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房地产行业主要风险点

房地产行业主要风险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房地产行业主要风险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房地产行业主要风险点

房地产行业主要风险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 房地产资金链 发展趋势

房地产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市场的稳定有重要影响。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中,资金是保证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在宏观政策的调控下,房价依然坚挺,并没有合理回归,表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存在较大风险。资金链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关键所在,资金管理的缺失,将导致资金链出现问题,严重影响房地产行业的正常发展。因此,为了实现房地产行业的正常发展,减少风险的存在,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房地产行业的资金链风险管理,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房地产资金链的现状分析

分析房地产资金链的现状,主要是从房地产资金的三个环节(筹措、使用、回笼)来进行分析,探究在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作为房地产资金链的起始环节,在房地产资金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整个房地产的资金链的正常运行有重要影响。第一,一个企业投身于房地产行业,必须要筹措资金,有雄厚的资金支持;第二,筹措资金是其他环节的基础,若该环节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后两个环节的正常运转。在资金筹措环节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1、银行信贷比重大,依赖程度高

据调查资料显示,当前,我国的一些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形式主要是分为贷款、定金、预收款、外资以及个人按揭贷款等,虽然形式看上去呈现多样化,但是数据显示,在这些资金来源中,外资筹资所占的比重很小,大部分主要集中在贷款,也就是说筹措资金的主要方式是银行贷款,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比较高,这其中可能会存在风险。

2、较高的资产负债率

在我国的房地产企业中,还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的现象,有些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超过了国际常规水平,甚至有些企业超过了行业的警戒线。这都说明这些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经营风险,并且经营利润不能达到负债的水平,再加上企业的固定资产不能变现,这些房地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相当严重的财务危机,房地产企业的正常发展受到影响。

3、较高的流动负债率

我国的房地产企业还面临着较高的流动负债率,据多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流动负债率均高于70%,这也导致了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一直比较紧张,对房地产企业的正常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房地产企业较高的流动负债率与房地产企业的行业特点是分不开的,因为房地产企业普遍选择流动负债来为企业的发展筹资。

(二)资金使用

这是资金链的第二个环节,是连接资金筹措和资金回笼的桥梁,合理使用资金是保证房地产资金链安全运行的关键所在,对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有重要作用。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

1、投资开发中的支出较多

在房地产企业中,投资开发费用主要包括设备、土建、配套等支出,据2012年数据显示,开发投资增长16.7%,依旧是房地产企业主要的费用支出。设备和土建的费用一般来说还比较固定,但是配套以及其他一些费用种类比较繁多,在市场中存在不一样的收费情况,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这种不规则的变动给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不合理的土地购置

土地购置资金投入在房地产企业的各项支出中,占据着第二的位置,较高的土地购置资金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金链的紧张情况。如果合理配置土地,那么将大大缓解资金链的紧张运行状况。虽然政府出台了相关的限制政策,土地购置不合理的现象有所减少,但并没有消失,如北京的万柳地块的地王。不合理的土地购置会浪费大量的资金,加剧资金的紧张形势,还会造成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

3、速动比率较低

受行业特征和经营模式影响,企业的流动资产所占的比重较大,但在存货中比重较大的是开发成本,原材料所占比重较小,速动比率较低,低于安全值,造成企业的营运资金持有量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企业面临的还贷压力较大。

(三)资金回笼

1、销售市场遇冷

在房地产企业中,回笼的资金主要来源是销售收入,而当前受宏观调控政策以及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影响,销售市场并不完全向好,也会存在销售遇冷的淡季。销售市场遇冷,大量的房子无法转化成资金,回笼资金的周期变长,拉大了资金链,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资金链的紧张局面。

2、现金流出现负增长

前面也提到房地产的资金投入绝大部分放在了投资开发上,由于房地产项目的周期较长,很容易导致资金出现周转困难问题,从而影响资金链的正常运转,资金链处于紧张情况下,现金流的运转更加困难。以浙江广厦集团为例,在08年至11年,存货占流动资产的80%,而开发成本占到了存货的80%。

二、资金链的风险管理

(一)拓宽筹资渠道

针对房地产企业的筹资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容易引发并存的风险,房地产企业在筹资时可以拓宽筹资渠道,适当将间接融资方式转变为直接融资。在间接融资中,存在好多中间环节,成本较高,收益较低,稳定性较差,因此,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

(二)应用财务杠杆

针对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的现象,企业应当采取措施降低负债所占的比重,应用财务杠杆进行调节,调整资本结构,在资金使用上,提高资金的使用率,融资时优先考虑内部融资。

(三)负债率的制定要科学、合理

针对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时间长,资金被长期占用的情况,可以选择使用权益资金进行替代;同时,在负债上,企业可以减少流动负债率,增加非流动负债率,以此来增加偿债能力。例如:在土地的出让金上,可以考虑把短期贷款改成长期贷款,这样就可以减少短期付贷的压力。

(四)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合理购置和使用土地资源,避免过量购置土地资源,造成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同时还可以避免资金的过度支出,减少资金的紧张局面。此外,房地产企业还必须加强成本预算,使各项工程支标准化出,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三、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趋势

(一)房地产企业转型

单一的产品开发企业在当前的市场发展中越来越处于不利的境地,必须加快房地产企业的转型,综合发展多种类型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就像房地产大亨易小迪所说的那样,房地产开发已经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局面,因此,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可以转向城中村市场等,拓宽市场发展的潜力。

(二)土地购置回归理性

在遭遇资金链紧张的形势下,不少企业纷纷加强土地资源购置的管理,尽量避免不合理的土地购置,以节省房地产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据资料显示,2012年,用于房地产企业的土地购置面积下降19.5%,这也反映出土地购置回归理性,资金链的运转的紧张局面可以得到缓解。

(三)不断增强房企的核心竞争力

在未来的房地产企业发展中,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成为房企发展的重要趋势。房地产企业将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品的创新,如:环保型产品的研发,不断淘汰落后产品,大力推动建筑材料的集约化生产,提高科技水平和科技含量,以适应房地产行业的激烈竞争。

四、结束语

在房地产企业的正常发展中,资金链是最为关键的部分,是保证房地产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但是房地产企业资金链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使得资金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房地产项目资金链的风险管理,从资金链的三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确保资金链的稳定。同时,为了适应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房地产企业应当抓住机遇,积极进行转型,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琨.论房地产企业资金链风险的内涵[J].博士论坛・企业研究,2010(14)

[2]许文薇,蔡芝璐.房地产资金链风险管理及发展趋势研究―――以浙江省房地产上市公司为例[J].金融与保险,2013(105)

[3]郑军.关于我国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管理的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3(13)

[4]林华静.房地产企业资金链风险分析与对策[J].财会通讯・风险管理,2010(144)

房地产行业主要风险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亚太实业 财务舞弊 造假手段

亚太实业原系由中国寰岛(集团)公司、中国银行海口信托咨询公司和交通银行海南分行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时名为海南寰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房产开发与经营。2010年2月公司名称变更为海南亚太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太实业”),现主营业务为房产开发与销售。1997年1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发行社会公众股3100万股,1997年2月28日,公司股票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0691。2015年6月下旬,亚太董事长和多名高管纷纷“因个人原因”离职。2015年11月,亚太实业收到了行政处罚告知书。2016年5月4日,亚太实业更名为ST亚太。

一、房地产企业常见造假手段

(一)提前确认收入

我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准则对收入确认条件做出如下规定: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在房地产行业,提前确认收入的现象非常普遍,企业往往会提前确认以下几类销售收入:1.在存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定收入;2.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3.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认;4.提前开具销售发票,以美化业绩。

(二)延迟确认收入

由于我国房地产销售通常采用预售制,预收账款成为房地产企业财务报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科目。房地产企业通常会将预收售房款长期挂账,以达到延迟确认收入的目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在工程决算并与购房业主办理产权移交手续后,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但现实中,有些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进行盈余管理,会人为地推迟工程决算,从而达到延迟确认销售收入调整当期利润的目的。

(三)虚构利润

我国房地产销售模式采用预售制,通常情况下房屋结构封顶即可对外进行预售。因此,房地产企业账面上的预收账款余额通常会显著高于其账面已完工开发产品的金额。

为了进行利润调节,企业通常会将已竣工房屋按照存货计入,即企业将已售房屋记作未售,这会导致预收款余额大幅低于其已竣工房屋金额,且少结转相应费用。同时存货价值增加,销售成本降低,经营利润增加。另外,一些房地产企业以负数在“应交税金”项下挂账的预缴税款对应的房地产项目很可能已实现销售收入,但企业为减少费用,未将其结转至“营业税金及附加”等成本费用项目。

二、亚太实业造假手段剖析

(一)虚构收入

亚太实业主要利用其控股子公司兰州同创嘉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创嘉业”)来虚构收入。据核实,同创嘉业在2010至2014年五年中均存在提前或延迟确认销售收入的情形。证监会对同创嘉业永登亚太玫瑰园项目已完工住房(486套)和商铺销售收入确认进行逐一审核,发现其中有215套住房和6间商铺均存在提前或延迟确认销售收入的情形。同创嘉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未按披露的会计政策和《企业会计准则》确认收入,导致亚太实业2010、11、12年和14年分别虚增营业收入约971万元、4122万元、1123万元、2120万元,分别占其当期营业收入的100%,100%,21.78%,59.53%,2013年虚减营业收入989万元。

(二)虚构利润

2012年,亚太实业参股企业济南固锝电子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南固锝”)根据其客户台湾敦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其出具的《扣款通知单》,将535万元质量索赔款确认为营业外支出。2013年10月,济南固锝鉴于该笔质量索赔款尚未实际支付,且具体赔偿金额无法合理确定,认为2012年确认营业外支出时会计估计不准确,冲减了2013年营业外支出535万元。2013年12月31日,济南固锝冲回2013年10月份所做凭证,并在下一个凭证中冲减当期营业成本530万元,对应将产成品调增530万元,同时增加未分配利润5.51万元。此会计处理方式导致济南固锝在2012年净利润虚减535万元、2013年净利润虚增535万元。其中,上市公司亚太实业持有济南固锝48%权益,虚增利润257万元。

(三)虚假计提资产减值

亚太实业在2013年未对其所持有的济南固得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导致2013年净利润虚增2,377,904.37元,占当期利润的比例高达90.54%。

此外,亚太实业2007年投资的北京蓝景丽家明光家具建材有限公司无实际生产经营。自2008年起便无法取得该公司的财务报表,但亚太实业却在2009年对该股权投资计提了7000万元的减值准备。2011年12月北京蓝景丽家明光家具建材有限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公司却继续对该股权投资计提2989万元的减值准备。

(四)虚构资本公积

亚太实业为已破产终结的控股子公司天津绿源生态能源提供了两笔连带担保责任贷款,一笔是交通银行天津市分行的银行借款19,800,000.00元,另一笔是中国农业银行天津分行金信支行的银行借款44,800,000.00元,两笔借款均已己逾期且涉及司法律诉讼。最终由母公司兰州亚太代为归还的负债金额为2844万元。此笔债务被亚太实业计入其他应收款并计入资本公积,属于重大会计差错。

三、结语

亚太实业2010~2012年财务报表由国富浩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013~2014年财务报表由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虽然亚太实业的财务报告均被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意见,但东窗事发后仍难逃被处罚的命运。证监会依据《证券法》相关条例,对亚太实业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亚太实业总经理龚成辉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对其他涉事人员分别处以3至30万元不等的罚款。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亚太实行“其他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公司股票自2016年5月4日起实行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亚太实业”变更为“ST亚太”。

本文结合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对房地产企业常见造假手段进行了分析,从而对亚太实业的造假手段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近年来,上市公司造假案层出不穷,深入了解其造假手段对完善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庄新芝.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因及防范措施分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6,(28):58.

房地产行业主要风险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商业地产经营风险开发商建筑业

一、引言

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人口红利逐渐减少的影响,近年来房地产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变化较大,住宅房地产的高盈利时代正在面临逐渐消退的威胁,而商业地产由于拥有较高的物业升值空间和投资回报率,加之受政策调控的影响较少存在稳定的预期,出现了较住宅房地产更快的增长。然而商业地产经过一段时期的高速扩张后分化比较明显,招商难、空置率高、运营困难的现象开始大量出现,不同开发商之间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运营的差异与收益出现了较大的差距,大量商业地产面临闭店的威胁,行业经营风险凸显。

二、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招商退租风险

首先是招商风险。近些年来,商品市场的竞争尤其是同质化的竞争愈演愈烈,这使得一部分大品牌尤其是具有国际背景的品牌厂商对开设店铺的选择尤为谨慎。为了规避过度竞争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他们不仅对竞争环境非常敏感,而且对商场的环境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商场的硬件设施达不到要求或者周围的环境不利于开店,即使对其减免租金他们也不愿在商场开店。

其次是客户流失风险。一定数量承租客户的稳定存在是商业地产健康经营的前提条件,而一旦客户缩减规模或者是撤租,必然会对项目的招商工作产生直接影响,而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客户主力店的撤租。一般来说客户的店铺分为重点店铺、次重点店铺和一般店铺,为了取得更好的商业效果,客户会把把主力店铺安排在繁华的购物中心。主力店因为其良好的形象和稳定的客流会对整个商场客户的经营产生较大影响,一旦主力店缩减规模甚至撤店关门,不但会直接减少商场方的不如,同时也会对其他租户产生消极影响,带来一系列连锁式的隐患。

(二)财务管理风险

和住宅项目不同,商业地产不存在产品销售过程,企业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经营期间收取的租金,此外还包括物业的升值收益。这种收入来源结构的不利方面,是较多的增加了经营成本的支出,并因此带来了与住宅地产不同的财务风险。一是资金回收风险。商业地产属于自持项目,虽然自持项目具有回报期较长和物业升值的优势,但这类项目的养商期也长达2~3年,投资回报节点较晚;同时物业升值预期也不稳定,完全取决于项目经营情况。若前期经营绩效较好,必然有利于物业升值空间的拓展,反之有可能会因为经营不善压缩升值空间,甚至因为过度负债导致物业市值大幅缩水。二是租金估值风险。商业项目比住宅项目要复杂许多,作为其收入主要来源的租金影响因素也很多,中间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这就为地产项目租金估值造成了很大困难。例如对于前期入住的品牌店,为了取得外在的影响可能会给予其一定的租金折扣,或者是租金返还、补贴等优惠措施。这些行为有可能导致地产项目方最初几年的财务收入受到影响。三是成本预算风险。商业地产建筑结构比较复杂,同时附设有多种多样的机械设施,这无疑增加了经营期间的日常开支,同时还要承担物业设备的维修保养费用。除此之外还可能出现租户因意外事件而提出索赔的现象,这对开发商在成本预算及控制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营销和商誉风险

在商业地产项目中,商场的出租方和承租方之间既存在租赁和服务的关系,也存在着管理和战略伙伴的关系。因而,商业地产项目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不管是传统百货项目还是商家自持项目,仰或是售后回租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最显著的特征,那就是统一管理、分散经营。这也是商业地产项目区别于普通商铺的最显著特征。在同一个商业地产项目中,往往存在着不同的销售商,并且经营者众多的不同品牌的商品。若要让这些不同的商品和品牌为商场带来更多的外在效应,就需要对这些商铺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置,以此形成更具吸引力的业态配比和业态组合,并通过商场的统筹管理和多样化的策划活动营造适宜的商业氛围。如若不然,则无法发挥商场的“磁场”做用,无法吸引人流并将人流转化为消费。同时,商业地产作为有统一标识的商业场所形成的一个相对密封的商业项目,虽然其中的商户具有独立性,但在顾客眼中就是一个完整的商业组织。这种情况下如果顾客对某个商品或某项服务产生了不满的情绪,他就有可能把这种不满情绪扩展至整个商场。此外,如果因为经营不善出现大面积店铺撤租的现象,那么由此导致的空置率上升肯定会降低消费者光顾的意愿。

(四)物业管理风险

一是治安风险。治安风险主要指在商业地产服务区域内,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物业使用人的人身和财产损失时,业主多要求物业公司对此承担责任。物业合同中应明确物业服务企业有哪些安保职责,具体提供哪些安保服务,约定的服务水平不应超过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能力。二是安全风险。在进行物业绿化、消杀时,物业公司应在相应范围设置安全的障碍物,并在障碍物前设置明显的提醒行人注意的标识,警示行人注意和绕行,以避免造成使用人的人身、财产损害。另外,还要注意对地面的及时清洁,注意室内外的防滑工作,特别是在暴风、暴雨过后应及时检查服务区内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三是环境风险。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他们光顾商业地产的目的已经不仅局限于购物上,还需要得到更多的心理方面的满足和享受。这就要求物业方面必须维持商场一个良好的形象,为租户提供更好的服铡

三、应对经营风险的对策

(一)以人才为根本大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首先是要采取措施提个自身核心竞争力。一是全面提升开发商的运营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营销管理能力。作为开发商不仅要研究地产开发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把握零售行业的特点和运营规律。二是注重选拔商业地产专业人才。长期以来许多商业地产开发公司聘用的人员多为行政和经营人才,而有关城市规划、项目管理、消费心理、项目融资、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则十分缺乏。商业地产企业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吸引多方面的人才加入企业,注意将“商”和“地产”密切融合起来。

(二)根据商业地产特点有效拓展融资渠道

一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风险预警机制是发现风险、规避风险的一系列规则和措施,商业地产企业必须加强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实施财务风险信息的实时监测,构建全面、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从根本上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实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目标。二是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一般而言商业地产的融资渠道主要是银行贷款,外加一部分自有资金。银行贷款顺利与否受到的外在影响较多,自有资金多往往数量有限。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拓展新的融资渠道,其中一个有效的选择就是通过发行股票实现上市融资,在获得充足资金的同时提高了单方的风险承担力。

(三)鼓励多业态的创新与发展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店的数量持续增长并形成了海量的规模,并以低廉的成本与实体店形成激烈的竞争。商业地产要在这场竞争中取得优势,除了引进全球优秀的零售商进驻,更重要的是引进和培养国内具有地域特色的零售商,和他们一起努力丰富项目的文化和精神的内涵。随着人们消费结构和消费者群体结构的变化,价钱和品牌等因素已不是影响以年轻群体为主的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而那些小众化、个性化、特立独行式的商品和服务反而受到热烈追捧。基于此,商业地产在招商时应该更多地引入具有多元化新兴业态的项目,不断满足顾客日益多元化的购买意愿。同时要因势利导推动线上线下共同发展,通过创新在消费结构升级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四)建立和丰富品牌资源储备

商业地产开发商与租户(品牌商)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在经济利益面前双方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为了提高开发商在招商谈判中的地位,应该有计划地做好品牌资源储备工作。项目建设前的工作重点,是做好业态组合规划,了解品牌方的基本需求;进入项目建设期间后,需要参照业态比例的结构与租户主动沟通,注意做到以主力店辅助一定比例一般租户,为不同级别的品牌方设定不同的储备数量;进入项目运营期后,在具备了一定数量的品牌储备后,适当发展自有品牌,特别是主力店的品牌,以求更高程度上保持场内经营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郭骁地产与零售企业间协同网络的形成及增值机制[J].学习与实践,2010(9)

[2]樊盛兰城市社区商业开发运营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

[3]B商业地产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与加强财务预警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4)

房地产行业主要风险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风险规避 规范流程 财务支持系统 风险与危机管理

公司所面临的风险一般是系统性(制度性)风险,为降低这些系统性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实务界, 财务管理要做到‘四到位’,一是垂直领导,财务人员统一受集团财务部垂直领导;二是网络管理,实施ERP;三是制度建设,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四是监督严密,实施内审、一年度审计、个案审计、离任审计和效益审计,具体有如下几方面内容。

1 观点一: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财务支持系统

一是要支持有力,积极参与战略规划,支持决策与管理,努力寻找创造价值机会,完备完善赢利模式;二是要反应灵敏,提高对风险、突发事件、危机的敏感性和应变能力;三是功能优化,不断优化财务组织和功能;四是监控严密,严格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业务流程、信用审批、投资审议和绩效评价等);五是相对独立,保持财务组织与财务工作的独立性;六是规范高效,合法理财,依法披露,追求效率。

公司设立后,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设立了健全的财务部门进行相应的财务会计核算。为提高公司整体财务会计核算效率,必然少不了一个好的公司财务支持系统。那么公司应当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财务支持系统,公司财务支持系统应包含哪些系统,具备哪些基础要素,结合自已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应该包括以下相关内容。

1.1 公司财务财务支持系统应具备的五个系统

(1)完善的计量系统: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计量,用货币进行计量。说到计量,无非是进、销、存;人、财、物的投入与产出数量,如何计量,总得有一个标准,有一个尺度,有一个系统,因此公司必须首先建立精准的企业计量系统。公司的人、财、物、收、发、存用什么度、量、衡计量、何时计量、由谁来计量、计量后如何记录、计录单据采用什么记录格式、记录数据的传递程序等,都是计量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如果这些东西没有一个统一的计量标准,计量不清楚,或不能顺利地将计量信息传递到公司财务等相关部门,财务系统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财务系统必须建立在具有完善的计量系统基础之上,没有完善的计量系统,一切财务核算只能是纸上谈兵或成为骗人的把戏。

(2)完备的核算系统:就公司财务系统来说,计量是进行会计核算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分析,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一系列内部管理所需的会计资料,为做出经营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的一项会计活动”。可见光有完善的计量系统是不够的,为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支持系统,公司必须结合国家颁布的《准则》、《制度》等建立适用于本企业的计价标准、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建立财务部门能及时、全面地收集各种数据、信息的会计核算业务流程,并设立相应的会计机构来保证这些制度和流程得以有效运作,从机构、制度和流程上来保证核算系统的完备。

(3)建立财务控制体系:公司的主要目的是为股东创造比投入成本更大的回报。公司将选择那些有预计利润的产品进行生产,取消或减少预计不获利产品的生产。公司获利主要有两个手段,提高产出价值和减少支出成本。如何提高价值、减少支出,达到公司的预期目标,应采用事前有预算,事中有跟踪控制,事后有总结的方式。为此,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财务控制体系,从事前的预算,选择和落实措施、分解指标、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到事中的跟踪检查,检查措施落实、产量、质量、费用预算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加以制止,以确保预算完成,最后事后进行总结提高,为今后财务控制水平提高提供依据与方法,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财务控制体系。

(4)选择财务管理体制:一般公司都有一个完整和庞大组织系统,企业所有的业务仅依靠财务部门进行记录、核算与控制是不可行的,特别是现在企业集团规模越来越庞大,业务愈加复杂,企业管理难度显著加大,公司应选择好自己的财务管理体制,制定出适合企业特征的各部门财务责任、财务权限以及财务利益,选择采用集权管理还是分权管理,集权集到什么程度,分权分到什么程度,集权不是收权,分权也不是弃权,如何进行监督控制,这些都是财务管理体制必须解决与明确的事务,只有建立了明确清晰的财务管理体制,公司财务平台才能完善。

(5)财务信息披露系统:财务产品是一种信息,一种非常有用且重要的商品。既然是商品就得进行交流,必须建立一个交流平台,财务信息披露系统就是这么样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当然,作为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需求是不同的,大家都希望向外披露的是有利于自己的财务信息,对已不利的信息尽量不披露或少披露,为了使各企业信息披露能全面、规范,保护各方面的利益不受侵害,国家制定了许多《准则》、《规则》、《制度》等,公司应依据国家法规并结合公司利益的要求,在不触犯国家法规的前题下,建立适合公司的信息披露系统,既要充分披露企业信息,又能有效、合理地保护企业利益不受侵犯。

1.2 建立公司财务支持系统

除了应具备以上几个系统外,还应配备以下基础构件:

(1)人—配备合格的财会人员:人是万灵之源,任何事务,人都是第一要素,公司财务也不另外,公司财务支持系统不能缺少熟悉财务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这也是国家制定的《企业财务基础工作规范》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之一。选任财务人员除了基本的业务要求外,还应具有相当的道德素养,因其除与金钱相关的工作外,其所适及的相关信息还是企业的核心机密之一。

(2)组织—设立精准的部门或岗位:建立公司财务支持系统,就应当建立相应的财务部门或专门岗位,准确制定部门职能,在部门中设置相应的财务岗位。所制定的岗位责职,部门职能应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并且能够达到覆盖公司的全部业务,不能留有死角的目的。

(3)制度—建立完整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其他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财务制度和其他相应的管理制度是确保财务体系能正常运行的关键,任何公司都应相信制度的力量,不要认为自觉和侥幸可以蒙混过关,制度既是各项工作准绳,也是责任划分标准,还是监督的依据,没有这一要素财务支持系统难以完整。

(4)职能—划分合理的会计、财务、控制与审计职能:公司财务包括核算、财务、管理、控制、审计监督等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应为相互牵制,不能由一个人或部门担任的,应当明确的划分各项工作职能,设定各职能范围、义务、权利,各负其责,应在一线设立双人、双职、双责,相互牵制,相互促进。

(5)技术—配备相应的电脑与网络技术:除了具有业务专业技术外,当今世界不会IT技术,几乎是寸步难行,财务也不例外,公司财务支持系统应包括相应IT设备和技术,建立一个好的公司财务支持系统,应配备相应的电脑了网络及管理软件。

(6)文化—普及先进的公司的哲学、理念与价值观:制度和流程能规范公司及其职员的很多行为,但再好的制度也得由人来执行,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制度执行出现偏差是常有的事,据有人统计后得出结论,再好的制度也只能规范公司行为的30%,那么其他70%靠什么来规范,靠公司的文化—公司的哲学、理念和价值观。财务管理也不例外,需要融合公司的先进文化,运用公司的先进文化来激发工作积极性、增强主动性与责任心,促进财务人员的工作。

2 观点二:风险还在

进入2013年,公司开展了“全额购机”模式新的业务,因为补贴额或者说补贴比例较大的机具(比如目前浙江的插秧机、烘干机有80%的补贴)、价值较大的机具,农户在原有“差额购机”模式下只需交纳20%的自筹款就可以提机。如果要求全额购机,农户会有困难,会影响销售,对公司就提出垫资要求,产生了应收款,扩大了进而导致应收款风险的规模加大。由于补贴款由财政局直接付款至农户个人卡中,农户是否付款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风险产生了。同时2013年仍面临欧洲经济将继续低迷,美国财政悬崖,东亚自由贸易区准备建立和俄罗斯经济准备转型等国际经济总体趋势势,公司也仍将面临这些风险让风险持续存在。

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4日《2010全球企业十大业务风险》报告,报告显示,这十大业务风险包括监管与合规、获取信贷、经济复苏放缓或二次探底衰退、人才管理、新兴市场、成本消减、非传统市场进入者、严厉环保举措、社会认同风险及企业责任、进行联盟与并购交易。我将企业面临的十大风险归类为四大类风险:战略风险是主要风险,包括经济复苏放缓或二次探底衰退,新兴市场,严厉环保措施,新(非传统)的市场进入者,进行联盟与并购交易;经营风险,包括成本削减,人才管理;合规风险,包括监管与合规,社会认同及企业社会责任;财务风险,包括获取信贷。

“金融危机带来的第一波冲击已消退,但随着全球经济走出衰退,来自于不同行业的企业仍面临诸多现存的及新兴的风险和挑战。”安永企业风险管理部合伙人梅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继2008年排名第一之后,监管与合规风险今年重登榜首,大多数行业对此表示担忧,而企业目前的一大担忧就是围绕监管问题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退出做出决策和业务规划。

至于对中国企业的启示,梅放称,随着中国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健全,对企业规范经营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全球监管要求也会日趋复杂,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就必须充分了解国际金融监管环境。

梅放同时对记者表示,目前宏观调控可能会对中国企业信贷产生影响,这就需要企业考虑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同时还要改善运营资本管理。“受信贷影响最大的行业包括资产管理公司、政府公共机构、保险业、银行业等。”

值得关注的是,严厉的环保举措再次进入十大业务风险行列。“在当前经济环境中,环境问题并非企业的首要议题,但环保监管将会越来越严格,并受到公众的关注,这就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梅放称。不过,他同时指出,环保措施在可能带来风险的同时,也有可能带来机遇,因此,企业需要及早应对。“如果企业能够鼓励客户养成更多的节约能源的习惯,对于企业而言更多的是机遇,而非风险。而受这方面影响最大的行业包括汽车业、政府公共机构、房地产行业等。”

位列《2010全球企业十大业务风险》报告第十位的业务风险是进行并购联盟与并购交易。报告称,由于融资成本昂贵,过去一年来并购交易明显减少,但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救援性合并,以及可能推动新交易的监管变化依然会是热点话题。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企业的任何并购交易都应该以尽职调查后的结果为准,尽职调查是一个信息博弈取舍的过程,而比并购本身更为重要的是并购整合。公司上市三年来以超募资金进行并购扩张,连锁网点以桥头堡方式出现还需要一定的培育期,因此,管理绩效提升还难见效率,相反公司却受到了管理及成本费用的急速上升拖累等。

此外,梅放还对记者表示,中国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面临诸多挑战,要捍卫市场地位,加强国际竞争力,重大风险的防范能力将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3 观点三:财务角度下的风险管理

设计盈利模式是从利润表,包括绩效度量;安排现金流量从现金流量表,包括现金流和头寸;资产负债表包括风险性和收益性,从资产结构能看出经营风险,从资本结构能看出财务风险,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是对称和平衡的,如果资本资产结构出现严重的不对称和不平衡现象,就说明企业面临较高的风险,为持续提高企业价值,我们就需要合理规避风险。

盈利模式设计是一种在特殊中存在的一般战略原则。比如我们对大机具做营运规划,我们考虑的指标可能是市场占有率、回款率、人均业绩、利润率等,这些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绩效,作为企业老板或股东首先要知道自己的钱花的有没有效果,这很重要。所谓特殊是因为你处于大机具这个行业内,大机具相对于其他行业是特殊的,而在这个大机具的战略规划中,作为老板的眼光当然是整个消费群体,最好是全国13亿人口都是你的有效覆盖层,这是一般,就是作为老板首先要找到能够覆盖更多消费者的那个大公约数——更多人关心或者是与更多人有关的某个东西。因为事实是你面临的是一个四分五裂的需求现实,从消费能力上来说可能延边下面的一个县的消费能力跟西部贵州的一个地市相当,而这两地之间的需求内容是不尽相同的,同样一台大机具这两个地方的消费者的解释是不一样的。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两件事情:认识你的行业,认识你的消费者。这是一般和特殊,外部和内部的关系。因为存在这么多的差异,所以绩效的实际产生原因或者过程是不一样的。这里面的一些反经验、常规的规律是导致很多企业遭遇寒流的主要原因。这两者的最终效果实现都落在绩效上,即你所要的绩效是怎么达到的,有些什么特点,你的营运战略和你的要的绩效之间是什么关系,当你的战略从上到下都与绩效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你其实制定的不是一个一般的营销或者单纯的销售模式,你在制定一个盈利模式。盈利模式是一些规律的集成,需要在实践中总结,在研究中提升、提炼。通过实践总结,并结合一些前沿研究结果,我们总结了六条这种联系,当然,作为联系会很多,这里说六点只是说首先被发现的就是这六个规律。所谓规律是站在误区对面的,当我们从原点上梳理这些规律的时候,其实已经在做走出误区的事情了。

(1)从长期来看,影响一个企业或者一个方案绩效的最重要的单个因素是相对其竞争者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这里有两个问题,就是以质量为主要价值特征的优势通过什么途径让消费者知道,质量带来的溢价是否超出了消费者愿意接受的限度。追求质量会带来成本上升,需要支持成本。

(2)市场份额和获利能力高度相关,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意味着每个业务都能够或者可能通过努力增加其市场份额,因为我们在达到规模的道路上要克服一些阻力,比如竞争,竞争导致了产品、配件、服务频繁的降价,这最后达成的规模只能是伪规模,规模并不能使企业获取垄断溢价从而达到比竞争对手更低的单位成本。

(3)较高的投资密集度对获利能力是一种有力的拉动,但这不总是有效的。高的投资密集度在国内往往体现在一些厂家对机械化的迷信,认为投资提升自动化生产后将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整体回报,但事实是,很多企业做这样的决策的时候忽略了竞争对手是否会利用其他的途径获取低的成本。

(4)相当多的企业都存在这样的现象,产生现金的是所谓的“狗类”和“问题类”产品,而不是通常认为的“金牛类”和“明星类”产品。这种偏差是导致现在很多企业发生现金流断裂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很多企业没有在意现金流绩效的偏离问题,造成投资与绩效的偏差,因为市场增长和相对份额只是影响现金流量绩效的诸多因素中的两个。现金流绩效主要受确定盈利能力的相同市场价值的因素影响,而这些市场中其战略环境是相同的,即你的竞争环境是宽松的,竞争对手就不会轻易快速跟进。

(5)垂直一体化对某些产品来说是一个可以获利的策略,但是对另外一些行业或者产品则不是很适合。所谓垂直一体化的一个典型是在通路精耕和深度分销中,事实上,深度分销是需要成本的,包含内部匹配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企业往往对内部进行了预案预算,而对于外在的环境影响没有考量,来自外部市场上的冲击往往是导致这种模式长期处于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我们可以看到,深度分销旨在建立自己的相对封闭的营销壁垒,但这种作用的真正体现在不同价值地位的企业身上是不一样的。深度分销往往在那些大企业和小企业身上奏效,大企业有足够的支撑资本实行全盘控制,有效杜绝窜货等扰乱秩序的情况发生,而小企业市场一般相对集中,便于集中管理。那些市场分散的不能全面控制的企业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深度分销不是深度移库就是深度依赖,企业达到长期有效的想法是办不到的。

(6)大多数有利于增加盈利率的战略因素对企业的长期能力的提升也有所贡献。在很多企业里面强调盈利就是损害长远发展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很显然,那些长期价值正是由这些被诟病的当期盈利明星提供支持的,那么眼前盈利和长远发展之间的分歧就是一个时间长短的问题了。到底是1年2年3年还是5年10年呢?这个期限与一些基本的方面有联系,如营销费用、研究费用、扩大投资等方面,当然对于不同的企业这些是有不同的调和方式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花不花钱,而是你花钱的目的和最终效果,以及你花钱的立场。你是单纯为了增加销量而恶意促销还是为了建立长久的消费者价值认知,这是争论背后的主要原因。绩效在市场上,而准绳在战略或方案的制定者和管理者手中。养成大家花钱习惯的时间是从1997年开始的,市场是无边际的,现在市场被无数的竞争者挤满了,所有企业都要转变观念,一些基于经验和看似常识的处理思路很可能导致致命的后果,因为环境变了,规则变了,规律也变了。

当然,还有制定比较切合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如:空白票据的管理、财务报销制度、预算编制制度等;在建立岗位责任制,如:销售人员工资和回款额挂钩,减少坏账的发生;在特定涉税事项的处理,主要是指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的合理处理;在签订商业保密书;在签订亲人联系表最少6个;在完善财务系统;在做企业预算管理;还要制定相关文件以约束随意决策,从短期和长期效益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评估,由管理层进行决策等其他方面。

4 观点四:中国规范会计体系

经济法包括公司法、证券法、税法、银行法、合同法、担保法、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首先,引导出信息披露准则(证监会),一是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二是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三是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进而,引导出会计准则(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一是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1),具体准则(38),应用准则(32),解释性公告(4),二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再进而,引导出CPA执业准则(注册会计师协会),一是基本准则,二是具体准则,三是实务公告,四是职业规范指南,由证券会,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分别出台的信息披露准则,会计准则,CPA执业准则共同形成企业基础制度建设,即内部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报告制度,进而形成企业财务报告。

5 观点五:风险管理的可靠基础——内部控制制度

甫瀚咨询公司2007年针对中国上市公司500强高管人员的调查显示,内部控制在整个企业管理各项职能中的地位并不突出,多数企业倾向于通过创新手段创造价值,而忽视加强风险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与企业增值。从直接和间接,纵向和横向,内部控制意识,舞弊,财务报表,信息系统,政策与程序,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信息与沟通,控制行动去分析和解决并落实。

6 观点六:企业文化与理财风格

连锁业主要从集体主义、团队精神、供应链、营销和服务方面突出,成功置于在共同愿景、共同价值观和互助协作,到最重要的是针对团队回报的激励机制建立,进而采用稳健、保守和实在的理财风格;而证券业主要是个人英雄主义,成功置于在小概率事件(投机)个人判断和价值观方面,最后是针对个人回报的激励机制,进而采用激进、浮躁和虚拟的理财风格。

7 观点七:本人最重要观点:风险与危机管理

风险与危机管理能建立一道保护层,一般人很少会经受两次同样的灾难。预防危机有三种主要方法:一是严格的控制,主要针对财务纪律和会计制度,辅以强大的内部和外部审计;二是采用良好的内部管理流程,如严格的人员招聘程序,坦诚的绩效考评,全面的培训;三是正直的企业文化这点最重要,包括诚实、透明、公平,严守准则和规章。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酝酿更好的品牌意识、顾客意识、服务意识、学习意识、团队意识、企业形象、凝聚力、欢愉氛围……这些都可以推动业务发展。

尤其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公司的一个个实例就是很好的证明。公司很重视人才,也舍得花代价培养新人,但遗憾的是,我们招了一批又一批新人却总是留不住,就算留住了,其成长却很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建议公司让老员工带新员工,即师傅带徒弟,以为师傅经验丰富、实战经验强,有他们“传、帮、带”,徒弟容易熟悉业务、上手快;然而,想法看似不错,效果却不尽人意,没出2个月,公司新招的6个徒弟跑得一个不剩。对此,师傅牢骚满腹,徒弟怨声载道。之后,类似情况接连发生过2次。这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不能相互不信任,打小报告,这种工作非常难,提高不了质量。因此,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实化于行。

企业文化主要包括理念文化、规则文化或者说行为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关键是要落地生根,也就是要共理念到行为习惯。

第一步,入眼。入眼是指企业文化的认知。梳理、凝练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写成体系(手册),让全员认识、感知自己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具有的,需要全体员工共同认知的。那么如何达到共同认知呢?首先,要氛围营造,如企业文化手册设计和印刷,其次是氛围营造和策划,还要考核,组织全员进行企业文化考核,采取自下而上的考核。

第二步,入脑。入脑是指企业文化的认可。通过培训、研讨企业文化核心,让全体员工认可、感觉自己的企业文化。

入脑的主要步骤方法:首先是宣讲与培训,包括为高层领导提供企业文化基本知识的宣讲,为高层领导提供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培训,为中层领导提供企业文化基本知识的宣讲,为中层领导提供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培训,为基层员工提供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宣讲培训;其次是考试,可借助一些活动,如知识竞赛、诗歌朗诵、看板等方式,再组织企业文化考试。

第三步,入心。入心是指企业文化的认同,通过讨论、研讨企业文化核心,让全体员工认同、感受自己的企业文化。首先讨论与研讨,分专题进行讨论,分层级进行研讨;其次征文、演讲等比赛;第三是故事征集;最后是成果汇报。

第四步,入行。入行是指企业文化的践行。通过讨论、公开承诺,让理念变成行为,让全体员工践行、体验自己的企业文化。我们要汇总讨论成果,形成行为规范,要汇总故事案例,形成故事集,要对照行为准则、规范,修正自己的行为;要理念变为行为;要长期坚持,慢慢形成习惯。

8 观点八:导致公司失败的原因

传统的企业文化理论概念通常以价值观为主线做论述,即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企业文化做为价值观,它帮助我们确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

文化失败实质是价值观出现问题,是制度性失败,以下案例中的‘.’表示该问题在本案例研究中意义微不足道,‘..’表示该问题在本案例研究中意义有限,‘…’表示该问题在本案例研究中意义重大(如表1)。

风险规避是企业风险应对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企业维持其正常经营的关键环节。公司经营者和股东应时刻保持应对危机和风险的忧患意识,通过以下方式来加强企业自身的风险应对能力:(1)建全有力的财务支持系统;(2)完善全面的内部控制体系;(3)普及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理财风格;(4)深化企业风险与危机管理意识;(5)探究可能导致企业失败的深层次原因。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环境机遇与风险并存,这要求企业经营者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参考文献:

[1]安永.《2010年企业风险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