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科研服务

医学科研服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科研服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科研服务

医学科研服务范文第1篇

目的 探讨医学院图书馆如何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信息支持服务。方法 对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转化等。结果 传统和现代医学教学与科研信息资料比较,信息载体形式和服务方式发生了变化,服务理念转变为人性化服务、专业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结论 医学院校图书馆应提供具有时效性、系统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的信息服务,以满足医学教学和科研快速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医学 图书馆 教学 科研 信息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how a medical school library to supply information services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 Methods The related data were processed, analysed and transformed. Result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and mordern medic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formations showed that the semantide pattern and service style had been changed to humanbased, specializationbased, and inpiduationbased services. Conclusion Libraries of medical schools should supply the information services which possess uptodate, systemic, practical an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rapidgrowth development in medic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KEY WORDS] Medicine; Library; Teaching; Research; Information

在我国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化,促进了医学教学和科研水平的迅速提升。随着研究项目的大量增加,教学研究成果和科学研究成果大量出现,使医学教育模式和医学科学研究模式产生了深刻地变革。在传统的医学学科不断增加新内涵的同时,新的学科又不断涌现,这对医学院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医学院校图书馆能够提供具有时效性、系统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的信息服务,以满足医学教学和科研快速发展的需求,满足医学信息日趋综合、专业和个性化的要求,实现教学目标和科研水平的快速提高[1~4]。本文对医学院校图书馆如何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信息支持服务,进行了初步探讨。

1 传统和现代医学教学与科研信息资料的特点

医学院校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提供的传统服务主要体现在围绕着教学和科研活动来收集、整理和传递文献信息,并根据教学研究人员的需求以外借、阅览和咨询等形式提供服务,这些服务构成了医学院校图书馆传统的主要信息服务内容。

传统的医学教学信息资料包括:教科书、教学辅导书、试题集、专著或参考书、图谱、教学研究论文、教学大纲、教学文件政策和法规、音像资料等。传统的医学科学研究的信息资料包括:科研论文、综述、专著、摘要、会议录、索引、目录和书目、专利信息、科研文件、政策和法规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医学院校图书馆可以将与教研人员有关的教学和科研信息资料进行加工、整理、转化并传递给教学科研工作者,使其能随时跟踪与其教学和科研密切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和动态信息。

传统的医学教学和研究信息资料绝大多数以纸作为载体。现代医学教学和科研信息资料在传统的信息资料基础上,发展了大量的电子载体信息资料。目前,由于经费等原因我国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图书馆的传统医学教学和研究信息资料(印刷型)在逐渐减少,而现代医学教学和科研信息资料(电子型)则呈逐渐增多的趋势。

2 现代医学教学与科研信息服务支持系统

现代医学教学和科研信息服务支持系统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

2.1 软件系统

(1)学科信息:包括科研方向,人员组成,学科历史,成果,研究生情况等。

(2) 项目组信息:包括科研方向,人员组成,科研项目,(如文献[5~8]),出版著作,专利,获奖等。

(3) 专家信息:包括一般个人资料,研究方向,科研项目,,出版著作,获奖,专利等。

(4) 辅助人员信息:包括一般个人资料,科研项目,,出版著作,技术特长等。

(5) 国内外研究情况: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历史和最新的研究进展。

(6) 信息管理系统:为信息服务支持系统的信息保存、使用和管理的软件系统。

(7) 反馈机制:为信息服务支持系统的管理者与使用者的互动机制。

(8) 数字图书馆:以电子版形式储存的教学与科研信息资料。

(9) 传统的教学科研资料:为该学科保存的印刷版教学和科研资料。

2.2 硬件系统

(1) 信息人员:在开展为医学教学和科研提供信息支持服务的工作中,信息人员能根据教学和科研人员的课题,从查新、定题、课题研究、成果鉴定、等环节为教学科研人员提供一系列的信息支持服务,利用自己长期的专业服务经验,为教学科研人员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2) 计算机设备:用于电子版资料的保存、计算和管理等。

(3) 网络设备:用于上网查新和交流等。

(4) 多媒体设备:用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和开发。

3 服务理念与做法

医学院校图书馆的信息人员要真正参与到教学和科研的信息支持服务工作中,就要不断更新信息支持服务理念,开拓新的服务范围,加大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改进服务方式。要大力开展以主动性、研究性、动态性为特征的信息支持服务,信息支持的服务方式要向人性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转变,为广大教研人员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信息人员要尽快转型为教学与科研专业信息需求的专家,努力使图书馆能够发挥信息蓄水池功能,真正成为广大教学和科研人员的信息之家。

3.1 人性化服务

日本图书馆界对人性化服务的理解就是用户至上,一切为了用户[9]。我国张意柳等[10]的理解就是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为取向,以充满人文关怀,体现美与和谐的方式来开展信息服务活动。这都准确地表达了人性化服务的理念。简而言之就是以人为本。

3.2 专业化服务

这是医学院校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医学院校的教学研究人员所进行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其信息特点为专业信息需求量大,需要深层次服务。图书馆的信息人员应深入相关的学科和专业,了解这些学科和专业的历史与发展趋势,对相关信息进行研究,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筛选、整合、编辑、转化等专业技术操作,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开发,实现信息增殖。图书馆利用其丰富的信息资料资源,反应快速的专业信息服务人员及其长期的专业服务经验,为广大教研人员提供信息量大、密集度高、准确、可靠、实用的国内外最新学术研究动态和前沿信息,并大大提高医学图书馆专业信息支持服务的质量。

3.3 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服务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信息的个性化定制服务,通过对用户基本特征的分析和历史纪录的挖掘,来主动推荐信息以完成个性化的信息推荐服务。对查询请求进行智能分析,利用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等方法,预测用户可能需要的信息并对信息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与组织,推荐可用于决策支持和科学研究的具有个性化知识信息的服务模式。

在实现个性化服务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利用和调动图书馆信息人员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其专业水准和充分了解用户需求,以专业的眼光与方法针对用户特定的信息需求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以灵活的服务方式,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解决,确保真正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开展为医学教学与科研需求的信息服务,为一线的教学和科研人员提供信息支持,可为教学和科研人员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每一位信息服务人员必须真正参与到教学和科研中,成为教学和科研人员的伙伴和向导。医学院校图书馆只有积极开展信息支持服务,才能显现出其在教学和科研上的重要支持作用,利用信息服务架起图书馆与教研人员的桥梁,从而有力地推动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杜安平. 高校图书馆教学支持服务创新[J]. 情报资料工作, 2005(4):9294.

[2]罗岚. 高校图书馆参与教学科研开展专业化服务的研究[J]. 现代情报, 2006(8):185187.

[3]余东风. 高校图书馆专业化服务与学科馆员[J]. 图书馆论坛, 2007,27(3):117119.

[4]廉立军,黄晓鹂. 关于建立高校科研辅助支持系统及科研信息保障体系的思考[J]. 现代情报, 2005(12):1217.

[5]邵旭建,吕雯清,大谷修,等. 膈淋巴管发育及其与腹腔直接通连的过程[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2,38(1):19.

[6]吕雯清,邵旭建. 淋巴管形态学研究技术进展[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2,38(1):8182.

[7]谢方民,程园园,邵旭建. 淋巴管内皮细胞培养技术的改进[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5,41(2):154157.

[8]邵旭建,张国杰,刘志才,等. 硅橡胶塑化标本制作技术介绍[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5,41(1):7879.

[9]郑屹.日本医学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对我们的启示[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05,14(3):2931.

医学科研服务范文第2篇

四物汤的主角介绍

当归: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有补血、活血的功效。但当归身和当归尾作用不同。当归身长于补血,当归尾则善于活血。

熟地:能对付女性脸色苍白、头晕目眩、月经不调,与当归配伍还能增强当归的补血、活血疗效。

川芎: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为血中气药,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这四味药共同组成调血要剂,则有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破血,补中有散、散中有收的奇特功效。

白芍: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功效。《唐本草》说它“益女子血”,现代中医认为它能够养血柔肝,对月经不调有着很好的疗效。

女性为何要喝四物汤

中医认为,四物汤主要调理肝血,因为肝和血密切相关: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就像一个人体“血库”一样,而女性血虚,根本不能满足人体的各项功能。如不能滋养眼睛,则两目昏花、干涩、夜盲:不能充盈血海,则妇女月经量少,甚至闭经;若是肝失疏泄,就像“血库”漏水一样,则藏血不固,易引起出血病变,如衄血、妇女月经过多或崩漏等。

四物汤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随着4味药物的比例不同,四物汤可以发挥广泛的功能。如重用熟地、当归,轻用川芎,则是一个补血良方;当归、川芎轻用或不用时,可以帮助孕妇保胎;重用当归、川芎,轻用白芍,则能治疗月经量少、血淤。

此外,四物汤衍生出的无数“子方”、“孙方”在治疗妇科病方面也功不可没。较著名的有桃红四物汤,该方剂是由四物汤加桃仁、红花而成,专治血虚血淤导致的月经过多,还能对付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四物汤加艾叶、阿胶、甘草后取名为阿艾四物汤,用来治疗月经过多,是安胎养血止漏的要方;四物汤加四君子汤后,名“八珍汤”,能气血双补;在八珍汤的基础上再加上黄芪、肉桂,则成为老百姓非常熟悉的十全大补汤。

特别强调,尽管四物汤是补血的基础方,又是调经的基础方,但最好请中医师把握剂量和比例。

四物汤要这样喝

补血最快的方式,就是从月经结束那一天起每天喝四物汤,连喝3天。

现在,市面上也有卖方便冲泡的四物汤,但自己去中药店抓药,再用小沙锅炖汤的感觉是不可代替的!其实,炖四物汤真的很简单,所用的药材在一般药店里都能够买到,你不妨亲手试一试。

基本煮法

材料: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各15克。

做法:在4味药材里先加入适量的酒,再加水煎煮即可。

tips:煮的时候用中等大小的饭碗加4碗水,煮到最后只剩1碗水的量就OK了。

用法:早晚空腹饮用,任何温度都可以,但是药材煮过之后最好不要放置隔夜再煮。

功效:补血调血,不仅能改善面色苍白、肌肤粗糙等状况,还能使发质变得润泽。

不过,基本煮法煮出来的四物汤也许有不少女性喝不惯,因为完全是中药汤的感觉嘛!别沮丧,四物汤的煮法其实很灵活,想让它更好喝些,只要加料进去就行啦!

甜蜜煮法

煮四物汤时,把上好的红枣、枸杞大把地放下去,汤水绝对会变得甜蜜起来。当然,你也可以稍加些白糖或冰糖进去,不过为了保持身材,还是少放点糖为妙!

肉汤煮法

将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洗净后装入过滤纱袋中,与去皮土鸡腿一只一起放入锅中,加水覆盖,先以大火烧至水滚,后改小火慢炖,煮至鸡肉熟透后起锅。

tips: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加排骨或鱼肉,这样炖出来的四物汤味道很好,又不会有很重的中药味。

加去皮鸡肉会比加排骨清淡。

煮到鸡肉熟透后,再加点素鸡或者豆腐皮下去,味道也很美啊!

可以多买些鸡爪一起炖,这样汤里会有很多胶质,对皮肤很好哦!

小叮咛:

一般女性喝四物汤没什么问题,但如果你喝了之后出现上火现象,就要向中医师请教,看看自己的体质是否适合用四物汤来药补。

医学科研服务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医院图书情报工作;和谐发展;公关、攻关意识;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c)-104-01

关于医院图书情报工作如何为医疗、科研、教学服务,是每个从事此项工作并积极进取的工作者一直努力探索的课题。

1 在和谐的发展环境中不断提升医院图书情报工作的服务层次

在社会和谐发展的大环境下,图书馆情报室要营造一种内部和谐发展的小环境,包括以下几点:①图书情报文献进馆与医院读者的需求之和谐;②图书情报工作者之间团结协作、互帮互学之和谐;③图书情报工作者与医院读者间的人际关系之和谐;④图书情报工作者与时展的科技前进步伐之和谐;⑤在和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提升医院图书情报工作的服务层次。

2 树立“公关”意识,深入了解医院各方面需求

在团结协作、互助互学的环境中,强调每一名图书情报服务工作者必须树立公关意识。只有树立了公关意识,才能使其既注重内在的修养和素质,又重视外在的影响和形象;就会在为读者服务工作中以良好的言谈举止、端庄大方的待人接物方式以及美好的形象和读者打交道;就容易很好地与读者沟通,并且容易赢得读者的尊重与信任。这样就能够做读者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工作和需求,从而达到知己知彼;能够根据他们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的需求对所需知识技术信息进行发掘、整理、揭示,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满足众多科研人员灵活多变的个性化需求。进而更有利于图书情报为医院医疗、科研、教学服务的效果。

3 树立“攻关”意识,去攻克、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服务能力

图书情报服务要紧密联系科技发展之需要,其工作者要与时俱进。要尽快掌握新技术的服务手段,就必须强调攻关意识和能力。这个攻关是指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攻克和掌握。对于处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年代,网络环境下新型媒体形势空前发展的时期,从事医院图书情报工作的人员要想做到得心应手、应对自如、达到读者满意的服务效果,为医院综合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只有下苦功夫,靠顽强毅力去攻克新技术、新知识的难关,掌握和具备深层次的知识服务本领,去引领读者,为读者提供自动化网络服务手段。

4 积极主动关注、追踪和配合医院医疗各方面发展动态,充分开发和反馈新疗法、新技术

积极主动地为医院医疗、科研、教学服务。在不断关注、追踪医院这三大方面的发展和动态时,医院图书馆也应建立情报信息组,和各科室医疗、科研、教学人员保持密切联系。知道和掌握其所需所求,根据不断到馆的新期刊文献,结合医院需求,来翻译、反馈、报道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新技术、新疗法,达到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将新的信息传达于读者,将符合读者需求的文章精炼提呈在读者面前的目的。

医学科研服务范文第4篇

在确定了上课内容以后,首先进行了设计,本节课是一堂以实验复习为主的探究课,内容比较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既要有相关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又要有一定的推理分析能力。课堂内容大致如下:上课开始首先复习了一些有关物质鉴别的基础知识,如常见离子的鉴别方法等等;然后由易到难,由书面到实验操作,进行一道例题后马上小结,通过很多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例子,对物质鉴别的方方面面的知识逐渐进行了全面的复结。我在自己学校的两个班级进行了有限的磨课,在那两节课堂上,发生了许多出乎我预料的事情。自己学校仅有的其他两位科学老师和相关的负责领导参与了我的两次磨课的全过程,给出有益的建议。大致有这么几点:第一是我对学生估计太高,我设计的一些“不太难”的题,他们居然也很难快速达到我的要求而答出;第二是我设计的学生动手实验有好几种方法,他们只做了几种过于简单的实验,对于难度大的实验很少有能设计出的;第三是初三学生照样是不想发言,自己知道的也不想说,“做的比说的要好一些”。所以课堂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经过第一次的学校小规模的宝贵的两次磨课,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重新进行了设计,于是选取了贴近生活的相关知识作为复习对象,以实际生活为载体,以学生的课堂活动为主线,以老师的课堂讲解为导向,通过短短的40分钟让学生掌握物质鉴别的关键、原则、一般步骤等知识,同时兼顾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规范的操作,探究的意识。基于此我设计本节课主要体现以下意图。

1、体现科学教学的知识性。复习并强化学生在面对“物质鉴别”这类题目时的解题规范性。首先必须要有相关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如一些特殊离子的鉴别方法,常见物质的颜色,常见物质的溶解性,一些相关的“化学之最”的知识,一些估算的数据等等。其次要知道鉴别的原则:原理正确,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第三要知道鉴别的步骤:编号取样、加入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这些在课堂上都应该有重要体现,并且有所强化。

2、体现科学教学的理念性。科学的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出“活动的、合作的、探究”的课堂。本节课我设计了较为丰富的课堂活动内容,有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练习巩固;课堂活动中既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有大量的小组合作完成的内容;课堂练习中有科学探究题,充分给学生提供了活动、合作、探究的平台。

3、体现科学教学的实际性。科学的课堂教学应该尽量的贴近生活,关注社会时事。这样在教学中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生动活泼,原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科学知识能使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本人设计的“小试牛刀”“走进厨房”就体现了这个理念。“小试牛刀”中习题内容是当今社会中存在的或者曝光的假冒伪劣商品坑害人民的事件,但是能用我们学过的科学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走进厨房”就是厨房中的科学知识的应用。

本节课的设计本人主要还有这样的意图:因为是九年级的复习课,所以注意了应试的目的,所选的课堂练习题充分的考虑了中考的要求;因为是异地授课,所以充分的考虑了所上课的班级学生基础,他们这方面的知识的复习情况,这些都是在和本班的科学任课老师充分沟通后才设计的;因为是有实验的内容,所以充分的考虑了实验的可操作性,以及操作的简便性,实验器材准备的简洁性。

为此,本人还设计了一张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课堂活动单如下。

《物质的鉴别》专题复习

(学生课堂活动单)

记录员: 发言人:

活动一:小试牛刀(任选一组)

要求:具体写出两种物质的鉴别过程,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我们选择的是 组。

(2)方法:

(3)原理:

(4)操作:

(5)现象及结论:

活动二:走进厨房

要求:1、具体写出食盐和纯碱的鉴别过程,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利用桌上的器材和药品动手完成实验(方法及试剂的选择均不限制)

(1)方法:

(2)原理:

(3)操作:

(4)现象及结论:

也准备了便于准备和携带的实验器材。

一堂经过全方位准备的县级全员研教性质的公开课到此准备就绪,只等上课的到来。最后我本人对本节课在各个环节又进行了细致的打磨,但还是带着惶恐的心情走进了真正赛课的课堂。

医学科研服务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综合课程 调查 高一学生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0088-03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不要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应该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在现行的所有课程实施过程中都可以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加以引入,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福州十五中坚持这一原则,在学生高一便开设此课程,目的是为了改变学生以单纯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态度各不相同。为此,我对十五中高一年级的部分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如下)

一、调查问卷设计

关于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态度的调查问卷

同学:你好!感谢你能抽出宝贵的时间协助本次调查。上了高一,学校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目的是为了我们能够全面发展。但是,不知道你对这门课抱有什么样的态度,真实想法是什么,有什么意见?我们设计出这张关于综合课程的调查问卷,希望你能认真如实填写,此答案没有对错。再次感谢你的配合。谢谢!

1.你的性别?

男 女

2.你对综合课的兴趣?

很喜欢 还不错 勉强 讨厌

3.你认为上此课能学到什么?

无 各种知识 拓展能力 其它

4.如果让你规定,一星期应该有几节课?

0 一节 两节 三节 约多越好

5.你希望在此课学到什么 ?

电脑知识 自主发展 随便 其他

6.你作业交得及时吗?

及时 不及时

7.你喜欢以小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吗?

很喜欢 一般 不喜欢

8.在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中你是否感到快乐并乐于参加?

是 否

9.你对学校开设这门课的认识?

很有必要 无所谓 没必要

10.(第九题选择第一个选项的回答)开设这门课很有必要,因为我觉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九题选择最后一个选项的回答)我认为没必要开设这门课,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数据分析

我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对高一年级的100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92份问卷,回收率为92%,问卷有效率为100%.调查结果如下:

1.调查同学性别及比例

男生43人,占46.7%;女生49人,占53.3%.

2.对综合课的兴趣。

在调查者中8人很喜欢,53人认为还不错,27人认为勉强,4人讨厌。很喜欢的人占被调查总人数(92人)的8.6%;认为还不错的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57.6%;勉强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9.3%;讨厌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

3.认为上此课能学到什么。

认为什么也学不到的一共有13人,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14.1%;各种知识的一共有26人,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28.3%;拓展能力的一共4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6.7%;其它的一共有10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0.9%.

4.一星期希望有几节课

希望没有的一共有8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7%;希望有一节课的一共有37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0.2%;希望有两节课的一共有21人,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22.8%;希望有三节课的一共有3人,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3.2%;希望越多越好的一共有23人,占被调查者人数的25%.

5.希望在此课学到什么。

希望学习电脑知识的一共有16人,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17.4%;希望自主发展的一共有48人,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52.2%;随便的一共有23人,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25%;其他的一共有5人,占被调查者人数的5.4%.

6.作业是否交得及时。

调查者中,及时交的一共有68人,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73.9%;没有及时交的一共有24人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26.1%.

7.是否喜欢以小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表示很喜欢的一共有45人,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48.9%;表示一般喜欢的有42人,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45.7%;表示不喜欢的一共有5人,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5.4%.

8.是否在小组活动中感到快乐并乐于参与其中

答案为是的一共有79人,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85.9%;表示否的一共有13人,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14.1%.

9.对学校开设这门课必要性的认识

认为很有必要开设综合课的一共有48人,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52.2%;表示无所谓的一共有42人,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45.7%;认为没必要的一共有2人,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2.1%.

三、整体分析与讨论

1.对学生态度的整体分析

国家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并设置为高中的必修课,毫无疑问是好的,希望能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从我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尽管绝大多数同学对这门课程持积极欢迎的态度,但在调查中却存在着极少数同学不喜欢这门课,觉得这么课可开可不开,甚至有的人还认为没必要开,对它没有兴趣的现实情况。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调查后的个别深入询问,发现这些同学主要是因为不喜欢动手操作,不知道做什么,无从下手,认为研究性学习是门副科,高考不考它没必要学好它。我思考后认为之所以会产生“不喜欢动手操作”的原因有二:一是,小组内部,组员之间互相推卸责任谁都不想主动去查资料,整理资料,考察,访谈,每个人都持一种观望态度。二是因为研究性学习的作业往往不仅需要动脑筋,还要“动手做”。但是学生们从小学到中学,很少有让我们“动手做”机会的锻炼,致使这些同学长期不爱动手,养成了一种“惰性”,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不注重培养这些能力,再加上很多同学是第一次接触这门课,自然上了高中,对这门新的课程很不适应而造成。

2.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生成性等特点。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为学生的活动开辟了新的空间,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体验的机会。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被教育界所重视。学生在研究性的学习环境中观察、探索、思考、发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研究性学习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在时空上的限制,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从而使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成为教学的第一要务,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这种脱胎于机器大工业时代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效率至上为原则,基本上将教学过程看成是一种“生产过程”,而且是一种“批量化”的生产过程。班级授课制除了强调“划一”以外,还格外强调对教学全过程进行“流程式管理”:将所有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科目,每个科目赋予相应的教学(生产)时数,再均摊到每学年、每学期、每周、每天;作为教学基本单元的“课节”,无论是数学课还是音乐课,无论是上新课还是复习课,时间都是固定的,大致是小学为40分钟;中学为45分钟,到点必须结束并换另一门学科;每一节课,从开始到结束始终受到所谓的,“教学环节”的规约,每个教学环节都是事先(通过备课)预设好的,整节课的教学基本上都有一个相对固定和完整的并且能自我循环的程序。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地点学习规定的内容,这似乎就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写照”。

3.对开设综合课的建议

(1)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该每周保证并开设2课时

(2)课时实行弹性课时制。

(3)每学期以班级、年级或学校为单位开展1~2次主题活动。

(4)主题活动可以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

(5)每个主题活动开展时间应不少于一周。

(6)主题活动建议由班主任主持,其他任课教师协助。

a.挑选有一定教龄的年轻老师。尽管教龄越长越丰富,但年龄过大者对新观念、新知识的认同或接受有一定的困难。现在的年轻教师基础知识较扎实,他们受到分科教学的束缚少,易于接受新思想,以有5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比较合适。

b.尽量由有多学科教学经验的教师来担任,不同学科中的概念、原理和法则之间存在着迁移,在自然科学中更是如此,因此,任课科目较多的教师对综合理科更容易适应。另外,生物或生化专业的教师在修专业课时学习过多门理科知识,是值得留意的综合课教师人选。

c.加强对综合课教师的培训,重要的是要保证每个任课教师都有机会接受培训。短期培训是最受欢迎的培训形式。培训内容是补充教师缺乏的知识,也包括跨学科的教学方法。

d.加大对综合课程宣传的力度。应利用教材和教参资料及各种培训、教研活动,并通过各种宣传媒介进行宣传,同时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能使综合课得以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高文,赵中建.多维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思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