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职业特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林业会计具体特征
众所周知,会计在当今的经济活动中的地位非常的显著,是保证经济活动有序进行的关键。由于领域不同,所以会计内容也存在显著的区别,都具有各自行业的独特性,在该行业中亦是如此。林业是综合经济的关键要素。它和别的行业间有非常多的区别,这就会导致该会计信息和别的领域汇总店有非常显著地区别,有着许多自身的独特性,具体讲有如下一些要素:
首先,核算构成要素非常多众所周知,林业活动和别的活动之间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它的运作内容非常宽,不单单的指常见的造林等基础活动,同时还涵盖着运作中的许多相关要素的建设等活动,比如道桥项目的建设等等。而且,站在其带来的物品的高度上分析发现,其运作不但可以为我们带来非常富裕的林业产品,而且,其自身还有着十分显著的功效,比较提升空气品质等。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林业活动带来的不单单是经济利润,带动国家的经济建设活动顺利开展,同时它还有着许多别的领域内容所不具备的效益,比如生态以及社会等等,而这些内容都是无法直接用货币来体现出的。所以,作为林业经济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林业会计在对林业经济活动进行如实反映的同时,还要对林业生产过程当中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如实的评估和反映,从而对林业的价值进行科学的掌握。
其次,核算非常繁琐我们国家有着十分广袤的林业区域,其分布并不集中,这就使得林业活动在很大层面上会受到所在地域的自然以及生态等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森林培育以及采伐等环节直接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除此之外,地形地势、木材的运输距离以及木材的等级等都会对生产造成直接的影响,导致林业活动的费用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林业运作活动会被很多的要素所作用,这就导致会计活动受到非常不利的影响,导致其成本核算变得非常的繁琐。通常为确保能够合理的分析这些作用内容,要结合具体状态高效率的开展核算工作,对活动中的所有的内容都要认真地分析,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核算活动的针对性合理。
第三,核算组织样式多由于林业生产本身在组织上就相对比较松散,林区往往分布着很多的基层生产单位,这些生产单位往往采用自己的生产组织形式,而相对的基层林业会计也就采用适合本组织的核算方式,这样就使林业会计的核算方式比较的多样化。有的林业部门为了强化会计管理,采用集中核算的方式,而有的单位仍然采用相对比较灵活的分散核算。特别是采取分散核算的林业会计,有的核算方式为内部银行核算,还有一些采用往来制核算。林业经济管理过程当中应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核算形式,从而充分发挥林业会计的核算作用。
当今背景下林业会计的作用
林业是国家的众多行业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要素。与之相关的运作机构不仅要承担高效管理并且使用相关资源的任务,而且还应该持续的为我们带来充足的产品,促进经济建设活动顺利开展。林业会计的职能是由林业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及其他经济活动的内容所决定的,并受林业会计核算对象所制约。所以,它通常有着如下的一些功效:
1精准的记录并且体现林业运作组织的经济状态,为相关的管理活动带来必要的信息内容。经济信息是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主要依据,会计信息又是经济信息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单位的性质如何,规模大小,通常来讲,为了确保经济活动顺利开展,都要对其自身的经济内容有充足的了解。要想按照此项内容来开展活动,相关机构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简便可行的措施,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供各种类型会计信息,使企业内部的经营层和管理决策层及时掌握、了解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利他们做出恰当的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监督和检查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林业会计除了日常的核算工作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职能就是对本单位的财务运行情况进行监督,从而保证国家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能够有效的得到执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不合法现象的发生几率,以此来确保单位的财经活动顺利进行。林业活动机构的所有的工作,都会关系到先骨干的法规条例,其经济事项的运作内容,又要通过会计来体现,所以,会计活动需要在记录相关的活动的时候,认真地监督并且分析具体的工作的执行情况。对于财经法律、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不仅要利用会计资料进行事后检查,更重要的是要进行事前监督,防止发生违反财经纪律、法规、制度的情况。与此同时,会计人员还应通过自己的工作,积极宣传遵守财经法律、法规、制度的意义。结合广大的社会群体以及相关机构,共同的开展搞效率的监督工作,共同执行和维护财经法律、法规、制度。
关键词:林业会计;特点;职能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会计活动的一个根本目标就是服务于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主体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通过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林业生产单位在很大程度上也遵循着这条规律,谋求本单位的经济利益。但是应该看到林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除了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之外,还有一系列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对于林业企业来说,其日常生产和经营活动不仅仅要考虑经济效益,同时还要兼顾生态以及社会效益。这给林业会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会计理论中的会计环境相关理论认为,会计的目标是由会计所在的外环境所支配的,会计目标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起决定作用,进而对会计方法以及程序造成影响。依据林业会计所处的外环境,林业会计应该在保证经济效益提升的前提下,增加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对林业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出了对林业企业的经济信息进行反映的同时还要对林业企业的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信息进行如实的反映,大幅度扩展林业会计的信息量,这在客观上符合林业的三大效益。决策有用学派认为: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是会计的目标。经济责任学派则认为:编制财务报告,对受托人的经济责任进行解释和解除,对受托人的业绩进行评价是会计的目标。而在会计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面临的情况比较复杂多样,会计目标往往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而是朝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林业会计也是如此,通过具体的功能实现会计的目标。
1 林业会计的特点
会计在现代经济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确保经济主体顺利开展经济活动的重要保障。不同行业的会计除了具有会计的一般特点之外,都有本行业的一些特点,林业会计也不例外。作为国民经济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林业不同于其它的产业,这也使得林业会计与其它行业的会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会计核算内容的广泛性
林业生产不同于其它经济部门的生产,其经营活动包含着十分广泛的内容,不仅仅包括一般的营林、采伐作业等基本内容。还包括林业生产活动中的一些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如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道路桥梁的施工以及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等部门的日常经营和管理活动。同时,从林业所能提供的产品来看,林业生产不仅仅能够向人们提供木材、橡胶以及其它的各种林产品,除此之外,森林本身还具有清洁空气、调节气候,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林业生产所提供的产品不仅仅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能够为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原料或者是直接的产品,同时,林业经济还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这些效益是不能仅仅用金钱来进行衡量的。因此,作为林业经济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林业会计在对林业经济活动进行如实反映的同时,还要对林业生产过程当中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如实的评估和反映,从而对林业的价值进行科学的掌握。
1.2 成本核算的复杂性
我国森林面积十分广阔,且地域分布比较分散,这就导致林业生产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自然以及气候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森林培育以及采伐等环节直接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除此之外,地形地势、木材的运输距离以及木材的等级等都会对生产造成直接的影响,造成林业生产的成本上下出现很大的波动。即使是在同一个林业企业内部,由于进行生产的地点以及季节的差异,都会造成成本的不一致。林业生产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样也给会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增加了林业会计成本合算的复杂性。为了能够有效的应对各种复杂因素对林业生产成本核算所造成的影响,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严格的核算,对于生产过程当中的每个项目都进行相关的考察,这样才能够使成本核算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1.3 会计核算组织的多样性
由于林业生产本身在组织上就相对比较松散,林区往往分布着很多的基层生产单位,这些生产单位往往采用自己的生产组织形式,而相对的基层林业会计也就采用适合本组织的核算方式,这样就使林业会计的核算方式比较的多样化。有的林业部门为了强化会计管理,采用集中核算的方式,而有的单位仍然采用相对比较灵活的分散核算。特别是采取分散核算的林业会计,有的核算方式为内部银行核算,还有一些采用往来制核算。林业经济管理过程当中应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核算形式,从而充分发挥林业会计的核算作用。
2 林业会计的职能
林业是国民经济诸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林业生产经营单位一方面肩负管好用好森林资源的责任,同时,还要源源不断地满足社会对林产品的需求,提高经济效益。林业会计的职能是由林业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及其他经济活动的内容所决定的,并受林业会计核算对象所制约。因此,林业会计具有一下职能:
2.1 正确及时地记录和反映林业生产经营单位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工作提供系统的经济信息。
经济信息是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主要依据,会计信息又是经济信息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企事业单位,为了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做到心中有数。要做到这一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工作者,可用多种、灵活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供各种类型会计信息,使企业内部的经营层和管理决策层及时掌握、了解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利他们做出恰当的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2 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监督和检查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
林业会计除了日常的核算工作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职能就是对本单位的财务运行情况进行监督,从而保证国家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能够有效的得到执行,防止企业中出现违反相关法规的情况发生,保证企业正常的财经秩序。林业生产经营单位每一个具体的经济活动,往往涉及到财经法律、法规、制度中的有关规定,而各项经济活动的情况和结果,又需要借助于会计来进行记录和反映,因而会计工作就应当在记录、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同时,监督、检查各项经济活动是否执行和遵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制度。对于财经法律、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不仅要利用会计资料进行事后检查,更重要的是要进行事前监督,防止发生违反财经纪律、法规、制度的情况。与此同时,会计人员还应通过自己的工作,积极宣传遵守财经法律、法规、制度的意义。依靠群众与有关部门,实行会计监督,共同执行和维护财经法律、法规、制度。
总结
从上面可以看出,林业会计作为会计中的一种,具有其它行业会计所不具备的特点。因此林业会计人员应该在日常的工作当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积累工作经验,从而更好的为林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梁广丽.浅析会计系统的信息化[J].时代金融,2010,(01):85-86.
1、新制度在会计确认、计量方面有所突破
其表现在:(1)明确了金融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一般原则。会计假设和一般原则是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前提条件,比如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等是企业确认费用的前提条件,历史成本原则是企业对资产、负债进行计价的前提条件。(2)对资产、负债、收入等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概念框架的重构是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础,比如新制度对资产的重新定义,成为将开办费用、待处理财产损失、资产减值等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项目排除在企业资产之外的理论依据。事实上纵观通篇新制度,大多数的条款是关于如何进行会计确认、计量的规定,其次是关于如何对外进行信息披露的规定,而对会计记录方面的规定则基本没有涉及。会计记录方面的规定留待与会计制度配套的分行业会计核算办法来解决。
2、新制度采取了更加稳健的会计政策
(1)对朝末资产的计价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要求对不实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新制度第四十五条规定:“金融企业应该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检查,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应为之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包括: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各项贷款、抵债资产、长期投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涉及金融企业的各种主要资产。提前确认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充分体现了稳健主义思想。
(2)对与或有事项相关的或有损失和预计负债予以确认并充分披露,而对或有资产一般不予确认。根据会计的实现原则,当期没有实现的业务或事项就不能在当期确认。按此原则,各种担保业务、未决诉讼、贷款承诺、银行承兑汇票等依赖未来事项证明的或有事项,以及未履行或处于履行过程中的衍生金融工具,都不具备确认条件,因而都属于表外业务。表外业务虽然尚未实现,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潜在风险,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由于通常只需要5%-20%的保证金就能完成交易,其风险放大作用就更加明显,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即是一个明证。“以衍生金融工具为代表的表外业务是一把‘双刃剑’,经营得好会带来较高收益,否则会蒙受巨额损失。”(刘玉廷,2001)因此,对与或有事项相关的或有损失和预计负债予以确认和披露,是金融企业预防风险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关规定在第一百二十五至一百三十一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3)对收入确认采取更严格的标准。第八十四条规定:“金融企业提供金融产品服务取得收入,应当在以下条件均能满足时予以确认:①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②收入的金融能够可靠地计量”。这一条说明,如果有证据表明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不能流人企业或者收入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企业就不能在当期确认该项收入。因此,第八十五条进一步规定:“(金融企业)发放贷款到期90天后尚未收回的,其应计利息停止计人当期利息收入,纳入表外核算;已计提的贷款应收利息,在贷款到期90天后仍未收回的,或在应收利息逾期90天后仍未收到的,冲减原已计人损益的利息收入,转作表外核算。”
(4)允许企业自主决定计提坏账准备和贷款损失准备的范围、方法、比例,简化环账(呆账)核销的审批程序,解决了准备金不足、坏账(呆账)长期挂账、资产不实的问题。坏账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的提取和环账、呆账的核销是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新制度对此作了改进。第四十七条规定:“金融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回收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金融企业自行决定。金融企业应当制定计提坏帐准备的政策,明确计提准备的范围、计提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第五十九条规定:“对有确凿的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贷款、长期投资等,根据金融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行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作为资产损失,冲销已提取的相关资产减值准备。”
(5)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处理体现了稳健性原则。第六十九条规定:“如果某项固定资产的购建发生非正常中断,并且中断时间超过3个月,应当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其中断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不计入所构建的固定资产成本,将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此外,允许企业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将无形资产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工资、借款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长期股权投资差额摊销期限的选择等方面的规定,都是稳健性原则的具体运用。
3、新制度体现了统一性与灵活性的结合
新制度的统一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企业会计制度》统一。两个制度在基本原则、基本概念等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对多数业务的核算原理也基本相同。二是在金融企业之间的统一。新制度不再区分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制定不同的会计制度,而是制定统一的制度框架,对各类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和报告都有规范作用。
在努力实现统一性的同时,新制度保持了必要的灵活性。从横向上看,考虑到金融企业同一般企业在经营性质上的差异,新制度没有照搬《企业会计制度》,而是吸取了其原则、概念、基本体系等可取内容,并结合金融企业的业务特点重新制定了有关规定;考虑到不同金融企业之间经营性质上的差异,新制度针对各类金融企业有不同的规定。如第七十八条规定:“金融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从事存贷款业务的金融企业计提的一般准备、从事保险业务的金融企业计提的总准备金、从事证券业务的金融企业计提的一般风险准备、以及从事信托业务的金融企业计提的信托赔偿准备也是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这一规定既指明了金融企业同一般企业在所有者权益构成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也表明不同金融企业在所有者权益构成方面的不同。从纵向上看,新制度的许多规定比老制度灵活,增加了企业自主权。比如环账(呆账)政策、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所得税政策等首由企业自行确定。
[关键词]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2-0145-03
前言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推手。会计信息质量如何不但关系到中小企业未来发展道路,能否保持市场竞争力,也代表着其社会形象。然而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存在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问题,既给投资者和监管部门造成了误导,又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一、中小企业会计的特点
(一)两权重合现象严重
具体表现为所有权和经营权重合,即企业控制人亲自经营企业。这种两权重合现象的弊端有很多,如果企业控制人经营能力很强自然很好,然而很多情况下,企业控制人自身经营能力不够,又不想放手于其他人,在现代公司经营理念和会计准则熟练运用上,与职业经理人差距明显。而且对于会计人员来说,无论哪种情况,企业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影响都会更大,有时迫于上层压力,会计人员会做出与会计法律法规相违背的事情,工作缺乏独立性。
(二)机构设置不合规范
很多中小企业自身规模不大,公司治理结构不够规范,部门设置不合理,也没有成立专门的财务机构。有的虽然成立了财务机构,但是人员配备不足,有的只有一个人,甚至是生产经营人员兼职会计人员,会计人员间没有相互监督。有的会计制度不够健全,会计人员职责不清,会计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财务机构沦为了形式。
(三)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虽然中小企业会计人员业务量相对较少,对于其素质要求相对较低,但是很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却是不争的事实。有的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质,仅满足于简单的记账和基础性的工作;有的虽然拥有会计从业资格,但是知识陈旧,没有参加新的业务知识培训,且不善于加强学习,缺乏应对新形势下会计业务的能力;有的对中小企业没有认同感,把中小企业当成自己向大企业进军的跳板,工作积极性不高;有的职业素养有待于提升,利用工作的便利寻找财务方面的漏洞,为自己谋取非法利益,以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会计信息质量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概述
(一)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含义
所谓会计信息质量,目前国内有着不同的定义,一般来讲,是指会计信息应当具备明确和隐含某种需要能力的特征总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越高,则证明企业越规范、透明,越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公司,树立企业对外良好形象。而会计信息质量越低,说明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越低,时效性越差,不仅向投资者和合作者传递虚假信息,还严重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会计工作不规范、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现象。
所谓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应达到的基本标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一个风向标,体现了努力和追求的方向。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日常的会计工作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助于企业以此为依据,明白哪些方面需改进,哪些方面需坚持,从而对会计工作进行规范,不断提高自身会计信息质量。
(二)会计信息质量的判断标准
1.可靠性
可靠性应当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其他的特征都应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靠性就是会计信息要能够完整真实的反映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会计数据来源出处真实可靠,没有弄虚作假。
2.相关性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是指企业的会计信息,必须是与投资者、管理者等的决策相关,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投资者从这里面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比较容易理解,就是中小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要通俗易懂,一目了然,不能出现晦涩难懂的现象,让会计信息使用者看了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4.可比性
可比性,即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应当有纵向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就是自己与自己比,是自身不同时间节点的比较,横向比较就是跟别人比,指中小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有关指标数据的对比。可比性有助于中小企业投资者、经营者清晰的认识到当前企业经营业务发展好坏,便于做出科学判断。
5.实质重于形式
一般来说,会计业务的法律形式代表了其经济实质,有时也会出现法律形式与经济实质不相符的现象,这时会计信息应当优先选择经济实质。
6.重要性
重要性对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来说,就是根据事项的重要程度,来分别采取不同处理办法。重要的事项,必须严格依据规定的会计方法来进行,对经营状况、现金流等重点事项作出全面说明,保证财务报告的完整性。
7.谨慎性
企业在会计处理时,一定要持有谨慎的态度,不能过高的计算中小企业的资产,也不能过低的计算其负债,以免会计信息不够真实可靠。当然,谨慎性的原则要适度运用,过度谨慎也会使得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反映。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准确把握。
8.及时性
及时性就是指中小企业应及时会计信息,按时编制财务报告,不得提前或拖延超期,确保会计信息的时效性,能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应该说,受发展基础和规模限制,当前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没有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尤其表现在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不高、重要性体现不出、会计信息不及时这几个特征,会计信息质量总体偏低。
未来中小企业要想扩大规模向大企业迈进,保持自身市场竞争力,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体系必不可少。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建立符合实际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在可靠性方面,保证会计数据来源出处真实可靠;在相关性方面,做到与企业未来发展和重大决策相关;在可理解性方面,要做到会计信息容易理解,让人一看就明白其含义;在可比性方面,要做到前后有对比,结果更加清晰;在实质重于形式方面,优先选择经济实质;在重要性方面,要保证全面完整,重点事项附带详细说明;在谨慎性方面,要适度谨慎,不偏不离;在及时性方面,要做到及时,有时效性,数据有参考价值。
三、目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几个因素
影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因素主要有两部分,包括会计环境和会计信息需求。
(一)会计环境
中小企业的会计环境可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部分。内部环境主要受企业会计机构、具体会计人员和企业经营者几个层面的影响。其中,企业会计机构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企业会计机构是否完整设立,有关审计和内控制度是否健全,人员配备是否充足等。会计人员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会计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是否具有会计专业知识,能否熟练运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否经常学习保持知识更新,是否具有必要的职业素养等。企业经营者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企业经营者是否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是否足够重视会计信息质量工作,是否重视会计人员作用的发挥、知人善用,是否注重吸收会计人员正确的意见建议,是否为会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等。
外部环境主要受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政策环境主要来源于当前国内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所提出的明确要求。经济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和地方经济水平越高,人们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需求越高,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也高,这也是欧美国家会计信息质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经济发展水平越低,人们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需求越低。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当前社会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如何,人们对于会计工作的认识程度如何、社会上会计从业人员数量等。
(二)会计信息需求
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群体的需求,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标准。对于中小企业投资者来说,希望投资能够得到回报,因此投资者需要全面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每一项特征都关注。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有时可靠性不是最关心的,因为有些指标是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授意或者操纵会计人员修改的,可能更加关注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和可比性等。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可靠性、可比性、重要性、及时性可能更为重要,这关系到贷款是否发放、贷款能否如期收回、是否要收缩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等。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应放在第一位的,他们需要的是企业的真实发展情况。对于中小企业职工来说,公司的发展前景至关重要,这关系到自身工作的稳定性和长久性,因此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可比性。
四、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策略
会计信息质量对于推动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应着重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督
强化政府监督是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外部因素之一。首先,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政府监督部门职责,细化监督分工,为中小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要加强审计、财政、税务等监督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构建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实现部门间的数据共享,确保监督的全覆盖,消除监管盲区,杜绝推诿扯皮现象。最后,要严格督查问责。对于会计信息质量较高的中小企业予以表彰,并在贷款申请、补贴发放上予以倾斜。对于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弄虚作假、恶意扰乱市场秩序的,进行严厉打击,媒体予以曝光,取消其评先树优资格,形成良好的工作导向和舆论氛围。
(二)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中小企业要注重从内部发力,切实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推动会计信息工作的规范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首先,企业经营者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从制度入手,严格财务审批流程,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带头遵守财经纪律和内控制度,以上率下,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要进一步明确中小民营企业会计人员的责任,对每个人的职责进行细分落实,形成相互协作又相互监督的工作格局。最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要严格遵守已出台的会计有关法律法规和具体实施细则,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推动会计工作全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坚决不为自己谋取私利。
(三)充分挖掘会计信息需求主体
当前真正会计信息需求主体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缺乏对于会计信息质量更高层次的需求。为此,政府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强监管力度,对于会计信息质量低的企业重点监管并从严处理,提高企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企业投资者要对已公布的会计信息进行充分了解与辨别,加强与会计信息质量高的企业间的合作,拒绝会计信息质量低的企业,并在同行业间相互告诫。企业经营者要进一步重视会计信息质量,对于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各金融机构要注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选择质量高的进行合作,适当增加授信额度,对于弄虚作假的企业,要列入“黑名单”,拒绝与其合作。企业员工要向企业提出合理建议,享有会计信息质量的知情权,便于更好地掌握企业发展状况。
(四)适当限制会计政策的自由选择
企业会计政策的自由选择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是企业可以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调整会计政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企业年度发展战略要收缩规模,减少扩张,会计政策就可以相应的做出调整。不利的方面是企业如果拥有过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限,则企业在会计事项处理上变得更加多样,标准也难以固定,给审计工作带来了麻烦。当前我国经济实力还不发达,与欧美等西方国家相比,无论是经营理念还是治理结构都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会计信息工作很不完善,加上当前我国审计机构偏少,不能满足企业监督需求,如果赋予企业一定的会计政策自由选择权,势必给审计工作带来额外负担。因此应当有针对性地限制会计政策选择权。
(五)加强会计网络化建设
会计网络化建设是今后企业会计处理的趋势所在。中小企业实现会计网络化,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利用财务软件,会计人员按照软件设置好的既有程序操作,在会计事项处理上会更加规范,避免了人工失误现象,也使得会计信息收集和使用过程更有效率,基本消除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另一方面通过财务软件,可以准确而详细地分析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务、盈利能力等相关指标,便于经营者科学决策,选择适合发展的战略。因此,中小企业要注重加强会计网络化建设,加大在网络化方面的投入,招聘或者培育懂网络、熟悉财务软件的会计人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同时加强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间的共享,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利用程度。
五、结语
受发展基础和企业规模制约,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目前还不够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首先对中小企业会计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接着对会计信息质量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了概述,随后又提出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策略,期望能为研究相关此类课题者以启发。
[参 考 文 献]
[1]文晶.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研究[J].科学导报,2014(11):156-156
一、关于一般行业企业与特殊行业企业的差异和特征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在其第二号意见书中称:在公认会计原则时,由于管制行业定价过程的,管制行业与非管制行业之间会产生差异。所以在公认会计原则制定时应当注意此两者的区别,以一般企业会计准则来规范特殊行业企业的财务会计和报告是不适宜的。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的管制性不仅表现在定价的过程.还表现在产量指标的确定过程和生产经营的管理过程。它与一般行业企业相比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1、生产经营活动揭示的非规范性。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揭示,主要包括物流的揭示、资金流的揭示与产权流的揭示,当然还包括决策指令的传递与实施反馈等。在物流揭示方面,一般企业与特殊行业企业有很大的差异。以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为例,其物流的特征在于:企业各种实物形态的生产资料,只有流入,没有流出。而一般行业企业的物流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即先流入、再流出、然后再流入,往复循环。其主要原因在于产品的构成不同。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的产品是原油和天然气,并非由流入企业的各种材料构成,所以其物流过程是非连续的。在资金流方面,尽管一般行业企业与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都揭示G—G’的货币资金增量过程,但由于两者的资金流存在着显著的不同,所以其揭示的过程也就应当不同。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的资金流一般要经过矿区权的取得、租约定金的支付、钻井作业的支出、开采过程的支出和生产过程的支出,最后再通过产品销售流入。它与一般行业企业的区别,主要在于矿区权的取得和租约合同签订两个方面。在产权流方面,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的权益是通过契约与资本投入总额、资本投入比例以及资本营运收益等要素来揭示的,其中每项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产权流的变化。其产权组成方式、与计量方法的变化和复杂性也决定了产权流信息揭示的多样性,如矿产权益的联合、分割与转让等。
2、生产组织、运行环境的复杂性。
尽管我国已经实现了上下游一体化石油公司的新模式,但实质上并未根本改变国有经济垄断经营的状况。在现有经济模式下,石油和天然气企业生产组织结构的主要特征在于:集团总公司按油田分布及规模大小分管下属各管理局,管理局按专业分工的需要再分管下属各生产单位,各生产单位再接作业程序的要求分管更低一级的生产单位。简单看来,其生产组织结构是完整有效的。但考察其运行过程就会发现事实上还存在许多冲突和矛盾。比如专业分工在管理局这一层次,难免形成各管理局之间生产组织结构的重复性设置,引起生产能力与业务量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又比如在生产运行中,由于各管理局生产环境之间的差异,无法回避石油储量资源分级定价和有偿使用与国有石油资源行政分配的冲突和矛盾等。
3、生产规模与产量计划的管制性。
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与产量受国家计划和政府的强制性约束。与一般行业企业相比,这显然是一个突出的特点。这一特征不仅反映了国家对石油投资规模的制约,还反映了国家对石油产品价格的管制。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虽然对石油工业具有普遍的意义,但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无法象一般行业企业那样简单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也就无法完全适应一般行业企业的决策、和评价的方法和原则。
二、关于特殊行业企业的现行会计核算与揭示方法的缺陷
正因为特殊行业企业与一般行业企业相比,存在上述的主要特点,所以以一般行业企业会计准则来规范特殊行业企业会计核算与信息揭示就必然存在诸多的不适应性。试仍以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为例,分析我国特殊行业企业采用现行会计核算与揭示方法的缺陷。
1、在资产与资产计量方面。
资产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素之一,资产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一般行业企业的资产与资产计量进行了具体的界定和规范。比如,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并对除了其他资产以外的各项资产都做了较为具体的规定。但对其他资产却没有作进一步的说明。显然特殊行业如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的一些特殊性资产项目如储量资产就很难进行有效的计量。
油气储量是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生产作业的基本条件,由于没有制定揭示其价值和价值运动的规范准则,长期以来一直使用地质学概念对其进行描述,如远景储量、探明储量、控制储量、可采储量等。这些地质学概念并非为经济目标而设,往往会导致经济含义的混乱,给储量资产的有效计量造成障碍。油气储量在我国一直未实现资产化管理。这主要是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但企业核算制度的不完善也不无责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实现储量资产化管理已成为必然。
2、在费用与成本核算方面。
一般行业企业的费用与成本核算都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规范,但对特殊行业企业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特殊行业企业的费用与成本构成与一般行业企业有着显著的不同。如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的费用与成本构成应当和石油、天然气的生产过程相连系,一般包括勘探、钻井、采油、集输等几个方面。然而,在我国现行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的费用与成本核算中却不包含有关勘探费用的支出。正如资产的非完全揭示一样,成本核算的非完整性也是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主要缺陷之一。它造成了企业对这些相关经济活动揭示的失控。
3、在经济业务事项与会计科目方面。
会计科目对于一般行业企业来说,其概念是清晰的。如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费用。然而对于特殊行业企业,如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来说,则并非如此简单。
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都是以管理局为法人单位,下属的、按专业化分工的二级、三级单位尽管规模很大,都是非法人单位,而最终的对外会计报表又是由二级、三级单位等报表汇总而来的。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局对外会计报表中的某些项目就超出了其原有的含义。如销售费用实质上反映的是销售公司——管理局所属的一个二级单位的各项支出总额,既包括销售公司的销售费用,也包括销售公司的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就是说,管理局揭示的有关销售的经济业务事项事实上具有综合的特征。又由于按专业化作业分工的二级、三级单位被视同企业的一个车间,不进行管理费用的核算,这样,管理局揭示的管理费用实质上只反映了管理局机关的各项支出,不包括各二级、三级单位的行政和经营管理费用。就是说,管理局提示的有关管理的经济业务事项事实上具有省略的特征。
三、关于特殊行业企业的财务会计和报告准则的制定
如上文所述,虽然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为一般行业企业的会计核算提供了规范与标准,但是由于特殊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揭示的非规范性以及与一般行业企业相比存在不同的特点,使现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与特殊行业企业不相适应。根本克服这一缺陷的在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入和特殊行业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完善。
特殊行业企业的财务会计和报告准则的制定,首先应该规范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揭示,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相关经济业务和财务状况的描述。特殊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不仅表现在特殊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的复杂性,也表明了特殊行业企业经济核算的复杂性。没有对其生产经营活动的规范揭示,没有统一约定的概念及其内涵,就不能有效地提供各种复杂的经济信息,更不能进行信息的交流。如对于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的财务会计和报告准则,应该首先定义: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活动、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已开发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未开发储量、矿区、探井、开发井、辅助井、勘探成本、开发成本和生产成本等概念,才可能对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的生产活动和财务状况作出全面的描述。
其次,应该规范其成本核算方法。特殊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必然表现于成本核算方法的多样性。如果不对其进行规范,就会造成成本核算的混乱。对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来说,无论采用成果法还是全部成本法,都应该规范其核算程序,比如资本化成本的范畴与摊销、未探明矿区的评价与废弃、勘探井与勘探型参数井的成本核算、生产成本核算以及矿产财产转让和有关交易等。只有这样,才可能正确地进行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的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