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本财务知识

基本财务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本财务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本财务知识

基本财务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基建;内部控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原有的教育资源难以跟上时展的步伐。许多高校纷纷投入到扩大基建投资规模的浪潮中,使得学校基本建设得到空前的发展,这也给高校基建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情况、新要求和新挑战。高校基建内部控制机制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规模、质量、效益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谐发展。因此加强高校基本建设内部控制具有其现实意义。

一、高校基建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基建内控意识淡薄

良好的内控意识是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障。然而,一些高校领导过于重视学校事业发展,忽视学校内部管理,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深入了解,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的学校基建管理部门缺乏具体可行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没有明确的内部控制管理程序和标准,片面的认为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只要做好财务凭证和会计账册等记录工作就行,忽视了财务工作者的监控职能。有的学校虽然有基建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是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如学校基建、财务、审计、资产管理等部门之间沟通不多、协调不足,大大降低了内部控制的效率。

(二)基建管理模式陈旧,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基建管理模式采用自管模式即由高校设立专门部处并设岗定编,行使建设甲方职能,进行基建管理工作,工作内容涵盖规划、设计、招标、工程建设、维保等全寿命周期建设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比较低,仅能满足小规模建设,却无法适应现代高校规模建设的需要,容易造成工种不分、责任不分,办事效率低,致使基建资金浪费和损失。由于基建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基建管理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基本建设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财务预决算能力、法律知识以及一定的协调管理能力,基建管理人员的素质及专业人员对口配置对于学校基建投资控制的成败至关重要。然而,有些高校基建管理人员素质低下、专业不对口,不了解工程新标准、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的有关要求,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很难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进行技术沟通,致使工程纠纷不断、工期一拖再拖、返工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生活秩序。

(三)基建管理程序不规范,监督机制缺失

相对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来讲,基建工作并不是高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领导对于基建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基建部门的编制往往十分有限,少数几个管理人员集前期立项、工程招投标、施工管理、工程预决算、工程款支付管理于一身,权利过于集中,极易导致管理程序走样、不规范,管理工作存在许多漏洞,如个别学校没有取得开工许可证就擅自开工建设;学校甲方代表责任心不强、工作懈怠,不监督隐蔽工程的施工,导致工程结算时缺乏有力依据;学校预结算管理人员不到施工现场、不参加现场例会,签证的真实性没有得到复核,导致结算审计审减率高等。有的高校已经发生了基建腐败案件,不仅影响了学校的声誉,给学校带来极大的损失,而且也给教育事业带来负面的影响。

(四)业务管理不到位,投资成本控制不力

学校基建管理是一项业务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相当强的管理工作,它要实现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建设资金等多种因素实施监控和协调。首先,由于高校建设投资者与使用者相分离的特点,学校财务部门承担着筹集资金的压力,而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也从各自的经济利益出发,积极迎合、引导高校的高标准、高档次需求,导致投资成本控制缺乏动力。其次,学校为了缓解资源紧缺、解决学生宿舍和教室紧缺的矛盾,有的高校没有详细的总体规划就决策兴建基建项目,急于上马,项目论证不充分、不科学,违背基建工程客观规律、人为“抢”工程工期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工程质量,而且还导致工程设计变更较多,签证增多,给施工单位带来可乘之机,致使工程成本超概算,加大了控制投资成本的难度。

二、高校基建内部控制的对策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基本建设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保证学校财产安全完整,防范风险,高校应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优越性,具体措施如下:

(一)强化高校领导及基建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

1、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于高校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

“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态度是决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内控控制能否发挥有效作用取决于领导。”学校领导既是基本建设内控环境的核心和推动力,又是基建内控体系构建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因此,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基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经济意识、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内部控制制度,尽可能避免由于人为因素的干涉致使基建内部控制制度丧失有效性。

2、学校基建内部控制是一个全员广泛参与实施的过程。

学校基建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要有一个宣传、动员、组织、学习和落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全体人员树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观念,自觉遵守学校基建内部控制规定,明确自己在内部控制中的权利和责任,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风气,增强基建管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的良好氛围,真正发挥基建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风险防范作用。

(二)优化高校基建管理模式,提升基建管理人员素质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基建投资不断增多,基建质量不断提升,基建种类不断扩展,促使高校在基建方面的管理也应与时俱进。高校应该按照自身的基建管理理念、文化传统、学校基建任务需求,不断地创新、科学选择基建管理模式如采用BOT管理模式、代建制管理模式、“a+n”管理模式(a指学校基建人员编制,n指咨询公司外聘人员)等,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和事业的需要,实现项目质量控制、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目标。

基建管理队伍是高校基本建设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只有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基建管理人员素质,才能为高校校园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其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领导要重视基建管理部门的人员配备,在工作生活方面给予充分的关心,帮助其调整工作节奏、减轻工作压力,使其轻松、快乐地投入到基建管理工作中。不断激发基建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合理分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二,精益求精,加强基建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针对基建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基建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人员学习和培训,使他们懂得学校办学理念、专业品质、知识结构、艺术氛围等,通过培训,使管理人员懂得审计、财务管理、招投标管理、施工管理、风险管理、预决算等系统知识,进而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确保各项成本控制工作能得到贯彻和实施,有效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其三,廉洁自律,建立健全基建管理人员风险防范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 对基建管理人员进行比较全面、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基本理论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教育,廉洁教育,自律教育,荣辱观教育等,并通过支部生活、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帮助他们构筑牢靠的思想防线,从正反两方面树立典型特别是注重对负面典型的深刻剖析,做到警钟长鸣,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始终保持高尚情操。

(三)强化高校基本建设投资控制

1、做好投资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项目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建设的成败;项目决策的科学、合理,关系到造价的高低和投资经济效果的好坏。”高校应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投资决策程序和机制,重视项目的前期可行性研究,花大力气进行调研论证,从项目的规模、建设地点、建设标准、技术方案等方面综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科学预测项目的适宜性和实用性,充分计算、评价和分析项目的财务、经济、社会效益,推荐最优方案,实现项目投资决策科学化。

2、做好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基建项目的设计费只占整个基建项目工程造价的 1%-2%,但其影响程度却达到 75%以上,所以设计方案跟设计单位的选择对于项目来讲是很关键的。”抓住了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就抓住了造价控制的核心。要认真组织好项目的设计招标,不仅要重视设计技术的可行,还要注重设计内容和经济合理统一,择优选取理想的设计单位和最佳的设计方案,避免因设计单位盲目提高设计标准和建筑物安全系数及任意选择不经济的建设方案;推行限额设计,以经济指标作为选择设计单位的重要依据,以便控制初步设计概算,进而控制工程资金投入的总概算。

3、做好招标阶段的投资控制。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组织实施招标,严把招标文件关,大力推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重要设备和材料的招标,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增强招投标透明度,规范评标程序,杜绝“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现象;按照法律法规、招标文件要求认真签订合同,加强合同管理,杜绝以阴阳合同谋取私利,严格履行合同条款。

4、做好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工程材料、设备的成本能占到工程造价的70%左右,因此,要严把工程材料设备的消耗量和价格关尤为重要。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做好材料的认价、认质工作,积极实行材料、设备的招标,货比三家,择优购料;做好图纸的会审工作,把设计变更控制住设计阶段,健全工程变更审批制度,完善相关手续和程序,保证技术变更的及时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规范签证的程序和范围,确保签证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加强索赔事项发生的前瞻性,科学预测索赔发生的可能性,避免损失扩大,依法对因施工单位违约或过失造成的损失进行反索赔。

5、做好竣工决算阶段的投资控制。项目的竣工决算不仅是反映工程项目实际造价、建设成果的文件,而且是考核其投资效益的依据。此阶段的管理对于投资控制效果最为直接,加强工程决算审核是投资控制的重要措施。在这个阶段,施工单位往往存在弄虚作假、高估冒算、多计价款的愿望和行为,基建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仔细审核,以事实为基础,以合同为原则,以定额为依据,跻掉水分,降低成本,维护学校利益。

(四)加强监督,认真落实全过程跟踪审计 。

全过程跟踪审计扩大了审计监督范围,覆盖了基建项目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全过程,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为基建投资项目保驾护航。高校应积极探索并创新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有效方法和机制,抓大放小,紧紧抓住工程项目的主要控制点:开工前审计重点应放在招标控制价编制审核、招标投标审计、合同审核等三个方面。通过对招标控制价编制审核,核实其工程量清单是否存在错项、漏项、重项,其定额套用是否符合相应的计价原则和计价规定。施工期的审计重点应放在工程设计变更与现场签证审计、隐蔽工程审计及进度款支付的审核把关等三个方面,审查变更的真实性、准确性,审查签证的规范性、时效性,防止施工单位偷工减料、高估冒算。竣工后审计重点应放在竣工结算审计,并兼顾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审查清单报价的真实性、合理性,认真核实工程量,尤其是变更较大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重点关注原设计中从无到有项目的真实性、计价的合理合规性、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张金凤.高校基本建设内部控制研究[J].经济师,2011(11)

[2]郭亚军、郭维菊等. 加强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J].会计之友,2011 (10)

基本财务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竞争财务 技术资本 知识资本

一、基于技术资本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模式

(一)技术资本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效应

1.推动效应。企业内部研发的技术成果,对于企业具有一种很强的自催化功能。随着一项技术成果在企业内部的扩散,成长为核心业务,形成企业新的核心业务,以至逐渐形成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模式,这时企业的技术结构趋于相对稳定,能够为企业在较长的时期内带来超额利润和规模经济效应。此时由技术资本绩效带来的竞争力超过了具体产品和服务,以及企业内部所有的业务单元,竞争升华到企业资源整合和整体实力对抗的层次。

2.扩散效应。技术资本成果在企业内部的扩散是实现技术资本规模经济性、增加创新收益的主要手段。在企业经营中,由技术资本成果构建成的新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在不同产品或产业中的扩散和渗透,使企业技术扩散产生了收益倍增的效应。如佳能公司将微电子、激光、精密仪器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应用和扩散到照相机、摄像机、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产品中,可以使同一技术在不同的产品市场上同时获得巨大技术创新收益。

(二)运用技术资本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模式

核心竞争力是将技能、资源和组织运作有机融合的企业自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就技术资本而言,如何运用技术资本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找到企业战略资本收益流和战略增值环节,是企业家急需处理的问题。

1.依靠自身技术力量构建企业内在资源核心竞争财务模式。核心战略观念不鼓励企业进入与自身优势缺乏较强战略关联的领域,只有建立在现存优势基础上的战略才会引导企业获取或保持持久的战略优势。企业运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构建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该技术资本具有充分的顾客价值,能为顾客提供根本性的好处或效用;(2)技术资本具有独特性,竞争对手无法复制或复制的难度和成本很大;(3)技术资本具有一定的延展性,能够在多个依赖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市场上拥有更多主动权和选择权;(4)对顾客潜在需求的把握能力。预测和辨别顾客需求是中长期现象还是一时行为,是技术项目选择和技术成果形成产品进入市场的前提,也是企业财务是否以技术资本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2.实施企业技术资本战略性重组,构建内外资源结合的竞争财务模式。企业技术资本战略性重组是企业对那些掌握企业重大技术资本所需要的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的企业实施重组。对于运用技术资本开发因为受到企业内部资源的约束,通过内部发展建立核心竞争力难度很大或时间不够的情况,可以以自身内部资源为基础吸收外部资源,则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必要的竞争力要素。加之技术投资属于风险投资,技术投资决策也必须协调好风险和收益的关系,使竞争财务有效的支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二、基于知识资本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模式

(一)知识资本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效应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源于知识学习能力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成长过程是知识转化为竞争力的过程,企业资本和竞争力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对企业而言,显性的、大众化的、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或市场交易取得的知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却是具有价值优越性、不可仿制性、不可交易性的隐性知识和能力,这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知识特性(用户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等),这些特性往往是作为辩识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依据。

(二)运用知识资本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模式

1.设立公司知识主管及知识主管制度,并对其工作进行绩效评价。即设立CKO(CKOChiefKnowledgeOfficer)。CKO的绩效评价标准一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确立知识管理的目标、任务、政策;二是拟定并提交CEO关于与知识管理相适应的企业组织结构、分配激励机制、人才管理政策等;三是建立和营造一种促进学习、知识共享的企业内部环境;四是加强企业知识集成,以产生新的知识,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2.努力使智能资本向市场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转化,将企业财务作为转化的剂。企业智能资本是知识资本的核心层和基础内容,但是知识资本仅仅停留在智能资本水平上,很难使核心竞争力从技艺型向工艺型、组织型、文化型转化。所以企业财务应该支持强化员工间共享的知识交流制度,建立企业学习库和知识库。

3.设置有效的组织结构,调整财务资源配置。适当的集权与分权,建立合适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智能资本的提高和开发,有利于企业员工从未编码知识向编码知识的转化。企业领导应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企业财务工作要集中于建立学习型组织,不仅促进企业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员工在工作中得到学习,获得一种职业资产。

4.从财务上支持企业建立知识团队。加速知识资本向核心竞争力转换,不仅需要正规的组织管理,更需要知识团队的自我管理。在企业组织中,可以形成“T”型管理模式,纵向由正规组织管理实施,横向由众多的知识型团队组成。因为严格的层次管理不利于知识创新,也不利于知识资本向核心竞争力的转换,但“松散”的组织不易形成企业整体的核心能力。知识型团队的成员是由组织内、外的各项专家组成,他们根据组织外部情况和企业战略目标进行自我归类和合适的创新活动。

5.建立学习型战略联盟,实现以财务资源为依托的知识整合。主要有一是合资企业;二是互相持股投资,典型的做法是联盟成员之间双方相互持有彼此的少量股份,交换少量的关键人员以达到学习的目的,它通过互相持股建立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三是功能性协议,是指企业之间决定在一个或两个具体的项目上进行合作,如在研究与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通过这种功能性协议结成一种联盟。成员之间仍然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协议本身也主要是研究与开发协议。

三、资本筹集问题

对于技术资本的筹资,可以根据形成发展过程,分阶段采取不同的财务模式进行。前期形成阶段的技术资本筹集,包括研究开发、创新维护的资本需求;后期发展阶段的技术资本筹集,包括技术资本形成产品并投放市场阶段。技术资本前期形成阶段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研究开发和创新维护的风险,以及投放市场风险都较大。因此,此阶段的筹资战略以权益资本为主。到了后期,技术资本凝结成商品、投向市场并形成相应产业,不确定因素减少,资本需求量放大,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另辟途径,比如债务资本。对于知识资本的筹资方面,由于初始的知识资本的主要来源渠道是在于教育、科技发展和知识引进等,如果把知识作为一种产品进行开发、生产和销售,它会变成一种无形资本。知识资本的积累主要是通过智能资本的开发、储备和引进等。因此知识资本筹资问题与其他资本不同,应该由知识管理主管结合企业战略管理要求,合理安排和规划。

参考文献:

基本财务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成本控制

一、市政道路工程的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重要性

作为国家基础建设项目,市政道路工程具有投资量大,施工周期长的特点。而市政道路工程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项目,也是城市发展壮大的保障性工程。在经济的发展下,我国的市政道路工程投资渠道逐渐多元,管理已经逐渐形成一个体系。在市政道路工程的管理中,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对于提高各单位与各部门的协作性,实现施工目标有着保障性作用。可以说,市政道路工程的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工作是否得力,直接关系到成本控制与施工进度。市政道路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包括了前期的工程项目的投资计划,用款计划,资金筹集过程管理等。而在中期,则包括了工程资金分配与采购定量,财务数据收集与监督,业务核算与会计管理等内容。当然,后期工程的竣工结算也是市政道路财务管理的范畴。对于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来说,施工管理与财务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效率越高,施工效率就越高,投资方的收益也越高。现下经济发展促进了城市交通量提升,市政道路工程越来越多,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为做好成本控制,就要在施工管理中贯彻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的原则,提高预算的执行力,避免财务混乱。可以说,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决定了整个项目经济效益。

二、市政道路工程的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现状

1.意识不足,水平不高

在现在的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过程中,对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意识仍然存在不足。一方面,由于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施工管理层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施工工艺与施工过程中,忽视了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相关单位财务部无法及时介入与监督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过程。在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上,反映为成本控制滞后,响应被动,管理混乱,甚至出现财务信息错误等情况。目前来说,大多数的市政道路工程都开始了投资职能与投资管理的改革,通过分离两者间的管理关系,以此来明确投资主体权益,加强管理体制改革。但缺乏监督的职能与管理分离,会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管理质量与财务管理成本控制效果。管理中权责不清,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低下,忽视了专业性管理人才的培养。如施工承包人多数选择把财务管理交由自己的亲戚朋友负责,把成本控制交由自己信得过的亲属负责,却不考虑岗位的专业要求。成本核算主观性强,随意性强,应交税费拖欠已成常态。这些现象的出现不仅影响到市政道路工程效益,甚至会对政府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2.缺乏规范,数据造假

在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中,规范性不足的现象非常普遍。如合同不规范,大量霸王条款规避了必要的约定,而这些就是日后造成合同纠纷的源头。再加上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流动作业的特点也让同一个企业可能同时承包几个项目,每个项目的财务支出加起来就直接造成了资金链紧张。在施工过程中拖欠机械租赁费,拖欠管理费,资金管理随意性大,管理不到位,更做不到成本控制。而在财务管理方面,财务流程不规范,账实不符,决算滞后,资金管理不完善等情况更是突出。再加上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精,人员素质低,财务管理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财务管理的滞后性。如为了隐瞒不合理支出所以虚开非法票据,会计数据造假,工程应收款入账不及时等,这些都会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造成重大的损害,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流于形式。而在成本控制这一块,不按合同上的施工进度提供竣工验收报告,不上交投资情况表,不提交工程决策报告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外部审计工作无法开展,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无法有效实施。

三、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对策的探讨

1.建立健全制度

在市政道路工程的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方面,应建立起有效的制度,强化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平。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开展教育与培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与会计核算间的配合,强化各项管理间的横向联系,对工程效益与会计报表资料实行联动性监督。对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进行全局性控制与预警,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管理效益。细化会计核算手段对所有市政道路工程的会计账目进行信息收集与分析,从施工工序到物料分配进行财务核算与评价。对资金的使用额度,使用合理性,资金流向等进行跟进与监督。同时,对市政工程的流程进行规范,要求所有市政工程项目必须由业主通过市政才能报建,公开信息,及时更新信息。联合具公信力的第三方建立起审计与监管体系,强化对市政道路招标与投标过程的监督,对承包与发包,分包进行规范管理,如分包项目及内容必须在合同中注明等。

2.强化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的强化在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中体现为对合同管理的强化。如在工程施工的阶段,考虑到市政工程涉及面广,工程质量需要严格把关,所以应强化分部门的会签与审查作用。对可能发生的工程风险进行预估与控制,并把风险防范体系融入合同管理与执行工作中去。对于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来说,专业素质的提升则意味着提升其信息化程度,提升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专业程度。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效率,尤其是在成本控制这一块,信息化技术可以消除市政道路施工点分散,流动作业带来的会计信息收集难度。统一上传信息平台,归口后统一处理,以此实现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同时,还可以在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这方面贯彻电子签证制度,以签证为标志进行流程管控和施工周期管理,简化管理环节,提高管理效率。在信息化的管理下,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进度与工程量也就能直观地反馈给财务管理人员,以此提升工程会计核算的质量与效率。

3.明确职责范围

在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方面,应对每个环节的业务决策,流程管理进行职责明确。对预算与价款支付,对台账与凭证手续,对审批与复核都要落实到位。体现道路工程的全过程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制度,如在价款支付方面,对金额与工程进度,施工工艺与施工成果进行细分,以保障合同的履约质量。而台账与凭证是如实记录所有市政道路施工情况的原始信息来源,也是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基础。以笔者所在的工程项目为例,工程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下穿通道工程;排水工程,附属工程,土地征拆,土建跨河桥梁,高压燃气管线迁改等。由于工程量大,施工管理内容多,施工周期长,管理细节繁杂,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难度大。在工程一开始,财务部门就以各施工项目工程为界限,细分了管理职责范围,并建立了财务统计,财务管理,财务复审,监察管理四级管理层次。借力于清晰的管理职责,工程项目在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上实现了风险可控,保障质量的目标。

四、结束语

市政道路工程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城市经济与政府形象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做好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应对症下药,分析现状,根据合同要求与自身管理特点进行细化。强调经济效益,强调管理效率,提高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与有效性,最终实现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革仙.浅析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方法[J].财经界(学术版),2012(,3):227.

[2]曹莹.浅谈市政工程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1,(9):261-262.

基本财务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力资本 人力资本 结构资本 财务绩效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发展瞬息万变,科学技术不断更新,知识发展与日俱进,传统的工业经济正逐渐被知识经济所取代,世界正在从以物质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为主体资产的经济社会转变为以知识为主体资产的经济社会。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迅速,是企业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资源。如何正确运用知识的力量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已经成为一个企业安生立命的根本。智力资本能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是当今社会的企业,尤其是以知识为主要动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加强对智力资本的投入不仅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实现企业相关利益的最大化,而且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探讨智力资本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电子信息行业属于高新技术行业,其知识的吸收、积累、分享及融合是创造企业价值的主要动力。该行业的发展对智力资本的依赖性很强,因此本文选取电子信息行业来研究智力资本对财务绩效的影响问题,为智力资本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

二、理论基础

(一)物质资本

物质资本一直以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不断使用的实物资产。在知识经济到来之前,物质资本处于支配地位,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是物质资本与智力资本相互作用的产物,也就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融合构成了企业。

(二)智力资本

新经济时代,智力资本是根基,能够源源不断地创造发展更多的智力资本,并提供日益增长的效益回报。实质上就是通过高效率的利用可以转换成价值的知识,是公司财富积累的依托。

人力资本与结构资本构成了智力资本,这两个要素互相辅助配合,密不可分。其中,企业员工接受的工作能力训练、职业操守教育等资金投入而产生的更大效益即产生了人力资本。在信息时代,人力资本存在着很大的升值空间,以独创性成为自己赖以生存的决定因素,能够实现企业自主经营、合理利用资源,建立企业的竞争战略。

结构资本是企业的支撑框架,包括企业的版权、商标、品牌形象、企业文化、信息技术、战略规划、企业理念以及组织流程等,它存在于企业的方方面面。结构资本能将个人有限的能力转换成具有相对优势的人力资源,是辅助其创造企业财富的组织资本,不具有物质实体。它决定着人力资本是否能够高效运作,也体现了组织结构的高效运营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三)Pulic模型

本文采用奥地利智力资本研究中心帕里克(Ante Pulic)等人提出的智力增值系数法(Value Added Intellectual Coefficient,VAICTM)来评价企业智力资本。智力增值系数法是用来研究有形资产以及无形资产对于企业财富的创造效率的重要检验体系,迄今为止是探究智力资本使用最广泛的测评方式。采用智力增值系数法能够清晰明了地提供研究结论,其基本原理是:物质资本与智力资本共同运作积极推动着企业财务绩效的运行。智力增值系数是人力资本增值系数(HCE)、结构资本增值系数(SCE)、物质资本增值系数(CEE)三部分之和,即VAICTM=HCE +SCE +CEE。

三、实证分析过程

(一)变量定义及释义

本文采用的是帕里克智力增值系数法VAIC框架的人力资本增值系数HCE、结构资本增值系数SCE和物质资本增值系数CEE分别作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替代变量作为自变量,表示每单位的人力资本、结构资本、物质资本可以带来的增值,VAICTM表示三类增值效率的加总值,作为企业整体增值能力的度量。

为了衡量财务绩效,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每股收益EPS作为因变量。

采用企业规模SIZE和权益乘数EM作为控制变量。变量定义及说明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及说明

变量类别 变量符号 变量含义 变量说明

自变量 HCE 人力资本增值系数 VA/HC(企业增值/工资成本)

SCE 结构资本增值系数 SC/VA(结构资本/企业增值)

CEE 物质资本增值系数 VA/CE(企业增值/物质资本)

VAICTM 智力增值系数 HCE+SCE+CEE

因变量 ROE 盈利能力 净利润/净资产

EPS 每股收益 净利润/总股数

控制变量 SIZE 公司规模 LN(年末总资产)

EM 权益乘数 总资产/股东权益总额

(注:企业增值=税前利润+应付职工薪酬+利息费用;工资成本采用现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计算;结构资本=企业增值-工资成本;物质资本采用净资产期末账面价值计算。)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沪深两市电子信息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其中符合条件的有213家,剔除7家ST公司以及23家数据不完整的公司后,本文选取2011年的共183个电子信息公司为研究样本。本文所选样本的原始数据来源于新浪财经。

(三)研究假设

净资产收益率是体现企业投资人投资获利能力的指标,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所有者权益获得利益的能力越强。该指标是从企业所有者层面考虑企业盈利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方面,所以选取ROE评价财务绩效。

人力资本通过公司职工开发知识技术,提高企业效率,为公司创造源源不断的附加价值。人力资本有着极高的能动性,为企业开拓市场,寻找更多的客户资源,同时可以通过企业员工的声誉保持现有客户,对于企业的经营业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提出:

假设1:人力资本增值系数(HCE)与净资产收益率(ROE)正相关。

结构资本较高体现在企业的安全有序、高质量运作,可以促进员工发展创新及员工之间的探讨交流与合作,在公司内形成一个良好的共享协作平台,促进信息的传递,又可以辅助人力资本,利用自身的能力对资本进行协调配置,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以达到最优目标,因此提出:

假设2:结构资本增值系数(SCE)与净资产收益率(ROE)正相关。

无论在工业时代还是知识经济时代,物质资本都是企业建立、运行最基本的资源,对企业绩效有重要影响。至少从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来看,物质资本的投入仍是居高不下,处于高水平状态,并且一段时间内没有下降的趋势。对企业的发展仍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因此,本文也探讨了物质资本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因此提出:

假设3:物质资本增值系数(CEE)与净资产收益率(ROE)正相关。

每股收益是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与年末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的比率。它反映了普通股的获利能力,可以衡量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盈利水平。因此,将每股收益作为衡量财务绩效的指标。

智力资本的创造、应用是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人力资本是企业员工综合能力的体现。结构资本是人力资本稳定持续运作的支撑框架。它存在于组织结构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的运作系统中,对各种资本进行不断的整合。物质资本是企业建立、运行最基本的资源。因此提出以下:

假设4:人力资本增值系数(SCE)与每股收益(EPS)正相关。

假设5:结构资本增值系数(SCE)与每股收益(EPS)正相关。

假设6:物质资本增值系数(CEE)与每股收益(EPS)正相关。

(四)模型构建

本课题主要从两个层面探究智力资本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即企业的盈利水平以及股东获利能力。本文运用如下两个模型来检验有关理论假设:

模型1:

(1)

模型2:

(2)

模型1研究智力资本对企业盈利水平的影响,主要验证假设1、假设2和假设3;模型2研究智力资本对股东获利能力的影响,主要验证假设4、假设5、假设6。其中,α0表示常数项,α1、α2、α3、α4、α5为模型回归系数,ε为随机扰动项。

(五)多元回归分析

企业财务绩效的增值是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VAICTM各组成部分出发,对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其解释和说服力度较强。

1.VAICTM 各组成部分与ROE的回归分析

表2 VAICTM 各组成部分与ROE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自变量: EM, HCE, CEE, SCE, SIZE 因变量: ROE

非标准化系数 标准系数 T Sig. 共线性统计量

B 标准误差 试用版 容差 VIF

(常量) 0.189 0.048 3.932 0.000

CEE 0.889 0.026 0.927 33.826 0.000 0.662 1.510

HCE 0.012 0.003 0.122 4.246 0.000 0.601 1.665

SCE 0.004 0.002 0.053 2.042 0.043 0.727 1.376

SIZE -0.007 0.002 -0.074 -2.863 0.005 0.746 1.340

EM -0.031 0.004 -0.232 -8.052 0.000 0.600 1.665

R2 0.912

调整R2 0.910

表2中自变量: EM、HCE、CEE、SCE和 SIZE,因变量:ROE。从表2可以看出R?、调整R?分别为0.912与0.910,拟合优度较高,说明模型的解释力度高;VIF小于5,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从回归结果来看,人力资本增值系数HCE与净资产收益率ROE显著正相关,支持假设1;结构资本增值系数SCE与净资产收益率ROE显著正相关,支持假设2;物质资本增值系数CEE与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正相关,支持假设3。企业规模SIZE、权益乘数EM与净资产收益率ROE显著负相关。因此假设1、假设2、假设3成立:人力资本增值系数HCE、物质资本增值系数CEE、结构资本增值系数SCE与净资产收益率ROE显著正相关。

2.VAICTM 各组成部分与EPS的回归分析

表3 VAICTM 各组成部分与EPS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非标准化系数 标准系数 T Sig. 共线性统计量

B 标准误差 试用版 容差 VIF

(常量) -0.305 0.525 -0.582 0.561

CEE 2.243 0.287 0.491 7.806 0.000 0.662 1.510

HCE 0.174 0.030 0.377 5.712 0.000 0.601 1.665

SCE -0.004 0.024 -0.010 -0.167 0.868 0.727 1.376

SIZE 0.034 0.026 0.077 1.297 0.196 0.746 1.340

EM -0.233 0.042 -0.369 -5.591 0.000 0.600 1.665

R2 0.536

调整R2 0.523

表3中自变量: EM、HCE、CEE、SCE和SIZE,因变量: EPS。表3结果显示,R?、调整R?分别为0.536与0.523,说明模型的解释力度尚可;VIF小于5,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从回归结果来看,人力资本增值系数HCE与每股收益EPS显著正相关,支持假设4;结构资本增值系数SCE与每股收益呈负相关,且不显著,与假设5不符;物质资本增值系数CEE与每股收益EPS显著正相关,支持假设6;企业规模SIZE与每股收益EPS正相关但不显著;权益乘数EM与每股收益EPS显著负相关。假设4、假设6成立,人力资本增值系数HCE、物质资本增值系数CEE与每股收益显著正相关。

通过表2和表3相比较可以看出,表2中的R?较大为0.912,说明智力资本各要素对净资产收益率ROE的解释能力比对每股收益EPS更强,可能是由于智力资本各要素不仅关注的是股东的利益,更多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就是更加关注企业整体的升值能力。权益乘数EM与财务绩效呈负相关,企业的权益乘数越高,负债程度也会越高,因此也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不利于企业经营。其次,表2和表3共同说明物质资本增值系数CEE对净资产收益率ROE、每股收益EPS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人力资本HCE。

四、结论及建议

(一)实证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183家电子信息行业上市公司智力资本对财务绩效的影响,通过对各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结论:

第一,假设1、假设2、假设3、假设4以及假设6得到证明,假设5未得到验证。第二,从控制变量来看,在模型1中,SIZE与EM的相关系数都为负,在模型2中,只有EM的系数为负,因而权益乘数EM与财务绩效负相关,而企业规模SIZE具有不确定性,只对部分指标产生影响,这说明过多的举债可能会增加企业还债成本,使企业获利能力降低,股东权益减少,还会加大经营风险对财务绩效产生的消极影响;并且,盲目的追求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可能不会产生企业价值增值,更有甚者可能产生消极影响。

(二)建议

根据本文实证分析结果,电子信息行业智力资本对企业财务绩效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智力资本有助于提升财务业绩,增加企业价值。但是从本文的研究中可以发现电子信息行业对智力资本还不够注重,所以本文建议:

1.加强人力资本的开发与管理

首先要推进电子信息行业人力资本的合理配置和流动,完善人力资本市场机制。电子信息行业要使人力资本增值,必须根据知识员工的特点进行激励制度安排,最终实现组织与个人利益相一致的目的。

其次,要完善电子信息行业的企业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转变用人方式,合理配置现有人员,改善电子信息业员工的后续教育,使专业人员的知识技术及时得到更新,适应时代进步,使企业成员增加有效供给,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最后,要推进电子信息行业的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强调协作和团队精神,通过员工的配合与协作实现企业的有效管理。通过制定战略目标和管理策划,培养员工对公司的信任度,来确保员工的个人奋斗方向与企业未来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强化员工对工作尽忠尽职的态度,进而提高电子信息企业财务绩效。

2.加强结构资本的开发与管理

我国电子信息行业还没有完全挖掘出结构资本的潜能,目前大多数企业只重视物质资本的投入,往往疏忽了对结构资本的开发与应用。企业应从全局出发,对企业的结构资本进行有效变革,使其能更有效地管理知识、增加利润。

首先,电子信息行业应注重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精简。企业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企业的政策信息能够畅通传达,组织结构应尽可能的灵活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并且结合消费者需求与电子信息公司内部的技术升级持续的推出新产品,提高信息管理能力。对于企业的体制建设,应创建合理灵活的内部交流体系,保证产权激励的有效进行,同时需要注重产业产权的保障与利用,维持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愿景。

其次,电子信息企业应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息共享的平台,充分调动员工的能动性,可以采取民主管理的方式,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将每个员工的能力凝聚起来,为企业的发展创新献计献策,形成优质的企业文化。

3.实现人力资本、结构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协调发展

电子信息行业智力资本的高效运行,企业战斗力的不断提升,不仅要求其组成成分在量上而且要求在组织结构层面上的严格匹配。因此要运用结构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作用来提升电子信息行业的创造性及技术开发、更新能力。人力资本、结构资本以及物质资本的有效发挥都能使公司的盈利能力受影响,因此电子信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该侧重于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物质资本三者之间的有效配合与相互协调,以人力资本管理为重心,同时辅以结构资本和物质资本的适当协调,力争实现最佳目标。

参考文献

[1]卢馨.黄顺.智力资本驱动企业绩效的有效性研究——基于制造业、信息技术业和房地产业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09(02).

[2]张信东,张婧.企业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研究——基于山西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0(03).

基本财务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后勤 饮食中心 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111-02

一、引言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高校饮食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除了营业收入有较快增长外,饮食行业的利润也有一定增长。利润额从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众所周知,高校饮食行业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经营领域,从政治高度看,高校饮食行业必须是非盈利性的,因为它关系到千万个学生的家庭负担问题,也关系到校园和谐与稳定的大局;从经济实质看,高校饮食行业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经济实体(具体地说,就是饮食服务中心),既要承担水电费和正式工的工资,还要负担几百名合同制工人的工资、养老保险、医疗险、失业险等,实际上就是一个企业(尽管这个“企业”绝大多数还没有注册为企业法人)。既然是一个企业,就要追求利润,但这个利润又不能太高,这就是高校饮食行业“非盈利性”的具体体现。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饮食服务中心也不能亏损,因为中心要自负盈亏。

正是这些特殊性决定了高校饮食行业在经营服务过程中,既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又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并且要保证饮食服务中心要在微利和薄利的区间运营;不能追求暴利,更不能唯利是图。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高校饮食行业还是要保证有利润的,当然这个利润也不能太高。大家知道,决定利润的因素有两个:营业收入、成本费用。高校饮食行业属于非法人地位,国家在税收政策上也给予了倾斜,即高校饮食行业暂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我们分析问题时可以暂不考虑企业所得税问题。此外,高校饮食行业服务对象是广大师生员工,服务对象比较单一,这也决定了高校饮食服务中心的营业收入是基本固定的(在校生的人数乘以平均每生的月消费额)。这样决定利润的因素就可以基本锁定在如何加强成本控制上。本文的论述将以如何控制成本费用为主线,找出控制成本费用的节点,并介绍华南师范大学的具体做法。

二、由谁控制高校饮食行业成本

高校饮食行业成本能不能控制·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由谁来控制呢·是由饮食中心控制还是由后勤管理处(或后勤集团)控制·

首先,我们来考察成本控制的动机。到底谁最迫切需要控制食堂的成本·也就是说成本下降对谁来说受益最大·是学校还是后勤管理处·是饮食中心还是个人·抑或兼而有之·显然,在以利润为分配导向的薪酬制度下,员工个人的利益排在最前面,然后是中心,再后面才是学校。当然,以利润为导向的薪酬制度本身就是一项制度安排。

其次,这个制度由谁来设计呢·由后勤管理处设计还是由饮食中心设计·笔者认为,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应在后勤管理处。因为后勤管理处是代表学校的主管部门,必须要保证学校利益不受损害,各种分配比例应是并列关系,无先后之分,这也是制度的经济后果。

再次,饮食中心的成本控制由谁执行·笔者认为,后勤管理处(或后勤集团)应起主导作用,执行的主要操作者还应是饮食中心的全体员工。

那么,控制的核心点又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考察高校饮食行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情况。

三、高校饮食行业资金周转与循环描述

我们知道,生产加工企业的资金循环要经历“货币资金购买原材料生产制造商品销售商品回笼货币资金”的周转过程,周而复始,循环往复。高校饮食行业也基本如此。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流程来表示:

货币资金购买食品原材料仓库管理加工制作窗口售卖资金回笼。

从整个流程来看,高校饮食行业的成本控制节点大致上可以分为原材料购买、进仓、出仓、加工制作、窗口售卖、资金回笼等几个节点。不难看出,从时间的先后顺序上,购买环节是第一个节点(也是最重要的节点),然后依次为验货进仓节点、货物出仓节点、食品加工制作节点、窗口售卖节点、资金回笼节点。从财务成本控制的角度来看,也应该从这几个节点着手,加强成本控制。以下就这些节点分别讨论。

四、各环节的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