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级会计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会计科目;新增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于2011年10月,于2013年1月1日在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实施范围中的小企业实施。笔者通过学习小企业会计准则,对比小企业会计制度,发现小企业会计准则设置的66个会计科目中有不少是变化了的会计科目。这些变化的会计科目,有些是新增会计科目,有些是合并会计科目,有些是调整核算内容的会计科目。在此,本人不揣浅陋,拟对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变化会计科目谈一点粗浅之见,以期会计专家批评指正。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改换名称的会计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改换名称的会计科目主要有:库存现金(现金)、原材料(材料)、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长期债券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应缴税费(应交税金)、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销售费用(营业费用)、所得税费用(所得税)。文章所述改换名称的会计科目,括号中的会计科目为小企业会计制度设置的会计科目。
尽管上述会计科目名称发生了变化,但这些会计科目的性质、结构和核算内容基本没变。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会计科目一目了然,一见如故。在实施和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过程中,对这些会计科目作为一般性掌握即可。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会计科目
对比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会计科目主要有:应收股利、应收股息、预付账款、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溢、预收账款、应付利息、递延收益、研发支出、工程施工、机械作业等16个会计科目。
(一)新增债权类会计科目
上述16个会计科目中,属于新增债权类会计科目是:应收股利、应收股息、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科目实际上是在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应收股息”会计科目分拆形成的。它通过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应收股息”会计科目的明细科目转化成“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等两个会计科目,其性质、结构和核算内容基本一致。
“预付账款”会计科目则是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应收账款”会计科目拆出来的。小企业发生的预付账款不再按小企业会计制度那样通过“应收账款”科目核算,而通过“预付账款”会计科目核算。
(二)新增存货类会计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存货会计科目主要有两个: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这是因为小企业不一定按实际成本核算存货,也可能按计划成本核算存货。小企业如果按计划成本计价,进行材料核算设置“材料采购”科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是显而易见的,自不必多说。
消耗性生物资产属于农、林、牧、渔类小企业必设会计科目。消耗性生物资产主要用来核算小型农、林、牧、渔类企业持有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该科目是资产类科目,按照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种类、群别等进行明细核算。其借方登记外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收获前发生的必要支出,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郁闭前发生的必要支出,以及自行繁殖的育肥畜、水产养殖的动植物出售前发生的必要支出等;贷方登记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为农产品和出售消耗性生物资产时的账面余额,该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小企业(农、林、牧、渔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
(三)新增非流动资产类会计科目
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非流动资产类会计科目主要有: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溢等会计科目。
“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科目是农、林、牧、渔类小企业必设会计科目。它们核算生产性生物资产原始价值和损耗价值,二者共同核算农、林、牧、渔类小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
“累计摊销”科目核算小企业无形资产摊销的价值,属于无形资产备抵科目。因为“无形资产”科目核算其原始成本,则“累计摊销”科目与“无形资产”科目共同核算无形资产的价值。
“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是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核算小企业在财产清查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价值,也包括采购物资在运输途中因自然灾害等发生的损失或尚待查明的损耗。它实际上是小企业对财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价值的批准处理前后的缓冲会计科目。所以,期末应将该科目余额处理完毕,不能留有余额。
(四)新增负债类会计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负债类会计科目主要有:预收账款、应付利息、递延收益等三个会计科目。其中,“预收账款”会计科目是销货业务适用的会计科目。它是在小企业会计制度科目基础上分解而来的。这样,施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发生的预收账款就不用在“应付账款”会计科目中核算了,而单独作为一项负债进行核算。“应付利息”会计科目则不然,它是在取消预提费用等会计科目的基础上新增的负债类会计科目。该科目主要用来核算借款等业务发生的年度内产生的应付未付的利息。
“递延收益”会计科目则是因为小企业已经收到、应在以后期间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这些补助属于与资产相关项目。由于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要在其使用寿命期内平均分配,故通过设置“递延收益”科目摊销收益金额。
(五)新增成本类会计科目
对比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新增成本类会计科目主要有:研发支出、工程施工、机械作业等科目。这是因为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一样,由于小企业也存在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业务、也存在工程施工项目和机械项目,如果只设置“生产成本”科目远远不能解决研究开发成本、工程施工成本及机械作业成本的归集。所以,小企业会计准则增设了研发支出、工程施工、机械作业等会计科目。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合并的会计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合并的会计科目主要有两种:一是合并的一级会计科目;二是合并的明细科目。
合并的一级会计科目有:短期投资(短期投资与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与应付福利费)等会计科目。
合并的二级会计科目有: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和存出投资款)、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和其他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在建工程(建筑工程、安装工程、技术改造工程、其他支出)、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利润分配(其他转入、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利润、转作资本的利润和未分配利润)、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等会计科目。
上述合并的应付工资与应付福利费等会计科目中,合并的一级会计科目是因为取消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或是取消了计提职工福利费,而按不超过工资总额14%比例列支。而合并的“其他货币资金”、“长期股权投资”等一级科目的明细科目则是要求小企业根据本单位实际灵活设置明细科目,不必拘泥于小企业会计标准。为此,小企业会计准则直接取消了明细会计科目,会计人员可以根据本单位实际进行明细核算。
四、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删除的会计科目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不再像小企业会计制度或企业会计准则等会计标准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故删除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备抵会计科目。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尽量要求与企业所得税法一致,而年度内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能起到权责发生制的作用。故小企业会计准则删除了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跨期摊配会计科目。
(三)小企业接受捐赠财产的会计处理通过“递延收益”和“营业外收入”会计科目核算,收到捐助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先计入“递延收益”科目,待折旧或摊销时再转入“营业外收入”会计科目,如果收到的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则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所以,小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待转资产价值”会计科目。
(四)小企业一般通过薄利多销进行经营活动,生产经营过程中很少委托外单位代销商品。所以,小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委托代销商品”会计科目。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 会计信息化 人才 培养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145-02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的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应用的效率和会计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提高我国整体会计信息化能力,财政部于2009年4月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重点目标是: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全力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使我国的会计信息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实现这一目标,会计信息化人才是关键,也是一个主要瓶颈。中职学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会计信息化人才,成了当前中职学校会计教学急需探讨和解决的课题。
一、会计信息化的定义
“会计信息化”是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管理进行改造,实现技术与会计的高度融合,最终建立起符合现代信息管理要求的,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综合会计体系。它能够充分落实会计管理职能,实现会计业务的全面信息化管理,从而使企业信息资源全面、实时、共享,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通过会计信息化能够使企业会计人员从日常繁琐的账务处理中解脱出来,把有限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企业信息分析、预测、决策等创造性的工作中去,有利于提升会计在企业中的地位。
二、会计信息化对中职会计人才的要求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自然相结合的结果,它的发展需要熟练掌握会计知识,熟悉信息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来推动,人才是解决会计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的重要保证。中职学校作为培养面向中小企业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工作的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培养既具备一定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及会计核算方法,又具有信息化条件下较强操作能力的会计人才,是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主要培养任务。会计信息化对中职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1.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中职学校的培养重点应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但也需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知识结构应该是复合型的,不仅需要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需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及了解相关常规知识。
会计专业知识是会计从业人员基本素质的基础,是判断其职业能力高低的标尺,中职学校应重点做好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主要有: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小企业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知识、会计基本技能等。其中,会计电算化尤为重要,应做好实验教学,熟练掌握是会计信息化的前提基础。中职会计人才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能仅限于理论,必须学会融会贯通,从而能够判断、分析并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信息技术知识。会计信息化已将信息技术高度融入会计管理过程中,是会计管理的主要工具,中职会计人才必须能够熟练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信息检索、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办公软件、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等,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相关常规知识。一个人知识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其掌握专业知识的深厚,更取决于其广闻博见的常规知识的掌握,整体体现了人的综合素质。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还必须掌握好以下与会计相关的常规知识:外语、经济学、统计学、财政、税收、金融、法律、营销等。
2.对人才职业技能的要求。会计信息化要求其从业人员不仅具有熟练的实务操作能力,还应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控制、执行能力,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快速调整自身的思维方式和处理方法,以适应环境要求,更好地开展会计工作。因此,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人才应具有会计实务的解决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综合职业技能。
三、中职学校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现状
国家近几年大力扶持发展职业教育,加大对中职教育的补贴制度,致使各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规模扩大,培养了一大批会计专业毕业生,但对口就业率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培养目标不明确。由于目前人力市场普遍存在学历高消费现象,使得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职业方向不明确,造成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学生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结果导致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率低,学无所用。
2.课程设置不科学。会计信息化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然而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严重失衡,教学过于偏向理论知识,缺乏系统全面的信息化实践教学,严重背离了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无法体现中职教育的特色。另外,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多年来内容陈旧没有更新,背离实际需要,学生对其缺乏兴趣,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更严重的是,课程设置不了解市场需求,中职教育的就业方向应该是各中小企业,而课程设置中的案例却主要以大中型企业为主,没有涉及小企业的案例,造成学生毕业后所掌握的技能与市场所需要的会计人才需求相差甚远。
3.复合型专业师资的缺乏。当前我国教育的一个重点方向是职业教育,在这种背景下,各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得到大力发展,然而能够满足中职会计信息化教学需要的师资却相对匮乏。中职会计教师大多数是高校会计专业出身,有较好的理论基础,但没有在企事业从事过具体会计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中无法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与实践,再加上学校又没有相应的培训教育经费,教师得不到实际环境的锻炼,致使教学师资质量不高,制约着信息化条件下的中职会计专业教育的发展。
4.教学条件的限制。会计作为实操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教学应当侧重培养学生的操作实务能力,通过开展各种实训和实践来提高学生应用会计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一些中职学校由于实训设施、资金配套等条件的限制,没有完善的会计多媒体教室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各个专业的学生共用统一的多媒体教室,没有针对性的模拟训练,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另外,有些中职学校虽有投入一定的设备设施,但没有根据会计应用环境的变化做相应的升级完善,已显过时。
四、中职学校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对策
针对中职学校会计信息化人才的以上培养现状,中职学校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以努力改善现状,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
1.提高认识,明确培养目标。中职会计信息化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既掌握现代会计基本理论及方法,又熟练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中职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必须以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实操能力为培养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要体现在对各种常用财务软件及账务的实务操作上。中职会计学生的职业方向是培养具有良好会计职业道德,熟悉相关会计准则,面向中小企业的初中级会计应用型人才。
2.创新课程体系,使课程设置更加科学性。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的中小企业财会人员,应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及适应环境变化能力。这一特殊定位决定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时,应侧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培训并重的课程体系。为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在教材的选择上应注重时效性,适当增加中小企业操作实务案例比例,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从而适应市场需要。另外,中职学校目前会计专业课程理论部分偏向于会计基础理论,涉及会计信息化理论的课程并不多,应适当增加最新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比例,提高学生对信息化课程的关注度,培养学生的兴趣。特别推荐引入沙盘课程教学,通过沙盘的互动式体验教学,让学生能够模拟企业运作,感受整个管理过程,学习并掌握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模式,为今后真正融入社会提前做好准备。
3.创造良好氛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会计信息化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不仅涵盖的学科内容广,且实践性非常强,对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知识面要求都很高。复合型师资是培养中职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前提,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当前中职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复合型师资的培养,培养一批既精通业务又理论扎实的复合型会计教师,且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会计信息化的推进,而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技能,以便跟上计算机和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将会计信息化知识应用于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中去,促进中职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为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中职学校可适当引进具有较高理论基础,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信息化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完善现有教师结构。另外,中职学校还应做好现有师资培训,定期制定教师进修计划,通过培训使教师能够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了解会计信息化发展现状。中职学校还可采用引进和送出的策略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事业会计主管,到中职学校做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开展讲座和培训,进一步开拓教师的视野;安排青年教师到合作企业的会计部门学习锻炼,培养其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实践技能。
4.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实训效果。中职学校会计信息化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应作为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给予重视。中职学校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应由课堂模拟实训、校内模拟实习、校外生产实习等多种形式组成,能够提供具有互动性、挑战性的实践环境,向学生提供一个适应当前会计信息化环境,且能够熟悉现代会计实务,提高动手能力的第二课堂。
中职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对会计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如会计多媒体实验室、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等,强化模拟教学。在教学手段上,应提倡使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够显著提高教学信息量,使学生寓学于乐,提高学习效果。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也是确保中职会计信息化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证,中职学校应加强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适应市场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锻炼,能够提高其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解决会计操作实务及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缩短他们将来上岗操作的训练时间。
参考文献:
1.张伟红.浅析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问题[J].经济师,2011(6)
2.张渭育.会计信息化概念之剖析[J].当代经济,2012(22)
3.任玉梅.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体系的构建[J].农业网络信息,2008(12)
4.董玲玲.中职旅游专业围绕市场需求培养实用型旅游人才的思考[J].商情,2010(15)
5.王盛.基于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研究[J].财会通讯,2012(21)
关键词:云会计;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
云会计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实质上也是流行的一种会计数据处理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会计处理技术必须与时俱进。许多企业都在信息化的基础环境下对其固有的运营模式进行更改,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起步不是很早,它们的内部会计信息化仍在完善的过程之中。由于现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使得云会计得以出现。与过往的会计电算化对比来说,虽说云会计比之前的繁琐,可是它拥有更为完善的会计功能其服务更是较以前完善许多。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云会计,不仅可以使得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得以大大提升,还可以为企业的运营与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一、“云会计”应用在中小企业中的意义
(一)可以使企业的经济和发展得以满足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企业的功能之一,日益发展成为基本功能,云会计在更高的层面上对企业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提出了丰富的要求。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去的会计信息管理模式俨然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所以,社会与科技的发展的趋势即在中小企业中实现会计信息化管理。要想实现会计信息化,需要很高的企业科技化水平。可是小企业大多数都是小规模,且存在尚未完善的经济体制,无法达到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目的。与此同时使“云会计”得以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应用,不仅能够更好的使企业存在的会计核算实施不灵活等等问题得到解决,还能够使得企业成本减少,企业经济得以发展。只有科学合理的分析会计信息,才能够保证会计信息化在中小企业中顺利实行。
(二)使企业得会计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云存储、云核算、云监督,这些日益丰富的词汇赋予云会计更深邃的内涵,云会计已经突破了便捷和海量存储的范畴。云会计的广泛运用,对大企业的会计信息化起到了促进作用,也逼迫中小企业扔掉陈旧的手工核算和单纯的记账报账的功能,云会计实质上是会计核算监督制度的高速公路,效率的提高类似于会计的“动车组“和“高铁“,这样的云概念是丰富多彩的。开放性和高效性是云计算的两大特点,把“云会计”应用到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里面,较为显著的改变即是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应用“云会计”,最开始是从分析会计数据信息方面入手,它不仅能够使用云存储对数据的计算机调用来实现信息的审核和计算,还可以使得传统的手动会计信息记录和查询得以避免。会计信息的分析和数据获取在现实的会计工作过程中就能够借助相应的软件来实现与完成。再者,云的开放性这一特点在具体的工作中,可以充分的利用起来,使得企业和金融机构、客户、税务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更加紧密,进而以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基石,逐渐完成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和银行二者的密切关联这一目标。
二、云会计应用在中小企业的优势和特点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那些规模和设备比较完善的大企业可以借助着各自的品牌形象与之前积累的资金优势,能够在这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可是,很多中小企业因为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资金储备不足等等,这些问题严重的导致了其长期的处于劣势,尤其是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稍有不慎就被市场淘汰掉,更别谈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了云会计,这势必会给中小企业在市场上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云会计在中小企业的应用可以使得会计信息化的成本得以下降
中小企业也面临着收支对比,也就是利润空间的宽窄是检验一个云会计经济账的核算标尺。许多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化的前期发展过程中,由于存在着资金链断裂,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致使其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一蹶不振,始终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之中。再者,因为发展初期小企业置办的服务器规模不大,这就限制了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使得饱受运营机制较差、会计信息化升级速度缓慢的问题的困扰。因此,云会计的出现,不但是中小企业的困境得以打破,还缓解了中小企业的成本压力。因为中小企业能够使得少量的资金来购置云会计服务,从根本上缓解了其经济和资金上的重大压力,继而使得其运营成本得以降低。
(二)云会计在中小企业的应用可以使得其会计信息化的拓展需要得以满足
软件服务和专业优化服务是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中基本会有的服务项目。因为云计算仍然是云会计的运营平台,如此不仅可以保证中小企业在云计算上的核心财务信息是表现为变化的动态的,还能够使得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得到大大的提高,进而使得会计信息化的风险得到更好的降低。云会计中使用云计算能够更好使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得到有效的发展和进步。与此同时,正是因为很多中小企业在业务里还可以享受云会计信息化,这就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化的使用价值。
三、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里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信息的存储安全问题
如今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化的连接已经普及到了每一个想要得到发展的企业中。同时随着不断加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外加如今在管理网络信息技术上也存在不安全的因素,这就极易泄露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在运营的啥时候云会计服务的供应商往往会遭到黑客故意的袭击,就使得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安全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云会计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问题
中小企业要想长足的发展,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发展的先决条件就是会计信息化。中小企业里面其中1个重要的核心机密就是会计信息。使用与下载是中小企业在使用操作云会计时重点包括的2个方面。可是,很多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泄漏都是在这2个重要的步骤过程中造成的。进而使企业的发展处于危险之中。打比方,如果中小企业员工在下载会计信息时,就容易被黑客侵入,进而篡改或者截获信息。纵使员工可以把数据信息下载成功,可是还是会使得不法人员有机可乘,外加上会计人员无法做到信息的保密工作,使得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更容易被泄露和丢失。
四、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强化“云会计”产品,使得服务商可以更好地保护会计信息安全
要想使得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不被泄漏出去,首先应找准源头,从点上抓起。即云会计的服务商要保护和防止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被泄露截获和盗取。逐步的对云会计会计信息的服务进行加强管理,并定期的对其系统进行维护和检修,防止系统中存在安全隐患和重大漏洞。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云会计在中小企业的应用得以安全、有序的进行,才能使得企业的经济得到发展。
(二)提高云会计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安全
信息安全也是云会计应用面临的老难题,在如何保证云会计信息安全、防止泄密、黑客攻击等方面,中小企业要做的工作很多。在基础会计方面的口令设置、防火墙、防护软件等,起到的屏蔽功能应该日益完善。在云会计应用中,如果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无法于自身的服务器里来存储,中小企业就无法更好的控制会计信息。与此同时,毕竟网络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在这个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中小企业无法确保其信息不被不法人员进行截获和攻击等等情况的出现。因此,强化云会计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使用安全显得异常重要。首先,一方面,中小企业应强化企业会计数据的管理和监控,实时核查有无安全隐患的存在。与此同时,为了预防丢失重要资料信息,应加强管理人员对其的重视度,进行加密和备份等必须工作。其次,对于查看单位的会计信息,应该进行授权查看,即不同人分管不同的账号和密码以及相应的权限,只有同时授权才可以看到内部的相关信息,防止会计信息在内部泄露。
五、结论
由上可知,伴随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云会计”更多的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得以应用。云会计是信息化的产物,也帮助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得到更好的应用,可是,在中小企业中运用云会计的同时也会出现些许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云会计服务商需要不断的强化其服务,同时要求企业人员加强对内部的管理工作。
作者:张林颖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大数据、云会计时代的企业财务决策研究[J].程平,王晓江.会计之友.2015(02)
[2]浅谈“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J].李静.商场现代化.2015(02)
在借贷记账法中,“借”既可以表示增,也可以表示减,而“贷”既可以表示减,也可以表示增,卢卡?帕乔利提出的复式借贷簿记方法之所以几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推崇,正是因为其“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锱铢必较、泾渭分明的科学原理。尽管我国会计实务也曾一段时间对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情有独钟,但最终仍达成共识,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借贷记账法。有人以会计软件常以正、负号分别替代借、贷符号为由,企图说服人们相信这一记账法已经难以胜任新形势。应当注意的是,即使借、贷符号在数据库中不采用“借”和“贷”加以表示,也并不表明借贷记账法就可放弃。不可否认,在将借贷记账凭证的发生额登录到总账之后,对于登账后所结计的期末余额往往以正数表示借方余额,而以负数表示贷方余额,甚至在借贷库文件中只设一个金额字段,在该字段中分别以正负号表示借贷方。但所有这些标记都没能改变“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规则,其实质仍然是借贷记账法。这里的正、负号与增减记账法的增减符号的属性风马牛不相及。
从长远来看,随着原始凭证的逐步电子化,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势在必行,届时,何种记账方法使自动生成更可行,当然要根据其科学性而定。智能软件的设计凭借的是科学的方法和严密的思维与推断,而经过了数百年磨练的借贷记账法,无疑是未来智能专家设计会计软件的最佳选择。当然,一味否定增减记账法的科学性也是错误的。在计算机之中,当采用增减记账法填制记账凭证之后,我们完全可以编写一段简短的程序将其转换为借贷记账法下的相应记账凭证。其转换的主要依据是各该科目的记账符号与所属科目类别。以从银行提取现金为例,在增减记账法下,增记“现金”,减记“银行存款”。现金和银行存款都是资产类科目,对资产类科目,其增加就转换为“借”,其减少就转换为“贷”。依此,也可将借贷记账法下的凭证转换为增减法下的凭证。
二、“反结账、反记账、取消审核”的可行性
至今,尚有不少会计核算软件设置“取消审核”、“反记账”、“反结账”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设置的确给会计人员的会计处理带来许多方便,尽管许多学者对此提出异议,但不少实务工作者却对其依依不舍。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在计算机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反记账的作用不可替代。其理由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大量错误的记账凭证,如果不施行反记账的做法,则将导致账簿中存在大量无用的冗余信息,影响对会计信息的使用。
所谓电算化会计中“反记账”,事实上也就是将一批原先已经登录到账簿上的发生额从各该账户再予以扣减,使各该账簿恢复至该批凭证登账之前账簿的发生额和余额状态。毋庸置疑,没有人会赞同手工会计下采用“反记账”。对手工的账簿记录,为了保证其有案可稽,当其发生错误时,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同时,对两种出错情况的更正应当分别加以严格处理:一是登记账簿时所发生的错误,“应当将错误的文字或者数字划红线注销,但必须使原有字迹仍可辨认”;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记账凭证出错而导致账簿记录发生差错时而发生。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相应的修改:一是红字冲销法,二是补充更正法。这些详细而又具体的规定所强调的一点,那就是对出错之处必需留有修改的痕迹。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应用控制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或会计工作站只保留少量会计人员,工作量成倍甚至成十倍的增加,传统(手工)会计手段很难胜任核算和管理的需要。会计电算化基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庞大而先进的数据库,以其计算精度高、运算速度快、提供信息广等优点,成为会计集中核算的首选会计手段。
一、会计电算化对会计集中核算内部控制的影响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业务人员可利用特殊的授权文件或口令,获得某种权利或运行特定程序进行业务处理,由此更易引致失控。电算化系统许多应用程序中包含了内部控制功能,这些程序化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一旦这些应用程序中存在严重的缺陷或恶意的“后门”,便会危害系统安全。如程序发生差错或不起作用,由于人们依赖性以及程序运行的重复性,使得失效控制长期不被发现,从而使系统在特定方面发生错误或违规行为的可能性较大,这也是手工会计系统不会遇到的问题。
电算化系统下会计信息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中,是肉眼不可见的,很容易被删除或篡改而不会留下痕迹。另外,电磁介质易受损坏,一旦受损,又很难修复,这更使会计信息丢失或毁坏的危险加大。
由此可见,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与传统(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相比较,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范围更大、控制程序更复杂,是人工控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相结合的多位控制。具体可分为对系统开发和应用的控制、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日常运行过程的控制、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各个部门的管理控制等。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控制
控制是指建立起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和完善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管理控制包括机构的设置、责任划分、系统操作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等。
1.机构设置
会计核算中心或会计工作站实行了会计电算化后,应建立区别于传统(手工)核算的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其中电算化会计岗位又可划分为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帐、电算维护、电算审查等岗位。机构的设置必须适合单位的实际规模,在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基础上,也可交叉调协会计岗位,可以一人多岗,也可以一岗多人。
2.职责划分
内部控制的关键就在于不相容职务的分离,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一样,对每一项可能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都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经手到底,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承担。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不相容的职务主要有系统开发、发展的职务与系统操作的职务;数据维护管理职务与电算审核职务;数据录入职务与审核记账职务;系统操作的职务与系统档案管理职务等。
3.系统操作控制
系统操作控制主要表现为操作权限控制和操作规程两个方面。操作权限控制是指每个岗位的人员只能按照所授予的权限对系统进行作业,不得超越权限接触系统。系统应制定适当的权限标准体系,明确规定每个用户的身份,及允许对数据访问的范围和内容。使系统不被越权操作,从面保证系统的安全。操作权限控制常采用设置口令来实行。操作规程控制是指系统操作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标准操作规程包括:软硬件操作堆积,作业运行规程,用机时间记录规程等。
4.档案管理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会计核算中心或会计工作站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一个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一般有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资料借用和归还手续、科学的标签和索引方法、安全可靠的档案保管设备等。
三、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控制
1.业务发生控制
业务发生控制又称“程序检查”,主要目的是采用相应的控制程序,甄别、拒纳各种无效的、不合理的及不完整的经济业务。
2.数据输入控制
数据输入控制首先要求输入的数据应经过必要的授权,并经有关的内部控制部门检查。
3.数据通讯控制
数据通讯控制是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的发生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应该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安全、可靠。
4.数据处理控制
数据处理控制是指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的控制。
5.数据输出控制
数据输出是为了保证输出信息的准确、可靠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输出数据控制一般应检查输出数据是否与输入数据相一致,输出数据是否完整,输出数据是否能满足使用部门的需要。
6.数据存储和检索控制
为了确保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被适当储存,便于使用、更新和检索,应当对储存数据的各种磁盘或光盘作好必要的标号,文件的修改、更新等操作都应附有修改通知书、更新通知书等书面授权证明,对整个修改更新过程都应作好登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应具有必要的自动记录能力,以便业务人员或审计人员查询或跟踪检查。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与会计集中核算是经济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给我们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其中的内部控制系统起着关键的保障作用,需要不断发展、创新、完善。
参考文献:
[1]赵 钢:当前高校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会计之友.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