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业之星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打造医疗信息化平台
在会上,爱普生展示了EMR(电子病历系统)、PACS(医疗影像系统)、MIS(管理信息系统)三大领域的医疗信息化输出解决方案。以EMR管理为例,专门用于打印电子处方和医嘱病例的黑白一体机K200,配备双墨盒,让医生不再因为经常需要更换墨盒而耽误工作,防水耐光速干颜料墨水,让打印出的处方和医嘱病例具有一定的防水能力。K200采用了独特的T引擎技术,不但大幅度提高了打印机双面打印的速度,而且双面打印功能更是节省了最多50%的纸张。K200的性能可以满足医院对打印电子处方清晰度高、保存性好、速度快、故障率低的需求。
除了在打印输出方面,爱普生为医院的X光片、超声影像也提供了解决方案。准确地呈现出X光片、超声影像或者其他的影像对诊断结果的判定非常重要。爱普生的3LCD投影机可以清晰地投影医学透视图,满足医疗用户对影像画面的色彩还原的高要求。
智能终端助力金融风险防控
为了帮助金融用户应对金融风险的实时防控,建立银行临柜风险实时监控与事中督查机制,爱普生针对金融用户推出了完善的临柜业务流程管理。作为整个业务流程改善的关键环节,存折证件打印扫描一体机 PLQ-22KCSM是必不可少的硬件设备。
以PLQ-22KCSM为例,其针对银行客户的应用需求,配备了高效扫描、全能读磁、身份证扫描,红外识别等功能,集磁条读写、打印、扫描、传输、防伪等功能于一体,还新增了根据需求指定扫描区域进行扫描和存储以及去掉指定色彩的功能。PLQ-22KCSM实现了安全票证打印、实时票据影像入库以及业务稽查的实时监控,提升了临柜业务风险监控能力。通过智能终端的一体化作业和实时联通核查的应用解决方案,爱普生可以帮助用户实现金融风险防控。
高效条码打印提高企业效率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行业用户在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零售等各个环节的标签使用量大增。为此,爱普生推出了针对行业用户的标签打印产品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 5-FU DDP HCPT 恶性胸腔积液 胸腔内化疗
近十多年来,国内外有关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报道日趋增多,方法各异,疗效参差不一,尚难形成统一的规范模式。本文以1998年2月~2001年3月肺癌住院患者135例,其中肺癌并胸腔积液16例,占11.85%,用PF+HCPT方案胸腔内注入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有效率93.75%。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中,男9例,女7例,年龄42~60岁,中位年龄46岁。均经X线胸片、B超、CT、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确定诊断。其中腺癌9例,鳞癌5例,小细胞癌2例。右侧10例,左侧6例。
1.2 治疗方法
抽吸排液,16例均采用针吸排液。扶椅坐位,局麻下,以B超定位之中心点刺入胸腔,输液管抽液。抽液多少以患者可耐受力度,尽可能多排胸水。
1.2.1 用药程序
首次胸腔注入HCPT20mg+生理盐水20ml,DDP60mg+生理盐水20ml+5-FU500mg。
1.2.2 对症处理
根据患者体质,当时临床体征抽液多少,考虑静脉输入液体。包括晶体液、胶体液、抗生素以及其他对症处理。
1.2.3 疗效判定
B超动态观察。疗效评定标准(采用millar制定的标准) [1] 完全缓解(CR):只需1次穿刺抽液并注药后胸水减少或不再增生,症状缓解持续4周以上者;部分缓解(PR):经2次抽液并注药后才能使胸水减少或不再增生症状缓解持续4周以上者;无效(NC):经2次抽液及注药后胸水仍不能控制和症状加重者。
1.3 结果
本组16例用HCPT+DDP+5-FU治疗恶性胸水近期疗效比较满意。CR10例,占62.5%,PR5例,占31.25%,NC1例,占6.25%,CR+PR总有效率93.75%。
1.4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主要不良反应:(1)少数病人有恶心,食欲下降;(2)外周白细胞有轻度下降,用升白细胞药物后很快恢复正常;(3)2例出现一过性尿素氮升高。本文16例中均坚持治疗结束。
关键词:职业学校;创优教育;德育评价;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3-0020-04
为了使所有职业学校的学生都能成人、成才、成功,从2007年开始,江苏省改革沿用多年的普通中学“三好”学生评选表彰标准,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以“三创”为标准的中等职业学校优秀学生评选表彰工作,形成了江苏职教领域素质教育的新亮点。[1]“三创”优秀学生的评选突出了职业教育特色和职校生特长,着力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把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导更多的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投入实践,投入创造。在江苏“三创”精神的背景下,笔者所在学校从“三创”实践出发,细化了省“三创”优秀学生评选标准,独创了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优秀学生量化考核体系,创新了德育的评价方法。
一、创优教育的理论基础
创优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着眼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体现发展性的评价观,秉持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的一种教育形态。创优教育就是让学生明确优秀学生的标准,以及所应具备的品质特征,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培养学生成为优秀人才的教育。
(一)创优教育着眼于学生的成功
“帮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是创优教育的重要教育理念。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背景和实际,我们必须应用成功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能,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即使看来驽钝的学生,也都有他杰出的一面,我们要把他们的那一面找出来,夸赞他、鼓励他、指导他,他会渐出成绩,然后就会信心倍增。可见,“成功是成功之母”更适合于职业学校学生。根据这一理念,创优教育和实践应非常关注学生发展,给学生以积极的期望,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机遇和平台,给学生发展和成功的评价。
(二)创优教育体现发展性的评价观
“发展性评价”是创优教育的重要推动力。所谓发展性评价,就是根据一定发展性目标,运用发展性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评价对象素质发展的进程进行评价解释。它关注个体间的差异和个性发展,注重学习过程和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恰当地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实行多主体评价。创优教育正体现了这种评价观,要求我们不仅从整体去评价学生,而且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实施单项评价;不仅评价品德、学业和身心,而且把体现学生职业素养要求的通用职业能力列入评价目标;不仅评价学生的成果,而且对学生在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潜在能力和发展进步进行评价;不仅有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评价,而且有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来自企业、家长的评价意见。这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重过程、重评价对象主体性的教学评价凸显了发展性评价的“过程性、主体性、发展性”的特点,体现了学生为本的教育发展观,更是“三创”教育与实践的主线与推动力。
(三)创优教育秉持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是在调查、测试、研究、分析、诊断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和每个学生潜质特征、自我目标和家长期望,从多方面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咨询、指导、策划,“量身定制”教育的目标、计划、方案、方法、资源,进行“适合”“公平”和“有效”地教育与管理的过程。[2]个性化教育继承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理念,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点,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成功机会。创优教育就是要致力于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和适合的教育,重新厘定优秀学生的评价标准,真正实现关爱、尊重、设计、引导、哺育、评价每一个不同特点、不同个性、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为学生寻找最适合的成长道路,体现对每个学生的教育公平。
二、创优教育与德育评价
随着教育事业和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新三好”、“多好”等评选优秀学生的标准和引导、教育、培养的途径也在与时俱进。江苏省“三创”教育文件中提到的创优中的“优”就是品质优秀、成绩优良、身心健康;放在职业学校创优中,“优”就是创业有实践、创新有成绩、技能有特长。
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我们可将“三好”、“高素质”、“全面发展”、“新三好”、“多好”等作为评选优秀学生的标准,作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参照。但是,我们不能机械地生搬硬套以上这些所谓的“标准”,应该创立符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具有现代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特点、体现专业和职业岗位特色的优秀学生的标准,探索和实施引导、教育、培养优秀学生的方法与途径,让“老三好”变成“新三好”和“多好”;“全面发展”变成全面发展目标下的“个性发展”;“结果评价”变成“过程与结果评价”;“单元评价”变成“多元评价”;“少部分学生优”变成“大多数学生优”等。[3]
说到底,创优教育本质上是对德育评价方法与手段的一种变革。所谓德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和科学的评价标准,在系统广泛地搜集信息、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德育工作所产生的或即将产生的学生行为和思想变化进行价值上的考查、判断、评估,以确定其社会价值。[4]德育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过程,笔者所说的德育评价有着明确的指向性,指的是职业学校学生评价。德育评价离不开科学评价标准的探讨,而创优教育就是在进行优秀学生评价标准的探索实践。
当前,笔者所在学校在“三创”教育理念指导下,制定了以优秀学生考评体系为主的德育评价标准,对职业学校创优教育进行了有效的路径探索。这让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正确地理解、研究、实践好“三创”,就能让每个职业学校学生认识自己、创新自己、成为理想的自己,这就是最好的创优教育。
三、创优教育理念下的德育评价改革途径
(一)施行德育学分制度,构建优秀学生量化考核体系
“德育学分制”是指借鉴学分制的管理模式而创设的有关学生德育过程的管理机制。具体而言,就是设计并实施在一定的德育目标指导下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针对全体学生开展的德育学习和实践方案,统一管理学校德育系统中的理论学习、行为养成、社会实践、道德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身心发展等诸方面内容的教育过程、学习过程和评价过程,从而加强学校德育活动的制度化、课程化和系统化。[5]
笔者所在学校于2011年颁布了《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德育学分制试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建立了优秀学生量化指标体系。德育学分指标体系由基本学分、奖励学分和附加学分三个模块组成。基本分反映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情况。考核体系总分为100分, 实行基础分及奖励学分制(加、减分制)。根据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特征,通过对学生个人情况的综合分析,建立涵盖思想素质、行为规范、比赛获奖、显著进步等方面的指标体系和弹性项目。特色就是把创新、创业成果列入考核体系,实行动态量化取分法。其核心就是把学生在实践活动、行为规范、素质拓展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表现全部纳入统一的德育评价中。
《方案》细则还规定,德育总分不达标者不能参加市、校级等荣誉称号的评选。德育学分不及格,需培训学习,参加公益活动来重修学分;多次不合格要进入该生档案,毕业时不予推荐就业,不予颁发或缓发毕业证书。
《方案》旨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打破旧的主观评价学生的评价体系,将德育活动制度化、学分化,德育目标细致化。德育学分的评价体系融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德育评价于一体,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评选“职教之星”,体现学生差异
职业学校的德育评价应该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环保意识、实践能力等都应是考量项目。评定学生优秀的标准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的实际和学校的特点而改进与完善,既重视个体差异,又重视个体努力的评价体系才是科学的。优秀学生需要适合他们的评价,应该建立一种多元、多面的评价体制。
创优中的“优”就是品质优秀、成绩优良、身心健康;就是创业有实践、创新有成绩、技能有特长。学校当然希望学生在品德、成绩、身心各方面全面发展,希望学生在创业、创新、技能各方面齐头并进,达到“三创”的要求和目标。但我们也应该承认,只要学生在某方面达标、突出,也是“优”。因此在评价内容方面,不仅从“三创”的整体去评价学生,而且从三方面的多个角度去实施单项评价;不仅评价品德、学业和身心,评价创优、创业、创新,而且把学生奉献、劳动、进步、合作、自强、环保等体现职业素养要求的通用职业能力列入评价目标。
以前,学生评优往往只是针对少数人,也过分重视“全面发展”,忽略了对多数学生的激励。现在,我们吸取了北京市教委将“三好”变“多好”和广西象州县“新三好学生”评选以及国外学生评价的经验,研究和创新了学生“三创”评价标准:在省“三创”优秀学生评选的基础上,开展学期“职教之星”的评选,设置了12个单项的“个性奖”――奉献之星、学习之星、技能之星、创新之星、创业之星、劳动之星、体育之星、艺术之星、进步之星、合作之星、自强之星、环保之星等。只要学生某一方面表现突出,都可以自主申报,参加“职教之星”的评选,目的是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三创”,发现和培育更多的高素质、有特长、有进步的学生。
“职教之星”评选不要求用一种模式去限制原本是丰富多彩、各具特征的个人的发展,否则就意味着我们对某些个体的不公正,要让学生根据个性发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6]
(三)创设“月度优秀”,体现过程评价
传统的德育评价注重终结性评价,未能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忽略学生身心发展的可塑性。道德素质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对于学生在思想品德养成教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波动性和反复性,运用传统的德育评价机制,往往很难准确反映学生思想品德变化的轨迹。
笔者所在学校打破传统评价模式,构建了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把人的发展作为德育根本目的,以学生的道德实践的改善和品德的提高作为衡量道德发展、评估德育效果的根本准则,形成从道德认知到道德实践全过程的综合评价,突出了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发展功能。
学校评选“职教之星”,还特别注重过程评价。评定优秀的标准与时俱进,既重视学生差异,又看到和发现学生进步,增设了“月度优秀学生”的评选,每月表彰各班级在诸多方面表现突出,得到大家公认的学生,予以公示(附有照片),宣传事迹,放大亮点。这激励了大多数学生创优的热情。
这种过程性评价是以学生个体的自身状况作为参照系,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亦即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评价类型。而在评选的办法上,我们更应建立一种自主申报、多元评价的体制,并打破传统名额的限制,让更多的学生享受表彰之乐、成功之乐。
(四)细化评价标准,突出“三创”实践
2007年开始,江苏省开展了以“三创”为标准的中等职业学校优秀学生评选表彰工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所在学校在此基础上细化“三创”优秀学生的评价标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尤其突出了创新和创业实践。这种特色体现在德育学分制的评价体系中,同时体现在学校制定的创新、创业的制度文件中。学校先后制定了《关于建立和完善技能、创新大赛制度的意见》《关于建立学生创业制度,推进学校创业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文件要求技能、创新大赛覆盖到每位学生,每位学生都要结合所学专业和个人特长以及创业实践参加技能、创新大赛。这样,技能、创新大赛与技能、学业考试结合起来,与创业实践和素养提升结合起来,技能、创新大赛考试就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经历。
由学生工作部牵头,在学期“职教之星”评选中增加“创业之星”,获奖学生同时作为校、市、省级“三创”优秀学生候选人。同时评选“优秀创业团队”,表彰在各类创业设计和创业实践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团队。评选结果计入学生个人档案,也可以参照技能和创新大赛的奖励方案,适当给予“创业之星”和“优秀创业团队”以物质鼓励。
(五)配套制度改革,施行个性化培养
为完成在创优教育理念下德育评价方法的改革,笔者所在学校积极实施以个性化教育为特点的配套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首先,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参考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地区、学校、班级和学生的实际,认真研究、设计和制定班级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为每个学生制定一个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方案。两份方案配合起来,才是完整的体现三创精神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别,实现普适性与选择性、基础性与灵活性、多样性与针对性的有机结合。其次,在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学校配套以学分制、弹性学制和选修课制为核心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尽可能地扩大了学生对专业、课程、教师和学习时空的选择权,适应学生间断学习和工学结合学习的需要,促进学生自主、自由乃至自助进行职业教育与培训,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要。
笔者所在学校积极探索以学分奖励制度为特色的学分制改革,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创新竞赛,参与创业,全面发展,通过获得荣誉来获得奖励学分。学生取得各类竞赛奖励学分后,可申请免修相应课程。技能竞赛、创新发明、文明风采等奖励学分可替代必修或选修课程学分。
积极探索弹性学制,增加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性,即学习科目有限修和选修之分、学习方式有校内和校外之别。其最终目标就是满足学生对教育选择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允许学生通过不同途径取得毕业资格。
学校积极探索灵活的选修课制度,增加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的选择性,将必修课的门类、课时作了大幅修订,对某些课程设立两到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配以不同的学分,供不同基础的学生自由选择,使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懂学会的前提下,腾出时间、拿出余力选修升学和就业方向的文化、专业定向性选修课,选修职业素养方向的通用技能选修课,以及学生特长方向的限选课。
参考文献:
[1][3][6]章亦华.赢在三创[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
[2]章亦华.个性化教育:为学生寻找最适合的成长道路[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2(12).
根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印发的《xxx市开展技能岗位对接专项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各类院校、培训机构、毕(结)业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缓解企业尤其是工业园区企业招工难问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 “满足企业急需,服务技能人才”为主题的技能岗位对接专项服务活动。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将开展技能岗位对接专项服务活动作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内容,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推动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促进培训就业、满足单位用人需要,全心全意为用人单位和富裕劳动力服务,努力为我县用人单位培养和输送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开展技能岗位对接专项活动具体安排 这次活动时间为5—7月,分三个阶段。 (一)
第一阶段(6月12日前),开展专项的信息服务。 1、加强与教育、人事部门的联系,定期沟通交流,掌握我县各类院校毕业生的数量、结构及其技能分布情况,广泛收集技能劳动者信息,建立技能人才信息库。主动与用人单位特别是工业园区企业联系,大力收集技能岗位需求信息,建立技能岗位信息库。及时将掌握的技能供求信息通过劳动力市场信息网、信息橱窗、电视台、报社等各种媒体进行,为供求双方查询信息和相互联系提供方便。同时,将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向各类院校延伸,便于院校毕业生及时了解我县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
(2)设置媒体就业展台,在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开辟就业服务专栏为企业和各类院校毕业生、参加技能培训的劳动者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 (二)第二阶段,开展系列招聘活动。 1、于6月16日在我县文化宫门口举行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宣传活动和技术技能类人才专场招聘会。期间将开展多形式的再就业政策宣传、咨询和援助等活动,同时为用工单位免费用工信息及免费职业推荐。 2、6月中旬与xxx县总工会、xxx县工商联合作,结合技能岗位对接活动开展为期1周的“民营企业送岗位援助就业大型招聘会”。 3、6月下旬,我县推出50个职业见习岗位,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职业见习岗位。我单位将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见习培训,作为职业培训的延续,力争培训后的就业率达到50%。 4、6月30日与教育部门、各类职业学校及培训机构协作,举办“安福县各类院校毕业生大型专场招聘会”。 (三)第三阶段,开展就业困难人员专场招聘和创业项目推介活动,大力开展免费培训。 1、7月上旬,收集适合就业困难的弱势群体的岗位需求信息;并于7月中旬举办针对就业困难人员(主要是下岗失业人员及4050人员)的专场招聘活动。 2、积极鼓励和引导富裕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组织起来就业和在社区就业。劳动力市场对有创业愿望的人员进行创业项目咨询、评估,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定期组织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开展创业指导活动。对开展自主创业及家庭型创业的 ,可参照《xxx省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实施办法》申领小额贷款。 3、为充分发挥优秀创业者自主择业、艰苦创业、拼搏奉献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有创业意愿者走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的创业之路,我县定于6—7月开展 “自主创业之星”评选活动。本次活动将评选出5名自主创业之星,组建“创业者风采”到我县电视台、电台进行宣传。 四、开展技能岗位对接专项活动的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统一组织。为将此项活动开展好,我单位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 负责,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日常安排。 2、明确责任,落实分工。办公室负责政策落实、宣传发动、组织专场招聘会;就业培训股负责落实见习岗位,实施青年见习计划、组织技能培训;劳动力市场负责信息调查和就业推荐。各股室加强交流合作,将技能对接活动作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果,作为推动就业服务“新三化”、实行人本服务、促进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满足企业用工需要的新举措,认真落实到位。
开展技能岗位对接专项活动实施方案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三县”建设战略部署,不断完善和落实创业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创新创业促进就业机制,激发创业热情,拓宽创业渠道,提升创业能力,壮大创业主体,形成全乡共同关注创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的良好氛围。扶持更多劳动者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推进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建立、完善和落实创业带动就业的组织领导体系、政策体系、培训体系、服务体系和考核体系。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全面激活创业活力,实现培育创业实体15个,解决不少于38个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开发可选用项目1个,创业服务满意率达95%以上。通过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成功创建,在我乡建立健全创业环境优良、创业服务配套、创业资金充足的创业长效机制,为我乡今后开展创业促进就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我乡创业促进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年4月底前)
制定《乡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成立乡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成立乡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开通乡创业服务专栏,在乡政府网设立“创业在”专栏。分发县政府下发的《创业指导手册》,大力宣传政策法规、资金筹措、创业登记、创业知识、创业项目等内容。
(二)实施阶段(年11月底前)建立创业服务对象信息库,每月由各村干部向乡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申报创业对象跟踪服务名单,由乡统一报予县创业指导中心,由县统一安排培训,筛选创业扶持对象,重点跟踪服务。乡创建创业型城市领导小组和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人员每季度要按时参加县召开的创业项目推介会,了解推介项目信息,理解创业优惠政策。将适合的创业项目和优惠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并推荐给相关创业服务对象,保持与创业者之间的信息对接,协助创业者办理小额贷款、人员招聘会等事宜。
(三)总结阶段(年12月底前)
由乡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创业服务对象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全面总结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
整理相关资料,迎接县考核评估组的考核验收。
对创业促进就业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创业成果突出的创业都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工作措施
(一)扎实落实上级创业扶持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各项鼓励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政策,鼓励扶持所有有创业愿望的人员自主创业,帮助创业实体完善和扩大,并不断培育新的创业实体。
(二)加强创业能力培训。
扩大培训范围。积极开展以返乡农民工、农村富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军队退役人员等为重点的创业培训,逐步将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城乡劳动者纳入创业培训范围,提高全民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创新培训模式。针对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改进培训内容,创新“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培训模式,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
提升培训层次。将创业培训的重点向大中专(技工)院校毕业生、专利持有人及有市场前景和带动就业规模较大的项目持有人转移,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和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开展创业师资培训。采用多种方式建设高素质的创业培训师资队伍,通过开展师资培训、教研活动、参观考察、教材开发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创业培训服务机构及师资和咨询指导人员的培训水平和技能。
(三)优化创业服务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