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产业的革命、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们生活的环境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就是每个人对知识的需求和依赖愈来愈大,只有及时更新知识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占其一生中的极少部分,只有鼓励学生自学,使得其在工作中、生活中能够有效发挥在校获得的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在广度和深度上扩展他的知识结构并不断地予以更新、优化,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 自学能力是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学生的能力素质都应当包括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高低既是衡量教育改革的成果,也是当代教育的鲜明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自学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教育强调发展全面素质,提高综合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自学能力是学生一项最基本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提高学生其他能力的重要前提,是提高创新学习的迫切要求,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现代素质教育要求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1.2 自学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纵观世界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仅仅在19世纪初,人类的知识还以每50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到了20世纪初,这一速度变成每10年翻一番。20世纪80年代,人类的知识每3年翻一番。进入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前4900年所积累的文献资料还没有现在1年的文献资料多。当今社会是一个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只有具备较强自学能力的人,才能在急剧变化的社会发展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1.3 自学能力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保障。
自学能力不是简单地自学一两本书、掌握一两种方法,而是一种能力素质,这种能力素质的形成要比知识的形成缓慢的多,但是一旦形成将比更具有可持续性、耐用性,并会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加强与提高,并成为自身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对多变的环境中能够更好的适应,促进自身不断发展。
2 多途径、多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1 提高认识、培养习惯,逐步掌握自学方法。
自学能力是一种不断努力、不断强化的才能获得的能力,不会自动获得。只有端正思想认识,改变懒惰习惯,自动完成教师布置的自学内容或讨论,查文献、找资料,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才能不断增强自学能力。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一是要提高对自学能力的认识。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身份”的改变,不再是被动地学习,不只是一个知识的接纳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掌握知识的主体。因此,学生不仅要具备自学的基本条件,而且要将自学真正转化为一种能力;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大学阶段努力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而且要认识到提高自学能力的紧迫性。这将是重新调整自己、重新定位自己的一次深刻改变。
二是要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大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己要按照学习的目标、不同时期的学习任务和专业要求去查阅文献、看书找答案,吸收有用的知识。如果书上没有的,自己就要充分用脑去分析,查找资料,开展讨论,虚心请教。只有增强自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才能够逐步得到提高。一旦养成良好习惯,在工作中碰到的许多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都可以靠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解决。
三是要注重自学方法的选择。在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开展自学,比如可以采取补充课堂学习的“自由”学习,针对问题开展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的团队型学习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和手段逐步学会独立思考,不但掌握结论的过程和方法,而且知道事件的原因和内在的关系,不断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注重引导、注重方法,鼓励学生主动自学。
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启发和引导作用,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应注重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一是帮助激发和培养自学的兴趣。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师很好的教学方式。教师除了借助思想教育的手段来培养和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外,还应在讲解过程中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余地,经常制造悬念,随时激发思维,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独到见解。比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富于启发和新颖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进行自学的积极性。
二是注重培养和提高自学的能力。俄国文学评沦家杜勃罗留波夫曾尖锐指出:“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须咀嚼,只要把教师所讲的吞下去就行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是能独立思考的人。”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确立以引导、指导为主的培养模式;建立指导与主动接受指导、帮助与主动接受帮助的师生关系,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把“自娱”变成自学,把自学转化为一种能力。
三是重视教给学生思维方法。思维方法包括集中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不同的思维方法能够达到不同的效果,采用多种思维方法能大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如:集中思维是以某个对象为中心,以各个不同的方向指向中心去进行研究,以达到解题的目的;发散思维是从各个思考对象出发,思维指向各个不同的方向,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逆向思维是从要达到的目的出发,思考需要哪些条件才能达到问题的解决。
四是对加强心理因素的干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教育心理角度创造一些行之有效的暗示方法,建立起一种长期有效的有益于学生自学的心理影响和干预的措施,以培养学生运用原有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逐步学会自学的方法。
2.3 加强改革、注重创新,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一是从现代教学方法上着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不足,现在高校教育应着力从教学方式改革方面着手,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实践表明,启发式、讨论式、答疑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更有成效。如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比较注重问题的引入背景,可以使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抓住问题的本质,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树立学生自学的信心。
二是从考核方式方法上着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实践中,应重视提高和推动学生能力的运用。在课程的考核方法上应注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采取书面考试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方式,尽量减少书面答卷所占分值的比重,多侧重科研论文、课程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小论文的比重。要做到形式灵活多样,既给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又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既考查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三是以现代教学内容为突破口提高自学能力。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程度取决于大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设置。而针对教学内容上存在的突出矛盾和不足,大学本身除了对专业设置不断进行调整外,通过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来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已成为行之有效的途径。
3 营造鼓励学生自学的校园环境
现代大学不仅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还应塑造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和精神品质,搭建一个多元化的学术舞台,形成开放、奋进、和谐的优良校风,求实上进、勇攀高峰的优良学风,多方面、多角度地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一是加强办学条件的建设。大学在突出规模办学、质量教学的同时,应着眼于合理规划基础设施,科学建立和严格落实制度,突出以人为本的治校理念。无论是在扩建、改建和补充建设上,都要以“文化校园”为主题,突出办学理念、特色文化,注重整体功能协调建设,注重相关条件建设,尤其是加强教学区、图书馆、实验室与学生公寓的“四点一线”建设,真正建立起一种学术氛围浓厚、科研条件配套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文献检索;自学能力;信息素养;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003-02
一、大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一种获取新信息、掌握新本领的综合能力,包括熟练使用各种工具书、查找文献资料和独立阅读能力等,也包括通过观察、实验、调查、参观和访问等实践活动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大学生的智能培养主要是指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而自学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自学是没有教师指导,自己独立学习。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日益加快,一次性教育的观念已远远不能适应时展。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和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大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因为自学能力是大学生较好完成学业的必要条件,也是当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二、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是指根据学习和工作的需要迅速、准确地获得所需信息的过程。当今社会,各种数字信息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网络资源给我们带来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加重了用户搜集信息的负担。只有掌握了文献检索的方法,才能在信息的海洋中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路径、最准确有效地获取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和学习材料,完成自己所从事的学习和工作。
大学中的各门课程,教师讲解授课的时间很短,一般只能讲解最基本的概念性的内容,许多知识需要学生课后自学。通过文献检索可获得许多有关大学课程的参考书、工具书和其他学习资料。此外,文献检索对于毕业论文的选题具有重要意义,学好文献检索有助于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提高论文质量。
三、文献检索对培养自学能力的作用
自学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有较强的学习材料获取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毋庸置疑对提高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设计应体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己多动手学习,启发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大学生掌握文献检索方法是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自身能力的手段之一。
文献检索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通常文献检索不是一步完成的,即不是通过一个检索式在一个检索平台上完成的,而是为了保证和提高查全、查准率,通常需要使用多个检索式、利用多种检索工具和多种检索手段,进行多次检索。有时还需要从文献的引文来查找发现相关文献。在整个过程中,检索者全靠自己的能力来完成,体现了检索者的自学能力。
四、如何利用文献检索提高自学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高校应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科技迅猛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增强自学能力,充分提高文献检索与利用能力,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自学能力的人。
(一)通过文献检索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能够独立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文献检索课程的目标之一。文献检索课作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一门以培养大学生综合信息意识、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水平为目的的素质教育课程。
当前,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信息时代我们必须以新的思路来进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离不开文献检索课程,文献检索课是目前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及形式,是培养当代大学生信息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信息搜索和处理的技能,以及对有用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和应用的能力。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应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文献检索课程建设结合起来。
(二)通过文献检索课程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理念
自学能力是人的创新能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增强创新理念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文献检索课的主要作用是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的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寻找到所需的信息和材料。在文献检索课程中安排一定的上机实习课时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选择检索词,通过各种检索手段查阅资料,增强学生自觉主动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学科的前沿动态,逐步增强创新意识,努力提高创新能力。
作为现代化人才,大学生除了需要掌握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对新生事物,还应该具有敏感性,善于及时发现并利用新事物,避免成为未来不会自学的文盲。此外,随着网络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仅用一些常规方法来实现文献的检索与利用是远远不够的,而一些教材内容已经落后,许多新的工具资源没有写入教材。文献检索上课过程中应该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发展更新教学内容,充分介绍新知识、新方法与技巧。通过这样一些新知识的传授,加强学生关于信息不断更新、快速更新的思想意识,也有助于增强创新理念。
(三)充分利用图书馆
图书馆作为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以及文献信息中心,是高校办学的重要支柱。图书馆的使用让大学生获益匪浅。图书馆的资源十分丰富,有大量与专业相关的文献资源供学生们使用。大学生通过文献检索的学习,深度了解图书馆的各类信息资源和各种获取文献与学习材料的途径,这对大学生的自学十分有利。
学生课外自学能力提高的幅度与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关系。目前许多文献检索平台均集期刊杂志、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工具书、年鉴、专利、标准、国学、海外文献资源为一体,中国知网就是这样一个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网络出版平台。这些平台给大学生提供了充足的阅读材料,这些资源也是大学生自学资料的重要来源,对大学生学好各门课程有很大帮助。
(四)充分利用搜索引擎等网络工具获取学习资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Internet用户早已普及。最近几年,智能手机的普及和4G网络的使用也极大地便利了人们日常信息的检索。网络时代的读者阅读教育不可轻视,它是读者获取有价值知识的主要手段。文献检索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有效地利用网络中各类有用资源,提高学生检索、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成长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普遍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文献检索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很快掌握电子资源的获取方法。
RSS订阅有利于用户获取网站内容的更新,让用户使用最少的时间来获得最需要的信息,而不用陷入信息的海洋里面。百度和谷歌(谷粉搜搜替代)成了生活的必需品,包括专业性较强的学术文章搜索有时也可以用百度谷歌来完成。大学生应充分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检索他们需要的材料和文献,以增加学习资料,促进自学。利用“filetype:文件类型(DOC,PPT,PDF等)”限定查找网络资源的类型,是一种高效的查找学习资料的方法,此方法可以帮助大学生快速地收集到足够的自学材料,应鼓励学生使用。
(五)重视使用专业文献检索数据库
网络搜索引擎所能搜索到的材料是较为大众化的,常用、常见的,对于检索专业性较强的信息而言还远远不够。此外,通过搜索引擎查到的材料不一定能直接下载,这也给学习带来不便。学校购买的数据库很多都是由知名的学术出版商提供,文献内容经过了专业人士的评审,质量优良。大学生在检索专业文献时,应优先考虑使用学校购买的数据库。
大学生在使用文献数据库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偏重于期刊类数据库,忽视其他文献类型数据库的利用。高校购置的数据库种类相当丰富,除了期刊类数据库,还有电子图书、电子报纸、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标准、专利等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平台集成了期刊库、学位论文库、专利库等,应充分利用。此外,大学生在检索文献时,更喜欢使用中文数据库,而很少主动去检索英文数据库。众所周知,国内外高质量的研究、各专业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大多以英文文献发表,因此英文文献是大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宝贵资源,对于生物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讲尤其如此。
五、小结
为较好地完成学业、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文献检索课程中,应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理念,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以及专业文献数据库,获取自学材料,提高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莉,魏进民.从高校毕业设计反思文献检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55-56.
[2]花芳,程爱平,曾晓牧.以“学”为中心: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J].教育探索,2008.
[3]罗讳晟.《文献检索》实践模式的设计[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60-161.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C-0034-02
教育部于2004年1月4日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把“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明确列入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由于院校扩招,班额过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满堂灌”,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能力差,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及主动探索精神的培养,更阻碍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
自主学习的思想源远流长。不管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杜威,还是中国古代的孟子、荀子等都是自主学习思想的倡导者。在众多中西方学者对自主学习的界定中,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具有代表性的自主学习理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自主学习研究的著名专家、华盛顿城市大学的齐莫曼(B.J.Zimmenrman)教授、华东师大的庞国维和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围绕这一主题做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虽然目前对自主学习的研究不少,但自主学习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笔者认为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教学理念落后。老师是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尤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作为大学英语老师,传授知识以及调动课堂气氛是专业技能中最基本的一项。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是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受到了抑制,因此他们更依赖老师。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对英语未知领域的探究,严重阻碍了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其次,学生学习习惯的缺失。民族院校的大学生总体上英语基础薄弱,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浓,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停留在初中阶段,他们甚至放弃了该学科的学习,但由于受到课程设置的课时少、班容量大、没有足够的毅力坚持、不能充分地利用课余时间、现阶段高校整体学习环境的不足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我国大学生并未形成良好的英语自主学习意识,阻碍了英语水平的提高,严重影响了英语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
(二)缺乏自主学习的方法
对自主学习习惯不好的大学生而言,由于对英语自主学习缺乏方法,虽然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在英语自主学习上,但是收到的效果微乎其微,另外学生对图书资料和工具书的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久而久之,低效率的学习方式影响了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其放弃对英语自主学习。
三、大学生公共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到: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比向他们传授英语知识重要得多,因为到了大学阶段,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英语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一些基本的句型、词汇和语法规则等框架知识,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了基础。古人所说“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培养大学生公共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启动学习车轮的强大动力,是导火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学习热情,学习效率就高。没有兴趣,学生对学习便感到厌倦,思维、理想、记忆等认识活动都处于仰止状态,学习效率不高。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是有道理的。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如能把兴趣培养变成一种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需要,就可以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逐渐养成自觉自愿,主动学习英语的习惯。兴趣从何来?它是靠培养,训练生成,进而发展起来的。从第一节课起,教师们就应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讲英语,增加听说的机会,集中他们的注意力。用英语上课,开始学生听不懂,不习惯,教师就配以动作、表情或适当的解释。在学生模仿过程中,对发音好、语调准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对发音差、语调不准的学生要及时帮助,有了点滴进步马上表扬,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由于这样做,课堂上很活跃,使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之火得以燃烧起来。
兴趣要经过不断激发才能巩固和持续。教师应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趣味性。学习兴趣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阶段来培养。不同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并且还要不断激发才能巩固和持续。如在教大一时,一定要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必须把知识与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要多用直观教具,做游戏、唱英文歌曲、表演、竞赛等形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产生强烈的学好英语的动机;但对大二学生,有些形式就不太有效了,就给他们增加大量的阅读课文,阅读成为教学的重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找个和课文有关、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切入,这样学生就能轻松自由,积极主动学习。
(二)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和工具书,学会独立学习,运用英语的能力
在大一,学生已掌握英语发音、词汇、语法等知识,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此时需要老师正确引导。为了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自觉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自学能力,就没有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不可能吸收老师传授的各种英语知识,更谈不上自觉运用语言能力。
怎样使他们具备这种能力呢?学生的自学不限于课内,各种工具书和资料是他们最好的助手,查阅资料和工具书的能力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要求人手一册英汉词典,强调凡是在课内外学习过程中碰到生词或不懂、疑惑之处要勤翻词典,要有自己发现问题并能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查阅资料和工具书,这种做法不但增加了他们的词汇量,巩固了一些词的习惯用法,也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查阅词典的能力。有了兴趣和能力,就为他们日后独立思考、阅读以及运用语言创造了条件,扫除了障碍。接着我就启发他们借助词典到图书馆学习一些简易的课外读物,如《征服英语一百篇》《英语世界》《英语短篇故事》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就拿出词典,认真查找,用心比较,及时记录。然后朗读或默读全文,了解整体大意、篇章结构。为了加以深化,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运用语言,把学到的小对话或小短文,搬上英语课堂小舞台(即每节英语课前五分钟的free talk),供全班同学观看,这一做法,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浓,积极性之高是罕见的。学生的阅读面广了,表演的形式、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五花八门,有自编自导自演的两人对话,或数人一组的话剧表演,还有耐人寻味的绕口令等。
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有明显的提高。笔者搞了几次阅读理解测验,如判断正错、多项选择、根据内容填词等,大多数学生能把握、吃准难易适中的短文大意,并做出正确的选择或判断。
(三)抓好预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是锻炼自主学习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有助于他们带着新问题听课。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预习题,注意启发性,把预习新课和复习旧课结合起来。同时要求学生做到:①通过生词表或查阅词典,拼读单词,了解新词在课文中的用法。②找出课文中的重要短语的句型,并注意词的搭配和习惯用法。③对某些长句和难句做语法分析,以提高正确理解句意的能力。④找出课文中是否有新的语法现象的句子。例如,在学习名词性从句时,在黑板上分别写出几个从句,要求,学生找出含有宾语从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的句子,并分析从句的结构、语序、时态及引导词的位置和用法。这种把语法和课文的学习融为一体的做法,加深了学生对所学语法的理解。⑤复述课文。一开始,大部分学生只能运用课文的原句,不善于用自己的话表达思想。也有学生复述得过于简单,不会用新的单词和句型。教师就引导他们做填空练习,把课文提炼改写后,去掉一些关键词语让他们自己填写,经过大量的练习,学生懂得了应该怎样复述课文,运用语言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以学生为主体的策略
传统教学中,学生是知识灌输被动接受者。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信息的加工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造者。教师要关心、启发和诱导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获得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价所需的技能与知识。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做到精讲多练,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能够发挥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强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这样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并加强学法的指导,同时,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不断地探讨和研究,及时总结和再实践,找出符合院情、班情和学生个性特征的教法,就能取得预期的成绩。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桂婉君.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分析[J].西江月, 2014,(4).
[2]洪华英,蒋松来.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情况调查与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9,(9).
[3]尹为.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分析[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18).
[4]石丹.大学公共英语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关键词]网络环境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生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208-02
网络为教学提供了大量信息,让师生有更多及时反馈和双向交流的渠道,使教学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是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一种能力。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概述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文字、音像和计算机网络信息等媒体资源进行学习,并借助于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辅助学习的一种能力。在必要的时候接受面授辅导、答疑、指导等活动,并且按时完成规定的课程作业、实习(或实验)以及其他实践环节,以达到强化学习的效果。
(二)网络环境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1.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
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信息源,从而改变了以往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的封闭式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
2.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多样的选择机会
网络上以多媒体信息形式储存的学习资源应有尽有,为学生提供未经任何处理的、原汁原味的学习材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自觉自主地利用网络资源,或利用网络技术和教师进行交流。
3.为大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网络技术提供了形象直观、界面友好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同时提供了图文并茂的多感官综合刺激,帮助学习者建立起学习团体和学习小组,把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群体活动提供服务,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
目前,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较低
在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下,大学生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没能得到有效调动,有些学生很少考虑到自主学习的必要性,没有完全摆脱过去被动的学习习惯,成为他们感到迷茫、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经过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形成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然而,多数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仍然处于不断的发展形成之中,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依赖性较强。
(三)大学生整体学习策略水平不高
学生虽已具有了丰富而完善的学习策略,但总体上,课后整理、涉猎相关内容、复习薄弱环节策略的使用还不是非常普遍,对自己的学习动机进行调节、运用多种策略进行自我监控、自我管理的能力还不是很强。
(四)大学生主体性地位不高
传统教育观念指导下,学生逐渐丧失了主观性,这不仅与教学的功能与目的相违背,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学生逐渐丧失了思考与实践,只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真正地成为了识记的机器,成为了知识的奴隶,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针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的上述问题,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加强对其的培养,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积极自我意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责任感和学习动机。教学中,教师应克服传统教学的影响,从课程一开始向学生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说明教师及学生应承担的角色,给予他们学习的主动权,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增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训练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想训练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通常可以采取三种技术。自我记录技术主要是用来帮助学生增强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能力,需要遵循经常、及时和准确等标准,写下记录表或学习清单。自我指导技术是指学生按照教师事先给出的学习方法或学习步骤的书面提示,逐步展开自学活动。为了强化和改善后继学习,学生可利用自我强化技术,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自己做出奖励或惩罚。
(三)加强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1.加强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学习策略的核心是元认知策略,它是个体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必不可少的条件。元认知能力培养是指学生能够根据学习材料、学习任务与要求、认知风格灵活地制订学习计划,学会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我监控的手段,经常、及时、准确地对学习进展情况做记录,也就是要着眼于元认知的认识功能和监控功能的提高。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加调节监控方法的储备,教给大学生自我调节的手段,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需要时去对付各种不同的学习任务。
2.加强大学生资源管理策略培养
资源管理策略是学习策略之一,是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保障。学习资源通常包括付出的努力、学习的物质条件、学习的时间和他人的帮助。自主学习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够有效地管理好这些资源:训练大学生掌握时间管理策略,意识到时间计划的重要性,并优先考虑时间的运用;对大学生进行成败归因训练,将学习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功于不断发展的能力和自身努力;引导大学生主动寻求学业帮助,知道何时、何地、如何主动寻求他人帮助。
3.加强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有助于增强他们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的意识,确立掌握知识的深层学习动机和目标,提高学习兴趣。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主要有三种方式:增加学习者的成功经验,使学习者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并泛化到类似情境中;积极的自我强化,使学生建立合适的学习目标,使其在达成较近的学习目标后看到自己的进步;言语说服,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四)转变大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
教师对转变大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起着重要作用,学习者自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主。
1.加强大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用必要的方法来指导大学生如何在网络上找到和利用正确的信息。当然,教师告诉学生所需信息的特性,及如何批判地辨别与最终目标有关或无关的内容,而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找什么。教师还可以安排和划分一系列的学习材料,且使在线的学生能够找到这些材料。
2.正确处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关系
网络学习多是开放型,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注意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网络教学并不能够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两者应该有机地结合,平衡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网络促进自身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改变授课方式、改革考试方法
教师可以让学生置身教师的角度体验学习,采用自主式、合作式、研讨式学习有效整合的方法。对于课程的考核,可以实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综合素质,重点测试学生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锻炼自学能力的自我意识。
总之,培养大学生自主性学习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任务,需要教学中的各个方面进行配合。只有为大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才会持久,大学教学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吴军赞,朱葵.关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西华大学学报,2005(2).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自身 就业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的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大学生作为人才市场的直接供给主体,也是就业能力的载体,更是决定就业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众多因素中,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不足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因此,提高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保证大学生就业率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成为高校日常教育和就业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一、就业能力的含义
“就业能力”这一概念源于就业,国内外常见的几种定义或描述是,所谓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也有人认为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基本就业能力与特殊能力。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是,就业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进一步讲,就业能力是在劳动力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人力资源的建设应该与我国快速的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我国人力资源总体素质不高,高、精、尖复合人才短缺,人力资源的优势还没有真正地转化成人才优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亟需大量人才,而大学生是这支人才队伍的主力军和后备中坚力量,只有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实现科学合理地分配、利用这个宝贵资源,才能避免“人才”浪费现象,才能缓解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才能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三、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不高。专业理论知识能力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的关键因素之一。据调查,高校当中多数专业的大学生学习压力不大,很多学生缺少刻苦学习的精神和自学意识,高喊“六十分万岁”的口号,对专业知识一知半解,不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没有意识到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程度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原本大学生经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各类实习训练,应该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释、解决现实问题,指导实际工作,然而,一些大学毕业生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例如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面试过程中,连基本的营销专业术语都不懂,这样的学生难免在就业过程中遭遇困难和挫折。
2.实践动手能力差。目前多数大学虽然已经开始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相关机制尚不完善,课程设置与师资配置达不到实践要求,可供选择的实习机会过少等,当然,大学生自身对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和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导致实践能力差的重要原因。很多学生认识不到实践的重要性,态度消极,没有积极性,认真程度不够。对于学校提供的有限的、宝贵的实践实习环节蒙混过关,敷衍了事。这些都导致一些大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而缺少实际的动手能力,不能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能充分利用在学校的这段时间进行多方面的实践活动锻炼和磨练自己,导致就业时面对实际工作时无从下手,对工作产生盲目性,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就业技巧能力欠缺。就业技巧能力是大学毕业生能否达到人格、兴趣、素质与职业上需要匹配的重要因素。就业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压力承受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自我决策能力、自我推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一些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向求职单位展示自己的才华,使其求职成功率不高。
4.自身就业观念不成熟。就业观念体现为就业意愿,这是大学生根据就业形势和自身情况对未来工作职位的一些设想,包括就业地区分布、单位性质、月薪、就业工作环境等等。这些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与社会需求是否匹配,其人力资本价值能否得以顺利实现。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不成熟。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但是绝大部分毕业生在观念上还停留在以前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的时代,认不清形势,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期望值过高。盲目追求高工资、高待遇、大城市,很少考虑专业发展、自身发展和用人单位发展潜力问题,从而丧失了很多好的就业机会。
5.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许多学生成功考上大学后,心理上产生一种成功感和优越感,忽视了职业规划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自我认识,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水平等方面概括不准;二是对个人缺乏准确定位,盲目攀比或随大流;三是脱离社会,对社会的工作岗位、人才需求情况不清楚;四是对工作岗位优劣缺少客观评价的能力;五是匹配失败,仅根据自己的主观条件或社会需要选择职业,没有找到自身特性与社会需要的最佳结合点;六是就业目标死板,不能根据社会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个人计划等等。
四、提升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