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力体制机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国际电力体制改革概览
1.英国电力改革
英国电力改革始于撒切尔政府时期。“改革前英国电力工业是按1957年的电力法,由国有化的中央电力局统管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发、输和配电。其特点是集中、统一、垄断和国有。”1983年《能源法》的颁布拉开了英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序幕,它允许非公企业加入电力行业, 国家电网可供多种所有制的电厂使用。地方电力公司可以进行电力分销,允许它从私人电力公司购进电力。此后,英国再次修订《电力法》,建立起电力产业管理体制新框架,电力产业进行了重新组合,将国家发电资产重组成三大电企:原子能电力公司、电力生产公司、国家电力公司;将电力生产与电力传输独立,把国家输电资产归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从宏观上保障全国电网正常运行,并且调配全国电力。1988年,电力产业实行私有化。
2.美国电力体制改革
美国通过法律的形式相继实行发电市场自由化,允许非公企业介入发电与电力市场,赋予电力企业同等进入输电网的权利。为了更好地将电力行业引向市场化,美国在电力行业引入竞争机制, 建立市场化运营模式。发电领域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政策,许多独立发电商得到迅猛发展;电网面向全员开放,电价实行竞价上网;管理模式上打破垄断经营,废除垂直管理,实行发电与输电业务独立,输、配电独立管理,独立结算;强化政府监管,“联邦政府电力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制定电力工业法规并实行监督”。电力体制改革使美国电力行业得到健康发展,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3.欧盟电力体制改革
欧盟在1996 年要求成员国进行电力体制改革,“欧盟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要建立竞争性和高效率的电力市场,确保欧洲的能源供应安全,提高欧盟电力和经济总体的竞争力,提高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并形成欧洲统一电力市场。”德法等国相继进行了电力机制改革。德国从1998年实行自由化改革,第一步卸下高价购买国产煤的经济负担,然后重组与出售电力相关产业,筹集资金用于电力体制改革,通过电力自由化改革有效缓解了德国居高不下的电价;法国在2000年进行电力体制改革,为了推动电力自由化改革,法国颁布了《电力市场自由化法》,打破法国电力垄断体制。
4.日本电力体制改革
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相比,日本的电力改革步伐进行得比较慢,于2003 年修订《电力事业法》,提出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供电商,奠定了日本电力体制改革的大方向。从2004年开始相继赋予用电大户、小户、居民用户等自由选择的权利。
二、国际电力体制改革经验共性分析
1.从本国国情出发推行电力体制改革
国际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引入市场竞争模式,打破旧的垄断模式。首先,各国尊重电力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只有尊重电力行业发展规律的改革才是富有实效的;其次,电力行业究竟该怎么改革,这决定于各国的电力行业发展现状与具备的条件。上述各国国情不尽相同,所以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盲目的实行“拿来主义”,而是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国电力改革的道路。总之,任何一国电力体制改革都要从自身国情出发,在借鉴别国经验时要充分考虑两国间的差异性,汲取适合自身发展的成功经验。
2.依法推进电力体制改革
综合上述分析的几个国家及国际上电力体制改革实践,我们发现国际上电力体制改革首先是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法律保障下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做到依法改革。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电力体制改革推进有了大方向,这有效消除改革随意性带来的资源浪费与负面影响,提升电力体制改革的成功率。所以电力体制改革必须法律先行,依法改革。
3.发挥政府对电力体制改革的引领与组织职能
国家的任何行为都离不开有效的引领与组织,政府是一个国家一切行为实施的引导者与组织者。纵观国际电力体制改革,没有一个国家的电力体制改革不是在政府的引领与组织下进行的。政府要在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进行宏观谋划,制定具体可行的改革方案,落实改革具体环节。此外,大多数国家的电力行业涉及国家利益,由国家或地方政府部门垄断经营,改革将触及多方利益,它关乎着国家的发展与民生,所以只有在政府的引领与组织下,才能公平、有效地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让全社会受益。
4.改革电力管制方式
电力管制是指政府部门对电力行业的控制,改革电力管制方式就是努力转变政府对电力行业活动的管理方式。传统的电力管制主要是由相关部委与各级政府机构构建的垂直垄断模式,它对电力行业活动的管理具有范围广、低效、不公开等特点,这种管制方式只适用于国有电力垄断经营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人们越来越注意发挥市场经济规律杠杆作用,要求努力转变政府职能,国际电力体制改革注重将政府部门的垄断经营转向宏观调控,对于行业发展的管制主要依靠经济手段,政府的职能是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和宏观调控,相对传统的管制方式,它体现出时代特点,具有高效、公开等特点,能够充分调动电力企业的经营热情,发挥电力企业的主观能动性。
5.改革电力资源定价方式
电力行业要打破传统垄断局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革电价是关键。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由国家统一分配电力资源、输送电力产品与筹集经费,电力资源价格主要决定于电力产品与电力服务所产生的直接成本,而电力基础建设成本未能很好地得到体现,从而造成某些国家电力运营成本高于出售电力资源价格,电力行业负利润运行,成为政府的包袱与负担。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需要打破电力资源定价方式,各竞争电力企业根据市场经济活动规律与用户需求来确定电力资源价格,采用灵活的电价确定机制。
6.有序稳步推进改革
我们不难看出国际上每个国家电力体制改革都要经历有序、稳步推进的过程,任何急功近利的短期改革行为是低效的。因为任何一种改革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涉及电力行业领域,它还触及相关的体制与政策,受人们惯性思维与生活方式、理念的制约与影响;另外电力体制改革是国家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总的经济运行质态与社会政治稳定局面;电力行业改革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发电、售电、传输与使用等诸多环节,需要做好电力行业相关配套改革。任何一个电力体制改革成功的国家都经历了有序、稳步、渐进的过程。
三、国际电力体制改革成功经验对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启发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由于起步相对较晚,“目前,我国电力行业尚未真正引入竞争机制,电力供求等方面的矛盾不断积累,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剖析国际电力体制改革成功国家的共性经验对于加速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1.确立改革理论指导体系
成功的实践活动离不开鲜明的理论指导。国际电力体制改革实践告诉我们电力体制改革需要我们建立电力体制改革理论指导体系。当前形势下,电力体制改革面临着复杂的形势与诸多问题,例如市场信息不对称,企业合谋,政府监管失当等,这损害了电力行业形象。我们要加强对国际电力体制改革成功案例的研究,汲取共性经验为我所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力体制改革理论体系,并且在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实践中不断调整,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2.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市场运营模式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实行了厂网独立运营,但这种独立不够深入,只是简单的分离,与电力市场公正、透明的要求相差较远。虽然我国对电网与发电企业进行了改革,初步形成竞争局面,但还存在很多有待改革的问题。例如:电网内部竞争机制缺乏, 输配分离尚未成熟, 企业化运行格局尙不完善,垄断格局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变,发电市场自由化程度远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所以当前我们要客观认识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现状与市场化运营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杠杆在我国电力市场的调节作用,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市场运营模式。
3.确立改革原则、明确改革目标
无论哪国电力体制改革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电力体制改革首先要明确改革的原则,坚持“宏观设计, 先主后次,由难到易,有序推进,配套跟进”的总原则。改革目标的确立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够完善, 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 大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影响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进程。另外,电力行业自身还存在着较多问题:电力相关技术不够先进,发、输、配能力有待提升等。这些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所以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既要有宏观的总目标,还要有具体、明晰、可控的阶段目标,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才能实现改革预期,力减盲目改革带来的不定风险,有效节约改革成本与社会资源。
4.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电价机制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所以进行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各不相同。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稳步增长期,电力资源需求大,所以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要将促发展、利民生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电价确定要考虑市场因素,也要综合各方因素,坚持“有利”原则。要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快速、稳步发展,要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要有利于调动一切力量,要有利于贯彻国家能源布局调整与协调战略等。
5.确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电力行业的垄断性决定了政府对其监管的必要性、重要性。”垄断形成的不良影响需要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加以消除。政府必须要担负起应有的职能,确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电力监管体系。我们要努力改变先前的行政管制体制,确立基于电力市场规则的监管机制,努力打造“公正、透明、专业、诚信、独立、有效”的电力监管机制。
国际电力体制改革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要加强个性研究与共性分析,为处于关键期的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切实推动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进程,使电力行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水利部农电局,电力体制改革英国[J].农电管理,2000(05).
[2] 水利部农电局,美国电力体制改革[J].农电管理,2000(04).
[3]仲福森, 刘云涛.欧盟电力改革最新进展:聚焦产权拆分[J].电力技术经济,2008(06).
[4] 来有为.我国电力体制改革面临问题及其监管体系催生[J].改革,2012(03).
关键词:电力物流 应急管理 协同机制 应急流程
近年来,我国的极端气候事件呈多发频发趋势。1998年的洪涝灾害、2008年的南方暴雪、汶川大地震、4.14青海玉树地震等天灾给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作为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电力行业在历次的灾害中也遭受重创。而为了保障电力供应,减少国民财产和经济损失,政府和有关电力部门积极参与应急抢险和电力恢复,电力应急组织和管理成为应急抢险任务能否完成的保障。从组织机构、应急组织体系、危险源监控到信息报告程序、应急处理响应等级、危机处置措施等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着最终抢险的效果。电力物流作为电力应急组织和管理的重要环节,需要多部门协同联动一体化运作,其应急组织的效率关乎全局。
一、完善电力应急物资基础设施中心建设
电力物流应急物资基础设施中心建设是电力应急管理的基础能力和根本保障。从基础设施中心的内容来看,包括应急物质储备库房、应急运输工具、电力设备、电力物资的装卸操作等专业化作业机械必须一应俱全且能保障正常状态及应急状态下的物质储备和作业要求。地震、暴雪、飓风、洪涝、雷电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灾害对电力设施的破坏能力、种类以及程度不同,电力应急物质的需求及数量也呈现出差异性,所以应急物资基础设施中心要充分考虑物质存放条件的差异,建设能满足各类应急预案物质存放的要求。对于可能的电力设备损坏如各种型号的变压器、低压开关、高压开关柜、交流三相隔离开关等中大型电力设备要有充足的存放空间和符合要求的存放条件,还要充分考虑电力抢修人员在各种恶劣气候下的诸如防风、防雨、防冻装备以及各种条件下的抢险工具、物资装卸工具的存放空间和存放条件。同时,物资仓储还要考虑区域分布以及数量,要根据电力设施的分布构建合理的物资仓储中心,要保证仓储中心的物资能满足区域应急抢险管理的时间和速度要求。
二、加强电力应急物资供应保障能力
电力应急物资供应保障能力决定了在各种应急突况下是否有合适的、且数量足够的相应物质满足应急抢险的要求。要根据各类灾害发生的季节不同制定不同的抢险物资供应保障方案。对于即将到来的冬季,就要加强雪灾对电力设施破坏所需要的抢险物资的供应保障;夏季到来前则要加强雷电、洪涝灾害等应急抢险物资的储备;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遭受的自然灾害也均有不同,所以应急抢险物资的供应保障还要因地而宜。而对于物资储备的数量则更要做到科学合理。因为物资的储备是需要成本支出的,不科学的储备必然造成大量浪费,而储备不足又可能造成抢险延误引发更大的损失。科学合理的储备必须建立在详细的调研、汇总和分析基础之上,这就需要加强电力物流应急管理相关组织对历年各类自然灾害数据及应急抢险方案的深入分析。另外,要充分协调各参与供应的生产厂家、合作伙伴,除常备的物资外,还可就可能需要的物资签订“物资动态储备协议”做好应急情况下的物资临时和紧急供应能力。
三、拓展电力应急物资交通运输网络渠道
物流的首要条件就是交通顺畅,必要的交通工具可以到达物流目的地。而电力物流具备一定的特殊性,除传统物流必须的交通条件外,还有可能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尤其是对于一些大中型电力设备,其对运输的条件和要求甚至更高。由于很多电力设施远在田野、山地、岛屿,而这些地方交通条件往往又比较差,通常的交通工具无法到达,很多时候甚至依靠人力而为,在一些突发的灾害下,甚至人力也无能为力,需要更加特殊的交通工具,如直升飞机等。电力应急物资的交通运输关系到应急管理的有效性、应急抢险的及时性、应急恢复的完全性,事关重大。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是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的先决条件,所以必须构建完善的交通运输通道和必备的交通运输工具。各地抢险、各类抢险都要充分依据所在地的地理环境、交通运输条件,以及要充分考虑各种自然灾害对运输条件造成破坏后的替代方案,要积极协调各类交通运输部门,积极拓展各类交通运输渠道,同时建立应急管理时的协调合作机制。
四、提升电力应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水平
电力应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是实现电力应急管理协同的有效载体。由于电力应急物流往往具备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等复合型应急协作特点,使得整个应急管理系统表现出地理分散、人员分散、物资分散、信息分散,而只有完善的应急管理综合信息技术平台能够有效地整合这些分散的资源,构建一体化的协调体制。应急管理一体化、综合化的信息平台是依据电力物流应急管理协同参与的各方所承担的责任、义务以及分配的权利,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人员的综合应急协同作战平台。该平台上,应急物流基础设施情况,应急物质存放地点、存放数量清晰明了且实时变动情况一览无余,交通调度有条不紊、车辆运输轨迹实时掌握,而各类突况也可通过该平台及时汇报到组织决策部门,决策形成后通过该平台再下发到各作业部门。一体化综合信息平台是实现应急协同的有效工具和可靠保障,也是应急管理协同体制的技术和工具主架构。
五、开展电力应急管理调查研究汇总分析
电力行业的发展已经历了很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在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电力灾难不管大小,基本上年年都有,电力物流在历次灾难时的应急管理机制或有效或不足,不管已经历的应急管理是何结果,都是我们不断完善应急管理机制的前车之鉴,成功的经验我们要保持,失败的教训我们要吸取。电力物流的应急管理和组织部门都应注重每次的经历,通过对历年应急管理的调查研究汇总分析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应急管理体系。各种灾难的有效应急策略、各种损害程度的有效应急策略,应急物资的统筹调配是否有更为合理的对策、历年的不足如何弥补,甚至我们可以通过量化的数学模型,通过各种参数的输入输出、各种变量的增减,从而构建电力物流的应急管理模型,通过科学的数学模型也许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更为科学和理性的决策工具。
六、实施电力物流应急协同机制实战演练
根据各类突况制定的各类应急物流保障预案要通过实战演练,验证其有效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只有通过验证的预案才具备实战的意义和价值。电力物流的应急管理和组织部门要通过实战演练不断完善预案和应急管理协同体制。目前一些电力部门已经构建了较为有效的应急管理演练机制。2012年6月份,国家电网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在曲阜尼山水库举行了实战应急演练。本次演战模拟了220千伏曲阜变电站遭雨袭击,雨水倒灌,2号主变跳闸,110千伏曲防线因狂风造成杆塔倒塌。险情发生后,国家电网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立即启动防汛预案,组织济宁供电公司开展电力抢险,调控、配电、输电、工程、抢修、医疗小组迅速集结待命,接到统一指挥命令后,按照防汛预案紧张有序地进行电网故障处理。本次演习内容丰富,模拟了济宁电网多处事故同时并发期间的应急处置,内容涉及到电网大面积停电、重要用户电力保障、电力物资物流保障、防汛抢修多个方面,充分利用了各种现代化手段,通过移动通信设施,实时传输现场图像,满足了应急指挥的要求。
七、健全电力物流应急管理协同组织建设
没有好的组织建设,就没有好的组织管理,也就没有好的组织行动。电力物流应急管理协同是一个需要多部门、跨行业、跨区域调度的一体化行动,必须通过强有力的组织建设和管理才能切实完成应急管理的重要任务。从国家电网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的实战演练案例中我们可以知道,其所属曲阜、邹城、泗水等各区供电公司防汛应急队伍参与抢修,电网调度部门要参与应急电力保障,联动联防体制适时启动,信息通信设施保障,多媒体信息管理平台全程监控,调控、配电、输电、工程、抢修、医疗小组集结待命,随时出发,应急指挥中心全程决策,一个高度有效的应急协同机制跃然眼前,而各个参与队伍都有一个组织动员。科学的组织和决策对应急管理起着关键作用。电力物流的应急协同体系应注重组织的建设,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以及强有力的执行能力保障应急管理任务的完成。
关键词:行政执法;电力;行政法
一、电力行政执法的主要内容
电力行政执法是指国家各级电力行政执法机构和电力行政执法人员根据电力法律、法规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授权,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电力行业监管和行政检查,实施行政处罚和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等特定类型的具体行政行为。
(一)电力行政检查指
为使电力法律法规规章得到遵守和执行,对电力行业相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守法和履行法定义务的情况依法进行检查、了解、监督,比如用电检查等。因此,法律、法规、规章中规定涉及电力管理的内容,都可以作为电力行政检查的依据。
(二)电力行政监管指
以《电力监管条例》等电力行业监管法律体系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中所规制的电力监管规则为依据,对电力行业实施监管的一种电力行政执法行为。当前电力行政监管最主要的内容是市场准入监管和价格监管。
(三)电力行政处罚
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对违反电力法律法规规定义务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实施的法律制裁措施。违反电力法律法规的行为,包括违反电网和管网无歧视开放规定的行为、扰乱电力市场秩序行为、新能源领域发电并网接入问题等。
(四)电力行政强制
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无正当理由不履行电力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行政机关为实现电力行政管理目标,对其财物暂时性控制或者对其人身自由暂时性限制的行为。《电力监管条例》规定的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属于行政强制。
二、我国电力行政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电力行政执法主体方面的问题
一是电力行政执法主体分散。执法主体从部门利益考虑,将权利授权给不符合规定的部门,致使电力行政执法秩序混乱。基于部门利益的考量及部门信息鸿沟,导致各执法主体的标准和力度不一,难以保证执法的公正性。多部门分散执法使得执法所需成本大幅增加,但执法效率并不高,大大减损了执法效果。二是电力行政执法职能交叉。现行法律规定由国家能源局履行电力能源的监管职能,但具体的电力行政执法涉及多达十余个政府部门,如发改委负责电力价格制定和政策执行的监管,电力补贴涉及财政部,电力资源开发涉及国土资源部,电力安全监管涉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电力行政执法综合协调能力不强,各部门之间缺乏协同与配合,反而形成电力行政执法的盲区。三是电力行政执法力量薄弱。从中央层面的执法主体而言,根据国家能源局的“三定”方案,最主要的电力行政执法主体是国家能源局。然而,截至目前,国家能源局拥有18个垂直管理的派出机构,包括6个区域监管局和12个省(自治区)监管办,派出机构尚未覆盖到全国所有省份。从电力行政执法的现状而言,监管机构的设置以及人员的配置仍然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制约了地方电力行政执法力量的发挥。
(二)电力行政执法程序方面的问题
一是电力行政执法的程序执行不力。受“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影响,电力执法人员易出现滥用自由裁量权的现象,过分注重处罚结果,从而忽略了对法定程序的遵循。片面追求执法效率,将程序简化适用,损害法律的权威性。当事人主动与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协商,以获得从宽甚至变通处理,可能出现法律禁止的权钱交易现象。二是电力行政执法公众参与不足。平常监督检查严重缺失,更多的是发生电力事故后进行集中和突击的整治,从而形成临时性的运动式执法。电力行业的运动式执法作为一种临时性方式,忽略了对公众的承受度和知情权的考量,更不能实现充分的公众参与,这对电力行政执法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提出了挑战。三是电力行政执法权行使不当。行政执法必须经过法律的明确授权,是合法行政原则的要求。实践中超越法律规定的执法权限的现象屡见不鲜,执法人员以红头文件或批复文件作为执法依据,严重侵犯了相对人合法权益。不作为现象也比较突出,对电力违法行为不及时处理,不履行或不及时履行电力管理职责从而引发损害。
(三)电力行政执法内容方面的问题
一是电力行政执法内容不完善。立法体系方面滞后于电力发展和改革现状,不能完全适应电力行政执法的需要。《电力监管条例》规定国务院电力监督机构履行电力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原国家电力监督委员会承担电力行政执法职能有法律明确规定,但2013年3月,原国家电力监督委员会和国家能源局的职责整合后,重新组建了国家能源局,对国务院电力监督机构的认定,各方在理解和认识上存在差异,现行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二是电力行政执法机制不健全。电力行政执法体制未能根据社会发展及时更新,电力行政执法协同合作机制、信息收集和处理分析机制、投诉举报机制不健全。在现行电力行政执法运行机制中,电力设施保护主要由供电公司负责,执法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不能实现执法目标。三是电力行政执法依据不完备。电力行政执法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完备,《能源法》尚未颁布,《电力法》制定时间较早,很多内容不适应现实情况。电力行业市场准入、价格成本、市场秩序等方面法律法规和监管标准有待完善。电力法律法规数量和具体规制的范围有限,导致电力行政规章在电力行政法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四)电力行政执法责任方面的问题
一是电力行政执法追责力度不够。电力相关法律法规年代较为久远,其中对电力行政执法中法律责任的规定力度不够,不足以对违反电力行政管理的行为进行足够的震慑。电力行政执法部门和人员在执法中,一罚了事,不能起到真正的电力管理的作用,不符合能源管理和电力管理的要求。二是电力行政执法监督机制缺失。电力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内外部监督流于形式。在实施电力行政检查和行政处罚的过程中,对电力行政执法人员的监督制约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缺失,执法效果大打折扣。我国社会监管机制仍不成熟,社会力量对电力行政执法难形成有力监督,助长了电力行政执法中的偏差行为。
三、我国电力行政执法的完善对策
(一)完善电力行政执法法律体系
一是制定相关的基础性法律。尽早制定和实施《能源法》,以完善电力等能源行业的立法体系。不失时机修改《电力法》及《电力调度管理条例》等相关实施细则等,对原则性强而操作性差,政策性强而规范性差的条款要进一步修订或增加法律解释,使其更加严谨和可操作性。二是完善电力行政执法监督的立法建设。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电力消费主体、市场监管主体的立法,对各外部监督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加以明确。将电力行政执法的相关情况予以公开透明化,调动外部监督主体的积极性。调动电力行政的各级主管部门的执法监督积极性,加强电力执法的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三是加强电力生产主体和消费主体的立法建设。明确其权利和义务范围,着重强调其作为市场主体的身份,增强其市场主体意识,为电力行政执法提供更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有利于对电力市场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
(二)健全电力行政执法程序和机制
一是制定基本的电力行政执法监督程序规范。确定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的主要职责和职权分工。确定电力行政执法分工和主要职责。制定处理程序和规定,包括举报、投诉、现场检查、处罚等。二是建立协同执法工作机制。建立行政执法与行业管理之间的协调工作机制。建立内外衔接的行政执法工作机制。根据执法结果,综合运用信息披露、限期整改、行政处罚等手段,纠正违法违规行为。三是综合运用多种执法手段。加强多种措施的综合运用,运用检查评估、监管报告、约谈约访等手段。加强制度建设,如政策执行监督制度、电力审计和第三方评估和听证制度等。
(三)规范电力行政执法的主要内容
一是强化政策性监管。加强电力安全监管,注重跨部门的电力应急联动,开展电力安全大检查。加强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的监管,促进绿色发展。强调电力监管与电力企业同步走出去,加强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电力项目监管。二是完善经济性监管。落实电力市场准入监管并健全相关的执法要求,完善进入和退出市场的机制。抓好电力价格执法的各项工作,加大力度履行电价成本监审、电网企业成本监审职责。抓好电力服务尤其是售电企业的服务质量的执法。三是加强公平性监管。严格对电力市场进入和退出实施管理,加强厂网电力交易合同履行、电费结算监管。加强风电、光伏发电有关监管工作,注重与电网互动和协调发展。
(四)增强电力行政执法的效能
一是增强执法机构信息获取能力。建立覆盖面广、安全性高的电力执法信息系统,为电力行业监管提供数据支持。制定完备的电力执法信息强制性接入制度,明确电力企业的信息报送义务。形成电力信息战略统一规划,依托电力信息数据,健全科学的应急和决策机制。二是增强执法机构制定政策的能力。建立电力政策规划与行政执法的配套机制。加大行政执法政策制定过程的透明度。建立行政执法政策听证制度。加强与国外电力行政执法机构的立法合作。三是增强执法机构依法监管的能力。加强电力执法队伍培养,规范执法标准流程,引入中立机构联合执法。完善与电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沟通协调工作机制,创新电力企业政策辅导机制,深化与行业协会的合作。
四、结语
建立健全电力行政执法机制,规范电力行政执法行为,对实现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维护国家能源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完善电力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执法人员以及整个社会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做到电力行政执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从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参考文献]
[1]夏德峰.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难题及其破解[J].中国行政管理,2016(6).
[2]肖虎,刘冬丽.电力行政执法的完善及其落实[J].管理科学,2015(7).
关键词:电力企业 内部会计 控制
电力企业的改革为一方面为我国传统电力企业带来了严峻挑战,另一方面又给电力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在不断改革的经济体制下,电力企业不仅仅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各种信息,而且还必须保证这些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因而如何建立和加强电力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成为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现阶段电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电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观念意识淡薄
电力企业的很多管理者都没有内部会计控制的观念,他们对于企业的会计控制建设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已经制定的一些空格中措施上也执行力度不足。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将近一半的企业没有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或是建立了会计控制制度也仅仅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各级检察,因而,电力企业的会计控制成为一种形式,而并不是实际执行,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使企业失去了控制力和约束力。这样的内部会计控制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部分电力企业虽然也已经意识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他们没有对企业的整个系统有全面认识,因此,很难针对某些问题提出完善 有效的策略控制措施,最终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效果。
(二)对费用支出缺乏控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一些电力企业,他们为了搞活经济就允许一些部门享有高支出的权利,但是对于这些费用没有明确的约束监督机制,最终导致了下属部门负责人浪费挥霍,使其出现亏损。有的电力企业甚至对于财产也缺乏保管,比如在采购、保管、运输等环节都没有专人负责,对一些货物也缺少相应的记录,这样就很容易造成物品积压,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会计信息失真
电力企业中,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核算的不规范,有些企业,他们的内部会计并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对固定资产存在盘点不清,最终影响到企业的混乱。第二,某些个别的电力会计工作人员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搞“账外账”,他们隐瞒收入支出,影响资本的正常循环。第三,由于企业的压力存在,为了保证自己企业的形象,他们与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一起粉饰财务报表。
(四)激励机制不完善
公司治理从表面上来看是一套监督机制,其实质是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中除了对企业的经营者进行监督外,还应该对其采用适当的激励机制,只有在此二者的基础之上才能够使考核性报酬和劳动报酬相互结合,并且实现企业的目标。
二、完善电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运营中胸怀你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想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换几个钟生存并且发展就必须对其现有的制度措施进行调整。
(一)建立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在企业中是否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所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否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只有对电力企业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并且建立起与之息息相关的信息获取和信息交流系统,才能够使内部控制真正的发挥作用。随着我国电力企业推行的竞价上网、厂网分开措施的实施,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在治理结构上都作出了调整,与此同时也就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二)严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作为企业应该对企业的会计部门以及经济业务等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控,防范各种将会出现的问题,化解经营风险,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从本质上来说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建立较为严密的监督防控体系。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建立起以预防为主的防控体系,将财务控制与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相互融合,使经营有序。第二,设置事中监督措施,传统的事后监督体系并不能及时的发现出现在企业中的各种问题,因此,应该建立起严密有序的监督体系,对各项业务、各个岗位进行周期性和日常性监督,这样可以获得最新的反馈信息,并最终解决将会出现的问题。
(三)建立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严密的内部审计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发现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能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并且促进电力企业的合法化,有序化发展。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需要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检查,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相关预期,并将审计过程、审计范围、审计方法等这些予以明确规定。
(四)提高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提高其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岗位人员包括财经法律、会计制度、计算机操作等基本业务能力进行定期考核,优化人才队伍。第二,培养复合型人才,选聘具有一定能力的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学习,使他们在企业建设中得到发展。
(五)建立配套的企业内部用评价机制和考核措施
考核评价措施的建立是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与部门相配套的考核体系能够理顺企业的发展方向,能够协调各部门的发展,最总使每一项措施都得到有效的发挥。
三、结语
电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因此,应该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建立并完善电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1]莫剑美.浅谈我国电力企业内部控制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0(7)
(一)约束机制尚未健全
目前在启动资金方面由于没有比较好的策略来约束部门经理,而且无法正常考核业务经理的约束和监督作用,导致有的部门对资金使用过于随意,经常出现不必要的浪费现象,无形中增加了电力企业的经济压力,导致某些电力企业发生严重亏损。
(二)存在严重的资产流失
相当一部分的电力企业对于自己物资购销的情况不了解,原因在于对这一方面的管理计划性不强,也没有对关于物资采购、运输、验收等流程方面建立相关的制度,导致职责没有得到有效界定,所以导致关于出入库方面的手续显得非常复杂、混乱,而且会计工作方面一来核对工作经常不到位,无法对此做好监督工作,二来记账方式沿用传统的,所以极易出现资产短缺、流失等。
(三)会计信息失真
首先是部分电力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没做好,账目非常混乱,核算也不规范,导致资金与账目不符合,这样一来会计工作所得出来的数据信息就无法正常地反映出企业的开支情况。其次是对于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和存货没能做好清点工作,难免致使其资产管理混乱。然后是有些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出于某种私利,指使会计做假账或者擅自修改业绩等,使得企业的资金体外循环,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
(四)会计监督不足
会计监督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主要体现在:(1)没有做好财务收支的控制工作,使得某些电力企业趁此机会偷偷设立"小金库";(2)会计工作混乱,数据缺失、不准确,导致财务报表无法真实反映出问题;(3)会计工作得不到重视,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4)部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存在为了一己私利而对会计数据进行篡改现象。
2关于电力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几个建议
(一)建立健全电力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电力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对各部门明确其职权范围以及利益关系,对会计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构建、完善。一般来说,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可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主要内容为:(1)事前建立监控防线,确保对企业管理的各个部门以及岗位实行深入的财务控制手段,当然这也包括对生产业务的整个过程;(2)事中建立监督防线,以"堵"为主,基于常规会计核算方法来对企业会计部门的日常业务进行核查工作;(3)事后建立检查防线,可以企业内部组成一个管理委员会,来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具体落实情况进行定期的核查和评价。
(二)对电力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全过程控制
首先对于采购环节应当严格根据企业库存量的情况来规定合理的采购量,避免出现浪费现象。比如,采购大宗材料时应以订单形式为主,对供货商采取公开招标形式,确保在公正公平公开的条件下进行择优考虑;在货物入库时做好把控工作,确保手续齐全;在货物销售的时候应当制定好销售计划,做好内部管理工作,确保经营过程均在计划管理范围内。此外,电力企业应当重视对货币资金的控制工作,不但要求会计人员对所有的付款业务进行审核,还要主管人员对审核后的业务报表进行签章之后,才能让出纳员允许付款。
(三)提高电力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建设好一支强有力的电力企业会计人员队伍,必须要紧抓综合素质方面。首先,应当重视并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考核,范围包括财经法规、会计基础以及制度等方面的知识点,对参与考核后的人员进行优胜劣汰,增强人员之间的竞争意识,使队伍结构得到最大优化。再者,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工作,尤其是复合型管理人才,电力企业应当重视选的人才,并为其提供足够多的学习、深造机会,比如让计算机基础比较好的人员参与会计师的培训,或者让会计基础比较好的人员学习好计算机基础知识,以便培养掌握现代化计算机基础的专业会计人才。然后,还可以鼓励会计人员多学习,使得他们的专业基础得以巩固并及时补充新的会计知识,比如可以鼓励他们去上进修或者参加继续教育,使得他们接触更多的新知识、新事物,像现代化企业管理理论或者方法之类。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