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成果转化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科研档案 科研管理 和谐发展
1 科研档案管理与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
科研档案是在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是对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科学技术储备的一种形式,包括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相关文件材料。科研管理是围绕科研项目的整个过程开展的各项管理活动,内容涉及科研项目的立项前、立项、实施、结题、结题后等全过程管理。它的目的是完成研究计划目标并形成文字记载――形成科研档案,以便于实际推广应用,是各科研单位所追求的主要工作目标。现因多数科技人员对科研档案的认识不足,忽略了科技档案对科研管理重要的辅作用,仅仅停留在形成科研档案的概念上。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为图方便,而忽略了科研档案形成中的必要流程和记录等,大大降低了科研档案质量的同时也阻碍了科研档案利用推广工作的展开。
随着现代科技、经济不断发展,科研管理工作已不能仅仅满足于以完成主管部门的项目计划为目标,而是应在如何使项目更具创新性、现实性上作规划,摆脱滞后的现状。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常常仅有成果荣誉而缺乏殷实的原始材料做佐证做基础,或仅形成了脱离市场的科技成果,从而造成科研成果转化困难,难以实现其自身价值,取得经济效益。因此翔实完整的科研档案对于推动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实现科研成果的成功转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 科研档案管理与科研管理工作和谐发展是管理效益最大化的客观发展要求
2.1 科研档案管理和科研管理的共同工作目标要求两者和谐发展。科研档案管理是按照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地管理科研档案,及时准确地提供科研档案,为生产建设和科学技术研究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一种工作。管理工作并不只局限于将科研材料整理、分类和保管,而主要目标是归档后科研档案的再利用,将科研成果进行推广实施,实现科研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由此可见,科研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依赖于科研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两者的和谐发展,才能相辅相成,从而创造出最大的效益。
2.2 科研档案管理和科研管理的相互关系要求两者和谐发展。科研档案工作是对科研项目管理活动的延续,是记录科技人员创造科研成果的载体,也是科技活动的结晶和产物,既来源于科研活动和科研管理工作的实践,又服务于它们。科研档案又是科研与经济结合的重要媒介,一项高新技术的研发与深化,一个新产品的研制,都需要查阅大量的科研档案,一旦开发研制成功,又需要借助科研档案加以推广。
由于科研档案是贯穿于科研管理整个过程的一项工作,它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得以体现自身的工作价值,也使科研管理工作成效得以很好的显现,对科研管理有极大的促进、挖掘、继承等作用。两者的和谐发展是客观科学发展要求,和谐发展才能够创造出“1+1大于2”的最大管理效益,有助于形成加快科研档案利用,促使科研项目成果转化进程的新局面。
3 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与科研管理工作“四同步”――和谐发展的对策
和谐发展就意味着同步发展,科研档案管理和科研管理工作实行“四同步”管理,有助于实现各自管理目标,创造最大管理效益。
3.1 下达项目计划任务与提出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科研项目立项阶段,科研管理部门首先要帮助科技人员了解需求,国内外同领域研究的信息,选好题,选对题,增强科技人员项目立项的命中率。在项目计划任务下达后,对科研课题审批文件、任务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书、合同等文件及时做好科研档案收集工作。
3.2 检查项目计划实施进度与检查科研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科研项目实施阶段,在课题计划任务下达后,首先制定实施方案,据合同准备项目实施的相应条件、年度或阶段计划、资金管理使用、年度或阶段总结,并以文字的形式对其它问题进行说明。开展科研档案中有关课题项目的各种载体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设计文件、图纸,关键工艺文件,重要的来往技术文件等材料收集的实施监督,切实维护科研材料的真实性、连贯性和系统性。
3.3 验收、鉴定科研成果与验收、鉴定科研档案材料同步。科研项目完成阶段,要建立验收管理体系,积极引入科技评价机制,对已完成的课题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价,对承担单位及研究人员的科研任务完成情况建立信誉档案。科研档案部门对经批准结束的项目,应及时整理各项资料,包括项目工作总结、研究报告、论文专著,有关图片、照片、录像、软盘、标本、原始记录、分析资料等,按照有关科研档案管理要求,办理归档手续,做出课题归档是否符合要求的意见,如不符合要求,必须重新申请移交。未办理归档手续或归档手续不完备者,不予鉴定或申报成果。
一、以项目建设为核心,点面结合,推动首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项目是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是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核心。多年来,**同志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帮助农民致富,通过项目实施让农民学技术,懂技术,运用技术,真正掌握致富本领。她主抓了“林果乡土专家行动计划”、“核桃丰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推广科技入户项目”、“森林防火新型环保阻燃剂试验示范”、“森林健康经营试验示范区建设”、“生物质能源能项目”,这些项目既注重试验示范“点”的研究和建设,也注重在试验示范成功的基础上进行全市范围“面”的建设和推广,力求点面开花,推动首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以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为目的,严把重点环节,提升林业科技推广实力
项目建设质量是关乎科技推广工作成效的关键,为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同志始终坚持严把“三道关”,即一“前期准备关”,包括任务书、建议书、试验设计、作业设计或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合理性等;二“关键环节论证关”,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一重要环节进行专家论证;三“总结验收关”,包括自查验收、项目总结等。通过三道关键环节的严格把关,不但达到了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的目的,还通过与专家交流学习,起到了培养了人才、强化科技推广工作制度建设,增强林业科技推广实力的作用。
三、以“技术培训,服务三农”为重点,创新工作方法和推广手段,实现绿色惠农、科技富农
近几年来,**同志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机遇,立足农村、农民,不断创新林业技术推广和服务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科技推广职能,采取多项措施开展绿色惠农、科技富农活动,并取得了实效。
“林果乡土专家行动计划”是一项重大科技富民活动,旨在培养“当地不走的土专家”。该活动在我市十个区县挑选了265户果品种植大户作为“土专家”培养对象,经过国内知名专家的实地指导和专业培训,使他们真正掌握林果生产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并通过他们,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先后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指导等方式举办培训活动107次,培训果农6000人次,发放培训资料4000册,并免费向果农赠送2690吨优质生物有机肥,有力地带动了郊区果农果树栽培技术的提高,真正实现了绿色惠农、科技富农。
四、以高新科技项目为载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贡献率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推广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只有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才能实现科研与生产对接,才能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这些年来,**同志长期坚持以科研成果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成果转化形式,充分利用首都科研院所众多的优势,加强与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去发现更多的优秀的符合实际需求的科研成果。她联合北京林业大学在全市开展生物质能源项目,力争为林业废弃物充分利用找出更好的途径,力争在项目成果更加成熟的基础上,与生产企业进行合作,做到科研成果与企业的完美对接,这样既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促进了产品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了科技的贡献率。。
五、请上来,走下去,一心一意为果农服务
**同志为提高果农生产技术,帮助果农增收致富,采取“请上来,走下去”的方式,一心一意为果农服务。2007年1月8日至13日,她把200名“乡土专家”请到市农业职业学院进行果树基础理论、实用技术和生产技能的专业培训,鼓励他们克服困难、认真学习。这些“土专家”经过培训,全部通过了国家职业技能中级鉴定考试。**同志还组织10名特聘专家到下到田间地头,在生产第一线直接举办各种果树生产培训活动,共组织召开大小现场会119次,直接培训果农660人次,发放培训资料4800册,极大促进了我市林果管理水平的提升,带动了果农增收致富。
xxxx年上半年,市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规划设计水平不断提升。一是优质高效完成规划设计项目。完成xxx规划设计,xx与xx路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以及xx至xx路段绿化规划设计,并做好施工现场的技术服务工作。二是因地制宜修订xxxx规划设计方案。在参观学习xxx科学研究院的基础上,对园林科研基地的研发中心和智能温室进行了方案优化。
(二)园林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园林科研课题研究进展顺利,目前,土壤肥力质量调查课题已采集土样652处,处理完成混合土样112个,完成了有机质、水解氮等10项肥力指标的检测及数据整理;植物主要病虫害调查课题已发现虫害16类53种,病害18种,制作虫害浸渍标本4个、病害标本6个;园林树种规划调研课题方面,深入23处公园、道路绿地、住宅小区、苗圃,调查发现绿化树种183种,拍摄植物照片3000余张,涉及47科93属。
(三)xxx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今年,xxx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主次入口大门5处、桥梁4座、泵站2座、公厕4座、售卖亭3座、游客服务中心1处,以及供电系统、座椅、垃圾箱、各类指示牌等附属设施。截至目前,游客服务中心主体已封顶,已完成墙体砌筑,正在进行内墙抹灰;园区西北门和东门已完成主体框架的浇筑,西南门和北门已完成基础部分的施工,四个厕所和三个售卖亭均已完成墙体砌筑工程;四座桥梁的桩基已完成;水处理泵站的絮凝池、重力无阀滤池、清水池主体结构已完成;智能温室已完成基础部分和回填土方工程,正在进行钢结构的安装工作。
(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有效。按照市局机关党委的统一部署,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及学习计划,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撰写体会、讨论交流、观看教育专题片等形式,扎实开展党员集中培训工作。坚持为民务实清廉要求,采取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集体议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开展党员干部谈心谈话活动,深入查找“”问题。
二、工作亮点
(一)规划设计:创新思路,攻坚克难xxx路绿化设计全长60公里,面积近500万平方,按照“先急后缓、先主后次、任务分解、齐抓并进”的工作思路,用时4个月顺利完成xx、xxxx设计任务,比原计划提前2个月完成,和国内知名园林专家联手设计,既保证了质量,又锻炼了队伍;实行“5加2”、“白加黑”的工作机制,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激发了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园林科研:内引外联,注重实效。与xxxxxx等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xxx、xxx等单位开展了科研合作,在基础研究、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切实提高园林科研水平。科研工作实现了从“功利型”到“实用型”的转变,原来的科研课题是为了完成创城的硬性指标,虽然取得了四项科研成果,但实用性不强,今年开展的土壤检测、病虫害调查、树种规划三个课题是基础性、实用型的课题,将为园林绿化的建设、管理、养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三)工程管理:突出服务,打造精品。上半年,8个标段的施工队伍同时在xxx施工,工序交叉,现场复杂,我院全心服务、积极协调、强化监管,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做到“又好又快又顺”。“好”就是要严把质量关,“快”就是要确保如期竣工,“顺”就是要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xxx组建养护、执勤及保洁队伍,建立日常管理、考核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切实加强对园区的精细化管理。
(四)队伍建设:团结实干,奋发有为。我院是局系统内平均年龄最小、学历最高的单位,平均年龄28岁,有3名研究生,是一个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团队。每一个员工既把单位当成温馨的家庭,又把单位当成实现青春理想、体现自我价值的平台。现在已经形成了“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良好局面。
主动融入和促进辽宁改革发展
东北大学立足辽宁、植根辽宁,学校的建设发展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休戚与共。
在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校党委把发挥大学优势为全面提高辽沈地区产业竞争力贡献力量,作为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契机,对重点领域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优先布局,围绕承担一批重大项目,攻克一批重大技术,产出一批重大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面提升服务辽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把大学打造成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引擎、科技引擎、文化引擎”。
为此,学校制定了“东北大学服务辽沈发展及东北振兴行动计划”,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需求,从5类15个方面,构建全面服务辽沈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实施方案,全方位参与到辽沈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整合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资源和优势,着力推进辽沈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
为辽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学校坚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领域,推进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化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科技成果在辽沈落地转化。
打造“三大平台”,为“两化融合”提供支撑。以建设“超云平台”“大数据平台”“大制造平台”为载体,引领辽宁省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推动辽沈地区装备制造业创新升级。以“云计算产业园”为依托建设“超云平台”,与省内多家单位在智慧城市建设、电子政府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打造“辽宁云谷”,助力辽沈地区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以国家“011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金属材料产业园”为依托建设“大制造平台”,已形成近200人的协同研发团队,吸引企业研发资金7亿多元,相关研究成果已在鞍钢、营口港、大连港等单位投入使用。金属材料产业园生产的轧制冲压汽车差厚板,被众多汽车企业视为激光拼接板和等厚度板的最佳替代品。目前,世界上只有两条此类生产线,一条在德国,另一条就落户于我校的金属材料产业园。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十二五”期间,学校与省内企业开展合作项目1000多项,合同金额3.55亿元,涉及信息科学、冶金技术、矿产资源、先进制造等多个领域的上百家企业。2014年,学校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120亿元,占全省高校科技产业收入的80%以上,科技产业综合指标名列全国高校第三,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5项,名列全国高校第五。
为辽宁全面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学校主动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辽宁经济发展的要求,大力培养相关行业专业人才,助推辽沈地区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一、近三年我校科研取得的成绩
近三年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助人成功”的办学理念,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在项目的争资立项、成果转化、整章建制、规范学术活动、加强合作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我校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项目的申报和立项数量稳步增长
三年来,我校共获得各类项目立项311项,其中纵向科研项目233项(含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5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国家民委项目2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5项,中央其他部委24项,省级项目33项,厅级项目50项),横向项目48项。这比以往都有较大的增长。
(二)科研经费有了一定的突破
三年来,我校共获得各类项目经费1498.066万元,其中纵向项目经费1031.8万元,横向项目经费466.666万元。同时,学校经费投入不断加大,特别是学校对项目1:1配套,更是省内其他高校所少见。
(三)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年来,我校共发表科研论文3060篇,其中CSSCII和CSCDA共计权威期刊论文338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篇;出版著作(含教材)322部,其中专著133部,编著94部,教材90部;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90项;其中学校编辑出版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献》和《英藏敦煌藏文文献》出版计划,实现了我国珍贵历史文献的回归与面世,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敦煌学与藏学研究的又一个里程碑。
(四)科研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三年来,我校形成了由非实体研究机构、独立研究机构和研究基地组成的科研平台体系。截止目前,有1个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中央统战部研究基地,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独立建制的研究机构,1个省级工程中心,11个院所合一的研究机构。
(五)科研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一是在科研管理建设等方面,2006年共出台各类科研管理文件14项,使科研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自主研发科研管理三级系统,使我校在科研管理迈向科技化更进了一步。这套科研管理三级系统在省内院校处在前例。
(六)产学研一体化有了进一步的推进
学校每两年召开校地校企工作会议,并已形成一项制度。在科研转化上,开发的动物血清、氧化淀粉系列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我校建筑节能建材方面专利技术达到国际领先,市场前景广阔。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次调研各教学单位针对科研工作提出了许多问题,同时我们与其他兄弟院校对照,归纳如下:
1、一是领军人物和科技创新拔尖人才还不多,缺乏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学术团队整体实力不强;
2、缺乏有稳定的研究方向,科研人员各自为阵,成果关联性较差,特别是对服务民族地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3、科研方法、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的培训做得不够,部分教师对科研工作存在畏难心理;
4、对科研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相当部分教职员工对学校科研的形势及重要性缺乏清晰的认识,有的甚至将教学与科研对立起来;
5、国家级科研项目少,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少;
6、项目中后期管理滞后,项目结项率低;
7、科研质量还不高,权威期刊论文少,权威期刊论文在整个学术论文中所占比例偏低;
8、成果获奖少,特别是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少;
9、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率偏低,科技创新尤其是应用科技研发服务与重大需求对接不够,产学研紧密结合不够;
10、科研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横向经费管理过严、过细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科研机构、科研团队缺乏有效管理。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推动科研管理创新,以科研管理创新促进科研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思路:
(一)坚持以人为本,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1、着力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一是要树立“用好现有人才,稳住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凝聚社会各届人才”为原则,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科研工作的热情、想象力、创造力。
二是着力加强科研团队、学术带头人、科技创新拔尖人才队伍建设。要出台科研团队管理办法,从制度上给予保障。
三是高度重视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建设,继续扶持我校中青年教师的科研项目,大力培养科技创新新生力量。
2、着力营造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
一是加强以“以人为本、需求导向,博采众长、合作竞争,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注重积累、勇于跨越,求是求新、力戒浮躁”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对于现行的科研评价体系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
二是切实加强科研道德建设。要严格贯彻《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精神。要大力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遵守行为准则,恪守科研道德。坚决反对和纠正弄虚作假、剽窃侵权、学术霸权、功利浮躁等学术不正之风。
3.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校科技管理队伍
要切实加强学校科技管理人员的培训,使科技管理人员熟悉教育、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等方面知识;努力培养科技管理人员把握全局、开拓创新精神的力;要提高科技管理人员热心服务的水平。
(二)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抓好体制机制创新
1、加快推进科研分级管理体制,激发基层学术单位的活力
要明确学校与二级单位在科研管理上的权责划分。科研处要侧重于全局性的科研管理制度建设与科研发展规划制定及对二级学院的科研工作的业务指导、督促与考核工作。具体事务性工作应由二级学院承担。对此,通过一定的措施,激发基层学术单位的活力,
2、强化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立项
一是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的申报和争取力度。要争取多渠道、采取多措施以提高科研项目申报的成功率;要在申报领域有所突破;要在经费有所突破;力争今年经费达到800万元。
二是大力加强重大科研项目的竞争前培育,提高争取和承接国家及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的竞争力。紧密围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863”计划及我省重大基础研究和前瞻性研究目标,积极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预研项目。要做好目前我校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前期工作。
三是加强对科研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教职员工对科研的重要性和地位的认识。今年准备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项目申报有关问题进行辅导。同时加大对科研干事和主管科研的领导进行培训力度。同时,在2010年1月召开科研表彰总结大会,并对申报有关的国家级课题进行动员、部署,下达申报任务。
3、加大对项目的中期检查和结项、鉴定的力度
要进一步提高我校在研科研项目的结项率。去年我校的结项率为63.7%,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下一年度项目申报和立项。对此,要通过加强管理、狠抓落实,提高项目的结项率。要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办法,要从经费上强化项目的中后期管理。
4、积极申请和争取组织好学校科研成果奖励
针对成果获奖少,应加强外联工作,保持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信息畅通;力争在申请和争取组织好学校科研成果奖励方面有突破。要通过一定激励措施调动教师申报成果的积极性。
5、加强科研工作平台建设
一是加强学校研究机构建设,要根据科研及学科建设需要,多设立一些非实体研究机构。如尽快制定制定科研机构管理办法。
二是切实加强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建设。第一,进一步做好委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和学校现有4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第二,积极组织建设校级重点实验室和做好省级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工作;第三,配合省委统战部,做好民族宗教研究基地的日常工作,为我校的学科建设提供支持;第四,做好甘肃省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民族大学藏药研发中心和兰州高新区*民族大学生物医药技术公共实验平台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第五,重点要做好兰州粘合剂工程中心申报等前期准备工作。
三是挂靠我校的各学会、研究会等,要策划组织好科研活动,发挥学会、研究会等的优势,在学校科研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6、加强校地校企合作、进一步推动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工作
一是促进学校积极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今年9月份要召开我校校地校企合作会议,进一步推动我校校地校企合作。同时,要建立与市、县政府、行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全面的科技合作的长效机制。
二是促进专家教授积极与企业家合作,主动融入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研发为重点的技术创新活动。
三是做好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和产业园区建设。要鼓励与地方和企业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和各类特色产业园区,合作承担完成科技研发、技术改造、消化吸收引进技术项目,形成“产研分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今年要做好*民族大学节能建材示范园工作。
7、完善科研管理制度
一是通过制定《*民族大学科研机构管理办法》、《*民族大学科研团队管理办法》《*民族大学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办法》等三项制度,进一步创新我校科研机构平台建设、学科团队建设、国际合作项目管理。
二是要通过完善《*民族大学科研项目学校配套经费管理办法》《*民族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民族大学学术研究成果出版基金管理办法》等制度,进一步促进经费、校级中青年项目、学术资著等工作科学管理,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人员做科研的积极性。
(三)坚持统筹兼顾,抓好工作的系统性和实效性
1、抓好教学与科研的统筹
第一,将科研成果向课堂、向教学内容、向实验手段转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二,实施研究生参与或承担科研项目的制度;第三,努力促进本科生教学参与科技研发或成果转化工作。
2、抓好传统优势学科与其他应用学科的统筹
在优势学科做大做强的基础上,积极扶持其他应用学科研究,注重应用技术创新。特别是要做好优势学科和其他应用学科结合,要在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上发挥优势。
3、抓好数量与质量的统筹
要力争产出更多的高质量学术论文和高水平科技成果。要在文章的发表的级别与成果获奖方面要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