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银行是否愿意为企业提供信贷与企业的综合实力、偿还能力和信用度有着密切关系,但现阶段大多中小企业实力不强,偿还能力较低,有的甚至没有信用度,因此,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而供应链金融可以使实力不足、偿还能力低和信用度不高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则可以依靠自身实力和信用度得到银行的资金支持,从而减少资金压力,提高资金利用的效率。同时,银行的帮助可以帮助供应商减少库存成本,从而促进整个供应链体系的效率不断提高。通过供应链金融,可以使实力不足的中小企业、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和银行在运行中实现共赢。
一、供应链金融的简介
(1)关于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对产业链中的企业提供全敏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以缓解产业链中各企业的资金压力,促进产业链中各企业的正常发展,实现产业链的“产—供—销”一条龙发展,并利用银行资金与企业合作,使银行和产业链中各企业共同持续性的发展,创建良性互动的生态化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是一种服务体系的创新,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银行不再以单个企业的实力、偿还能力和信用度作为主要参考,而是注重企业所在的供应链的整体情况进行考核评估,银行可以通过供应链的中心企业来评估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情况,并通过贷款及金融服务对整个产业链进行支持。
(2)供应链金融的起源与发展:我国供应链金融起始于1999年,当时深圳发展银行为了突破国有商业银行的束缚和自身资金的不足,通过核心企业分析评估供应链的运营情况,为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大大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成功,极大的促进了深圳发展银行的发展,随和,供应链金融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现阶段,我国各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融资和融通仓融资,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小型企业得以快速发展。
二、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隐患
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隐患主要有:企业在未经银行允许的情况下违反银行与企业之间签订的贷款合同,私自将贷款获得的资金用于其他交易或投资,严重影响企业的还贷。企业利用贷款获得收益后故意隐瞒,甚至谎称其亏本,严重影响银行的利益。企业贷款后对资金利用不充分,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对企业和银行双方均造成严重损失。企业利用供应链金融来进行恶意贷款,拒绝还贷,逃避责任,使银行利益收蒙受损失。
三、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隐患的原因
由于供应链金融存在着很多道德风险和隐患,这些道德风险与隐患严重影响了银行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因此,必须找到道德风险隐患产生的原因。
当企业申请贷款取得银行的同意并得到贷款后,企业有两种选择:履行企业与银行间的贷款合同,按时还本还息,这样,银行与企业的博弈终止,此时,企业与银行可以共同发展。企业私自违反合同,谎报盈亏,甚至逃避责任,拒绝还贷,这种博弈根据具体情况而改变,如果银行不加以控制,将会对其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在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过程当中,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对企业发放贷款成为了一种博弈,在这种博弈中,银行处于不利地位,企业可能利用这些优势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银行若不对企业进行监督控制,银行自身利益将受到严重损坏,因此,产生了道德风险与隐患。
四、防范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道德风险隐患的策略
结合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隐患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提高处罚力度,加强联合: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对企业的经济处罚,可以提高再贷款利率或拒绝发放贷款,另一方面,联合产业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以及其他银行对企业施压。这样,银行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违规行为,督促企业履行贷款合同。
(2)提高监督检查的技术和频率:银行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监督技术,时刻监督企业的运营情况,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降低监督成本,还可以提高监督效率,及时发现企业的违约情况并予以控制,减少银行利益的损失。
(3)充分利用合约的法律效应:银行应充分利用贷款合同具有的法律效应,利用法律手段制约企业的违约行为,降低供应链金融道德风险与隐患。
(4)限制贷款额度、提高利率,减少损失:银行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限制其贷款额度,也可以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减少因企业违约对银行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闫俊宏,许祥秦.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上海金融,2007,(2).
[2]杨晏忠.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J].金融论坛,2007,(10).
[3]吴美华.我国金融领域道德风险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10) .
[4]何俊德,杨诚.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6,(11) .
[5]董双全,王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4.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问题;对策
一、供应链金融的含义及国内外实践
1.供应链金融指的是指通过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控制变量,以真实的交易背景为依托对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或者核心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理财等综合服务,以此来促进整个供应链的健康发展。当今世界的竞争已由传统的企业间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供应链金融可以有效地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物流企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供应链的增值,从而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
2.供应链金融的国外实践。根据Demica公司的调查研究报告。供应链金融近年来发展迅速,2007年供应链金融使各家商业银行发放的授信增长了65%,14%的企业开始了供应链金融业务,另外有38%的企业积极准备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具体表现有墨西哥国家金融开发银行的“生产力链条”计划,GE和太平洋资产融资公司的存货代占解决方案,摩根大通银行的实体供应链和金融供应链联姻以及荷兰银行信息化技术助推亚洲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的国内实践。20世纪90年代末中小商业银行在竞争压力持续创新,存货融资业务得到部分恢复。之后,深圳发展银行在总结货押和票据质押业务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偿性贸易融资”的理念和“1+_N”系列产品。“1”指的是一个核心企业,“N”指的是为这一家核心企业服务的众多中小企业。并在2005年提升为供应链金融服务,2006年在业内率先推出了“供应链金融”的品牌。继深圳发展银行推出供应链金融后广州发展银行推出了“物流银行”概念,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企业供应链融资解决法案”,兴业银行提出了“金芝麻”供应链金融服务,华夏银行“融资供应链”,招商银行“电子供应链金融”和民生银行“特色贸易金融”。供应链金融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二、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发展模式
1.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指的是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向企业进行融资,供应链的上游企业以应收账款来盘活企业的现金流。其中债权企业一般处于供应链的上游,而债务企业一般处于供应链的下游。
各个步骤含义是:(1)债权企业和债务企业进行贸易,债权企业把货物赊销给债务企业;(2)债务企业把相关的单据交给债权企业:(3)债权企业把相关的单据抵押给商业银行:(4)债务企业承诺付款;(5)商业银行把信用贷款支付给企业;(6)企业用募集来的钱购买原材料,进行再生产:(7)债务企业通过销售产品获得资金:(8)债务企业把获得的资金用于偿还对银行的欠款;(9)商业银行与债务企业的合同结束:整个交易完成。
2.保兑仓融资模式指的是在供应商(卖方)承诺回购的前提下,融资企业(买方)向银行申请以卖方在银行指定仓库的为质押,并由银行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以此来取得银行的授信额度的融资业务买方可以获得分批支付货款和分批提取货物的权利。其有利于买方取得大规模批量订货的优惠,增强买方的议价能力和在货物价格较低时采购和存储货物,可以有效地缓解中小企业(买方)的短期资金压力。其基本流程如图二所示
各个步骤的含义是:(1)买卖双方签订以保兑仓模式进行货物的买卖;(2)买方向商业银行缴纳保证金:(3)商业银行向卖方开出承兑汇票用于购买货物:(4)卖方把货物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5)第三方物流企业把货物质押的单据交给银行:(6)买方向银行续交保证金,以此取得部分货物的所有权;(7)商业银行允许物流企业把部分货物交给买方,并给买方提货单;(8)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提货单把货物交给买方:(9)商业银行承兑商业汇票,把钱支付给供应商。
3.存货抵押模式(融通仓融资)指的是企业把自己的存货抵押给银行以此获得流动资金的融资模式。该模式中中小企业需要进行融资时需要把自己的存货交给银行认可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监管,不转移所有权,这样企业就可以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在供应链金融的思想下,银行对企业的考察主要集中在是否有长期的贸易合作伙伴以及整个供应链的运营环境。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对整个行业负责对货物进行看管、评估价值和监管,并出示证明,协助银行进行风险控制,并以此提高银行放贷的积极性。
三、供应链金融的现实意义
(一)对于供应链上的企业的意义
一是对中小企业的作用。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上处于从属地位,他们经常会遇到资金短缺的现象,但是自身的信用等级不高,不能从银行借到钱。而供应链金融以整个供应链作为评价,突破了对单个企业的限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增强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供应链金融盘活了再生产流通环节的商品,使中小企业获得了银行的贷款但是并没有增加相应的担保资源,促进了中小企业正常的生产流通。二是核心企业可以把仓储、运输、库存管理等环节交给物流公司,自己专注于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在银行资本的帮助下,整条供应链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二)供应链金融对银行的作用
一是供应链上大多存在一个核心企业,围绕这个核心企业有众多的中小型供应商和经销商。众多的中小企业会改变银行以大客户为主的客户结构,降低客户的集中度,分散风险。=是供应链金融以真实的贸易背景为依托。银行把动产的监管工作外包给物流企业可以转移风险,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利润。三是可以银行可以开展多种业务,满足企业对金融产品多样话的需求,加快银行金融创新的步伐,提升银行的竞争力。四是吸引中小企业到银行办理结算业务,实现供应链上的资金流动的内部循环,从而带动相关业务的发展。
(三)供应链金融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作用
物流企业通过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一方面可以密切与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关系,稳定原来的客户促进新客户的开发,增加利润来源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物流企业可以以此为契机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水平,更好的为客户提供服务。
四、供应链金融存的主要问题
(一)来自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风险
法律和风险主要有:一是由于法律自身的模糊性复杂性以及法律体系中本身存在的空白、冲突。如《担保法》没有明确规定原材料、半成品和应收账款等可以质押。《担保法》没有对担保物的清唱顺序做明确的规定。一旦发生纠纷银行和物流企业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有效的保护。二是法律的执行和政策的风险。通过法律程序解决法律纠纷,费时费力无形中增加了供应链金融的成本。《物权法》对浮动式质押方式的给予了法律上的肯定但是有些地方政府不接受浮动质押办理,有的动产担保物需要多头登记,而有的动产担保物没有规定登记场所。
(二)来自企业的风险
一是来自核心企业的风险,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往往会被扩大10%~20%作用,由于供应链上的企业存在着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问题,一旦核心企业出现了问题,整个供应链就会面临很大的问题。由于很多国内企业的供应链意识淡薄,大企业没有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利益驱动,即使很多企业开展了供应链金融也大多没有对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实行制度化的管理。二是中小企业的风险,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企业的透明度不高,银行不易监管企业的经营状况。
(三)来自银行内部的操作风险
一是银行是供应链金融的主要设计者业务流程设计的不合理是供应链金融的主要风险之一,主要的设计漏洞包括:授信额度设计不合理、风险敞口过大、合同不完善、合同条款不合乎法律规定和流程设计过于复杂等;不舍理的业务流程设计可以导致系统风险。二是银行要防止u内部人员的作弊、欺诈等主观行为造成的风险和也有银行从业人员能力不匹配、操纵失误给银行造成的风险;其可以导致非系统风险。
(四)来自物流企业的风险
要防范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开出无实物抵押的票据或者入库凭证。此外由于在商品质押的监管上由于存在,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和信息的滞后导致银行在质押品的监管上存在风险。
(五)信息传递的风险
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其实是一个松散的企业联盟,每个企业在面临选择时会首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不是把整个供应链的利益放在首位。可能会出现为了自身利益侵害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利益的行为。当供应链上的企业越来越多,供应链的规模越来越大,系统越来越复杂时,信息传递的失误也随之增多。信息传递的失误可能使供应链上的企业错误的估计市场需求的规模,市场需求的变化,不能真正满足市场需求。这种变化可能影响商业银行的判断,从而带来风险。
五、风险防范措施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律制度的完善需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此外法律是社会经济生活规律的滞后反映,由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时间不是很长,相关的法律不是很完善。一方面国家的立法部门应尽快完善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法律,对动产抵押物和动产抵押查询制度加以完善;另一方面以行规、违约成本和综合措施弥补法律的缺陷。
2.对核心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对核心企业的经营状况如:设备的管理、人力资源的开发、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和财务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通知企业进行改进,防止情况的恶化。帮助核心企业把供应链上的不合格企业及时清除,保证供应链的健康发展,也保证银行自己的资金安全。争取做到尽可能的防范风险,及早地发现风险,尽可能的降低风险。
3.银行要加强建设,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制度。一是商业银行要强化供应链金融业务过程中的内控机制建设,严格遵守相关的制度建设,防止失控行为的发生。遵循内控的有效性、审慎性、全面性、及时性和独立性原则,任何人不得违反相关的制度和越权做事。二是银行要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评定制度。如实揭示中小企业客户的信用风险,确定合理的中小企业的授信量。把优质的中小企业纳入银行的扶植行列,剔除风险大的中小企业,防止“逆向选择”现象的发生。此外银行还要对获得贷款的企业的资金使用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掌握企业的存货增减、货款回收状况和固定资产的变化,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三是加强操作平台的建设。实行按地区或者城市分层次设置供应链金融的集中操作平台,分层级的集中操作可以保证操作的规范性和供应链金融产品的标准化,以及减少重复劳动获得规模效益。
4.物流企业要加强信息的收集和仓单的规范化建设。建立灵活的市场信息收集机制,掌握市场质押物价值的变化。及时的反映供应链上的变化情况,减少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对质押物价值的误判。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使用的仓单还是由各个物流企业自己设计的,形式不统一。因此要对仓单进行科学的规范,使用统一的格式进行规范,以此来保证仓单的真实性、唯一性和统一性。
5.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减少信息传递中的失误;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一是由物流企业和银行共同构建的信息平台,物流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把自已掌握的信息及时的与商业银行进行沟通,解决双方之间的不信任问题。二是由政府出面构建统一的供应链金融信息平台,信息平台应包含了工商、税务、海关等相关部门登记的企业的商业信用、产品质押等信息,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这个信息平台查询这些信息,通过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的解决双方的信任问题。
参考文献
[1]深圳发展银行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供应链金融[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1)
[2]邹敏.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风险分析与防范[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6)
[3]闫俊宏,许祥秦.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上海金融.2007(2)
关键词:互联网+ 工业4.0 中小企业融资难 供应链金融 信用风险
一、引言
供应链金融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将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的支撑点,把资金注入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使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成为一个整体,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和内在价值。供应链金融不仅能够解决由全球性外包活动导致的供应链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以及供应链节点资金流的瓶颈问题,还能够缓解后金融危机背景下日益凸显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国外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概念厘清、理论分析方面。霍夫曼(Hofmann)首先梳理了供应链金融的要素、参与者以及功能。福尔等人(Pfohletal)运用数学模型解释了如何通过降低融资成本率来降低资本成本。马西斯等人(Mathisetal)指出以合理的成本满足客户需要从而实现长期利润的最大化才是正确选择,因此需要在供应链各个环节给予融资支持。塞弗特等人(Seifertetal)认为核心企业应该在挤压供应商产生对手风险以及获得的运营资金占用成本削减之间做出一个权衡取舍,并提出反向保理是一种较佳的方案。
国内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中小企业融资的角度探讨供应链金融。夏泰凤指出供应链金融为中小型企业融资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并分析了供应链金融仍存在的问题。熊熊等人分析了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修正并完善了现有信用评价体系。二是从业务的角度归纳分析供应链金融的各种模式。
目前国内还鲜有论文分析在“互联网+工业4.0”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列举了国内外一些商业银行的相关产品创新,与传统供应链金融对比,发现当前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二、国内外商业银行的相关产品创新
(一)国内(见表1)
(二)国外
以渣打银行为例,渣打银行建立在合作伙伴关系之上的融资模式主要有三种形式:
1.供应商融资合作伙伴。渣打银行与当地经合组织银行紧密合作,共同了解并评估融资客户的采购和供应商管理策略,并对客户供应链中的供应商进行评估,为它们提供融资。当客户的关键供应商收到订单或信用证时,渣打银行根据其采购订单的价值为其提供发货前的融资,供应商发货之后,将票据交予银行,发货前融资自动转为发货后融资;对于非关键的供应商,一般只提供发货后融资。
2.进口保理合作伙伴(见图1)。
3.暗保理担保(见图2)。
三、供应链金融发展创新之处
(见表2)
四、新背景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变化
(一)基于第三方B2B 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
与互联网结合构建线上供应链金融,导致了信用风险的变化,如仓单/存货质押融资电子仓单融资。电子仓单融资采用线上授信,将“电子信用”作为“金融信用”的补充,双重授信有利于降低授信风险;线上企业地域分散度高,给银行的实地走访带来很大障碍。相比线下企业,线上融资企业规模小,融资频率高、额度小,供应链稳定性程度低,违约风险有所增加。
(二)与物流公司的合作
“工业4.0”的核心是“智能+网络化”,建立物联网。在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中,商业银行与物流企业的关系仅限于合作伙伴,在传统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提供过程中,需要通过物流企业对货物等进行运输、仓储监管。由于商业银行与物流企业大部分为合作关系,结合程度较低,难免在上述环节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个不利于商业银行的资产回收。结合互联网技术的供应链金融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仓储管理、信息共享、物流跟踪、资金流向等方面充分掌握信息流向,与物流企业紧密结合,掌握各项数据。利用互联网技术,深入物流的各个环节,整合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储存、分析、挖掘,建立自动化的预警平台,及时与物流企业进行互动、信息反馈,降低信用风险。
(三)与电商平台合作
传统供应链金融没有与互联网结合,之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逐步建立了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平台。而现今基于B2B 电商平台、基于B2C 电商平台、基于支付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也逐步开始建立,供应链金融业务竞争愈加激烈。银行与电商企业的合作,实际上可以实现双赢的局面。国际上,UPS等大型物流企业已经靠物流金融业务取得了新的利润增长。一方面,对小型经销商来说,流动资金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存货占了流动资金相当大的一部分,这些企业急需利用存货融资。另一方面,银行已经有了相对规范的不动产抵押的贷款体系,对于动产抵押,银行必须寻找第三方企业来协助开展业务,以求对质押物的规格、质量、不断变化的价值等的深入了解,以便在贷后对质押物进行管理。同时物流行业也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更多地关注物流提升附加值。一方面电商拥有丰富的信息,可以帮助银行降低信用风险,但另一方面,互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也亟待解决。
(四)质押物范围
在银行的传统的贷款中,信用贷款依托于自身的资信情况,保证贷款依托于第三方的良好信用,这两种模式都不需要以自己的资产作为担保,抵押贷款也仅仅利用了资产中的固定资产部分作为担保。但是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他们请第三方作为担保的成本非常高,自身的发展情况又不足以申请信用贷款,其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特别是房地资产非常有限,因此传统的贷款业务自然将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排除在外。
在“N+1+M”网络中,信用是可以鞯嫉摹R环矫妫银行可以从供应链的经营中预警到违约风险,提前采取措施,另一方面,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为了避免自己的信用受到牵连,也会采取一定的措施。在信用链中,必然会有大量的信息交互和共享,银行可以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授信,将重点转向供应链上下游的真实贸易情况,开展集群的融资业务,将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的信用进行捆绑,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也通过核心企业及整个供应链的整体实力获得提升。但随着质押物范围的扩大,对银行的资产审查和风险控制的要求会更高。
五、对策和建议
(一)与核心企业合作
与核心企业合作,可以降低融资风险。与核心企业合作,可以将风险管理的重点从资信水平较低的中小企业转移到资信水平较高的核心企业,是否与核心企业有贸易关系,这也成为对中小企业资格认定的一种方式。并且,供应链金融业务具有自偿性的特点,与核心企业合作还可以更全面地掌握每笔供应链融资的贸易背景和结算信息,更加有效地控制资金流和现金流,同样降低了风险。通过一揽子解决方案,使供应链中的参与者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从原来静态、单个企业的风险控制转为动态、系统的风险控制,实现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
(二)通过物流企业沟通上下游
可以建立专业物流金融公司或者成立物流银行部门,由物流企业和银行共同管理,负责沟通供应链中的上下游环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增大银行的业务量,提升物流企业的利润。
(三)建设信息化平台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供应链中的各主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交订单并做出反应、发出业务请求等都可以在信息化的平台上完成。通过该平台,银行可以全面地掌握各个企业的交易信息。在提高各企业的交易效率的同时,大大缩短授信过程,并且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信息技术不但在建设方便、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而且对于提高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水平与资源配置效率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四)扩大质押物范围
可以通过合理的模式设计,将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加入担保范围进行融资,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成为银行间差异化的关键点。将动产质押和不动产质押结合起来,还可以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五)建立统一信用评级指标
将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统一起来。引入债项评级,就是要对供应链的运营的情况、交易资产的特征以及交易对手的资质进行评级,因为中小企业在与核心企业的交易中,这些业务比较稳定,这样,银行就可以剥离中小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的不透明,针对业务授信。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银发[2006]95号)中指出,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应主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素质、经营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履约情况和发展前景。从这个评级指标可以看出,在传统信贷业务中,银行主要考察企业的财务指标,如果按照这个信用风险评级指标,中小企业因自身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因素是很难获得融资的。银行在推行供应链金融时,需针对业务特点,建立供应链金融的信用评级体系。
(六)完善信用保体系
扩大担保机构的总体规模,提高其实力;加强银保的合作力度,完善相关制度。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银行业受到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挑战,倒逼银行业改革创新,供应链金融就成为了银行业突围手段之一的小微信贷的重要技术。工业4.0要求建立完善的物联网,随着物流和科技的发展,供应链金融也在不断的创新,只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物流企业合作,才能使供应链金融发挥最大的效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使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Demica. Growth Trends in Supply Chain Finance[Z].Demica Report Series ,2011.
[2]E.Hofmann Supply Chain Finance:Some Conceptual Insights[J].Logistics Management,2005,(1).
[3]Hans-Christian Pfoh,MoritzGomm.Supply Chain Finance:Optimizing Financial Flows in Supply Chains[J].logistics Research,2009,(1).
[4]R.Seifert,D.Seifert. Financing the Chain[J].International Commerce Review,2011,(1).
[5]闫俊宏,许祥秦.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上海金融, 2007,(2).
[6]李毅学.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10).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主成分分析法;Logistic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2-0020-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2.05
近年来,不少银行开始积极探索创新信贷服务,其中供应链金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供应链金融利用供应链生产中的动产或权利作为担保,将核心企业的良好信用延伸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解决小企业信用难以评价或信用不足的问题,进而缓解小企业的融资压力。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供应链金融使得风险评价的侧重点从对主体的评估转向对整个供应链的交易进行评估,核心企业的资信和供应链的整体信用状况使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获得提升,这样有利于众多小企业进入银行的信贷服务范围。供应链金融在风险控制技术上的金融创新使得银行能站在供应链全局的高度,为协调供应链资金流、降低供应链整体财务成本而提供系统性的金融解决方案。因其能够有效地将银行、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结合,实现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的高度契合,促成各方互利共赢,供应链金融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业务新的重要增长点。
一、文献回顾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随着小企业信贷数据获得改善,国内部分学者对小企业信用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熊熊等人(2009)研究了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提出了考虑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构建了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并据此进行了实证研究。但该研究所取样本并未明确界定于供应链的企业,而且许多数据是随机模拟而得,因此其拟合模型的准确性有待提高[1]。胡海青等人(2011)运用支持向量机(SVM)建立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了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估,提出了综合考虑核心企业资信状况及供应链关系的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基于SVM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具有优越性[2]。在国内的相关研究中,由于信用环境欠佳和数据积累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属于定性研究,度量模型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成果较少,有的实证研究未契合实际,因此并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小企业信贷业务实践。
二、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小企业信用风险识别指标
在传统信用风险识别中,银行主要从规模、资产负债情况、抵押物、担保等方面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审核。而小企业业务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宜用传统信用风险识别方法。根据中国银监会公布的《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制度意见》(银监发[2007]53号),银行应建立和完善小企业客户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可依据企业经营状况、存续时间、偿债能力、经营者素质、发展前景、资信状况等指标,制定小企业信用评分体系,突出对小企业业主或主要股东个人的信用,以及小企业所处市场环境和信用环境的评价。
相较于传统方法更多地侧重于对财务报表的静态分析,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弱化对企业自身的分析,更侧重于对物流和资金流的分析,将企业置身于供应链条中,这样可以尽量规避小企业在信息披露和财务等方面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利于银行开展“链式”开发。同时在信用风险识别中,一方面要分析企业财务指标等定量指标,另一方面还要对交易商品的价格波动性、行业发展前景、企业历史交易情况、整个供应链运作状况等定性指标均要予以分析。具体而言,指标体系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是企业所在行业状况。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作为银行信贷的抵质押物如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应收账款和订单等的价值与企业所在行业的状况密切相关。外部经济环境、行业发展阶段和所在经济区域等都会极大地影响企业的风险状况。
二是申请企业自身的状况。通过企业的管理状况、财务信息和信用记录等内容可以反映企业的还款意愿、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前景等,融资企业的资信度越高,与物流企业合作的程度越深入,其贸易背景的真实性越准确,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就越小。
三是融资项下资产情况。银行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中需对所交易的资产进行评估,进而给予授信,由于所交易资产也是在小企业发生违约情况时银行将其变现据以弥补损失的保障,因此融资项下的资产情况应是银行所要考查的重点内容。
四是核心企业状况。由于小企业往往依附于核心企业,是生产过程的某个环节,小企业的资信状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核心企业的状况。通过考查核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信用状况等因素可以反映核心企业的状况。如果核心企业资信状况较好,在核心企业提供担保或履行相应义务的情况下,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可以大幅度地降低。
五是供应链关系。主要是通过合作年限、强度、质量和产品可替代性等指标来反映合作的密切程度和申请企业的地位情况,在供应链上的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合作时限越长,两者的合作关系越密切,其违约的可能性就越低,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就越小。
本文根据以上五个方面的一级指标,选取了宏观环境、企业经营管理、质押物特征和合作密切程度等17个二级指标以及宏观经济状况、行业发展阶段、当地政府支持力度和产品可替代性等46个三级指标,构建了如表1所示的供应链金融的小企业信用风险识别指标体系:
三、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小企业信用风险识别模型
目前用于信用风险识别的众多方法中,既有如神经网络等非线性方法,又有如Logistic回归等线性方法。虽然线性方法的精确度低于非线性方法,但线性方法在稳健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由于我国正处于转型期,信息不对称程度较深,商业银行的小企业业务也还不成熟,线性方法应为较优选择,因此本文选用Logistic回归方法构建模型。由于Logistic回归方法对自变量多维相关性比较敏感,可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代表性的变量,因此本文对数据先进行主成分分析,然后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企业的信用风险情况。
鉴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现状以及该项业务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背景,本文选取了北京市汽车行业219家小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其中好客户135家,差客户84家),这些小企业以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北京奔驰有限公司等为核心企业,构成了北京市汽车行业供应链。本文利用这些小企业的信贷数据和财务信息,对指标体系中的定量指标进行了计算,而对于宏观经济状况、行业发展阶段和管理者素质等定性因素则采用了专家打分法进行打分,然后对所得分数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在预测分类的准确率方面,在概率界限为0.5的条件下,该模型判定的总准确率为88.1%,其中对信用好的客户判为守信率高的准确率为92.6%,对信用较差的客户判为守信率低的准确率为81%,所得结果比较理想。
四、结论及建议
在小企业业务开展中,信用风险的有效识别是此类业务获得良性发展的保障。采用供应链金融使得商业银行围绕核心企业对上下游的小企业开展信贷业务,更易于准确识别借款人的信用风险状况,从而降低对小企业信贷的违约风险。在供应链金融的小企业信用风险识别方面,商业银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注重完善信贷数据库。由于国内的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间还不长,同时传统的信贷数据更侧重于企业的财务数据,而对企业主人品等定性数据关注甚少,因此各商业银行的信贷数据库有待于完善。
二是要关注评价指标及模型对不同行业的适用性。由于不同行业的属性各异,因此能很好地反映某一行业信贷客户的信用风险识别模型未必能较好地在另一行业适用,需要根据各行业的特性对模型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是要加强对风险识别模型的检验。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变化较快,特别是小企业经营易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对信用识别模型需要定期进行检验,以考察该模型是否能较好地反映小企业的信用变化情况。
参考文献:
要组成部分。在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要素相比线下模式发生了很大变
化,因此对风险的管理不容忽视。文章主要运用理论研究和对比研究等方法,对线上供应链金融
的模式演进与风险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发现:虽然线上供应链金融在协同运作和服务效率
上有很大提升,但是针对网商的特性和线上化的特点,其风险发生了诸多变化,银行面临的风险
整体有所增加。据此,从严格准入条件、明晰权责界定、提高操作水平、加强监控预警、完善补偿机
制等五个方面对银行的风险管控提出了参考建议。
关键词:B2B;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演进;风险要素提取;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14)01-0013-10
一、引言
为了应对大数据时代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挑战,中国建设银行于2012年6月正式上线“善融
商务”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被称为国内银行业搭建并运营电商平台的首次尝试。“善融商务”依托建行
品牌及庞大的客户群体、完善的资金结算体系、优惠的入驻政策与全国性的分支机构支持等诸多优势,吸
引了大量商户,淘宝、天猫的不少优质商户也纷纷主动加盟,不到一年,商户数已超3万,成交额接近90亿
元。截止2013年7月底,“善融商务企业商城”累计发放贷款客户数70家,累计发放贷款金额3.42亿元。
实际上,在自营电商平台“善融商务”上线之前,建设银行已与阿里巴巴、金银岛、敦煌网等多家第三
方B2B电子商务企业合作,提供“网络联保贷款”、“网络/电子仓单融资”、“网络/电子订单融资’’等服务,
且业务模式已趋于成熟。以“电子仓单融资”和“电子订单融资”为主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可以将银行、
第三方B2B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企业等多方系统对接,实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高效协同,为广大线
上中小企业客户带来融资便利。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线上供应链融资为改善中小企业生存现状,促进经
济复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将围绕基于第三方B2B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其运
作机理与模式演进路径,探究线上供应链金融相比于传统供应链金融在特征和风险要素等方面发生的变
化,以期为理论及业界提供参考。
二、研究依据与问题描述
(一)研究依据
1.现实依据。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eom)资料显示,截止2012年底,阿里巴巴的注册
用户数量达到8000万,企业商铺1030万个,付费会员近100万。另外,慧聪网、敦煌网、金银岛等B2B网站的
注册用户也快速增加,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网络平台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交易选择。相比于线
下的中小企业,基于B2B平台的中小企业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规模更小,财务不规范现象更严重;多为
纯贸易型企业,通过中间买卖获得贸易差价,资金需求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效性强”的特征。这些特点
进一步增加了线上企业获得银行融资的难度。探索便捷高效、风险可控的融资模式,改善B2B中小企业贸
易融资现状,促进B2B电子商务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已经逐步成为政府、金融机构、第三方B2B电子商务
企业的共识和努力方向。
2012年3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指出要鼓励中小企业应用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在线销售、采购等活动,提高生产经营和流通效率,并在专栏2中列举了发展中
小企业电子商务的诸多措施,其中包括:支持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品牌化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商务、
融资担保、仓储物流等服务。同年6月,建设银行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善融商务”正式上线,作为国内商
业银行试水电商的领军者,建行的这一举动引起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在此之前,建设银行已与多家第三方
B2B电子商务企业合
作,提供“网络联保贷
款”、“网络/电子仓单
融资”、“网络/电子订
单融资”等服务,具体
情况如表1所示。由此可
见,发展基于第三方
B2B电子商务平台的线
上供应链金融业务已是
大势所趋,必将被越来
越多的商业银行借鉴。
2.理论依据。国外文献对基于B2B的线上供应链金融的研究起步较早。Cronin(1997)很早在《互联网
上的银行和金融服务》一书中就谈到,随着科技发展和电子技术的成熟,电子商务将成为金融服务的一个
重要领域。在概括全球领先电商企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Cronin总结了基于Web的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的
关键问题及面临的挑战。Kaplan(2000)提出E-hub(电子中心)的概念,并在供应链聚合模型中介绍了电
子中心可为买卖双方提供融资服务。Heng(2001)认为电子商务有潜力影响银行和金融系统,并介绍了
电子商务与金融系统在三方面存在互动关系。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互动则为:电子商务给银行提供了一个
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商业机会,并说明了电子商务融资的可能性。Corning(2001)提出B2B电子商务交易
为开展即时融资创造了条件,B2B交易参与方应与金融服务机构结成联盟,发展速成授信、融资及纠纷处
理等服务。Basu(2012)探讨了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指出通过预付融资订货可有效解决物流的滞后性,并
建立了随机动态规划模型对融资的价值和可行性进行分析。
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较少,但学者提出的符合国情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操作模式和
发展思路同样具有积极意义。李明锐(2007)总结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指出第三方平台背景
下的供应链融资是解决该问题的较好渠道。张强(2007)最早提出将电子商务和仓单质押相结合的融资
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动因、运营和收益做了初步探讨。吴樯(2011)在分析基于B2B电子商务平台的网商
融资服务难点的基础上,提出在现有环境下支持网商融资服务应加强综合配套机制建设。吴晓光
(2011)指出网络融资业务是网络金融创新的典型实例,并分析了商业银行网络融资业务的主要模式、积
极意义和发展思路,并对业务的潜在风险和控制做了简要说明。李卫娇(2011)对基于B2B的供应链金
融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将供应链融资模式应用到B2B电子商务中,可以有效地提升融资业务利益相关者
的综合经济效益,并且有效地降低融资风险。何娟(2012)对供应链金融创新服务“云仓”的运作模式进
行了初探,其中,“云平台”的典型应用即为现货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文章提出的“云仓”融资模式与电子
仓单融资稍有差异,增加了“云市场”、“云撮合”等元素。陶强(2012)对基于第三方B2B电子商务平台
的物流金融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建立了风险评价指标,利用模糊评价法对该业务中银行的风险进行了
综合评价。
综上,国内对基于第三方B2B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多集中于模式
探讨、作用分析等基础层面,系统性的深入研究较少。尤其是在从线下到线上的发展过程中,供应链金融服
务的模式演进、风险演变方面缺乏研究,本文将重点从这两个研究的薄弱点人手,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动态
比较,从模式演进、风险演变过程中提取风险要素,得出风险控制措施,使分析结果更细致、更具指导性。
(二)问题描述
线上化、跨界搭建电商将是未来一个时间段内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发展方向,对相应模式和风险管控的
研究也是时代的迫切要求。依托现实与理论依据,本文将分四部分重点讨论以下问题:一、什么是线上供应
链金融,它有哪些分类,由传统线下供应链融资的演进路径是怎样的。二、基于第三方B2B的线上供应链
金融有哪几种主要的融资模式,每个操作环节中银行面临的风险要素是什么,这些风险要素哪些是与传统
线下融资类同的,哪些是线上所派生出的新风险。三、基于第三方B2B的线上供应链金融相比传统线下供
应链金融的特征发生了哪些变化,风险发生了怎样的演变。四、针对线上供应链金融的特征和风险变化,从
银行视角来看,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应对和防范风险。
三、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划分与模式演进
(一)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划分
线上供应链金融是指金融业与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实体产业之间,通过信息化协同合作的供应链金融
的新趋势和高级阶段,包含电子商务交易、在线支付、交易融资和物流管理等多个环节,是复杂性金融创新
产品。它是一个极其宽泛的概念,结合业界实践
情况,本文对线上供应链金融进行了划分,如图1所
示。首先,根据业务中是否结合B2B电商,可将“线
上供应链金融”分为“基于B2B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
融”和“传统线下供应链金融的电子化/线上化”;根据
B2B平台是否自营,可再将“基于B2B平台的线上供
应链金融”划分为“基于自营B2B平台的线上供应链
金融”(如建行的善融商务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和
“基于第三方B2B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如建行
与第三方B2B平台合作推出的e单通、e贷通等)。
当然,“基于自营/第三方B2B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还可根据银行是否介入贸易过程,划分为“封
闭式”和“开放式”两类。其中,“封闭式”电子商务融资指银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企业实现
系统对接,使银行可以介入到B2B平台上企业间贸易的关键环节。银行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情
况实施监视和控制,在提高融资效率的同时,提高风险控制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开放式”电子商务融
资指银行不介入企业的贸易过程,也没有“核心企业”、“物流企业”等参与方,如阿里贷款主推的“网络联
保贷款”模式。本文的研究以“基于第三方B2B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封闭式”融资为主。
(二)线上供应链金融的模式演进
基于第三方B2B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一般包括:银行、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B2B中小企业、
物流企业和核心企业。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基于其掌握的中小企业的交易信息、供应链信息,及对交易产
品市场风险的预测能力,为银行提供风险管控的新手段。线上供应链金融将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信用作为
其金融信用的补充,从而降低了银行对中小企业主体授信的考察,并通过信息化管理和网络信息披露等方
式控制贷款风险,缓解了B2B电子商务平台会员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其运作机理如图2所示。线上供
应链金融的模式由传统线下供应链金融演进而来,模式演进示意图如图3。
四、基于第三方B2B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及风险要素提取
(一)电子仓单融资模式及风险要素提取
1.电子仓单融资模式业务流程分析。电子仓单融资指借款企业(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贸易的
企业)持商业银行认可的专业仓储公司出具的电子仓单进行质押,向商业银行申请融资的信贷业务。电子
仓单融资业务能够有效解决借款人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临时性资金周转需求。其操作流程如图4所示。
主要流程包括:①借款企业在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平台上进行在线报名申请,并按照要求提交所需授信材
料;②商业银行对借款企业实施在线授信;③借款企业在线提交货物入库申请,并将货物送达指定仓库;④
借款企业在线选择货物种类、数量,生成电子仓单,提出质押申请;⑤物流企业审核电子仓单,进行电子签
章后发送给银行;⑥借款企业登陆银行融资平台提出贷款支用申请;⑦商业银行发放贷款;⑧借款企业取
得还款资金后,进行在线还款,申请质押货物解押;⑨商业银行将货物解押指令传送给物流企业;⑩借款企
业凭借电子提货单和提货密码在物流企业仓库提取货物。
电子仓单融资模式的几点说明。一、借款企业需为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的注册会员。第三方电子商务
企业与商业银行共享平台数据信息,为商业银行对借款企业的授信提供参考。二、在目前的业界操作中,商
业银行对借款企业的授信多未实现完全意义的在线授信,仍需让借款企业提供主体授信所需要的各种证
明材料。三、在实际操作中,电子仓单的审核、传递可以由物流企业完成、第三方电子商务平成或两者
合作完成。四、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对借款企业发放贷款的额度一般不超过质押仓单所对应货物市场估价
的70%,并将贷款放入专用账户进行监管。
2.电子仓单融资模式风险要素提取。通过对电子仓单融资模式的操作流程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及业界
实践,对该模式的风险要素进行了提取,结果如表2所示。
其他风险要素提取:
监控故障、人员失误等因素导致风险预警的滞后和缺失;网络系统安全风险;业务人员素质、能力风险;质押物价格波动风
险:借款企业经营风险和产业风险。
(二)电子订单融资模式及风险要素提取
1.电子订单融资模式业务流程分析。B2B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交易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赊销现象,通
过对信誉较好的企业(一般为核心企业)的订单实施授信,可以为其买方或卖方提供融资。电子订单融资
指借款企业凭借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确认的电子订单向商业银行申请融资的信贷业务。电子订单融资业
务可以解决上游供应商企业开展生产性活动的资金短缺问题,也可以缓解下游分销商企业临时性购货的
资金压力,实现“上游——贷款生产”、“下游——贷款买货”。
上游:“贷款生产”模式的操作流程如图5所示。主要流程包括:①借款企业在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平
台上进行在线报名申请,并按照要求提交所需授信材料;②商业银行对借款企业实施在线授信;③买卖双
方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生成电子订单;④双方在电子订单上进行电子签章,电子订单经第三方电子商
务企业传送给银行;⑤银行为借款企业发放贷款;⑥借款企业取得资金后,及时安排生产,按合同约定期限
交货于买方;⑦买方支付货款给借款企业(卖方);⑧借款企业用货款偿还贷款本息。
下游:“贷款买货”模式的操作流程如图6所示。主要流程包括:①借款企业在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平
台上进行在线报名申请,并按照要求提交所需授信材料;②商业银行对借款企业实施在线授信;③买卖双
方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生成电子订单;④双方在电子订单上签章,电子订单经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传
送给银行;⑤卖方按约定订单合同给买方发货;⑥银行代替买家支付货款;⑦贷款企业按合同约定日期支
付银行贷款本息。
电子仓单融资模式的几点说明。一、在操作中,“先款后货”还是“先货后款”由各方协商确定,上面操
作流程中以“先货后款”为例。二、在操作中,银行为了降低操作风险,往往结合“电子仓单模式”,对融资过
程中的物流加以控制。即,卖方不直接给借款企业发货,而是发货至指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生成电子仓单
背书转让给银行。此外,为了降低质押货物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银行往往事先要求借款企业缴纳一定额
度的保证金。三、上游的“贷款生产”模式,一般买方为信用水平较高的供应链核心企业,确保对融资方生
产货物的如期采购。在实际操作中,银行还应采用合同条款严格约束融资方行为和界定违约责任及补偿
措施。
2.电子订单融资模式风险要素提取。通过对电子订单融资模式的操作流程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及业界
实践,对该模式的风险要素进行了提取,结果如表3、表4所示。
其他风险要素提取:
供应链的整体授信风险,如:对核心企业实地走访的缺失等;监控故障、人员失误等因素导致风险预警的滞后和缺失;网络
系统安全风险;业务人员素质、能力风险;借款企业经营风险和产业风险。
五、线上、线下供应链金融的特征比较与风险演变
(一)线上、线下供应链金融的特征比较
线上供应链金融进一步弥补了线下供应链金融在对融资企业授信方面的不足,把企业的电子商务信
用合理转化为金融信用,为更多中小型网络贸易的企业提供了融资机会。线上供应链金融全程电子化的特
性进一步提高了融资效率,降低了融资成本,为银行实施监控和预警创造了新条件,也给中小企业带来更
高的客户价值。从多方面对线上、线下供应链金融的特征做对比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二)线上、线下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演变
根据线上、线下供应链金融的演进路径,对线上、线下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演变进行了分析。
1.仓单/存货质押融资一电子仓单融资。减少的风险:①信用风险:电子仓单融资采用线上授信,将
“电子信用”作为“金融信用”的补充,双重授信有利于降低授信风险;②操作风险:电子仓单融资整个过程
在线操作,大大提高了融资效率,也有利于银行实现及时化、规范化管理及对融资企业的监控和风险预警;
③市场风险:线上融资企业涉及行业较多,可一定程度上分散行业的系统性风险,电子商务平台也可有效
增加质押物的处置渠道。
增加的风险:①信用风险:线上企业地域分散度高,给银行的实地走访带来很大障碍。相比线下企业,
线上融资企业规模小,融资频率高、额度小,供应链稳定性程度低,违约风险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参与方更
加复杂,银行不仅面临融资企业的道德风险,还面临物流企业、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的道德风险;②操作风
险:电子化操作对银行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业务要求,加上“快速融资、高频融资”的特点,人员的操作
风险增加。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企业、银行多方系统互通,增加了网络安全风险。此外,电子仓单属权
力质押,银行对货物实际控制力减弱,电子仓单、电子签名、电子签章的技术和法律风险也应高度重视;③
市场风险:电子仓单融资中质押物更加复杂多样,对“质押物价格风险的防范”以及“质物处置能力”都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线上融资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交易不稳定等特点,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面
临的市场风险较大。
2.应收/预付账款融资一电子订单融资。减少的风险:一、电子订单卖方融资。同电子仓单融资的信用
风险、操作风险的变化。二、电子订单买方融资。同电子仓单融资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的变化。
增加的风险:一、电子订单卖方融资。①同电子仓单融资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变化;②还增加了以
下主要风险:存在买卖双方进行虚假交易,利用虚假订单骗取变相融资的风险;贷款时间发生在买卖双方
发生货物交易之前,银行难以对物流、资金流进行控制,也面临借款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因
素,所以风险相对较大,银行需采取充分的合同条款进行权责界定。二、电子订单买方融资;①同电子仓单
融资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的变化;②还增加了以下主要风险:存在买卖双方进行虚假交易,利
用虚假订单骗取变相融资,并与物流企业进行联合欺诈的风险;监管不利带来的风险。电子商务平台上的
企业具有地域分散性的特点,交易双方往往处于异地,银行对质押物出入库、质押物审查等操作的监管难
度较大,很大程度上只能完全认可并依赖于物流企业。此外,此业务中银行需要和不同地区的诸多物流仓
储企业合作,给银行的走访、监管带来很大挑战。
六、结论与建议
线上化与跨界搭建电商作为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前沿领域,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依据现实与理论
研究,对线上供应链金融进行划分,并分析了其模式演进路径,发现电子仓单融资由传统的存货/仓单质押
融资发展而来,电子订单上游卖方融资和下游买方融资分别由传统的应收、预付账款融资发展而来。通过
对电子仓单和电子订单两种主要的线上供应链融资模式进行流程分析,提取了每个操作环节中银行所面
临的风险要素,并与传统线下供应链融资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虽然线上供应链金融在协同运作和服务效
率上有很大提升,但是针对网商的特性和线上化的特点,其风险发生了诸多变化,银行面临的风险整体有
所增加,但不能一概而论,主要取决于银行对线上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控水平。因此,针对线上供应链金融
业务,银行应转变传统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思想,充分利用线上的特点和优势,把“以数据为核心的管理”放
在突出位置,探索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新手段,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线上中小企业。根据本文对基于
B2B的线上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要素提取和风险演变分析,从银行监管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1.严格准入条件。第三方B2B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企业良莠不齐,银行应在控制贷款总量的前提下,通
过贷款企业电子信用水平、交易频度和额度、所在供应链稳定性和整体实力等指标综合考量和评价企业的
信用等级,对达到准入条件的企业实施贷款操作。另外,电子仓单质押业务中,还应将贷款企业所提供的质
押物属性纳入考量体系,一般优先选择标准化、易变现的大宗商品,也可适当放宽信用水平等级较高的贷
款企业的质押物种类范畴。
2.明晰权责界定。线上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较多,操作流程复杂且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责任方不
明确则容易给银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如电子订单上游供应商融资中,在货物生产、在途运输、仓储保管等
环节中一旦发生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延时交货或货物损失,极易影响银行贷款的按期回收。因此,银行应
全面考虑业务流程中可能存在的权责界定不清的事项,并通过合同条款加以澄清和约束。
3.提高操作水平。进一步提高操作水平,防范操作风险。线上供应链金融实现全程电子化,对业务人员
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银行应加强队伍建设,通过技术培训、业务能力考核等方式不断提高业务
人员的操作水平,并通过健全内部制度、完善业务流程、设置操作权限等手段进一步规范操作,提高效率。
此外,银行应不断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同时政府部门应根据金融业务的发展进一步完善网络银行、电子签
名等方面的立法且尽快出台其他配套的法规、条例,一旦发生网络安全事件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切实保
障银行及相关参与方的利益。
4.加强监控预警。在贷后管理中,银行应将重点放在风险的监控预警上。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涉及参
与方较多,银行既要对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企业进行监控,防止联合欺诈或变相融资的发生,也要对
贷款企业经营状况、行业发展态势及质押物价格变动进行监控,以便及时发现企业本身或市场变化带来的
风险,这些都对银行的监管水平提出很大挑战。因此,银行在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应主动寻求与第三方
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企业的合作,通过设计合理的契约,在共赢的基础上,共享各方信息,实现更高效、更专
业的贷后监控,对网络平台上的投机者和违规者及时发现、披露或清退,以此来减少和降低银行的精力投
入和管理成本。
5.完善补偿机制。贷款利率的设定是银行风险补偿的最直接手段。2013年7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
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意味着商业银行拥有更大的自主定价权。重要的
是,银行应探索合理有效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贷款企业信用评价模型和方法,完善定价管理体系,提高
定价能力和风险管控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引入担保机构分散银行风险。在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应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