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指标分析

财务指标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指标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指标分析

财务指标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人单合一;海尔模式;财务指标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9-147-02

一、引言

2005 年12 月25 日,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要解决内部管理和外部市场拓展两张皮的问题,就敏在“ 海尔创业21周年暨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研讨会”上宣布海尔将启动新的发展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这是海尔继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之以市场为导向, 以用户订单为中心, 是企业获得后的第四个发展战略。新的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海尔取胜全球化市场的发展模式是人单合一。

在全球化背景下海尔的企业精神和工作作风从“ 敬业报国、追求卓越;迅速反应、马上行动”升级为“ 创造资源、美誉全球;人单合一、速决速胜”。张瑞敏认为,“ 直销直发”是实现“人单合一”的基础,而“正现金流”是“人单合一”的最重要的结果。“人单合一”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订单,都要对定单负责。“单”是市场第一竞争力,人与之合一就要服从这个要求,在事先确定的、而不是上级下达的市场空间里以最快速度捕捉商机,产生快于对手的竞争力。人单合一就是要解决内部管理和外部市场扩展两张皮的问题,就是以外部市场目标为中心强化内部的管理。

不过以前对“人单合一”的分析多来自理论分析,而很少从财务报表角度展现“人单合一”给海尔集团带来的变化,文章认为若从财务指标角度进行分析,可进一步论证海尔集团该战略给企业带来的效果。

二、“人单合一”模式的介绍

(一)内涵和实质

1、“人单合一”模式是精益生产的新发展

精益生产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根据其在“国际汽车项目”研究中,基于对日本丰田生产方式的研究和总结,于1990年提出的制造模式。其核心是追求消灭包括库存在内的一切浪费,通过消除所有环节上的浪费来缩短产品从投入生产到运抵客户所需时间,主要通过“适时制”和“自动化”加以实现。 “人单合一”模式正反映了精益生产的零库存、低成本和快速反应的特征,不仅可以消除原材料库存,也可以消除产成品库存,而且有助于降低废品成本。

2、“人单合一”是有中国特色的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一种综合的以工作位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系统管理方式。它是一个组织中上级管理人员同下级管理人员,以及同员工一起共同来制定组织目标,并把其具体化展开至组织每个部门、每个层次、每个成员,与组织内每个单位、部门、层次和成员的责任和成果相互密切联系,明确地规定每个单位、部门、层次和成员的职责范围,并用这些措施来进行管理、评价和决定对每个单位、部门、层次和成员的贡献和奖励报酬等一整套系统化的管理方式。“人单合一”模式就是将企业目标分解到各个定单上,将各个定单所承载的责任以分定单的形式下发给相关员工,由员工对各自的定单负责。管理部门通过评价各个定单的完成情况对员工进行绩效考评。

(二)“人单合一”模式的内容

“人单合一”模式的内容包括:“人单合一”、“直销直发”和“正现金流”。“人单合一”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模式;“直销直发”是实现“人单合一”的基础;“正现金流”是目前“人单合一”必须保证的结果。

三、海尔集团财务指标分析

近三年海尔集团财务指标汇总表如下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分析

由于变现能力较差的存货在流动资产中占的比例较大,所以,一般情况下认为企业的流动比率维持在2:1左右比较合适。而明显海尔集团该指标从2005年的5.33降至2006年的2.6503,而2007年则进一步为1.9269。说明海尔集团的资产流动性在“人单合一”战略后越来越强。

2、速动比率分析

一般情况下,速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越有足够的能力偿还短期债务,同时也表示企业有较多的不能盈利的现款和应收款项,企业就失去了收益的机会。速动比率的公认标准为1。对海尔集团来讲,2005年为0.0276,而2006年为2.0038,到2007年达到1.2026,说明2005年偏低,2006年又调整过高,2007年则基本达到公认标准。说明集团短期偿债能力正在“人单合一”后逐年步入最佳。

3、现金比率分析

现金比率过低,说明企业即期偿付债务存在困难。现金比率越高,表示企业可立即用于偿付债务的现金类资产越多,偿还即期债务的能力越强。现金比率的公认标准为20%以上。现金比率在40%到80%之间的公司都是经营稳定、资金运转良好的公司。海尔集团2005年为0.9287,而2006年为0.7719,到2007年为0.5987。均在公认标准之上,但呈现下降趋势,并逐步达到均值,说明集团在保持很强的即期债务的偿还能力的前提下,正使指标更加合乎企业要求。综上分析,“人单合一”模式的采用不仅保持了海尔集团很强的资产流动性,表明了集团偿付即将到期债务的实力,说明集团财务状况良好。并且,“人单合一”模式使各项指标更加优化。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1、资产负债率分析

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财务状况活动的能力,以及在清算时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这个指标反映债权人所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在40%至60%比较适宜。海尔集团2005年为0.1067,而2006年为0.2533,到2007年为0.3694。该指标的逐步从低到高的增加并越来越接近一般适宜程度,说明集团保证长期偿债能力的同时,正在积极利用财务杠杆效益,使企业更好的调整资本结构。

2、产权比率分析

衡量企业的风险程度和对债务的偿还能力。一般情况下,产权比率越高,企业所存在的风险也越大,长期偿债能力也较弱。因此,产权比率指标为1是最为理想的。海尔集团2005年该指标为0.1292,而2006年为0.3710,到2007年为0.5857。说明集团一直保持较低的产权比率,所以集团存在的风险不大,并且长期偿债能力强,并且该指标逐年的上升,说明集团正在使该指标趋向最为理想状态,估计,不出几年会达到1。

综上,海尔集团的“人单合一”模式在长期偿债能力方面的提高是很显然的,即集团正实现低风险,高长期偿债能力的目标,且集团正跨入公认的良好的财务状况。

(三)资产管理分析

1、应收帐款周转天数

一般来说,应收帐款周转天数越少,说明可能出现的坏帐损失越少,企业的经营效率越高。西方可接受的标准政策是15天。但是,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的调研报告,中国的实际状况是平均突破了80天。海尔集团2005年的应收帐款周转天数为56.7647,而2006年为25.4876,到2007年竟为7.1703。该指标的逐年大幅下降说明集团的经营效率越来越高。

2、存货周转天数

衡量企业销货能力强弱和存货是否过量的重要指标。通常情况下,存货周转天数越少,说明企业的销售效率高,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从另一方面来说,即企业的获利越多。存货周转速度反映存货管理水平,存货周转率越高,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企业设置的标准值为120天。海尔集团存货周转天数2005年为19.4138,而2006年为25.0777,到2007年为36.2746。说明集团的周转天数一直保持在良好状态,表明管理水平很高。

3、总资产周转天数

衡量公司运用其资产所产生销售额大小的效率。总资产周转率综合反映了企业整体资产的营运能力,一般来说,总资产周转天数越短,表明其周转速度越快,营运能力也就越大,总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赢利性越好。海尔集团总资产周转天数在2005年为149.8406,在2006年上升到157.6742,但在2007年下降为138.5870。说明集团的总资产周转天数在各行业中表现是良好的,并且正在进一步缩短,所以集团的总资产使用效率是高的,营运能力很大,赢利也是不错的。

综上,海尔集团的“人单合一”模式在资产管理方面表现突出,特别是应收帐款周转天数,逐步下降到7天,可见集团的经营效果之高,并且存货周转天数虽有增高,也远在企业设置的标准之下,“人单合一”模式的效果可见一斑。

(四)赢利能力分析

1、销售利润率分析

衡量企业一定时期销售收入获取利润的能力,是盈利能力代表性财务指标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通过扩大销售获取利润的能力越强。2005年中国家电行业年利润率仅有0.61%,而2007年1-8月家电行业运行状况销售利润率为3.32%。海尔集团销售利润率2005年为0.0145,而2006年为0.0160,到2007年为0.0256。集团该指标的逐年提高说明销售收入获取利润的能力不断提高,是集团经营良好的信号。

2、资产利润率分析

衡量企业赢利能力的综合性指标,是企业赢利的关键。其是驱动权益净利率的基本动力。企业设置的标准值为0.08。该指标越高,表明资产利用效果越好,利用资产创造的利润越多,企业的赢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海尔集团资产利润率由2005年的0.0353,上升到2006年的0.0370,到2007年竟几乎达到2倍,为0.0674。说明集团的资产利用越来越好,赢利能力越来越强,以近2倍的增长表明经营管理水平的成功,并且越来越接近企业设置的标准值,这应是“人单合一”模式的成果。

综上,从赢利能力方面分析,海尔集团的“人单合一”模式的效果很明显,在指标上表现为很大的提高,集团的获利能力正逐步加强。

结语

分析“人单合一”模式的实质,并通过财务报表指标来表述该模式对海尔集团带来的具体成果,各项指标都说明“人单合一”模式确实给海尔集团带来了整体的优化,并且数字化的表述说明“人单合一”模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管理模式创新的成功,诠释了海尔集团的全球化品牌战略。

参考文献

[1](英)托尼・格伦迪著.大师论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张瑞敏.海尔模式就是“人单合一”[J].管理世界,2005,(12).

[3]王大刚.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人单合一[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0).

[4]芮明杰.管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5]冉秋红.战略成本管理的观念、方法与应用[J].中国软科学,1999,(10).

[6]张颖.从会计报表分析看企业财务状况及其发展前景[J].广船科技,2005,(2).

财务指标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指标 ;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将报表数据转换成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帮助报表使用者更进一步的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进而做出科学的决策。

一、上市公司重要盈利财务指标的解读

盈利能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上市公司与其他形式的企业相比有着自己特殊之处,在每股收益、市盈率、股票获利率、股利支付率、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股利、市净率、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等盈利能力指标中,最重要的指标是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这几项指标一直受到证券市场及各利益相关者的关注,证券信息机构也是按照这三项指标高低定期公布上市公司排行榜。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分析中,每股收益表明每股普通股本年度获得的净利润,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相对客观、直接的比率指标,但它不反映股票所含的风险,每股收益的大小受公司所获净利润、股利分配政策、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每股净资产是股东权益与期末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总数的比值,该指标反映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所代表的净资产成本。净资产收益率是指公司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充分体现了投资者投入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反映了投资与报酬的关系。

二、上市公司重要盈利能力指标的局限性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中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在上市公司财务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这几项指标是否能真实的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关键在于上市公司是否有利润操作的行为,这与指标本身存在的缺陷息息相关。

三、盈利能力指标中存在的缺陷

在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中,常用的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基本上都是对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报表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评价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中除了以上所述的几项重要指标外,还有许多分析指标,如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这些指标不能反映出公司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只能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量”,不能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通常,公司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显然,运用这些不能反映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的财务指标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是不全面的。上市公司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获得配股资格及出于避税的目的而进行利润操纵,粉饰会计报表,使得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失真,导致所运用的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缺乏正确性和科学性。

四、营运能力财务指标存在的缺陷

营运能力指标是财务分析体系中重要的一项指标,营运能力指标主要有总资产产值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及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这些指标在财务分析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应收账款周转率作为企业营运能力指标之一,在财务分析中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在进行财务分析时,没有考虑公司应收账款的回收时间及风险状况,不能准确地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的收回进度;二是实际经营活动中销售具有季节性,各个季度的销售情况都不一样,其赊销情况也不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当赊销业务量各年相差较大时,仅通过该指标是不能对跨年度的应收账款的收回情况进行联系的反映;三是由于实际经营活动中往往不能及时提供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变化情况,该指标只有在年末根据本年的销售额和应收账看的平均占用额计算得出。此外,与应收账款周转率一样,存货周转率作为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存货运营效率的综合指标,在实际应用中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存货周转率受存货计价方法的影响很大,企业的不同时期或是不同的企业的存货计价方法可能不相同,在分析存货周转率时,该指标就会因存货计价方法的不一致而缺乏可比性。另外,企业管理层为了改善资产报酬率,就会对存货周转率进行调整,降低存货水平和周转期,这样该指标就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存货营运效率。

五、改善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财务指标在财务分析中存在着种种缺陷,这就要求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财务分析者应该考虑到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分析得出客观真实的财务信息。对于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相关利益者来说,通过企业的财务指标获得上市公司的真实的财务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体系进行改善就显得很重要必要。本文就改善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体系的建议归集为以下几点:

1.上市公司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一是不应仅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数据进行分析,还应该集合现金流量表来分析比较,不应仅局限于静态的角度看问题,更应该从动态的眼光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二是应该将近三年的财务数据结合起来,注意有关数据的勾稽关系和产生不正常变化的指标,重点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三是对财务指标进行统一的定义,增强财务指标的可比性,统一计算指标的口径,这样对比分析才有意义;四是要将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结合起来分析,使二者在财务分析中发挥相互作用,全面反映公司的具体情况。

2.建议用主营业务收入代替净收益进行重新计算。通过对净资产和净收益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每股净收益、净资产收益率这两个财务指标的决策相关性。

3.在进行偿债能力分析时,注重分析各项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要充分认识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属性,集合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从静态和动态两种角度分析比较。此外,还要对财务分析方法进行改进。

4.从会计法规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进行严格规定,加强社会监督,防止内部人对财务数据的人为操纵,特别是对于关联交易的有关信息应该及时而准确的披露。

参考文献:

[1]余凯.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问题研究.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J)2008年第7期.

[2]王靖楠.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研究.当代经济(J)2007年第5期.

财务指标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指标体系 医院财务分析 应用

在当前医院的运营过程中,随着医院在财务管理方法上也在不断的改革深化,医院的经营权在各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自,尤其表现在资金的筹集、分配以及使用上。所以,制定科学的财务指标体系是保证医院资金得到有效利用的有效途径。现代的财务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指标体系来为医院的医疗活动、服务政策以及资金运作提供参考依据,对于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财务分析的几个基本方法

医院想要开展财务分析,就必须要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财务的分析方法对于财务分析结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掌握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能够大大提高财务分析的效率,下面是几个较为常见的财务分析方法:

(一)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又被称作为比较分析法,也有人将它称为水平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一种以揭示医院的经营成果变动和资金情况为目的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它主要利用医院的财务报表中呈现的各类相关数字资料来对一段时间内的相同指标进行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通过对比数据从而得出资金数据的增降幅度和变动方向。这种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的得出数据变动原因以及性质,为医院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二)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利用待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各因素对于待分析指标的影响大小和影响方向。在对于医院财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当很多因素都对分析指标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因素分析法就显得非常实用。先可以假设其他几个因素不发生变化,再从头到尾确定每一个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大小。因素分析法区别其他方法的最大地方在于,因素分析法能够应用数学的方法来将事物资料的外部特征和内部联系进行相互印证、去粗取精、辨识真伪等处理,最终得到想要的结果。

(三)比率分析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计算医院财务中各个比率的指标来确定医院经济活动的变动程度的一种方法。采用比率分析法能够在某些情况下将不能比较的指标转换成为可以比较的指标,大大便捷了分析的难度。比较分析法计算方便快捷,结果易于判断,但同时这种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其对比项目的相关性以及口径的一致性等内容。

(四)盈亏平衡分析法

盈亏平衡分析法又被称作为“本一量一利”分析,这种分析方法能够有效的分析医疗的成本、服务以及收益这三方面的相互关系,分析出医院医疗服务以及规划目标预期收益的平衡关系,进而大大降低医院的大额投资风险。

二、医院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

(一)经济效益指标

经济效益指标包括收支结余、管理费用、总资产数量以及人员经费等等因素,它主要针对医院的收益水平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其中收支结余是对于医院的总收入以及赚取的利润进行综合衡量,这项数据反映了医院的获利情况及获利大小,这项指标的数值越大医院赚取利润越大;管理费用能够有效的反映出医院的收支结构相比较其他年度而言是否合理;而总资产的数量则反映出了医院的获利能力,总资产的结余率在数值上等于业务的收支数和总资产平均数的比值,比值越高越好。

(二)盈利能力指标

盈利能力指标时包括医药收入净利率、医疗收入成本率以及药品的收入成本率在内的诸多利率分析因素。医疗收入成本率以及药品的收入成本率是反应医疗支出费用以及药品支出费用对于医疗收支结余量和药品收支结余量的影响大小的利率,需要密切注意收支结余的质量。而医药收入的净利率则反应了医药收入的净利益,也是医院财务分析的重要指标。

(三)偿债能力指标

该项指标对于衡量医院的资金流动比率、资产的负债率以及资金速度比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流动资产以及流动负债的比值也反映出了医院的债务偿还能力。相对于流动比率来说,速度比率更能够体现出医院的偿还债务能力,资产的负债率就是医院的资产总额与其负债总额的比值。

三、结束语

财务分析是医院实现财务有效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好的财务分析报告不仅能够客观评价总结医院中已发生的财务状况以及财务结构,同时也能够为医院的财务支出预算和医院高层做出的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所以,做好财务分析对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做好财务分析就势必要建立科学高效的财务指标体系,掌握良好的分析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清晰客观的总结出财务管理中潜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切实做好财务分析的工作,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才能够为医院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美君.浅谈医院财务分析的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0):589-591.

财务指标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 财务指标 信度 效度 因子分析法

随着我国GDP的快速增长和汽车消费需求的不断升温,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带动和影响着我国整个工业的经济发展以及产业金融资本与非产业金融资本的流向和流量。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已成为公司、股东、债权人、员工、政府管理部门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并且亦成为整个汽车行业发展水准的风向标。

汽车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汽车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能源及现代化系统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提高对动态多变的产品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先进汽车制造技术正朝着精密化、柔性化、集成化、网络化、全球化、虚拟化、智能化和清洁化的方向发展。

一、信度

信度(Reliability):它是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信度也称为可靠性,即当被测量对象本身发生变化,用同样的“尺子”去重复测量时,总是获得类似的结果。因此,信度也被称为一致性。如果说一个财务指标的信度高,表示这个财务指标值经反复测试都保持一致。对不同汽车制造业公司来说,便是指这一财务指标值经反复测试都大致相同。如果说某次测试完全可靠,那么便指这次测试排除了一切误差,绝对地准确。即这一指标值反复测试后完全保持一致,各个指标经反复测试后,其值完全相同。其实,绝对的准确是不可能的,因为受内外部影响较大。

二、效度

效度: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它是指检测工具所测定的现象与真实情况的吻合程度,即检验测定工具的准确性、真实性。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财务指标的效度(有效性)指这些指标是否能有效的检测了它所要检测的东西,是否达到了它所预定的目的。效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主要是利益相关者即公司、股东、债券人、员工关注的点不同,由此,推测的结果只能是相对有效,而不是绝对有效。从这个意义上讲,效度是一个程度上的概念,它反映了根据几个财务指标值作出推论或预测的准确性程度。

三、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评价财务指标的两个重要参数:信度和效度。信度与效度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两斤白糖”,两斤是信度,白糖是效度。如果测出来的是一斤半或者是两厘米,那就说明信度有问题。如果测出来的是盐巴或者大米,不是我们想要糖,那就是效度的问题。它们体现一种既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关系。信度侧重于指标测试结果的一致性;效度则强调达到其预期测试意图的程度。高效度只能以指标的高信度为基础。离开信度,效度就无法实现。同时唯有充分考虑到影响效度的因素,才会有效地增加指标的信度值,否则信度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四、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是指收集传达财务信息,说明资金活动,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成果的经济指标,是可以通过企业的财务报告中的数据计算的指标。

上市公司的财务评价内容基本应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第一,偿债能力。反应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负债水平以及偿还债务的能力。借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第二,营运能力,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借以评价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资金周转状况和现金流量情况等;第三,盈利能力,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这一能力可以加强企业偿还债务能力,提升企业信誉;第四,发展能力,反映企业的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借以评价企业发展趋势与经营前景。

五、用因子分析法对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排序

参照我国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企业财务通则》,遵循评价指标的系统性,可比性和课操作性原则,所选11项财务指标均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常用指标如下:盈利能力(X1:净资产收益率X2:主营业务利润率X3:总资产利润率);偿债能力(X4:资产负债率X5:速动比率X6:流动比率);营运能力(X7:总资产周转率X8:流动资产周转率X9:应收账款周转率);发展能力(X10: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11:总资产增长率)。

样本主要选取我国沪市A股市场的30家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2013年1―4季度的财务报告(因数据量较大,本文不予列出)作为研究对象,其数据来自于新浪财经各公司披露的季报或年报,数据可靠性得到保证。

六、汽车制造业财务指标的效度的实证检验

1、因子分析法试用性检验

运用SPSS软件对四个季度的样本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得出KMO值分别为:0.616、0.570、0.613、0.670,均大于0.5,基本适合因子分析,Bartlett给出的相伴概率均为0,小于均值水平0.05,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以季度一的检验结果为例:

2、确定因子载荷

首先具体分析第一季度的数据,通过SPSS软件对第一季度数剧进行因子分析,以主成分法提取公因子,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即公因子方差,从而得出各公因子对原始数据信息的贡献率。得到表1、表2。

如表1所示,前四个因子的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了84.613%,比较充分的反映了原始数据信息,将其提取出来以代表所选11项指标。如表2所示,因子成份矩阵中,因子F1绝对值系数比较大的有X5、X6这两个指标,分别表示的是速冻比率,流动比率,这两个指标体现了公司的偿债能力;因子F2中所占比重较大的是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利润率,体现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因子F3中所占比重较大的是应收账款周转率,体现了公司的营运能力;因子F4中所占比重较大的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率,体现了公司的发展能力。以此对后三个季度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各季度的成分矩阵,依次如表3所示。

由表可知,后三个季度提取三个因子代表所选11项指标,有所得的后三个季度的因子成份矩阵表可得,各矩阵所示因子内涵一致(这里的F2’因子涵盖了季度一中F2和F3)由各表归纳可得:因子F1中绝对值系数比较大的有X4、X5、X6,体现了公司的偿债能力;因子F2’中绝对值系数较大的有X1、X3,体现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因子F3中绝对值系数较大的有X10、X9,体现了公司的营运能力发展能力。

七、分析结果

通过因子分析法,从11项指标中提取了四项公因子,分别充分反映了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又根据成份矩阵表得知各指标在四个因子中所占比例,从而选取出了能最有效地反映公司情况的财务指标:最能有效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的是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最能有效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是总资产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最能有效反映公司的营运能力的是应收账款周转率;最能有效反映公司的发展能力的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同时,各因子对评价公司综合财务状况的贡献大小不同,贡献最大的是偿债能力;其次是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贡献相对较小。因而,可以据此分析各公司财务优势与不足,衡量其在汽车制造业所处位置,借此调整公司财务管理目标,改善公司综合财务状况,从而提升公司竞争力。

(注: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课题组成员:郭攀,李瑶,黄阳,刘樱子。)

【参考文献】

财务指标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 每股收益 每股净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

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指标很多,投资人要通过众多的信息正确把握企业的财务现状和未来,没有其他任何工具可以比正确使用财务比率更重要。有人认为我国股市仍属于“政策市”,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仍是捕捉消息,尤其是政策面的消息,在很大程度上排斥技术分析和财务分析,甚至声称根本不看财务报表。毫无疑问,把握好一个股市的大势至关重要,在目前中国股市行政特征浓厚的情况下,消息的重要性短期内无以替代。但无论如何,上市公司的质量差别很大,一个投资者如果致力于中长线投资,学会正确使用财务比率则十分重要。因为从长远来看,投资者的长期收益,无论来源于价差,还是股利分红,最终仍取决于被投资企业的业绩上扬。所以,通过财务指标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仍很重要。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最重要的财务指标是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这三个指标用于判断上市公司的收益状况,一直受到证券市场参与各方的极大关注。证券信息机构定期公布按照这三项指标高低排序的上市公司排行榜,可见其重要性。但笔者建议在使用这三个指标时要做一定的调整,尤其是在选择投资目标,以期寻找一个有真正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时。以下就为什么要调整及如何调整逐一论述。

三个重要的财务指标的计算及其含义

(一)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若存在不可转换优先股,则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年末股份总数-年末优先股数),若年度中普通股增减,则平均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发行在外月份数/12。每股收益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不反映股票所含的风险。股票是一个份额概念,限制了每股收益的公司间比较。每股收益多,不一定意味多分红,还要看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每股收益的延伸分析可以分析以下几个指标:市盈率、每股股利、股票获利率、股利支付率、股利保障倍数和、留存盈利比率。

(二)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年度末普通股数,该指标反映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所代表的净资产成本即账面权益。在投资分析时,只能有限地使用这个指标,因其是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既不反映净资产的变现价值,也不反映净资产的产出能力。

(三)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其中净利润=利润-优先股股利,净资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对三个重要财务指标的调整分析

(一)每股收益调整

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关键在于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利润操纵行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会计环境和经济环境,以论证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是否具有利益驱动。

1.在发行市盈率受到限制时为提高发行价格而进行利润操纵。新股发行额度都是“稀缺资源”,上市公司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募集到更多的资金,只有尽量提高发行价格。新股发行价格受到发行市盈率的限制,一般控制在20倍左右。尽管没有明文规定,但发行市盈率若高于15倍一般很难获得证券市场监管部门的批准。在发行市盈率为常量的情况下,要提高每股发行价格唯有在每股收益这个变量上做文章。1996年以前计算发行市盈率的公式是:“发行市盈率=每股发行价格/发行新股年度预测的每股收益”,于是1996年以前发行新股的不少公司将盈利预测高估,其中少数公司盈利预测数远高于实际完成数。针对上述情况,证券监管部门对计算发行市盈率的公式做了修正,修正后的公式为:“发行市盈率=每股发行价格/发行新股前三年平均每股收益”。于是此后发行新股的公司多在历史数据上做文章。有的公司把不能直接产生盈利的资产尽量剥离,以较低的费用与营业收入进行配比而使利润增加。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由于受发行新股额度的限制,只能从原有总资产中剥离出一部分资产折股作为发起人股,对这部分资产的盈利能力只能根据历史数据进行模拟,模拟计算的利润无须缴纳所得税,但却是制定发行价格的依据,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2.为获得配股资格而进行利润操纵。大多数上市公司上市的目的是为了能方便地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在中国大陆,股份有限公司已有数万家,但其中只有数百家上市公司能够以向老股东配售新股的方式筹集资本。因此许多人认为,如果失去了配股资格也就失去了公司上市的意义。

中国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配股资格有严格的要求:上市公司在配股的前三年,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必须在10%以上,三年中不得有任何违法违规的记录。而且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投资者往往认为该上市公司具有发展潜力。于是在政府对配股行为的行政干预,上市公司自身发展对配股资金的需求,以及投资者简单的价值判断对上市公司形成了压力。在这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净资产收益率10%成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首要目标。

于是净资产收益率位于10%-11%区间的上市公司很多,而净资产收益率位于9%-10%区间的几乎没有(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类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只要三年保持9%以上即可获准配股,因而属例外)。

3.为避免连续三年亏损公司股票被摘牌而进行利润操纵。根据《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条例》的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其股票将被终止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公司取得发行额度且争取上市非常不易,公司上市后又被摘牌,对股东而言是莫大的损失,公司丧失上市资格意味着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的浪费。上市公司往往认为股票被摘牌是对公司的最严厉的处罚,所以宁愿帐务处理上玩一些花样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也不愿意出现连续三年亏损而被判处“死刑”。

由以上分析可知,上市公司确实存在利润操纵的动机,上市公司在年度报表审计中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事件也屡见不鲜,程度更恶劣的如“琼民源”“红光实业”事件,这些都证明了对上市公司出具的财务报表在使用时进行一定的调整更为必要。

(二)净资产

对净资产进行调整,应予调整的项目其实就是上市公司易通过其进行利润操纵之处。调整后的净资产能使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这两个财务指标的决策相关性大大增强。如何对净资产进行调整呢?参考1997年12月17日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财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可对净资产进行以下四个项目的调整。即:三年以上应收款项、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和递延资产四个项目。下面对每一项目进行逐一分析,揭示其可被利用来进行利润操纵之处。

1.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应收款项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四个项目,但应收票据一般为短期信用票据,其呈兑期一般在一年以内,因而“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一般只包括“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三个项目。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某一公司而言,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而且即使存在,也早已100%地计提“坏帐准备”,直接将其潜在的损失全部进入当期损益,因而对账面股东权益不存在负面影响。而在我国,由于存在大量的“三角债”,以及人为利用关联交易通过“应收账款”项目来进行利润操纵等情况。因而“应收账款”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一直居高不下,不少企业甚至大量存在三年以上账龄的应收账款。再者,由于我国过去的财务制度规定的坏帐的计提比例太低,造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广泛存在资产不实,“潜亏挂帐”现象突出。而资产的本质是可以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也就是说,资产能单独或与企业的人力资源和其他资产相结合,直接或间接地为未来的现金净流入做出贡献。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难为企业的现金净流入作出贡献。列作资产容易给使用者造成误解。

预付货款与应收账款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商家相互提供的一种信用。一旦接受预付款方经营状况恶化,缺少资金支持正常经营,那么付款方的这笔货物也要遥遥无期。有时,预付货款也是关联方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一种方式。所以,把预付货款作为调整净资产的一个项目是比较稳健的做法。

其他应收款项目原指企业发生的非购销活动的应收债权,如企业发生的各种赔款、存出保证金、备用金以及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等。上述两项费用如在本期确认,将会使税前利润因此减少。其他应收款起到了推迟确认费用的作用,失去了其原有意义。

2.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待处理财产净损失一般是指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的盘盈和毁损。这些财产损失除少量可由过失人负责赔偿,或由保险公司赔偿外,其扣除残料价值后的差额便为“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其一般处理为:通过“营业外支出”或“管理费用”项目进入损益表,减少当期税前利润。所以,“待处理财产净损失”的经济实质是本应进入损益表冲减利润的损失或费用项目,根本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而且,不少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挂帐列示巨额的“待处理财产净损失”,有的甚至挂帐达数年之久。这种现象明显不符合收益确认中的稳健原则,不利于投资者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3.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无实质上的重大区别,均为本期公司已经支出,但根据“权责发生制”和收益费用确定的“配比原则”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各项费用,简言之均为“等待摊销的费用”,只是“待摊费用”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而“递延资产”的摊销期超过一年,因此可将之称为“长期待摊费用”。严格意义上讲,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并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因为对于它们很难估计其是否有预期的未来收益或服务潜力,但它们似乎又同未来的经济利益相联系,而且在会计实务中,不少人也习惯与把已发生的成本描绘为资产。因此,成本就是资产的观点,加之收益确定时“配比原则”的需要,使得这些递延项目也能以“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方式进入资产负债表。

总之,递延项目既包括含有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又包括很难确定其含有未来经济利益的支出或损失,但却以尚未耗用的未来经济利益的面貌出现,且金额一般较大,因而只能按照配比原则在其受益期内摊销。但在一些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中,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的摊销很不规范,为上市公司推迟确认费用提供了便利。

(三)净收益

在上市公司存在利润操纵的情况下,对净收益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每股净收益、净资产收益率这两个财务指标的决策相关性。刚才介绍的几个科目多被用来推迟确认费用,下面则从收入方面对净收益进行调整。

首先,应用主营业务收入代替净收益来重新计算,作为每股收益及净资产收益率的参考项目。主营业务收入指经营营业执照上注明的主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有时,如果营业执照上注明的兼营业务量较大,且为经常性发生的收入,也可归为主营业务收入。

一般而言,一个业绩斐然或者成长性很好的企业往往是因为在其主营业务上取得了成功所致。一个企业或许可以将多余资金用于寻找新的增长点或开展多角经营。但最好也要围绕其主业经营,即发展一些与主业相近或相似的行业,即这些行业在技术要求、工序要求、人员要求方面与主业近似。或者,新发展的业务是为了支持主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解读一个财务报表时,如果一个企业的利润不少一部分来自于非营业利润,如:出租房屋出租土地等其他业务收入,或来自于资本市场上的炒作等。这些与企业的长远发展并无十分明显的相关性,很难由这样的利润认定其有长远的投资价值。

至于企业按权益法或成本法计算的“投资收益”,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处理。若这部分投资收益来自被控股子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则也可并入主营业务中进行计算,但投资收益往往来自于关联方,这一直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的一个黑洞。所以,若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大,也应引起投资者的注意。

主营业务的重要性也可通过现有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说明。有研究者认为我国股市中实际上已出现了5种类型的绩优股,除传统的老牌绩优股外,还有高科技绩优股(如东方电子、清华同方、中兴通讯等);重组绩优股(如:国嘉实业、方正科技等);享有资源优势型的绩优股(如:稀土高科、东阿阿胶等)和新上市绩优股(如:中关村、清华紫光)不难发现,这些绩优股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十分明确的主业,其主要经营产品有的甚至可以说是家喻户晓。1998是股市的一个“资产重组年”,很多企业进行了资产重组,根据《中国证券报》的一项调查表明,1998年进行了资产重组的企业,其后的业绩不尽相同,业绩令人满意的重组往往是在经历了大股东变更后,大大改善了治理结构,有的通过彻底的置换,更换了经营范围,有的由于剥离掉劣质资产强化主业。由此可见,主营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另外,对于房地产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控股的房地产业子公司要注意其在收入确定方法以防止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况发生。房地产的开发周期往往需要几年,按照确认营业收入的会计理论,房地产企业在预售房屋或签订售楼合同后,按工程进度确认销售收入和与之相对应的成本也不无道理,但有的企业却以售楼合同金额确定为当年销售收入,从而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经过以上调整,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这三个指标虽然会由于这些稳健的调整而在某些方面降低其相关性,所以,不要求也不可能要求全部上市公司方公布调整后的数据。但投资者若将其用于对企业的盈利状况进行评价,其可靠性无疑会大大提高,比较适应我国当前股市的某些现状。

参考文献:

1.蒋义宏,李树华.证券市场会计问题实证研究.[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