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纪律教育感想

纪律教育感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纪律教育感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纪律教育感想

纪律教育感想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隐睾症;术后并发症;焦虑与抑郁

隐睾症是一种先天缺陷性疾病,以偏离阴囊转移至阴囊上方甚至腹腔为主要特征,该病严重损害男性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生育能力,增加损伤风险,极易发生恶变。手术是隐睾症主要治疗方法,但患者出于自卑心理以及对疗效、预后的担忧,术后常伴有焦虑、抑郁情绪,间接影响治疗与护理效果,增加并发与手术失败风险,还可能影响长远预后。本次研究中,我院应用于青春期后隐睾症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1月~2014年7月共收治并行手术治疗隐睾症患者49例,年龄15~27岁,平均(19.4±4.9)岁,已有性生活经验5例,无44例,已生育3例,患者均知晓自身异常,时间2~10年。部分患者应用HcG内分泌治疗无效,考虑实施手术。2010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23例为对照组,2013年10月~2014年7月收治26例为干预组,两组患者年龄、文化水平、疾病自觉时间、隐睾症类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对照组患者在术后进行过抑郁、焦虑水平评估。

1.2方法

1.2.1对照组 据资料来看,给予常规护理,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预防,常规宣教。

1.2.2干预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查阅相关文献,对照组抑郁、焦虑评分特点,制定明确的心理护理路径。①术前:完成正常接待,明确诊断后,充分了解患者病史,派遣年龄≥30岁、态度亲切和蔼的女护士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采用封闭式一对一访谈方法,尽量使环境更轻松、更温馨,了解患者内心想法、顾虑、关注点,进行基本的健康教育,讲解患者病情,手术必要性、疗效,强调手术安全性、可行性,采用图文方式讲解隐睾症基本知识,单侧对患者仍具有正常性能力、生育能力,行手术切除未沉降隐睾的主要目的在于避免恶性病变,降低致伤风险[1]。②围手术期:完成术前访视,一位护士完成信息确认与术前准备活动,原访谈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安抚患者情绪,带领患者至手术室熟悉环境,告知患者手术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让患者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切忌颜面太过严肃,言语随意、放松,注意察言观色。③术后:?密切监护,待患者苏醒后,进行随访,协助患者制动,告知手术结果,同时给予细节护理,关照患者生活细节,协助取正确,给予饮食护理、胃肠道护理、切口护理,防治并发,使患者获得温馨、舒适的感受,采用更积极的方法转移患者思绪,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若见阴囊出现红肿、包块,切口局部炎症、渗血、渗液,应充分解释,减轻患者顾虑,强调这些症状为术后正常表现,不会影响健侧功能;?医嘱家属配合完成心理护理,若有异,最好交代异进行心理护理,尽量少提及"性能力"、"生育"等敏感词汇,注重情感交流,善用肢体、眼神,让患者感受到亲人、爱人的关怀,减轻顾虑。恢复期:部分患者沉降可能较小,患者触及发觉,可能会产生顾虑、疑惑,术前应做好宣教,术后详细解释较小的原因,可能的影响,强调其对健侧不会产生影响。④全程隐私照顾:?充分考虑患者隐私权,在尊重患者意愿情况下,告知家属或伴侣,尽量在私密空间开展诊疗、心理支持、宣教活动,安排单人病房,禁止护士在病房、病房周围走廊窃窃私语,尽量安排专职责任护士;?在细节上体现对患者尊重,如进行检查时,面色尽量保持平静,不要带有情绪化表情,除必要的X线外,不进行拍摄等影像活动,护理文书交由患者查看一遍方可登记等。

1.2.3 研究 收集对照组抑郁焦虑自测资料,包括术后苏醒期自测、住院期间随机自测以及出院时自测,记录随机自测时间,以同样的时间分布对干预组进行抑郁、焦虑自测。

1.3抑郁焦虑自测判定 ①焦虑自测(SAS):标准分100分,50分以上为焦虑,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②抑郁自测(SDS):标准分100分,50分以上为抑郁,分值越高抑郁倾向越明显[2]。

1.4统计学处理 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

2结果

干预组苏醒时、苏醒后2d、出院时焦虑与抑郁自测水平低于对照组,出院时干预组抑郁自测水平低于苏醒时,对照组焦虑、抑郁自测水平高于苏醒时,苏醒后2d,对照组焦虑水平高于苏醒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次研究中发现,未经干预之对照组术后抑郁、焦虑水平高于干预组,提示术前患者心理状态决定术后抑郁与焦虑基本水平。对照组术后抑郁、焦虑评分出现不同程度上升,提示术后可能存在致患者产生负面情绪因素,可能因素为切口反应、术后不适、疼痛、隐睾过小、隐睾切除无法挽回产生后悔情绪,等[3]。因此,医院应做好术前宣教工作,术后配合临床表现充分解释也非常必要。此外,还需注重交代家属与伴侣的配合,照顾细节,温馨护理,充分尊重患者隐私,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赵玉农,方向明,肖明,等.成人隐睾症治疗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4):3780-3782.

纪律教育感想范文第2篇

有关考试焦虑的研究表明,考试焦虑与学生的智力水平、人格类型、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业压力、学习成绩、家庭教育方式等等因素有关。但是以往的研究大多是研究者依据理论直接用被测量表对被试测量的结果,得出的结论多为某一因素与考试焦虑之间的相关关系。多数研究是在分别考察学生在某一个领域,如学校或家庭中的考试焦虑状况后得出的结论。那么学生们究竟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从学生的角度看,影响考试焦虑的因素有哪些?高三学生的考试焦虑状况又会有什么特殊性?本课题通过对高三学生的访谈及开放式问卷调查,对影响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因素有一个较为直观全面的了解,并通过因素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出各个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以及对高三学生进行考试焦虑的心理辅导。从问卷分析及结果统计中可以看出,高三学生考试焦虑主要由五个影响因素导致。它们依次是“对他人评价的担忧”“自卑”“学习策略的不足”“对前途的担忧”和“考试情境”。

1.对他人评价的担忧

数据结果显示,在影响学生考试焦虑的诸因素中,“对他人评价的担忧”是首要的因素,而访谈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当问到学生是什么引起他对考试焦虑时,许多学生都会首先回答:“考不好对不起父母,老师”“害怕父母老师的责备”“害怕别人的冷言冷语”等等。这些都表明学生十分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论,而这一现象可以解释为学生自我评价的不独立。

青少年之所以在面临考试这样的评价情境时,会感到有自尊的威胁,体会到焦虑不安的情绪,与他们的自我不够独立有关。与他人比较是青少年们确立自我的主要方法,他人的评价对于他们来说十分重要,青少年也容易在这种比较中产生种种心理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一状况,在对学生们做出评价时,注意方式方法,既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又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

2.自卑

在影响考试焦虑诸因素中,学生的自卑感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学生们之所以感到对考试的焦虑,很大程度上与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及效果没有信心有关。“课程内容总是学不完,很多内容还没掌握”“自己不如别的同学聪明,总是学不好”“我的成绩不好,证明我很笨”等等想法都会造成学生们对于考试的恐惧和焦虑。

造成学生自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有些学生以往的考试中成绩大多不理想,而成绩差、易受挫,这样的学生在面临考试时,会习惯性地激活考试失败的经历和体验,并对当前的应试情境进行困难模式幻想,想象到难以应对的场景或不可避免的危险,进而感到潜在严重的威胁,导致自卑的心理出现以及焦虑情绪的产生。第二个原因是学生的自我意识还不够成熟,还不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对于自己的认识往往不是过高便是过低,这种不正确的自我认识有可能会导致心理上种种问题的出现。有些学生会因为自己有某种优势而过高评价自己,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但他们这种对于自己无所不能的幻想最终会与自己因准备不足而导致失败相碰撞。这种强烈的反差会极大地伤害青少年的自尊心,导致他们的挫折感和失落感,导致心理上的失衡,甚至自卑感的滋生。而有些学生则自视过低,他们由于以往的一些小过失或是自身的某些缺点,或是老师家长的一些否定的态度,而以偏概全,极端地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无能、愚笨、毫无价值。他们夸大了困难,小视了自己,造成了自卑。

以上所说的两种情况都是由于青少年虚假的自我意识而导致的自卑。既然是虚假的自我意识,就说明他不够客观不够真实,教育者们应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这一问题加以引导,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对于自己的失败和成功有正确的归因,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来。

3.学习策略的不足

另外在影响考试焦虑的因素中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因素,即学习策略的不足。学生们在抱怨考试的同时,也会抱怨自己没有得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如“学习没有计划,乱七八糟”“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不强”等。学生对学习及考试方法和策略的掌握程度会影响到学生的考试焦虑状况。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实现一定的学习目的,自觉地获取外界信息,对学习过程进行主动调节与控制的总体系统。具有好的认知策略的学习者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即将面临的问题,了解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控制学习时间的多少,确定学习目标的高低,并选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另外他们还可以主动调控自己的注意、情绪及整个心理状态。如自我激励、自我奖赏、自我放松、积极的自我暗示、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持久的学习兴趣等。缺乏学习策略、考试策略是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学习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可见,教授给学生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于他们克服考试焦虑以及提高学习效率是十分必要的。

4.对前途的担忧

对前途的担忧也是造成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之一。“如果考不上大学该怎么办”是大多数高三考生都会担心的问题,也是造成他们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原因。高考作为人生中一次重大的考试,对每个参加考试的考生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对他们的心理造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研究表明,考试的重要程度是考试焦虑的预测变量,考试越重要,考试焦虑水平越高。高三学生的考试焦虑状况之严重便可想而知。

关于学生们对前途担忧的来源,课题组认为有以下一些原因。其一,{三学生正处在自我同一性的确立阶段,是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并谨慎的选择和决策职业定向、性别、角色等问题的阶段。他们在思考自己应该做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事的问题。并不断做出尝试和探索。所以,对于前途的担忧本身就是这一阶段的学生会产生的心理问题。其二,处于自我同一性整合阶段的青少年会出现情绪波动、行为出轨等等问题,会与家长和老师产生矛盾和冲突。而这一阶段出现“高考”这一重要事件又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加剧这一矛盾。对于高考,社会、学校、家长和教师都将其视为重中之重,给予了巨大的重视和关注。他们将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全部转化为对孩子们的压力,将自己的焦虑传递给了学生。因此学生的考试焦虑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

5.考试情境

考试焦虑是测验状态下的焦虑水平的个人差异,是情境化的特质焦虑。既然是情境化,就一定会有现场的影响。研究结果也体现出这一点。研究发现,考试时的紧张气氛,考场环境的不利因素以及考场上的突发事件是影响考试焦虑的一个因素。这体现了考试焦虑状态性的一面,体现了考试焦虑的情境特性。

二、考试焦虑干预机制研究

以前考试焦虑干预研究多只是采用认知重构法或放松疗法等单一方法对考试焦虑的学生进行干预,改变的是考试焦虑者的认知部分或是情绪部分。而我们知道,考试焦虑是一个多维度多方面的结构,单一的某种方法难以针对考试焦虑的本质,也就难以达到降低考试焦虑水平的目的。是否应该采取一种融合的思想来进行考试焦虑的干预值得商榷。本研究力图以整合思想为指导,根据前半部分研究的结果和前人经验,针对影响考试焦虑的各个因素创编了一套较为全面的干预方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考试焦虑影响因素与干预方法对照表

1.家长、教师交流活动

运用家长会的形式,与家长及老师交流学生现阶段存在的考试焦虑的问题和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实质。讨论家长老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使家长了解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压力,协助学生顺利度过高三阶段。

2.调整不合理认知

纠正学生们对自己、对别人不正确的认知。使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学生的自卑心理。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作正确的归因,如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不如别人”“自己的成绩不好代表自己能力不如别人”“自己学习不好便一无是处”等,这些不合理的认知都需要改变。使学生学会体察自动产生的各种不合理认知,并学会对自己的不合理认知做出质疑和辩解,教会学生使用积极的自我暗示。

3.学习策略、方法辅导

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和用脑方法、科学的应试方法、科学的饮食和生活安排。并且提供一些高考状元的学习经验,以供参考。

4.生涯规划辅导实施方案

针对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未来没有规划的现状,对其作目标定向的辅导。使学生明确树立目标的重要性,认识自己,学会做长期的及短期的目标规划,养成不断树立目标的习惯,并为目标而不断奋斗。

5.放松训练

运用想象放松训练和肌肉放松训练,教给学生放松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体察自己在面对考试情境时身体的紧张状况,并学会放松的方法,以缓解自己的紧张状态。

三、考试焦虑干预结果分析

实验数据结果表明:经过辅导,实验组学生的考试焦虑分数变化值比控制组考试焦虑分数变化值降低幅度大,并且差异显著。说明辅导对于降低实验组学生的考试焦虑效果更加显著,辅导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

访谈结果则证明学生在辅导后,在对他人及自我的认知评价方面,在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掌握方面,在生涯规划的思考方面,在放松技能的掌握方面都有所改变和提高,而这些方面的转变也促成考试焦虑水平的降低。同时通过访谈也了解到家长及老师经过辅导,在教育方式上有所改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有益于学生考试焦虑水平的降低。这一结果从质性研究的角度支持了实验结论。

纪律教育感想范文第3篇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焦虑 ;心理干预

乙型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传染病,目前无特效治疗该病的药物,长期迁延不愈,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给患者的精神、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加之社会上的偏见和歧视使患者极度自卑,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的情况,影响患者的康复。临床研究发现,64%的乙型肝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况发生,51%的乙型肝炎患者有明显的抑郁症状,这说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较为普遍地存在[1]。心理因素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2],因此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吉林省肝胆病医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门诊及住院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确诊病人,除外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合并其他精神障碍病人,且所有的患者血清HBeAg、HBV-DNA、HBsAg均为阳性。将患者对照组(n=48例)和观察组(n=52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17~55岁,病程0.5~11年;观察组中男28例,24例,年龄16~55岁,病程0.8~10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性强。

1.2 方法

观察组在做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由责任护士利用接触患者的一切时间执行,每天至少2次且贯穿于整个住院阶段。 ①精神支持疗法,充分调动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要求家属每周探视 3 次以上。②认知疗法,重建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模式。 ③娱乐疗法,恰当的娱乐形式可调整心态,丰富住院生活。 对照组只做传统治疗。

采用统一的自填调查问卷,统一由护理人员在现场用统一指导语给予指导,所有的调查问卷均由患者独立完成,所有问卷在发放的当天收回,问卷回收后进行编号、整理,并将评定情况录入Excel进行汇总。调查问卷是使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通过对总分和各因子分的分析,可以判断被测者症状分布特点及自感不适的程度,为咨询和治疗提供参考。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后SCL-90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均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观察组通过干预后,心理问题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3.3 慢性乙型肝炎的心理干预

由于乙型肝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加上社会对其错误的认识,导致不少患者深受冷眼和歧视,让本就久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心理负担更重,若不及时排除其心理问题,必定会影响治疗效果。针对慢性乙肝患者的疾病特点和心理特征,除了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外,健康教育也尤为重要[3],健康教育能增进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了解,消除患者的顾虑,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我们的具体做法有:①入院时的心理评估。我们在患者入院时便对其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初步掌握患者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严重程度等,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②通过心理辅导,稳定情绪。我们特安排心理专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疏导,减轻患者心理负担,让其更配合治疗;③家庭及社会支持治疗。帮助患者建立持续的情感支持。患者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于家属,家属在患者患病期间,同样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家属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反应,甚至会引起躯体反应,如患者过度焦虑或悲观生气更容易加重恶心、呕吐、转氨酶升高等症状。为此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指导其关心帮助患者,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心情愉快,体验到家庭的温暖。

综上所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用良好的语言诱导、肯定的语气和恰当的技巧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正确面对现实,而且对于患者出院后继续坚持长时期服药、巩固疗效、降低或缓解疾病的复发率、定期来院随访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Miro, Jose M, Manzardo, Christian, Zamora, Laura. Clinical manage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before starting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Enfermedades infecciosas y microbiologia clinica. 2011, 29(10), 759-772.

纪律教育感想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护理;额叶;胶质瘤患者;术后认知;术前焦虑

[中图分类号] R47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4-135-03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frontal glioma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anxiety and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LI Yi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in Shenyang City,Shenyang 11004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frontal glioma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anxiety and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Methods 8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each 4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ere received routine care,such as general care,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drug treatment,health educa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us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care methods,then Hamilton Anxiety Scale Anxiety patient car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evaluated and sense - memory - Attention Test (IMCT) were evaluated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statisticall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ed after intervention with Hamilton Anxiety Scale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and the pre-intervention (P

[Key words] Care;Frontal;Glioma patients;Postoperative cognitive;Preoperative anxiety

额叶作为人体大脑皮质中最重要的智能中枢之一,主要支配人体的语言、计算、情感和人格等最高级的人类智力活动[1]。额叶胶质瘤手术患者术后大多合并有抑郁,认知功能障碍,出现注意力、记忆力的减退,部分存在定向功能障碍,大大影响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许多患者家庭中,其成员对此种病理生理改变缺乏必要的认识,甚至对患者进行埋怨、讥讽、逃避等,甚至将患者人为的与外界进行隔离,限制其人生自由,此种做法对患者的病情十分不利[2]。所以本研究主要探讨护理干预在额叶胶质瘤术后心理护理方面的价值及实施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额叶胶质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1~66岁,平均(41.4±3.5)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者11例,高中以下者29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0~66岁,平均(41.5±3.6)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者12例,高中以下者28例。两组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首先对患者进行术后的神经心理评分,并根据患者的评分结果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指导,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相关知识认知度的确认及矫正,通过合适的机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及其主要家属进行手术后患者可能留下情感、心理方面障碍的解释,正确引导患者了解可能出现的负性情绪和过激行为的来源所在,解除患者焦虑和急躁心理,开导患者,并辅助其完善和建立术后人生规划,适应术后环境,并寻找不能适应术后环境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干预治疗,更好的帮助患者发现并认识问题根源,改变适应不良认知行为,其次可以通过操作塑造、强化或示范、信息反馈等干预方式,对存在心理和情绪障碍的患者表现出的认知功能不良进行强化检测、反驳及诘难,为患者提供所遇问题的正确解释,通过肢体及语言双重方式进行生动有力的说服教育,提高患者建立积极生活态度的能力,同时还要正确的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尤其是家庭支持情况,为患者家属详细讲解额叶所发生的胶质瘤在手术治疗后,患者可能出现的精神以及人格方面的改变,最大限度的取得患者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建立和谐的家庭及社会氛围,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和治疗疾病的信心,最后针对患者认知改变还要做到为患者进行言传身教的护理干预方法,并为患者制定合适的功能锻炼计划,在患者出院时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制定家庭康复计划,为患者布置相应的家庭任务或作业,鼓励患者理论联系实际的进行功能康复,做好定期随工作。

1.3 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一般护理、心理干预、药物护理、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则实施本研究护理方法,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情况进行评价,使用常识-记忆力-注意力测验(IMCT)对患者智力进行评价,并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分为优、良、一般和差四个档次,由患者及其家属在出院时进行随机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进行,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常识-记忆力-注意力测验结果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常识-记忆力-注意力测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5和0.416,P>0.05),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t=18.949,P

表1 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常识-记忆力-注意力测验结果比较()

组别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常识-记忆力-注意力测验

观察组 干预前 18.5±1.6 19.2±2.1

干预后 13.4±0.9 23.1±3.5

对照组 干预前 19.1±1.7 19.4±2.2

干预后 18.9±1.6 19.6±2.3

2.2 两组患者出院时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优良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x2=4.781,P=0.029)。见表2。

3 讨论

额叶作为支配人体高级智能中枢,此部分出现的胶质瘤

表2 两组患者出院时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优 良 一般 差

观察组 23 13 3 1

对照组 9 18 5 8

术后患者需要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以促进患者更好的放松身心,减少焦虑和抑郁的出现,提高治疗效果[3]。术后心身康复与患者术前的焦虑水平呈线性相关的关系,故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术前焦虑对术后的心身康复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4]。在对额叶胶质瘤术后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首先是要得到患者家属的配合和支持,这也是改善患者日常状态的一个前提,同时护理人员要经常和患者进行沟通,尽量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让患者能够对疾病正确认识[5]。

认知治疗理论提示人类的认知过程直接影响着人的情绪及行为,其中情绪及行为的产生则主要依赖于人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判断和评价及解释的过程,这些评价主要受个体的信念、假设、思维方式等认知因素的影响[6]。本研究观察组重点针对患者主要采用心理干预且重点在提高患者认知能力上,发现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常识-记忆力-注意力测验结果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认知功能障碍直接影响额叶胶质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因此应在治疗护理前后进行详细的包括认知功能在内的神经功能评价,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时兼顾生存期和生活质量[7]。因为绝大多数患者在围术期内对额叶所发生的胶质瘤缺乏相应的认识,容易出现对疾病预后的过分担心,导致患者身心承受极大的压力和痛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容易出现治疗依从性的降低,而影响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生存时间[8]。以及自身疾病对家庭的影响如住院费用、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等,所以需要加强对其的心理干预,提高配合依从性,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9]。

额叶胶质瘤患者产生焦虑的原因主要是对自身疾病的不了解,最担心的问题是疾病的诊断、治疗的正确性、医师的技术、自身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等。外科手术治疗是关键,而有效的护理措施则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额叶是人体司理认知功能主要区域,许多患者术后虽然不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但是情感方面的障碍同样对其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所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其认知功能,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参考文献]

[1] 冷腊梅.探讨60例额叶胶质瘤术后患者神经心理分析及其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11(29):23.

[2] 吴景梅.额叶胶质瘤并发癫痫发作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7):651-652.

[3] 吴景梅,贾胜欣.个体化心理干预对额叶胶质瘤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6):14-15.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4] 沈晓红,姜乾金.术前焦虑与术后心身康复相关性及心理社会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1(3):200-201.

[5] 姜洋.额叶胶质瘤术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方法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5(12):336.

[6] 马存根.医学心理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9-158.

[7] 吴景梅,贾胜欣,李清敏.额叶胶质瘤术后患者神经心理研究及护理[J].河北医药,2011,33(1):152-153.

[8] 涂利丽,鲍靖,李源丽.额叶损伤的临床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33(2):40.

纪律教育感想范文第5篇

【关键词】骨折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06-02

由于骨折及手术创伤等诸多因素,使得患者存在剧烈疼痛,加之治疗时间较长,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给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带来一定的阻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针对这类情况,本文就我院收治的120例骨折患者,对其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骨折患者12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55.6±6.7)岁;观察组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58.4±7.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予以手术治疗及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术前,护理人员要想患者积极沟通交流,耐心详细地向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的效果及相关注意事项,增进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能够摆脱对手术治疗的恐惧心理,进而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良好心态,缓解和消除患者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的情绪障碍。术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手术成功或病情稳定等正面信息,并详细解释术后留置导管、引流管、监护仪器等医疗用具与设备的目的。另外,护理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做到谨慎小心、亲切温和、耐心细致,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认真的回答,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②创设温馨的病房环境。医院环境对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较大,因此,术后,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创设温馨的住院环境,使患者感觉在自己家一样,保证患者病房环境安静、舒适、洁净,避免病房内的视觉效果影响患者情绪。同时,指导患者适当放松心情,如看书、看电视、听音乐等,以此分散患者注意力;还需要限制患者家属亲人的探访次数和时间,减少术后疼痛及嘈杂的环境对患者情绪的影响。③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要及时掌握和了解患者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变化情况,对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向其讲解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如骨折发生病理、骨折后的生理变化、临床治疗、护理措施及相应的效果等。同时强调术后积极配合治疗及适当锻炼对康复的积极意义。④争取家属的支持。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家属亲人详细讲解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出现的原因,鼓励患者家属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指导患者家属熟悉日常与患者交流、接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避免家属的一些言行举止影响患者心理情绪,利用良好的心态感染、感化患者,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及抑郁进行评分,SA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 进行分析,采用百分比、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性统计,组间比较应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情况,现结果如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情况( )

从上表中可知,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组间比较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骨折是骨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多因突发性事件所致,患者均伴有剧烈疼痛、乏力、多汗、头晕等症状,易引起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另外,焦虑及抑郁会影响骨折患者的愈合及生活质量,其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

影响骨折手术患者焦虑及抑郁的因素主要表现为:①骨折疾病检查及治疗的费用较高,很多患者需长期住院治疗,导致思想负担加重产生抑郁;②因自身认知能力不足,使得患者在面临手术及治疗时充满紧张、恐惧、态度消极,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最终产生一系列负面情绪而引发抑郁;③自理能力与患者抑郁症状密切相关,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会有无用感、内疚、怕拖累家人,易产生消极的抑郁情绪;④同时,不良环境和医护人员的态度也会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的症状。因此,针对上述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症状的情况,医护人员和家属应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方式,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骨折的症状、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并针对患者实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及自我护理,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和思想动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并争取家属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综合护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刘兰芝.80例骨折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和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357-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