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研的特点

科研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研的特点

科研的特点范文第1篇

中医药科研档案是中医药事业发展进程的历史记录。它汇集了中医药科研工作中所形成的宝贵理论、方法和技能,是凝集着科研人员的心血、汗水和智慧的成果宝库。它给中医药科研人员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情报信息,为申报成果、确定课题方面的人员提供借鉴,在帮助科研工作早出成果、早出人才有着深远意义。笔者以为,认识和掌握中医药科技档案的特性是发挥科技档案作用的前提,而认真落实“三个服务于”,则是充分发挥中医药科研档案的作用,为中医药科研工作提供利用服务的主要内容。今简述如下。

1 中医药科技档案具有的特性

1.1 涉及面广:除涉及中医药基础理论学、诊断学、临床医学、中药方剂学、医史文献学外,还涉及到现代医理学、药物化学、病理学、毒理学等范畴,延伸到多学科。其专业面十分广泛。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医药科技档案的复杂性。

1.2 形成周期长:中医药科技档案包括中药新药(包括自产制剂)研发档案、中医临床诊断、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研发档案,中医药经典古籍和医生文献研究档案等,一般需要经过选题、组方、临床初步验证、可行性论证、投标、拟定研究方案、一期验证、二期扩大验证、基础医学实验、申请批准、投产上市等阶段,研究同期长达几年到一二十年,这一特点形成了中医药科技档案的周密性。

1.3 具有储备功能:治疗某一种病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需要从临床实践中加以验证。由于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在认识上的偏差,条件和经费上的暂时欠缺,未立项的选题,并不能表明其未来的发展。课题的储备,即科技档案的储备,是科研单位的实力的表现之一。一旦条件具备,将会形成产品,形成生产力,这一特性决定了中医药科研档案的继承性。

1.4 具有协调功能:中医药科技成果的取得,需要内部临床和基础研究人员之间的紧密协调,更需要全社会多学科之间的协调,需要多领域,多学科,多层次的合作,即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加以攻关。这一特性决定了中医药科研档案的协作性。

2 认真落实“三个服务于”,充分发挥中医药科研档案的作用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许多科研人员经过艰苦努力得到的科研成果发表后,仍长期停留在纸面上(尤其是兼顾临床工作的科研人员),存放在档案室里,即使是应用也只是局限于职称评审或完成报表,有的甚至保守成个人技术,如不及时加以总结,积累和利用,必然不能形成更新、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造成努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开发利用科学技术档案信息资源暂行办法》第七条明确规定,档案部门应建立服务跟踪记录,收集利用档案信息,总结开发经验,使开发利用形式和内容更加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为此,有必要作好“三个服务”。

2.1 服务于以建立一支以中医药科研人员为主体,能够对中医药多学科领域进行多层次系统研究的人才队伍:首先要积极向广大科研人员宣传科研档案的重要性,使档案意识潜移默化地植根于科研人员的头脑中,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科研档案是科研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把科研档案工作真正变为广大科研人员的自觉行动。同时要有无私奉献、埋头工作的精神,勤勤恳恳、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改变重保养、轻利用的观念,实现从单一保管型向多元服务型转变。

2.2 服务于完善科研课题立项的审定程序,保证科研计划特色突出:近年来,科研工作以重视基础研究转向应用开发研究。应用开发研究以人力配置、课题选定、机构设置和条件保障等方面得到了加强,科研工作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转向,科技档案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科研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理论教育 科学研究 特点

高校理论教育科学研究,是高校理论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高校理论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对于提高全社会对在高校开展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和高校理论教育工作者增强理论教育工作技能,推动高校理论教育的改革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与其它学科的科学研究相比,高校理论教育科学研究呈现出诸多显著特点。本文试图对此加以探讨,以期给从事高校理论教育工作的有关人员的科研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研究对象的广泛性

高校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教育的内容(理论)、教育的对象(在校大学生)、教育的主体(高校理论教师)、教育的社会环境以及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等。从理论本身而言,它是一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科,是一个完整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将理论作为高校理论教育的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发掘的基本原理,研究理论的发展史,结合实际特别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际,研究如何丰富和发展。总之,理论研究的任务在于揭示理论的实质,探索理论的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理论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大学生心理和思维的特征、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理论素养状况、大学生对于理论及其教育的认知和所持的态度等。将教育的主体即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考察高校理论教育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如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与高校其他教师相比较所享受的基本待遇,考察他们的思想理论水平、业务素质以及对从事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认知及所持的基本态度,并提出加强这支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途径和方法。将社会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考察国际国内形势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社会结构、社会利益关系发生了或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些情况对我们坚持和发展提供了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它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有什么样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于高校实施理论教育提供了哪些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有利条件,同时又对高校理论教育的实施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将高校理论教育的途径、方式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适应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思想状况,根据时代要求,充分运用现代社会提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高校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研究内容的倾向性

高校理论教育的科学研究内容,基本上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理论的研究;二是教育的研究。这两个方面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在研究对象上,前者以理论为研究对象,注重的是理论本身,后者以理论教育为研究对象,注重的是理论的教育;在研究任务上,前者以揭示理论的实质、探讨理论发展的规律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后者则以探讨理论教育的规律作为主要任务;在学科属性上,前者属于基础研究,后者则兼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双重性质,其中应用研究的性质更加突出。因为理论教育的研究虽然也要重视理论的研究并以此为前提,没有理论,就无所谓理论教育,但它更主要的是研究理论教育的规律,即研究理论怎样才能更好地为教育对象所接受,从而转化为他们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价值观念。对于高校理论教育的教师来说,首先要学习和研究理论,只有先搞清楚了什么是以及如何对待的问题,才能解决用什么样的理论观点进行教育和如何进行教育的问题。同时,理论教育搞好了,又能增强人们的信念,进一步树立对待的正确态度,从而推动理论研究的繁荣。因此,高校理论教育的科学研究两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高校理论教育科学研究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研究实践中要平均用力,而是要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后者,即应更倾向于教育的研究。这是由高校理论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高校理论教育,既具有一般意义的教育的共性,更具有鲜明的个性,即意识形态性。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具有教育的一般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一般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主体、客体、目的、内容、方法、结果等,也反映教育的一般规律。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高校理论教育是以理论而不是别的理论作为施教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教育活动,因而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或阶级性。这就决定了它必然有着与一般教育活动不同的特殊规律。因此,高校理论教育的科学研究,既要研究理论体系本身,更要研究高校理论教育与一般教育活动不同的特殊规律,研究如何使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以提高高校理论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理论教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三、研究主体的特定性

高校教育研究的主体主要是从事理论教育工作的教师。如前所述,理论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除对本身的研究之外,更要研究理论的教育。在目前形势下,主要是研究理论课的教学改革问题。对此,高校课理论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一,作为高校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的难点、重点、热点问题,教师最有发言权。高校理论的教学内容,毫无疑问就是理论体系,包括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化的理论。教材的编写,首先要反映理论的系统性。但教材内容还必须体现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重点和热点,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承认,教材内容的确定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专家学者、教师、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三方通力协作。需要学术界立足中国国情,开阔视野,深入探索,产生出较为成熟和系统的理论成果,而不是浮光掠影、只言片语的评说。还需要由政府主管部门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选择,在统一的教学大纲的规范下组织编写。而无论是专家学者的研究,还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都离不开高校理论课教师的日常性研究。高校理论课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最了解学生,他们对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重点,以及学生关注的理论热点问题最为熟悉,也有最深刻的体会。专家学者的研究(有的教师本身就是专家)必须以广大教师的研究作为基础,广泛吸收教师的科研成果。教育部门的决策也是一个民主集中的过程,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是其决策的最为直接的依据,广大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而获得的科研成果,也是重要基础。

科研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课题;灵活性;互动性;针对性;教师成长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教研促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打造研究型教师团队,对于学科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而言,具有决定性意义。教研活动的展开,必须多渠道多方式进行,在某种意义上,必须为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打造更丰富的、更合适的平台。而小课题研究,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教研活动,其对教师成长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育的本质在于培育人才,其前提是教师应该具有教学的经验以及相当的知识储备,并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教学活动推动教师对教学进行相应的研究,小课题研究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是丰富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水平的首选。

一、小课题研究的特点

课题研究是推进教育发展的主要手段,只有将教学和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得教育活动具有更加丰富的魅力。小课题研究是课题研究中的一种特殊研究方式,小课题研究是教学活动中非常普遍的教研活动。其主要特点有:

(1)灵活性。灵活性是小课题研究最重要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学生,或者老师和老师都可以进行小课题研究。比如在课题上,针对某个问题,老师和学生可以临时组成一个小团队,对该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在科研组里面,也可以针对某些教学问题从简单的交换意见、交流心得体会等上升到深入系统的研究。这就是小课题的灵活性。

(2)针对性。针对性是小课题研究最鲜明的特点。课题研究最忌讳泛泛而谈,既缺乏理论深度又缺乏针对性,这样不但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还会造成大家对问题研究的不严谨。对于教学和科研都是没有意义的。而小课题本身针对的问题明确,能够集中大家对某个具体问题的热烈关注,由此推进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其成果就是具体问题的解答,即作为研究成果具有学理意义,又能在具体的教学中对教学有明确的推动。因此,把握小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就显得异常重要。

(3)操作性。课题研究一定要有操作性,从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到研究计划,以及具体的形成研究成果的时候,也要体现论证的合理性和严谨的学术性。小课题研究完全符合操作性要求,因为小课题的问题明确,论证不会特别复杂,材料收集准备以及研究过程都比较好控制和操作,因此,小课题研究是最容易出成果的研究方式了,这都得益于其较强的操作性。

(4)互动性。互动性在小课题研究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学相长是一个共识性话题,但是如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对于高中语文老师来讲,不仅仅是一个考验,更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针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以及语文课本身的要求,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如果能开展小课题研究,这本身就是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小课题研究对于学生来讲,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参与热情,并在教学中培养了他们对于科学研究的素养,这种互动性一方面体现了小课题研究的优势,另一方面体现了小课题研究的互动特点,是教学相长的集中体现。

二、小课题研究对教师成长的积极推动作用

高中语文的小课题研究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考验,或者说是检验。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是仅仅是传授知识,因为从知识性这个角度来讲,对于高中语文已经不再是主要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达到对文学艺术和语言能力的综合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高中语文老师本身就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理论水平和研究素养,才能将教学推进到更高的层次。而高中语文的小课题研究,就能够积极地推动教师相应的能力提升。

(1)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高中语文老师的理论水平,其实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写作理论、语用学理论和文学理论,高中语文主要涉及的理论问题都来自这些方面。

(2)提升教师的研究素养。很多高中语文老师成为了教书匠,完全失去了研究素养,这是一个可怕的现状。如果加强小课题研究,这样的问题将得到解决。小课题研究虽然在研究规模、难度上比较小,但是一种基本的研究素养却是必不可少的。

(3)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一个教师的生命线。教学能力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需要老师通过研究来不断提升其教学能力。

(4)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是教学活动最重要的推动力,没有创新的教学是没有效果的。如何创新高中语文教学,小课题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式。比如针对某个古汉字,语文老师从词源学、音韵学、音律学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小课题立项研究,就能讲死板的古汉语课程讲解得更加生动、丰富,而且,这也是教学活动中最精彩的部分。老师在小课题研究中获得是教学之外的另一种创造,这中创造会促使语文老师在教学上创新方法,在教育理念上不断革新观念,在教学实践上不断推动教学实验。因此,小课题研究对于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意义也非常重大。把握好小课题的特点,更好地发挥小课题研究对语文老师能力的提升积极作用,是小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科研的特点范文第4篇

放眼当今政治课教学,形成有吸引力的教学语言风格,应当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雨果在谈到艺术家的创造性时说:没有风格的作家,尽管有可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但却达不到真正的胜利。同样道理,政治课教师若不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也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也就不可能走出一条留下美的轨迹的教学之路。因此,要使教学具有美的魅力,形成生机勃勃、洋溢着美的气息的过程,就必须精心追求教学语言的风格美。

一、豪放的美

豪放就是气势浩瀚、激越高昂、豪壮刚舰英武奔放的语言格调,即人们常说的阳刚之美。形成豪放的语言风格的要素,主要表现在对词语声音色彩的大量选用上,“音节高则神气必高,音节下则神气必下”(刘大槐:《论文偶记》)。博大高远、气势恢宏、色彩鲜明、胸襟开朗是豪放的主要特征。豪放的语言风格能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强烈的感染力,给学生一种豪壮英发的动感美。

在讲初三《思想政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这一问题时,我是这样说的:“我国的宏伟目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目标,集中代表了全国人民振兴中华、强国富民的愿望,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同学们想一想:,,;同学们听一听:‘五四’怒吼,‘八一’枪声,芦沟惊雷!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都在做着同一个强国梦,一代又一代,不懈努力,奋发追求,寻找强国路。这个梦,好久好久!这条路,好长好长!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强国之路,正在向这个宏伟目标挺进。我们伟大的祖国必将以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康乐的崭新形象,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这一段简短的开场白,以一个中心主旨贯通,承上启下,从时间到空间,从静态到动态,从对比到印证,层次清晰,描绘出一幅悲壮感人、恢宏奇伟的历史巨卷。加之句群以对称的词组沟通句子脉络,犹如连绵不断、响遏行云的战歌,传达出一种强劲的节奏,造就出一种雄健高昂的豪壮气势,启人心扉,长人精神,促人猛醒,催人奋进。

二、柔婉的美

柔婉是与豪放相对应的语言风格。柔婉的特点是语句优美,情意缠绵,韵味深长。柔婉风格的语言,大多来自于使用语句的变幻多姿,短句急而促,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绮丽洒脱。这些句式错落而谐调地结合起来,造成一种情调婉转的艺术效果,使学生久久难忘。

如在讲上例“怎样才能实现宏伟目标”时,我进一步阐述:“宏伟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今天的奋斗。强国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虽然困难多,毕竟在克服;虽然路遥远,毕竟脚踏地;虽然是梦想,毕竟能实现。”

这一语句,通过一波三折、一唱三叹的抒情格调,反复强调和逐层烘托出实现宏伟目标的希望、决心和感情,用语言声调描绘出奋斗之歌的多层次旋律,使学生在逶逶迤迤的情绪意蕴中,加深并巩固教材内容的深刻意义。

三、灵秀的美

灵秀就是绮美绚丽的语言格调。它能给学生以错落有致、轻松谐趣、色彩斑斓的优美感受。灵秀风格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如何使用形容词和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它的节奏既充满着强烈、深厚的情感,又回荡着起伏不停的音律,能增强对教学内容的形象描述和抒情感。

在讲授高二《思想政治》(下册)“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这一问题时,我引导学生说:“同学们还记得写的《松树的风格》一文吗?”(学生答,略)然后,我满怀激情地朗诵道:“我赞美你,松树,你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你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你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接着,我进一步引申道:“我赞美你,英雄模范人物,你们所追求的是无怨无悔的人生。从、英勇献身到焦裕禄、孔繁森甘做人民的好公仆,从徐洪刚、白雪洁见义勇为到徐虎、李素丽无私奉献、真情为人民……索取不属于我们,我们只有付出,绝不期待回报,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

在这一语段中,我用松树的顽强生命力和自我牺牲精神来比喻那些在革命战争年代不顾个人安危,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顾个人得失,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开拓进取的人们的崇高品质。这绮美娟秀的语言、深厚的情感,形成跌宕起伏的音律和景外有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画面,恰如其分地把各个段落要表达的意思衔接起来,一气呵成,使教学情景交融、丝丝入扣、灿烂可观。正所谓“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

四、回环的美

回环就是用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又回过头来用前一句的开头做后一句的结尾的语言格调。教学中一句优美的话语就是一颗璀璨的珍珠,把这些彩色的珍珠两端串结成圆圆的项链,就是回环。这种修辞手法通过语序回环往复的巧妙配合,表现两种事物或现象相互排斥或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它结构严密、上递下接、语势连绵、音律流畅,用之则可加深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在讲授初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一问题时,我是这样复习提问的:“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是什么?”(学生答,略)接着,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说:“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就必须有正确的路线做指导,这条正确的路线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宏・伟・目・标的提出依据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情决定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实现社会主义・宏・伟・目・标的保证。”

这段语句,每句内部意思衔接,揭示了“宏伟目标――基本路线”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含义深刻,精辟警策。加之结构整齐匀称,具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美,传递出和谐统一的美的节奏,使学生听后情趣横生。

五、含蓄的美

语贵含蓄。含蓄就是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正如坡所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其特点表现在把烈火般的感情蕴蓄在冰冷的语言里,必须在细细体会之后才感到炽热逼人;它不是直截了当地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人自去体味。

在讲授高二《思想政治》(下册)“生活理想”时,涉及到了爱情、婚姻、家庭等问题。于是,我针对这个班学生中出现的“早恋”现象,讲起了这样一件事:“今年秋末冬初,我家阳台的花盆中,不知谁无意丢下一粒西瓜子。不几天,我惊奇地发现,花盆里竟然长出了嫩芽,而且一天一天地长高,变成了藤并开出了一簇簇小小的果花。过了不久,花谢了,居然也结出了苹果般大小的西瓜。可惜没过几天,霜冻就来了,叶落尽了,小西瓜也长不大了。我这才明白:不该开花的时候开花,不该结果的时候结果,是要受到自然生长规律的惩罚的。今天,发生在同学们中的一些事情又引起了我的思索,你们是否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迪呢?”同学们听后,颇有感触,早恋现象在这个班竟慢慢地消失了。

科研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老年患者 心理护理 手术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47-01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人口中大于60岁的老年人口比例有不断提高的趋势。护理工作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更好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我们对104例眼科老年患者进行了初步调查,现总结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2011年在我院眼科住院病人,本组病例104人,男43例,女61例,年龄60-87岁。在104例病例中,老年性白内障71例,青光眼24例,视网膜脱离6例,所有病人无心理精神疾病病史。

2 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

2.1 恐惧担忧心理:眼科手术必然要给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创伤、出血、疼痛等,对绝大多数病人来说,这是一个心理应激和适应过程[1] 。老年患者在手术前常顾虑重重,担心手术失败,担心术后并发症,由于视物不便,病人有时打翻药瓶、水杯等.怕麻烦他人的心理状态。

2.2 自尊心强:老年患者特别喜欢周围人尊敬、顺从他,怕别人瞧不起他,认为自己应该得到精心照顾。部分老年患者自制力差,注重小事,对周围人的态度非常敏感。

2.3 孤僻多疑心理:老年患者由于环境改变及视力障碍,孤独和寂寞感油然而生,如不及时排除这种心理障碍,患者将可能出现烦躁不安,情绪消沉,容易动怒。对自己手术和治疗措施放心不下,怀疑手术医生技术不高明,对手术有恐惧感。

3 针对不同阶段的进行心理护理

3.1 手术前心理护理

手术前紧张恐惧和担心手术效果是眼科病人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我们首先从感情上尊敬老人,从衣食住行各方面来关心体贴老人。有针对性的做好说服解释工作。融洽医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因此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到病房与患者亲切交谈,做到有问必答,耐心细致,通过语言沟通,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病房护士不仅要参与病案的讨论了解病情及手术方案、更要做好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对视网膜脱离的病人,在术前应向病人说明术中需要牵拉肌肉会出现恶心、呕吐、烦躁等情况。使病人有心理准备,减少病人的惧怕心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可告诉患者,为您做手术的医生经验丰富,不要担心,手术会顺利完成的,用实例开导和增强患者自信心。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以及战胜病魔的信心。有利于稳定病人的情绪。许多老人不想拖累子女,又担心费用过高,总不能安心。我们应经常与老人聊天,了解病人的感觉,并在治疗过程中为老人制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案,解除其后顾之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2 手术后护理

护理人员要有较强的责任感,经常巡视病房,多了解病人的需求。术后主动询问老人是否有眼球胀痛等情况。协助患者取舒服卧位,使患者感到受尊重,从而对医护人员产生亲切感、信任感。老年人喜欢与其他病人讨论手术后的治疗及恢复情况,如果恢复不如别人,甚至与别人用药不同,部有可能引起患者的不安。要向患者说明各种疾病的特点、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性并向患者介绍每种用药的日的,让患者感到自己在康复之中。护理人员应关心病人多做解释工作,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对疑心较强的患者,特别要注意不在病房议论病情,严格做到慎言守密。在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时,一定要耐心细致,切勿流露出不耐烦或嫌弃之感。对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病人应帮助患者克服消极情绪,护士实施的心理护理措施要具体、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3.3 康复期心理护理

手术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医生认真细致的手术,但与术前、术后的心理及生理护理是密不可分的,由于我们及时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并做好心理护理,通过心理护理,使患者同医护建立起新型的医护患关系,有效地配合了手术治疗。同时做好出院指导,防止并发其他疾病,嘱其按时来院复查。可以将各种疾病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制作成小册子,录制成磁带,更方便了视力不佳的患者的了解需要,使患者能经常翻阅、收听,起到时刻提醒、帮助的作用。

4 小结

眼科手术患者心理变化差异很大,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差异,采用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减轻或消除其不良心理反应[2]。通过对本组病例的观察,要想做好心理护理,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基础护理知识,还要掌握一些眼科常见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等发病机制、以及其手术治疗效果等。对手术患者加强心理护理,通过临床实践得到了较好的成效,病人能主动配合手术和其它治疗,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