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就业班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阳春三月,春雨绵绵,在新学期的第一个月,我班的各项工作开展较为顺利。,完成了系各部门安排的工作。
一、三月份个人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1. 3月3日,在系办会议室召开了经学、信管班干会议,班长、副班及团支书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对班上同学的开学后情况、心理状况等方面进行讨论。
2. 3月3日,统计了班上四六级的过级情况。08年12月的四六级考试,我班共有4位同学过六级,3位同学过四级。目前,我班还有13位同学未通过四级考试,有9位同学已通过六级考试。
3.3月4日下午,召开本学期第一次班干会议,安排了本学期的工作及三月的详细工作。
4.3月9日下午在1#402召开我班的第一次班会,班主任及辅导员均有出席本次会议。会上就上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安排本学期的部分工作。
5. 3月10日下午在新电教三楼多功能会议室召开我系的师生见面会,班长、团支书出席了本次会议。会上听取了党团学组织的本学期计划,要求各教师做好教学工作计划。
6. 3月20日,原本计划组织班上的活动—集体外出吃自助餐,可惜由于党员要开会,活动被取消了。
7. 3月23日,在系办会议室召开了经学、信管本学期第一次班务汇报会,向辅导员报告班上的情况。
8. 3月25日晚,我班共有10位同学参加系学生会女生部主办的“才女名师”讲坛。
9. 3月27日下午,我班共有20位同学参加在新电教二楼国际报告厅的企业信用管理讲座。
10.3月31日晚,在1#301召开我班的入党推优大会,共有3名推优对象,全部顺利通过班上的投票。
二、本班目前存在的问题:
1. 旷课现象严重,部分同学已被老师点名。
2. 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下降,激情不够。
3. 开会时班上同学迟到现象严重,时间观念薄弱。
4. 课堂较为吵闹,讲话声较大。
三、四月份工作安排:(实时更新中)
1. 整理三月份收集的同学资料(入学后考证、获奖、挂科等信息),做好四月份个人工作计划
2. 开展心理教育咨询活动
3. 联系大四信管专业的师兄师姐,筹划开展座谈会
4. 安排并完成系团总支的任务---“弘扬‘五四’精神,追寻青春足迹”团支部方案策划大赛
5. 准备五四表彰的评优工作
6. 收集班上同学考证、就业方面的疑问,并找相关老师咨询
7. 积极配合团总支与党支部对入党推优积极分子的考核工作。
关键词:研究生;辅导员;困境;管理
1999年之后,伴随着《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颁布与实施,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招生人数急速增加,开启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规模持续扩大,1999年全国在校研究生23万人,招收研究生9万人,到2005年,全国在校研究生98万人,招收研究生37万人,而截止2010年,全国在校研究生153.8万人,招生人数达53.8万人,分别是1999年的6倍和6.7倍(数据来自中国教育在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为宗旨,是贯彻党教育方针的根本途径,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根据2004年教育部16号文件配套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角色定位主要包括思政教育、班级管理和咨询服务三大部分。
1研究生辅导员工作面临的现状与挑战
1.1思政工作利弊并存
经过本科生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多数研究生政治上追求上进,信仰,关心时事,具有较强的时代使命感与责任感。另一方面来看,研究生包含博士、硕士研究生,在职和非在职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不同类型,群体复杂,部分研究生在思想政治素质上并没有达到与他们的专业知识相称的高度,存在非主流的信仰和信念,甚至有的研究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导致社会团结意识差,责任感缺失,还有存在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心理素质相对脆弱,对盛行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的抵御能力不足。同时,由于研究生年龄较长,具备一定的社会阅历,思想意识的可塑性不强,均为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
1.2班级管理面临挑战
在研究生班级管理和建设当中,面临如下几个问题,组成班级的专业有别,在学习上,所修课程不尽相同,生活中,围绕不同专业各自的作息时间和起居规律也存在差异,导致班级同学之间接触和交流偏少,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和认同感较弱,影响班级凝聚力。此外,进入研究生阶段,部分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存在一个认知的误区,即认为参与活动占用了学习的时间,影响实验操作、论文撰写等。
1.3服务就业任务艰巨
高校毕业生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研究生普遍存在就业压力,同时多数研究生坚持自己的追求,拥有较高的就业期望。通常在就业选择时,多数研究生会设立一定标准,如就业地点聚焦于大城市,也有部分研究生的选择范围仅限于出生地所在地市,单位性质则集中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就业范围和选择,加剧了就业难度。另一方面,就业意愿的趋同性(如公务员热)导致竞争激烈,抬高了入职甚至报考门槛,减少了就业机会。此外,研究生长期的学生生涯虽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科研水平和能力,但是社会经验和阅历尚欠缺,对各类招考、竞聘中的选拔方式不太适应,未能发挥自身的真实能力和水平而影响就业。
2推进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建议
2.1树立意识,强化师资全力做好研究生思政工作
首先,重视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必须摒弃“重智育”、“轻德育”的错误观念,牢牢树立两者一起抓的教育理念,并建立制度,逐步引导,将这种理念植根于教师的思想,身体力行做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工作。
其次,目前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和辅导员,但研究生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仍不够完善,兼职辅导员较多。因此,首先需要相关部门花力气配齐人员,并加强培训和指导,建立一支战斗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思政工作队伍。另不同于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为导师负责制,需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在思政教育中的示范、引导作用也将极大的促进研究生思政教育。
第三,建立制度,创设思政教育的有利环境,逐步探索一套可行的评价研究生思政素质制度和标准,促进和引导研究生重视自身的德育发展,帮助学生树立德育至上的理念,帮助学生主动认知树立正确信仰,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性,即调动学生做好思想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需建立并落实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真正选拔和任用一批善做思政工作的工作人员,以开拓思政工作新局面。
2.2健全机构,完善制度,以班集体建设做好研究生常规管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做好研究生班级管理工作,首先应建立一套适合班级实际情况,能够兼顾不同专业的培养和服务需要,具有可行性的管理制度,如奖惩制度,定期班会制度,党团建设工作制度等,通过制度内化和规范研究生的行为。其次,要培养一批干部,选择一批有能力,素质好,愿意干的学生担任班级干部,平时工作中不止是使用干部,还要注重指导与培养。如定期召开学生干部座谈会,做好阶段性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的同时,畅谈所面临的困难,交流工作心得,达到好的做法能共享,实际困难能解决的目的,在提高学生干部工作能力的同时,促进班级工作顺利开展。再者,构建一个班集体文化,根据研究生实际,结合专业,以不同专业研究生的兴趣点为切入点,组织班集体活动,逐步打造礼貌、诚信、遵纪、守规的班级文化,实现建设有集体荣誉感,有凝聚力的积极向上的研究生集体的目标。
2.3打开思路,提供平台,多方位锤炼以提高研究生就业竞争力
就业难的致因复杂,就目前现状积极服务研究生就业。首先辅导员应积极引导研究生形成正确、客观可行的就业理念。如通过集体统计和个人谈心方式,对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调研摸底,把握研究生就业方向、心态和期望。其次,开展针对性培训和服务,如针对研究生就业经验欠缺的现实,可组织招考模拟训练,确实提高研究生就业能力。此外,需注重收集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
在新形势下,为做好研究生教育工作,培养德育、智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需重视研究生辅导员工作,加强调研,找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根源,逐步解决和完善。作为一名辅导员,则应用心思考,以身作则创新和改进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更好的服务研究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钱广,王守伟.高校研究生班级管理精细化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上,2011(002):3537.
[2] 魏晓慧,孙治平.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2):117118.
摘 要:随着适龄人口的减少,高校学生的招生规模逐年萎缩,特别是专科类院校招来的学生素质也是参差不齐,将这些参差不齐的学生放到一齐进行管理,确实给学生管理人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如何抓好宿舍管理常态化更是难上加难。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进行宿舍常态化管理。
关键词:高校宿舍;常态化管理
高职高专类院校的学生宿舍管理,是所有同等院校学生管理的难点,所以各类专科类院校也是想尽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进行学生的宿舍管理。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什么是常态化管理
1.常态化管理初识:
1.1“常”字要求“常”是经常,是习惯,是要求。
就是要建立有效的常态化运行制度,按照凡事有制度可依据、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检查落实、凡事违纪必罚的原则,教育学生始终以宿舍为我家,家中有规矩,家中有人管,犯错有人罚,从而让所有宿舍成员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何时做,从而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有效地消除宿舍管理的随意性等消极现象,使整个宿舍管理流程常态化。
1.2“态”字功夫“态”就是学生的态度问题,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态度。
在处理宿舍事务时始终以“以人为本”。所谓在“态”字上下功夫,就是要不断提高辅导员、宿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使每一位都具备一定的修养和道德观念;就是要树立所有辅导员、宿舍管理人员爱岗敬业的观念,激发每个成员的高度责任感,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个大局,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团结同志,勤恳工作的职业道德服务理念。
1.3“化”字文章“化”就是管理目标具体化、责任明确化、资料规范化、服务人性化,它是常态化管理的过程控制,是衡量常态化管理工作的标准。
所谓在“化”字上做文章,就是创造一个管理环境或平台,并设置相应的职位,规定明确的目标及标准、运行程序和考核奖惩等。通^常态化管理对人的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的记录和反映,实现“管人”与“管事”的有机结合。总之,常态化管理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核心,增强执行力,明确目标,责任到人,控制过程,规范管理,才能起到推动宿舍稳定发展的先行作用,真正做到“无需扬鞭自奋蹄”的效果。
2.如何实现宿舍常态化管理:
2.1组建学生会宿管部
2.1.1挑选宿管部成员:从原学生会成员中挑选出得力学生,重新组成宿管部。对所有宿管部成员进行为期两周的实习考核,然后再决定其是否转为正式成员,待其转为正式成员后,再进行职务自荐,凡通过职务考核目标的,对其进行职务聘用,不能按时通过的仍是普通成员。
2.1.2制定相关制度:制定宿管部会议制度、考核制度、检查卫生标准制度、定期培训制度、奖惩制度。
2.1.2.1会议制度:宿管会每周召开一次部长级会议以及每两周召开一次全体成员会议;会议上以适当的形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融洽干部之间关系,增强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到会人员必须对其通讯工具进行静音或关机处理,不得影响会议正常进行;紧急会议则由副部长直接向各成员传达;开会时任何人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早退,副部长每次都要做好会议出勤情况记录,请假要事先找部长请假,并说明原因,三次无故迟到者,对其作自动离职处理;严肃会场纪律,开会时不得做与会议无关的事情,各部成员都要有相应的会议记录;开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全体与会成员都有发言权、表决权。
2.1.2.2考核制度:宿管会各部长对各部门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部长每月查各项管理记录,对宿管会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交辅导员工作站讨论处理;副部长将对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反映到部长处,提出改进意见;各部长将在学年度进行对干部集中考核和评选。对工作成绩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对工作不称职的干部通报批评;各部长对工作态度散漫,工作不负责任的宿管会成员进行记录,并在每次例会上通报。
2.1.2.3定期培训制度:每学期开学时一周内进行一次全体宿管部成员培训会议;每四周进行一次本学期全体宿管部成员培训会议;每两周进行一次部长级培训会议;每学期期终进行一次本学期培训总结。
2.1.3宿管部培训内容:对所有宿管部成员进行各项制度的培训、卫生标准的培训、卫生不合格宿舍的相关处理措施培训、宿舍楼公共卫生的安排监督培训。
2.1.4职务工作分配:部长1名、副部长2名、成员:10名。
部长职责:负责宿管会全面工作;讨论与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听取各工作组的工作汇报,总结工作经验,树立典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主动向辅导员工作站汇报工作情况和申请工作的指示;负责做好宿舍文明建设的相关工作;对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成员进行工作考核、管理;
副部长职责:协助部长开展工作,做好宿管会财务登记工作;做好分管工作任务;协调、监督宿管会各小组的工作开展;制定、实施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各种渠道做好学生信息反馈工作;主持和召开小组工作会议;协调、处理宿管会工作中的突发问题;负责向辅导员工作站及上级领导汇报各项工作、活动的进展;对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成员进行工作考核、管理;广泛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及时将信息真实、准确、有效地反馈给辅导员工作站;检查宿管会成员值班到位情况;负责学生宿舍冲突和矛盾及突发事件的及时汇报;完成部长交办的各项工作和配合其它小组开展活动。
2.1.5综合考核:对所有宿管部成员进行阶段性考核、期终考核并进行相应的奖励,对于不合格、不能完成任务的成员进行辞退。具体包括:宿管部的优秀成员和积极分子,给予三大优惠政策:1)优先考虑奖学金、助学金等。2)优先享受各项评优评先。3)优先推荐工作就业;每学期委员会将评出部分在委员会内工作积极,表现出色,对委员会有突出贡献的积极分子予以表扬并颁发证书及奖品;对未能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损害本宿管部声誉的成员,视情节轻重给予内部批评、内部警告和取消成员资格的处分;对成员的奖励和处分,将和学期的评优工作挂钩,直接影响评优成绩。
参考文献
[1] 马建立,徐泽.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探讨[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2006(03).
[2] 吴平波.浅析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1).
[3] 郝飞飞.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6(01).
[4] 周秀秀,罗成广.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浅析[J]. 西部皮革. 2016(08).
[5] 赵旭艳,孙泽洋.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武夷学院学报. 2016(02).
[6] 傅帅鑫,刘宁宁.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探析[J]. 知识经济. 2016(11).
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然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思想是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己任,强调产学研相结合,以能力为重点,以实用为导向,为受教育者未来的自主择业和创业奠定基础。培养目标重在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应用意识的培养,在学生应用能力得到初步训练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和接触有关的社会经济、组织管理、公共关系、国际背景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协调发展,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但在工具主义思潮的冲击之下,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往往过分强调对学生的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特别是人文素质教育。
事实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常常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要求人们在决策时全方位统筹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以现代技术人员面临的工程应用问题为例,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它既需要有自然科学的综合知识,还需要通过非专业素质和人文精神的支撑,包括个人的责任心、意志力、道德感、心理素质、个人品质等方面,从而有利于专业知识的运用、专业技能的发挥和技术的创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综合素养,是实现更高层次上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中,更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和谐健康的人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既要让学生学会做事,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人。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1.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人文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科设置、人才引进、资金支持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职业至上”的思想和倾向。在人才培养上主要立足于行业和部门需要,教育的社会本位窄化为行业本位、专业本位,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出现了一定的“急用先学”的功利主义倾向,将人文素质教育当作了“拾遗补缺型”教育。相比之下,国外同类院校早已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到重要位置上来。美国哈佛大学在1979提出《关于共同基本课程的报告》,要求学生在文学、史学、科学、外国文学与社会分析、伦理道德等5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并规定学生选修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社会学等课程的学时一般应为总学时的20%。
2.专业教育与人文等素质教育脱节
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一直以理工科专业为主。相当一部分专业课教师本身就是按单一专业模式培养出来的,不同程度地认为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教育是“两课”教师和学生工作人员的职责。因而相当一部分专业课教师不重视甚至没有在专业课教学中适度引人人文素质教育。在组织专业课课堂教学时单纯讲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很少关注各个专业领域的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环境、伦理、道德、法律等人文社会方面的问题。事实上,学生所接受的人文类素质教育仅限于“两课”,这是远远不够的。
3.对学生工作特别是辅导员工作不够重视威没有落到实处
除了在课堂上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以外,课堂外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工作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而这些都需要学生工作人员予以专门的组织和指导。学生工作是开展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石。比如,辅导员工作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连心桥”,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有利于因材施教,并且可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地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减少不稳定因素。但是不少教师轻视学生工作,甚至认为辅导员工作谁都可以做,可有可无。这当然与部分辅导员工作不到位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学生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相关人员的责、权、利划分不清,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不健全。
4.校园文化建设滞后,缺少特色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某些素质的形成,如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往往比课堂教学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开展多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学术的、文娱的、体育的活动,使学生受到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极为重要。各高校均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总体而言,很多高校由于发展空间受到局限,难以营造出独具文化内涵的校园人文景观,而且现有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缺少特色和应有的活力。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
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思考
1.落实多学科发展的基本方针,加大对人文社科类专业的扶持力度
院校领导应引领全体师生转变教育思想和人才观念,自主自觉地将人文素质教育植入大学办学理念,充分认识文理相通相融则“育人”,相割相离则“制器”的教育思想,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把立足点转移到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上来,并在院校发展规划、学生培养目标、学校工作计划上体现出来,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合于学科与课程设置、师资培训、课堂教学之中。
第一,在课程设置上,结合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调整课程设置,有计划地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以“两课”改革为突破口。加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建设。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在“两课”基础上,广泛设置人文社科类课程。因为人文素质教育包含了文、史、哲、经济、法律、政治等学科领域,只有从整体的角度来设置人文课程,才会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在课程衔接上,可采取楔形课程设置,即将人文社科教育像楔子一样从一年级插到高年级。低年级以课程为主,高年级可以讲座和高级研讨班为主。另外,考虑到人文社科类课程变化较快,应及时对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进行更新调整。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应大力引进人文社科类师资。减轻现有教师负担;另一方面,学院应鼓励和支持现有教师以访问学者、课程进修、参加研讨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并且在制定岗位聘任制度时充分考虑人文社科类课程特点。
第三,尽快出台人文社科类专业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评教标准,改变目前沿用工程类专业评教标准进行衡量的现状。
2.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激励和参与机制相结合,以极大的爱心、耐心、细心、信心和责任心去言传身教。教师应起的
作用是引导、提示、点拨、点评,而不是进行空洞的说教。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养成讨论问题、发表意见的好习惯。这些都要求教师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比如,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教学内容应该既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又具有相当的灵活性。专业课不一定固定教材,如果选择某一固定教材,那应该只能成为教师讲课的参考书。真正的教学内容应该根据社会和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而定。对于考试方式。特别是人文社科类课程的考试方式应当采取更为灵活的结课形式。
3.改革现有的学生工作体制,实现全员育人
在学校学生工作领导委员会的领导下,划分清楚涉及学生工作各职能部门、人员的责任与任务,规范相关事项沟通与协调的工作程序,在高效和以人为本的日常管理中渗透人文教育。例如,学生课堂纪律管理由任课教师负责,教务部门及时将违反学籍管理规定的学生情况与学生组及辅导员沟通,以便辅导员及时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同样地,学生公寓的公共卫生及社会公德情况由宿管员负责检查与记录,一般性违纪事件由宿管部负责处理,严重违纪事件以及屡教不改的学生由宿管部和学生工作机构共同处理,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事件由保卫处负责并及时向学生工作机构沟通。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内部,也要通过理顺各类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实现良好的分工协作。学生中一些经常性、简单的思想理论问题可以由辅导员来解答,但一些普遍性的、有难度与深度的思想理论问题则由“两课”教师来解答。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就业中心应发挥专业咨询的作用,辅导员配合咨询人员发挥转介者的作用。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与教育,不断提高他们进行人文教育的角色素质与工作胜任能力。
4.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企业管理模式 学生管理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一、学生工作企业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目前,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针的指引下,高职教育健康蓬勃发展,规模上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传统的学生管理出现了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大;学生管理指导思想、方法、手段滞后;学生管理队伍不稳定;缺乏专业课教师担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问题。另外,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以及学生的职业定向性等因素都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要引入企业管理模式,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培养成为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积极推进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高职教育类型特征的重要举措。学生工作企业化管理的本质就在于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二、企业化模式下的学生管理体制
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自然班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基层单位。班级管理直接关系到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是否能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
(一)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
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在思想上还没有能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人生观和是非观,而且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生活能力较差,个人理财能力弱。同时,个性也较为自主、独立,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冷漠,集体观念淡薄。针对这种情况,用企业化的管理模式管理学生,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可以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创业精神,以及良好的职业习惯,服从企业管理。
(二)创新班级管理模式的需要
当前,班级管理沿袭传统的管理方式,大多采用灌输式、指挥式、压迫式的管理,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不高,远远滞后于企业管理。正是出于这种考虑,笔者提出将企业管理模式引入班级管理中去,实施班级企业化管理,就是把一个班级模拟成一个公司,借鉴企业管理中的部分先进理念,创造和模拟企业情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管理氛围,尽快跟社会接触,跟市场接轨,提前实现向员工角色的转换,真正做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
三、班级管理引入企业化模式的内涵
现代公司制度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和控制体系,部门类别及规章制度配套适应。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借鉴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一)引入企业组织结构
按照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引入公司管理模式的组织结构,班主任应把班级管理模拟成一个企业管理模型,帮助学生建立班级与企业的对应关系,班主任要让学生明白,应把自己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学会人际沟通、协调、组织等技能,学好专业知识技能,才能适应未来的企业。在班级干部队伍建设中,班主任应采用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模式,在班干部任用上采用自我推荐,然后以竞争方式聘用。班主任聘班长,班长聘中层委员,实行层层负责制。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班干部采用竞争上岗(根据个人量化考核成绩、学习、工作成绩、同学民主选举、班主任综合考核),让每位同学积极参与,公平、公正,使每位同学都有锻炼机会。通过班级干部队伍建设,形成良好的班级团队精神。
(二)引入企业管理规范
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全体员工行动的规范和准则,是企业管理机构正常运转的根据和保证。企业的发展壮大与成功,都离不开一套系统、科学、严密、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为积极稳妥地运营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必须引入企业员工管理、民主管理、奖惩管理等规章制度。结合班级管理的实际,制定一些与企业相似的《考勤制度》《奖惩制度》《干部选择、任用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器材赔偿制度》《员工手册》等系列文件。这样,整个班级的管理模式发生了转变,评价方式和激励机制也发生了变革,给师生双方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奇感,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的兴趣和激情。
(三)引入企业竞争机制
企业导入市场竞争机制,能更大限度地激活员工的竞争意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达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效益的目的。在班级管理中,一个班级在学校的诸多班级中有着良好的形象,能够“产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在班级内部也必然产生一个良好、公平的竞争激励机制。例如,在班级管理中实行班级干部“竞争上岗”机制,可以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改变管理的角色认定,让学生在公平、民主的气氛中发展自我;在班级中实行班级干部“末位淘汰制”,按照“能者上,劣者下“的运行机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有利于学生提前进入竞争状态,以适应将来就业后的工作和生活。
(四)引入企业质量管理
班级管理也应是全班同学的参与而非少数几个班干部。质量保证体系应由“计划—实施—检查—督促—反馈“环节构成。这一理论提示在班级管理中也要一环扣一环,缺少任何一环都是不行的。例如,制订的班级工作计划、班规、考核规定等等,如不及时进行检查、反馈,就等于一纸空文。所以,对于实施的计划、班规等,每天都有检查、每周都有统计、每月都有讲评,并依据考核规定进行加扣分处理,奖罚到人。每周召开班会,对工作进行总结,指出不足,及时找个别违纪学生进行谈话,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使班上出现的问题能尽快解决。
(五)引入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经营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的总和。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心理和行为有着巨大的凝聚、规范作用,它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甚至有人提出,企业文化将成为未来企业的第一核心竞争力。
在班级管理中,应吸纳企业优秀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如市场竞争文化、诚信和谐文化、团队协作文化、创业创新文化等,强化诸如诚信、守纪、敬业、团结等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在校内感受到的是浓厚的企业文化熏陶,接受的是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领悟到的是企业的严格管理和企业的文化内涵,这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四、班主任应成为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实践者
企业管理的对象是企业员工,其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工人生产优质产品,进而获得高效益。而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学生自身就是班级的“产品”。“产品”是通过教师的劳动作用与“产品”本身心灵内的优化共同创造出的特殊优质产品—人才。班主任是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具体组织者、实践者、推动者,这就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班主任应树立强烈的企业管理理念。班级企业化管理需要营造仿真的企业氛围,班主任负有重要职责,所以必须学习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从教育管理向企业管理转变,尤其要运用人本管理的教育理念。
其次,要加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学习。班主任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迫切要求班主任既要掌握企业管理的知识,又要熟悉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既要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泛的兴趣爱好;既要有鲜明的时代感,又要有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
第三,构建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实行班级企业化管理以后,师生关系应更为平等、民主、和谐。老师作为“公司负责人”与班主任相比,要做的事情更多。工作中,需要与“总经理”、“副总经理”商量;“员工”的思想动态也要随时掌握,相互之间需要融洽配合;考核、评优、奖惩等都需要听取“员工”的意见,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打造企业文化来塑造核心竞争力。作为日常工作的支持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领头羊”的示范作用对学生及“员工”进行导向。
五、总结
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对人才培养和维护高校及社会稳定方面起着积极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教育迫使高校学生管理者要不断研究、探索和实践高校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新思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工作方针,坚持“育人”的工作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使学生管理工作集教育、管理、服务、指导、咨询、维权、关爱为一体,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坚持不断学习借鉴优秀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成功的作法,把相关管理经验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结合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结合各高校的校情和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改革创新实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使之在人才培养和维护高校稳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进.从学生事务管理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J].党史文苑,
[2]郑军.高校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优秀硕士论文
[3]马真.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C].优秀硕士论文
[4]高文洁.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日常管理[J].交通高教研究.1998,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