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项目会议纪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科研经费审计 经费管理
一、从审计实务中发现的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科研经费审计一般是指项目的财务决算审计,是对科研经费开支的合法、合规和合理性的审查,审计的内容涵盖从立项批复到执行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类经费支出。从近几年的审计情况来,科研经费管理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不合理支出挤占科研成本
审计实务中经常会发现不合理支出挤占科研成本的现象,这其中主要包括与项目无关的支出和依据不充分的支出。由于缺少实际可操作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使得科研经费的使用效果不够理想,相当一部分科研经费用于餐饮、通讯和交通费等支出,而用于科学研究的原材料购置费和相关试验测试费等方面,所占的比列却很低。如:专用费中列支预算外设备购置费;试验费中列支与项目无关的车辆保险和修理;设计费中列支无会议通知或会议纪要的会议费,无出差事由的差旅费以及专家信息不完整的专家咨询费等。甚至还有连外协费支出也不签订协议、合同等等。 这些不合理支出很大程度上挤占了有限的科研经费,虚高了科研成本,不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二)预算编制不规范
审计实务中发现有少数不是相关财务人员,预算意识不够,他们通常把预算编制作为获取科研经费的一种手段,把编制预算仅作为项目立项的一道程序。为达到项目申请的目的,在预算编制时,没有意识到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和重要性,粗略的把科研经费分摊到几个成本项目中。他们考虑的只是如何才能通过评审,因此,在预算编制中,通常按照以往经验编制一组数据。这样编制出来的预算大多缺乏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所以当项目经费到位后,根本不能按照预算执行。所谓预算只是一组数据,不能全面、真实地反应所需的成本,数据失真,实际使用和预算相差甚远,根本达不到科研经费预算的真正效果。
(三)票据不规范
审计中发现有些单位对所核算的票据审查不严,存在票据使用不规范问题。这主要表现有:一是白条入账,有些单位财务核算人员认为日常招待等支出,没有取得正规票据属于正常情况,就直接使用白条入账核算;二是原始票据不够详细,如在票据上只注明办公用品,而没有详细的物品名称、单价和数量等内容;三是设备维修费,无修理工时、配件名称等,而是以修理费统一代之。四是票据无单位名称或名称为个人;五是发票开具单位与合同上的供货单位名称不一致;六是发票名目超出开票单位的经营范围等等。这些乱象在一些单位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乱象不能不说是摧生一些腐败现象的温床。
二、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管理
针对上文中发现的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为了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确保资金合理使用和科研项目良好发展,提出如下几点设想。
(一)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确保资金合理使用,相关制度务必先行。制度是“纲”,经费的使用是“目”,纲举才能目张。不能诲言,目前我国现有的规章制度相对滞后,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如经费使用控制中,人员工资比例偏低,不符合现阶段市场经济的特点等等。因此,只有制定一套科学的、操作性强的、行之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才能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合理的支出核算
项目单位应加强科研经费日常支出核算,设立专职机构人员督促、协助项目组严格按核定的经费用途、范围、标准使用项目经费,并让专职机构进行科研经费核算的归类把关。还要明确科研经费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那些与项目研究无关的支出坚决不予报销,明确禁止的消费项目严禁在科研经费中列支,杜绝财务人员报账的盲目性、随意性,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做到有权有责,权责分明。
(三)加强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是科研经费管理的基础。以预算编制为纲,有效管理科研经费,将预算编制贯穿于科研经费管理的全过程,形成闭环。这就要求首先应转变过去先要钱后安排工作的管理模式,提前做好预算编制的相关工作,使预算编制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就是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最后还要做好项目经费支出的预算,做到细致准确。经费支出预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要严格控制各项经费支出,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效益。
(四)加强科研经费的事中审计,进行全过程监督
加强科研项目的内部和外部审计,通过项目的中期检查和审计,随时发现经费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有效整改。因此,要解决科研经费使用中的问题,应当做好事中审计。事中审计主要是对科研项目的日常实施情况,以及财务核算和资金往来的合法、合规和合理性进行全面审查。事中审计,能及时发现科研项目管理中问题,及时纠偏,减少损失,杜绝盲目性和随意性,有效地预防种类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多年来,就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来看,如果能做到对科研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实施必要的事中审计,一定会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安全性。
关键词:森林生态博览园;机遇;挑战;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7011702
1 引言
森林兴则文明兴,森林衰则文明衰[1]。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逐渐从长期对自然的索取、破坏而遭受的惩罚中觉醒,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以森林游憩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已逐渐成为人类生存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需求。作为地方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生态博览园的出现,不但体现了新的森林经营理念,也孕育了一种新的森林伦理和森林文明[2~4]。岳阳市森林生态博览园的建设,是在岳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倡议下,由岳阳市人民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兴建的一个新的生态建设项目。
2 博览园概况
岳阳市森林生态博览园是岳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在2004年市计委381号文批复立项开发的种质科研示范基地和基因库,前身为林科所林木实验园,位于岳阳市郊羊角山,占地面积560亩,是迄今为止湖南省乃至全国第一家种质生态博览园。为岳阳市“生态岳阳”建设的重点工程、林业系统的亮点工程、林科所的希望工程。该园以保存森林珍稀种质资源、洞庭湖湿地种质资源为主,兼顾珍稀苗木花卉生产、森林与湿地休闲游憩、技术推广与科学研究、森林文化弘扬与科学教育功能。它的建设是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基础研究与技术推广相结合、专业资源收集与大众的科学教育休闲游憩相结合、森林与湿地相结合的尝试。不但体现了湘北湿地植物、湘北丘岗山地植物两个特色,兼顾了种质生态与湿地生物游憩休闲和优质种苗花卉生产推广两个功能,填补了洞庭湖区森林生态博览园我国湿地种质资源保存库的空白,而且有利于湘北丘岗山地珍稀植物和洞庭湖区湿地植物多样化的保护。
3 发展机遇
3.1 良好基础
岳阳市森林生态博览园自2006年开发以来,经过近10年的建设发展,已按照植物园的标准建造了玉兰园、梅园、樱花园等多个专业园,1100 m的樱花大道贯穿大半个园区,1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林业科研项目陆续在园区落户开花。目前已基本上形成了以湘北丘岗山地珍稀植物、洞庭湖区湿地珍稀植物保存为主,以开发、推广优良苗木、花卉种质资源为辅,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绿色休闲游憩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博览基地。
3.2 多方支持
博览园的发展离不开各级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在近10年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国家林业局、湖南省林业厅、湖南省林科院、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岳阳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相关单位及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2009年1月,市政府主持召开国土、财政、林业、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专题研究生态博览园建设有关事宜,形成了会议纪要(岳府阅[2009]20号),要求将博览园建设纳入《岳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将现有560亩的面积扩大到1000亩;2010年6月,市领导考察了博览园,明确指出要把其作为市民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林业科技示范工程来打造,建设成我市的“城市后花园”。2009年湖南省林科院将博览园确立为该院的科研基地,2010年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将博览园确立为该园联合共建基地,2012年博览园又成为全国科研示范基地。
3.3 近城优势
岳阳市森林生态博览园位于岳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康王乡境内,距市中心6 km,毗邻107国道,交通十分便利。根据市政府指示精神,博览园本着造精品工程原则,逐渐形成了“春观樱,夏品荷,秋看枫,冬赏梅”的四季景观,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参观游览,成为了岳阳市的城市后花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态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博览园迎合市民的需求,每年在园内开展“公益有偿植树”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共鸣,前来植树的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络绎不绝,博览园成为了岳阳市植树造林基地。
4 现实挑战
4.1 资金短缺
从2006年开始,岳阳市林科所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征地拆迁、移民安置、道路围墙、通电通水、整地改土、苗木引种等各项基本建设工作,累计完成投资1170万元。目前园内道路畅通,苗木长势良好,森林覆盖率已达80%,已经初具规模。湖南省林科院在园内安排实施了8个科研项目,目前各个项目进展都十分顺利;岳阳市绿化委将该园列为全民义务植树示范基地,每年新栽植各类苗木2000多株。
森林生态博览园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计划采用边建设、边经营、分期投资滚动的发展模式,全部工程项目投资概算为3440万元。现在准备启动第二期工程建设,主要工程内容包括:种质资源收集;办公、生产用房屋建安工程与设备安装;游憩设施建安与设备购置;排水工程;花卉苗木展示区苗木及设备;其他工程,预计投资约为1577万元。岳阳市财政局计划从土地出让金返还577万元用于博览园建设,岳阳市林科所作为一个全额拨款的纯公益性事业单位,财政收入仅能自保,目前尚有投资缺口1000万元。
4.2 建设影响
由于国家重点工程和城市建设影响,博览园的发展常常受到干扰。2009年因武广高铁建设需要,占用了博览园18亩土地,由南向北将博览园一分为二;2010年金凤桥片区高压电网进行大规模改迁,有一组线路需经过博览园,又在博览园建造了3个铁塔。在生态建设逐步向工程建设让步的过程中,博览园整体规划无法实施,园区建设受阻,科研用地价值锐减,科研项目受到影响,园区森林生态景观受到破坏。长此以往博览园不仅无法落实市政府打造“城市后花园”的意图,更会失去林业科研合作伙伴,影响岳阳市林业科研的发展。由于该基地逐步城市化,市政府将不得不考虑重新征地作为林业科研用地。近几年来在博览园的投入将会全部浪费,同时,重新征地将会给政府带来一定的财政负担。
4.3 机制制约
博览园是一个隶属于岳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副科级事业单位,现有自收自支编制16个。岳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作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受机制制约无法进行营利性生产经营,而博览园的发展模式应该是“以园养园”为主,通过自身的盈利来促进博览园的发展。因此要促进发展,必须转换机制。
5 发展建议
5.1 加大宣传
岳阳市森林生态博览园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已经在全市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应抓住机遇进行广泛的宣传,进一步扩大博览园在社会的影响,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博览园的发展。
5.2 招商引资
博览园的建设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在岳阳市林科所无法投入大量资金搞建设的情况下,利用博览园的发展前景吸引外来资金成为当前最佳选择。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措施来吸引外来资金的投入:通过减免租金的办法来带动花卉市场的建设发展;通过合作经营的方式来吸引资金建设户外拓展和森林疗养等项目。
5.3 政策支持
除了资金的投入,博览园的发展还要取得政策的支持。通过向市政府报告将博览园划入绿线,规避市政建设对其的影响。通过成立林场和植物园来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项目以及优惠措施的支持。
6 结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写入了报告,四中全会提出了生态良好的战略目标,五中全会提出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新目标,强调了绿色的发展理念;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绿色湖南”建设纲要;岳阳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一极三宜”江湖名城的发展战略。岳阳市在接连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最具活力休闲城市”等荣誉后,森林城市建设步伐逐渐加大,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5]。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生态需求逐渐成为人们新的追求,绿色发展的理念也在进一步深入人心[6]。岳阳市森林生态博览园必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成为湘北地区生态建设的一颗明珠。
参考文献:
[1]曹和平.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衰则文明衰[N].绍兴日报,2014-10-6.
[2]陈绍志,周海川.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定位与实施路径[J].中州学刊,2014,7(7):91~96.
[3]刘滨谊,温全平,刘 颂.城市森林规划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城市林业,2008,6(1):16~21.
[4]吴泽民,王嘉楠.城市林业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城市林业,2016,14(2):7~9.
关键词:研究型图书馆,研究型大学,信息素质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教学的辅单位,随着众多的大学努力建设成为研究型大学,高校图书馆也应加紧建设步伐,早日实现向研究型图书馆的转型。高校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1) 它有助于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研究型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需求的水平和层次都比学生要高。他们既需要从宏观上了解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的动态(包括水平、成果与趋势) , 又需要从微观上了解某一课题、某一专业的水平与成果。要完成这样高水平、高层次的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就有必要参与教学与科研工作, 调查研究教学科研人员的需求, 并系统地分析研究各有关专业发展的动态、水平和状况, 不断向教学科研人员提供综合性和述评性的报告。研究型图书馆已不仅是学校的图书资料中心, 而且还是教学科研人员不可脱离的研究场所。(2)研究型图书馆也有助于图书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由于研究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和教育服务都是高水平和高层次的, 所以势必要求它的工作人员既要有图书信息的专业知识, 又要具有专深的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 成为某一学科中的图书信息专业人员。只有这样, 才能向服务对象提供广、快、精、准的信息, 才能向服务对象进行有系统和高质量的教育, 这就要求图书馆人员在掌握图书信息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要不断加强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深造, 让自己自觉地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2.研究型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型图书馆日益发挥着它的知识组织、信息服务的重要功能。然而,与广大研究者的真实信息需求相比较,现在的研究型图书馆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在先期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出现以下的一些问题:
(1)读者层次不一, 需求水平不同, 共同使用一个无所划分的图书馆,产生很多弊端。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用户是非常混杂的。有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高自考生、进修生等等,这对高校图书馆向研究型转变产生诸多不利因素。如:①学生读者所占的比例过大, 教学科研人员成为次要的服务对象, 客观上受到排挤。图书馆所受压力越来越大, 如果学生读者成为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 不仅流通部门要以大量的人力、物力接待学生, 其他部门也都被牵制, 而对教学科研人员连一般借阅都不能满足(有些教学急需的书被学生先借走, 前沿热门的书被学生长期转手) , 以至教学科研人员只能从其它渠道获取资源。②教学科研人员和学生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读者群, 他们的知识水平不同, 对于图书资料的需求也有差异。学生, 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 一般是围绕所学课程, 以借阅图书资料为多, 以增加知识、提高水平为主; 而教学科研人员、研究生, 则以了解新动态、发现新问题、研究新事物为主。。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重点应该倾斜于后者。然而, 目前高校图书馆却把主要精力放在前者身上。因此无法满足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 以至对学校整个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产生不良影响。
(2)用户信息素质不断提高, 对信息资源需求的多样性和专业性不断加强。在众多高校向研究性大学转变的过程中,研究人员的数量将不断增加,需要的信息越来越专深,类型也越来越丰富。目前的多数图书馆仍以提供纸质图书为主,其它类型的信息资源(如:标准,年鉴,科技报告等)则很少能提供。
(3)图书馆部门分散、责任不明确、协作与交流不够, 严重阻碍了图书馆的发展。
(4)咨询、情报研究、教育等虽然存在,但规模小,质量也不易提高,还没能像分类编目、借阅那样规范化、系统化、普及化。
3.研究型图书馆建设的建议
研究型图书馆除具有普通大学图书馆所具备的为—般的教学科研服务的能力以外,还要具有支持学校和社会进行多学科、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以及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能力,支持学校甚至产业部门的研究,培养读者的文化素质和学习、研究及创新能力的功能。
(一)构建IC。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 即信息共享中心,是为适应用户的研究和学习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基础设施和新的服务模式。IC的构建应能达到以下目标:①用户可以自由地选择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 将信息资源处理成自己需要的形式、甲文档形式等, 充分体现了图书馆向用户提供“ 易用空间” 的功能。②用户在图书馆员指导下完成学习和研究过程, 充分发挥了图书馆作为用户教育中心的作用。③建立起一站式研究和学习模式,向用户提供个别式和集中式的研究空间。学生不用离开图书馆, 就可以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 撰写论文。图书馆作为学习空间和交流空间的功能进一步加强。
(二)建立专题图书馆。为了满足学术研究人员对专门书籍的需求,还应尽可能地建设各种专题图书馆,提升图书馆的深层次服务水平,满足高层次读者的需求。专题图书馆就是把各种重要专业的文献资源按学术门类分别归集到各自的馆藏地点,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专门为某一学术专业读者利用的专业图书馆。专题图书馆应依据学校的重点特色专业和发展要求在中心馆的内部或周围建设多个专题图书馆,把各种高深的专业文献资源集中起来供各类有专题资源需要的读者使用,从而把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区别开来,更方便地为专业读者的科学研究提供更好的服务,极大地提高各类专业文献资源的利用效率。如深圳目前有两个专题图书馆——时装图书馆和法律图书馆,它们都是深圳图书馆为满足专业人士的文献信息需求而建立的。
(三)开展定向服务。作为研究型图书馆, 它应为特定群体、特定个人、特定的学科、特定的科研项目作定向的个性化服务。定向服务——包括定学科专业, 定科研课题,定服务对象等。这不仅关系到学科专业的建设, 产学研的进展,高校的建设与发展, 而且也关系到高校图书馆走出高楼深院, 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因此, 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同院系的主要教授、学科或学术带头人、课题主持人、相关科研项目的参与者等保持相当密切的联系, 及时了解他们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 并根据需求即时地、完满地为他们实行定向服务, 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所主持或参与的课题任务。
(四)建立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建设一流图书馆, 离不开一流的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影响研究型图书馆建设的因素很多,就其根本,人的因素起决定作用,图书馆员的水平既决定了研究型图书馆建设的最终水平。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应该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文献专业工作人员和处于领先水平、学科前沿、图书馆界公认的信息管理、处理技术开发的专家。因此,人员结构的合理配置尤为重要。有的图书馆只有一两名科研人员,且年龄偏大,仅起点缀的作用,科研能力弱化,服务人才为主体,是典型的服务型图书馆。而研究型图书馆非常重视人才的配置,科研人员占适当的比例,起着主导作用。图书馆多年来存在一个弊病,即对馆员仅仅确定工作岗位,不确定研究方向,这样使一些有专业特长的人员不能发挥专长。研究方向和具体做什么有所区别。例如图书馆要有网络技术人才、数据库平台搭建人才、平面设计人才、外语人才、文献采购人才等专门人才,这些人可以成为某一个方向的研究专家。有些馆员可以在图书流通部工作,但是他们的研究方向可以是图书馆法律方面的研究,也可以是古籍的研究等等,研究方向的确定可以使这些人成为专家。这些专家组成的团队就会形成一个很强的研究队伍。研究出的创新成果可以转化成新的项目,具有创新的项目可以推动图书馆的工作,使图书馆的研究和服务不断超越更高的台阶。
(五)学术档案建设。我国大学图书馆很少考虑提供教学研究服务的档案资源建设。要成为一个研究型的图书馆,需要认识到收集服务学术研究用的档案资源的重要性。学术档案是由科研人员自己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积累起来的个人资料,如日记、著作、手稿、往来书信、实验报告、回忆录、会议纪要等等,这些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原始材料,大多为未公开发表过的第一手材料,研究价值往往很高。学术研究人员非常重视各种原始档案资料的借鉴,但图书馆获得有价值的档案很不容易。首先在档案征集时须获得提供者的信任,接受档案时要了解并遵守提供者的意愿,保护提供者的权益,等等。研究型大学的图书馆需要关注和开展学术档案建设,此举的意义不仅在于对教学、研究提供更多专业帮助和服务,而且还能提高图书馆和大学自身的学术地位。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样,创建研究型图书馆也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平.Informationcommons:一种新的研究型图书馆服务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2004(4):40-43
[2]来新夏.把高校图书馆办成研究型图书馆[J].河北科技图苑,2006(6):13-14,44
[3]张彤.当代高校构建研究型图书馆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2009(13):67-68
[4]唐烽钧,郑满庄.浅议信息化时代的高校研究型图书馆建设[J].图书馆杂志,2009(6):56-57
[5]陈德芳.高校研究型图书馆与定向期刊篇名数据库[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4):41-42,74
[关键词]图书馆馆员 读者 词频统计 文本分析 问卷调查
[分类号]G250
1 背景与意义
阮冈纳赞(Rang Nathan)于1931年提出了图书馆学五定律:“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其中有3条提到读者。刘国钧先生认为:“图书馆事业有五项组成要素:图书、读者、领导和干部、建筑与设备、工作方法”。读者在其中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被提出来。程焕文教授曾提出:“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虽然颇受争议,但仍然有其深远的内涵。由此来看,读者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使用者,是整个图书馆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之一。作为图书馆馆员,应该与读者保持最为密切的关系。但这种关系目前是一种怎样的状况?是否已经与读者逐渐疏远?
刘虹从构建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和谐角度论述了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从服务、管理及制度3个方面来构建读者和馆员间的和谐关系。伍晓军基于馆员的视角,从服务、理念及方式上论述了如何加强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联系。高惠娟提出图书馆要与读者建立紧密的联系,必须要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保护读者的合法权益,及时化解与读者之间的矛盾。总体看来,先前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定性的方式来对馆员和读者关系作出慨括或改善,并未对读者与馆员的关系进行相关的描述和揭示,大部分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偏重定性的总结,没有量化的分析,无法深入揭示馆员与读者关系的现状。为了能够更为直观地呈现出这种现状,本文采用词频统计、问卷调查及文本分析等实证方法,对目前国内图书馆馆员与读者关系的现状进行深入揭示和分析,得出结论:国内图书馆馆员与读者的联系逐渐弱化,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2 方法与思路
2.1 方法
词频统计是基于定性分析的量化研究方法,它将用语言表示而非数量表示的文献转换为用数量表示的资料,并将分析的结果用统计数字描述。文本分析是一种客观、系统、定量地描述文字内容的研究方法。与此同时本文还运用了问卷调查的相关方法。
2.2 数据获取
词频统计的数据样本取自2006―2010年间被CNKI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19种核心期刊所刊载的论文29 373篇,去除会议纪要、新闻通讯、讲话、通知、目录等内容后,得到有效的学术论文29 245篇,以“篇名=读者OR篇名=用户和摘要=读者OR摘要=用户”为检索式分别进行检索,共得到记录1 141条;本文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其中高校图书馆馆员200份,读者2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386份;公共图书馆馆员200份,读者2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377份;文本分析的数据取自2006―2010年间CNKI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的3 000篇人文社科类及3 000篇理工农医类博士论文的致谢文本。
2.3 思路
首先,通过对各年度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刊载相关读者研究论文的篇数及其占论文总数的比例和读者研究相关论文关键词频次占总的关键词频次的比例总结出图书馆界从业人员对读者研究的重视程度;其次,根据对高校图书馆及公共图书馆的馆员和读者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分别描述出两种不同视角下馆员和读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再次,通过对博士学位论文的致谢文本进行分析和统计,根据致谢提及馆员学位论文的篇数与学位论文总篇数的百分比勾勒出学术精英们对图书馆馆员的依赖和重视程度。
最后,综合上述3个方面的分析结果,大体概括出图书馆馆员与读者之间关系的现状。
3 结果分析
3.1 词频统计
从各年度读者研究论文篇数及其占论文总篇数的比例来看(见表1),近5年内读者研究的学术成果相对匮乏,大约每100篇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中仅有3―4篇论文研究与读者相关的问题,并且各年度所发表的论文篇数及其占总的论文篇数基本上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多数维持在4%左右。
再结合各年度读者研究论文关键词频次占总关键词频次的比例及排名来看(见表2),近5年内读者研究的相关主题处于整个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边缘地带,大约每100个研究主题中,仅有不到1个主题在研究与读者相关的内容,并且在各年度的频次排名中大都处于50名以后。
由此看来,近5年内国内图书馆界从业人员对读者研究的相关主题不够重视,使得读者研究相关主题的进展相对于其他研究主题和整个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领域来看都显得有些滞后,几乎每年都停滞在同一个水平点上,没有在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领域中形成研究的重点或热点。
3.2 问卷调查
从馆员与读者关系的现状问卷调查结果统计(馆员部分)来看(见表3),绝大多数馆员不会记录读者的联系方式并主动联系读者,与此同时读者也不会主动联系馆员;多数馆员缺乏预见读者潜在需求的能力,在指导读者利用本馆资源时,虽然公共图书馆馆员的表现优于高校图书馆,但远远不够(仅有36%的馆员);大部分馆员不会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这方面公共图书馆优于高校图书馆),在参与读者互动的活动上,绝大多数图书馆馆员显得不够积极;在被询问到自己是否受到读者重视时,绝大多数馆员显然觉得自己已经被读者所淡忘。
从馆员与读者关系的现状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读者部分)还可以看出(见表4),公共图书馆的读者似乎比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更加依赖馆员,但总体依赖程度显得很低;大多数读者缺乏与馆员面对面交流的经验,只有为数不多公共图书馆的读者(13%)有跟馆员面对面交流的情况;绝大部分读者不会主动记录馆员的联系方式并持续地跟馆员保持联系,不过少部分读者偶尔会参加图书馆为他们举办的读者与图书馆互动活动;大多数读者都表示在自己的映象中没有记忆深刻的图书馆员,并且认为仅凭图书馆的电子指南或自动咨询服务甚至是单单依靠自己所具备的相关能力就能够顺利完成对图书馆资源的使用;几乎一半的读者认为自己与图书馆馆员逐渐疏远,在这方面,高校图书馆的情况似乎比公共图书馆的形势更为严峻些。
由此看来,读者与馆员几乎没有太多的交互空间,并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形成对馆员的认同感,图书馆馆员普遍没有意识到需要加强与读者的联系,同时也没能在读者身上找到应有的归属感,但却能感受到自己已经被读者所忽略。总体来看,国内图书馆馆员与读
者的关系日渐疏远,相互之间的重视和依赖程度逐渐弱化,与读者保持密切联系这一传统理念已经逐渐从图书馆馆员的职业视野中消失。相比之下,高校图书馆的情况比公共图书馆更为普遍。
3.3 文本分析
从各年度学位论文致谢部分文本分析统计结果来看(见表5),过去五年中,无论是人文社科类还是理工农医类的学位论文,学术精英们大约每1000人中只有6个人意识到对图书馆员的认同(5年合计0.060%),其他科研人员如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等得到认同的程度虽然也不高(21.60%),但是与图书馆馆员比起来,可以看出他们至少得到了少部分的学术精英的认同,而图书馆馆员并没有获得同等的重视,至少他们认为不需要在图书馆馆员的帮助下就能完成相应的学术研究。
由此看来,学术精英们已经不再需要图书馆馆员提供帮助,即便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曾经得到过图书馆员的帮助,也不会反映在自己的论文致谢中。总之,在他们回顾自己的科研历程时,很难回想起图书馆馆员的身影。如果学术精英们意识不到图书馆馆员的存在,那么是否可以推测图书馆馆员也已经逐渐淡出了一般学者们的视野呢?
3.4 结论
图书馆读者、用户的地位已经被诸如元数据、数据库以及数字图书馆之类的东西大大排挤,换言之,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研究的焦点似乎已经从以人和服务为导向转变为以数据和技术为导向。图书馆从业人员们基本上很少撰写读者或用户方面的论文,而与之相关的期刊杂志也把注意力集中到其他选题的文章上。图书馆对读者的一切已不再那么关心,而读者也无法意识到馆员的存在,逐渐与馆员疏远,大部分读者已经开始自行访问数据库、自助借书。学术精英们同样已经意识不到图书馆馆员的存在,普通学者是否也会渐渐遗忘图书馆馆员呢?我们现在还无法判断,但是答案应该离我们不远了。
杰西・谢拉(Jesse Shera)于1972年提出:“自动化将会使图书馆员摆脱非专业工作的束缚,因而能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联接用户群体、决定如何最大限度满足其需求的关键性的专业活动””l。在希望方面谢拉是正确的,但在结果方面他却错了。事实上,与之相反的情形出现了,技术本身已经成为目的,并且使得图书馆员一天天疏远读者而不是贴近读者。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国内图书馆馆员与读者的联系逐渐弱化,图书馆馆员已经不再受到读者的重视,而图书馆馆员也在逐渐疏远读者。
4 建议
针对国内图书馆馆员与读者关系的现状,现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图书馆学情报学相关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对读者研究方面的科研项目和学术成果给予重视,图书馆学情报学相关的期刊杂志也应该对读者研究相关论文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指导,从而鼓励和引导广大图书馆从业人员重视读者研究,最终为读者研究营造出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和科研创作空间。
・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应该把重心放在资源、技术与读者的平衡点上,而不是单一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技术的延伸和数据的典藏、保存及创建上,应该关注这些数据和技术的使用过程,即究竟是谁在使用这些数据和技术,它们又是如何被使用的。只有这样,我们的专业教育才能培养出有效平衡读者、技术和资源的图书馆专业人才。
・图书馆馆员的职业化过程应该始终坚定不移地以读者和服务为导向,充分重视与读者的交流与联系,在了解和信任读者的基础上构建联系读者和资源的服务能力,在关注技术和设备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与读者之间的适应性和兼容性。只有这样,我们的职业技能才能被读者所信赖和认同,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建议科研学术管理部门在写作规范或考量标准中增加对致谢的要求,如其中要包含对学术论文写作提供帮助的图书馆馆员的感谢,从而为学者们和图书馆馆员的交流提供一座桥梁。当然,要切实让学者们对图书馆馆员表示感谢,其前提是图书馆馆员必须加强与学者们的沟通,真真切切地给予学者们相应的帮助,成为他们科研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助手。
参考文献:
[1]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夏云,王先林,郑挺,等译.北京:书 目文献出版社,1988:2.
[2]刘国钧.图书馆学要旨.上海:中华书局,1934:9.
【关键词】临床营养科; 管理模式;膳食医嘱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07―008―04
2009年7月15日,卫生部关于临床营养科发展规划工作汇报会议纪要中明确规定,临床营养科是临床一级学科。其任务是为全院病人提供适宜的营养支持与治疗[1],我国目前很多医院临床营养科的管理模式还很不成熟,本文通过回顾北京平谷区医院临床营养科的发展历程,对医院临床营养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交流管理经验,共同探讨临床营养科的管理模式,使临床营养学科能够不断发展壮大起来。
1发展历程
平谷区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现有床位960张,平谷区医院临床营养科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1.1第一阶段:2002年以前临床营养科被称为小伙房,配备一名营养师,隶属于总务科管理,由膳食科长直接领导。
1.2第二阶段:2003年年终总结会上,营养师作为营养食堂组长,汇报营养食堂下一年度工作思路和计划,建议营养食堂由营养师进行统一管理,以利于营养治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经院办公会讨论后于2004年5月,由营养师接管营养食堂,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形式负责营养科的管理,增设了窗口售饭,隶属于后勤院长管理。
1.3第三阶段:于2007年4月正式成立平谷区医院临床营养科,配备三名营养师。
重点完成的工作为:通过医务科和信息科统一规范膳食医嘱和营养会诊程序;2008年9月,开设营养咨询门诊每周2次;积极参加营养知识培训班,到先进医院进修,请营养专家来我院讲课,进行会诊指导;引进住院病人订餐卡机系统,进一步规范了膳食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1.4第四阶段:进一步明确临床营养科发展方向,营养科从后勤科室划分为临床科室,转换科室管理模式。
1.4.12009年5月,营养科从后勤科室划分为临床科室,增加了营养治疗专业人员,营养师共有4人,另配备了一名主管护师,专门负责营养护理员管理。
1.4.2加大经济投入力度,对营养科进行了彻底的整修和改造,完善了营养科各功能区,包括肠内营养制作间、营养代谢室、营养膳食操作间、制作准备间、分餐间、专用消毒间;使营养科的面貌焕然一新,重新调整了营养科的整体布局,增加了大批新设备;规范了营养膳食的制作分发流程。
1.4.3经过多次申请汇报,院领导讨论通过,决定取消外卖窗口,这一举措使营养科的建设又向前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大大降低了病人住院期间膳食的随意性,使住院病人能够按照营养医嘱进行规范的营养治疗,营养师也能够集中精力,走进病房,更好的开展临床营养治疗工作。
1.4.4随着对营养科发展的逐渐重视,为了进一步开展营养治疗工作,院领导改变运营思路,增加员工编制。平谷区医院现有960张病床,营养厨师21人,营养护理员20人,其中设管理员1名,面点及副食组长各1名,营养厨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院领导大力支持,先后选派所有厨师和营养护理员到天津第三中心医院进修学习,大大提高了员工的整体素质。
1.4.5营养会诊和营养治疗病例数明显增加,与临床的结合愈加紧密。同时加强了营养门诊的建设,配备了食物模型,皮摺厚度计及握力计,能够利用营养软件为病人进行营养状况分析,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
1.5第五阶段:临床营养科显示出在整体医疗中的重要作用。
1.5.12010年以来,实现了营养科与医院综合网络系统相连接,能够更加快捷的了解各病区住院患者动态,营养医嘱情况,随时掌握重点病人的病情变化,检验结果等,为广泛开展临床营养治疗工作提供了快捷有效的平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5.2建立了营养师分级查房制度,坚持每日查房1―2次,及时与主管医生进行沟通,共同制定科学有效的营养治疗方案,高年资营养师负责低年资营养师的业务指导,真正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全年会诊1737人次;肠内营养治疗病例数160余例,要求营养治疗天数5天以内的书写观察病历,治疗天数在5天以上的按照《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标准书写营养治疗病历;每周开设两个单元的营养门诊,接诊病人约200多人次;
1.5.3每月1―2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营养知识宣传,走进病区,走出医院,深入社区,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营养指导和营养治疗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
1.5.4营养支持水平与治疗方式取得了很大进步,根据医食同根,药食同源的理念,于2010年9月份为营养科配备一名中药师,在主食与副食制作中开展中医治疗饮食,不断发掘新的食物种类和制作方法,得到临床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广泛认可。
2管理体会
2.1营养科主任要把握方向,做好科室领航人。
首先,临床营养科的结构特点不同于其他临床科室,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科学系统的管理模式,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每前进一步都很艰难,营养科主任作为学科带头人,一方面,必须坚定信念,带领全体科室员工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齐心协力,首先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狠抓业务学习;另一方面,必须审时度势,积极主动的与院领导沟通工作思路,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和机遇,争取医护人员的理解和支持,使营养科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2.2营养食堂和临床营养科密不可分。营养食堂是临床营养科的两大支柱之一,是医院的"第二药房",是营养医师对患者进行膳食治疗的技术体现和加工场所,不注重营养食堂的管理和建设,营养工作就成为无源之水,将无法开展有效的营养治疗工作,特别是难以对治疗膳食进行质量监控。因此,营养食堂不能从营养科划分出去[2],必须由营养科统一进行管理。
2.3让营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成为临床营养学科内涵的窗口。
临床营养工作的开展需要各科室的广泛协作,临床医护人员对营养治疗认识不足,是阻碍营养治疗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3]。因此,以知―信―行理论作指导,首先从医护人员入手,走进病区与医护人员密切沟通,针对各病区疾病特点,开展营养治疗讨论活动,通过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营养食谱和供餐模式,开展医护人员继续教育讲座,举办医师沙龙活动,加强了科室间的联系和协作,促进了营养治疗工作的开展。
从我国各大医院临床营养专业人员的工作效果来看,目前都偏重于病人的营养支持,而忽略对病人的健康教育。而病人在医院住院的天数是非常有限的,营养支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所起的效果也是有局限性的。从发达国家和香港各大医院营养师的工作来看,他们既重视营养支持,同时又花费了大量精力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帮助病人建立适合自己疾病的饮食习惯,由此启迪我们去矫正临床营养专业的工作方向和重点[4]。
可通过定期进行患者教育,电视讲座,科普宣传,门诊咨询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做好营养知识的普及和营养指导,让更多的人群接触营养知识,进行自我营养管理。
2.4抓好临床营养科团队建设,尽快提高员工的整体专业素质,是营养治疗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营养科人员结构较复杂,除了少数正式编制职工,营养厨师和营养护理员大部分都是临时工、合同工。员工知识水平层次较低,85%为初中文化水平,整体专业素质较差。因此,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各岗员工的专业知识培训至关重要。实行岗前培训制度,定期进行营养知识、烹饪技巧、食品卫生知识以及各项工作制度的学习和考核,通过举办知识竞赛,强化重点内容,成绩优异的给予奖励,提高员工的学习积极性。
2.5强化科研管理意识。
既要开拓思路,又要立足日常经验积累。首先,扎扎实实做好营养指导和营养治疗工作,以点带面,稳扎稳打,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和体会,练习书写论文,敢于投稿;其次,积极思考,敢于申报科研项目,尝试研究思路,不畏艰辛,逐渐积累科研经验。
2.6大胆进行科室改造,力求布局科学有序。
办公、工作场所流程结构合理,符合消毒灭菌要求。营养食堂操作间建筑符合"生进熟出一条龙"布局,各功能区及设备齐全,结构优化[5],能为"强化管理、落实制度、提高效率、确保卫生和饮食安全"[6]发挥良好功能。
2.7强化软件管理意识。
配备智能订餐管理系统和营养指导软件,实现订餐,制定食谱,出入库管理,成本核算,报表生成等自动化。并能够通过软件建立营养档案,进行营养评价,热量及营养素摄入量计算,设计营养治疗方案,使营养指导和营养治疗更加准确快捷。
3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院的临床营养学科取得了可喜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与其他临床科室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还存在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营养专业人员整体知识层次偏低,人员严重缺编;营养代谢检测项目没有开展,已经建立的营养代谢室闲置;肠外营养治疗的应用还很不规范;临床营养学科的科研工作发展缓慢;医疗领域的定位依然不确定,针对营养科并没有具体的质量管理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临床营养科的业务管理无法纳入医院临床质控管理系统;临床医生对营养治疗不重视,对于需要营养治疗的患者没有及时请营养师会诊;膳食医嘱不准确,不规范,更改不及时,不能体现营养治疗的重点;住院病人订餐率和治疗餐订餐率仍然不能完全达标;相应的诊疗项目和收费项目还不健全,科室收入不能保证,影响了科室的建设和发展。
以上存在的问题,有些是由于目前临床营养学科管理还很不完善,需要我们积极向院领导及相关部门申请汇报,寻找解决的办法;主观的原因可能有:营养专业人员紧缺,工作程序不顺畅,存在抱怨情绪,工作缺乏热情,怠惰懒散,不能突破旧的工作思路,业务学习不抓紧,技术水平较低,导致营养科发展缓慢。
参考文献
[1]北京地区三级医院评审委员会.营养科.北京地区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工作手册,1992,109.
[2]马方,楼慧萍.医院改革中营养科及营养食堂的归属[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1):44.
[3]吴梦强,贾青,余薇,等.对临床营养科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4,24(11):38.
[4]胡雯,孙庆国,姚林.临床医院与医院膳食发展模式的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