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想品行和职业道德评价

思想品行和职业道德评价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想品行和职业道德评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思想品行和职业道德评价

思想品行和职业道德评价范文第1篇

中职班主任在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养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实中,绝大多数中职班主任对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及如何培养并不明确,对班级的管理也仅停留于单一“管”的层面,忽略的班主任“育人”的重任。因此,班主任需转变职业道德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班级环境,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能力,并辅以客观科学的评价,以实现学生能在毕业时将职业道德理念和行为习惯迁移到工作中,适应工作岗位需求。

关键词

中职班主任;职业道德教育;班级环境;道德榜样

个人职业道德素质在企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也将作为一种能力,划入考核指标。现实中,中职毕业生就业后的流失率逐年上升,毕业生无法适应环境,缺乏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等职业道德问题成为流失的主要原因。不可否认中职学校普遍重视学生德育,通过开设类似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德育课程,以及开展各项校园德育活动,以达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认知、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目的。然而,传统意义上的职业道德规范的课程内容设置,更多的是基于社会本位的视角,对人的行为进行规定,凸显道德规范的“限制”的功能,情感上难以让学生产生共鸣。同时,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仅依据期末的卷面成绩,无法体现学生个人行为养成方面的提升情况,因此,德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如何能将职业道德教育日常化,作为连接学生与学校,发挥枢纽功能的中职班主任,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起什么作用?又将如何才能最大发挥作用呢?

1中职班主任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具体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各行各业共同的职业道德规范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1]普罗塔哥拉曾说过,对美德的学习就如学习母语,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老师,对德性的教育也可以像技能教授一样,通过榜样示范与实践指导获得。[2]可见,职业道德品质是可教授的。这为班主任利用道德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影响,营造良好班级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树立起未来从事职业的社会服务意识等优秀道德品质的养成提供了可能。“学校道德教育不可能完全囊括亦无法解释个体道德社会进程中的所有道德困惑,还必须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落实在日常的社会道德实践中,进行常规训练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砥砺学生的品行,培育学生和谐而完整的道德人格。”[3]如若只是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寄托于课程教学,还远远不够。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是本班同学和班主任,身处一个班集体中,班级环境对学生职业道德品质养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作为职业教育班级的领导者,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主要负有“管理”与“育人”的两大责任,因此,除了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外,营造良好班级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重任落到了中职班主任肩膀上。

2当前中职班主任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2.1职业道德培养目标不明确

“就业导向”的理念贯彻于职业教育始终,旨在培养出毕业后能适应社会,直接进入工作岗位上的技术性人才。但在中职生培养的过程中,职业学校难免衍生“谋生”教育这样错位的思想,导致了过分重视专业技艺技能的传授,而对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的力度不够。就中职班主任而言,由于自身有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时间精力有限,面对自制力比较差,文化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更多地关注如何“管”好班级,不出安全事故,顺利毕业能就业即可。对学生德育目标不明确,导致了用“管”代替了“育”,疏忽了班主任的“育人”职能。有些班主任在“育人”方面没有明确目标,缺乏一个系统的育人计划,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及如何培养并无清晰概念。有些班主任甚至认为,职业道德的培养应该交由专业课或是德育课程教师,自己管辖的德育仅仅指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即可,忽视了自身所面对学生“职业性”的特殊性质,忽略学生所学专业,未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忽略了对学生内在情感的培养,无法将职业道德内化为学生个人内在需要,自觉做出道德评价并转化为行为;一味地强调各种规范的约束力,也遏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2.2德育工作过于简单化

在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班主任过分依赖学生德育量化制度,将班主任德育工作简单化的现象。简单依据学校规章制度的评分标准,将学生的行为与德育分数挂钩,在班主任的主导下,由班干部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扣分,当个人分数达到一定的数额,做出相应的处罚;反之,对遵守规范且表现突出的学生,会得到相应的分数奖励。班主任试图通过制定各种行为规范,通过强制的方式,规范学生的行为,对出现偏差、不良、不道德的行为进行约束并试图矫正,以达到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却忽视了“良好行为”并非“良好品德”。

2.3对学生道德品行未能做出客观评价

班主任对学生的道德品行的评价,绝大多数来源于每个月的德育分数的统计,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简单化,德育分数并不能真实全面地反应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由于时间精力的关系,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不能及时地对学生违纪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到解决办法。

3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探索

“社会本位”的德育理念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班主任往往从社会规范的视角要求学生怎么做,而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要想达到教育的目的,必须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进来。在中职学校,就需要班主任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从日常的学习、生活每个微小细节中,对学生施予职业道德品质的影响,以便学生能快速融入社会且符合工作岗位的道德需求。

3.1转变德育理念,树立职业道德培养目标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需改变“社会本位”的道德教育理念,要从观念上转变成“学生本位”的德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不是简单地对道德知识的掌握或是遵守行为规范,而是让学生有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观念,对职业道德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并能对不道德行为做出正确的评价,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标准。切实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由社会、学校、老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转变成学生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班主任是学校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4]可见,班主任工作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更是与学生与企业连接的桥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除了密切联系专业课教师、德育课程教师外,必须深入了解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要求,以岗位对人才要求的标准制定培养目标计划,教育活动才能有的放矢。

3.2营造良好班级环境,培养职业道德能力

班主任过分严格的管束,事事插手,会导致学生养成畏缩、胆怯、虚伪的双重人格,使其走向消极的反面。就此,黄炎培主张积极的、自然的、顺乎学生天性的教育,提倡学生自动自治,他说:“各级各类学校,都应实行学生自治,养成学生自律、自动、合作互助的优良习惯。”[5]因此,要改变原来的班主任要我们做什么的观念,变成我们要怎么做。班主任进行正确地引导,让学生在自治中,养成职业道德素养。首先,营造轻松的氛围,开展“职业模拟情景”活动。班主任宏观把控并做正确地引导,无需面面俱到,事事干预,提供给学生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由班干部带头领导,组织丰富多彩的“职业模拟情景”活动,让学生完成某项“工作任务”,将班级分成小组,各小组自行推选小组长,且组长的担任为轮换制,保证每位学生都有“领导”的机会,其他成员必须服从组长安排。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统筹能力、领导能力、执行能力、反思能力等。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最终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归属感,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踏实肯干及服务他人的品质。其次,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养成学生处理事件的道德思维框架。优秀的班级文化,能让学生在与他人及环境发生道德冲突的时候,形成一个道德认知和解决方式的框架,以提升自己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开展各类集体活动,巧设任务及工作难度,让学生之间团队合作,明确指出职业道德要协调哪些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在碰到突发事件时的思维方式,以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培养学生主动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养成学生“爱岗敬业”的道德品质。再次,充分利用道德榜样,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榜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中职生尚处于一个喜欢接受新事物、喜欢跟风、容易崇拜偶像的一个阶段,道德榜样的事迹会在一定时间内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冲击力,班主任要善于利用道德榜样的先进事例,再辅以生活实际的强化作用,让学生由内而外地接受并检验自己的行为,养成学生奉献社会的道德意识。最后,通过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等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现实中,学生之间会羞于面对面地谈论道德问题,害怕受到同学的取笑与排斥,因此,利用网络平台,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参与讨论,班主任无需过多参与,切记以权威的姿态一一纠偏,让学生自行讨论,到无法有结论时,再适当做正确的引导与总结,过后也可以就某个话题,在班上再做进一步讨论或辩论,加以强化。同时在班级群组里,对表现好的同学予以肯定和表扬,对于言论偏激且价值观扭曲的同学,要格外关注并私下观察,且找出原因。自由开放的网络平台中,学生会进行自我反思,形成一个自己的价值判断。目标的达成,还需要制定具体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一旦制定,教师学生必须遵守,这是作为判断个人行为的依据,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

3.3实时跟踪,进行系统、客观评价

学生职业道德品行的养成是一个在心理上接受,进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并能矫正自己行为及能用意志力去约束自己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要细心、耐心、用心并持之以恒地去观察每个学生的成长情况,品德优秀的学生予以公开表扬肯定,稍微落后的学生要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再单独找其聊天,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始终秉持公平公正原则,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劳动的态度、责任心、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等作为评价学生职业道德评判的依据,评价过程应具体化、系列化、阶段化,采用自评、互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一个实时性、综合性、客观性的评价。重视评价结果,公开表扬道德品德高尚学生以树立榜样;对后进学生,在充分了解背后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

4结语

中职班主任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同于专业知识的传授,教学效果可以在短期内进行考查,教育效果也不明显,但是对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及人生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中职班主任非常有耐心、细心且持之以恒地通过日常各种微小的事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通过班集体良好文化的影响力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提高,加速学生社会化的进程,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

作者:韦晓华 单位:柳州市交通学校

参考文献

[1]张伟.职业道德与法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3-45.

[2]袁桂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1:68.

[3]冯永刚.“道德可教性”的限度及其制度保障[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49.

思想品行和职业道德评价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职业道德认同;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051-02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贯彻着学生学习生涯的始终,也是现代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作为一门理论课程,虽然没有硬性的技术指标,但是能有效促进各项政策、技术的贯彻落实。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快速增长,人才需求量很大,因此,当下我们思考的不是大学生能否就业,而是如何在就业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高校大学生要想更好的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必须端正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职业、任何岗位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大学生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至关重要,这也是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认同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劳动市场的发展,现阶段,对于劳动者的评价标准已由传统的看重资历资质、能力转变为看重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劳动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工作态度等反应综合素质的因素能充分体现企业、社会和国家的竞争力。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要想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教育,首先必须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评价和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21世纪的高校毕业生多存在眼高手低、职场适应能力差、团队意识淡薄、缺乏正确的职业素养等问题,使得大学生无法适应企业、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就业率。换个角度看,这也说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存在一些缺陷。所以,加强培育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认同,是现阶段各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首要任务。

职业认同,指劳动者从心底肯定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积极、主动的去做好工作,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如果劳动者不认同自己的职业,则会缺乏工作热情、对工作产生厌恶感,工作时敷衍了事。根据笔者的调查得出,不乏存在一些缺乏职业认同的学生,一些学生高考填志愿时,在选择专业时,受家庭的影响或者自己的好奇、对一些专业的不了解,随意选择了一些不适合自己的专业,最终降低了自己的职业认同感,随之,降低了自己的职业道德认同。另外,我国各行各业发展更新速度快,经济结构调整也非常迅速,可能今天的热门专业到明天就是冷门了,大学生在这种基本条件都不成熟的情况下去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职业道德认同方面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职业道德认同培育建议

1.注重德育的同时要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培育。现阶段,很多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普遍意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已开设了相关的专业课程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但是教学效果并不显著。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很多高校没有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并且没有把它作为一个专门的、系统性的教学内容落到实处,职业道德教育仍然抽象化、概念化。第二,很多高校的职业道德课程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要想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首先,必须让学生自己正确领悟到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将自己长期工作中所感受的职业道德与学校传授的职业价值观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所以,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认同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2.设计安排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能力的教学内容。笔者所理解的认同是,一个人认同一个组织,就必须把组织的规章制度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自觉遵守,以形成优质的品格和良好的组织声誉,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认同现有的社会制度与社会关系。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的课程教学,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社会认同能力来开展。要想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认同能力,必须提高学生在职业生涯过程中能明辨是非、善恶,面对道德问题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现阶段,针对众多高校的职业道德能力培养现状,笔者认为,可从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纪律两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能力。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能力的关键所在,因为职业价值观贯彻学生职业生涯始终,能对人们的职业性质和职业意义作出正确的评价,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作为指导,他们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将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师可从培养学生对职业的认知、评价和选择能力方面着手,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到学生的职业价值认知能力教育里面,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职业的属性、意义和价值,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价值的评价能力,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和掌握职业评价的方法,用发展的眼光对待职业,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和判断。另外,还要重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根据自己的专业、爱好、能力、理想,并将个人的实际情况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紧密联系起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2)除了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严格的职业纪律,是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能力培养的又一关键因素。职业纪律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首先,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必须树立良好的纪律意识,慢慢将这种意识、习惯应用到工作中去。笔者认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法制与职业纪律紧密联系起来。传授学生系统的职业纪律理论知识,让学生全面掌握行业规范,在法制教育方面,可重点强调学习《宪法》、《劳动法》等等法律中对于职业纪律的要求,让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另外,思想政治教师可将学生的职业纪律教育与学生在校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从培养学生时间、管理、团队协作、品行纪律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纪律。

3.创新学生职业道德认同培育方法。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国家、对社会文化的认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引导学生与他人在心灵上产生共鸣,产生向心力,方能产生认同。特别是在开展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认同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加强精神、情感方面的交流与互动,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重视提升学生精神境界,让学生能自主、积极去参与教学。

首先,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灌输理论教学法。只有转变这种单一枯燥的、抽象的、概念性的教学模式,为开放式、课堂以学生为主、加强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其次,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仅靠一门课程的期末成绩是无法真实反应的,必须改革考核机制。要把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成绩和日常的实际行为联系起来,侧重于日常行为。在考核内容方面,要把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课堂纪律的遵守情况、课后实践道德情况与职业道德规范联系起来综合考评。可依据期末考试成绩、班级教师学生的评价、实习单位等给出的综合评价,最终形成一个综合成绩。如此一来,有利于让学生正视职业道德培育,明白它不仅理论知识,更是能反映自身行为的追随自己一生的一种修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参与性,防止出现急功近利的行为,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于学生职业道德认同的培育至关重要,学校应高度重视,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思想品行和职业道德评价范文第3篇

国家非常重视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并把职业道德素质作为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一个重因素。随着大学生就业竞争的加剧,用人单位不仅要求高校毕业生掌握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求其更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尤其是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勇于奉献的职业道德素质,把职业道德素质作为录用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层面第一,轻视职业道德的培养。目前,在大学生中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有一身过硬的本领,就能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实现顺利就业、择业和创业,而对职业道德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平时遵纪守法,不出大事就是好学生,对职业道德提升就业竞争力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第二,不讲信仰和诚信。由于受西方文化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有的学生缺乏理想信念,价值观扭曲,没有远大理想抱负和目标追求,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怀疑。对政治漠不关心,思想上不求进步。有的学生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职业道德缺失,考试抄袭、学历造假、骗取贷款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必然会影响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学校就业率。第三,缺乏吃苦和敬业精神。高职院校学生的学历层次决定了其就业方向主要是专业技能型岗位,换句话说多数是工人岗位。这就需要有能吃苦、能出力、能坚守,具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但我们有的学生还存在着怕苦怕累、急功近利、缺乏责任感和实干精神等;宁愿领取在办公室工作的低工资,不愿赚取在施工工地上的高工资,宁愿当白领,不愿当工人,确乏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二)学校层面第一,缺乏足够的重视。目前,多数学校还没有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去认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更没有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系,只重视专业课教育,不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据了解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没有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有的学校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到了政治思想课里,而涉及职业道德的内容很少,构成不了一个体系,也不够专业,更谈不上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结合上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和养成。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培养目标不明确、师资不专业、课时没保障、设施无投入、教育内容陈旧、方法死板、模式单一等。第二,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据调查了解,只有少数学校专门开设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多数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增加了职业道德教育部分,有的学校只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有的学校只对应届毕业生进行简要的职业道德教育,有的学校只在会计专业开设《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等,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起科学完整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第三,缺乏方法和模式创新。其表现为:课堂教育多,社会实践少;灌输理论多,实践理解少;学校教育多,家庭教育少等。因此造成了学生只是被动在室内听课,不能深入到企事业单位了解职业道德的真正内涵;只是从理论上认同,很难达到感情上接受和心灵深处的内化;只是得到父母在物质、精神、生活上的满足,缺乏最基本的吃苦耐劳品德、坚强意志的磨炼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等。造成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和模式单一的原因:一是学校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没有提升到以人为本和提高就业竞争力等高度认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二是教育队伍薄弱,确乏专职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三是学校与企业、社会和家庭联系较少;四是家庭只重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忽视思想道德培养。第四,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一是没有从职业教育的“社会性、生产性、职业性、适应性、中介性和产业性”的属性去修正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二是没有从服务与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去检验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使职业道德教育存在脱离实际和假大空的现象。第五,确乏科学的评价。目前,在分数决定一切的社会大潮中,在教育教学改革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学校只能凭一张考卷来评价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这种评价方式的弊端是:重视知识考查,轻视行为评价;重视教师的评价,轻视学生的评价;重视学校的评价,轻视家庭和社会的评价,不能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家庭等多维度进行科学评价,导致了学生只追求考试分数,不追求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只重视学校的课堂学习,不重视到社会实践中去培养锻炼,使其评价结果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第六,确乏专业化的教师。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多数是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其中兼职的居多。兼职教师中大部分是从事政治工作和行政工作,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由于兼职教师不是专门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加之学校对其培养进修不够,使其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得不到提高和锻炼,所教的课程满足不了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

三、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一)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因此,职业院校要提高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目标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修课。一是要列入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把职业道德教育落到实处。二是编写好教材,确定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其中要涵盖就业创业的内容,使其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三是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条件保障。四是把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构建与时俱进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即便有了课程体系也没有把就业创业内容融入到课程中去,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着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因此,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开发,构建与时俱进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一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就业创业,彰显学校办学特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做好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二是课程模块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知和行”的关系,不仅注重课堂教育的“知”,而且要特别关注学生社会实践的“行”。“‘静态认知’课程是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动态行为’课程模块设置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道德行为,帮助学生塑造恰当的‘行’。”[1]“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设置必须与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相匹配,从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两个维度出发划分为‘静态认知’和‘动态行为’两类课程模块。”[2]三是在构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同时的,学校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到教师与学生的结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在两个主体互动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学校与企业相结合,让企业员工将自己关于职业道德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同学们,从而达到榜样示范的作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显性与隐性课程相结合,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和专业课程了解职业道德观,通过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各项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树立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服务人民等职业道德观念;四是与时俱进,开发职业道德教育校本教材。

(三)创新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模式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模式要与时俱进,目前应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围绕“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来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奉献意识,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诚信意识,遵纪守法、公平竞争的规则意识,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合作意识,学习模范人物、弘扬先进文化的文明意识,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的创新意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意识。在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上,要改变单一课堂灌输模式,构建“亲情关怀式”人文素质教育模式,[3]注重发挥学生积极性,积极倡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将各学科职业道德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要改变单一的空洞的教育模式,注重案例和模拟教学,如模拟财务室、谈判室、法庭等,使学生在“行动中学习”理论知识、职业技巧、社会经验、职业道德等;要改变唯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与学生互动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多思考、多提问、提高学习方法和能力;要改变只有职业道德课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模式,其他专业课也要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改变单一的学校教育,注重家庭、企业和社会的教育,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法,使学生多接触企业和社会,了解职业道德的真正内涵,并将责任意识上升到信仰层面,[4]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竞争力的职业道德人才。

(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高职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要做到:一是一定要结合职业教育的属性,要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与专业岗位相结合;二是一定要服务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紧密贴近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和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目标安排重要调动教育内容;三是一定要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专业技能和适应岗位能力为标准,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五)建立科学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要坚决改革以试卷考核为主的单一考核评价方式,从教师、学生、社会、家庭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评价。一是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在试卷考核的基础上,建立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参加的学校考核评价委员会,充分听取不同群体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行为的评价,特别是要听取各科教师和学生的综合评价;建立大学生实习阶段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听取实习单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评价;建立家访制度,定期听取家长对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期待和意见。二是建立以思想道德品行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评价机制,把大学生的言谈举止、坐卧立行、校内校外表现、参加政治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实践动手能力等行为表现作为评价大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指标。三是要探索把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紧密结合起来的评价方式,建立由党、政、工、团等各方面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综合施教的全员、全程职业道德教育机制。四是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采用科学方法和技术对职业道德教育情况进行个体的考评和整体的评估,对表现好的学生和教师给予奖励,并优先推荐就业和职称晋级。

思想品行和职业道德评价范文第4篇

认为,无论是客观世界还是主观世界的改造,都离不开实践。客观世界的改造与主观世界的履行是一致的。人们只有在履行客观世界中,才能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职业素养的实质就是一种对档案工作人员主观世界的改造,它同样只有在职业道德的实践中才能实现。青年档案人员只有在档案工作各环节实践中,在与利用者的交往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非善恶,才能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达到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养成道德习惯等提高修养的目的。同时,社会实践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的,许多磨擦的道德关系问题会不断出现,也只能在实践中才能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使职业道德修养不断上升到新的高度。

二、勇于进取、不断学习是提高青年档案工作者职业素养的必由之路

要提高档案工作者的职业素养,达到思想上、业务能力上不断升华、提高,就必须不断地学习,要不断地学习,就要有永不满足的上进心,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只有孜孜不倦地学习,才能掌握职业道德实现的本领。青年档案工作者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学识、能力与事业发展需要的距离,特别是随着现代科技和档案工作的发展,档案工作者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不断掌握新的知识技能,弥补自身知识技能结构的缺憾,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并使自身的价值不断升值。学习的过程是提高的过程,持续的学习带来持续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的思想才能变得深刻,我们的心境也会变得明亮,我们的视野也会变得广阔。只有学习,才有创新,只有创新,才有发展。

三、准确定位、自我教育是提高青年档案工作者职业素养的基本方法

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的先决条件。自我认识,就是档案工作者对自身及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和人际协调能力的认识。只有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都有客观、全面的估价,才能热爱本职、干好本职。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追求不切实际的职业目标,结果只能成为幻想,一事无成;过低评价自己的实际水平,也容易造成畏首畏尾,不见成效。角色定位是档案工作者根据自己的职业要求塑造自己形象的过程。准确定位可以限制和引导青年档案人不越轨行事,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从而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提高职业素养,自我教育、自我批评是重要的方法。我国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内省”、“自讼”。就是一种自我教育的方法。青年档案工作者应当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对自己的思想言行进行反省、检查,严于解剖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将不符合档案职业道德要求的思想和言行,消灭在萌芽状态,决不放纵自己。

四、执着追求、持之以恒是提高青年档案工作者职业素养的必然要求

思想品行和职业道德评价范文第5篇

总书记在今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挤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学校是道德教育的基地,培养青少年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因此,必须把“以德治国”的思想贯穿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坚持以德治校,以德示教,以德育人。

坚持以德治校,就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树立以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即素质教育的灵魂教育学生,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要在教职工中实行“一岗双责”责任制,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要完善以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道德约束机制和道德评价体系,坚持教育和管理并举,把自律和他律、内在约束和外在约束结合起来,严格校风校纪。要努力营造最有利于学生品德习惯养成的校园环境,既要搞好自然环境的建设,更要搞好人文环境的建设,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生活的美丽和谐的自然景观和体现学校特色的人文景观,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坚持以德示教,必须强化师德建设。教师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主导因素,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要把道德教育当成教师的神圣职责,教书育人,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以德修身,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做学生道德的表率,以德示教、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以高尚的师德和人格力量去影响和教育学生‘。要非凡注重对青年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的爱心,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要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奖惩制度,定期表彰师德高尚的教师,对那些师德修养差、品行不良的教师,果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保证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和良好的社会形象。要建立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监督机制,积极鼓励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对教师职业道德状况进行监督和评议,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坚持以德育人,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为重点,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要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征,贴近学生的思想道德实际,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认知和行为的统一。要把德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合力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启动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使他们在道德选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判定能力和稳定的价值取向,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激励或矫正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其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要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寓教于文,寓教于体,寓教于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德育工作,用正确、积极、健康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有效抵御不良思想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要坚持学校德育“育人为本,社会共建”的主题,积极探索建立校外德育基地、社区教育委员会和家长代表委员会,实现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努力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积极开辟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把组织他们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军事练习、公益劳动、社区服务、科技文化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