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室管理的建议和意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实施 校本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与实施同样需要学校领导的引领和组织。没有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发起,仅仅依靠教师自发地研究和组织显然难以推进。因此,校长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首先要成为自觉的发起者,领导部门领导共同学习与研究,统筹规划和编制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为年级和班级课程实施提供宏观指导。
(一)充实和完善教研室的力量,发挥研发和指导的职能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领域,作为一种校本课程,目前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需要学校在实践中边学习、边研究、边探索。
学校可依托教研室,充分发挥教研室的课程研究职能,适当充实教研室的研究人员和研究力量。围绕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教研室可以发挥其研发、规划、设计、培训、指导和评价的职能。
(二)建立课程咨询委员会,发挥专家咨询和指导作用
校本研究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群体行动研究的优势,但也难以克服自身理论研究薄弱的缺陷,因此,在一定意义上需要依靠专家的理论培训和指导。学校在依靠自身内在力量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以专家为主体的学校课程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的理论指导、咨询、审议、评价的职能,能够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课程咨询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审议和论证的职能,课程专家帮助学校集体论证和审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培训和指导的职能,课程专家要根据需要对学校教师进行理论培训与指导,不断提高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三)建立相应的辅助组织,推进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全员参与、合作指导。因此,它客观上需要学校建立相应的辅助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委员会,这一辅助组织能够从纵向与横向的层面,将学校各职能部门、教研组、学年组以及全体教师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以团队为基础的全员参与的、立体的、交叉的、开放的、合作的、高绩效的阶梯型推进组织系统,以发挥教师群体的自主性、创造性与协同研究与指导的作用。
促进委员会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从纵向的角度自上而下建立起不同层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促进委员会。
宏观层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委员会,由校长、教育副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主任、学年组长和学科组长等人员组成。其职能是从宏观的层面研究、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方案。
一、加强政策和制度建设,增强课程实施的效度
(一)建立合作的指导体制,为课程实施提供人力保障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全员参与的学校行为,需要整合校内外的人力资源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合作指导,因此,学校需要建立以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为辅、家长志愿者为补充的合作指导体制,以更好地增强对学生主题学习、综合活动的集体指导、小组指导和个别指导。学校可以成立校内外合作指导人材库,在校内广泛地建立以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为辅的合作指导队伍;在校外和社区建立以家长志愿者为主、社区具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为辅的合作指导队伍,形成校内外有机结合的合作指导体制,广泛地开发和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人力资源,增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力量和能力。
每个班级由一名班主任、一名科任教师、若干名家长志愿者和社区人员组成合作指导力量,在指导的过程中,主要体现“以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为辅、家长志愿者为补充”的基本原则。班主任教师负责全程学习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包括校内外有关活动的集体指导、小组指导和个别指导;科任教师协助组织与指导,主要负责校内外活动的小组指导和个别指导;家长志愿者和社区人员主要参与学生校外学习活动的小组指导和个别指导。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得到全面指导和个别指导,在跟踪指导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校内外人力资源的聪明才智和合作指导的能力,提高学习活动的质量与效率,而且还能够保证学生在校外的安全。
(二)建立开放的教研制度,为课程实施提供质量保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与各学科课程同样需要教科研制度作保障,尤其是在起步探索阶段,更需要学校为教师们提供研究、交流、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以确保这一课程高质、高效的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由于涉及到了全校行为,体现了不同学科的合作指导,因此她的教科研制度与单一学科课程教研制度有所不同,她需要以年级为单位按照同学年的主题学习和主题活动,将不同学科的教师整合起来,开展开放的、合作的研究。一般而言,我们需要建立如下开放的、多元的教科研制度。
一是建立校级教科研制度,以学校为单位,以教研室的人员、学年组长、学科组长为主体,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讨交流活动,重点围绕着学年主题学习、综合活动的实施方案、计划、过程、评价、管理等问题开展论证、研讨与交流,使学校能够宏观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进程,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整。
二是建立年级教科研制度,以学年为单位,由同学年组的不同学科教师组成,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讨活动,重点围绕着主题学习、综合活动的指导问题开展研讨活动,做到及时交流与反馈。
三是建立校内外合作的交流研究制度,从学校到年级和班级可以分别建立不同层面的交流研究制度。在学校的层面上,可以课程开发中心为主,邀请校外相关的专家、学者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论证、研究、审议、评价工作;在年级的层面上,学年组长可根据学年主题学习、主题活动的需要,邀请校内专家、学者、家长开展研究和交流活动;在班级的层面上,以班主任为主,邀请科任教师、家长开展交流活动,努力做到及时反馈信息。
(三)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为课程实施提供政策保障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国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将其确定下来,使其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具有了合法地位。那么,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这一课程的有效实施。具体包括如下的规章制度。
1.制定计算教师工作量制度
2.制定设施设备使用制度
3.制定检查与评价制度
4.制定激励和奖励制度
二、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课程实施的环境保障
关键词: 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践
0 背景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而不做不是真教,学而不做不是真学”,要“教学做合一”,即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教,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学习中实践。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其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学习理论,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使学生一学就能用,一学就会用。2006 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以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2007年广西颁布《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加强我区大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育,全面提高我区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提出要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如何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做到“教学做合一”成为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了《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是为学生学习旅游类职业岗位规范服务与管理而设置的核心课程,总课时为36 课时。《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针对酒店等旅游行业的工作能力要求,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种标准,采取项目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式,在实训室中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改革和实践。
1 《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1. 1 设置合理的项目内容和层次
《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规范性,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均有突出的意义,是将本专业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业务和管理人才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学内容设置上,遵循“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实行项目教学方式,将课程按照理论与实践结合、由易及难地思路设置五个项目,每个项目内容设计上,必须紧扣酒店或其他旅游部门的岗位特点设计。项目一的教学目的为:了解酒店和旅行社公共关系的对象,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旅游公共关系知识,明白学习和实践的目的,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简单并有趣的公关实践,增加学生学习和实践积极性,增进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为下面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实践打下基础;项目二的教学目的为:了解旅游从业人员的仪容仪态标准,学会简单的职业化妆;项目三的教学目的为:了解旅游从业人员在正式场合的着装规范,学会打几种简单的领带结;项目四的教学目的为:掌握正确的接听电话和记录技巧;项目五的教学目的为:掌握旅行社咨客接待、导游服务、车辆服务等部门的接待礼仪。各项目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每个项目的难度适中,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教强,学生通过努力在规定的课时内能够完成。
1. 2寓教于做,寓学于做,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实行“教学做合一”的项目教学模式,按照旅游管理职业的工作性质组织好项目内容(即教学内容),有效地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贯彻在一个个项目任务实践中,使教学进程由实践项目任务来驱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间的协作能力。如: 项目一教师先普及旅游公共关系的基础知识,创设情景和设定要求,让学生扮演不同的旅游服务对象进行公关实践,实践后结合旅游公共关系知识进行简单点评,指出课程的作用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项目二开始前教师先讲解化妆的一些标准,学生开始练习化妆。项目二结束后,学生按照项目任务要求进行评价和总结,教师进行分析和点评,总结化妆的技巧。项目三开始前,教师介绍和示范几种简单的打领带结步骤,学生分组练习打领带。项目四开始时,教师讲授办公室电话礼仪规范,然后创设情景,学生模拟接听电话。学生通过完成五个项目后,就掌握了旅游行业工作领域要求的相关公共关系与礼仪知识和技能。
1. 3构建设评价体系,对项目实施过程实行量化
针对本课程实行项目任务的教学模式特点,我们构建设了完善的评价体系,对项目实施过程量化,根据内容制定好各个项目的任务书,详细说明了任务要求和量化评价标准,如项目二,个人仪容仪态包括正确的站姿、坐姿和走姿,会化简单的职业妆,打分标准根据任务要求也分成仪态标准、仪容标准和职业素养标注,打分点细到一个具体的要求对应具体的分值,比如: 仪态标准中,打分点包括: 站姿( 1分) 、走姿( 1 分) 、手势( 2分) 等。而职业素养评分标准是本课程的特色,如:端庄的仪容( 2 分) 、三度微笑( 2 分) 、团结合作( 2 分) 等,老师在监控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每组同学的职业素养进行现场记录。每组项目结束后,由老师当着全部学生面,按照打分标准对每个小组完成结果进行公开打分,打分的过程也是传授知识、技能和规范给全体同学的过程。每个项目都打分,使学生对本项目中本组和其他组的不足立刻认识到,而且随着5个项目的不断进行,对任务要求和标准的认识不断加深,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2 课程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内容切合旅游管理类学生的工作岗位和职业鉴定标准要求,采用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师有多年的礼仪授课经验,全程跟踪指导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结束后,分发《旅游公共关系课程调查问卷》,很多同学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进行了反馈,85%的同学持肯定态度。该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设计合适的项目,寓教于做,寓学于做,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过程量化评估体系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等做法,对高职其他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有一定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唐冬生.“教学做合一”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与教育,2008(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新的课程领域,体现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要载体之一。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学区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出发,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九五”期间课题研究就已经涉及了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十五”期间参与教育部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研究时,承担了子课题《小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教育资源的开发》。
2005年,我们一边总结回顾,完成“十五”课题的结题工作,一边着手制定“十一五”研究方向。通过对区域各校的调研分析,我们认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我们有很好的工作基础,有些工作已经走在了市区乃至全国的前头,但要想继续保持领先的地位,必须解决好课程开发的持续延伸、课程资源的丰富建设、课程实施的规范有效等问题。
二、研究的过程及内容
1.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方案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充足、学段衔接的课程体系,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专业素养的课程教师队伍,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管理,打造区域优质学科和品牌活动”为指导思想,我们制定了垂杨柳学区综合实践课程推进方案。方案中提出努力实现“五个一”的工作目标,即强化一个组织――学区推进综合实践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建设一支队伍――满足学区课程研发和学校课程有效开设的综合实践教师队伍;构建一个课程“资源包”――集区域特色形成的“菜单式”课程框架;建立一所区域教育辅助中心;形成一种基本实施模式――专家课程引领、学区资源支撑、学校自主实施。
2.完善组织管理,加强统筹协调
强化组织领导。 学区成立推进综合实践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组织与管理,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指导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的落实和有效开设,统筹考虑,整体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建设和课程研发。
建立相关制度。 我们认为,课程管理、课程服务和课程指导是学区在课程改革中不可推卸的责任,履行好区域教学管理的责任,首先要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和促进新课程深化发展的基本制度框架。为此,我们先后出台了学习培训制度,课程研发、审批、选用制度,课程研发奖励制度,教师管理制度,课程实施监控制度,资源建设管理办法和课程评价制度等相应的课程管理制度。
加强队伍建设。 由学区统一制定培训方案,聘请课程设计专家、市区教研专家、优秀同行,分层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职教师、学科骨干教师、全体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和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培训,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不断提高认识;学区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大组,选派骨干教师任组长,各校必须选定1名教师参与活动,参与教研大组活动的教师要在学校发挥引领作用,引导更多的教师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发者和实践者;学区积极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例征集,主题活动设计大赛,杨柳杯课堂大赛等教学活动。
3.丰富、共享的区域课程“资源包”
从区域各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瓶颈在于缺少课程资源,建立必要的“资源包”是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在多年的课题研究中,我学区成长起一批由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市、区级骨干教师组成的综合实践教师群体,他们自然成为“资源包”建设的核心力量,也为有组织地发挥他们的学科引领作用找到一条捷径。每一位骨干教师结合他们擅长的领域,筛选主题,撰写活动方案文本,再将活动文本转化成课例,方便不同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尽快掌握活动课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课程专家的指导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带领下,有更多的教师逐渐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之中,使“资源包”不断丰富。
研发小组根据课程研发的进展情况,不断调整课程建设方向,加强监管,突出服务,积极搭设展示平台;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对“资源包”中的每一门课给予必要的指导;听取各方面对“资源包”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了课程建设的良性发展。
经过我们持续的研发努力,积累了大量适合不同年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大、小主题方案,形成了一个以综合实践四大指定领域为主的较完整的体系。我们对这些已有成果进行梳理和完善,初步形成“资源包”的“主菜单”:即性学习课程、德育活动课程、九大学科课程的综合拓展课程、学校校本课程。
“资源包”集德育活动、研究性学习、学科拓展活动、特色校本课程为一有机整体,为各校开齐、开全、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有利的基础保障。2005年,作为“十五”课题研究成果,垂杨柳学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初步形成,2006年开始在试点校运行,2007年开始在全学区推广。目前已经形成四大“主菜单”下若干“子菜单”,共63项活动内容的课程框架体系,可供小学1至6年级(以3至6年级为主)使用。各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从“资源包”中选择学生喜欢的课程作为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一部分,并进行丰富完善,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推向更深的层次。
4.依托“教辅中心”打造课程实施平台
朝阳区在《朝阳区教育系统校外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在全区范围内建立10个左右的地区教育辅助中心,以满足广大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我们要从区域特色出发,定位教辅中心建设,把学区多年建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培养的骨干师资力量和积累的管理工作经验通过教辅中心这一新的载体得到进一步整合,再依托教辅中心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发展。
2006年初,在制定垂杨柳学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年度推进计划时,我们全面启动了朝阳区第一所教辅中心的建设,得到了教委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与支持,被摆在全区重点工程的位置。地区教辅中心在继承传统校外教育机构功能的同时,要突显教辅职能,即能够为区域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辅助支撑。与其他社会资源相比,这种教育内部资源的建设利用,更贴近学校实际。因此,我学区把教辅中心资源建设与课程建设紧密结合,对于教辅中心资源,学校可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虽然单项投入大,但总体投入小,资源利用率高,实现了集约化,符合朝阳区小学学区管理的实际。
依托教辅中心,可以更好地发挥学区组织管理、统筹协调的作用,依靠资源优势可以更好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教辅中心组织对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培训,发挥了综合实践教师群体的自主性、创造性、协同研究与指导的作用,形成了交叉的、开放的、合作的组织系统。
依托教辅中心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试点校取得很大成功。从2007年9月开始,每学期学区各校根据课程计划,向教辅中心提出资源需求,教辅中心根据学校申请统一安排学生到“中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各校利用教辅中心的资源优势,使综合实践课程落实到位,充满生机活力,形成鲜明特色。教辅中心的建设丰富了校本课程,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形成;提升了教师落实课程计划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丰富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内容,拓宽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渠道,深化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提高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
学生到教辅中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始主要由本校教师承担指导任务,教辅中心提供资源支撑和必要的服务工作。在发展过程中,教辅中心逐渐拥有了一支专职教师队伍,承担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指导任务。此外,依靠教辅中心的组织功能,学区推出骨干教师跨校兼课制度,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技能,让更多学校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帮助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尽快带出队伍,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整合。
三、研究的成效
垂杨柳学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地区实际,能更好地推进区域课程改革,落实综合实践课程纲要,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全区、全市课程建设和实施,提供了宝贵经验,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1.学区管理优势在课程建设中得到发挥
学区以建设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为目标,规范了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要求,很好地发挥了学区在课程建设中的组织管理及统筹协调作用,培养了一支由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多名市、区级骨干教师组成的综合实践教师队伍。
2.“资源包”凸显了区域课程设置的特点
在课程内容的编写上,“资源包”内容体现“四兼顾”,即兼顾动手操作与知识传授;兼顾兴趣培养与知识拓展;兼顾主题教育与课程拓展;兼顾系统构建与课程独立。
“资源包”课程体现丰富性。“资源包”中的每一项活动,都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社会服务水平、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同时对学生某一兴趣的形成,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资源包”活动体现多功能。课程推出后,提供学校、学生自主选择,引导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实践,体现了自主性和参与性;打开校门,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注重知与行的统一,体现了开放性;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增强活动吸引力和感染力,体现了实效性,在综合实践课程开发、实施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经验。
3.教辅中心的创建体现科学发展观
教辅中心对资源的融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使学校和社会资源集中再利用,降低了人、财、物、时等的投入成本,有利于获取更大效益,符合科学发展观。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体现了我们为区域课程改革服务的基本思路。
地区学生的活动中心――借助校外教育机构优势,教辅中心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认知社会打开一扇全新的窗,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
地区教育的资源中心――借助教辅中心先进的硬件设备条件,发挥学区各学科优秀师资队伍在课程研发中的作用,通过学区的组织、管理、统筹、协调职能,为各校开齐、开全、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各种资源服务。
地区教育的研究中心――总结、继承、推广“九五”、“十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对于存在的资源相对贫乏,缺少专业师资,校际间发展不均衡,课程的科学管理与评估,校本课程的研发与推广等问题,依托教辅中心,聘请专家指导,组建校长、教学干部、骨干教师等多层次的研究、开发活动。
地区教育的交流中心――发挥教辅中心功能优势,为地区内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提供舞台。为推进课程改革,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给与学校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服务。
4.依托教辅中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运行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南磨房中心小学为例,他们在积极利用教辅中心的资源优势,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校本课程方面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他们丰富了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特色形成,学校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多达几十种,这些课程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已有部分成为校本特色,学校初步形成综合实践课程体系。课程的多样性,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提升了教师落实课程计划的能力,培养了他们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丰富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内容,拓宽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渠道,提高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习,增强了探究和创新意识,掌握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了综合实践基本素养。
截止到2008年7月,已有万余人次的学生参与了课程学习。2008年4月,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在教辅中心召开了市级现场会,展示我学区自主研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场会上,学区主任和南磨房中心小学校长分别就我学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情况作了汇报,我们同时推出了19节课供各级领导和教师观摩,内容涵盖了学科拓展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德育活动课、校本课程等多个门类。课程观摩结束后,与会的各区县代表及专家领导一致给予肯定,并分别对我学区研发的相关课程体系进行了评价。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领导指出:教辅中心活动内容是课程化开发的一个典范,在北京市应该具有示范作用。与会的综合实践课程专家认为:学区依托教辅中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发的模式值得借鉴,课程研发学区的教师共同参与,社会资源同步利用,实现了优质资源整合。
四、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们的思考和实践需要进一步梳理和提升。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有工作的勇气和热情,但对于课程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有着先天不足,需要得到更多来自课程专家的智力支持。
其次,教师的全员培训和专业师资培养还需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与传统学科课程实现有效对接,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学区成长起一批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市、区级骨干教师,但是面对课程的多样性和学生发展需求的不断提高,呼唤有更多的教师适应活动课程的需要,不同于传统学科的专业教师亟待培养。
再次,课程资源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加强。多年来,我们围绕课程资源的建设从硬件到软件,从校内到校外,从分散到整合,思考不断深入,视野不断开阔。然而社会在发展,人才培养的规格在细化、深化,广大教师课程选择、设计的意识和能力也在提高,因此,我们推动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路需要不断拓宽。
2.展望
首先,进一步加强区域课程基地建设。以教辅中心为核心,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加快其他课程基地建设的论证和实施。把劲松三小“千米农家活动体验园”,沙板庄小学“巧巧手乐园”,垡头二小“机器人探秘”,劲松四小“艺术天地”,部分学校的体育、科技场馆等,建设成可供区域各校共享的课程基地。
其次,进一步发挥课程研发小组的作用,巩固区域课程资源开发基本模式。综合实践专家顾问团、学区领导小组、课程研发团队将在常态下开展工作,研发活动项目,丰富课程内容,指导教辅中心科普活动室、组培室、中草药培植室等新资源和课程建设。
再次,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确保课程有效实施。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效果的有效评价。引导学生积累参与实践活动的体验与收获,从中使学校和教师了解课程实施的效果,形成课程调整、改进机制。引导教师挖掘课程蕴涵的德育价值,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行为能力。构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位一体”的管理、评价机制,通过学区指导与监控、学校组织实施与自评、教辅中心课程资源提供与评估,整体推进课程的有效落实和可持续发展。
一、要从城市的地方立法和制度上来培育、支持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和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地方法制中除强调城市居民的国民义务外,还应突出规范城市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废弃物处理的权力和责任。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应创新性的采用地方法制手段来使市民逐渐自觉形成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国情意识,对城市资源回收利用的企业和产业,开展工作打下社会基础和法制基础。
二、政府是城市资源回收利用的倡导者和指挥者,一方面应该明确在现行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光靠经济杠杆,城市再生资源的企业和产业自身很难生存、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城市资源回收利用的企业和产业的发展目标不在于创造税收,而在于保护城市环境、节约有限资源、解决城市就业,保证城市可持继的向前和谐发展。因此政府应牵头在法制、资金、技术、财税、人才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培育,采用多种方式来补偿、转换其成本的支付函数。
三、政府应采用公益和福利的招标方式,来引入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民间资本、国际资本参予城市再生资源产业的运营和发展,鼓励“内引外联”的方式,用市场、产权、土地、时间等特许经营制度来换取资金、资本。这里再提出一种社会集资的方法,它是效法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的城市垃圾回收利用的公益事业彩票。为其融资造血输血参与中心城市解决就业、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为进一步落实责任,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办理工作,成立以局长郑青川为组长;副局长李显忠、林森、冉启均、总工程师付勇,园林处主任王海为副组长;周丹、熊昌发、张国庆、张芳、王奇、张斌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林业系统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周丹同志负责督查督办。
(一)人大建议
1.主办件5件:①“关于加强我市核桃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办理股室产业办,责任领导冉启均,责任人王奇;②“关于大力支持生溱产业发展的建议” 办理股室产业办,责任领导冉启均,责任人王奇;③“关于加强公园车辆管理的建议”
办理股室园林处,责任领导王海,责任人殷成泽;④“关于进一步加大树花菜(珍珠花菜)产业发展力度的建议” 办理股室产业办,责任领导冉启均,责任人王奇;⑤“关于解决树花菜销售困难的建议”
办理股室产业办,责任领导冉启均,责任人王奇。
2.协办件5件:①“关于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品牌强市战略的建议”办理股室产业办,责任领导冉启均,责任人王奇;②“关于政府应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资金倾斜力度的建议”办理股室产业办,责任领导冉启均,责任人王奇;③“关于强力整治河道,加大饮用水源的保护和投入力度的建议” 办理股室造林股、资源股,责任领导林森、付勇,责任人熊昌发、张国庆;④“关于加快水洋坪旅游景区规划建设的建议” 办理股室产业办,责任领导冉启均,责任人王奇;⑤“关于在城市建设中重视绿化工作,确保绿化面积的建议。” 办理股室园林处,责任领导王海,责任人殷成泽。
(二)政协提案
1.主办件1件:“关于我市商品林纳入生态效益补偿的建议”办理股室兑现办,责任领导张继恒,责任人张芳;
2.协办件2件:①“关于促进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办理股室产业办,责任领导冉启均,责任人王奇;②“关于河口片区科技生产和养殖业发展扶贫支持的建议”办理股室产业办,责任领导冉启均,责任人王奇。
3.B类件1件:①“关于塔子山公园维修、管护及后续建设的建议” 办理股室园林处,责任领导王海,责任人殷成泽。
三、办理时限
3月31日前完成相关科室的任务落实会;4月20日前,由局办公室负责召集所有人大建议、政协提案提议人参加座谈协商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准确了解真实意图,形成有说服力的回复意见。 5月20日前完成调研和初步回复意见,责任领导签字后报局办;7月20日前办公室整理回复意见报局长审签,7月底完成正式回复意见报政府督查室。协调联系人周丹。
1、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局长负总责,各分管领导牵头。一是承办科室全面负责属于本科室的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制定出详细办理方案。二是承办科室要明确联络人员,专门负责办理过程中信息的收集、反馈,确保信息畅通,掌握办理进度,总结办理经验,安排下步工作。三是将办理工作纳入年底工作目标考核评比,确保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任务顺利完成。
2、加强联系,走访代表。为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各承办科室要认真研读原文,正确理解提议人的本意。同时,在办理之初(方案见面)、办理之中(方案实施)、办理之后(办理结果)的三个阶段要加强与提议人的联系,采取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举办现场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等形式(每个办理件必须要达到100%的见面率)充分征求提议人意见,确保办理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