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力理论知识

电力理论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力理论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力理论知识

电力理论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统计 理论 电力 实践指导

要判断电力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水平,首先要看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和体制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创造利润,是否有利于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判断的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很抽象,也很系统,判断的唯一途径就是应用统计理论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因为数据能够真实、科学、合理的评判电力企业的情况。我们需要加强统计理论的应用,进一步加强统计信息、咨询、监督功能,从而对电力统计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一、浅析统计理论在统计工作中的作用

对于整个电力系统来说,统计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筹码,它控制着着整个电力企业资料的分析。首先,它能够在第一时间准确的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资料,能够让管理者对电力企业的发展现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其次,在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能够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并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促使电力企业走科学发展的道路。统计理论由于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再加上统计理论具备科学的实践意义,所以说能够对于电力统计工作的管理给予一定的辅助。

二、浅析在电力统计实践工作中统计理论的作用

我们在进行电力统计实践环节当中,统计设计扮演着一个非常的重要的角色,它是统计工作的开端,也是我们进行电力统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进行统计的时候,管理者必须明确统计数据的意义、目的以及统计的方法和手段。对于统计学而言,要想在电力统计工作实践中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就必须进行有效的调查设计。如果指标显得特别复杂,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措施吗,比如说我们可以进行系数法的分析,因素的分析法等等。因为电力行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行业,在进行统计的时候,统计的指标数目很大能够全面的反映出企业的状况,所以说在进行电力统计的环节当中,我们所说的指标的设计和整理非常重要,它关系到统计分析的实践意义。

三、浅析统计调查在电力统计工作实践的关键阶段

在电力统计工作实践中,数据收集需要精确化的进行,一个数字的误差都会引起结果的重大改变。对于电力统计工作而言,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结果,更是决策、计划的偏差。因此要我们应该在统计管理上面还有统计团队上面加大力度,把各个企业各个区域的责任明确。并赋予调查者一定的权限,可以在权限内采取任何措施搜集相关资料。另外,为了能够使得电力企业所统计出来的数据更加的真实可靠,更加的准确,使得各个部门能够统一的提供所需要的资料,我们就应该建立监督管理部门,更好的进行监督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统计数据资料共享,全面满足电力企业的管理决策需要。

四、统计整理是电力统计工作实践的重要环节

统计整理是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使整个统计更加科学和合理,把反映企业大致情况的大量原始资料,转化为反映总体的基本统计资料。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如果不把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加工,就不能从这些零散的资料中发现问题,并且从中看到的只是电力企业的表象,无法发现深层的东西。因此,我们要对数据和资料进行一定的管理工作,进行统计分组法工作,把社会各种现象进行分类,然后对于现象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管理,然后对于现象所出现的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我们在这里可以举例子说明,比如说对于一些输变电设备的指标是否可靠问题,还有各种各样的设别停电问题等等。然而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了两者不一样的状况和问题。通过分组可以划分性质不同的类别,也可以更加深层的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发现问题和症结。工作人员必须有一定的统计经验,并能够采取合理、正确的措施来进行统计和分析,使其更加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从而反映企业发展的状况。

五、统计分析是电力统计工作实践的成果提炼

统计分析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它通过对电力企业的数据进行集中的分析。从而指导电力统计的工作,并且发现电力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及时的改进,这样才能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效率。比如说我们所说的安全指标的问题,它指的是绝对指标是否具体安全可靠性。它主要体现的是指标的相对增长或者减少的这一过程。那么我们所指出的财务指标指的就是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的差,得出的这一结论是否具有标准型。通过分析也可发现很多的漏洞与问题,如单位电量输送成本指标,横向可以同省、市兄弟企业对比,我们可以对某一单位进行不同阶段的动态分析和比较,在分析的过程中就能够有效的计算出指标变动的情况,比如说在这一过程中电量的增加或者减少都会使得指标进行变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的了解电力企业的成本状况,并且提出节约成本的措施。同时通过运用一系列统计学的线性回归、主成份分析、因子分析、方差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综合状况,供领导决策参考。

所以,如果对统计理论知识不掌握,就不能够很好的指导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更不能提高其管理的质量,同时,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必须提高管理水平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从而更加圆满的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重大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盖丽萍.新时期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11)

电力理论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 营销模式 营销自动化建设

0 引言

为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保障安全、经济、高效、可持续的电力供应,电网公司提出了“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发展目标,目前已进入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第一阶段。随着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工作的启动,电力营销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实现电网与用户的双向互动,提升用户服务质量”的重要载体,必须适应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要求,全面推进智能化双向互动体系,提升用户服务质量,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

为建立起对电力市场真实、准确、及时的反应和预测机制,向客户提供迅速快捷的服务,充分掌握现有客户的实际需求,精确分析出潜在的客户群体,为电力营销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并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基础上的电力营销自动化系统便应运而生。

1 概述

电力营销系统是一个要求时间、效率、利益的合作型经济实体, 它需要快速准确、能适应需求多变的环境、具有弹性体系的决策支持解决方案。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应用各种具有自动检测和控制功能的装置,通过信号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对电力系统各元件、局部系统或全系统进行本地或异地的监视、协调、调节和控制,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同时,也具有合格的电能质量的电力专有技术。电力营销自动化则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通道问题是导致各供电营业所单机独立运行的主要原因。由于各供电营业所地理位置分布较广,在全区范围内铺设光缆到各供电营业所,成本和维护费用太大,而传统的电话拨号连接又不能满足信息系统的带宽要求。(2)目前计算机的应用虽然越来越普及,但在地域上分布非常不均,一般也只是在城市或相对较大的城镇,而供电营业所广泛分布在小城镇,对计算机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当机器出现故障时无法及时处理。

2 电力营销广域网现代化建设

建立现代化电力营销广域网, 主要以行政区域为基本网络单位, 以公司市场营销部为网络中心,建立局域网、广域网相结合的覆盖全地区的现代化市场营销网络。系统建成后用户可在市内任意营业网点办理交费、业扩报装、查询等用电业务,公司和市场营销部可以及时得到所需实时信息, 既达到自动化管理的目的,又方便了用户,是最大限度实现市场营销市场体系的支持和保障。

市场营销广域网依托“供电专用光纤网”连通到各县区及每个营业站, 经由光纤和路由器实现广域网络的物理联系。同时以电话拨号上网为备用通道。

市场营销广域网的NT 域控制中心设在市场营销部计算机中心机房, 承担市场营销广域网的“帐号管理域”的角色,统管所有需要跨支公司范围共享存取市场营销信息的用户帐号; 每个支公司级的站点建立一个管理自己及所辖所、站的MS-NT 控制域,组成市场营销广域网的“资源域”群;各个支公司的“资源域”通过建立对于市场营销部“帐号管理域”的单向委托关系,实现场营销广域网整体的逻辑关系。

3 营销技术现代化

营销技术现代化, 首先建立现代化的信息支持系统,统一规划市场营销系统、负荷控制系统以及远程抄表系统, 作为市场营销现代化管理网络的数据基础, 实现全部数据唯一入口录入,所有信息资源实现采集、存贮、共享自动化,实现网络化自动传输、检索和自动稽查,综合市场营销技术,辅助电力销售,为科学分析管理电力市场提供技术支持。

计量装置是电力交易中最重要的设备,是供用双方结算的依据。因此必须实现计量装置的现代化,采用先进、可靠、高精度的计量装置,必须支持远方自动抄表,统一、规范计量装置的安装、接线和资产管理,保证电能量值的准确和计量装置的安全可靠, 满足公正计费和生产、经营、经济效益分析的需要。

电力营销管理基础数据的来源, 包括一级市场数据、二级市场数据以及大用户和居民用电的抄表数据。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入分析研究电力市场, 提高用电管理自动化水平,建立完善的市场管理技术手段,必须建设信息支持系统,通过无线电方式、电话有线方式、低压载波电力线传输方式及手持抄表器等,实现电力市场侧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和管理。

抄表专业的现代化是电力营销现代化的基础,最终将实现无人抄表和抄表实时性、同时性和唯一性。随着“一户一表、抄表到户”工作的开展, 必须实现全地区全部全过程的抄表管理,以现阶段科技水平,以电话有线方式和无线电方式为主, 实现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大用户和专线用户的远程自动抄表。居民用户以手持抄表器方式抄表为主, 并可以开展一部分低压载波抄表的试点。

将来随科技的发展和载波抄表技术的逐步成熟,可实现全地区的抄表管理,达到抄表现代化管理的目的。

4 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以现代化的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 与市场营销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负荷控制系统、远程抄表系统、电力报修系统等系统联网, 建立现代化的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分层地显示地形图、用户配置图和各配网线路及设备图层, 通过空间位置和区域以及相对应的属性数据库动态地对用电信息综合查询、供电现状监测与调查、辅助供电方案及报修抢修等进行智能化、自动化管理,从而实现多种辅助决策作用。

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为缩短用户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率服务;利用电网地理息系统,建立动态网络模型,当电网发生故障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 快速确定故障位置和设备;改变运行模式,自动化、智能化地产生线路转供方案,及时了解事故的影响程度;作为处理用户电话投诉的基础, 自动查找投诉数量和空间位置, 准确确定故障并进行隔离处理,分析故障影响范围, 作出故障点可能性排序,指挥抢险和恢复供电。

将各电压等级的输配电线路图、线路上的各种设备图、变配电图、开关站图以及基础地形图进行分层综合显示。在系统中,以用户为基本单位,以双向查询方式(从图形查属性,从属性查图形)查询有关用户用电信息(用电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所在地的负荷情况(直接读到相关的负荷控制系统、调度SCADA 系统及远程抄表系统的实时数据);并可按设备、参数、任意区域和表达式统计用户信息、设备信息。

在系统中建立用户报装的知识库和模型库,当接收营业系统用户报装信息后,系统根据路径追踪模型和负荷平衡模型, 自动决策出新用户可接最近的配变或杆塔, 并自动寻找最优布线路径(或通过交互操作),同时给出工程概算信息; 输出相应的地图和响应的线路图,并作出初步业扩线路设计,绘制业扩工程图,通过网络系统审批。在系统中建立电话报警的知识库和模型库, 当在一个区域内收到二个以上报警电话后,系统自动判断出是配变故障,中压线路故还是变配电站故障, 并能在屏幕上显示报警位置和故障位置, 帮助抢修人员及时排除故障。

5 营销业务现代化

实现抄表、核算、收费、帐务、分析、管理等过程的自动化和无笔化作业。高层管理层可在接收统计分析报表信息的同时, 对异常信息进行反向追综, 分析至相应营业部门中的相关用户信息, 从而使营销分析定位更加准确。实现电力销售情况及经济效益的分析与预测, 能够进行营销信息全部智能化管理及模糊定位。高层管理层根据系统权限,可按需要随时查询基层基本信息和业务管理状况,从而最大可能地实现远程异地稽查管理。

6 营销策划现代化

实现业扩报装、优质服务、负荷预测、用电检查等过程的自动化和无笔化作业。依托市场营销广域网和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地区业扩报装流程现代化, 专业自动化,工作传票网络化,用电检查现代化和防窃电手段现代化,建立完善的负荷预测体系。依托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和GPS 系统, 实现事故报警抢修标准化现代化。

营销策划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以“一切方便客户”为主,从提前预测客户需求、客户申请、答复客户、事故报修到收集投诉无一不是如此, 所以要求我们的服务体系必须做到标准化自动化和现代化, 同时在方便用户的前提下,还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将现代化的手段用于电力检查,要保证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现代化的目的是提高我们电力气营销的经济技术水平和优质服务水平。

7 营业站现代化建设

电力理论知识范文第3篇

显而易见,打破电力行业的垄断,不但对社会和百姓有利,对电力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有利的。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越发明显。因为中国入世以后,开放电力市场是迟早的事。改革电力管理体制和机制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有效途径,不打破电力垄断,就不能建立电力市场;不建立现代现代企业制度,就不能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从我们的国情和电力现状看,从打破垄断到建立开放的电力市场,至少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这与加入世贸后的适应期相差不多,所以打破电力垄断迫在眉睫,决不能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将电力改革放一放。推迟电力改革,将会错失电力可持续发展机遇。

电力现存的问题决不仅仅是个管理问题,说到底还是个体制和机制问题,应该以产权多元化为突破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并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

有人说电力的问题不是体制问题,而是机制和管理方法上的问题。实际上机制和体制是紧密相联的,没有体制的改革,机制创新不可能实现,没有机制创新和新机制的运作,就不可能使体制改革切实到位。怎么能说电力的问题是机制而不是体制的问题呢?实际上这种说法,说到底是要说电力的问题不是体制问题而是管理方法的问题。电力系统的问题大致有:在电力建设方面建设成本过高,成本控制手段落后;在发电方面,电源结构不合理,成本核算过粗,管理有广度无深度;在供电方面,可靠性不强,服务质量不高,经营观念淡薄;多产业包袱重,科技含量低,竞争能力差。有人说“这些问题属于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上的问题,不是管理体制上的问题,是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可以通过加强科学管理逐步解决的问题”。这样回避电力体制存在问题,显然是不实事求是的。可以这样说,国有企业在体制上存在的问题,电力企业都存在,由于它的自然垄断性,其制约经济发展的弊端更显突出,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电力建设成本高、电源结构不合理、服务质量不高、多经产业竞争力低等问题,绝不仅仅是管理方法上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个体制问题。电力部门长期以来既是经营企业,又作为政府的行政管电部门,政企不分,电源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发展的决策都没有完全按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办,有的不是专家集体决策,而是长官意志决定,决策不当,重复建设也不鲜见。电价虽由国家控制制定,但是电价制定的基础和建议权在电力企业,同时电力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偏高,是一个重要的价格制约因素。电力成本高,电价确定的基数就高。电力建设成本和发电、供电成本高,单纯归结为管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电力服务

质量水准低,管理也并非是根本所在。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长期以来电力系统并没有放松管理和少抓管理,企业整顿、企业升级、创一流企业接连不断地进行,为什么总是不能彻底地解决电力的根本问题?究其原因,体制是根本所在。没有竞争,不愁市场,谁会长年自觉地去节约资金,降低成本;别无分店,没有对手,用户求电力,不养成门难进脸难看的习气那才不正常。所以,在这种体制下,无论你怎么加强管理,都难以从根本上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相反,倘若抓住体制和机制创新,能够展开有效竞争,通过加强管理,就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今年2月和4月,为了解西方主要国家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展情况,以及改革后电力立法和电价机制情况,我们先后去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比利时和欧盟总部作了一些调查。综观世界各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既有降低电价、提高服务质量的成功经验,也有像美国加州电力危机这样的教训。那么,我们应该从这些国家电力改革的实践中学些什么呢?

电力改革要实现多重目标的平衡

实施电力改革、建立竞争性电力市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主要原因是改革有多重目标,而且相互之间有矛盾。这些目标包括:

---用户希望低电价、高服务质量和安全稳定供电。

---股东希望得到较高的投资回报。

---电力公司希望公司获得发展和采用新技术。

---员工希望工作有保障和高工资。

---政府希望实施全国性的能源政策和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电力发展方针。

---环境保护组织希望减少污染。

---监管者希望能够通过竞争实现最优选择,通过监管实现价值最大化。

---燃料供应商希望保护其市场和投资。

电力改革必须使上述目标相互平衡,要实现这种平衡,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电力发展的不同水平,确立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不同发展阶段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着眼点和目标不同。根据各国的经验,成熟的电力市场的标志是:电价水平一般反映了成本和投资回报率;用电客户有较高的电价承受能力;有限的用电需求增长;有限的筹措资金的需求。而发展中电力市场的标志是:在电价方面交叉补贴现象较为普遍;用电客户对电价上调的承受能力有限;对建设和扩充电力设施所需的资本具有很大的要求。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和首要目标是不同的。对于成熟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是降低电价,改革的首要目标是:降低电价,提高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充足的发电容量,基础设施扩建和升级,吸引投资成为改革的次要目标。

对于发展中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是电力设施的扩建,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吸引电力投资,建设充足的发电容量,基础设施扩建和升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降低电价,提高效率和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则成为改革的次要目标。电力市场化改革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电力的市场化改革除需要有正确的、适合市场经济规则和电力工业特点的指导思想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这些基本条件包括:

---系统必须有足够的规模(容量):系统中要有若干的竞争主体,而且每一主体都能达到其经济规模。

---系统要有充足的备用容量:这既是市场化改革的原因之一(追求系统的价值最大化),也是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保证改革期间的安全稳定供电)。

---要有高质量的输配电网络系统。

---要有与市场化改革相配套的电力法和完备的基于激励机制的监管法规。

---要有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输电配电过网费的计算原则和办法。

---要有切合实际的长期电力规划(每年滚动编制一次),并明确组织实施规划的责任主体及办法。

---要有保证发、输、配电设施发展的措施办法。

---要明确系统运营机构负责发、输、配电间运行调度工作,确保系统运行安全。

---建立完善的电力市场运营规则,明确现货市场和长期、中期、短期合同的关系及管理办法。

---改革过程中原有电厂沉淀成本(因执行国家能源政策致使造价较高,缺乏竞争力)处理办法。

---新能源及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水电等)发电补偿办法。

---要有成熟的信息技术系统支持。

---要有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实现灵活的进入退出。

周密设计改革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电力市场化改革方案的设计包括:一、电力立法。审查现有的电力立法、准备立法咨询文件、起草修改后的电力法、通过修订的新电力法。二、经济财务分析。建立详细的经济模型,资产(企业)价值评估,准备过渡期合同,制定输配电价格。三、批发市场设计。制定系统安全标准,建立电力库定价,期货市场定价和对冲市场,检验电力库规则,建立信息技术系统和结算系统。四、形成具体监管法规。界定监管的范围,起草监管法规,通过监管法规,正式组建监管机构。在经济和财务分析方面要做更详细的设计:要检讨国际电力改革的经验教训;建立批发市场/电力系统模型;完成电力各环节的财务模型;建立供电价格对用户经济影响模型,包括设计市场和产业结构;确立和处理过渡期主要问题,包括补贴、沉淀资产、各环节收入的重新调整、过渡性的供电协议、新投资的需求;对电价结构和监管法规的详细设计。

电价核定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虽然各国在电力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电价核定的原则有所不同,比如正处于发展中的电力市场,电价的核定原则要与改革的首要目标相一致,电价水平要使股东有较高的回报,吸引投资,加快电力建设;对于成熟的电力市场,电价的核定要有利于提高效率,让用户分享提高效率的成果。但各国在电价核定中都能共同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一是成本补偿原则。

电价能够补偿合理的成本支出。二是合理报酬原则。电价能够让股东有合理回报。三是公平负担原则。用户负担的电价应是成本加利润,取消交叉补贴。在正进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国家,竞争环节的电价,由市场决定;垄断环节的电价,由监管机构或政府核定并受监管。定价原则是否正确,是影响电力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美国加州管死了销售电价,而放开发电批发电价,因供不应求,批发电价猛升,造成两个电网公司破产,发生了严重危机。

建立独立的、专业的电力行业监管机构

电力行业监管机构监管机构的独立性,是指独立于本行业的任何一家经营者,被充分授权监督产业政策的执行情况,例如制定或改变价格。对电力行业有效的监管,要求监管机构对本行业具有详尽的专业知识:有能力获取详细和准确的行业信息,包括财务信息、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等;能克服监管者和市场经营者之间信息的不均衡性;能了解本行业中的变化,包括技术和竞争行为等;能吸引合格的职员。

基于上述要求,一家独立的、专业的电力行业监管机构,比多头分散的行业监管结构更可取。为确保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履行职责,要有明确和清晰的法令法规;要有开放和透明的监管程序;要有由所有本行业经营者参与的监管程序;监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期限要固定;要有完善的申诉机制。

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建立发电市场

首先,厂网分开,有利于电力系统清晰产权。比如,以往电厂与电网之间的联络线由电厂投资建设,无偿交电力公司经营,成为电网经营企业的资产,延续这种作法只会造成新的产权不清和输电价格的成本失真。而实践证明,只有产权清晰,才能方便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专家认为WTO首先是一个体制概念,它对企业的制度要求只有一个,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又是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产权制度包括产权的清晰性、产权结构多元化、产权的可流通性和交易性、产权制度的设置要有利于调动人力资本的积极性等。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WTO对我们来说首先是个体制问题,然后才是一个产业概念。实际上从这里又可以说明电力的问题不单纯是一个管理方法问题,而首先是一个管理体制问题。

电力理论知识范文第4篇

1、水利水电工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是民生之本,而且水利水电工程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因素非常多。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施工项目,它会受到诸如地质勘查、工程造价、机械设备、施工原材料、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2)该工程存在质量隐蔽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是由很多施工单位共同完成的,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些工程交接问题,交接工作的程序比较繁琐,存在很多的隐蔽性施工作业,非常容易出现质量问题;(3)施工作业协调难度较大。水利水电工程涉及很多方面,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复杂,所以各个环节协调起来难度较大;(4)存在很大的风险。有很多水利水电施工作业是在山区,偏远落后的城镇乡村,由于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故此导致周期作业很长、风险较大[1]。

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点:即施工质量问题和施工管理问题。水利水电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它的施工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质量问题是非常常见的;同时水利水电过程中还存在工程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单一且市场运行主体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完善,市场比较混乱;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达标。这些存在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快速发展。

2、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

2.1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要想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强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工程施工的原材料质量要过关、做好水利施工的质量验收工作等。

第一,在施工环节,应该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监督和管理。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存在很多影响质量的因素,在施工过程中,每个施工环节都非常重要,如果大意就可能发生工程质量问题。因此,如果要保证工程质量,就要从每一个具体的环节入手控制工程施工质量。具体要做到以下方面: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要从施工技术、施工管理、资金支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做出合理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方案的技术可行、资金分配合理;其次,施工单位要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的进度,这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再次,要加强水利工程的监督和管理,依靠法律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要运用水利水电工程的相关法律约束施工方的行为,让工程质量管理有法可依。而且还要强化政府的监督,进一步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

第二,提高原材料质量控制水平,严格把关。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因此要提升该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首先保证原材料的质量。而要保证水利水电工程中原材料的质量,就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1)做好原材料采购。原材料采购是施工前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一定要用有经验的采购人员去做这项工作。对于采购人员来说,做好详细的市场调查、掌握各种原材料的信息是必须要做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终选择的是最合适的、最可靠的供货商;(2)选择了合适的供货商也不一定意味着原材料就一定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所以材料检验员还需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必须确保各种质量指标都达到建筑使用要求的材料才可以进入施工场地。只有严格地把好原材料质量关才能给工程质量提供更多的保障。

第三,质量验收工作是工程质量把握的最后一关。施工质量的事后控制是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如果该工程的事后控制合理到位,就可以更好地提高工程质量。该环节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按办事规程进行,比如说在分部工程、单元工程、单位工程等施工结束之后,应按照有关质量评定规程进行验收工作,同时还要根据合同的授权范围,组织相关人员实施质量验收与评定工作。如果验收时发现质量问题,必须要认真对待、做好分析,并提出处理的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后续施工质量。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优劣,直接影响工程的建设进度、质量与投资等,应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控制,并协调各部门的关系,以控制工程建的质量。将进度、质量控制与投资间的关系进行恰当处理,让工程尽早发挥良好效益[2]。

2.2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措施

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措施主要有创新工程管理理念、创新工程管理机制、创新工程管理技术等。

第一,创新工程管理理念。我国的建筑工程业发展的起点低,很多管理的理念还是比较传统的,可以说已经跟不上时展的步伐了,所以要不断地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建筑单位要树立基于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这就要求建筑单位的领导层要树立服务于员工的理念,也就是说领导要加强对员工的关心,进行人性化管理,让所有员工都有充足的动力去参与建筑工程管理;同时也要求建筑单位的员工要树立服务意识,要让员工意识到他们服务的重要性。而可持续发展理念说的是,建筑管理人员要充分地考虑建筑成本、建筑质量、建筑工期等问题,要以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看待建筑发展问题,要促进节能减排,最终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

第二,创新工程管理机制。任何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都是人力资源,所以说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必须要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就要求建筑单位对员工进行合理的鼓励和约束。建筑单位可以通过物质鼓励来推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所以建筑单位还是要不断地完善工程管理机制。

第三,创新工程管理技术。随着社会和建筑业的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传统的管理技术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建筑业管理的需求了,所以必须不断地创新工程的管理技术,而互联网就是一个很好的现代工程管理技术手段,可以把互联网很好地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当中。主要是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施工安全监测,这就很好地保障了施工安全,可以为建筑工程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3]。

结语

电力理论知识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F407.6 文献标识码: A

输配电线路施工是电力行业中比较特殊的建设安装工作之一,是一项多工种相互协同、作业面广、工作点分散、外部影响因素较多的复杂系统工作,比在发电厂、变电站等固定点施工要困难很多,从施工前期准备到工程竣工全过程中均具有非常多的不可见危险点,存在很多安全隐患[1]。输配电线路施工具有专业性强、建设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建设周期短等特点,主要包括线路施工测量、土石方工程、基础施工工程、杆塔架设工程、架线工程、以及接地工程等多个内容。危险点辨识预控是电力线路施工重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它是在线路施工作业全过程中,通过对工程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统筹分析,按照相关施工技术和经验对施工作业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类安全事故不安全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和预测判断,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危险点预防措施,从而有效提高线路施工综合安全控制水平,防止线路施工作业过程中由于误操作而导致相关设备损坏或施工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在保证整个线路施工综合质量水平的前提下,推进整个施工过程安全可靠的高效、高质进行。

1 电力线路施工安全控制管理现状分析

智能电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产生的地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以及占用工农业用地赔偿补助等问题,对电力线路安全施工控制管理带来许多安全隐患。同时,一些业主单位为了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通常要求压缩整个施工工期,这样不仅打乱了施工企业正常施工进度安排,还给安全施工管理带来巨大压力。由于大量电力工程的不断开工建设,施工企业很多已处于饱和或过饱和状态,技术管理人员短缺已成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上实际施工过程中,大量劳务分包队伍和外聘农民工成为现场施工主力,这些人员在综合素质技能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也是电力线路施工安全控制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从大量实际工作经验来看,目前电力线路施工安全形势现状不是十分乐观,发生施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必须针对不同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线路施工危险点控制管理措施,提高线路施工综合安全水平[2]。

2 电力线路施工危险点预防控制原则

2.1 施工前危险点辨识

在电力线路施工前进行危险点辨识可以有效控制或消灭施工危险点,提高施工过程中整体安全水平。在危险点辨识时,线路施工各级管理部门应该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研究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点,并采取相关技术手段制定完善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指派相关负责人对安全措施进行落实和动态监督控制,将现场危险点控制措施实施情况、控制结果等信息及时回馈给相关安全控制管理监督部门,从而形成一个集危险点辨识、动态预防控制、预防结果分析总结等多个功能为一体的闭环安全控制管理制度,以防止在电力线路施工过程中类似危险事故的重复发生,从而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最大限度地消除和控制,提高电力线路实际施工综合安全水平。

2.2 施工过程中动态安全控制管理

在进行电力线路施工安全控制管理措施制定过程中,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危险点不应仅局限于施工人员人身财产安全方面,应将整个安全控制管理措施对施工人员人身财产安全和施工安全设备进行并重考虑。由于电力线路施工外部环境较为复杂,其施工现场危险点并不是一成不变,即在电力线路施工过程中没有绝对静态危险点,也没有绝对动态危险点,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危险点动态预防控制,并制定完善的危险点控制管理动态反馈措施方案,通过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积极分析探索施工危险点变化规律,动态捕捉施工中的安全隐患信息,不断调整整个施工危险点预控思路和方法措施,将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动态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危险点进行准确预控,从而保证电力线路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取得良好效果。

2.3 施工全过程分层次安全控制管理

在电力线路施工过程中,危险点有大小、轻重缓急等之分,针对不同的危险点应有不同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方案。实际施工危险点预控工作开展时应有层次区别,对于线路施工不同安全管理部门、班组、以及施工人员个人,应分别明确其在危险点控制中所扮演的角色,落实各自责任,从管理人员到现场施工人员按层次各有侧重、层层把关,保证整个施工危险点安全控制管理方案的实施,形成一个严密的动态施工危险点预测控制系统网络,提高施工综合安全控制管理水平。

3 电力线路施工危险点安全控制措施实施

在电力线路建设中,要在施工全过程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电力工程建设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综合控制的政策法规和各项技术标准、安全施工规范和技术规程、以及施工现场安全控制管理制度,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订完善的工程安全、工程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制度,保证整个电力线路施工高效稳定进行。在施工过程中要通过各类培训教育提高各级人员安全施工综合素质技能水平,严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加强对施工现场安全措施、安全制度检查和工程安全施工质量水平评定。

电力线路工程项目相关管理人员,在线路施工复杂作业项目前,根据需要施工内容,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设计图纸,制定完善的安全施工方案。在开工前三天将已制定好经过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审核和批准后的安全施工组织方案、技术措施、以及施工手段等文件资料下发给相关作业工区、班组负责人,以便其根据施工实际情况提前组织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学习,并根据施工内部制定完善的“危险因素控制卡”,以期在施工过程中对可能存在的危险点进行动态预防控制。

工区或班组负责人在施工班前会议上,应结合当天的作业点、施工内容、作业人员精神状态、以及施工机械设备等实际情况分析施工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在会议上宣讲施工安全注意事项和相应应急措施方案。在班后会上总结施工过程中危险因素控制措施方案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工作经验提出安全控制管理改进意见和措施。

电力线路施工过程中,所有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安规》相关规范规程进行施工作业,并认真执行施工前制定的“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卡”所规定的各项操作技术要求。在施工过程中,相关安全监督防护人员要动态对施工作业面点处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并监督相关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执行安全措施的情况,发现施工中有不安全行为时要立即要求其进行纠正,防止不安全侥幸心理行为在施工过程中出现。

在每次作业完成后,应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归纳总结,并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卡”,防止同类安全隐患继续发生,为下次进行同类作业安全控制管理提供可靠宝贵的经验积累。

结语: 总之,电力线路系统施工项目工程的各个作业流程应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与义务,明确安全管理施工原则要求与对危险因素能够有效预判,从而确保线路施工作业得安全生产,使工程进度与自身人员财产的安全得以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 黄惠伦. 加强电力安全管理的措施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10)

[2] 徐志安. 对施工用电安全定律的研究与分析[J]. 科技资讯, 2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