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本科生科研经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科研能力;本科生;环境工程;创新
创新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而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高校必须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科研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尤其重要。近年来,全国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此进行了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其中普遍认为大学生尽早参与科研训练,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科研实践机会,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研究型人才的有效途径[1]。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能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扩大知识面,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等方面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加强高校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本质需要,同时也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2]。
环境工程专业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不同学校的该专业,由于其依托的学科不同,以及服务的领域和对象不同,常常带有其各自专业特色。以南京工程学院来说,以电力行业为依托,环境工程专业带有电力行业特色,培养目标是能在政府部门、电厂、环保部门、设计单位、科研单位等从事设计、管理、研究开发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现以南京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一、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能力
1.注重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技能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基本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目前实验教学大部分都是验证性实验,主要验证教师在课堂上讲的理论知识,使得教学与实验充分融合。通过实验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但是,如何通过实验技能的锻炼,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目前很多高校对此还欠缺考虑。将科研性实验引入学生课程实验教学中,更新实验方法,突出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能力。例如,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得出了不同于课本上所描述的实验现象,如何找出发生现象的原因,并如何避免,这就是一个科研探索过程。
2.增加设计性实验内容
在开设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可增加一些设计性实验,并完善综合与设计性实验体系,以突出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实施过程是,由教师提出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后,学生独立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经教师指导后,独立进行实验过程,并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等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例如,我们在开设环境监测课程时,增加了综合设计性实验“天印湖水环境调查”,该实验是来源于教师的一个科研项目。具体工作从查阅文献、湖泊的采样点设置、水质指标的选择、水质指标监测与分析、数据处理至最后水环境调查报告,都是由学生独立设计完成。通过学生自己查阅文献,确定调研方案、实施方案到撰写调研报告整个完整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科学研究的思路。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仅仅起着引导和辅助的作用。通过与实际项目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了解到书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跟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从而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可融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根据不同课程,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做调查分析、文献综述、小型学术报告会等,初步训练学生的科研思维。
二、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研创新
1.毕业论文与科研项目相结合
毕业论文是综合训练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大学生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将学生的毕业论文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使教师可根据自己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把握好方向,从而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论文进行指导[3]。但是科研课题一般都有较高的难度,即便经过分解后对本科生而言也有相当的难度。因此,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实际水平,防止题目过难。故将一个科研项目合理拆分为内容相对独立的部分,并从学生实际出发,对研究内容、研究深度做适当的调整之后,才能作为本科生毕业设计的题目。选题不仅要跟科研项目结合,注意选题内容和难度要适中,更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特别是那些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相关的题目。从而使得所选毕业论文的题目不仅能够锻炼学生,不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且能与所学专业紧密结合,学有所用。目前,环境工程系大部分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均是指导教师的纵向或横向课题的内容,学生的论文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不仅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而且充分体现了我们南京工程学院“学以致用”的办学宗旨。实践证明,毕业论文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切实可行,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高校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良好的途径。
2.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
过去的学习模式,都是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书本知识,学生养成了一种惰性,很少自己主动地去思考,缺乏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经过基本的实验技能培训后,选择一些对科研有浓厚兴趣、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来。通过主动参与科研活动,学生从在课堂上的被动接受知识到以探索、研究、发现为基础的主动学习,不仅拓宽了知识面,为以后的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使得他们能够有机会涉足该学科在国内乃至国际最前沿的研究和成果,切身从事科学研究,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4]。目前环境工程系教师的课题基本都有3~5个学生参与进去,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中表现出来极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他们常常主动要求分配新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不懂的就自己上网查资料或请教教师,主动学习,进步很快,在参与课题过程中涉及他们还未学习的课程知识,他们也是主动自学,力求自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科研过程,学生承担部分力所能及的科研课题,接触了真正的求知过程,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善于进行探索、调查、发现,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初步的研究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
科研活动对大学生而言,是个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学校每年都设立大学生创新项目,鼓励学生进行科研课题的申报。学生自拟题目,学校给予经费支持,并自选老师指导。这种实际的科研项目,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培养了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对日后从事专业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选题,撰写项目申报书,然后学校组织专家答辩。课题立项后,学生开始文献的查阅、实验方案的确定至最终方案的实施。学校对大学生创新活动进行定期检查和成果鉴定,以培养学生的韧性和责任心。在这整个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他们会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创新思维和能力也就随之得到很好的提高。例如,2012年带的大二学生做的创新项目“农田土壤营养盐的渗漏估量及测定”中,首先让学生查阅文献,了解什么是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农业施肥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等;然后设计实验方案,来定量估算农业施肥量对于地下水水质的相应关系;接着设计实验模型、监测水质、处理数据、分析结果、撰写项目结题报告、答辩,完成了整个科研项目流程。
三、目前本科生科研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目前,国内高校对于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还没有成熟的运作模式和制度,大学生参与科研的培养方式还没有普及,科研在人才培养环节中所占比重还不够。大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限制大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第一,从学校角度来说,当前学校对学生科研经费普遍投入不足,学生难以开展科研活动;另外,学校对学生科研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影响学生科研的积极性。第二,部分教师对学生科研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其指导工作不到位,没有较好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第三,从学生自身来说,缺乏一定的坚韧、钻研等科研精神,不能完成科研任务等。基于以上不足之处,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1.教学上的改进
提倡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基于宽广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因此,在教学上,要优化课程体系,以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了解学科国内外发展的前沿,把握学科发展动向。除此之外,还鼓励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以拓宽学生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并且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实现知识实用技能化。
2.学校要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管理 社会需求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人事部综合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达到280万人。2005年达到338万人,2006达到413万,2007年预计达到495万人!然而,据统计,按照历年的就业率,截至2000年6月,我国各类高校毕业生中待业人数有30万人左右,2001年超过34.5万人,2003年52万人,2004年75.6万人,2005年达到98.2万人,2006年达到123.9万,2007 年将达到148.5万!
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大约为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平均人数则大约在300万左右。就这一数字对比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无良好的职业管理意识,不能充分根据社会需求来规划管理自身大学生涯,正是造成现今就业难的罪魁祸首!
2004年4月,北森测评网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表明,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有50%的大学生选择在1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大学生的流失率接近75%,比例之高令人震惊;33%的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第一份工作仅仅是由学校到社会的跳板;16.3%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
一项针对北京市人文经济类综合重点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62%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及工作、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3%的大学生不明确,只有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设计。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当代大学生面对的问题关键不在于就业,而在于如何去谋职,即通过尽早对自己的大学四年职业生涯进行管理,从而在进入社会时能顺利实现社会需求的对接。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研究现状及理论
1.美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学说
美国最著名的职业生涯管理研究专家当属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研究院的E.H.施恩教授。1978年他出版的《职业的有效管理》率先从职业发展观出发,勾勒出了个人与组织相互作用的基本图式,为我们认识个人成长和发展,组织发展与变革,管理角色与管理功能等领域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由于他在书中首次提出职业锚的要领而成为职业生涯管理的经典著作。
美国著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专家、尤他州立大学管理学系教授布鲁克林.德尔1986年出版的《管理新职业者―当代工作者的多种职业生涯成功向导》论述T职业生涯的多样化,将职业生涯定位分为进取型、安全型、自由型、攀登型、平衡型五种类型,并对这五种类型职业者的特点及其管理进行了研究。
2.法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学说
让.M.普雷地教授在1990年出版的《人力资源》和1995年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两书中都发表了同样的论述:企业中的职业生涯首先表现为一系列工作职位,而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指企业结构中一个员工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职位连续。这种对职业生涯规划及管理的定义在1995年出版的里昂高等商业学校教授F.丹尼所著《干部管理》一书中被称为传统定义而受到批判:职业生涯的概念不应仅局限于它的客观含义,还应包括个人对其职业生涯发展的见解和期望。职业生涯开辟了实现可以令一些员工满意的职业生涯发展的新道路。他们要面临各种不断丰富自己知识的职业尝试,其职业生涯与他们和客户关系的发展而非和他们的新职业紧密相关。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及其管理在法国得到重视和积极研究,其定义和内涵的不断更新,向侧重于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转化。
3.中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学说及管理理论
在中国,职业生涯管理的研究基本还属于引进、介绍阶段。台湾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中山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黄英忠教授在1997年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专著中论述了职业生涯开发管理的意义,职业生涯规划与人性需求的关系、开发的阶段、影响职业抉择的因素、职业生涯管理等内容。张添洲著的《生涯发展与规划》对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可以说,这是中国学者中对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研究的开创之举。
我国的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以厦门大学廖泉文教授的“三三三”理论为代表,“三三三”理论将人的职业生涯分为三大阶段:输入阶段、输出阶段和淡出阶段,每一阶段又分为三个子阶段;适应阶段、创新阶段和再适应阶段,而每一个子阶段又可分为三种情况:顺利晋升、原地踏步、降到波谷。按照她的观点,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管理应该属于输入阶段的关键部分,是输入信息、知识、经验、技能为从业做重要准备的;认识环境和社会,锻造自己的各种能力的关键时期。
三、浙江省人力资源的社会需求趋势
2006年,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浙江人才市场大盘较为稳定,人才供需良好。从省人才交流中心2006年度人才交流统计数据来看,共有2.8万家(次)单位招聘信息,累计各类专业岗位70余万个,有近300万人次求职,供求比例为4.2:1。岗位对学历的要求为:大专学历的占41.0%;本科学历的占22.3%;高中、职高、技校的占14.1%。
2007年浙江地区五大热门行业人才需求强劲。据业内人士预测,2007年根据浙江省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布局的总体需求,将有五大行业成热门:计算机行业、金融投资行业、信息管理咨询行业、新型能源行业、高科农牧行业。
根据省人才交流中心的报告,技术型人才需求量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就业歧视现象不断变化出新形式,但总体有所减少。但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顶替工作经验的重要形式,大学生职业素质的训练应该引起更多高校的注意。
同时,专业加外语等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这也要求大学生要注意学好专业同时,加强另外一个关联知识的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毕业生.特别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生,在专业之外,加强外语和计算机能力训练,使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管理人才,真正具备管理者的职业素质。
四、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模型
按职业生涯阶段理论,大学四年处于职业生涯准备阶段,也即是尽量吸收各种知识,信息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做好充分的准备的时期。
从大学校园的一名学生到作为独立的成年个体加入社会之中,这一人生巨大的变化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面对的。埃里克森将这一变化称之为“危机”,即发生必要变化的时间。他认为成年期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一危机的处理结果。在大学阶段职业选择在学校经历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大学生采取何种方式加以应付未来将向何处去的问题,实际上就取决于大学生如何理性的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管理,如何去完成自己的职业目标。在学习期间,大学生对个人的发展计划并不明确,而职业生涯管理理论能够指导学生规划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督促学生提前准备,准确定位。
我们从职业素质培养这个核心出发,建立一个基于职业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模型。把大学生的大学职业生涯分为四个阶段,个体职业分析、职业认识培养、确立阶段职业目标和职业实践,而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始终,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必备内容。
大学四年的职业生涯管理模型
我们知道社会对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需求中,以职业素质为最重要,职业素质包括熟练的读、说、写能力,应用型计算机、外语能力、敬业素质、团队精神等。因为管理类工作是实践性十分强的职业,在笔者的一次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作需求调查中,47家企业要求工作经验的占了38家,占总数的八成以上,其中人力资源专员平均要求2.1年,人力资源副主管平均3.2年,人力资源主管平均4年。而不做工作经验要求的企业对职业素质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把职业素质培养做大学职业生涯管理的核心的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必然要求。
1.个体职业分析
从高中选专业是已经初步进行了个体职业分析,但是这还显粗略。进大学后,可以基于学校或社会的专业测评或咨询机构和人员,对自己进行更为专业的个体职业分析,掌握自身的各种信息,了解自己的特质并重点发展,为接下来培养自己核心职业能力打下基础。
2.职业认识培养
在充分掌握自身信息的基础,也已调整好自己的专业及方向后,可以就目前的专业或方向进行了解,收集相关知识,咨询相关人士,形成对自己将来职业的一个完整直观的认识体系,开始有目的的重点学习相关知识技能。
3.确立阶段职业目标
在了解自己将来职业信息的基础上,有了职业方向就可以确定职业目标了。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需要进行目标划分阶段,先进行自己个人的职业SWOT分析,根据社会需求,首先确立短期职业目标(即大学毕业时要达到的目标)。
4.职业实践或深造
确立职业目标后,就要针对性地训练自己的职业素质,按照工作的胜任力模型,有目的参加相关培训和实践,形成自己的核心职业竞争力,以顺利进入社会,融入职业环境。或者感觉知识储备不够,需要进一步充实则可以选择深造。
当然,职业实践是一个过程,不是短期的事情。大学整个期间都要求进行不同形式的职业实践,这即是职业素质培养,需要贯穿整个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始终。
五、总结
大学生职业生涯处于人的整个职业生涯的准备阶段,也是各种知识信息输入阶段。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模型的核心是职业素质的累积,以至形成个体核心的职业竞争力,顺利从学生的角色转变成职业角色。作为职业生涯关键阶段的大学四年,有目的地合理进行管理,充分利用和整合校园和社会的资源,为自己的打下坚实的职业基础,才能真正的实现职业目标,迈向职业成功。
参考文献:
[1]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27-234页
[2]杨河清:《职业是生涯规划》,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版163-164页
[3]汪长江:2007浙江人才市场五大行业成热门,浙江日报-浙江在线,2007年02月07日
[4](美)杰弗里・H.格林豪斯, 杰勒德・A. 卡拉南, 维罗妮卡・A.戈德谢克:《职业生涯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合理设计与实施,帮助学生更多更好地积累有效的基本数学经验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思考:
一、 经历探究,积累直接经验
由于年龄的限制,小学生更注重亲身经历所得到的感受。因此,他们很多经验的形成必然得经历动手实践,使经验变得“摸得着、看得懂”,简洁地说,就是“在做中学”。
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有一重要环节——判断“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要求找出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师:(出示一个正方形纸)它是轴对称图形吗?你能找出几条对称轴?
(学生回答后教师现场演示,证明4条对称轴是正确的结论。)
师:(出示长方形纸)长方形呢?
生:也有4条。
师:大家手里都有长方形,想知道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生:折一折(动手操作后,汇报:长方形只有两条对称轴。)
师追问:沿着两条对角线对折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生:沿对角线对折,两边的形状与大小相同,但不会重叠,所以不能算对称。
师:(出示一张普通的平行四边形纸)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肯定地):是
师:怎样验证你们的想法是正确的?
生1(动手折,发现无法做到“两边重合”):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我们只能沿着一条直线把它分成大小与形状相等的两个图形,但一样做不到重叠。
师: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大家同意吗?
生2:(出示一张菱形纸片)我这个也是平行四边形,可它是轴对称图形呀!(示范折的过程)
师(拿着那张菱形纸片):这是平行四边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生:这个平行四边形有两条对称轴。
师:那怎么办?平行四边形到底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讨论、总结):普通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特殊的平行边形图,如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在经历猜一猜、折一折、议一议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收获了“猜测后可以用动手操作来验证”的经验,也对教师平时强调的“眼见不一定为实”的说法有了更深的体会。归纳总结时,与其说结论是教师“教”会他们的,不如说是他们自己总结得到的。
实践探究活动重结果更应该重过程,课堂教学中要给出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亲历过程”,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 巧设情境,丰富间接经验
戴尔的“经验之塔”把经验从低到高分为三层:塔基——做的经验,塔腰——看的经验,塔尖——想的经验。上面的例子属于“做的经验”。但课堂教学在时间与空间上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时,可以借助媒介让学生充分体验所学知识。
例如:“分数的意义”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游戏情境:
师:(出示不透明的漂亮纸袋)这里面有一些本子,老师拿出来8本,是拿了一半,谁能猜出老师纸袋里原本共有多少本子?
生:16本。
师:现在,我再取出袋子里的一半,应该怎么拿?
生:应该拿出4本。
师:再继续拿出一半?
生:拿2本
师:还能继续拿出一半吗?
生:可以,再拿出一本。
师:现在,老师袋子里还剩多少本子呀?
生:只有一本了。
师:只有一本了,我还能再取出它的一半吗?
生:行,把一本平均分成两份,拿出半本。
师:就剩这半本了,还能再拿出一半吗?
……
师:只剩一张纸了,还能再取它的一半?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它平均割成两份,每份是半张。
……
师:奇怪,同样是一半,为什么每次取出来的数却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单位“1”代表的具体数量不一样了。所以它的一半也就不同。
师:这个问题,在我国古代《庄子·天下篇》中庄子就提出来了:“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
学生没有生活经验,且因为客观环境限制无法形成直接经验时,结合游戏情境与教师的演示也可以顺利积累间接经验。当“做的经验”无法积累,“看的经验”可以作为另一种必要的补充进行。如解决问题时会遇上理解播种机的作业宽度、压路机压路面等情境,实地参观显然不太现实。如果借助视频或教师有技巧的黑板演示,一样能有效帮助学生得到间接经验,从而真正理解题意。
三、 内培外引,提升思维经验
当学生的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做的经验”加上大量“看的经验”,学生的数学经验会向“想的经验”发展,即经验的最高水平“抽象的经验”。教师在培养学生积累基本数学经验的同时,适时的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三年级教学“面积计算”后,在拓展练习中可以设计:
第一层次动手、思考:请你在纸上画一个面积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再分别画一个面积12平方厘米、24平方厘米、3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想一想,怎样才能画得又对又快?
李灿莉在会上希望通过教师实验教学基本功竞赛,发现一批好苗子、好典型、好教师;通过实验操作比赛,形成一批很好的案例;通过这次活动,发现总结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个性化问题。
徐世昌主任在会上先简单介绍了这几年安徽教育装备的发展和变化,以及未来教育装备更好的发展机遇。他希望在即将开始的大赛中参赛选手能把自己最好的状态发挥出来;希望各位参赛教师回到学校能够总结过程,学习并消化其他教师实验教学中好的经验、好的办法并应用好。
李强副主任希望各位选手要充分利用这次基本功竞赛的机会,互相学习、展示自我,争取好成绩。
本次竞赛由理论笔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组成,卷面笔试主要考查教师的实验理论知识,实验操作主要考查教师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大部分选手无论是10月22日下午的理论笔试,还是10月23日的动手实验操作,都能沉着冷静、仔细答题,充分显示了他们扎实的基本功。
关键词:本科创新人才 教育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024
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发展突飞猛进。如何更好地适应科技时代,提高本科生培养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时代市场竞争力,已成为我国高校本科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作为财经大学教育管理工作者,我们必须认识看清形势,紧跟时代脉搏,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改革与完善本科生教育管理模式,采用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改革措施,为社会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财经专业人才。
1 我国大学本科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
随着我国与国际社会接轨步伐的不断加快,“教育管理”很多年前就成为独立的学科,教育管理的学科体系也已经很早建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知道在教育的众多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教育要素,大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合格的人才。作为财经大学教育管理工作者,我们必须明确财经大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性能力的财经专业人才。在我国财经大学本科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必须明确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核心任务,从而更好地适应科技快速发展时代的需要。
财经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和素质:要持续充满对财经新知识的探索和学习的能力;要具备宽阔的知识面;要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以促进知识的创新;要保持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强烈的创造激情;要有创造思维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素质等。
观察思考我国财经大学本科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目前还存在已有的管理模式和机制不能完全适应本科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新形势和本科生培养规模的快速壮大的需要,很多院系参与本科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没有能得到充分发挥。因而,本科教育管理工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还有很大空间可以进一步提高。
2 教学管理工作相应的对策研究
其一,提高本科教育管理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在我们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前提下确定财经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本科教育管理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我国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培养创新型高级人才需要做到系统化、知识化和创新化。不同学科在学科文化、知识属性和成果形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对于不同院系、不同学科的教育管理、教育评价以及考察和考核方式等也应采取相应灵活机动的管理制度。
其二,深化教学改革,实行弹性教学管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投入。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只有适合学生需要与兴趣的课程才是最恰当的课程。因此,弹性教学管理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每个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的弹性,以实现学生更大的学习自。建立以培养本科学生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与探究精神为主的教学管理新体系,把培养本科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营造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切磋式、讨论式学习,培养应对变化的能力和自我调控适应的能力。 通过课堂内外讨论、设疑、交流等诸多形式使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实现课程体系的开放性,从而为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提供良性条件。
其三,转变思想观念,在办学思想上重视本科教育管理。
要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出发,在办学思想上重视本科教育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创新教育制度和教学模式,为科技快速发展进步的社会提供多样化、高水平、高素质的财经专业人才,以达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其四,增大各院系本科教育管理自。
本科教育管理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管理体系,必须合理分配任务和权力。如果权力太过集中,将会极大地削弱管理体系的整体功能。随着本科生规模的扩大,本科教育管理的重心必须逐步向学院进行合理下放。合理地确定管理的任务和分工,实现层次化管理,从而营造灵活、宽松和开放的教育管理机制,将教育管理职能和目标从教育过程任务型管理转移到教育过程评估型管理,将高校教学管理的重心从由高校教务处具体措施制定、实施转移到宏观政策的制定和控制层面上来。
其五,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依靠创新型财经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建立科学的高等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按进步幅度和提高幅度进行教育质量评价。一定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综合评价考察体系,将对财经专业人才的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融合为一体。
其六,进一步完善本科生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
随着高校学科门类不断增加和本科生规模的迅速壮大,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教育管理模式以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显得非常重要。教育信息化水平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占有量已成为衡量―个大学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完善本科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从而实现教育管理中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者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同步化管理,实现教务处对本科生教育全程调控和过程管理。各级管理部门通过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对各种数据进行高效化分类、整理和分析,对快速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新平.关于教育管理理论、实践及其关系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2,(6).
[2]吴志宏.探讨新世纪教育管理学研究的走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2).
[3]周丽华.德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维[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8).
[4]刘春桃.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视角下院级管理人员的作用、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