展活动的临时性决定了它们通常是举办在一些已有建筑环境内,例如大型购物中心、图书馆、社区中心等。所有这些空间都是可以进行内部装饰、改造从而使其更个性化、更活泼、更容易得到儿童的喜爱。例如上海浦东嘉里中心的圣诞活动布景,为孩子们搭建出一个精美奇妙的精灵王国场景,孩子们可以穿梭在其中,钻进城堡里合影拍照。
(2)让儿童边学边玩的游戏活动
在面对儿童的会展活动中想要高度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讲故事和做游戏是最好的方法。讲故事可以让孩子和家长对展示主题更加熟悉。然后由故事转变为游戏,创造一个环境或任务增强孩子与家长的参与感和责任感。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形式,也是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亲子关系的“推动者”。游戏不但能鼓励孩子的创造力也能加强他们的沟通能力,使他们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4 总结
城市公共空间中大型综合展览展示馆是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在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的过程中,儿童会用所有的感官来体验、认识和思考周围世界,另一方面儿童在参加会展游戏活动中也能使自己的肢体协调和运动能力得到锻炼。因此,城市公共空间中面向儿童的展示陈列设计,应该以满足儿童的需求为设计的出发点。只有以儿童的角度来规划空间、设计陈列道具,才能创造出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展示展览空间。
面向儿童教育的大型综合展览展示馆设计研究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相关的理论研究比较少。因此,本文在运用儿童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亲子教育学等相关理论,结合国内外具有代表性案例的基础上,对面向儿童教育的展示陈列空间的设计做了初步的理论总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家长、儿童和社会对展示陈列空间的需求也会不断变化,存在的问题也会有所不同,设计方法和设计策略也要不断的改善。因此,面向儿童教育的大型综合展览展示馆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儿童的需求不断改进和创新的。
参考文献:
[1][加]安妮・萨瑟兰著 儿童经济[M]王树勇译 中信出版社2003.3.1
[2][西]西蒙・托伦茨・费尔南德斯.徐侃.古颖著 会展活动的创意与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3.10
[3]高维甄.亲子生活空间设计100[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3
关键词:快乐教育;和谐发展;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162-02
校园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传授学生方法的地方,也是社会局部环境文化的象征,它所营造的育人氛围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无时无刻不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营造一个快乐和谐的成长环境,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长期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创设快乐和谐、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
1、科学合理布局园舍
校园园舍布局整体设计要具有科学化、儿童化特点,宽阔平整的塑胶场地,既科学又安全还漂亮,可以展示幼儿园宽广的胸怀和博大的理念。多功能的大型户外玩具、体育器材等丰富的设施,可以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校园内及周边自然环境的生机盎然,可以让儿童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儿童阅览室、图书室、资料室,让儿童从小成长在“书香墨韵”,耳濡目染;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索室,能激发每一个孩子科学探索的愿望。校园的标志性设施可以“领航舵”,它能充分体现了校园“为儿童的快乐人生导航”的办学理念,时时提醒着我们每一位教师就是为幼儿快乐人生导航的舵手。
2、彰显走廊文化有特色
一个校园,为了打造“快乐教育”“礼仪教育”“品格教育”等特色主题,校园在走廊上可以张贴 “十个好习惯”“十个好品格”的内容,通过图形并茂的画面,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格。可以通过“京剧脸谱”、“剪纸”、“中国结”等民间艺术,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美等。走廊上处处悬挂着名言警句及快乐教师格言,也可以时时提醒教师快乐工作,积极向上。
3.打造寓教于乐的班级环境
校园的每个班级都可以根据课程实施的主题、文化及特色为班级环境创设。比如幼儿园小班可以开展礼仪特色环境,倡导礼仪教育的核心是爱的教育。中班的爱心教育特色,确立了培养幼儿爱心和同情心,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建立的内涵等等。班级里各区角设置合理、材料丰富,可以为幼儿提供游戏、学习的天地,促使幼儿身心进一步健康发展。
二、营造快乐工作、和谐发展的精神氛围
1、制定发展规划,形成共同愿景
校园就算制定三年规划,也是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统一认识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形成共同的愿景和目标,我们可以利用每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时机和全体教职工家长共同商讨校园的理念、校风、校训、发展目标及个人成长目标等,通过召开座谈会、征集意见、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来征集对幼儿园发展的意见。前不久,我们就在一所学校内,在全体教职员工及家长的认同下,我们确立了“塑快乐品格,创快乐人生”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为快乐人生引航”的园训;确立了“博学乐教、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教风,以及健康、聪慧、快乐、自信的培养目标。
2、打造快乐教师队伍,倡导敬业乐业观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人,打造一支快乐的教师队伍,才能有效实施我们的快乐教育课程。为此,我们要每学期组织教师学习快乐教育理论,让老师们了解为什么要保持快乐,那是教育的需要,是孩子的需要,是自身的需要。同时让老师知道如何保持快乐积极向上的心态,知道和谐是快乐的基础,与单位和谐,与同事和谐,与家长和谐,与幼儿和谐。为了让老师们在工作中能时常保持快乐的状态,校长和老师们要及时总结、反思。比如快乐教师要经常保持微笑;批评带着幽默;讲课生动有趣;喜欢体育运动;愿意读书学习;凡事积极进取;有一点闲情雅致;有一大帮朋友;拥有一颗童心;了解孩子熟悉流行的事情。在校长的带领带动下,老师们可以积极调整心态,工作虽然很忙很苦,但也会开怀地去工作,欣然地去生活。
3、践行爱的承诺,成就儿童快乐人生
校园为了更好地实践快乐教育,可以确立打造“爱心成就快乐”教育承诺实践活动,围绕该活动制定学期系列活动等。为了在社会上确立和展示儿童快乐阳光的形象,校园可以制定《教师礼仪规范》《爱心成就快乐教师承诺书》等规范细则,通过这些规范的制定,让老师对爱心承诺方面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我们可以思考从一些细节处着眼。比如入离校园接待、、为儿童晾晒被褥、电话或短信问候”等等,努力体现“细微之处见真情”。
4、开展专题活动,打造爱心感恩的快乐团队
校园每年都应该安排富有意义的传统活动,如教师节师德建设活动、新年爱的教育活动、教职工快乐运动会、快乐团队培训等。每次活动我们都会赋予一定的价值。如近几年幼儿园的教师节主题分别为“爱与责任”、“感恩・责任・奉献”、“责任・使命・未来”等,这些主题的确定,可以很好地赋予了教师节深刻的意义。再如新年诗歌吟诵会等,这些主题便能很好地体现了校园快乐一家人的理念。在组织形式上,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性,活动由她们自主设计、主持人由她们自主推荐,游戏由她们自己设计,场景由老师们自己布置,每次活动中,所有的教职员工都能参与游戏,展示才艺,气氛那么热烈,场面那么感人,每一个人都会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一家人的融洽。
三、实施快乐发展、科学有效的园本教研
1、提供学习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为调动教师参与教研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要注重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如园本培训、园外采风、菜单式自主学习、骨干教师讲座互动等形式,不管何种形式的学习,教师都要制成学习反馈单,并以小组商讨共同汇报的形式在校园内进行交流。
2、提供展示平台,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为了让不同教龄不同水平的教师有不同的展示和提高,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新秀选拔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一课多研”、“同课异构”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探讨,使得每个学校涌现出更多的教学骨干及教师新秀。每学年校园都可以举行基本功比赛,很好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要尽可能组织展览、交流、经验介绍等,这些途径都可以很好地为教师互相学习,展示成果搭建舞台。
3、探讨儿童发展评价,关注儿童学习过程
今天我们教育的孩子不是为今天,而是二十、三十年后,甚至八十年之后他们如何生存。为了帮助老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我们经常在教研活动中抛出话题引领老师们思考,如学习知识和学会哪个更重要,知识爆炸的时代,怎样引领孩子们实践,筛选与应用。正是带着这么多思考,所以,学校要多重视对儿童的评价。但在教研调研中,老师也普遍反映以往的评估方式,只注重幼儿的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只注重幼儿显性的成果,却看不到幼儿在活动中的隐性成长及主题下幼儿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体现。所以,我们要调整对幼儿的评价方式。首先,改变以往学期结束后再评估,而是将评估时间调整为以主题为时间段,然后,改变以往只注重评估学习结果,调整为对幼儿进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方式。最后,评价时要从关注孩子掌握的知识技能,向关注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侧重。如以往评估幼儿时,我们都会让孩子讲讲学过的故事,然后提问孩子对故事的理解,让孩子唱一唱学过的歌,表演一下学过的游戏。而今,我们可以深入班级,深入孩子的游戏,去观察孩子游戏中失败了几次,修正了几次,合作了几次,哪些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发展等等。通过对儿童及时性地学习评估,可以及时地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地引导教师反思,有效地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效能。
四、创新家园共育方式,营造和谐家园关系
1、亲子携手,共同体验爱的教育
校园每学期都应该组织不同的亲子活动,来营造爱的氛围。通过开展“宝贝一家亲”亲子活动、爱心义卖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开展亲子快乐运动会、大手拉小手等多种特色活动,营造家园、亲子间浓浓地情,深深的爱。
2、借助网络,实现家园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