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行业市场

金融行业市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行业市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行业市场

金融行业市场范文第1篇

众所周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求职者使用网络进行招聘和找工作,企业招聘需求的变化反映了企业的体量扩容及发展的需求,因此招聘雇佣的变化能够清晰反映出各行各业在2013年的发展情况,这份大数据分析报告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给2013年的宏观经济变化做了一个总结。

郭盛表示,人力资源市场的变化能很好地反映出2013年宏观经济的变化,2013年是改革重启之年,也是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市场发生巨大变化的一年。智联招聘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上占了55-60%的市场份额,因此使用智联招聘的大数据能够充分地分析和反映宏观经济的一些现象。

彭博经济学家Tom Orlik表示,中国最大的招聘网站之一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2013年劳动力需求仍很强劲。今年头10个月,该网站上的招聘职位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6%。除了招聘职位实际增加以外,这个数字也反映了智联招聘向新的城市和行业的迅速扩张,以及招聘广告从纸媒体向网络媒体的转移。从这些数据来看,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可能使劳动力市场降温的担忧可能有些夸大。

具体分析来看,2013年两个行业的招聘需求发展非常迅猛,金融行业是招聘职位增长最多的行业,2013年头10个月招聘职位较去年同期增长91%。房地产行业的就业机会增长也非常强劲,增幅达到53%。在另一端,制造业新增招聘职位仅增长了9%。

从企业的性质来看,一枝独秀的是国企,72%的增长,国进民退现象再次凸显。令人比较担忧的是,增长最弱的是外商投资企业,增幅仅为3%,智联招聘整体职位增长为26%,外资企业远远落后于这样的增长,也就是说外资企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当中可能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甚至萎缩的境地。

从企业的规模来看,呈现了两极分化,一万人以上的企业职位需求增幅达到了94%。另外一个方面令人觉得非常欣喜,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是2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增长达到了61%。政府宏观调控对于小微企业的支持已经开始有所体现。

从地域上讲二三线市场不断崛起,东部的经济调整并没有那么快,但是中、西部增长的非常快,跑赢大盘增幅。从GDP的角度,2013年内陆城市中部、西部经济扩张速度是比较快的,与劳动力市场数据完全吻合。中部、西部的扩张不但带来了区域增长,另外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是大学生期望的就业城市分布,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主动离开北上广进入二三线城市就业,这与70、80后的被动离开是不同的。2011年愿意到二三线城市的46%,现在达到61%,从这一点微观数据可以看到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中西部崛起,人才流动就是这个趋势的最好佐证。

金融行业市场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电力;消费;影响

一、引言

2001年,美联储为抵御经济衰退而大幅度降息,宽松的贷款条件刺激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生成。至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通过财富效应、金融加速器效应传导至实体经济,造成实体经济的萧条,同时也给全球能源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全球能源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罕见局面。

我们知道,电力产业与经济是鱼水关系。电力产业是整个经济的基础和支柱,电力产业向经济提供动力能源,保证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可以说,电力消费增减,会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电力产业发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的步伐。经济作为电力产业的助推剂,经济实力强,就可以购置先进的电力设备,使电力产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电力在能源基础产业和国家能源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经济在国民生活中的地位毋庸讳言。因此,正确认识金融危机对我国电力行业消费市场的影响及发展趋势,对我国电力建设,乃至能源、经济等政策的制定能提供可靠依据和科学决策。本文将从四大主要用电行业入手,重点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电力行业消费市场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二、金融危机导致电力消费下降,四大主要用电行业电力消费负增长

电力和经济是密切相关的,金融危机爆发,对我国电力行业产生了不小的冲击,直接导致电力消费减少,电力建设发展放缓。

我国四大主要用电行业为:黑金属冶炼、化工、有色金属冶炼以及非金属矿制品,占全国电力消费比例依次为:12%,8%-9%,7%-8%和6%。08年7月,四大主要用电行业之一的化工业用电量出现同比下降,全社会月度电量同比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三季度,电量下滑趋势持续扩大。

2008年11月份,四大主要用电行业电力消费全部为负增长,工业电量消费同比降幅为14%,全国电力消费降幅为9%。导致工业用电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蔓延与深化,实际产业产量增速放缓,从而电力消费量下降。此外,奥运会期间,从8月开始,对部分高耗能企业的产能限制,也是导致电量下滑的因素之一。从而导致08年8月,北京、河北和天津地区先于全国其他地区,首次出现电力消费的负增长。

居民用电持续正增长。居民用电占我国电力消费量的11%-13%,用电量增速长期稳定在10%左右。我们认为居民用电维持稳定的原因有二:

1、居民对电价支出并不敏感。在我国,居民用电电价低于工业用电,历次上调销售电价,居民电价都维持稳定,目前,整体居民电价水平偏低。

2、居民电力消费弹性较工业用电弹性系数较小,居民用电量的变化主要源自于季节性波动。

2009年3月以来,获益于下游工业产品需求量的上升,非金属矿制品(水泥)行业率先实现电量的正增长。非金属冶炼和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电量消费同比降幅开始逐步缩小,但化工行业电量增速仍不稳定。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5月,单月电力消费量已经好于去年4季度单月电量,与去年9月电量基本持平。

三、我国电力行业消费市场发展趋势

2009年下半年,电量增速有望反弹。一方面,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创新高。2009年1-5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攀升,5月,至3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至29%。分行业看,四大主要用电行业,除化工行业外,其余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维持稳定,逐步提升,对电力的需求增大。

前期旺盛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工业品需求量提升奠定基础,从而推动电力消费量增加。从工业品产量增速来看:5月份:除水泥行业产量增速处过去2年的较高水平(同比增长13.5%)外,其余工业品产量增速均处低位:生铁和合成氨产量同比增速分别为6%和3.7%,玻璃和粗钢产量仍未出现明显正增长。伴随投资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启动相关建设、生产,我们认为这些工业品产量将伴随投资增速的上升而上升,电力消费随之上升。

若下半年工业用电需求持续强劲,预计全年电量增速有望提升至4%以上。

金融行业市场范文第3篇

关键词:非金融企业 银行 融资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经中国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年度新发行量、累计发行规模和存量规模分别达到1.84万亿元、5.67万亿元和3.03万亿元,分别占我国企业直接债务融资规模的78%、71%和60%。近年来,在人民银行和社会各方力量的积极推动下,锦州市非金融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进行直接融资有了一定进展,但金额较小、企业单一、总体发展较缓慢。《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发展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扩大社会融资总量,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摆在基层央行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锦州市企业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基本情况

自2005年人民银行相继推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务融资工具以来,锦州市仅有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1家企业进行了银行间市场融资,累计发行金额7亿元。其中,短期融资券发行2期,累计金额12亿元;中期票据发行1期,累计金额1亿元。承销商均为外省市金融机构。近期,通过对辖内26户代表企业的调查发现:

(一)企业有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的强烈需求

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意愿较强,尤其是在当前银行机构信贷额度不断收紧,企业获得贷款特别是中长期贷款难度有所加大的形势下,企业寻求其他渠道融资的愿望更加强烈。

(二)企业最关心的是发债综合成本和手续便捷与否

调查中,企业表示:“在符合发债条件的前提下,企业选择哪种融资方式或者更倾向于某种融资方式,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融资成本;二是手续便捷与否。”不同类型的企业侧重点略有不同。对大型企业来说,发债与否重点考虑的是融资成本的高低。由于大型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即使是在目前银行信贷额度紧张的状态下)较容易,因此,其选择哪种融资方式90%以上取决于融资成本。而对中小型企业来说,其发债与否首先考虑的是便捷与否,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其资金需求特点是急、快、短,在资金需求紧张状态下,企业根本无法兼顾融资成本。

二、企业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锦州市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企业融资主要依赖于传统的银行贷款,直接融资比例较低,分析原因主要是:

(一)锦州市企业发展相对缓慢,缺乏大量合格的发债主体

一是大型企业较少,中小企业发展也相对滞后,满足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硬性”条件(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持续经营三年以上、最近一期净资产不低于6000万元等)的企业家数较少;二是中小企业规范程度不高,信息透明度不高,被市场完全接受和认可的较少。同时也难以达到信息披露要求。

(二)企业对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工具的认知度较低

虽然最近几年人民银行和锦州市政府等有关部门也对融资工具做了大量宣传培训工作,但绝大多数企业对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融资工具的认识仍停留在初步了解状态,对于融资工具的申请条件、发债流程及给企业带来的长期效益等重要内容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研究。部分企业又是银行机构的优质客户,从银行获得贷款较为容易,缺乏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的内在动力,忽视了其调整负债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和提升企业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发行程序较为严格、相对繁琐,时间较长

一是企业银行间市场发债的条件从某种程度上说,比银行贷款更加严格。以短期融资券为例,企业和债券项目均需要由指定的评估机构(中诚信、大公国际等国内知名评估机构)进行外部评级,评价标准远高于银行贷款时对企业的内部评级,且企业评级结果必须在AA-以上,同时还要律师事务所出具律师意见书、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近三年的财务审计报告及在银行机构有未用完的授信额度。符合以上发行标准、较容易成为发行主体的企业,都是锦州市已上市和即将上市的大型企业,企业融资渠道较广泛。二是发行程序相对繁琐。以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为例,中小企业普遍反映,程序过于繁琐。在整个过程中,发行企业需要与牵头的政府主管部门、承销银行机构、信用评估机构、担保及反担保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其他发行企业进行协商沟通,且发行主体涉及多家中小企业,履行程序的步调难以一致。同时,相比银行贷款,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的时间也较长。调查显示,从企业董事会决议发行债券融资开始至最终发行债券成功至少需要5-6个月。

三、推动企业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的建议

(一)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力度

建议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地通过企业债券融资专题培训、项目推荐、先进经验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培训工作力度。同时,要聘请中国交易商协会专家、主承销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及信用评级机构就发行的注册程序、担保条件、募集资金用途等相关事项进行培训授课,提高企业对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的认知程度。

(二)企业要根据发债条件,强化自身管理

企业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的关键在于发债主体的综合素质。目前,锦州市很多企业受自身资产规模、信用评价、财务管理、信息透明度等因素影响,还不具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资质条件。建议企业在未来的经营中参照企业银行间市场债券融资的条件,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经营与管理,提高综合实力,早日达到发债条件,拓宽企业未来融资渠道。

金融行业市场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市场准入;国民待遇;承诺水平;测度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8)03-0061-07

一、引 言

金融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是各国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对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准确测定,对一国金融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的正确决策与健康发展、风险管理与控制、金融稳定与安全等诸多方面都极为重要。

关于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测度,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Mattoo(1998,2000)[1-2]首先对一百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加入WTO的所有西欧成员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市场准入承诺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类似于Mattoo(1998)的方法,Valckx(2002)[3]按照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对世界不同区域和不同收入群体国家的平均市场准入承诺水平进行了测量;Qian(2006)[4]研究了WTO成员国1995年和1997年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市场准入承诺水平,并与主要发达国家进行了比较;Pontines(2002)[5]和Dobson(2002)则分别估计了APEC成员国和主要OECD国家在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市场准入承诺水平和实践的真实水平。另外,为分析承诺原因,Harms、Mattoo 和Schuknecht(2003)[6]考察了世界各主要国家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承诺的决定因素,并利用实证方法检测了国内政治经济影响力、国际交易报酬和补充政策规定在市场准入承诺中的作用。以上方法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刻画某几个金融行业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但还难以直接用来准确、全面地衡量一国或地区的整体承诺水平,当然更不可能用来对中国目前的情况展开研究。另外,我国学者对与我国金融对外承诺有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金融对外承诺的监管、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以及我国金融对外承诺的法规制度建设等方面,而对于我国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定量测度方面尚未涉及。

为探究我国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的具体水平及其在世界各主要国家中的位置,本文将首先在介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和实现方式的基础上,给出了为何选择从金融服务角度去定量刻画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依据;然后,从金融服务角度构建了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测度模型;其次,应用该模型对我国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承诺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国际比较;最后给出了本文的结论和启示。

二、金融业中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定量刻画

本节试图从金融服务的角度对金融业中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进行定量刻画,为此,我们需要从解析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实现方式及其与金融服务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寻找依据,具体阐述如下:

(一)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和实现方式

1. 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的基本内容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金融服务协定》(FSA)以及WTO成员国的承诺,金融业中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具体内容如下:

(1)市场准入承诺。GATS第16条已对市场准入的具体规则做出了规定:首先,每一成员国在具体服务部门就市场准入做出承诺时,它给予任何其他成员国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应不得低于承诺表规定的条件和限制所赋予的待遇。也就是说,各成员国在承诺表中确定地承担市场准入义务的最低标准,代表着对其他成员国开放市场的最低限度,除非发生紧急经济情况或基于审慎管理;并且在以后谈判中,WTO的成员国只能在新的承诺中减少限制,而不能增加限制。其次,做出市场准入承诺的部门,必须明确“服务提供者的数量”、“服务交易或资产的总额”、“服务经营或服务产出的总量”、“具体服务部门的雇佣人员总数”、“服务提供者的经营形式”和“外国资本的最高份额”的限制条件。市场准入的承诺和实施确保了各成员国国内有关法规所具有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并关系到外国服务提供者进入缔约国市场的有效性。

(2)国民待遇承诺。国民待遇是一条传统的自由贸易原则,它要求一国境内的非居民享有与居民同等的待遇,即对于一国领土管辖范围内的居民和非居民,国内法应平等适用。GATS将国民待遇规定为具体承诺的内容,各成员国应按其具体承诺表规定的范围、条件和限制给另一成员国国民待遇。另外,GATS所确定的国民待遇标准是事实上的而非法律上的,这也就是经济合作组织(OECD)各成员国在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谈判中针对国民待遇提出的所谓“竞争机会均等”的概念。

2. 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的表现形式与实现方式

根据GATS的内容,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所涉及的金融业为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和其他行业对于某些混业经营的金融机构,我们仍然依据本文所设定的标准对金融业进行行业划分,其具体资产的计算可以采用股权所占比例的方式进行处理。。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通过上述金融服务业以具体的金融服务项目及其相关规定表现出来,这些金融服务项目主要包括银行业的存款、贷款、货币经纪业务,保险业的人寿保险、非人寿保险、再保险和保险中介业务,证券业的发行和承销、证券结算和资产管理业务,其他业务的金融信息的供应与付款和结算业务。

根据GATS、FSA及WTO成员国的金融实践,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所体现的上述金融服务项目是通过以下四种金融服务方式实现的:

(1)跨境交付(Cross-border supply),即从一成员方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提供服务,这也是国际贸易理论中所谓的“跨国界可贸易型服务”。如一国银行向另一国借款人提供贷款服务;一国保险公司向另一国投保人提供进口货物运输保险服务。

(2)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即在成员方境内向来自任何其他成员方的金融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如一国银行对外国人的旅行支票进行支付的服务。

(3)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即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通过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的商业存在提供服务。这种跨国金融服务是目前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形式,为全球性金融机构拓展业务、进一步渗透的重要战略手段。

(4)自然人存在(Presence of Nature Persons),即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的自然人提供的服务。这类金融服务多为与银行、保险和证券有关的辅金融服务,例如风险评估、顾问咨询、经纪等,是金融服务贸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总之,WTO成员国将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的主要内容即市场准入承诺和国民待遇承诺,通过金融服务业落实到金融服务的具体项目及其相关规定中去,并通过以上四种金融服务方式去具体实现。

(二)从金融服务角度对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进行定量刻画的依据

根据前文论证,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都将通过金融服务业的具体服务项目及其相关规定体现出来,并通过金融服务的四种方式去实现。所以,对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的测度,可以通过评判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金融服务项目体系为简便起见,我们将用以反映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的所有金融服务项目及其相关规定的全体,称为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金融服务项目体系。的状况来完成。显然,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金融服务项目体系的状况,可通过对该体系中金融服务的项目数量、有关比率、项目结构、限制程度及其发展趋势等因素来测定,而上述因素都容易量化。因此,本文选择金融服务角度来定量刻画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承诺水平。

三、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测度模型的建立

根据上述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定量描述,下面将构建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测度模型,并给出具体的计算公式。

(一)市场准入承诺水平测度指标结构的建立

根据前文第二节的分析和结论,我们将市场准入承诺水平的测度指标分为四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和末级指标层,见图1。需要说明的是,在末级指标层的金融服务业务中,类似于Sorsa(1997)和Mattoo(1998)的处理方式,由于与“自然人存在”模式有关的金融服务项目在对外开放的金融服务项目体系中所占比例很小,影响也甚微,所以本文不予以考虑。

(二)市场准入承诺水平的测度公式与计算

1.“末级指标”的计量

根据市场准入承诺水平测度指标的基本结构,末级指标的计算主要按照各金融业中“跨境支付”、“境外消费”和“商业存在”三种服务模式所涉及到的金融服务项目及其规定的指标来进行,而这些指标可根据Mattoo(2000)、Pontines(2002)和Valckx(2002)的六个等级 Mattoo(2000)、Pontines(2002)和Valckx(2002)根据具体服务项目的限制水平将对外开放各业务开放承诺水平划分为六个等级,并分别赋值为0、0.10、0.25、0.50、0.75和1.0。

划分和对应的赋值方法进行赋值,若某一项目的受限不止一个时,可取其平均值。具体赋值结果见表1。

2.指标权重的设定

根据Mattoo(2000)等对权重的设定方法,本文对末级指标的权重设定如表2所示表2是Mattoo对世界绝大部分国家或地区金融业中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所作的研究,是对金融服务业务度量方法的基本概括和总结,因而对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对外开放承诺水平的测量是同样适用的。;“因素层”权重的设定为各具体项目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例如,银行业的存款权重=银行业存款额/(银行业存款额+银行业贷款额),银行业的贷款权重=银行业贷款额/(银行业存款额+银行业贷款额);“准则层”权重为各行业资产在行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例如,银行业的权重=银行业资产额/(银行业资产额+保险业资产额+证券业资产额+其他行业资产额)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衡量某一年(或几年)的市场准入承诺水平时,取各行业的年资产额(或年资产平均值)。。

四、中国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测度及国际比较分析

根据上述测度模型和方法,下面将对我国2001年12月11日―2007年9月30日之间金融业中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进行测度,并分别与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进行比较本文所用数据主要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国际金融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服务贸易具体承诺减让表》,有关银行、保险、证券的国内、外网站,IMF、WTO等国际金融组织的金融网站,等等。。根据现有数据,利用公式(2)―(4)即可求出我国及其他19个国家或地区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平均值(如表3、表4所示)在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测度值进行比较时,这里同时列出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市场准入承诺的测度值,而“其他行业”由于所占比例很低,在此不再进行比较。。

由表3和表4,通过对我国金融的各个行业及整个行业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测度值并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比较可知:

(1)关于市场准入的情况:从各金融行业排名来看,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准入承诺水平处于第16位,其测度值与第一名的日本相差很大(测度值相差0.165);保险业的市场准入承诺水平相对较高,处于第12位,但与第一名的美国相差也较大(测度值相差0.159);证券业的市场准入承诺水平处于第17位,与第一名的差值最大(测度值相差0.264)。从我国各金融行业自身比较来看,保险业的市场准入承诺水平最高,证券业次之,银行业最低。从总体排名来看,我国整个金融业的市场准入承诺水平处于第18位,仅高于巴西和俄罗斯;其测度值为0.658,与综合排名第一的日本相差0.187。

(2)关于国民待遇的情况:从各金融行业排名来看,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国民待遇承诺水平与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或地区同处于第一位;证券业的国民待遇承诺水平处于第19位,与第一名相差0.073。从我国各金融行业自身比较来看,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国民待遇承诺水平均达到最高水平,而证券业最低。从总体排名来看,我国整个金融业的国民待遇承诺水平处于第18位,高于巴西和俄罗斯;其测度值为0.978,与综合排名第一的国家或地区相差仅为0.028。

(3)从我国金融业的市场准入承诺水平与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相比情况来看,二者的承诺水平很不均衡,这与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的承诺水平比较高的国家或地区(例如表3和表4中排在前8位的国家或地区)形成鲜明的对比。尽管我国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二者承诺水平的排名相差不大,都比较靠后,但二者的测度值与各自对应的第一名的差距差别较大:我国金融市场准入承诺水平的测度值与第一名的日本相差0.165,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测度值与第一名的差距仅为0.028。而与我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表3和表4中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的承诺水平比较高的前8个国家或地区,不仅二者的排名未变,而且测度值的差距也很小,二者的承诺水平呈现出同步协调均衡的状态。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金融业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还比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尽管我国已加入了WTO,但根据世界贸易规则及我国金融服务的相关承诺,我国的金融业还处于过渡期,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的诸多限制仍然继续存在,特别是,在对于银行业的对外开放中,我国采取了更加谨慎的开放原则,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诸多项目管理较严。虽然保险业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较高,但在我国金融业中所占比例较低,而银行业所占比例非常大,从而导致我国金融业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承诺水平不高。

至于我国金融国民待遇承诺水平与市场准入承诺水平不均衡的情况,主要因为相对于国民待遇而言,我国对市场准入的限制更为严格:首先,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必须遵守WTO规定的、更侧重于国民待遇要求的金融服务贸易相关规定及其他附属条款。其次,是出于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安全的战略考量而采取的国家策略,例如为吸引外资,我国对外资投资者在国民待遇方面一直采取较为优惠的政策,从而导致我国市场准入承诺水平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出现差异和不均衡的情况。

五、结论与启示

为探究我国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的具体水平及其在世界各主要国家中的位置,本文分别构建了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测度模型,给出具体的测度公式,并对我国与其他19个国家或地区近年来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我国金融的市场准入承诺水平为0.658,在20个国家和地区中仅高于巴西和俄罗斯,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就国内各金融行业的比较而言,保险业的市场准入承诺水平最高,证券业次之,银行业最低。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根据世界贸易规则及我国金融服务的相关承诺,我国的金融业还处于过渡期,市场准入承诺的诸多限制仍然继续存在。

第二,我国金融的国民待遇承诺水平为0.978,在20个国家中排名第18位,但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测度值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算大;就国内各金融行业的比较而言,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国民待遇承诺水平均达到最高水平,而证券业最低。

第三,作为我国金融对外开放主要内容的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的承诺水平排名都比较靠后,但二者承诺水平的测度值与各自对应的的第一名的差距差别较大,说明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程度不高,而且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二者的承诺水平很不均衡,这与较高水平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市场准入、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同步协调相比有显著不同。其主要原因可归结为:相对于市场准入承诺,我国国民待遇承诺的限制较为宽松。

由此我们不难得到如下启示:

第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金融对外开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金融开放的力度仍然不够,金融开放的内容也很不均衡。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根据我国目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不高与不均衡的现状,通过对我国金融开放承诺水平的准确定位,找到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发现和改进不足,确定并实施适合我国金融未来稳步发展的对外开放路径,同时应注意及时调节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和速度,以防止开放过度或开放不足,是我国目前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二,如何在我国金融基础还不牢固、金融市场监管措施和配套法律不健全、市场机制不成熟的前提下,既要保持金融开放的适度,又必须注意各种金融风险和金融冲击的防范与化解,以确保我国金融稳定与安全,保持我国的金融开放能稳健有序地进行,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Mattto A.Financial Services and WTO: Liberalization in the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 Economies[R].Manuscript, Geneva: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1998.

[2] Dobson,Wendyand Pierre Jacquet.Financial Services Liberalization in the WTO[R].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Washington D.C.,1998.

[3] Valckx N.WTO Financial Services Liberalization: Measurement, Choice and Impact on Financial Stability[J].Research Memorandum,705, 2002.

[4] Ying Qian.Finanicial Services Liberalization and GATS-Analysis of the Commitments under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GATS) an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J].ABA Journal, XXI, 2006.

[5] Pontines V.The Role of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GATS)-Financial Services Agreement (FSA) in the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Efforts of APEC Economies[R].Philippine APEC Study Center Network (PASCN) Discussion Paper, 2002.

[6] Philipp Harms.Aaditya Mattoo and Ludger Schuknecht, Explaining Liberalization Commitments in Financial Services Trade[R].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2003(3).

[7] Mattoo,A.National Treatment in the GATS: Corner Stone or Pandora's Box?[J].Journal of World Trade,1997:31.

[8] Mattoo A.Financial Services and the WTO: Liberalisation Commitments of the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 Economics[J].The World Economy, 2000, 23 (3).

[9] Nadeen U. Haque, Kajal Lahiri and Peter J. Montiel, A macroeconometric model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R].IMF Staff Papers, 1990, 37(3).

[10] Sorsa P.The GATS Agreement on Financial services――A Modest Start to Multilateral Liberalization[R].IMF Working Paper,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1997.

[11] Quinn D.,Inclán C.The origins of financial openness: A study of current and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J].American of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1997,41(3).

[12] Wendy Dobson.Further Financial Services Liberalization in the Doha Round?[J].Policy Brief,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2,(6).

[13]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Opening Markets in Financial Services and the Role of GATS Geneva: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R].1997.

[14] Nico Valckx,WTO Financial Services Liberalization: Measurement, Choice and Impact on Financial Stability Research Memorandum[R].2002.705.

[15] 邓朗星,顾朔南,徐滇庆. 加拿大对外开放银行业的经验[J].国际金融研究,2005,(4):27-31.

[16] 方友林,冼国明. 市场准入交换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2):83-88.

[17] 郭根龙,冯宗宪. WTO下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国家经济安全[J].中国流通经济,2004,(3):15-18.

[18] 姜波克. 开放经济与经济发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19] 姜学军. 刍论改善金融服务与加强金融监管[J].财经问题研究,2003,(6):33-36.

[20] 李. 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度量与比较[J].经济研究,1998,(1):28-31.

[21] 李雁玲,程桂枝. 对金融服务贸易与资本项目关系的探讨[J].金融与经济,2005,(7):41-42.

[22] 李征. WTO下外资入股中资银行的准入制度[J].时代经贸,2006,(9):1-5.

[23] 邱润根,张志勋. 我国金融业的入世承诺与法律监管体制的调整[J].企业经济,2006,(4):185-187.

[24] 张金清,刘庆富. 中国银行业市场准入承诺水平的测度与比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7,(2):40-46.

金融行业市场范文第5篇

应对金融市场瞬息万变

金融市场瞬息万变,收益和亏损在一念之间。本土的金融机构亟待通过最新的数据,了解如何和何时为他们的客户提供最佳的交易。

在中国金融业过去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IBM时刻伴随着并支持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作为领先的行业创新者,凭借着强大的创新能力与高效的部署能力,IBM始终致力于为中国金融改革提供全面的支持。IBM软件集团推出一系列举措,旨在深入金融行业领域,与本土合作伙伴展开全方位、深层次的通力协作,帮助本土金融机构紧抓机遇,踏上未来金融的智慧之路。

金融系统拥有大量的密集型数据,买卖交易的速度不仅会带来巨额利润,同时可以促进交易竞争,满足客户需求。但是随着市场波动性的不断提高,不仅面临的系统故障风险在不断地增强,管理和监测海量数据需求越来越多,要在这个严格规管和严密审查的行业内竞争并管理相关风险的同时做到捕捉每个商机,维持高可用性、高吞吐量和低延时就更为关键。

IBM全新金融市场行业框架

基于金融市场的新需求,IBM推出了一套全新的金融市场行业框架,旨在帮助客户构建整合的基于行业标准的操作平台。该行业框架基于开放标准的技术平台,囊括了IBM强大的软硬件家族产品及咨询服务,包括:WebSphere、Lotus、Information Management软件;存储、服务器在内的硬件产品,行业特需相关产品,以及来自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的专业咨询服务。

根据Celent分析公司的调查显示,目前全球证券和投资软件市场对信息化的支出每年超过140亿美元,而金融服务公司也越来越多地依靠科技推动创新、简化操作、提高可靠性,从而满足监管、法规遵从和风险管理的常规要求。

智能金融由此展开

金融市场行业框架结合了IBM以往所积累的丰富资产和先进的信息管理、分析和处理集成软件,大大改变了金融服务企业对不断增加的数据和全球资本市场所产生交易量的管理方式。

它提供了一个可配置平台,用以加快业务解决方案的部署,并扩展了IBM的SOA中间件,具备针对特定行业的功能和定制化设计的流程模板,可以为每一个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IBM金融市场行业框架提供了几乎所有金融机构切实所需的核心功能,包括:

市场数据解决方案,可接收几乎任何来源的数据,并能高速度、低延迟传输市场数据。

算法交易程序,既能提高交易自动化,同时又能降低风险。

证券处理功能,可合并类似处理,降低营运成本。

下一代交易基础架构,响应时间以微秒为单位,每秒可处理数百万条指令。

市场监督和交易监控功能,可实时跟踪、分析市场活动,发现潜在的市场违规行为。

结算风险管理功能,可衡量和监测与未结算交易相关的风险。

IBM公司与世界领先金融服务公司开展核心项目已有将近100年的合作经验。在与金融市场客户的合作中,IBM以全球最大的行业研究机构为支撑,开发出一套无与伦比的技术、科技资产、交易计算平台和业务咨询及信息技术服务组合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