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故障应急处理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
成立应急领导小组
本项目应急救援工作领导组织分二级,第一级直接对接现场,由项目经理部领导成员组成,这也是事件发生第一反应小组,也是事件的控制中心。第二级间接对接现场,由公司总部高层领导成员组成,它支持、服务于第一级应急小组工作,为第一级应急小组提供财政支持,社会关系求助,对第一应急小组工作提供建议和决策参考。
1.2
激活时间
事故发生后1小时内,启动应急机制,同时上报。全天24小时进入应急状态。事后处理报告提交公司总部、业主、政府部门。
1.3
应急救援流程
(1)流程
现场第一发现人——现场值班人员——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公司值班人员——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向上级部门报告。
(2)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组织立即启动如下应急救援程序:
现场发现人:向现场值班人员报告
现场值班人员:控制事态保护现场组织抢救伤员,疏导人员,并以最快方式上报。
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组织组员进行现场急救,组织车辆保证道路畅通,送往最佳医院。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立体图,并提供有关资料。
公司值班人员
:了解事故及伤亡人员情况
公司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小组:了解事故及伤亡人员各简况及采取的措施,成立生产安全事故临时指挥小组,进行善后处理事故调查,预防事故发生措施的落实。并上报上级部门。各级人员认真配合上级和政府主管部门人员勘察现场,开展事故调查。
1.4
应急解决方案
我公司认真研究及总结以往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经验,提出针对此项目在实施过程及日后的维护中的应急方案。
1.4.1
应急方案总体原则
(1)
统一领导
遇到重大软件异常情况,应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以便于统一调度、减少损失。
(2)
综合协调
明确综合协调的职能机构和人员,做到职能间的相互衔接。
(3)
重点突出
应急处理的重点放在运行着重要业务软件上。
(4)
及时反应,积极应对
出现软件故障时,系统维护人员应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抢修、及时控制,积极对系统突发事件进行防范、监测、预警、报告、响应。
(5)
快速恢复
软件管理人员在坚持快速恢复系统的原则下,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团结协作,必要情况下与设备供应商共同谋求问题的快速解决。
(6)
防范为主,加强监控
经常性地做好应对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加强对软件应用的日常监视,及时发现软件突发性事件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事件影响范围,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1.4.2
应急工作小组机构设置及职责
在问题事件的处理中,一个组织良好、职责明确、科学管理的应急队伍是成功的关键。组织机构的成立对于事件的响应、决策、恢复,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此项目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有关应急人员的角色和职责进行了明确的划分。
(1)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及时掌握软件故障事件的发展动态,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动态;对有关事项做出重大决策、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和调度必要的人、财、物等资源。
领导小组成员:我们公司项目经理。
(2)应急处理工作小组
负责定期了解外部支持人员的变动情况,及时更新其技术人员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快速响应软件发现的故障事件、业务部门对系统故障的申告;执行软件故障的诊断、排查和恢复操作,尽早发现软件的异常状况,排除软件的隐患。
工作小组组长:项目技术负责人。
工作小组成员:项目实施及维护人员。
1.4.3
预警和预防机制
(1)系统监测及报告
软件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应加强信息系统应用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工作。
建立系统设备故障事故报告制度
发生软件故障时,值班人员应当立即向应急处理小组领导报告,并及时进行故障处理、调查核实、保存相关证据等。
(2)预警
在接到软件故障报告后,应当经初步核实之后,将有关情况及时向应急处理小组领导报告,进一步进行情况综合,研究分析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提出初步行动对策。由上级领导视情况紧急程度召集协调会,决策行动方案,指示和实施命令等。
(3)预警支持系统
应建立和完善信息监测、消息传递和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保证突发故障处理过程中的资源共享、运转正常、指挥有力。
1.4.4
应急处理程序
(1)软件故障分类分级的说明
根据软件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性质和机理,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攻击类事件:指信息系统因病毒感染、非法入侵等导致业务中断、系统宕机、信息系统瘫痪等情况。
故障类事件:指信息系统因设备软硬件故障、停电、人为误操作等导致业务中断、系统宕机、系统瘫痪等情况。
灾害类事件:指因爆炸、火灾、雷击、地震、台风等外力因素导致信息系统损毁,造成业务中断、系统宕机、信息系统瘫痪等情况。
按照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将其分为一般故障、严重故障、重大故障、特级故障四级。
一般故障:系统中单个系统故障,但未影响业务系统运行,也未造成社会影响或经济损失的突发事件。
严重故障:系统中单个节点故障导致业务中断,可能造成较大影响或较大经济损失的突发事件。
重大故障:系统中多个节点故障引起的多个业务系统长时间中断,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和巨大损失的突发事件。
特级故障:特指发生不可预见的灾难性事故,如火灾、水灾和地震等。
(2)系统应急预案启动
根据以上定义的故障分级,当系统事件的要素满足启动应急预案要求时,进入相应的应急启动流程。
应急处理工作小组从使用人员或值班人员的故障申告、信息系统监控报告的故障告警中得知系统异常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赶赴故障现场。
应急处理工作小组针对信息系统事件做出初步的分析判断。若是电源接触不好、物理连线松动或者能在最短时间内自行解决的信息系统问题,及时按照有关操作规程进行故障处理,并报领导小组备案;否则,应急处理工作小组将故障大致定性为设备故障、线路故障、软件故障等故障之一,及时告知领导小组和受影响的相关部门,并采取措施避免事件影响范围的扩大。
应急处理工作小组向领导小组报告,在领导小组的授权后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针对灾难事件和影响重要业务运行的重大事件,还要及时向上级领导进行报告。
应急处理工作小组根据故障类型及时与外部支持人员取得联系。其中,设备故障的,可协助不动产登记局与硬件供应商联系;软件故障则自行解决,如无法解决,由我公司进行现场或远程技术支持;线路故障的,可协助不动产登记局与运营商联系,三方密切协作力求通信线路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应急处理工作小组在上级机构或外部支持人员的配合下,充分利用应急预案的资源准备,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故障处理,及时恢复信息系统的正常工作状态。
应急处理工作小组通知业务部门信息系统恢复正常,并向领导小组报告故障处理的基本情况。重大事件形成文字资料,以书面形式向上级报告。
总结整个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应急预案。
(3)现场应急处理
如遇到预知外界因素(如定时、定点停电)影响不动产登记局系统软件的正常运行,将根据有关部门的通知,提前安排技术人员到实地关闭信息系统设备并进行现场维护,直至外界因素消除。
关键词:地铁车辆;行车调度;应急处置
【分类号】:U231.92;U298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快,以往主要以公交车作为生活、工作的主要交通工具,已转乘地铁。地铁在运行效率上非常高,对于快节奏下生活工作的人们来说,是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在地铁车辆高频率的运行,调度控制中心调度员面临着更大的工作压力,如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这就要求我们调度员有在高频率下的地铁行车风险与应对处理的能力,不断提升运营质量。
地铁A线所经过的站点均为重点等商业区,是地铁线网最繁忙的线路。日均客流量 92.9 万人次/日,早晚高峰期15分钟断面客流分别为 3.8、2.8万人 /h。客流增长使上线运营列车增至42列,高峰期行车间隔2分30秒。由于上线列车多、间隔密,增加了调度指挥难度与风险,要求我们深入思考提升调度技能确保运营安全、高效。
一、高频率下的行车环境对设备的影响及应对
由于上线列车增多,令地铁车辆、道岔、屏蔽门等关键设备使用频繁,增加了设备故障率,各设备系统处于满载荷运作,容易造成大面积的设备故障造成影响。
中央调度需对设备的施工计划和检修计划提前预想,从月度计划、周计划入手,有计划地进行检修作业提前发掘设备问题。同时,组织设备维修部门缩短维修周期,加强对关键行车设备检修计划的阶段性布置,全面提升设备检修质量,保障设备稳定性。
二、高频率下的行车环境对列车出入车厂的影响及应对
(1)高频率下的行车环境下由于上线列车数多,对车厂接发列车能力要求较高。车厂出厂股道的冗余能力有限,必须严格按照时刻表要求或提前组织列车出厂,防止列车晚出厂造成首班客车无法按图套跑。目前,地铁A线次日运营列车存放于车辆段的三月检 / 定修库、六日检修库及 1、2# 停车库中,可存放 4、12、44 列车,容量分别占6.7%、20%、72.3%,车辆段发车能力主要取决于 1、2# 停车库的运营列车数和发车间隔。
(2)在列车出厂时,行车调度需要控制好后续列车的间隔,提前一个车站组织后续列车多停或限速运行,防止列车侧面冲突的行车事故。在组织列车回厂,如列车回厂过程出现故障,必将占用回厂线路,影响后续列车不能按时回厂造成堵塞,需要在处理故障列车的同时调整后续列车回厂路径,减少对运营影响。
三、高频率下的行车环境对运营组织
(1)高频率下的行车多伴随沿途车站大客流,令列车均有延误,行车间隔不均匀造成列车区间停车或部分行车间隔拉大。为保证行车间隔,行车调度需要使用始发站空车越站和载客越站等方式,填补晚点列车的间隔。组织列车越站的优缺点:
优点:充分发挥整体运能;减少故障发生后晚点的情况;提高晚点情况下乘客旅行速度。
缺点:由于越站会造成乘客投诉、媒体公关等影响,但可通过列车广播和车站引导等手段进行安抚,以保证乘客知情权降低负面影响。
列车越站可减小晚点列车与前行列车的空间间隔,同时减小列车晚点,但降低所越车站乘客服务质量。作为行车调整,原则上不能在同一个站采用两次越站造成乘客积压。
(2)高峰期高频率下的行车对终点站折返能力的影响。受折返能力影响,终点站列车进站出现阻塞需要人工控制,避免列车在区间停车影响乘客服务。同时行车调度需对回厂列车的进路排列时机进行控制,避免影响运营列车折返和造成后续列车区间停车。
四、高频率下的行车环境对应急处置
(1)应急处置期间根据梯度处理原则,发生故障时维持有限度运营。此时线上运营列车多关注点多,控制难度大。
(2)高频率下的行车间隔较密,发生应急事件将对后续列车及乘客服务造成影响。要快速作出反应制定处置方案并付诸实施,避免错失处理时机。同时根据时机组织列车小交路或者越站运行,到相应地点填补行车间隔,局部较小影响换取整体运营质量。
(3)与低密度相比,组织列车退出服务难度较大。行车调度需根据故障点的通过能力,组织部分列车退出服务,提高列车的周转效率、减少乘客等待时间,甚至组织列车回厂或空车套跑等行车调整手段。
(4)高频率下的行车环境对行车调度员应急处置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①准确、快速收集信息原则。在收集和判断信息过程中要掌握“怎样问、问什么、如何问”技能。用心听、适当引导、有效提问,是实现调度员与现场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手段,也是确保调度员准确掌握现场信息的关键。对于运营期间发生故障现象,要养成用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便于对故障信息收集和判断。②综合判断、准确发令原则。判断准确与否取决于观察、倾听和提问的质量。调度员判断力主要缘于积累,包括用心观察、倾听和提问,及用心地在应急处理中实践和总结,才能久而久之“切而知之谓之巧”。决策如何快速传达,调度命令是关键,任何行车方案和意图都要通过调度命令来实施。掌握好命令时机和条件,迅速、有效、准确调度命令,确保受令人能准确理解命令内容和调度意图,是决策高效执行之关键。③快速响应原则。高频率下的行车应急处置事件留给调度员的时间短,必须根据收集到信息,立即制定方案迅速响应,尽早控制局面,为后续做好准备。需要调度员熟练各项处理程序,在日常培训中不断思考总结,学习应急处理案例汲取经验,积累方法提高效率。④合理分工、配合协作原则。应急情况下,调度指挥遵循“既分工,又合作;有分工,有调整”原则进行。调度员按照既定分工各司其职,按部就班开展工作。值班主任在应急处理不同阶段,需进一步细化、调整分工保持步调一致,提高处理效率。⑤合理、有效行车调整原则。高频率下的行车调整难度大,要根据当时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行车调整措施。在选择行车调整方案时,要考虑操作难度和风险,做好预判选择合理时机,采取简单、有效的调整方案。⑥“安全第一”原则。应急事件存在诸多未知数,必须遵循规章文本支持、导向安全、先通后复、梯度运营、操作可行性原则,坚持安全第一同时兼顾效率,以乘客满意为目标。
五、结语
随着国家对地铁运输关注和地铁线网发展,地铁运营必将进入客流成熟、运营服务和水平不断提升的环境中,高频率行车环境将成为常态化。只有提前对高频率行车环境的威胁与风险因素进行预想及制定应急方案,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突发故障率和运营晚点率,并提高应急情况下中央调度应对效率,为乘客提供安全、快捷、准点、舒适的高质量运营服务。
参考文献:
接修一台小飞鸽ZY-2250D数字机伴音正常,AV输出端无视频信号输出。
小飞鸽ZY-2250D数字机采用齐乐达方案,视频解码、编码器集成于CT212S芯片内,解出的CVBS复合视频信号经CT212S芯片109脚输出,先由R1进行阻抗匹配,再经EC8将视频信号耦合至由Q1、R55、R30组成的射随器输出。根据视频信号的流程,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从视频信号输出端子逐步向前检查。检查耦合电容EC8(100μF/10V)、射随放大三极管Q1(1AM)及元件未见异常,查5V供电电压也正常,判断主芯片CT212S内部相关视频处理电路可能损坏。此类故障可通过更换主芯片CT212S解决,但考虑到在当地很难购到CT212S,即使能购到,在业余条件下拆焊这个208个引脚的芯片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根据日常检修经验,集成视频解码、编码器的芯片无信号输出有时只是由于芯片内视频输出端发生故障引起,而大多数集成视频解码电路的主芯片视频输出端不只一个,假如仅仅是主芯片CT212S内部视频信号输出端损坏,可将视频信号处理电路转接到主芯片CT212S其他视频输出端变通修复无视频输出故障。采用这种方法应急处理,既简化维修过程,又可降低维修成本,以前曾用此方法对阿里M3328C单芯片方案DVB机和国芯方案的ABS机进行变通修理,成功恢复了接收机的视频输出功能。
小飞鸽ZY-2250D数字机有射频输出功能,当前数字机与电视机多采用AV线驳接,这个射频输出功能已无用。但射频盒应有一来源于主芯片CT212S的复合视频信号输入线,将这一复合视频信号引入原视频信号处理电路即可完成该机无视频信号故障的修复。按照这一思路,查射频盒通过四引脚与主板连接,因主板上未标注引脚的功能,大致判断这四个引脚应为电源端、地端和视频、音频信号输入端,电源端、地端很容易分辨,另外两个引脚中必有一个是视频信号输入端。用视频线分别与这两个引脚连接,电视仍无图像出现,看来不是射频盒的视频输入引脚没与主芯片CT212S连接,就是连线有故障,显然这一捷径是走不通的,只能另想办法修复此机了。
Keywords: Subway; control center; emergency command; the length of road safety; adjustment;
中图分类号:U23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控制中心(OCC)的价值在于安全控制、应急指挥、信息通报。相对于日常工作的列车运行与设备监控,应急处理与指挥才是重中之重,也是行车调度的价值所在,体现能力与作用的时刻。信息通报在应急指挥中又起着承上启下、沟通理解、协调控制的重要作用。
地铁运营过程中事故、事件的发生都是出人意料和难以预测的,但是其类型和影响又是可预知的,所以制定各种应急措施和预案来应对各种突况是有必要的。深圳地铁三号线试运营两年来,不同岗位在执行应急预案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不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行车调度员也不例外,事件处理差强人意,由此可见应对应急处理主要是预案的执行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控制能力。特别是接报故障第一时间的判断处理(前三分钟)尤为重要,决定着整个事件处理的结果和事态的控制。
所以如何提高行车调度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事件控制能力是当务之急。目前早晚高峰行车间隔为3.5分钟,近期早高峰行车间隔将进一步压缩至3分钟,在高密度行车的情况下,如果发生故障,或因客流过大造成列车延误,行调对线上列车调整的难度极大。如何在高密度行车情况下进行列车调整,既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又为乘客提供良好的服务,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讨论研究 。
二、行车调度应急处理遵循的原则
(一)、先通后复原则
运营时间内发生设备故障影响行车和运营服务需进行抢修作业时,必须按“先通后复”的原则合理组织行车和抢修,将故障影响降到最低。
(二)、应急调度分工
各种的故障,可以分为局部故障和全线故障,根据故障性质行调分工原则如下:
1、局部故障情况下,由一人为主,监控故障点(故障点的车站和列车运行指挥),另两个行调为辅,一人对车站、一人对司机并协助故障点行调处理,进行列车控制;
2、全线(系统)故障三名行调各监视看一个联锁区调整行车间隔;
3、故障处理期间必须不间断的监控实时运行图,结合实时运行图对列车间隔进行调整;
4、调度员按照既定分工要求,各司其职。如故障不能按照分工进行,就须按照控制主任的安排有序进行分工。
控制主任要把关全局,除了必要的汇报之外不要接一些无关电话,以保证能全心投入事件处理全过程、不受外界干涉、确保应急处理可控、有序地进行。
(三)、互相配合
分工是为了更好地配合、协调、协作,只有充分沟通、信息互递才能紧密配合。三个行调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相当重要。
1、鉴于目前设备安置原因,行调3可到行调1或2处集中处理,便于三个行调之间相互补台,不至于遗漏工作,适当时候可以相互提醒;
2、眼观大屏,耳听八方,避免发出的指令相互冲突、相互干扰、重复发相同的命令,安全相关指令统一出口,三个行调做到主次分明;
3、自己负责的工作不能及时完成,要果断寻求另两位行调的帮助。
(四)、主动控制原则
1、带着目的、抓住重点的收集故障信息,思路要清晰明了判断要准确,不要重复询问,一次记录好。
2、能提前通知的事项,要提前主动安排,特别是故障处理调整列车时,一定要心中有数,沉着冷静,提前通知司机,合理、科学、有效的使用无线调度电台和手持台。
3、能全呼布置的事项,绝对不能单呼浪费时间。
4、布置工作、命令要简单扼要,清晰明了,语气不急不躁,争取时间能做更多的事情。
5、合理、高效的利用既有资源。
(五)、顾全大局原则
应急调度指挥过程中,往往出现调度员各自埋头苦干,关注故障点,故障点投入了大部分的精力而忽略了细节列车调整,漏了非故障点的控制,忽视了面线的控制情况,这样导致该扣的列车没扣住,该发的车没法出去,列车进入区间停车。行车间隔过大,调度指挥工作处于被动越忙越乱、越乱越忙的恶性循环,因此应急处理过程中要不间断的瞭望大屏、实时时刻表控制间隔、把握全局、保持相对均衡、合理的行车间隔,将故障对运营的影响降到最小。
三、列车运行调整手段探讨
调度无小事,信息共享才能协调动作和快速反应,运用科学、合理的调度手段让事件影响最小化。
列车调整可分为局部和全线的列车调整方式。
局部的列车调整方式,是指对线路上单一列车或几列车使用的列车调整手段,可区分为站台停站时间调整及列车站间运行时间调整两类。该调整方式是被动的调整方式,适用于一些小故障时使用如车门、屏蔽门短时间的故障。
全线的列车调整方式里,最为常用的两个手段为:等间隔调整,按运行图调整。
等间隔调整在执行小交路运行时,两端折返站就不能按时刻表发车,因根据线上列车及备用车上线情况采用等间隔调整,备车上线不是单一的补线条,应根据实际情况补间隔。
当组织列车恢复按运行图运行时,尽量在一端终点站安排列车“套图”,避免两端终点站同时“套图”时错误安排车次。若需要两端“套图”,行调必须加强沟通,纸质运行图结合线上列车,同步进行,并相互核对,避免出错。
调整列车运行尽量的在远离故障区处采取多停的手段。特别是影响益田折返能力时,否则直接造成更大影响,石厦上行列车出不了站。
运行图是指挥行车的基本工具必须熟练掌握,所有的行车指令和意图在图上都能体现,只有熟悉的掌握模拟发生事故、事件时,在纸质运行图上手工铺划列车调整方案,才能在故障处理时知道该如何扣车、如何调整,才会有预见性、前瞻性、大局观。没有运行图做基础的调整都是空洞和无预见性的。
培养良好的调度习惯和调度素养,练好内功。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每一个指令、每一个口头命令、每一次操作都养成按规章、按制度执行。对于命令要对模版熟记,做到张嘴就能命令且不出错的效果。掌握命令的语速、吐字清晰、用语简练。
事件处理中电台的使用造成调度指令难以及时影响客服及列车调整,广州地铁做法是在接到故障时,全呼司机、车站通报故障信息及要求没紧急事件是不要呼叫行调,空闲频道给予事件处理。
处理完事件点后不能麻痹大意,要全面关注全局,对扣停的列车,多停的命令要及时取消,行调相关指令,三个行调之间要相互沟通,安全相关命令必须统一出口。
四、长短交路列车运行调整手段
自2013年1月21日起,深圳地铁三号线早晚高峰期将执行长短交路套跑的运营组织方式,为了适应在列车高密度情况下应急指挥、行车调整,谈谈个人的几点想法:
(一)、总的原则
如果发生列车故障或突发事故导致列车出现延误时,原则上优先保证客流密集区段的疏导、杜绝行车大间隔、控制备用线折返能力、保长弃短。
(二)、行调调整方式
行调调整的手法有多停、越站、扣车、抽线、备车上线、短交路改长交路等。
多停:故障区段的前行和后续列车视情况多停,多停时间取决于故障处理情况,灵活掌握、适当调整。
越站:原则上不越换乘站、大客流车站,不得连续越三个站。越站前至少提前一个站通知司机做好乘客广播。
扣车:扣车必须及时通知司机、车站做好客服,确认符合行车条件后方可放行。
抽线:抽线后要考虑如何补上后续线条。
备车上线:备车上线首先是替开晚点列车,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补间隔,也是防止大间隔的最后手段,短交路丢线不组织备车上线。
短交路改长交路:短交路改长交路需提前1个站通知司机、车站做好客服,原则上长交路不允许改短交路。
(三)、调整原则
1、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则改为单一交路运行。
(1)当单列车晚点大于4个行车间隔时(14分钟);
(2)联锁故障、降级模式运行、列车救援、ATS故障、SCADA故障、道岔故障或华新、塘坑备用线整侧屏蔽门故障时。
2、短交路区段
(1)、T<3.5时(T=时间下同)
通过压缩站台作业、折返时间、越站等手段恢复正点。
(2)、3.5<T<7时
长交路列车晚点,前行第一列车改故障列车运行;短交路列车晚点,前行两列车改故障车前后长交路列车运行。
(3)、7<T<10.5时
控制行车间隔,保长弃短,控制备用线折返能力,视情况组织备用车上线。
(4)、T>10.5时
最大限度的保障短交路区段列车运行,控制好行车间隔,视故障处理情况调整两端站的发车间隔。
3、长交路区段
(1)、3.5<T<7时
组织司机压缩站台作业、折返时间、越站等手段恢复正点。
(2)、7<T<10.5时
组织前行、后续列车多停、控制适当行车间隔、备用车上线、依次替开等等手段调整运行。
(3)、T>10.5时
组织故障点前行多列车各站多停(动作要快),尽量避免出现大间隔,适时组织相邻另一方向的各次列车多停;组织益田、双龙备车上线补间隔。原则上,备车只上线补长交路间隔。
4、特殊区段
(1)、塘坑上下行站台、或华新上行站台列车或屏蔽门故障利用备用线折返,控制好行车间隔、并及时通知全线司机、通知车站做好客服。
(2)、益田折返线备用车上线时要提前通知司机,确保人身安全、行车安全,遇故障处理预想在前,线备、库备同时通知。
(四)、操作注意事项
1、华新、塘坑在接发列车时要注意列车自动进路模式的启用与取消,手动排列进路时要考虑保护光带的影响情况。
2、使用交换、删除、替代车次时:要正确的掌握使用时机、更改行程;修改车次前先通知司机、车站值班员;核对确认无误再操作;如使用不当就会导致进路提前出发。
3、命令、调整运行能够用全呼功能的不要使用单呼,大面积扣车直呼服务号。
4、保证列车运行调整决策要果断、考虑全局,相关命令传达及时、到位,做到思路清晰,一事一令,切禁朝令夕改。
5、更改、添加行程必须熟练掌握计划行程;操作中行调之间做好联防互控;操作完毕之后在实时运行图上核对。短交路列车改长交路列车必须选择商业运营的行程。
五、结束语
地铁行车调度应急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工种协调配合。必须遵循的“以人为本”、“先救人后救物”、“先通后复”、“救援与运营并重”等原则;故障是多样化的,行车调度员、控制中心应当长期坚持桌面演练,制定细化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小交路运行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应用刘浩江
关键词 集散控制系统;应急体系;建设;实施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3-0074-02
0引言
集散控制系统是石化装置使用的重要设备,由于其自身的集中性和互联性,当出现故障时,往往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所有针对集散控制系统应急管理方法必不可少,本文集中讨论了这个课题, 指出了集散控制系统应急响应的概念和建立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讨论了如何确保预案的执行问题。
1建立集散控制系统应急体系的必要性
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CS系统,是以电脑微处理器为基础的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集中分散控制系统,它通过将过程仪表分散控制集合为计算机集中控制,改变了常规仪表功能单一、人--机联系差以及单台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危险性高度集中的缺点,实现了三方面的集中,即:管理、操作和显示,以及三方面的分散,即功能、负荷和危险性。是目前最先进的控制系统,在现代化炼油化工生产过程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编写和完善集散控制系统故障应急处理预案,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反事故演习,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事故处理能力,对于减少这类设备运行异常时因操作不当造成故障扩大的发生很有必要。
2 建立集散控制系统应急管理的目标
建立应急组织和应急体系是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重要保障,石油化工应急体系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要通过实际工作的检验逐渐形成,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善;即通过体系保障,实现各个控制点及要素的及时处理,系统人员的协同配合,明确各个控制点及要素的职责范围,各负其责,就会保证整个维护系统有效的运转。
应急处理是出现紧急状况或故障后保障后续安全的处理方法,事实上,应急防护方案、应急安全设施、应急策略规定等,都是应急处理工作的一部分,要想做好集散控制系统应急管理,必须针对具体情况,通过在辨识评价风险、制定安全策略、采取风险防范措施、监测事故事件、响应处理和恢复等方面进行努力,从而健全完整的应急处理程序,在实际中,还要体现应急管理的持续改进过程。以上环节都很重要,但基础应该是及时发现,根本性目标是确保恢复:
及时发现是应急管理的基础:系统通过监测到位使得事件事故得以及时发现并提供准确的判断,确认事件事故的性质和影响范围。
确保恢复是应急管理的根本性目标:要通过正确的操作程序,消除事件故障造成的影响,确保系统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确保受影响的集散控制系统恢复正常的功能。
3 建立集散控制系统应急管理的方式
国内外企业经过多年安全生产实践,从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是必要和必须的,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的目的,不仅在于事故发生时启动预案来应急处置,更重要的是平时发挥应急管理体系的预防作用,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尽量化解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风险隐患,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和此生灾害的发生。
由于各集散控制系统厂家产品质量不一,控制系统的各种故障,如电源失电、操作员站“黑屏”或“死机”、计算机病毒侵入、控制系统主从控制器切换异常、通信中断、模件损坏等时有发生。有些时候因处理不当,造成故障扩大,甚至大规模停工的事故。因此制定全面、合理的应急预案是减少集散控制系统故障和损失程度的保证。
在程控系统的应急预案编制中,应考虑下列因素:
1)历史情况:本部门及其他兄弟单位在各类装置以往发生过的紧急情况;
2)地理因素:单位所处地理位置,如区域装置工艺的特点,对其它装置的影响等;
3)技术问题: 程控系统出现故障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通讯系统失灵、控制器损坏、电源故障等;
4)人的因素:人的失误可能包括培训不足、工作没有连续性、粗心大意、错误操作等;
5)物理因素:考虑集散控制系统的物理条件,包括危险工艺和副产品,控制系统的布置,照明,通道等;
6)管制因素:要考虑出入、电力故障、通讯中断、工艺要求等情况的后果。
4 强化集散控制系统应急演练
与预案编制同等重要的是预案的执行,要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应急处置机制,基本原则应该是:
1)先期处置:属地管理,专业处置,边处置、边报告;
2)应急响应:分级响应,基本应急/ 扩大应急;
3)预防次生、衍生灾害,保护最初响应者。
在预案演练方面,应从组织领导、注重实效、总结和评价、严格程序、单位间信息交流、加强培训等几方面着手。另外,为了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必须加强集散控制系统应急预案培训,即:通过培训,保证操作员工掌握预案,通过演练,保证预案的实效性。并保证预案得到持续改进。在突发事故面前保障生产安全。
5结论
建立和实施集散控制系统应急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客观上涉及不同厂家、各种类型的集散控制系统,以及控制器、通讯、电源、计算机病毒等问题,主观上涉及维护运行机制、维护质量、人员的素质等状况,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有待深人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努力提高集散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要坚持“环保优先,安全第一,以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安全生产理念,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集散控制系统应急预案的演练、修订、培训教育,认真落实属地化管理,从管理机制、工作方法、设备设施、人员可靠等方面全力以赴确保兰州石化集散控制系统的安全环保工作,努力实现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