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业项目的思考

创业项目的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业项目的思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业项目的思考

创业项目的思考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创业;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191-02

2015年,在天津调研的过程中要求有关部门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十三五公报上又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身处这大有可为的时代潮流之中,作为与青年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高校团委,如何创新思维、开拓视野,更加切实有效的为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支持与服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热情,让大有可为变为必有可为,这就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所面临的第一要务。

一、就业形势解读

随着我国本科教育的大众化程度不断增高,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也从2001年的114万激增至749万,2013年度、2014年度也被媒体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与“史上更难就业季”。同时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进行缩编减员,大规模的产业转型使得大中型企业也减少了人员需求,可以说,就业问题是学校与学生双方所同时面临的双重困扰,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对自主创业有着浓厚的兴趣。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两三成的大学生现在想进行自主创业。龙洲经讯分析师Cui Ernan指出,有官方数据表示大学生们正在响应政府的号召,尽管去年本科毕业生数量创纪录高位,求职者的人数却似乎在下降。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创业虽然是一道坎,更是一条路,他们对于创业机会与创业资源的需求是大量而长期的。

二、调查问卷分析

通过在天津市13所主要高校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可以发现352份有效问卷中有37份显示有自主创业意向,有意从事自主创业的学生人数达到了10.5%,但是显示对学校创业扶持政策有了解的问卷数仅有20份,对自主创业很有信心的问卷仅有9份,对学校创业服务工作评价较高的问卷数比例为34%。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高校学生往往有着很强烈的创业意向,但是却没有创业的动力与规划,仅仅止于想法,最终能够走上创业路的只是极少一部分人,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活跃度并不高,对创业政策认知度不足。这一情况的出现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相对薄弱的现状是有着必然联系的。

三、青年创业现存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不断增多,内容和形式也更加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在创业教育成果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问题。

1.定位不明确、无法顺应市场要求。十余年来,我国大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但是核心目的仍是为了顺应政府政策导向拉升就业率或是参加相关竞赛获取名次,创业教育缺乏自主能动性,对于市场需求反应迟钝,与真实的市场远景脱钩严重。很少有大学将创业教育作为发展核心来进行普及与发展,很多高校不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本能拉升为目的,而是单纯片面的追求就业率与形式主义的获奖人数。在这种目的的驱使带动下,高校学生也只能获得相关技能的提升而绝非综合创新水平的飞跃,这种模式下出现的高校学生创业群体就会与市场脱节,很难在市场的冲击下真正成长起来。

2.体系不完善、理论实践严重脱节。在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范畴仅仅只包含了创业教育课程这一小块领域,对于全方位、立体化的创业指导工作并没有涉猎,相关基础学科的不完善导致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还处在试点阶段,并没有形成一个闭环型的平台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就不难理解我国的创业教育实际产业成果有限这一现象了。同时,对于创业教育部门的管理也疏于规划,一般都是使用类似学科教育的方式设立学系,但是创业教育的跨度相对较大,资源需求相对较多,单一的学系管理模式很难满足创业教育创新性的要求。

3.重视不充分、社会支持力量短缺。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创业课程授课教师都是非专业出身,主要来源为从其他专业转岗过来或直接就是兼职授课,他们普遍缺乏创业工作背景,创业工作相关实践经验几乎为零。对于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而言,教师的成长才是重中之重,我们现在缺乏的就是一支能够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引导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经验的专业创业指导教师团队。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项目的市场化,这对高校创业教育服务体系提出了一个系统化的要求,很多方面的创业环境与孵化机制不是学校或者说政府能够给予的,高校创业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个系统化的长期工程,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成长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需要实践出真知,只有真正经历了市场洗礼的项目才能真正成长为市场所需要的。

4.缺乏联动机制、认识存在误区。对于现阶段的高校学生创业服务体系而言,一个能够联通政府、企业、高校之间的沟通机制是并不存在的,这也就使得政府方面的政策支持无法落实到企业头上,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岗位机会也很难为学生所周知,高校又苦于没有经费与机会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践历练。而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时代的新型大学生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有着较高要求,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又需要政府、企业、高校三方的联动合作,而现实层面上制度的不完善、体系的不健全以及社会大众的相对漠视使得相关三方很难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从而导致高校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发展缓慢。同时,对于高校学生群体自身而言,他们认为创业服务与创业教育只是一种技能培训的形式与方法,所以对创业思维与相关宏观知识的学习会出现忽视的情况,还有部分学生受家庭、社会观念的影响与束缚,可能曾经有过自主创业的想法与念头,但是却因为惧怕失败、寻求安稳,而放弃了创业的想法与机遇。而这些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禁锢大学生的思想,限制大学生发展创新思维。

四、推进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的就业形势以及我们所做的问卷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应该在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实现立体化、市场化、公益化、项目化,深度发掘青年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在教育服务过程中着重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为青年学生提供自主创业的机会与环境,同时在此过程中嵌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公益化为抓点,引导青年学生走公益创业之路,助力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宜的创业空间。

1.提高重视,加强合作。在高校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核心所在,以及青年学生创业群体对于大学生就业工作与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必须加强合作,高校方面应当主动承担起枢纽的作用,在政府、企业与学生之间建立一个融洽的沟通平台,为相关信息的顺利传达提供便利,以平台化的模式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联动,将企业与学生置于面对面的平台,帮助学生获取投资、创造思维。

2.明确创业教育服务原则。在创业教育服务平台的建立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服务的原则,必须以“立体化服务”与“全方位育人”为主体,以“市场化运行”、“公益化发展”与“项目式扶持”为核心,以“个性化发展”与“创新型能力”为目标。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做到全程培养、全面育人,从思想及思维上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培养,同时要注重市场化模式的运用,对学生的想法不能一味的支持,要在体系内部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化选拔机制,择优帮扶,促进体系内项目的良性发展,在多个领域形成创新合力,进而促进体系健康有序的发展。

3.改革创业项目管理体制。形成并坚持“校内高度重视、社会氛围关注、市场机制选择”的管理格局和体制。完善高校学生创业项目的立项、扶持机制,落实“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市场淘汰”的选拔制度;同时要完善创业教育服务工作理论体系的建设,高校方面需要总结分析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特点与优势学科,将创业教育融入大学普通教育之中,充分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应自身发展的创业教育服务理论体系,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该组建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创新思维丰富、亲和力强的教师队伍,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师队伍内部形成一种激励辐射的影响方式。

在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服务平台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创新相关平台的运作模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意识培养,为青年学生创业团体的发展提供孵化空间,为有志于自主创业的青年学生提供寻求指导、发掘创意、组建团队、开发项目、经验交流的创业服务平台。帮助学生真正实现创业梦想,顺应国家需求,以创业带动就业,引导大学生积极适应社会、促进大学生成才立业。

参考文献:

[1]姜柳.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探讨[J].现代营销,2014,(11).

[2]陈海涛.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科技视野,2013,(9).

[3]万荣根,曲小远.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市场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

创业项目的思考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项目 环境设计 专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168

大学生创新项目为众多高校学生提供了在本科阶段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专业实践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及创造创新能力。笔者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大三学生,以团队负责人的角色参与了“高校教师公寓设计”这一创新实践项目课题,以本校教职工为课题对象展开。该项目背景内容与专业实践的同步性、契合度高,使团队和每个参与者受益匪浅。本文从项目的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1 创新项目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与启发

1.1 项目背景

该项目的开展以本校教师公寓为基地,刚需中小户型研究为出发点,结合本团队的环境设计专业背景,进行教师公寓的室内空间设计。把实用性空间功能作为研究的落脚点,以教师家庭的需求性与美观性为设计中心,综合运用环境设计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调研、讨论、分工协作等方法展开课题研究。本项目的核心主要分为功能规划和美学审美两大部分,并且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师的生活需求来开展不同的设计。

从项目对象和实施者来看,师生本身就是一个分不开的团体,不管是感情的交流还是学习的交流都更为顺畅。另外,团队中包括了环境设计和平面设计专业的同学,不同专业的通力合作使基地的空间规划更细致合理,装饰方面的细节也更为周到。

1.2 项目难点

项目实施中遇到不少困难和状况,尤其是在如何将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理论付诸实践、将不同专业方向的优势互相结合、团队如何高效合作等方面。

具体来看,团队主要负责110平米的教师公寓空间设计,首先面对的是实地考察。由于基地当时还没有完成施工,没有电梯设备,因此要经常爬小高层,这只是体力上的考验;在量房的过程中缺少专业工具,还要尽量保持空间尺寸的精确等问题;而且基地的一些土木框架中会碰到专业的管道问题,要经常查阅资料并与项目导师进行沟通和学习,使团队体会到了做设计的艰辛,但这些困难也使团队成员能够更多地了解专业涉及的领域,利于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

另外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教师们的工作性质,空间规划就会有很大的区别。例如为设计系和音乐系教师所作的设计规划,老师的工作区域要有思考的空间、相对安静的环境来完成专业工作,也需要更多的储藏和展示空间来摆放作品和书籍;而音乐系老师的工作区域则不只是一个书房空间就能够满足的,还需要类似琴房这样的专业练习空间。项目中的这些细节就增加了项目的可变性,也为从专业理论到设计实施增加了难度,但更多的是挑战和实践的机会。

最后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同一专业的队员都会有分歧,加上其他设计专业的同学,使设计方向和细节都充满了各种疑问和思考。因此在项目过程中,这部分的经验也为大家预先揭示了社会工作中会遇到的各种状况,也提供了团队合作的思路和方法。

2 创新项目中关于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2.1 优化了理论教学与项目实践

本次“高校教师公寓设计”创新实践项目,以常规教学授课的专业理论为基础,通过实地实践的方式,跨出了从理论教学迈向实践领域的关键一步,让参与项目的同学们对于考察、设计、预算,施工等专业流程有了最直观的了解和操作经验,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项目对象的背景资料,运用不同专业的设计理论,在项目操作中寻求实践创新的方法,提高实践经验的积累与效率。这也许只是理论到实践的一步之遥,但在项目参与第一线的学生们付出了很多努力与汗水,同时也提高了专业的眼界,拓宽了专业思路。

平时在校内的专业课训练大多局限于本专业项目内,但是创新性实践项目的涵盖范围更广,操作过程更加复杂,因此也更能提高个人专业能力的活跃性、创新性;并扩展了团队合作的平台,拓宽了参与者的实践机会。这样一个锻炼平台,对于项目参与者今后的就业方向亦或创业道路都有着极大的实质性帮助。

2.2 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

本次“高校教师公寓设计”创新实践项目,有效地运用了以往课堂上学习的空间设计、视觉美学等知识。虽然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实地测量基地时,土建上的数据偏差,增加了数据记录和图纸绘制的难度,并导致设计过程中更多的细节要求;另外,管道等土建配套设施也是一大难点,需要队员们查阅资料,或到建材市场等地寻找各种途径解决问题。因此在整个项目操作过程中,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理论知识,也更大地提升了队员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大学生创新性实践是一个集体项目,需要队员们团结一致,协调分工,这也是对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笔者作为团队负责人必须条理清晰,在遇到问题时协调整个团队的分工合作。例如在项目中做设计图纸的时候,需要从平面到三维的图纸处理,后期还需要从建模到渲染的一系列工作,这也大大增强了团队到个人的专业软件能力。这样的项目体验不仅提升了个人的专业能力,也极大地锻炼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创业项目的思考范文第3篇

一、会东县当前创新创业工作基本情况

凉山州属于贫穷落后地区,创新创业工作起步晚、基础差,但我县依托县域自然资源富集,青年人口多的优势,结合农特产业发展的地方特色,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大步进展。

目前,会东县共建成1个孵化中心、1个产业园,5个“双创”示范基地、10个青年人才实训基地,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梯级孵化体系,培育各类双创主体1300余户,吸引了来自浙江、广州、成都等地16家创客团队落户会东。

会东县承办了凉山州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在凉山州第五届、第六届双创大赛上连续两年斩获金奖,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凉山赛区4个类别小组赛中,3个类别获小组第一。

2019年7月27日,飞地论坛暨2019年四川省三州五县飞地创服活动在会东金江文创产业园举行,活动取得巨大成功。同时,会东县与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心签订“飞地创服”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全省首批五个“创业飞地”试点县域之一,建成三州唯一一个省级创业飞地孵化中心。力争到2020年,全县建成10个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创业主体1500个、孵化创新企业60家、各类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3000个以上,力争产值达到50亿元。

二、创业项目实地巡诊意义重大

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难题、瓶颈,而创业项目实地巡诊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对症下药”,治好创业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创业导师团队通过实地查看创业项目的资源配置等情况,了解创业项目进展、发展态势及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根据项目所需资源渠道、资金短缺、发展规划等问题,为创业项目提供项目评估、管理咨询、风险控制等创业扶持服务,为创业者梳通经营思路,指明发展方向,规避创业风险。

三、创业项目实地巡诊工作安排

所谓凝聚产生力量,为成功举办此次创业项目实地巡诊活动,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导师团队以及创业者共同努力。

就业局: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在服务青年创新创业工作中扮演好“后勤管理组”的角色。全力做好全方位服务工作,要把做好青年创新创业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飞地创服”论坛,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双创孵化园和文创产业园,办理创业担保贷款、大学生创业补贴,做好创业咨询服务等路径,特别是要开展好眼下的创业项目实地巡诊活动,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全程跟踪式服务,继而逐步探索建立起一套系统性、成熟性的创新创业指导体系,充分调动青年创业者的创业积极性,激发青年创业者的创业热情。

导师团队:做好参谋规划工作,在促进青年创新创业工作中扮演好“军师”的角色。我们邀请来参加此次实地巡诊活动的导师,都是在创新创业工作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的精英楷模,他们在创新创业方面,拥有丰富的知识涵养,熟悉各类就业创业政策法规,能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和有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援助,帮助创业者提高创业本领,有效规避创业风险。在此次创业项目实地巡诊活动中,导师团队实地查看创业项目,了解创业项目发展现状、面对的困境,为创业者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为创业项目提供整改思路,指明发展优势和方向。

创业者:做好专业知识的重塑学习工作,在提升青年创新创业工作中扮演好“学徒”的角色。青年创业者要完全把自己当做创业新人看待,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熟练掌握创业过程中必备的财务、管理、营销等专业知识,深入了解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各类政策法规,虚心请教借鉴创业成功人士的有益经验并与自身创业实际相融合,更好地应对变换莫测的市场。在此次巡诊活动中,各位青年创业者不仅要相互交流学习、分享有益的创业经验,还要多多向导师团队求教,吸取经济发达地区的优秀创业经验,同时对导师提出的整改方案要认真思考,理顺出一条新的经营发展思路。

四、创业项目实地巡诊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上阵负责抓好此次巡诊工作,加强督促指导;各股室协助合作,制定实地巡诊活动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做好人员、经费保障工作,保障此次巡诊活动有效、顺利开展。

创业项目的思考范文第4篇

一、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契合点:营销职能应融入创业导向

营销的任务是“持续地重新定义组织运营的产品和市场范围”。其核心思想是“创造满意的顾客”。在这种营销思想指导下,要求企业能有效地识别和满足顾客需要。基于此,Jaworski、Kohli和Narver、Slater(2000)等学者提出了市场导向(marketorienta-tion)的营销理念,将满足顾客需求作为市场导向的核心,并强调市场驱动。其中,Jaworski、Kohli的行为观主要关注市场信息的产生、分享以及企业做出反应的组织活动;Narver、Slater的文化观关注组织的规范和价值观及其如何鼓励市场导向行为。创业导向是一种机会驱动型行为和思维模式,强调创新、风险承担和超前行动。超竞争环境下,营销职能需要与创业导向融合在一起,以增强营销职能的灵活性和环境适应性。具体来说,企业需要实施机会驱动和机会搜索型思考和行动方式,把有关创业的想象力、愿景、聪灵、创意等规整到营销概念,并运用到全新的营销活动中,包括市场研究、细分及营销组合管理等。营销职能对创业精神的需要是企业适应动荡复杂环境的要求,学术界对此也极为关注。芝加哥的Minois大学和美国市场营销学会已经举行了十多年关于营销———创业界面(marketing/en-trepreneurshipinterface)的学术研讨会,美国市场营销学会(AMA)和英国市场营销学会(AM)创立了专门的兴趣小组来研究营销和创业之间的关系。1999年,关注此研究领域的专业学术刊物《营销与创业研究》正式发行。这些研究和实践都表明,传统营销的市场导向与创业导向正在融合。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的薛红志在对创业导向和市场导向融合的研究中指出:这种融合分为两个方向:一是营销在创业中的角色,涉及营销工具、概念和理论如何用来支持初创企业和小企业;另外一个方向是创业精神在营销职能中的角色,主要研究创业思维如何应用于营销活动。第二个方向要求营销人员应该具备创业精神,具有创新意识、风险承担意识和超前行动意识与能力,要求培养出具有创业精神的新型营销人才,要求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进行创业型专业教育。

二、高职创业型专业教育初探:构建以创业项目为载体的“营销专业技能集成”综合实践环节

营销专业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共识。但在我国,由于创业教育起步晚,创业教育内容、形式、师资等方面都比较缺乏,更多尝试创业教育的方式是采取开设一门或几门课程的方式进行探索,部分院校采取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开展勤工助学、尝试创业实践等方式进行创业教育,但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模式,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不够,甚至由于学生认识上的偏差而将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对立起来。因此,需要探索融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为一体的创业型专业教育的具体模式。

1.以创业项目为载体的“营销专业技能集成”综合实践环节构建路径以网络创业或实体创业项目为载体,通过对创业活动过程进行分析,将创业过程分解为“创业机会分析、创业项目策划、创业项目实施”三个工作过程,将营销专业知识与技能(市场营销调研、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分析、营销策划、渠道开发、商务谈判、产品销售、物流、财务管理、客户管理、网络营销等)分别融入三个过程,结合营销专业技能要求,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行动导向教学。以创业项目为载体的“营销专业技能集成”实践环节有严格的要求:能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能反映营销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能尽可能多地覆盖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规划、思考、反馈和分析,能帮助学生集成所学的专业课程目标能力并有效促进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就其本质而言,以创业项目为载体的“营销专业技能集成”实践环节是以“创业项目”为载体,融营销专业技能培养与创业精神培养为一体的,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行动导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训活动。

2.以创业项目为载体的“营销专业技能集成”综合实践环节运行模式综合实践环节是“学后职前”的专业技能集成训练环节,一般可以安排在专业课程修完之后(第五学期)进行。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作为实训平台,以创业项目为载体,基于“创业机会分析、创业项目策划、创业项目实施”三个工作过程,综合运用营销专业技能,教学做一体,完成“成立团队———创业项目选择———市场调查———项目评估———营销策划———资金筹集———工商注册(网上注册)———广告宣传———商品经营———客户管理———绩效分析”等十一项任务。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创业过程,最终形成较为成熟的创业方案,部分学生还可以创办公司。综合实践环节采用团队运作,实施项目导师制。学生在自愿基础上组成项目团队,各团队配备指导老师,全程指导项目团队完成各环节任务,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形成导师制模式的制度与规范。

3.以创业项目为载体的“营销专业技能集成”实践环节实施条件分析

(1)师资队伍建设。综合实践环节采用项目导师制。项目导师制模式对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营销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掌握创业理论和创业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与创业指导能力。因此,需要创造条件让专职教师到创业企业实习或参与创业实践,提升教师的指导能力。同时,需要聘请成功的企业家参与到创业教学实践活动中。

(2)实践环节实施平台建设。实践环节实施平台既包括实训基地等硬件条件,更包括创业文化等软件条件。硬件条件主要是指创业实战基地建设。一是校内实训室要建成模拟创业公司的场所,具备基本的创业实践功能,使学生感受创业氛围;二是要建立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包括提供孵化场所,形成孵化体系等。三是加强校企合作,与当地行业成长型企业进行紧密型合作,搭建实践环节运行平台,建立校外创业实战基地。软件条件包括:一,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专业教育中要形成鼓励探索、容忍失败的创业文化,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情感,消除那些妨碍自尊、自信、冒险精神及主动健康发展的因素。二,形成高质量创业项目的来源方案。包括实体与网络自主创业、与企业合作进行市场开发的创业、学生兼职拓展的创业活动、基于家庭的二次创业等项目来源方案,以提高创业项目质量。三,创业基金的设立。创设条件,建立创业基金。可以通过申请政府资助、与校外创业基地合作引入资金、创业成功的毕业生捐赠、部分专业建设资金投入等方式建立创业基金。

(3)三维实践活动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第一,强专业建设化时间维度,实现全程性实践活动质量管理。以创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活动,教学时间将发生极大的改变,学生学习与实践的时间不再局限于课堂,包括课余时间,双休日、假期等。因此需要探索形成“学生小组内相互监督、小组间相互监督、导师随时走访、过程记录反馈、阶段工作评估、综合实践考核”等全程性实践活动质量监控体系。第二,延伸空间维度,实现全方位实践活动质量管理。以创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活动极大地延伸了教学空间,主要教学场所将从教室、学校延伸至企业、市场等。因此需要探索形成涵盖主要教学活动空间的管理方法与制度等,包括学生校内实训考核指标体系、校外调研质量控制体系、创业项目实施质量跟踪体系等全方位质量管理体系。第三,完善主体维度,实现全员性实践活动质量管理。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教学质量管理的主体将从教师拓展至教师、企业人员与学生等所有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需要探索形成指导教师工作规范,为教师实施指导和质量管理提供操作蓝本,使教师工作的内涵与范畴能与教学改革相对接,并能形成系统的工作机制;需要形成学生自我评估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式,激发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需要形成企业指导教师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式;需要确定不同主体考核的权重,真正实现全员性质量管理。

三、高职创业型专业教育的实现

1.营销专业技能与创业精神培养的融合获得了有形的载体以创业项目为载体的营销综合实践环节,以创业实绩作为考核依据,使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获得了有形的载体,学生的实践活动既是营销专业技能运用的过程,更是真实的创业实战过程。项目的策划与实施需要学生具有敏锐的市场眼光,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与风险承担意识,需要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由此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转变,因此,实践过程既是集成营销专业技能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过程。

创业项目的思考范文第5篇

Abstrac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innovative start-ups and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needs to be attached importance to by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undertaking abilit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rough improving th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self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using all levels of innovation platform and policy, we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project.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可持续性发展;教育改革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undertaking;sustainable development;education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253-02

0 引言

近年来,社会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理念,但实际上对创新创业项目的引导力度不够,还没有形成尊重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氛围。加上学生自身的经验缺乏,学校教育的限制性,多方面阻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分析

对于大学生而言,创新创业意识有待提高,因受到经验缺乏和专业水平的限制,很多学生并未真正意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仅仅是应付学校的学分规定或者活动要求而进行规定的创新创业项目。

一是缺乏观念。许多在校生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自己却缺乏行动的信心,缺乏参与实践的动力,加上受到传统就业观的影响,创新创业观少之又少。二是缺乏毅力。虽然有些大学生也能认识到毅力各种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有困难就停止。三是缺乏兴趣。现在大学生的兴趣往往随着时间、环境等因素经常变化,缺乏深度和广度。四是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创业的实践能力。大家都说创新,但不知道如何去创新,就更需要我们教育的指导,需要加强培养和锻炼。另外,大学生们普遍缺乏把理想变为现实的综合能力,缺少不怕困难、屡败屡战、勇于实践和敢于实践的精神。

2 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普遍比较单一,多以讲座形式进行,近几年加入了《就业指导》、《创办你的企业(SYB)》课程,也仅仅是选修课程,对于创新创业技能并没有系统性的教育和培训,创新创业课程也未能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许多专业学生混杂在一起完成课程的学习,专业特色缺乏。更缺乏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而高校在补充师资力量时过于追求高学历过于强调新教师的职称和科研能力。大多数教师创新创业专业知识缺乏,更缺乏企业管理实战经历和创新创业的体验,讲课只能纸上谈兵,无法使学生从创新创业课程中真正获得感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几乎为零。

3 大学生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首先,教育观念要转变。教育者应着眼于培养有较高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正教育思想中不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观念,创立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型教育观。由于知识和技术发展的速度在加快,知识更新的周期在不断缩短,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更要渗透到实际工作和社会活动中,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将穿透他们整个社会活动中。必须树立学生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要养成他们创新创业的自觉性。

其次,培养一支创新创业型的教师队伍。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创新创业活动的指导者,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自主进行学习。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业能力。开展各项创新创业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对学生的评价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为主导。

第三,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加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比重,使学生依托专业,着眼于强综合性的学科训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殊兴趣,使之能学有所长,以提高创新的积极性。加强创新创业实践环节的比例,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学校应与公司企业联合,聘请有创新创业经验的社会能工巧匠,带领学生做实践性的社会认知活动。并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与场所,让学生进一步切近社会,同时也可以锻炼、培养、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带领学生参加科技活动、教师的科研课题以及各种“创新创业协会”,将兴趣爱好一样的学生聚集到一起,让他们主动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最后,学校要积极创造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适宜的教育模式总是可以培养出高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就是这样的。其实,其他方面如政府政策、社会舆论、以及家庭氛围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都是有不可抗拒的力量的,如何真正做到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还需要我们政府和教育者多思考。

参考文献:

[1]陈家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8(4).

[2]葛海燕.论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J].出国与就业,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