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经济专题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加大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要制订审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计划,举办信息化专题培训,积极参加上级培训,按时完成培训任务,鼓励审计人员参加计算机中级培训与考试,进一步提高计算机中级通过人数比例;要大力开展知识培训、技能培训,把计算机中级培训作为新进人员岗前第一训,综合运用专题培训、网上培训、以审带训、视频培训,提升培训成效。
2、加大大数据分析团队建设。采取招聘、雇用、培养等方式,加快审计大数据分析队伍建设;整合现有审计大数据分析人才,组建大数据分析团队,常态化开展审计大数据分析;制定大数据分析团队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明确规定建立数据分析团队的工作目标、工作原则、组织架构、主要职责和选拔机制等,促进提升大数据分析水平。
3、加大数字审计攻关团队建设。整合审计机关信息化专业人才、审计业务骨干,组建数字审计攻关团队,将审计知识、审计经验 、审计规律与信息化知识、信息化功能、信息化规律结合起来,定期开展大数据分析攻关、数字化审计攻关、联网审计攻关、信息系统审计攻关等,充分发挥攻关团队作用。
1、完善网络平台建设。要紧跟“金审三期” 工程的建设步伐,增加审计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完善联网审计平台,建成数据分析室,健全数据中心库,更新办公电脑,添加笔记本电脑,使用正版软件,加快建设审计会商系统、审计指挥系统、审计网上监控系统。
2、完善审计模拟室建设。构建完善以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为主导,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突出审计专业特色,注重学习体验和分享,符合在职审计干部学习培训特点的模拟实验室,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模拟审计实验,加速提升审计干部业务能力,提高审计攻关水平。
3、完善审计信息化制度建设。制订完善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审计信息化队伍建设制度、审计信息化网络设施建设制度、数字化审计管理制度、审计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审计数据库建设管理制度、审计信息化工作考核办法等制度,形成审计信息化制度体系。
1、加快被审计对象数据库建设。收集整理被审计对象基础资料,包括单位机构人员情况、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经营管理状况、历年审计情况等,分类存储,系统连接,对接OA,连通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具备录入、导入、导出、修改、删除、调整、统计、打印等功能,为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健全管理发挥作用。
2、加快审计政策法规数据库建设。收集国家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收集地方颁布的地方法规、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收集中央、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出台的政策措施、规范性文件,分类录入、分级存储,构成审计政策法规数据库,对接OA、AO系统,在数字化审计过程中,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供定性、处理方面的依据。
3、加快审计案例库建设。收集各地审计机关的典型审计案例,包括预算执行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政府投资审计、金融审计、外资审计、行政事业审计、社会保障审计、农业资源环境审计、国有企业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等方面的典型审计案例,将其分类录入,构成审计案例库,为开展审计提供借鉴。
4、加快审计事项库建设。根据《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参照历年的审计资料,收集整理财政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金融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各类审计的审计事项,构成审计事项库,对开展数字化审计发挥指导作用。
5、加快审计问题库建设。收集整理自身历年各类审计所发现的违纪违规违法问题,借鉴其他审计机关所发现的违纪违规违法问题,分类构成财政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金融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各类审计的审计问题库;在开展数字化审计过程中,以审计问题库为导向,借助信息化技术搜索疑点,发现问题,提升审计效率。
6、加快审计流程模版库建设。制订财政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金融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各类审计的审计实施方案模版、审计操作规程模版、审计报告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既定加快实施“五个三”的战略目标,把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贯穿始终,着力做精宣传、做大网络、做活经营、做优行风,创新思路,与时俱进,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一是做精宣传。主要是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时政宣传实现新突破。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指导性和前瞻性。今年我们根据全市经济工作重点,精心组织策划了《聚焦大项目,合力大发展》专题,集中宣传市委市政府“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及时报道全市大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为我市加速实施“五个三”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鼓劲助威。在此基础上,还开辟了《保持先进性,做时代先锋》、《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全力整治城乡大环境,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等一系列专栏专题,使主题性、战役性宣传更系统、更纵深,在全市营造了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二是媒体特色实现新突破。按照频道抓特色、栏目创牌子的思路,着力增强媒体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对本台自办的10多个栏目的片尾及署名做了统一规定,聘请专家对综合频道、影视频道以及《荣成新闻》、《社会了望》、《德与法》、《相约你我他》等固定栏目进行了全新改版设计包装,增强了电视媒体的亲和力和影响力,突出荣成浓郁地方文化特色,极大的丰富和活跃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外宣工作实现新突破。坚持高密度供稿、全方位推进,把上大台、上头题作为外宣工作的重中之重,抽调业务能力强的新闻记者靠上去主抓外宣工作,今年以来共在中央台、省台、威海台发稿210多篇,较去年同期增加了6多篇。
二是做大网络。主要是加大了三个工作力度。一是加大有线网络合资整合力度。我们与威海广电宽带网络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荣成广电宽带网络有限公司,依托威海广电的资金和市场优势,为我们进一步拓展网上增值业务、建立大网络大市场多功能高效益的有线电视网络搭建坚实平台。二是加大服务园区建设力度。积极配合城市发展和园区建设,做到了全市园区和重点工程建设与有线电视光缆铺设同步推进。先后完成了寻山至西龙家、阳光商贸城、黎明小区广场、八河水库至石岛湾段等地下管道工程的预算、设计、绘图工作,共建设地下管道32000多米,铺设光缆26000多米,今年以来无偿用于全市园区建设和重点工程资金投入达300多万元。三是加大数字电视宣传推广力度。我们克服技术、地理等困难,于今年春节期间为鸡鸣岛开通了数字电视,开创了我市数字电视开播的先河,并在张高丽书记来我市考察观摩期间顺利为石岛宾馆安装了数字电视,成为第一个实现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企事业单位。同时还根据我市实际,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数字电视发展的意见》,力争使我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数字电视全覆盖的县级市。
三是做活经营。主要是深挖两个潜力。一个是落实奖惩机制,挖掘外联记者的潜力。把完善奖惩机制、调动外联记者积极性作为广告增收的内在动力,出台了一系列奖惩激励措施,加大奖惩力度,这样一来,不仅保证了每天广告时段不断档,而且有效保证了广告收入的稳步增长。再一个是坚持多路并进,挖掘社会市场的潜力。针对医疗广告客户大幅度减少、广告收入锐减的客观形势,及时调整策略,注重加强与社会广告公司和知名企业的联手合作,通过开辟专栏集中推介和借水行舟共同参与等方式,实现企业宣传与广告创收双赢。
四是做优行风。主要是优化两个机制,实现了一个提升。一是优化制度保障机制。坚持抓制度促作风、抓学习提素质,先后制定出台了《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行为准则》、《新闻宣传工作奖惩规定》、《考勤和请销假管理规定》、《广电职工十要十不准守则》、《关于加强广电形象建设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狠刹了迟到早退、喝闲酒、打麻将等歪风;实行了全员挂牌上岗和指纹机考勤管理,深入开展争创“文明科室”、“标兵”竞赛活动。专门成立督查考核科,对局重点工作和各项重点实施检查考核落实,从而使职工队伍明显加强,全局各项工作走上了有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二是优化教育培训机制。根据各部门特点,制定了年度思想政治学习、党团教育、文体活动综合配当,先后举办了预防职务犯罪、成功者的心态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三次专题讲座论坛;举办了新闻宣传、计算机应用、财务管理及安全常识教育培训班4期,选派了30多名青年职工到相关院校学习深造,职工队伍知识结构不断优化。一个提升就是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通过狠抓作风整顿和教育培训,全局机关作风明显好转、工作纪律律明显加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速,勤于学习、廉洁自律、干事创业蔚然成风。在今年7月14日省委书记张高丽来我市考察观摩期间,我们广电局负责新闻采访、全程解说和技术服务工作,各部门发扬胸怀全局、团结协作的精神,高质量地完成了宣传报道和会议值机各项任务,展现了广电系统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崭新风貌。我们出色的工作也赢得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赞誉。
[关键词]数字档案;服务需求;服务水平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出现了新的工作领域和工作方式,人们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开放、自由的信息化社会需要开放、便捷的档案信息服务,这就对数字档案的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工作来源于社会需求,服务于社会需求。如何做好数字档案服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已成为档案工作人员当前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数字档案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数字档案馆要求档案管理由传统的手工操作到应用现代新技术的转变,服务方式要求由以本馆(室)为基础的有限被动服务转向网络资源为主的无限主动服务;由以传统的静态、间接服务转向以提供参考咨询和开展编研工作等多种服务方式为主的动态、直接、快捷的高层次服务。但是目前数字档案服务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档案利用主体需求的提高与数字档案服务内容贫乏之间的矛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发展日益多元化与个性化,档案利用主体日益庞大起来。从之前的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逐步扩展到教育与科研工作者、各类经营者和普通居民。信息化社会环境下,公众对信息需求的加大,对自由、平等的利用档案信息的要求的迫切。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也更为频繁,对政治、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了解、知情的渴望也更强烈,公众对信息需求面越来越广,需求点越来越深。在网络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开始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效率、便捷、公众满意度成为衡量服务行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数字档案馆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普遍信息凭证与传递的服务的中介,人们希望在此能够很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档案服务工作日益成为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然而数字档案服务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暂时不能满足广大利用者多角度、多层次的需要。目前数字档案服务工作显然是不尽人意。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存在着单一、落后的问题,缺乏对档案信息深度加工的高品质产品,难以满足大众的需求。一些档案的目录虽然已经上网,但大多数只有条目,没有任何的说明文字和图片,更没有全文,这样只能起到提供线索的作用,不能满足利用者即点即利用的需要。而且数字档案的服务内容还没有形成体系,很多利用者根本看不到自己所需要的材料,有些能找到相关内容的,但没有相关的专题,这样让广大的利用者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查找自己想要的材料,带来诸多不便,降低了查档效率。另外,数字档案服工作仍处于“以我为主”的局面,建立的绝大多数档案网站扮演的不是信息传播的角色,而是档案宣传者的角色。利用者在网上接触到的一般是有关档案部门、档案信息、档案信息利用相关情形的介绍,很少有与利用者互动的情况。数字档案服务工作中很少有反馈制度,档案部门不关心具体的利用效果,不存在与外界的沟通。笔者点击了一些经济较发达城市的档案信息网,有的没有设置互动的栏目,有的设了在“与我联系”、“给我留言”等这些网页,但是利用者发表的意见、看法很少,这种状况没有很好地体现数字档案服务工作的功能,没有充分体现数字档案服务工作的优势。在服务制度上,不注重利用者的参与,这给利用者带来不便的同时,也影响了数字档案的服务效果。
(二)档案信息服务难度的增加与档案服务技术力量薄弱之间的矛盾
传统的档案信息服务只是手工翻阅检索工具和查阅案卷的简单手工过程。而数字档案服务是基于局域网的数据管理的工作,数字档案管理和利用都是基于互联网、专用网和局域网环境下进行的。档案中文件检索、信息传递和利用都是在计算机上实现的。这要求工作人员要会对档案信息数据库及档案网页的建设、维护与更新,要会完成档案数据库与档案信息查询管理工作,档案信息的网上传输、下载、原文检索、查阅等工作。数字档案服务工作人员在网络信息技术方面受到了挑战。工作人员不仅要精通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数字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做好数字档案的服务工作,发挥数字档案的信息化功能。调研显示,目前档案工作人员的数字化素养远远不能适应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需要。尽管他(她)们或多或少地经过了数字化方面的培训,档案数字化意识已大大加强,但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在技术基础和操作技能方面十分欠缺。目前档案工作人员中“技术型”和“中间性”人才严重不足。调研发现,目前档案工作队伍中具有信息技术专业背景(大、中专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还不到5%,数字档案馆建设需要一支既懂得数字化技术又懂得档案专业知识的“中间性”队伍。然而,用浙江省档案局副局长韩李敏的话说:“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最缺的就是那种处于档案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中间地带,精通计算机同时又非常了解档案专业的‘沟通人’,这种人在档案部门非常难得,也非常需要”。如笔者打开某一档案部门网站的“声像档案”后,发现仅有几张图片,没有任何声音,与人们期待的在线音频、在线视频相差甚远,也与建设一个与“e”时代相称的高效的数字档案服务差距甚大。
(三)数字档案服务工作开展与资金缺乏之间的矛盾
要做好数字档案服务工作,必须配备一定的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安全操作系统、安全硬件平台、安全数据库、PKI/CA 、PMI、VPN等。要购买这些设备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目前有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基本没有开展数字档案服务工作,这些地区不可能象青岛市、深圳、绍兴市等档案馆那样把数字档案服务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资金缺乏成了这些档案部门实现数字档案服务工作的瓶颈。还有些部门实现了数字档案馆,由于相应的配套硬件和技术人员,档案数字服务工作跟不上。目前我国的档案数字服务工作由于经济的差异,各地区发展很不均衡,有些开展得很好,有些没有开展,有些开展了但比较粗糙,技术水平发展不够等问题。
要做好数字档案服务工作,还必须有计算机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目前档案部门自身由于受经费或管理体制的影响,也很少能给档案工作人员有激励的政策。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对职业的选择更多地趋向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面对经济待遇或发展前景更好的外资企业、实权机关、高等院校等的竞争,“清水衙门”的档案部门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缺乏吸引力。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很少将档案部门作为就业的首选单位。虽然各高校档案专业近年来针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出了一大批管理与技术人才,然而,即使是这些“定制”的档案数字化人才,毕业后选择档案职业的也并不多。据调查,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四川大学档案学院等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真正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很少。即使不得已暂时选择了档案部门工作,也往往是“人在曹营心在汉”,一有机会就会另谋高就,导致在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真正能够起到“主导”、“沟通”作用的双料人才少之又少。
二、提升数字档案服务工作水平的对策
鉴于当前数字档案服务水平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提高其服务水平。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经费的投入,增加技术资源
由于政府或学校绝大多数人认识不到档案的价值,认为档案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是一堆“故纸”,档案的价值被忽略,不受重视,档案被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这样的结果使档案事业被社会冷落,处于边缘化的地带。一般地方政府和学校不太重视公共产品(包括档案馆)领域的建设,当各种利益冲突时档案馆又成为了牺牲品。在经费问题上也不象给其它部门那么大方。档案部门(特别是县级市档案部门)要加大宣传,增强广大民众的档案意识。利用图书、刊物、网络等宣传让人们明白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不可再生的社会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通过一些鲜活的例子使民众认识到档案是具有潜在和现实作用的宝贵财富,让全社会认识到档案存在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数字档案服务工作可以随时、随地为人们和社会提供他们需要的信息,这样能刺激人对档案的需要,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依赖性就越强,可以使地方政府和学校有更多的积极性投资到数字档案馆建设中来,面对数字档案服务工作发展不平衡的形势,档案部门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建设数字档案服务工作所需要经费的支持,力求使数字档案服务工作发展得平衡而又快速。
档案馆自身也要通过多种创收渠道增加收入,如档案部门可以效仿南京大学的做法,可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为广大师生开展有偿服务,一方面方便广大师生,另外也为本馆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例如:可通过开展为毕业生拍摄学位照归档,为毕业生拍摄电子毕业照归档;为学生进行学籍翻译、毕业证书翻译;帮助教师编辑出版著作或成果汇编;开发档案管理、学籍翻译和有关软件系统等等方式,进行有偿服务。档案工作人员也可以积极申报国家、省、市和学校的科研项目,获得资金支持,增强档案馆自身的造血功能。
有了经费的支持,档案馆就可以配置适当的信息技术设施,为数字档案的服务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提高数字档案服务的人力资源
数字档案服务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服务模式的创新,它给档案部门的服务工作带来了活力,也给档案工作人员带来了挑战。它不仅要求工作人员会上网、打字,它还要求工作人员懂得网络管理技术、应用管理技术、数据管理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等。数字档案服务不仅要求档案服务工作者掌握档案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能独立完成档案信息资源的提取、鉴别选择、提炼加工、制作目录、网上传输,最后制作出用户可直接利用的电子刊物、数据文件等可视资料。
要做好数字档案服务工作,很关键的一点是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数字化素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档案部门在招新人时可以采用档案工作人员职业准入考试制度,对想进入档案部门工作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上岗资格考试。考核范围与考核要求必须规范化,考核结果及证书颁发应公开透明,取得准入资格证书后方能从事档案工作。其中,档案信息化基础知识、档案信息化基本技能和档案专业基础知识作为考核的基本内容。职业准入考试制度,不仅提高了档案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整体水平,而且可克服用人上的随意性。对既精通计算机同时又非常了解档案专业的人才要加大引进力度,实施优惠政策,加强对其的吸引力。二是要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交流和培训。大部分档案工作人员是不可能有时间和机会到学校进行系统学习的,档案部门应该为档案工作人员积极搭建各种工作交流平台,特别要与数字档案服务做得好的部门进行交流。研讨和交流的形式应不拘一格,可以通过专题会议、网上讨论、现场观摩、联合研究、同行部门之间的访问交流等。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研讨、交流,可以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推广经验、认识不足,努力进取,提升现有高校档案工作的信息化素质,提高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服务工作质量。对于省里组织的数字档案培训,尽量让工作人员去参加。为了提高培训的效率,培训必须制度化、全员化。所有工作人员要定期参加各种类的培训,并要将参加的培训情况列入考绩、评审的范围。档案工作人员的数字化素养提高了,相应地数字档案的服务功能也就增强了。
(三)建立以利用者为焦点的服务体系,建立良好的关系资源
数字档案服务较之传统档案服务的优点是有网络作为媒介提供服务,档案部门应该利用网络的优势,建立以利用者为焦点的服务体系。因为信息技术的进步为档案服务工作创造了一个美好的新天地,档案部门有条件进入一个动力十足的新型运作模式,使得数字档案服务既有效率又方便快捷。首先档案部门要花精力采集各类有用档案的信息,而且要扩大到现行文件、资料、社会公众服务信息、数字图书馆等,再是将这些丰富的资源数字化,建成馆藏目录查询系统,给利用者提供大量的信息可以查阅和分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具备很好的数字化设备和技术人员的档案馆,没有丰富的档案信息,它的服务功能就无从谈起。再站在广大利用者的需求立场上,对丰富的馆藏进行归类,提炼出大众所需的档案信息知识产品,尽可能地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浓缩、提炼,做成专题,以引导利用者在海量信息世界中,快速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档案信息。档案部门在网络上不仅提供目录、索引、全文等文字信息,还应包括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给利用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信息检索查询服务,以满足利用者的多元化需求。
档案部门要借助网这一数字平台,通过其提供的多种传播手段,网上档案原文传递、数据库在线阅览、读者者论坛等,这样档案部门与利用者之间提供了可进行即时沟通与交流的 “公共话语”的空间。利用者可以通过网页中的“用户留言”框、电子邮件等即时性通讯工具向档案信息传播者发表自己浏览网页信息后的想法,档案部门也可以做出反馈,可以大大提高利用者的满意度。数字档案服务的咨询系统设立自我服务和帮助系统,可以提供利用者与服务人员的互动平台和自动引导利用者如何查找资料,还可以让档案部门及时了解利用者的服务需求和期望,及时调整相应的服务手段和方式,让数字档案服务的水平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提高。档案部门还应加强外部门的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联合目录是用统一的著录格式和编排,联合报道两个或两个以上档案馆、图书馆(室)馆藏的档案目录。实现资源共享能使档案、图书、情报等文献部门相互分享各自的资源,使利用者很方便地获得更多、更广泛的信息。通过建立联合目录,形成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使各文献部门实现文献资源互补,提高馆(室)藏资源利用率,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同时也提高档案馆自身在社会中的影响和作用。
在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媒介为档案信息传播与服务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同时对档案工作人员的数字化素养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各档案部门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网络资源优势,充分尊重利用者的需求,创新服务手段,让数字档案服务水平和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蒋国勇等.数字环境下高校档案队伍建设研究[J].云南档案,2011(3).
[2]冯秀娟等.浅析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手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
[3]郭玉秋等.从七个方面加强科技档案管理[J].兰台世界,2008(21).
[4]娄丽霞等.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档案工作新途径[J].山东档案,2007(3).
[5]许蕴宏等.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思维[J].黑龙江史志,2007(6).
葛剑雄教授曾经多次描述,自己坐着小船从浙江湖州到上海的情形,而到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国人失去了迁徙自由,而后,接踵而至。户籍制是强权解决经济危机与就业危机,当危机深化到一定阶段,不得不把大批城市青年赶到乡村谋食,因为经济无法负担城市居民的公共福利。
此轮城镇化,启动新一轮户籍改革,变封闭为开放,变僵化为流动,打破身份禁锢,重建活力市场。没有人质疑户籍开放与打破身份籓篱的积极意义,目前的质疑来自于成本核算与操作层面。
打破户籍限制,要转变目前的财政拨付方法,均等化地减少福利,由各地公平承担成本。
户改高调谁都会唱,但没有哪个地方政府尤其是大城市政府愿意放开户籍制度,任由农民工迁入。《财经国家周刊》报道,2012年4、5月间,国家城镇化专题调研组完成了对浙江、广东、江西和贵州等8个有代表性省份的调研,该专题组在全国不同城市发现“户改几乎遭遇所有市长的反对”。
主要原因就是,目前的财政体制不健全,户籍制度直接与教育、社保、医疗等诸多福利挂钩。在现行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预算收入由上级支付,按其户籍人口核定。因此,地方政府如果要扩大城镇福利制度覆盖的范围,只会主要考虑本地户籍农业人口。目前大城市容纳外地儿童就读,已经算是“宽宏大量”。改变目前财政拨付办法,向拥有儿童的家庭发放教育券,可以在打工地使用,减少流入地的财政负担,是较为公平的办法。
目前的体制是适应旧有户籍制度的管理体制。从2008年10月1日起,嘉兴市建立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分类管理模式,全市城乡居民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然有所区分。重庆的户改实践在养老、教育等方面依然出现一系列操作难题,而杭州扩张城区面积之后,企业在招工时对户籍所在区依然有所限制。
身份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容易,但农民真正成为城市居民很困难。对于政府而言,是城镇化过程中农民进城前期需要支付的大笔费用;对于农民而言,是失去土地的不甘心不放心,是放弃农民优势生育权的无奈。在惰政之下,我们看到可笑的一幕,已拥有城市户籍的人仍有宅基地与承包地,甚至笔者了解到的最可笑的情况是,已经出国获得所在国身份的人,仍然拥有浙江某农村的身份证与承包地。惰政能够让资源的浪费与紧缺奇妙地融合为一体。
社科院的《城市蓝皮书》指出,假设到2020年,中国每年的城镇化率以0.8%到1.0%的速度推进,2002年中国城镇化率超过60%,今后20年内还将有近5亿农民需要实现市民化,人均市民化成本为10万元,至少需要40万亿至50万亿元。必须指出,这是不计入通胀只计入城市福利的保守数字,实际数字可能远超出这一数字。
地方政府面对的困难实实在在,农民进城后享受永久福利,大量未经专业培训的人口就业难。目前地方政府的负债与投资规模庞大,永远缺农民工、农民进城的另一块资金蛋糕。因此,强制式的区域户籍开放是必须的,否则城市自我封闭的僵局无法打破。
关键词:信息时代;图书馆;发展
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进程明显加快,社会经济形态逐渐由物质经济向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转型。社会环境的变化,使情报学的学科地位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在我国,经历了“情报”改“信息”的风波后,学科专业名称也经历了图书情报学情报学信息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多次转变。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其他市场经济一样,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具有无所不在的包容性和穿透力。对于图书馆而言,必然要求图书馆加入市场经济大循环,通过巨大的信息优势,去满足社会的需求。
信息时代,在信息化的重点领域上,要正确处理经济信息化与社会信息化的关系,走经济信息化为主兼顾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道路。信息化的发展遍及各个领域,由于国力包括财力、物力、人力等因素的限制,应选择有限目标,突出重点领域。按照现时期党和政府各项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选取国民经济作为信息化的重点领域是必然的趋势。在市场经济中,信息产业发展中的需求带动作用表现为技术的推动作用。这主要是因为信息需求是一种弹性较大的需求,在很多场合,信息的价值毋庸置疑,但并不是必需,再加上信息的可存取性以及成本等因素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导致这样一种结果:决策者意识到信息需求,但仍把其决策建立在不充分信息的基础之上。这样,信息需求的两个层次即潜在需求与现实需求的转换复杂化。而信息技术是促进这种转换的最重要因素。事实上,信息产业的形成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推动作用,而各类先进信息系统,如可视图文系统、电子邮政系统、电话咨询系统等的出现,不仅仅是改变了人们获取利用信息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将人们的潜在信息需求转变成了现实需求,此外,信息产业技术更新快、受科技进步影响大,正是这一特点的外在表现之一。在经济信息化中,应逐步把重点转向企业信息化和产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产业信息化的基础。企业在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都有信息化的问题,这对企业研究竞争环境、了解竞争对手、制订竞争对策,以便在竞争中取胜至关重要。经济与社会是密切相关的两个领域。如果把经济看作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那么国民经济信息化也就意味着社会信息化;如果把社会视为非经济系统,那么国民经济信息化在实践中也会扩展到社会信息化。要通过加强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完善信息基础结构来促进信息资源的利用,信息产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信息化,并由此加快我国工业化的进程。
信息时代,必须具有扎实的信息管理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能够迅速获取信息并进行鉴别分析与加工整理;具有丰富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熟练检索各种综合性、专题性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的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服务意识;具有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等。这些要求迫使图书情报机构充分吸纳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各学科领域专家和各类专业人才,自愿地与本系统人员共同开展参考咨询服务,即参考咨询服务队伍的社会化。尤其是在网络合作数字参考咨询环境下,参考咨询服务人员要通过与其他地区或国家参考咨询机构开展的数字资源共享、专家智力资源共享、服务共享合作,来解答用户提出的超越自身知识范围和可利用资源能力的复杂问题。参考咨询服务内容的知识化、服务手段的现代化、参考资源的数字化、服务对象的全球化、服务方式的网络化对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