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课题研究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同时,在课题研究和管理方面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我省教研室管理的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的有关情况以及基层中小学开展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从课题研究和管理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现状
1、省教研课题发展总体概况
江苏省教学研究课题自1995年开始正式启动,每两年一期。到目前为止共进行了六期,经历了三个阶段。
(1)启动和扩大影响阶段(第一、第二期)
省教研室课题研究正式立项启动。并逐步在全省扩大影响。从课题研究的分类上看,这一期间多呈现为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单项课题。
(2)规范课题管理阶段(第三、第四期)
这一阶段逐步加强和规范课题的过程性管理,并以课题结题为突破口,带动全省课题研究的正常化和规范化。其显著特征是,2003年下发了《江苏省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这一阶段出现了许多科研先导型学校,是我省教科研的飞跃。通过这一措施规范了课题研究过程,促进了教育科研的发展。
(3)蓬勃发展阶段(第五、六期)
这一阶段。以深化素质教育、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为背景,结合我省教育实际,把握教育科研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事业服务这一宗旨,提出了选题范围更为广泛的研究课题,其中不乏教育改革的综合性课题。选题面广、研究层次高是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之一,全省教育工作者教科研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出现了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为激发广大学校和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热情,从1999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课题评奖活动,目前已进行了3次。
每期评出的省教学研究课题基本名额控制在重点课题50多项,立项课题200多项。
课题申报单位已覆盖到全省各级各类中小学、各市县区教育科研部门以及一些教育行政部门。从申报质量看,涌现出一批选题意义重大、视角新颖、设计科学严谨、研究成果好的课题。
2、当前基层中小学课题研究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的确立,我国的教育教学研究和科研工作得到了蓬勃发展,“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特别是实施新课程改革后,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在学校的内涵建设、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提升学校品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课题为载体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以教科研为先导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在江苏省星级学校的评估指标体系中,学校的教科研能力、水平和取得的成果,是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对推动学校教科研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对全省13个城市的调研,以及我们在工作中接触到的有关资料、学校实际开展课题研究的一些情况,基层中小学课题研究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学校教科研组织机构及规章制度已基本建立
各类学校注意了教育科研机构组织的建立,中小学基本上有独立设置的教科室,幼儿园也有专人负责教科研工作。大多数学校在教科研方面制定了规章制度。主要有成果奖励制度、教师学习制度、课题管理制度等。一些学校成立“教科室(教研室)一教研组一学科教师等科研网络”。
(2)学校教科研课题选题广泛,贴近教育教学实际,较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
就我省第四期和第五期课题荣获一等奖的情况看,选择“课程与教学”的比例最高,占47.4%;其次是“校本教研”占21%:然后是“德育”、“教育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开发”、“评价体系”、“心理健康”、“综合”等。从第六期课题评审结果看,有关新课改的研究增加了,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类研究有21项,占重点课题的36.2%;评价体系类7项,占重点课题的12.1%;资源开发类8项,占重点课题的13.8%:几项相加共占62.1%,其他占重点课题的38%。第六期省重点课题有《建构主义教学下有效转变资源开发和利用》、《前意识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对策的研究》等。
(3)课题研究已成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有效手段
通过教科研活动和课题研究,促使广大教师在良好的科研氛围里实现专业素质的提高,一大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苏州市的一项调查表明,在1000位被调查教师中。有769人参与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根据常州市教研室的相关调查,全市73.08%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并认为课题研究能够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专业能力,能够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促进自身的成长。这说明课题研究已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科研活动,成为教师自主发展的主流意识,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4)开展教科研活动形式多样化
学校开展教科研活动最主要的方式是专题研讨,其次是听课评议,还有就是学校有主题、有计划的对外交流活动,共同开发、研究教科研项目,学校编印教科研刊物。
二、问题
目前,尽管中小学课题研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我们也看到,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以及管理方面的原因,基层中小学课题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1、课题研究的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
教科研工作的发展还不平衡。我省各地课题立项数差距很大。有的市(县、区)有十几项,有的仅有一两项,有的甚至还是空白。在学校中表现也很不平衡。部分星级高中和省实验初中、实验小学、优质幼儿园一项省立项课题都没有,这里有能力和水平问题,更有认识上的问题。
2、课题研究的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课题研究尤其是高质量的研究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应尽可能规范化实施,从现有的课题研究情况来看,这方面做得也不够理想。一是不按课题研究程序进行,如课题立项后应及时开题,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实验班级和教师,进行子课题和人员分工,到研究中期提交中期检查报告,进行阶段总结和必要的调整,到规定时间还要认真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等。有的课题不能按要求进行。二是研究过程不严肃、不周密。研究过程中定量研究太少,该有数据的无数据,原始数据、过程性材料不足,研究的可信度和价值让人难以信服。三是有的课题“教研”特色不浓,没有紧扣教学。
3、教育科研成果的进一步开发及管理、评价与推广工作有待完善
不少学校的课题研究是有特色的。有的还得到了有关专家的高度肯定,但这些课题研究成果的进一步开发、推广、运用做得不够,为研究而研究,没有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研究与推广使用的关系。有
的课题研究成果在本校都没有全面推广,未能发挥教科研应有的作用。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当前要搞好基层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有几个方面是需要注意的。
1、规范组织建设,加强教科研管理,完善运行机制
目前,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主要矛盾应该是学校、教师和社会、教育发展,以及教科研期望值与教育科研条件简陋、能力不强、成效不显著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决定了现阶段学校教科研的基本特征应该是基础性、实践性、群众性和渐进性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开展切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教科研工作。
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学校教科研的模(形)式。学校的教育科研要想在发展学校、成就教师和学生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构建符合教育科研发展规律、符合地方教育教学实际、符合基层学校教师实际的教科研工作模式。这个模式在当前应以学校或学科组为基本单位,在当地教科研机构和组织的引导下开展工作。这样的模式给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创造开展教科研工作的条件,更容易出成果。
二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为了保证课题研究按计划有效进行,应建立市、区县、学校三级教育科研工作网络。学校则根据相关规章的要求构建起校长室一教科室(教研室)一教研组一课题组四级工作管理网络。校长室及教科室负责课题研究的管理;区县科研部门定期对所管理的课题进行检查;市教科所不定期对全市范围内的课题进行抽查。其次,所有课题及其负责人全部在教研网上公布。对已经结题的课题另以通知的形式在网上公示,把课题研究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再次,为提高管理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应筹备建立课题研究专家库,将承担过课题研究并取得良好效果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纳入专家库,作为服务于教师课题研究的智力资源。
2、注重校本研究,加强教科研活动,建立有效教科研评价体系
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由于客观条件和教师自身素质的限制,就学校和教师的教科研而言,应更多体现的是校本研究。也就是将注意的焦点集中在学校自身的资源与发展上。学校的教育科研既然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价值取向,那就决定了学校的教育研究要走校本研究之路。所以,教师在进行教科研时要做到:从低级到高级,从一般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基础教育科研到品牌或特色教育科研。着力研究、解决身边和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研究可能取得的成果和应用价值,更有意义,也更能取得成果。
3、创新研究体式,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性
一要注重过程管理,认真做好过程中的指导、督查、交流活动,努力克服课题研究形式主义和急功近利。重视抓好特色课题的管理,做好显效课题、重点课题,扩大参与面。形成品牌优势、成果优势。加强过程管理,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着力强调学校与课题研究共发展,教师与课题研究共成长。“草根性”研究是学校教科研的形象比喻,是一种扎根于学校、扎根于教师的研究。有人认为它是一个全新的研究体式。
关键词:科技金融 融资渠道 科技银行 风险补偿 政策支持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2009年以来,在国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决策部署下,唐山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截至2016年6月,唐山市共有科技型中小企业3250家,广泛分布在知识密集型的新能源、电子信息与服务、新材料等产业领域。
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企业的融资缺口矛盾日益突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寻找融资的过程形成了一个新的领域――科技金融。金融能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科技型企业的快速发展会给金融投资带来高额的回报。唐山市科技金融起步较晚,现有科技金融服务水平同企业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尚需完善。
一、唐山市科技金融现状
(一)唐山市财政经费投入情况
R&D是科技创新中最为关注的核心指标,是企业竞争力的直接体现。2015年,唐山市科技R&D经费总投入69.1亿元,科技投入强度1.13%,居于河北省第二位,远低于石家庄市99.3亿元的总投入;财政科技支出额达到6.42亿元,比上年减少21.3%,占财政支出1.08%,居于河北省第二位。
(二)科技金融机构发展情况
截至2015年年末唐山市拥有各类金融机构161家,商业银行机构共32家,科技银行数量不足5家。科技银行以国有股份制银行为主,机制、体制较为灵活的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涉及较少。2012年,唐山市科技局和光大银行唐山分行合作,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利权质押贷款工作;2014年唐山市科技局与河北银行唐山支行、唐山市金融发展集团共同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金融贷款服务,支持唐山市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为金融机构支持科技金融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唐山市科技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和融资渠道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金融机构融资要求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资产特质不相适应
首先,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大。金融机构因风险控制问题,大部分银行贷款发放时要求企业以实物资产抵押,并对客户资信,资金实力要求条件很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处在初创期或起步阶段,尚未产业化,资产主要以发明专利、发展创意等无形资产为主,其实物抵押资产严重不足,因此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难度较大。
其次,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成本较高。金融机构在贷款利率定价时要遵循5C原则,综合考虑客户的品德、能力、贷款担保、资本和经营状况。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实力较弱,贷款时各项指标均处于劣势,实际贷款利率往往较同期基准利率上浮20%以上,还款负担较重。
第三,科技型中小贷款抵押要求严格,抵押品单一。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仍然采用土地和房产作为抵押品,选择股权和应收~款作为抵押品的几率很少。此外,金融机构贷款手续繁琐、审核时间长、工作效率低也是造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关键原因。总之,金融机构过高的贷款门槛已经严重阻碍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
2.缺乏多层次的有效融资渠道
传统信贷融资模式下商业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投入小、投入期限短、投资方向较为狭窄,资金支持作用有限。然而,除了商业银行贷款之外的融资渠道,唐山市的金融条件并不充分。
在直接融资方面,相比国内同一经济集团的其他城市,唐山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途径相对狭窄。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上市条件,企业自身规模和发展短板使得企业上市融资成为一种奢望。在债券融资渠道方面,发债主体资信等级要求高,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发行自己的企业债券,获得债券融资比较困难或非常困难。
3.缺乏必要的风险补偿或风险共担机制
商业银行在发放科技贷款时贷款违约风险高,贷款回收困难。这也是商业银行主观意愿上不愿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原因。唐山市没有相应的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或风险共担机制,对贷款薄弱环节缺乏必要的信心支持和实力保证,不能实现风险的分散与转移。
4。风险投资相对滞后
风险投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受唐山市金融发展的制约,现有风险投资不活跃,创投资金总额低,创投机构数量少,创投机制不健全。唐山市创投机构数量相对较少,截至2015年底共有唐山红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唐山金海九鼎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四家创投机构。同时,唐山市风险投资缺乏对接的资金退出途径,风险投资不活跃。
(二)政府科技金融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阶段性的科技金融政策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不同成长周期具有不同的金融需求。初创期的企业由于技术成熟度低,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多,营业收入不稳定,传统的银行贷款等债权融资会进一步加重企业的财务负担,此时私募、天使投资和创业板上市等风险偏好型的股权融资模式更适宜企业的发展。进入成熟期后,企业盈利能力增强,银行贷款融资、企业债券融资等低成本的债权融资模式容易受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欢迎。然而,近年来唐山市出台的涉及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扶持的相关政策包括:《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意见》(2008年)《唐山市中小企业振兴计划》(2009年)和《唐山市创业孵化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2010年)等中都没有提出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扶持措施。
2.政府资金投入的有限性,没有发挥更大的放大效应
政府科技资金的投入来自于财政。财政资金具有有限性、无偿性、行政化管理等特点。每年财政安排的资金投入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可谓是杯水车薪。单纯的补贴拨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依赖心理,市场效应不明显,企业竞争力下降,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的几点建议
(一)制定健康、全面的科技金融发展规划
在唐山市经济发展目标中,在未来5年,唐山市将努力继续领跑全省经济,到2020年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GDP产值和国民收入都有较大提高。根据此经济发展目标,唐山市应结合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外经济与金融形势可能的发展变化,制定适合经济发展的科技金融产I发展目标,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融资特征进行目标细分,做出科学的、具有可行性的科技金融发展规划。
(二)构建多元化的科技金融体系
金融机构的繁荣程度是衡量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其发展结构合理与否至关重要。唐山市应构建多元化的科技金融机构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国有银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创投机构、资质优良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加入科技金融发展的队伍中来,整合地方科技金融资源,增强地方科技金融实力。
(三)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融资是金融机构的一大服务职能。拓宽融资渠道的主要举措有:一是加强政银企合作,促进科技信贷资金投放。对相对成熟的科技贷款项目,精简科技贷款审贷手续,适度降低企业贷款利率,加快信贷资本投放进度,实现科技项目与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二是做大做强一些担保公司,在政策上给予担保公司一定倾斜,鼓励担保公司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实物担保比率,下浮担保费率,降低担保条件,解决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三是发挥金融机构的金融咨询服务职能,帮助有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或发债,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增强抗风险能力。
(四)建立科技金融风险补偿或风险共担机制
科技金融风险补偿或风险共担机制是政府与科技金融机构分散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重要举措,涉及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风险投资补偿机制、保险风险补偿机制等。通过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政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所产生的本金损失承担有限补偿和代偿责任。建立科技金融风险补偿或风险共担机制能为科技金融机构的创新风险提供支撑,最大限度的激发科技金融机构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汲水效应,有效缓解科技创新融资约束。
参考文献:
[1] 黄武俊 万青 商业银行科技金融发展与创新研究――以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为例 [J] 金融纵横2013(4):26- 30
关键词:科技活动;科技市场;高新技术产业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3-0100-03
1 引言
在经济发展全球化、区域发展快速化的背景下,科技已成为促进、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科技进步进程对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地处苏北的淮安市虽身处长三角,但经济社会发展较长三角地区落后,而科技发展迟缓、未与经济形成协同效应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在此背景下研究淮安市科技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寻找促进淮安市科技活动发展的措施,增强淮安市核心竞争力、加快淮安市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淮安市科技发展现状
淮安地处苏北腹地,面积10072平方公里,总人口540万,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68亿元,基本形成了机械、纺织、烟草、食品、医药等五大支柱产业。近年来淮安市科技发展快速,不仅R&D投入由2002年的0.23%增至2010年的1%,人均GDP也由2002年的7267元增至2010年的27999元。淮安市科技发展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第一,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投入主要表现在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科技经费投入,从2002的22945.7万元增至2010的13.15亿元,增长了5.73倍。在科技人才队伍投入方面,2004年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仅为0.18%,2010年已增至0.33%。在科技政策投入方面,淮安市不断完善科技政策,现已形成以科技创新指导性政策、科技投入政策、科技平台建设政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科技人才培养政策、科技企业发展政策为基础的科技政策体系。
第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随着科技投入的增加,淮安市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淮安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逐年稳步提高,2004年每十万人口专利申请数仅为12.98件/10万人,2010年增至102.44件/10万人,六年之间的平均增长率为41.436%。2004年每十万人口专利授权数仅为4.05件/10万人,2010年增至24.35件/10万人,六年之间的平均增长率为39.761%。2004年发明专利占专利授权数的比重为3.3%,2010年已发展到12.39%,六年之间的平均增长率为33.956%。
第三,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淮安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6.88%,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增至19.79%。已初步形成以IT产业、特钢产业、盐化工新材料产业为基础,以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新医药等领域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格局。
第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平台是为了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资源共享机制,通过整合、集成、优化科技资源,形成的社会共享平台;是向企业、高校、科研单位提供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技术服务、科技创业投融资服务、人才培养的公共科技服务载体。截至2010年底淮安市拥有科技企业150多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8个(省级以上21家),企业院士工作站6家,省级重大研发机构1个,博士后工作站5个。这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已成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科技企业和企业家的重要载体。
3 淮安市科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科技资源投入不足
第一,科技资金投入不足。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R&D投入强度与经济发展的阶段密切相关。在工业化初级阶段,R&D投入强度一般不超过1.5%;工业化中级阶段,R&D投入强度约为1.5%~2.5%;工业化高级阶段,R&D投人强度一般大于2.0%。2009年淮安市人均GDP23277.17元,根据2009年12月31日美元汇率折合美元3408.98美元。根据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见表1)淮安市处于工业化阶段的中期,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属于工业化中级阶段,但淮安市2009年R&D投入强度仅为0.9%,2010年淮安市R&D投入强度为1%,也未达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1.5%的下限,因此从淮安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淮安市的R&D投入不足,不能满足淮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科技人员投入不足。道格拉斯的研究表明,劳动是生产投入的主要要素,且人才资源的数量与结构应与区域经济机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纵观淮安市经济发展情况,从2005年开始淮安市经济高速发展,年人均GDP增速高达19.5636%,而每万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数增速为-4.4236%,淮安市科技人员的增长速度远远小于淮安市人均GDP增速。由此可见,淮安市科技人员投入落后于淮安市经济发展水平。
3.2 科技成果转化系统不健全
淮安市通过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制定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科技成果转化系统已经初步形成。但由于科技市场不完善,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系统不健全,不利于淮安市科技成果转化。淮安市科技市场不完善主要表现在融资渠道单一、中介服务不足、科技市场政策不健全三个方面。
关键词:我校 体育课 现状 对策
1、前言
近年来我校学生年龄逐步进入90后、95后阶段,大部分为独生子女,身体素质下降和兴趣的缺乏,给体育教学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2、目前我校体育课的现状分析
2.1学校场地、器材、师资不足
由于去年学校从洪泽校区搬迁到扬州公道校区,新校区不但面积较小而且还有其他两家单位也在校园内。除去实习场地、教学办公综合楼、宿舍楼、其他单位办公楼、食堂、停车场等,新校区仅有一块篮球场可以使用。所以随着班级和学生人数增多,出现了体育教学设施严重不足,师资短缺等。如:新校区没有室内教学场地,天气恶劣时,无法保证教学开展;没有跑道,早操和体育课跑步时只能在校园里的道路上。此外,体育器材不到位,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仅有的器械长期束之高阁,闲置不用,造成散失或破损。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已经制约了我校体育教学和第二课堂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2.2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缺乏上课的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并不太感兴趣,有的还产生了厌学情绪。这也是体育课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总的分析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主观原因:主要是对体育的价值缺乏切身的实际感受,对体育活动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没有培养起体育的兴趣和特长。加上家长对子女的万般呵护,在家就不做家务事,不参加劳动等进一步滋长了学生怕苦、怕累的思想。女生在体育活动中惰性更加明显,怕晒、怕累、怕出汗等。这些90后出生的学生,与其运动出汗,不如坐在地上玩手机、谈笑风生。
第二是客观原因:教学内容陈旧、枯燥、单调。多数学生认为体育教材乏味,缺乏新鲜感,干巴巴的讲解、示范、练习;单调教材教法,一副羽毛球拍打一堂课,一根跳绳跳一堂课,再加上打打篮球、跑跑步,一复一日,年复一日,因而导致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相反,学生希望教学内容常常更新,每节课都有新内容、新活动、新收获。
第三个重要的原因: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老师幽默诙谐,赏罚分明,学生就喜欢任课体育教师,一般也就喜欢上体育课。反之,师生关系紧张,教师作风粗暴或打骂学生,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任课教师,大多也不太喜欢上体育课。这两种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课态度的影响也很严重。
也正由于这一系列暂时还无法回避的现状存在,使得学生认为“辛苦出汗”的体育运动成为苦活累活,体育锻炼就没有在学生生活中形成一种时尚,这是一种畸形的社会现象。因此,引导学生强身健体不但是学校教师的责任,更应成为全社会的责任。
2.3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进取动机差,意志品质薄弱
2010年全国第三次国民体质检测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学生身高、体重、增长的同时,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一大因素。与2005年相比,学生身高增高了,体重变重了,营养不良的少了。可惜的是,学生的运动能力堪忧,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大幅增加,有接近一成男生检出肥胖;视力低下检出率依然居高不下。
在体育学习和体育竞赛中,现在不少学生进取动机差,情绪自控能力差,对班集体活动缺乏热情,缺乏动力,社会情感表现冷漠,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在很多场合或活动中,表现出意志品质薄弱,如在体育教学组织的中长跑考核测试中,大部分学生缺乏那种咬牙坚持跑完全程的毅力,而是明显表现出一种怕苦怕累的厌烦心理。当然以上情况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并非体育教学一个因素造成,但我们学生身体素质明显下滑这是不争的事实。
3、针对我校体育课现状改进建议
3.1增加场地器材投入,完善师资队伍
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重点抓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建设专业齐全、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目前我校迫在眉睫的任务。根据专业与学科、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引进不同学科与课程的任课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加强对学科后备带头人、学术骨干和青年教师的业务培养,为学校可持续性发展储备人才与技术力量。
为了保证体育教学以及第二课堂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要积极争取学校加大对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投入,使我校能达到技工院校体育场地设施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还要改造现有的一块篮球场,并建设新场地,特别是校园里靠南边唯一没有被开发利用的一块草地。
3.2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兴趣
合适的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只有精选了合适的教学内容,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练习,从而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1)选项教学,也就是选择学生感兴趣并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一是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学校实际选择教学项目,二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爱好要求教师选择教学内容。选项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性,这是激发学生学好体育的基本前提。
(2)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体质状况,对技术水平不在同一层次的学生要求要有所不同,避免体质好、水平高的学生索然无味,影响其积极性,也避免体质差、水平低的学生感觉吃力,产生厌学情绪。当然分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水平低的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进步了,可以到更高层次学习。
(3)因材施教,即根据专业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男女兴趣及生理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由于我校隶属江苏油田企业这一特殊性,所开设专业以服务油田为主,学生毕业后基本上是在油田单位就业。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能力,传授卫生保健和体育锻炼常识的同时,要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教材内容。例如:钻井专业和安装专业可安排一些提高上肢力量、腰背力量等方面教材;井下作业专业可多安排些耐力、力量等方面教材;采油专业可安排些舞蹈、排球等方面教材。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实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还要传授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自我处理意外损伤和采取卫生保护措施打下基础。从而使学生在工作中能承受起职业工作对身体某些部位的特殊要求,减少伤病,增强身体免疫力。
4、结论与建议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种类繁多、功能齐全。校园里盛行的“电脑游戏风”“手机游戏风”正深深干扰学生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电脑取代人脑,电脑取代体育活动更是日益严重,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无兴趣,生活无情趣。不光体育教学,其他教学活动也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应引起有关部门、领导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学校应在政策及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拓宽思路,解放思想,进行大胆改革,使我校体育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向终身教育转化,向健康教育转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校体育教学效果,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立伟.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探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5,9(3):94-96.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实用型课件作品 作品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2-0026-01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主要技术形式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领域的主要趋势,特别是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势:它不仅可以压缩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增加教学信息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一、多媒体课件作品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思维模式单一,缺乏现代的教学思想。
当前的多媒体课件仍是依照传统的线性思维模式设计,缺乏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大多数教师所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基本上同教材、录像资料等媒体一样,是按照传统的线性思维模式制作出来的。
2.重教学内容呈现,轻教学系统设计。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大部分课件仍强调“教”,强调知识的传授,一进去就开始知识教学,没有给学习者设置模拟真实的学习情境,缺少一些让学习者去解决的现实问题,无法让学习者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进行小组协作、角色扮演、讨论,从而解决问题。[1]
3.重学生的接受学习,轻教师的选择教学。
当前,大多数课件的设计都是从学生的角度设计的,片面的重视学生的“学”,而忽视了教师的“教”。并且,课件设计者们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能完全考虑到实际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给教师留下的能动的选择余地太小,致使多媒体课件教学收效甚微。
4.重学生的课堂教学,轻教师的教学研究。
目前,大多数课件都只是面向实际课堂教学的。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用得大多是同一部课件,这样做很不利于教师进一步的教研活动。而且,课件的演示流程是既定的,不能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并且,“许多课件在界面的布局、颜色的搭配、图片的使用、对象的逼真程度、配音的选择以及动画的运用上缺乏考虑。”[2]但课件一经完成,教师就难有修改或自行组织教学素材的空间,从而使之成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障碍。
二、实用型课件作品的研究
尽管人们对于实用型课件作品定义的界定有不同的看法,但在以下方面却达成了共识:首先,作为多媒体课件,它能很好的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其次,它是教学研究的一个平台,可以面向教研活动,提供给教师更多的选择余地,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受众,甚至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优化配置教学资源,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可利用适当的评价体系反馈信息。
1.教学性
多媒体课件是指应用了多种媒体(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媒体)的新型课件,它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交互地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的一种教学软件。[3]
实用型课件作品本质上也是多媒体课件,所以它也应具备多媒体课件的一般特点:学术性、技术性、艺术性、创新性。
(1)学术性
多媒体课件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它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大量信息和知识融缩到课堂教学之中。而且它还能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普及给中小学生,用现代化的技术将复杂、抽象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现出来。
(2)技术性
一个成功的多媒体学习课件应该是通过程序将图像、动画、声音、音乐、文字动态地整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多方位地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在研制和评价一个多媒体软件时,应将其是否具有这一功能放在重要位置。关键在于怎样把教学内容用较简单的技术手段给予充分的展示。
(3)艺术性
一个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必须在艺术性上下功夫。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屏幕的背景颜色和布局,文字的字体、字型、位置和色彩、图像、动画和录像的艺术质量和制作质量,按钮和提示文字是否同整个课件的风格相一致等方面。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还应该体现在课件所涉及、运用的教学内容富有科学美,更主要的是对这些教学内容运用的艺术性,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件的运用艺术上。[4]
(4)创新性
许多课件只是将一堂课的内容照搬到了屏幕上,甚至课件内容就是大段课本内容的翻版。或者是将原本用实验或实物演示更直观、更形象的教学内容,用效果并不是很好的课件来演示。
2.教学研究性
实用型课件作品必须提供大量的素材,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将其组合起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这里不仅涉及对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还涉及对素材呈现方式的研究,为教师进一步研究提供平台。
三、结 语
综上所述,实用型课件作品可谓是“实用于课件教学之课件”。一方面,它提供学生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它提供教师教研活动的平台。它是对现行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完善,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 璐.课件现状与发展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8):25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