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的方法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在饭店经营过程中,价格是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主要的竞争手段之一。本文在对饭店客房定价方法相关文献整理基础上,从三个层面――成本导向、市场导向、成本和市场导向的结合对目前有关饭店客房定价方法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评述,旨在推动饭店经营者提高价格决策能力。
[关键词]客房定价方法;研究综述;饭店业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7)03-0052-06
在饭店经营过程中,价格是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主要的竞争手段之一。价格是否合理,对饭店的营销形象以及营业收入和利润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价格决策不仅对于饭店的经营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饭店在定价决策过程中不仅要考虑需求、供给和成本因素,而且要考虑饭店的地理位置、目标市场、客房标准、提供服务的季节以及股东利益等因素。本文在对饭店客房定价方法相关文献整理基础上,从三个层面――成本导向、市场导向、成本和市场导向的结合对目前有关饭店客房定价方法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评述,旨在推动饭店经营者提高价格决策能力。
一、成本导向定价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是一种以客房成本为基础制定价格的方法。早期的饭店客房定价一般以成本为导向,饭店管理者在进行价格决策时,主要关注的是投资回报。根据饭店成本制定平均房价,最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千分之一法(或称为拇指法则)
千分之一法是根据客房造价来确定房价的一种方法,即将每间客房的房价确定为客房平均造价的千分之一。如果一家拥有300间客房的饭店总造价为6000万元,若每间客房布局基本统一,则平均每间客房的造价为20万元,每间客房每晚的房价应为200元。采用千分之一法制定房价,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受以下两个条件的制约:(1)饭店客房的类型、面积、设施设备的豪华程度等基本相同;(2)饭店客房、餐饮及娱乐设施等规模和投资比例适当。
使用千分之一法定价,饭店管理者可以迅速做出价格决策。但是,该方法有赖于各项假设的可靠性,且未考虑到当前的各项费用及通货膨胀。因此,据此制定的客房价格只能作为参考,为饭店明确一个大致的房价范围(刘燕舞,1999)[2]。
(二)赫伯特定价法(Hubbart Formula)
赫伯特定价法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饭店和汽车旅馆协会主席赫伯特主持发明的。它是以目标收益率为定价的出发点,在已确定计划期各项成本费用及饭店利润指标的前提下,通过计算客房部应承担的营业收入指标,进而确定房价的一种客房定价法。与千分之一法相比,赫伯特公式定价法要合理得多。它是根据计划的营业量、固定费用及饭店所需达到的投资收益率来确定每天客房的平均房价。
一般而言,新建饭店往往采用此种方法定价。这个公式的缺陷在于客房部必须承担实现计划投资收益率的责任。由计算可看出,其他部门盈利高,房价可低些,一旦其他营业部门亏损,房价则上升。事实上,饭店管理者应该明确,其他部门经济效益低,不应由高昂的、缺乏竞争力的房价来弥补,同时,其他部门的高额利润也不应成为制定过低房价的理由。
以上两种成本导向定价法的最大缺陷是忽略了市场因素,没有考虑供求关系,顾客需求及市场竞争状况。管理学大师德鲁克(Drucker,1993)[3]在其《商业失败五宗罪》一文中提及,以成本为导向来制定价格是企业经营失败的五宗罪之一。他认为确保生产商或饭店赚钱并不是顾客的责任,企业应该首先研究消费者愿意为一个产品或服务支付的价格,然后再根据这个价格设计出可以盈利的产品和服务,这样企业才能真正获得竞争优势。随着饭店业竞争的加剧和其他客房定价方法的使用,饭店管理者逐渐放弃了成本导向的定价法。尽管拇指法则由于忽视市场的作用已被饭店业废弃多年,但欧里尔(O'Neill,2003)[3]通过对美国饭店业的数据研究发现,与饭店业公认的评估不动产价值的折现现金流量(discounted cash flow,简称DCF)方法相比,拇指法则更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二、市场导向定价法
成本导向定价是从经营者角度出发的,事实上,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常常会低于或高于这个价值。因此,许多饭店逐渐采用以市场为导向的客房定价法。以市场为导向的定价目标在于通过价格变化平衡供求关系,寻求市场供需水平的匹配,从而保证任何一个时点上生产资源和能力都能得到最优配置和利用。市场导向的定价方法种类较多,并且很多涉及跨学科的研究,具体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经济学定价模型
最著名的经济学定价模型是收益管理或收入管理(yield management或revenue management)。它将客房出租率和平均房价(average daily rate,ADR)两个指标结合起来,追求整体的收益最大化。收益管理是指运用信息系统和定价策略,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价格将产品销售给合适的顾客(Kimes,1989)[3]。成功的收益管理,要求从两个相互影响的战略层面上去有效控制顾客需求――定价与客房存量控制。在收益管理思想中,客房定价必须遵循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当需求较少时应该降低房价,当需求较大时就应该提高房价(Relihan,1989)[4]。
饭店客房定价政策是收益管理重要的研究领域。目前这一问题的研究角度多种多样。一些学者运用经济学、数学、管理科学的理论探讨了房价制定方法、定价政策的选择与影响因素等,一些学者则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研究了顾客对价格政策的反应、交易过程中如何报价、差异化定价规则的确定问题等等。差异化定价是收益管理思想在饭店客房定价中的重要运用,差异化定价法首先要求饭店对客源市场进行市场细分。因为不同细分市场对饭店收入的贡献度是不同的。小比例的细分市场往往能创造出较大比例的利润(Conkins et al,1993)。根据奥克金(Orkin,1990)的研究[5],饭店的顾客可以细分为三个部分,即散客、团体顾客合和公司协议客户。由于团队客人和公司协议客户的房价是由饭店的销售经理和有关的公司或旅行社事先协商好的,所以饭店收益管理的重点是散客市场。散客有两种类型:即公务旅游者(商务旅游者)和休闲旅游者。为了扩大对价格敏感度比较大的休闲旅游者细分市场的收入,同时确保来自价格敏感度较小的公务旅游者细分市场的收入不至减少,饭店应设置一定的限制条件将两个市场分割开来,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提供不 同的房价,也即差别定价。汉克斯等人(Hanks et al,1992)[6]探讨了饭店的理性定价策略,对差异化定价政策给予推崇。他们建议饭店设计有逻辑的、理性的规则或限制条件(又称房价栅栏,rate fences)进行差异化定价。通过实行差别化定价,使原本可能人住不满的客房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给其他有需求的顾客,增加了饭店的收益。事实上,除了以上顾客细分市场外,饭店对于房价一般还根据一年中销售季节的不同(淡季、平季和旺季)、同一销售季节中不同时段(节假日和平时)制定不同的销售价格。贝克和科里尔(Baker and Collier,1999)[7]对5种收益管理模型进行了检验,他们认为对于拥有较高的收益增长空间和需求强度的饭店,适合采用投标定价法(Bidprice method,BPM),投标定价法是目前饭店应用较广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在价格水平事先固定(根据客房出租的机会成本确定的“竞价”)的假设基础上,去决定在不同时点上向顾客提供哪种房价档次,关键是估计客房出租的机会成本(Talluri et al,1998)[8]。
20多年来,随着收入管理技术应用日趋广泛,收入管理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实证研究体系。准确估计需求和合理分配资源的迫切需要引发了收益管理的出现。过去饭店管理者主要依靠自己的经验和直觉来判断需求,从而制定房价和分配客房,但是这种经验和直觉经常是有偏差的。在收益管理的定价方法中使用历史数据、统计学分析和数学优化等方法代替了主观经验和直觉,使定价方法更为理性。在收益管理的定价方法中由于充分考虑了需求和供给因素、饭店的营销目标以及季节性等因素,在饭店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是这类客房定价方法仍然还面临一定的问题和一些尚需改进的方面:1.收益管理的定价策略与顾客公平感和满意感。采用收益管理策略后,许多饭店对不同的顾客或同一顾客在不同的时间收取不同的价格,这在某种程度上会让顾客感觉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卡勒曼(Kahneman et a1)[9]早在1986年在研究中就发现差别定价会引起顾客的强烈的不公平感。随后吉姆斯(Kimes,1994)[10]。等人在研究饭店价格政策的顾客反应过程中发现:与航空业相比,顾客对饭店业的差异化的定价策略更难以接受。实行收益管理的饭店,顾客对价格不公平程度的评价更高。同时,饭店实行收益管理的定价措施可能会导致顾客的不满(尤其是对价格不敏感的商务客人)。在需求高峰期时,顾客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饭店房价突然上涨或者预订至少要求3个晚上以上才可以接受。这对于经常光临同一家饭店的商务客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因此,如何将收益管理的技术和顾客对定价策略的反应结合起来将是未来饭店客房定价方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2.技术障碍。收益管理的定价系统需要饭店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系统以及相应的预订系统,能够记录下收益管理需要的历史统计数据,并有完成数据分析的各种数学模型。这在大多数饭店(尤其是中小型饭店)中还难以实现。3.收益管理的作用范围有限。根据卡萨维拉和布鲁克(Kasavana and Brooks,2005)[11]研究,收益管理的定价策略在以下类型的饭店不能发挥作用:(1)少于50间客房;(2)客源市场单一(如度假型饭店);(3)市场需求稳定,无季节变化。4.对收益管理定价策略有效性的测量。饭店一般根据与收入有关的统计指标来衡量收益管理的绩效,其中最常用的指标是Rev PAR(每间可出租的客房收入)。Rev PAR是客房净收益除以可使用客房数的商,Rev PAR作为衡量饭店经营绩效的主要指标具有既能体现客房的使用率,又能反映出客房的平均价格,且计算非常简便,易于操作等优点。尽管Rev PAR是当前国际上最为常用的饭店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之一,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Rev PAR指标计算的是客房净收益除以可使用客房数的商,也就是平均房价和开房率的乘积。因此当饭店具有相同的档次,并处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也即平均房价相同的情况下,相对于客房数量少的饭店来说,客房数量多的饭店在计算Rev PAR指标时往往比较吃亏,其Rev PAR值往往要低于小型饭店。尤其是对于以接待会议为主的饭店,Rev PAR指标缺乏一定的科学性(陈旭,2003;黄颖华,2005)[22,23]。
此外,有许多学者对传统经济学的供求决定价格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质疑(后来逐渐发展为行为经济学)。李和麦肯则(Lee and McKenzic,1998)[12]提出了顾客效应定价理论(client effect pricing theory)。顾客效应是指顾客在判断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时要受其他顾客的影响,这对于饭店的经营者来说可以转化为一个机会。例如:有两家同样档次的饭店A和B,A饭店主要接待富裕的和彬彬有礼的客人,B饭店主要接待不太富裕和粗鲁的客人。由于顾客效应的存在,A饭店的客人愿意为安静、优雅的气氛支付更高的房价,因而,饭店可以制定较高的房价,同时较高的房价也杜绝了粗鲁又不太富裕的客人人住饭店。由于顾客效应的存在,饭店之间价格竞争变得缓和了。在饭店客房定价中,顾客效应定价模型考虑了其他饭店的顾客对本饭店定价决策的影响,这为饭店的定价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有利于避免饭店之间过度的价格竞争。但这种定价模型的主要缺点在于:对于饭店来说,也许没有足够多的富裕的客人来人住,以实现饭店的利润目标。这样饭店就不得不降低房价来接待部分不太富裕的客人,这样反而会降低顾客效应。费尔森(Ferguson,1987)[13]将期望理论(Prospect Theory,Kahneman and Tversky,1979)和交易效用①相结合,演示了在不遵循传统经济学的供求决定价格的基本原理条件下,如何进行饭店客房定价。他提出了6种饭店可以获得高价的方法,如:提高客房产品的附加价值(美丽的沙发、免费的市内电话等),使顾客无法使用参考价格等等。随着顾客对饭店产品和价格的知识的增加,这些定价方法的有效性开始降低。因而,许多学者将定价决策的重点转移到了对顾客行为的研究上。
(二)顾客行为定价法
1.价格敏感度测试模型(price sensitivity measure,PSM)
研究产品的定价问题,首先要解决“心理价格区”的研究。产品的价格水平只有落在目标顾客的心理价格区内,该产品才能通过目标顾客的初步筛选,从而获得目标顾客对其各种产品特征属性的进一步判断。而确定目标顾客的心理价格区,价格敏 网的全球性和互动性,市场是开放的、透明的,顾客可以利用因特网及时获得同类饭店客房相关的价格信息,对价格进行充分的比较,这必然会使饭店在客房定价时尽量保持标准化。②价格弹性化。网络营销的互动性使顾客可以和企业就产品价格进行协商,方便饭店进行差异化营销和一对一营销。例如,饭店可以举办网上会员制,依据会员网上的交易记录与偏好,给予顾客折扣,鼓励顾客网上预订,以节省销售渠道运行成本;饭店也可以开发智能型网上议价系统,根据顾客的信用、购买频率、客房的供需情形、顾客的购买潜力等,与顾客直接在网络上协商出双方满意的价格;饭店还可以开发自动调价系统,可以依季节变动、市场供需情形、竞争对手价格变动、促销活动等,自动调整饭店客房价格。③价格趋低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成本和价格逐渐降低和“透明化”,这导致大量的饭店在网上采用竞争性的低价策略。同时,这种低价策略也影响了顾客对价格的预期,许多调查反映大多数顾客认为通过网络获得的房价应低于其他营销渠道的房价。④定价难度大。Internet的使用扩大了饭店的营销渠道,目前许多饭店都在采用多种形式的电子分销渠道,渠道的多样化增加了饭店的定价难度。同时,因特网要求饭店增加创新,为顾客创造巨大的定价自由,这也为饭店经营者制造了大量的定价难题(程大为,2000)[26]。
欧科勒(O'Connor)[16]在2003年研究了44家主要的知名品牌饭店的网络营销定价策略。他通过研究总结出,饭店管理者在进行网络营销定价决策时要注意3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饭店在所有的不同类型的电子分销渠道上应保持价格一致,因为顾客不希望花太多的时间来进行网上搜索。其次,饭店在网络上提供的房价信息应该简单明了,避免顾客因产生疑惑而放弃。再次,由于减少了交易成本,饭店应该在网上(尤其是自己的网页上)提供更低的房价。恩兹(Enz,2003)[17]在研究中发现,网上定价将是饭店业未来几年里定价方法研究的重点。目前,饭店业网络营销的定价方法主要有:竞争导向定价法、低价定价法、个性化定价法、自动调价与智能议价法等。
三、成本导向和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定价方法
比较了成本导向和市场导向定价法各自的优缺点后,一些学者提出了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的客房定价法,这里主要介绍两种定价方法。
(一)最优房价模型
该模型是由美国学者郑顾(Gu,1997)[18]提出,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r*=(a+βv)/2β
其中,r*表示最优房价,a是指当房价为0时,客房的需求量;β是指客房的需求价格弹性;v是指每间客房的变动成本。该公式没有考虑固定成本,因为对于饭店来说固定成本在房价的决策中是一项沉没成本。最优房价模型的优点在于,在饭店的价格决策中既考虑了市场需求,又考虑了经营成本。在饭店的房价决策中,变动成本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客房的需求弹性主要受顾客的心理因素和饭店的营销措施的影响。该模型的有效性在后来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Steed and Gu,2005)[19]。虽然该模型具有一定的优点,但该模型的有效性仍需进一步的验证。
(二)图恩服务定价方法
图恩等人(Tung et al,1997)[20]对服务产品常用的6种定价方法(成本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拓展的成本导向定价法、差别定价、顾客导向定价和捆绑定价法)进行了验证,他们发现这几种定价方法都不能同时考虑利润、供求状况、服务产品特征和成本结构的要求。因此,他们在这几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服务定价6步程序:①明确市场和竞争定位;②根据本饭店在竞争中的地位和营销定位制定一个市场奖励价格(market premium price,MPP);③用成本加成法,根据饭店的利润目标确定一个成本加成价格(cost-plus price,CPP);④将MPP与CPP比较,如果MPP高于或等于CPP,MPP将被确立为服务价格;如果CPP高于MPP,饭店经营者则面临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采用MPP作为服务价格,因为CPP只是饭店的内部目标价格,在市场上是无法实现的,第二种策略是通过服务质量的改进和营销努力提高MPP。⑤将服务价格与标准价格范围相比较,如果服务价格不在标准价格范围内应进行调整,标准价格范围是根据行业的价格管理政策以及同类产品的价格范围来确定的。⑥结合顾客导向定价方法,对不同的细分市场进行差别定价。图恩的服务定价方法是一个服务产品定价的综合模型,比较全面地考虑了市场竞争状况、成本、顾客特征等因素。但由于系统性的特征,这种方法操作起来难度较大,而且其中涉及到许多主观的决策,因而对管理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四、今后研究方向
上述有关客房定价方法的研究为饭店合理地进行价格决策奠定了基础。考虑到饭店经营的动态性和环境的变化,饭店客房定价方法的研究在未来几年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客房定价方法计算的简化,易操作;②网络环境下的有效的客房定价方法探讨;③顾客对饭店房价的心理感知;④饭店客房定价方法的实例研究与推广。
[收稿日期]2006-08-23
[作者简介]张燕(1978-),女,四川内江人,四川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讲师,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市场营销和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文艺美学;学科定位;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中国传统美学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061-01
文艺美学最早出现是在学者王梦鸥于上世纪70年的《文艺美学》一书中。80年代由胡经之正式提出“文艺美学”概念。于是文艺美学作为一个全新的美学概念及学科在中国迅速发展,可以说文艺美学是中国美学研究对世界美学的一项独特贡献。文艺美学虽然在中国提出,但还远远谈不上有固定的体系。对于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问题仍然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这对于促进文艺美学进一步发展成熟并成为被世界认可的美学思想有重要意义。
文艺美学作为中国学者自己的独立见解,就应该有更好的独创性。中国学者提出的文艺美学完全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形态,作为中国美学自身的现代转换。从西学东渐以来,大多都是通过西方概念和范畴来规划中国自身的文化知识体系,美学也不例外。美学在西方由鲍姆嘉通提出,是感性学的意义,立足于感性知识的完善,主要运用的还是理性的思维方式,形成了西方典型的艺术哲学。但在中国并没有自主提出过美学这一学科名词,一方面中国的古代文艺理论、美学理论在西方话语之下还有多少本色存在?另一方面这种西方改造是否取消了我们立足于自身能做出的独特贡献也是个问题。所以文艺美学的提出恰恰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表达和发展中国自己的传统美学,使之成为现代化的美学体系。
文艺美学作为文艺学与美学的交叉学科,一方面是对具体艺术行为的分析论证,另一方面是着眼于这些艺术行为的审美特性。这种指向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讨论方式有巨大传承性。中国古代艺术论具有立足于艺术本身,从审美感悟的方式做出论述的理论品质,这是我们古代文论区别于西方美学的重要一点。艺术活动是具有典型美学特征的活动,以其审美的审查方式存在的文艺美学是比技术美学、社会美学等更具有美学说服力的学科划分。这种学科划分无疑是中国美学的独创,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表达。
从对文艺美学的界定和研究对象认定,道出了文艺美学新的研究方法,这个问题具有更大的学术探讨价值之。周来祥先生在他的《文艺美学》一书中提出要以辨证规律来探讨文艺美学。哲学是我们探讨艺术规律的重要哲学指导,也是长期以来指导我国学者进行理论创建的科学的哲学观和方法论。
中国古代的美学论著无不与具体的艺术探讨有关。例如《文心雕龙》是探讨文章的写作方法,强调文章要注重“神思”、“风骨”,这些无不具有重要的中国美学意义。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以中国传统的“境界”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学思想。他早年研究西方哲学,对康德、叔本华、尼采等有很大研究,并深受影响。王国维写到“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从中可以看到这种划分受到了西方哲学的影响,“有我”与“无我”与康德美学思想中“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不谋而合,“有我”可谓有目的,“无我”可谓无目的。这种有无之划分与西方的二元划分习惯有很大关系。但是“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又是具有绝对中国特色的表述,与中国传统密不可分。更值得注意的是王国维在提两种境界时,绝不忘记对具体文学作品的举例与分析。“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对于诗境的分析不止于美学学术方面,更提升到了人生哲理的高度,可谓是中国美学独特的学术视角,这也符合以文艺美学树立中国美学品质的要求。
文艺美学在发展中国传统美学方面有着艰巨的任务,可以说这是中国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中国美学走向世界的良好契机。文艺美学也只有在发展传统美学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自身独特的理论品质。我们相信,在坚持哲学方法论的原则下,发扬中国传统美学的特色必然会使文艺美学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繁仁.中国文艺美学学科的产生及其发展[J].文学评论,2001,(5).
人们往往将理论等同于科学,常常用一套几乎完全相同的标准来解释“理论”和“科学”。在我们的印象里,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是属于科学的知识。我们从中也可以体会到判断一门学科是否属于科学的主要标尺:拒绝主观性,不含价值判断,与客观相符。如果单从概念、原理出发,还看不出会计理论可能并不算是科学。但如果要用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的准则来衡量,会计理论确实和科学存在很大距离。
究竟应以何种标准来界定会计理论的科学性呢?回答这个需要借助科学的力量。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霍里斯和内尔曾简要归纳过有关科学的准则,其核心有:“只有通过检验才能证明知识的正确性;性论述没有事实依据;检验一种理论,就是看这种理论的预测是否成功;科学中不存在价值判断等。”伟大的哲学家波普创立了“证伪主义”。他在否认经验“证实”的前提下,提出了科学的划界标准:“一个命题只要它是可检验的,可证伪的,就是科学的;反之,不可检验的,不能被证伪的,就属于非科学的。”拉卡托斯认为,任何理论,凡能预计新事物就是科学的,否则就是不科学的。以上几种观点,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任何理论的科学性都要通过检验来下结论。一般认为,一种理论的基本检验是它的解释和预测能力。
美国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也曾明确指出:“会计理论真要在开拓会计的理解上或对会计实务的上有说服力,它们就必须接受检验或证实。这种检验包括:①关于现实世界的前提,应该以报表和可观察的现象一致为依据;②各种理论说明的相互关系,应该就其合理的一贯性予以检验;③如果任何一个前提是以价值判断或无说服力的经验检验为依据的,其理论结论或经过检验的假设应受独立的经验检验。”按照亨德里克森的论述,一种会计理论若能经受住这三方面的检验,其科学性就相对可靠。
二、规范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科学性的比较
科学的是形成科学理论的前提,科学研究成果的质量又是衡量研究方法科学性的极为重要的标准,研究方法和利用这种研究方法形成的理论在科学性上是统一的。主流会计理论就其研究方法而言,可分为规范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
规范会计理论是一套关于会计“应该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旨在通过一系列基本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规范性要求,从逻辑高度上概括或指明最优化会计实务是什么.进而指导会计实务,实现会计实务的规范化。它采用“前提——推论”的研究路径。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归纳法和演绎法,研究的过程主要借助于抽象推理。它的缺陷在于研究结果难以验证,不能为自身提供科学性的依据,它的科学性需要利用实证的方法来检验。
实证会计理论则是一套关于会计“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为解释现行会计实务和预测未来会计实务提供理论依据。它采用“假设——推论”的研究路径,主要方法是实证方法,主要内容是证伪。它不是以个人的知识和价值观来判断,而是建立在实际观察和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尽可能排除研究对象作为客体对主体的反作用,这就使研究具备了可验证的特点,从而突出了它的科学性。
就科学性而言,实证会计理论优于规范会计理论。这种优越性来自于实证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实证方法引入了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注重经验检验,所获取的证据是客观的、可直接或间接观察的事实,因而有助于消除会计理论研究过程中的不切实际的假设以及价值判断;实证研究中运用了定量分析方法,能以数量化的形式,较精确地描述会计现象的区别与联系,从而使理论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精确性。这符合当代科学的趋势。方法论上的特点,使实证会计理论具有较强的解释和预测能力,可以评价现有会计原则的合理性,这是规范会计理论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有人甚至认为,只有实证方法于会计领域之后,会计理论的研究才具备了科学的性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①实证研究方法并不排斥规范研究方法,只是强调“假设——推论”范式,因其特有的科学性,已成为主流的研究范式。一方面,在这一范式中充分运用了归纳和演绎的方法,例如:形成合理的会计假设时运用归纳法,指导会计理论时运用演绎的方法;另一方面,规范研究如果仅借助于抽象思维,它的可靠性就可能受到质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很多研究缺乏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实际验证。实证研究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所以说,实证分析亦是得出规范理论的必由之路。②实证会计理论并不排斥规范会计理论。规范会计理论在对会计实务的规范和指导上有其存在的价值,而且规范研究有利于诞生新思想、创造新知识、提出新的假设命题。但规范会计理论只有建立在实证会计理论的基础上才更具有科学合理性。
三、的化潮流
正因为实证会计理论的科学性,从本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在科学思潮的感召下,伴随把学和管变为科学的呼声,在西方会计理论界掀起了一场范式革命,拉开了会计学科学化的序幕。经过30年的努力,科学主义的会计学术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它在为“决策有用”这一会计目标寻求可验证命题的过程中.形成了信息观、计量观、契约观三大理论架构,成为当代会计理论研究的主流和基本范式。会计学在数千年的进程中,从手艺为技术。再从技术发展成,30年前终于踏上了科学化的不归路。
体现会计理论研究科学化趋势的实证研究,到80年代已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主流。一些有的学术刊物.如美国《会计理论》( Accounting Review)、《会计经济学》(Journal of Accounting Economics)、《会计研究杂志》(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除一些评论性文章外.几乎找不到非实证研究的论文。英国的代表性杂志《会计组织与行为》(Accounting Organization and Behavior)从 80年代起,也大量刊登实证研究的论文。可以说,当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会计理论研究,都可以归入实证研究的范围。会计理论及其研究的科学化,在美英等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实证研究的完善与发展,以及更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创立与。据《会计研究月刊》第107期介绍,台湾五所大学94届毕业生的85篇硕士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都是实证研究的方法。总之,会计理论研究的科学化潮流已席卷全球,除了顺应这股潮流之外别无选择。
四、会计理论研究科学化对我国的启示
下面举一例说明,用实验证明盐酸里含有氢和氯两种元素。笔者先让同学们讨论,最后归纳出有四种不同的方案,证明盐酸里含有氢元素。
第一种方案是:盐酸跟锌反应,放出气体能燃烧,证明是氢气。所以盐酸中含有氢元素。
第二种方案是:盐酸跟锌反应,放出气体经爆鸣试验证明是氢气。所以盐酸中含有氢元素。
第三种方案是:盐酸跟锌反应,放出气体,检查纯度后点燃,在燃烧的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干燥烧杯,仅有水雾产生证明是氢气。所以盐酸中含有氢元素。
第四种方案:在盐酸溶液中滴入2-3滴紫色的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证明有H1存在。所以盐酸里含有氢元素。
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第四种方案最好最简单,显示出来的现象也最明显,是证明盐酸中含有氢元素的最佳实验方案。
为了回答第四种方案是否是最佳方案,或者是错误方案,请两位同学上讲台上来做实验(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取两支试管,一支加入盐酸,一支加入少量的A1C13,固体加纯水溶解,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2-3滴紫色的石蕊试液观察现象,两支试管中的溶液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实验结果给同学们带来了新疑点,顿时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起来。这时教师继续引导并提示通过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实验证明A1C13的组成中不含有氢元素。
这是学生亲手做出的实验,亲眼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易细讲,只需指出,A1C13这种盐酸跟水发生反应,使溶液中的[H+]大于[O-]而显酸性,所以使石蕊试液变红。这时同学们从实验中获得新的知识,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四种方案被否定了,那么哪种方案最好呢?大家再选一步分析,一致认为第二种实验方案最好。教师还需指出,在前面讨论中需注意将概念表达清楚,锌跟盐酸中的氢离子反应放出气体(Zn+2H+=Zn2++H2)。
下面谈谈如何“证明盐酸中含有氯离子”。从同学的讨论中归纳他们的发言有两种方案:
第一种是:在盐酸中滴入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第二种是:将浓盐酸与MnO2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这种气体能使湿润的KI的淀粉试纸变蓝。
大家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种方案较好。教师应指出,两种方法的反应实质不同,前者是Ag++Cl-=AgCl,后者是2Cl-2e=C12。
下面再简述通过课堂讨论教学的两点体会:
1.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有纯公共产品与混合公共产品之分,纯公共产品必须同时具有三个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典型的纯公共产品是国防。但是大多数公共产品都只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或有限的非排他性,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因而只能称作混合公共产品。如、政府兴建的公园、拥挤的公路等都属于混合公共产品。从理论上而言,对纯公共产品的供给,政府财政应全额负担,不能依靠市场机制的解决,而对于混合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则应该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原则。因此,无论纯公共产品的供给还是混合公共产品的供给,政府都有责任承担。
下面考虑政府部门对公共产品的支出。政府部门的支出可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在一定时期的政府支出中,经常性支出直接形成当年的消费利益,而资本性支出所产生的利益不直接发生在当年,而是同时在今后的若干年内发挥作用。根据这样的划分,政府对公共产品的支出大部分都属于资本性支出,如政府建造的公路、图书馆等混合公共产品以及国防、照明等纯公共产品,他们将在以后很长的时期内为整个社会提供利益,其建造成本不能全部视作当年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成本,而应该分摊到今后的收益年份中去。只有一部分纯公共产品,如政府必须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等,才属于经常性支出,这些支出直接形成当年公共产品的成本,它与社会当年受到的公共服务利益直接相关。
政府可以通过收取税费获得的财政资金和通过举债获得的债务资金来支付公共产品的支出。在由税费提供的公共产品中,受益者和成本负担者是一致的;而由举债获得的债务资金提供公共产品则把公共产品的受益与成本负担分割为两个不同的时期,使受益者和成本负担者有可能变得不一致,因为现在的社会成员免费享用了公共产品所带来的效益,而未来的社会成员则要承担以往公共产品的供给成本。因此,政府部门的经常性支出应由税费等财政资金承担,如果以举债收入来承担当年的经常性支出,意味着让现在的人无偿享受公共产品的利益,而让以后的人来承担偿还债务的责任。这种情况下,公共产品的受益与成本承担者分主了,举债筹资会使公共产品的提供规模超过有效率的提供水平,难以使公共产品的提供达到有效配置的目标。而对于政府的资本性支出则不应以筹集税费等财政资金作为唯一的渠道,通过举债筹资将成本分摊到以后的各个受益期,将有助于社会选择比较符合效率要求的公共产品提供水平。因为如果当年用税费等财政资金来承担全部资本性支出,就意味着让现在的人承担公共产品的全部成本,而让以后的人免费享受它所产生的效益,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这会使公共产品的提供规模低于有效的水平。另一方面,虽然资本性支出提供的公共产品可以通过项目自身的收益弥补成本,但是由于项目的收益产生在若干期之后,在收益形成之前,公共产品的供给成本仍应以债务收入弥补,而待项目产生收益后再用收费或税收偿还债务。
于是可以得出结论,政府部门的经常性支出由税费等财政资金支持,而资本性支出则由大部分债务资金支持是符合效率要求的。由于政府对部分纯公共产品的支出和对部分混合公共产品的支出都属于资本性支出,所以政府对相当部分公共产品的支出,都可以用举债筹集的债务资金来支持。
2.财政分权下的地方公债理论
从层次上看,由于公共产品的收益广度和范围不同,因而它在全国性和区域性公共产品之分。受益范围局限于某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公共产品,就属于区域性公共产品(亦称地方性公共产品),如果受益范围是跨区域的,则就是全国性公共产品。从理论上说,中央政府也可以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然而不同地区之间的居民对一定的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偏好程度通常是不同的,因而需求量也是不同的,地方政府在了解本地居民的偏好方面处于较佳地位,这会有助于地方政府更好地执行地方性政策和提供地域性公共产品。相比之下,中央政府几乎无法将来自某一地区的税收与该地区的利益切实结合起来,因此很容易造成某一地区居民的公共产品偏好与实际受益之间的差异,甚至有可能大相径庭。正是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存在,才使财政分权成为必然。
地方政府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的模式与一般性的公共产品理论基本一致(如前所述)。但在人口及生产要素存在流动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将受到制约。根据提布特(tiebout)模型,如果每个地方政府分别提供不同的公共产品,那么对居民来说,哪个地方提供的公共产品最适合于它的需求偏好,他就会选择去哪个地方居住。通过这种“以足投票”,居民表明了对某种公共产品的消费偏好,从而刺激着地方政府努力提供适合于本地居民偏好的公共产品。由于存在着居民的“以足投票”,地方政府难以通过税收对流动性要素征税,从而削弱了地方资源的可征税性和地方政府的征税能力,较低层次的地方政府更是如此,这其实也是低层次地方政府以财产税作为征税依据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样,在地方政府提供地方公共产品时,如果通过税收筹资,不但违背了“受益原则”,而且由于受益与负担成本的分离,现在的居民承担了以后居民的成本,会使居民通过地区间的流动表达不满,结果并不能有效的提供公共产品。而通过举债支出则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副作用的出现,这就是财政分权下的地方公债理论。
二、发行地方公债的几个
发行地方公债还必须解决几个重要的问题是:
1.发行地方公债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由于现在地方财政存在大量隐性赤字,通过发行地方公债似乎可以顺理成章的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实际上这是不可行的。地方财政赤字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财政举债过度的问题,又有财政包袱过重而导致的欠拨支出挂帐等问题。用地方公债弥补赤字无疑相当于承认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合理性,这不但不能解决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和地方政府职能不到位的问题,反而会因为公债资金不能获得收益而导致偿债危机,所以是不可取的。实际上,发行地方公债的目的主要就是通过规范地方财政收支体系,为地方政府提供一种财政补偿机制,使其继续承担相应的职能,一方面为经济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另一方面也通过公债资金的有偿性、规范性,解决地方政府预算的软约束,降低其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增强其经济建设支出的效益。
2.地方公债的发行可否减轻中央政府的债务压力?
事实上,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债中已经为地方政府代为发行了一部分债务。一般来说,中央政府发行公债应该用于全国性的、经济效益外溢明显的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如果中央代为发行地方公债,其实已经说明这部分资金的使用项目具有地域性。既然这部分资金使用于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提供,当然应该由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筹集更为合理,从这个角度讲,地方公债的发行的确可以减轻中央政府的债务压力。但是如果考虑到地方财政风险的存在,这一问题就变得复杂了,具体在下面第四个提出的问题中论述。
3.地方公债能否用于支持落后地区,是否可以用于西部大开发?
必须认识到,地方公债属于一种非常规范的财政筹资方式,必须有规范的筹资与偿付机制配套才能发挥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的地方财政却是这样一种现状,越是贫穷落后的地区、财政越是紧张、财源越是枯竭,如果贸然使用公债资金,很可能无法收到预期的收益,因而很难承受还本付息的负担。而发达地区正相反,越是发达的地区非规范的收入越多,从建立规范的地方财政收支体系出发,发行地方公债可以降低非规范收入数额;并且发达地区财源充足,也有助于降低财政的偿债压力。至于通过发行地方公债支持西部大开发,则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仅仅是带有扶贫性质,则并不可取;如果是建设地方性的基础设施,为经济发展减轻瓶颈约束,也是值得考虑的一种筹资方式。
4.地方公债在现阶段能否起到防范财政风险的作用?
虽然地方公债提上议事日程与地方财政风险有关,但是发行地方公债是否可以起到减轻甚至是防范财政风险的作用,则还需要深入探讨。地方政府通过债务筹资提供与经济发展有关的公共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在发达国家也普遍。因此发行地方政府公债从理论上而言,确实可以解决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问题。但是如果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地方公债这一规范的财政筹资方式是与发达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而我国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还远不能说完善。在过渡经济时期,地方政府作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追求垄断租金的最大化,只要是能使其最大化利益,什么样的方式都是可以采用的,地方财政风险的一个根源也在于此。本文第二部分在介绍美国及日本发行地方公债时,就已经提到了监管的重要性,实际上,现阶段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关键不在于能不能发,而在于相应的监管机制能否建立。如果不能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地方政府对于资金的需求就是无底洞,发行地方公债也不可能起到规范收入、防范风险的目的,甚至会加重地方财政的风险程度。
5.地方公债的定位。
地方公债到底采取什么样的形式也是值得思考的。虽然《预算法》已经规定:除和国务院机构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债券。但是在现实中,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的压力也使一些地方政府采取规避措施,绕开《预算法》的限制,主要是通过一些同地方政府有密切联系的,或本身就是政府下属的来发行企业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市政建设,由项目收益偿还借款,但仍然列为企业债券。例如,1999年2月,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发行5亿元浦东建设债券,筹资资金用于上海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1999年4~5月,济南市自来水公司发行1.5亿元供水建设债券,为城市供水调蓄水库工程筹资。
但是由于发行企业债券要依据《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而许多公用事业项目不符合企业债券的要求,从而不能利用债务融资,所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不过从形式上看,这些企业债券大体相当于美国市政债券中的收入债券,即能够以项目产生的收益偿还所借债务。这种收入债券由于不会给财政带来很大的偿债压力,因而很适合我国地方政府借鉴使用;而一般责任债券由于要以政府无限的税收收入作为担保,在我国地方税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地方税主体税种不明确的情况下,是不适合采取的。因此中国的地方公债在发行初期,可以定位于大中城市的市政建设公债。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对地方基础设施的需求较高,并且信用评级制度也有一定的发展,可以作为市政建设公债的试点,待时机成熟后,再加以推广并发展其他形式的地方公债。
三、结论:地方公债发行的可行性
经过本文以上的,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地方公债是公共财政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财政分权的客观要求,因而是规范的财政收支体系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体制转轨的,当前我国地方财政隐含着相当程度的财政风险,发行地方公债一方面可以规范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化解财政风险,另一方面如果监管体系不能相应建立并发挥作用,地方公债则反而有可能引起更严重的财政风险。所以地方公债的发行应该谨慎从事,可以选择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进行市政建设公债的发行试点,待积累足够的经验且时机成熟后,再扩大发行范围。
[1]孙开著.政府间财政关系[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
[2]文也.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的理性思考[J].当代财经,2001,(11).
[3]张晋武,宋茹.地方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应考虑的重要[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9,(1)
[4]张琳等.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思考[J].财政研究,2001,(1).
[5]龚仰树.关于我国地方债制度设计的构想[J].财经研究,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