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研经费使用情况

科研经费使用情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研经费使用情况

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不足;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2

引言

国家相关部门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约束和指导事业单位合理有效的分配和使用资金,这就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实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分为项目经费管理和公共事业经费管理两部分。项目经费管理主要指对重大科研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公共事业经费管理包括行政办公、津贴、医保以及职工工资等。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科研实力有了显著提升,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科研的支持力度,加强对项目经费的管理。

一、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各部门在项目经费申请、下发以及执行过程中存在争议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切实加大了对科研的投资力度,为我国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但是,一部分科研单位本末倒置,将工作的重心放在索要科研经费上,增加各种不必要的消费,严重浪费了科研资源。在管理科研项目时,各部门各自为政,难以达成共识和妥协。项目课题组将工作的着眼点放在经费的来源上,忽视了提升经费效益的必要性;科研管理部门将工作重点放在项目申报和立项上,缺乏对经费的管理;财务部门负责会计核算工作,不关心经费来源及使用,而且核算过程中较为笼统,没有将不同项目进行分类核算,降低了经费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财务部门缺乏与课题组的沟通和交流,降低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水平,不利于科研单位的长远发展。

2.缺乏对项目经费预算的有效监管

科研单位一旦确定具体的科研项目后,就要着手编制经费预算,延伸经费使用预算至实施环节。项目的完成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受预算编制的影响。在对经费进行预算的过程中要保持其与项目目标的一致性,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范,保证项目任务的顺利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金。但是,课题组为了申请到更多的项目经费,往往弄虚作假,编造预算,财务部门只负责会计核算工作,无法了解科研项目实际情况,也难以有效控制和监督经费预算工作,最终造成项目实际支出金额与预算金额存在较大出入,阻碍了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3.缺乏明细的科研项目支出统计,财务监控难以开展

缺乏对科研项目支出的有效监管。第一,课题经费长期以来实行课题负责制,课题组长享有经费支出的权利,课题人员可以随意支出与课题相关的费用,缺乏对课题经费的宏观掌控。而且,在对事业支出进行核算时,课题的间接费用也被纳入在内,降低了项目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第二,经费报销未按规定进行,违规现象屡禁不止,课题小组直接负责项目经费的审批工作,他们在对发票等进行审批时不遵守审批流程,加剧了财务监管的难度。第三,一部分科研单位结束科研课题或者办理业务结算较为滞后,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科研项目资产和资金严重浪费

最近几年,我国越来越重视科研的作用,将较多的资金投入到科研中,科研项目经费逐年增多,科研人员将自己争取到的资金纳入私人账户或者以其它借口转出资金。某些觉悟不高的科研人员以个人名义承接科研项目,浪费了大量单位资源,但是所获资金并未转入本单位,浪费了大量国有资源。各课题组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项目经费列支不明晰,重复采购等现象屡见不鲜,造成设备资源的极大浪费[1]。

二、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有效措施

1.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环节

(1)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就国家而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对科研人员的约束,使得编制预算过程中有章可循,杜绝主观随意性,从制度层面保证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事业单位而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建议,制定出更为详尽、充实的科研经费管理细则,包括规定报销比例、范围,明确课题负责人、科研人员以及财务部门各自的职责等。要保证科研经费管理的顺利进行,就要提升科研经费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要提高履职能力,建立并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要不断解放思想,建立并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保证科研项目成本预算的科学性、公正性、系统性。例如,在核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时,要从固定资产的折旧情况、损耗情况以及原值出发,将各项费用平均分配到科研项目成本中。加强对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能保证科研成本核算的真实、可靠,推动科研的顺利进行。同时,科研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及时向财务人员汇报最新科研动态,保证财务人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3)增强成本意识,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机制。当前,事业单位缺乏对成本核算的重视,成本要素支出往往被忽略,尤其是对管理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以及水电费等间接费用缺乏重视,在分摊过程中较为随意,界限不清、交叉等现象屡见不鲜。同时,科研人员的成本效益意识不强,将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科研结果上。由此,事业单位要建立并完善成本核算机制,划定经费支出的具体范围,保证审批程序和开支标准的科学性、有效性,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2.科研经费使用环节

(1)改善科研经费交叉管理、多头管理的现状。要进一步明确划分课题负责人、科研人员以及财务部门在经费管理中的职能。只有保证职责划分的科学、明确,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交叉管理和多头管理的现状,从而保证科研经费效益的最大化,推动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财务部门要积极解放思想,为编制科研项目预算提供参考意见,减少设备重复购置,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减少固定资产损耗和闲置,为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2)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和管理。财务人员除了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外,还要加强对科研项目内容的学习,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和管理。要求科研人员解释及说明某些不合理发票的前因后果,一旦理由不充分,财务部门应无条件的拒绝报销。

(3)定期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作报告。科研项目一般周期较长,经费核算一般在项目结束时进行,由此,财务人员难以有效监控科研经费使用情况,也无法保证科研预算的贯彻执行。建立并完善项目经费使用情况报告制度,便利了财务人员及时掌握经费使用情况,能进一步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率,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一旦发现预算与经费执行存在较大差异,财务人员要予以高度重视,将具体情况上报科研项目负责人,对出入情况及原因进行细致分析,从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保证科研项目财务支出的科学、合理[2]。

3.科研经费结算环节

(1)切实提高科研人员的项目决算意识。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要定期举行科研经费相关讲座,进一步普及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树立起科研人员较强的决算意识,提高科研人员的经费预算觉悟,使之主动配合财务部门工作,保证科研经费预算的科学,对于预算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要及时予以纠正,保证科研经费预算的有序开展。

(2)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科研经费惩戒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要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就要建立并完善奖励机制,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要建立起完善的惩罚和约束机制,对不合理使用或者浪费科研经费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和惩罚,不断纠正科研人员的行为,将科研经费管理条例落到实处。事业单位要从宏观上把握科研项目最新进展,加强对项目支出、预算执行以及项目进度等相关情况的审查和监督,考核其是否符合规范,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科研项目的社会效益。

(3)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科研经费结算制度。事业单位在制定具体的科研经费结算制度时要坚持实事求是,明确规定结算内容和结算时间。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科研经费结算制度的相关条款,准确认真的做好项目经费结算工作,缩减结余经费的挂账时间,最大限度的利用这部分结余资金,提高科研经费的效益。科研项目完成以后,财务部门要及时与科研人员进行沟通,保证科研经费结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4)定期对科研经费进行审计。财务部门要切实履行其职能,定期审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保证财务支出的科学。同时,财务部门要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科研经费审批、立项以及执行等情况,加强对科研经费去向及使用的监督,并将具体情况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在审计和监督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给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项目负责人,妥善解决问题,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推动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3]。

三、结语

事业单位要切实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就要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要认清自身科研经费管理现状,正视问题和缺陷,不断以科学技术武装头脑,妥善解决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事业单位的科研管理水平,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付宁.我国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探析[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04).

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研经费 管理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135-02

科研经费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直接影响着高校科研质量、水平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以及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一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水平, 尤其是财务管理的能力,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长远发展。随着高校的科研工作迅速崛起,筹措的科研经费和承办的科研项目大幅增长,科研经费来源多元化。与此同时,经费使用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科学、规范地管理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能,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1.项目管理与经费财务管理出现脱节。由于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多元化,不同投入渠道和投入方式对所投入的科研资金提出的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课题负责人制”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在高校普遍推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对课题的立项、组织经费使用、项目验收及项目所形成的资产和成果进行全程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经费管理的方式。科研经费的管理, 涉及高校科技处与财务处两个部门,如此一来,科研管理部门注重于争取项目或提取管理费,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及效益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财务部门则对科研资金的筹集和运用全过程缺乏综合管理和有效监督,财务部门与科研业务管理部门在科研经费报销过程中缺乏沟通协作便极易造成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严重脱节的现象,进而不能通过经费管理来控制项目进程。

2.科研成本管理不到位。科研人员经费及间接费用核算不合理,是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不准确的主要原因。相当一部分高校的科研项目经费支出中,只包含外购商品、服务的费用以及高校提取的少量管理费甚至不提管理费的做法,用于科研管理日常工作的项目管理费,不包含科研工作中耗费的本单位办公设施、水电能源费等。不计入项目支出的这部分费用,通常从学校教育事业费中列支,从而导致原本应计入科研经费的成本支出转嫁到教育事业费中,这便不能准确反映出科研项目真正的间接费用。因而,高校科研间接费用的确定不准确、不合理,不能真实反映出科研活动的真正经济效益,那么在科研成本核算中,此类间接费用核算也是不准确的。

3.科研经费管理的监督控制机制不完善。目前,国家科研管理制度未制定专门针对科研管理监督的审计办法,许多高校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力度不够,科研经费不能科学管理,缺少对科研经费结题审计和效益分析,审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其事前、事中监督职能,不能及时发现经费开支的漏洞,主要在于高校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所以,这些科研经费能否真正高效地投入到科研活动中,财务及审计管理人员无法合理有效地管理、监督。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科研工作在项目经费引进以后,经费的所有权便归课题组所有,课题组如何科学规范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科研经费的使用价值,学校无须过问,学校财务部门则更无权干涉。这种尚未建立在经费监管下的科研项目绩效考评指标控制体系,对综合科研项目技术水平与经费开支的综合考核没有开展,成为科研项目管理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加强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对策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明确经济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科研工作健康发展,针对以上谈到的高校目前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1.强化科研经费管理意识,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各级领导与科研人员应从思想上充分认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重要性,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是高校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财政部教财[2005]11号)规定,高校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不论其资金来源渠道,均为学校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并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科研经费的数额包括完成科研任务的费用和利润。在使用科研经费的问题上,高校应充分考虑自身特点,核算要切实可行、简单方便,努力降低科研成本。区别情况进行账务处理,以简化成本核算、真实反映科研经费状况。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科研能力,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学校科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真正做到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确保用好、管好科研项目经费。科研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应该将每一分资金用在刀刃上,使它发挥最大的效益, 特别是项目组长要树立全局观念,自觉接受管理和监督。

2.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各高校要针对当前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按照科研经费的特点,依据灵活、规范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的、操作性强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和制度。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须做到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管理,将科研经费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并设立独立的科研经费收入账号,集中核算,专款专用。建立审批制度,明确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经费审批权限,建立新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加强对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管理,实行统一有效的预算管理。对科研经费支出科研经费支出要全成本核算,应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以科研项目作为核算对象,以项目研究周期为成本计算期,将科研项目研制过程中消耗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坚持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划清费用的承担期限、费用界限、受益对象,确定科研支出的合理水平。总之,建立科学严谨的成本管理机制和成本考核体系,在遵循国家和省市有关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区分不同类型的科研课题,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方便操作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3.健全科研经费的监督机制。为提高经费管理水平,增加资金使用效能,保证科研项目的高效高质完成,高校应建立一套由财务、审计、业务专家等部门组成的有效监督、评价机制和程序。第一,财务、科研、审计、人事部门应紧密合作,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督和检查,把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工作纳人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范畴,审计部门应加强科技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定期监督检查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对课题执行情况、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科研项目严格按照合同协议的规定执行。审计内容主要包括: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建立及执行;科研经费预算、收入和使用的管理;科研经费使用的效益性,财务处应严格执行科研财务报销制度, 积极推进财务管理的手段创新,做到事前审核、事后复核。科技处应参与科研前期、中期、后期的管理工作, 进行科研课题经费支出的分析、结题成果推广运用的效益分析等等;第二,对已结题项目的结余经费,尽早摸底调查,并区分不同情况分别处理:上级拨款单位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学校要制定符合校情的项目剩余经费管理办法, 以严肃财经纪律,堵住科研经费乱支乱花,规范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确保科研经费尽可能地用在科研工作上。对于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不仅要经常检查, 还要共同制订下一步的经费计划并在实践中合理使用。第三,制定校内科研经费的结账管理办法,,课题结项时,首先应由审计部门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审核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对国家重大的财政支出课题经费,还要引入第三方独立会计事务所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论向立项单位和经费投入单位报告。

参考文献:

1.陈德辉.高校科研财务管理规范化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4)

2.姜晓玲.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创新[J].会计之友,2006(35)

3.岳隽茵,邵萍等.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研究[J].天津教育财会,2008(1)

4.张斌华.略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08(9)

5.傅建雯.高校财务管理机制的转变与完善.财会通讯(理财),2007(2)

6.苏立恒.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8(3)

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科研经费 高等院校 改革建议

高等院校作为我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排头兵”,肩负着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的重要使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其作用愈发重要。在我国高校科研项目与经费投入“量费同增”的大环境下,逐步暴露出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严格、资金使用效益低等问题。2013年1月,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印发三项有关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科研经费应全面纳入高校财务统一管理;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强调科研项目与资金配置统筹协调的重要性。面对我国科研经费发展与监管的新常态,改革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系,对于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规范与使用效益意义重大。

一、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科研经费作为各高校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必备条件和重要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科研活动的规模大小与持续长短,贯穿于科研项目的审批立项、实施执行到结题验收的全过程,各高校必须重视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实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科研经费管理与项目管理脱离

科研经费预算,长久以来都是由科研项目组自行编制,缺少高校科研业务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协同参与,主要以事后管理为主。高校科研业务管理人员通常不熟悉各项目的进展情况,财务部门也难以及时追踪经费使用的合理性与效益,各高校一般是在项目经费使用之后才知晓情况。此外,项目负责人虽然是课题研究的专家,但常常对预算的编制等财务问题不甚了解,考虑技术问题多,注重经费使用效益少。高校的科研业务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及项目科研人员三者之间的权责不明,经费管理体制不顺。

2、科研经费没有实行全面成本核算

在科研项目的立项书当中,通常都对与项目研究有关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进行了列示,并规定了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与比例大小。项目一旦审批通过,不应随意更改,那么高校科研经费就应当采用全面成本核算的方法。然而,大部分高校所谓的科研成本核算,只涉及科研课题发生的直接费用,不少间接费用的使用往往超越了合同规定的范围,如消费性支出比例过高等。导致有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刚启动不久,科研经费就所剩无几;而有的科研项目完成后,却存在大量结余经费,这样都没能全面地反映科研项目的真实研究成本。

3、科研经费的使用缺乏监督与控制

多数高校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实行的是项目责任人负责制,科研经费到校后,部分高校在提取项目管理费等相应费用之后,剩余经费就由项目负责人支配。至于项目如何开展,经费使用情况如何等,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控制措施。有些项目负责人也存在着“项目是我申请到的,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的思想,加之高校对不同来源、性质不同的科研经费的使用难以准确把握,有科研人员就认为:既然有经费,只要是正规的发票,就可以报销。在科研经费的实际使用中,更是随意变更预算,使得科研经费的支出存在着一定的无序性和随意性。

4、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机制缺失

对于科研项目的结题验收,大部分高校更注重项目科研成果的考察,而很少关注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绩效评价。由于科研活动的主体创造性和自主性显著,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科研活动及其费用在开始之前就难以准确预计,致使科研项目的成本难以区分、难以细化、难以计量。在科研经费结余时,个别科研项目组不按期结题,或者结题后不主动去学校财务部门办理结算手续。导致结余科研资金长期挂帐,甚至被项目组挪为他用,阻碍了科研项目经费决算与评价工作的及时开展。此外,高校进行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基础方法与技术还不健全,科研活动的结果、效率和效益核算困难,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科研经费使用的各种乱象。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尽管高校科研活动有其独特之处,并且管理困难,但产生上述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原因,依然有迹可循,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相关科研经费管理规定仍较为笼统。近年来,各部委多次印发针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总体要求与具体内容,但规定条款一直难以细化,管理机制和绩效评价办法始终缺失。而且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务院的管理意见也不尽相同,不便于学校遵照执行。此外,在国家及地方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鼓励高校产学研结合的政策背景下,部分高校对科研经费抱着“先上量,后规范”的想法,施行的各项科研经费管理举措往往笼统而又宽松。其二,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对项目负责人的监督机制,对不同来源与性质的科研经费也没有区别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不少高校领导和科研管理人员在履行管理监督职责的同时,又往往是学校的学科带头人,甚至也是科研项目组的成员,具有监督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身份,有效监管自然难以落实。其三,部分项目负责人财经法纪观念淡薄。由于部分科研项目负责人财经法纪观念淡薄,为了完成科研工作任务,达成个人职称晋升等个人利益需求,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去争取科研项目的立项资助。在获得项目经费后,又大肆违规使用科研经费,通过领取劳务费和各种发票报销等方式提现,甚至将科研经费转入与其利益相关的公司挪作他用。

三、针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改革建议

1、科学的组织管理

科学的组织管理是做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基石。为保障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必须理顺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科研项目组三者的关系,明确规定各自在经费管理过程中的职责权限,推进落实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责任制。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做好项目管理工作,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科研项目与资金配置的统筹协调,规范科研经费转拨行为;财务管理部门须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秉持严肃的财经纪律原则,明确科研经费使用规范,完善报销手续,针对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科研经费单独进行会计核算;科研项目负责人则要积极配合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工作,在思想上重视财经法纪,所有的经费开支切实按照审核通过的预算计划执行。此外,还要注重同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沟通,协调好各阶段、各项具体的经费支收,保障科研项目的有序开展。

2、全面的经费预算

全面的科研经费预算,应囊括所有与科研经费相关的收入预算、支出预算、预期风险评估与应对解决方案等。使用有效的预算方法,通过采用成熟的项目管理软件或资源计划系统,结合历史数据参照法、参数模型法和计算机估值法,合理制定科研项目各阶段的经费预算。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必须严格执行核定的项目预算书,将科研项目作为全成本核算对象,采用会计年度作为核算周期,按规定对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具体金额进行全面核算。针对普遍存在的跨年度科研项目,须注意核算方法、核算对象与计算口径的连贯性和一致性。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生了重大的经费调整,须及时向高校科研项目管理部门提交情况报告书加以详细说明,并据此编制项目年度决算。科研项目完成后,一般应在一个月内由高校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共同编制科研项目的经费决算表,并报送高校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审核。

3、完善的监督机制

没有监督,就易滋生腐败。为确保科研经费的科学使用,财务监督应与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用过程“如影随形”,贯穿科研项目的申报、审批、实施与验收的全过程。由此,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并会同科研业务管理部门协商制定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促使科研经费由事后管理向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理转换。要依据相关财务会计政策和项目合同对经费使用的具体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对科研工作中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根据发现的问题,瞄准经费管理的节点与漏洞,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的检查监督机制。此外,还要充分运用财务会计的管理控制方法,及时对结余的科研经费进行有效的计算、分析和决算,拟定有效的管理使用方案。精细核算与有效监督并重,才能切实提高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经济性与效益性。

4、有效的绩效评估

加强对高校科研项目成果的有效评估,需要从科研目标的达成角度出发,根据绩效审计的规律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特点,以科研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为评估标准,通过价值的形式将科研成果与进行研究的耗费相比较,对科研投入与成果产出比、科研支出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在当前我国没有统一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估体系的情况下,各高校应先行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的科研成果绩效评估办法,对各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推进科研项目的追踪问效制。有效开展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加强科研经费的监督与检查,防止违规违纪使用行为的发生,是提升高校科研项目成果质量,促进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的有效途径。

在当前我国高校科研发展与经费监管的新常态下,推进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改革,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计。这就需要从科学的组织管理、全面的经费预算、完善的监督机制和有效的绩效评估出发,建立健全科学的项目经费管理责任体系。以规范各项科研经费划转行为,加强经费使用各环节的关键节点控制,切实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才能真正提升高校科研工作的科学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内部会计控制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高校的科研经费来源渠道不再单一,科研费用总量逐年加大,但从以往审计结果来看,高校科研经费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科研经费管理中未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制度存在漏洞,监管缺失;预算管理存在缺陷,造成重复建设和损失浪费;内部审计方法落后。此外,高校在横向科研经费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违规使用和挤占挪用科研经费等情况。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会计控制的几点建议。

一、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诸多缺陷,这些管理漏洞不但有损高校形象,同时也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科研经费管理中未树立经济业务风险防范意识。近年来,高校频繁参与各项科技活动,国家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也逐年增多,随之而来的违规违法使用科研经费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例如违规套现、利用高校科研经费监管漏洞假冒学生名义领取劳务费等,导致科研经费并未完全用于科研项目本身。究其原因,一是高校科研经费支配过程监管缺失。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高校科研经费存在变相私有化的情况,高校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业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科研经费落实到位以后扣除相应管理费用,余下经费则交由科研课题小组进行支配,在一定程度上过分放大了科研资金的支配权力。二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绝大部分高校已经建立起科研经费的相关管理制度,但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仅仅对部分科研经费开支范围作出书面解释,对于具体执行步骤以及违反制度应承担的责任并未作出明确规定,致使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二)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预算管理存在缺陷。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对预算支出尚无科学的定额与标准,对科研项目的申报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流于形式。例如针对各项报销业务,忽视了对科研经费具体使用情况的有效分析与评估。财务部门只能片面了解一段时间内资金的收支与结余情况,无法对成本进行全面核算,对科研资金的状态、结构不能形成系统分析,资金使用效益更无法考核,最终导致科研经费预算不准确、财务信息存在缺陷,使得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发展受阻。

(三)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监督工作存在疏漏,力度也有待加强。第一,高校科研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理解不够,难以配合支持、帮助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第二,高校审计部门属于学校二级单位之一,与学校其他部门均存在一定联系,外部审计与之相比独立性更强,这也是内部审计部门审计工作中的主要缺点。第三,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缺乏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及合理性的评估分析,过于注重事后审计,且审计力度深度不到位,审计报告实际价值不大。第四,内部审计方法落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与科研专业领域的长期有效沟通机制,难以对材料设备以及相关管理费用的支出是否合理做出准确预判。大多数高校的内部审计普遍采用以账目为基础的审计方法,很少运用统计抽样技术,加之审计人员凭借主观经验办事,对风险基础审计模式的运用更无从谈起。第五,在我国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普遍采用“课题制”,但在实际工作中要证明各项支出均用于科研课题难度较大,也给审计工作造成困难。

二、高校科研经费内部会计控制措施

(一)树立经济业务风险防范意识。

1.建立完善经济责任制。对科研经费进行科学管理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因此建立完善可操作的经济责任制是避免问题发生的最佳方式。财政部、教育部此前联合规定,高校在进行科研经费管理与使用过程中,要明确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以及科研项目负责人三方的职责与权限。各高校的主要领导必须对经济责任制引起重视并加以落实,科研管理部门切实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有义务配合财务部门进行科研经费管理有关事宜;高校财务部门应加强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协助指导科研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进行合理预算,同时发挥监督职能,确保在预算范围内合理使用经费,在科研项目全部结束时对该项目进行决算审查;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与决算则由项目负责人落实,应根据有关规定来使用经费,且有义务配合相关单位的监督审查,按规定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和结账手续,并负责承担关于该科研项目经费的一切法律与经济责任。

2.建立内部授权审批制。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会计控制,除建立经济责任制外还需要配套建立完善的科研经费内部授权审批制度,以此来明确划分授权审批的责任、内容及权限等。同时建立紧急重大事项会签制度与集体决策,由相关负责人和部门进行联合审批。各管理部门在业务办理、职责行使过程中应严格遵照授权审批范围,禁止超标和越权审批。通过这一制度能尽量减少人为主观意识带来的不良后果,确保预算有效执行,防止。

(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1.财务人员参与经费预算编制。要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必须让财务人员参与到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编制工作中来。让其运用专业眼光与理论知识,结合以往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来协助有关项目负责人进行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确保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更为全面合理、注重细节。

2.加强控制预算执行过程。运用会计软件能辅助实现对预算执行过程控制的目标,以某财务管理系统软件为例,可以根据项目预算书的内容对各项经费支出予以额度设置,当该科研项目进入报账程序时,财务工作人员输入支出科目即可,而相应的额度限制则会自动提示,对超支现象予以控制,严格把关资金的使用方向。由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其自身特点,因此许多会计软件除去基础功能之外还能生成项目分析、科目分析以及预算分析等诸多财务分析表格,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及可信度。

3.建立健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机制。各高校财务部门应对科研经费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如资金使用效率、资金使用方向;从以核算为主转变为以管理为主,并且对各类财务报表数据予以筛选分析,兼顾考虑高校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资源共享、费用合理分摊的最佳方案,推进高校科研经费成本核算;同时弄清楚科研投入与实际收益的比例,对该项目的效益效率等情况作出系统的科学评估,使得科研资源利用实现最优化。

(三)提高内部审计监督质量。提高高校内部审计监督质量,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提供服务,促进其良性发展,适时采用定期或者不定期抽查方式加强监察力度,并进行常态监督。提高审计频率,将监督步骤提前,将传统的事后审计逐步转变为事前科研经费的合法合规性审计,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合理有效性审计,便于尽早发现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科研资金安全。高校的主要领导应重视审计阶段发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严格处理有关责任人,确保审计监督职能落实到位,保证高校内部审计独立不受干扰。与此同时,高校应逐步向审计“外部化”转型,聘请有资质的审计机构及其他相关单位对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审计,合理利用外部审计经验以及专业人员较强的分析观察能力来发现高校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四)加强高校审计队伍建设。优秀的审计人员需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学识,具备基本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会计控制的首要任务是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和工作能力强的内部审计人员,提高审计人员入行门槛,要求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确保审计质量。应注重对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和相关职业教育。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与高校财务和科研部门紧密配合,实现对科研经费的有效管理。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科研经费内部会计控制质量的高低关系着科研项目能否高效顺利进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应摒弃重事后审计,轻事前预算、监督的工作模式。科学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措施包括高校自身树立经济业务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内部审计监督质量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科研项目规范执行和科研经费有效运作。

参考文献:

1.张记元.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对策[J].会计师,2009,(7):167-168.

2.盛捷.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管理观察,2009,(7):144-147.

3.李洋.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7):221-223.

4.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23):76-78.

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高等院校;科研;应用

多年来,国家对高校实行“供给制”,高校只核算经费支出,至于开支是否合理和必要,则无人问津,其中科研经费中的招待费金额比重较大,同时缺乏合理的支出凭据。高校对科研资金成本核算大多是科研和财务部门共同负责,但分工和侧重点各不相同,缺乏沟通,造成成本核算不合理。同时科研的经费来源多元化,经费数额较大大,设计范围广泛,执行周期唱,各部门缺乏科学有效地核算、管理方法。高校用传统方法提供的成本信息逐渐无法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成本核算依据不明确,成本控制不合理。科学规范的使用有限的科研经费,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直接影响着科研质量、科研水平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以及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

一、现行高校科研成本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1.科研经费管理复杂

随着高等院校的发展,科研实力不断加强,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日趋多样化。主要来源渠道有四种:一是纵向项目,科研经费来自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下拨,主管部门都制定了每类科研经费相应的管理办法,主要用于把定位于研究型大学的高校;二是横向项目,科研经费来自于企事业及社会上各类单位,由于大多数项目是以委托合作的形式、内容各不同,对经费的管理与核算的要求也不同,主要用于以获得办学经费为目的的高校;三是科研专项项目,由国家各部委、北京市下达的各类主要用于科研条件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类专项项目。四是学校项目,校内自筹经费,多数高校的财力有限,学校拿出大量资金支持科学研究是希望有所回报。学校设立的学校重点研究计划项目、青年重点科研基金项目、人才引进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学术专著出版基金、项目配套基金、学生科技活动基金等。

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使科研经费的提供部门对经费的使用要求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规定,各类科研项目有不同的使用要求,这就带来了科研经费管理及核算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给财务成本管理带来了困难。

2.科研成本管理意识浅薄

科研经费到账金额是衡量高校科研水平或能力的重要指标,很多高校对科研经费到账金额非常重视,尽量获取较多的科研经费,然而却忽视成本核算和管理。因此通常高校科研项目的前期预算制作都较为细致、监督严格,而对资金到账后的使用情况、科研经费的管理、资源优化配置和学校风险的关注则相对较低。

此外,高校中科研经费普遍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管理,学校财务不多干涉。认为如果干涉过多,就会造成科研项目流失或转移。由于成本管理意识的浅薄使得科研经费在无法有效、合理的利用,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3.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课题制”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在高校普遍推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对课题的立项、组织经费使用、项目验收及项目所形成的资产和成果进行全程管理。由于有的高校对科研工作的管理比较重视上项目,争取经费,而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及效益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是对已有的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或缺乏规范有效的监督手段,致使学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工作。

为了鼓励教职工参加科研的积极性,科研经费的管理政策比较宽松,在报销制度上存在缺陷,使得科研经费支出出现随意性。经费报销中违规的情况主要为虚开招待费和劳务费,报销私人开销,发票开具时间与科研时间不统一,把旧发票充作报销单据;也有的是科研报销单据中所列的明细账与实际情况不符,加之一些商家根据顾客要求任意变更发票中的商品名称、金额,到商场买衣服、家用电器,开具的却是购买复印纸、办公用品的发票,致使科研经费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4.成本控制难度大,会计信息失真

全成本核算就是将科研项目消耗的所有资源成本纳入科研项目进行核算,但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因为高校从事科研项目的人员不仅有专职的科研人员,还有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其他人员,科研和教学往往有想融合的部分,横向科研工作的相当大的一部分资源都可以和从事教学工作的资源共享,如科研所用房屋、仪器设备、图书、水、电,甚至部分科研材料等等,应当划分多少进入科研项目成本无法明确界定。同时,大量的招待费、个人提成及与科研项目无关的个人开支却占据了科研经费很大的比例,造成了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会计信息失真。

5.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不高

高校对科研经费形成的资产监督和管理还相当薄弱,特别是对移动性比较大的资产,如大型电子设备和图书资料等资产,在科研课题结题后,以上资产仍滞留在科研人员手中,有的科研人员甚至将其视为私有财产据为己有。再有就是对科研经费所形成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学校没有及时进行管理,进行无形资产的帐务处理。以上都将造成资产的流失和失控,这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直接相关。

由于高校对科研经费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或为国家代扣缴一定比例的税金,有的科研人员将争取到的横向科研经费挂靠外单位,从而逃避上缴管理费,避开学校对资金的管理;或将已进入学校财务账户的科研资金以各种方式转移到校外;或以与实际不符的票据报销套取现金,财务部门并不监督其投入、运用、耗费和补偿的全过程。同时,科研主管部门只注重争取项目和收取管理费,而不注重经费的使用情况。有的科研人员校外承接项目,资金不进入学校,却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实验设备、实验试剂等进行实验,学校得不到补偿,造成学校资产的流失。

二、作业成本法在高校科研中的优势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其基本理念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它是以作业为中心,确认和计量耗用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作业成本法具有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两大功能,不仅可以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还可依据作业链和价值链的分析,进行成本管理,满足经营控制的需要。

1.提供准确成本信息的需要,对传统成本法失真信息进行修正

科研项目经费来源多元化:纵向经费、横向经费和校内自筹经费。并且科研跨越年度不同,有的时间较短,有的则耗费大量时间,归集的成本各有不同,作业成本法恰好适用于业务流程复杂、成本动因多样的情况,可有效避免信息失真和成本失控。

2.寻求较好的成本核算方法的需要

教育和科研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关联性,很难将其区分。另外科研成本多为间接成本,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中心,划分成本动因进行分配,适用于间接成本比重大的情况,更有效地支撑成本预算管理体制。

3.解决目前高校中存在的资源利用低效,为经费拨款提供依据

作业成本法可根据高校教育活动的作业链进行作业的增值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作业成本管理,降低增值性作业的成本,剔除非增值性作业,有针对性地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使对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与高校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统一起来。把经费利用情况作为拨款依据,切实保证资源可以合理配置、利用。

三、作业成本法在高校科研中应用

1.应用的可行性

(1)作业成本法适用于产品品种结构复杂的企业或机构

高校科研经费呈现多元化,成本差异较大,除了直接费用外,间接费用大致可分为能源材料及试验外协费、工资及劳务费、国内外学术活动费、综合管理费用、固定资产使用费、业务招待费、业务资料及出版印刷费等。种类复杂繁多,难以辨识。

运用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成本分配的对象,以作业耗用的数量作为成本分配的依据,对每种作业都单独计算其分配率。同时,成本动因因经费来源、跨越年度不同各异,因此应具体分析不同的资源、作业、动因以分配间接费用,核算成本。

(2)国家鼓励科研项目,高校的运作模式也日益产业化

高校不能完全按财政预算的方式来核算成本和控制成本,必须寻求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新方式。高等教育的全过程涉及许许多多的作业,可使用作业成本法的空间很大,同时作业成本法也有助于高校追踪整个高等科研作业流程,进行成本控制。

(3)高校计算机硬件基础较好,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水平较高,信息处理技术先进

(4)随着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领域,高校即将面临激烈的竞争,课题争取不容易

(5)高校会计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素质较高,对作业成本法知识的了解较多,培训也较为容易

2.应用步骤

高等院校经费支出包括与项目研究有关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无需进行非配,直接计入相应科研项目中,对于间接费用要进行合理的分配,科研间接成本按其收益大小进行分摊。

实施作业成本法主要有六个步骤:确定高校主要作业;确定和计量高校各类资源消耗,将资源耗费价值归集到资源库;分析资源动因,确认作业,将特定范围内各资源库汇集价值分解分配到各作业成本库;分析作业动因,确定动因分配率;将作业成本库价值分配计入最终科研对象成本计算单,得到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本;编制成本报告和进行成本分析。计算出所有院系的总成本和内部构成情况后,可以从收入与支出角度分析各单位的经济效益,也可以从各部门资源消耗的比重考虑运行效率。

(1)确定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是通过作业成本法进行计量的成本,主要计算各个科研项目、科研人员的成本,将未纳入科研项目的费用扣除,教育成本中有一部分科研费用也予以扣除。

(2)确定主要作业,形成成本作业库

根据学校费用规模较大的特点,分别建立作业中心。作业中心的划分不宜太细,也不宜太粗。太细则不仅不能得到有用信息,反而有可能造成分析困难,太粗则难以揭示改善管理的机会。科研项目按类别分为纵向项目、横向项目、科研专项项目、学校项目等四类,按性质分为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和一般项目三种。科研项目由不同学院的科研人员负责,每个学院的科研人员依其研究专业的不同而科研项目有所不同。

(3)选择成本动因

作业动因是指作业被消耗的直接原因,是进一步将作业成本库中的费用分配到各项产出上去的依据,一般以某项产出所消耗的各作业成本库中的占主导地位的关键作业的数量作为成本动因。

作业动因分析实际上是对作业的识别、计量以及对作业所消耗资源费用的归集与确认,进而分析评价各项作业增值性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揭示哪些作业是必需的,哪些作业是多余的,尽可能降低直至消除那些对科研来说没有作用的作业,最终确定减少科研所消耗的作业数量,从整体上降低作业成本。确定是否为增值作业时,应结合作业动因分析对多项作业开展细微的分析。增值作业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该作业的功能是明确的;该作业有助于科研成果提高;该作业在高校的整个作业链中不能去掉、合并或替代,三者缺一不可。

高校科研成本动因主要包括科研人员数量、科研工作时间、设备价值、咨询考察、参考资料消耗、水电费、招待费、其他费用等等。其中分为可直接计入某特定专业、特定层次的学生培养成本的终结资源动因;可直接计入各作业成本库的作业专属资源动因,科研过程中的办公费、交通费;必须分解后间接计入各作业本成库的资源动因,使用机械设备,折旧,水电费。

(4)确定成本库分配率,并将作业中心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

成本库分配率,即每单位成本动因耗费成本,直接由作业总成本除以成本动因数得到。

作业动因确定后,就可以计算每一个成本库单位作业动因的成本,即成本动因率。然后汇集于各个作业中心成本库的成本动因率分配到科研中。一方面是各科研项目发生的直接费用,如科研项目人员工资、购买的设备费用和与科研相关的成本项目等。另一方面是根据与科研项目的有关性而分摊的间接费用,通过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

3.应用作业成本法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高校科研管理应具备一定的前期条件,了解高校科研管理体系,针对传统成本方法的缺陷通过作业成本法的运用进行改进,增强成本管理有效性,提高资源有效配置。重点关注金额较大的科研经费分配情况,不同性质的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不同,应区别对待,同时要严格遵守高校成本开支范围的有关规定。

四、结论

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核算路径清晰,它弥补了传统成本法下经费管理的漏洞,通过分配作业、成本动因,追踪成本消耗过程,所获取的成本数据更加客观、准确。它不仅提供了最终科研成果相关的成本资料,还提供了每个作业的成本信息,使成本控制点深入到作业,扩展了成本控制的空间。但是由于所查阅的资料有限,具体的运用过程仍需要进行细化,还要不断地进行摸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美]加里,柯金斯著,甘荣坤译.作业成本管理:政府机构手册[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2.

[2]范先佐.教育财务与成本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