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并购风险的概念

并购风险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并购风险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并购风险的概念

并购风险的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司 战略并购 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255-02

企业并购出现于19世纪末的西方国家,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实现并购的企业不计其数,并购的方式和特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体趋势是愈演愈烈。世界工业发展史上出现了系统的企业并购活动,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浪潮。目前正处在第5次浪潮。目前,我国企业也越来越多的利用并购壮大实力,培育核心竞争力。

虽然有众多企业进行了并购,但如果从实效上来看,真正的成功者并不多。企业并购要冒很大风险,搞不好不仅不能达到并购的目的,还会对自己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企业在进行并购决策时,应进行详实的分析研究,以防范企业并购风险。

一、企业并购概述

企业并购是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是一个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对其以及其相关概念,人们有不同的理解和侧重。在此,我们对企业并购的基本概念作一分析。

1.兼并。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merger一词的解释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的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兼并的方法:(1)可用现金或证券购买其他公司的资产;(2)购买其他公司的股份或股票;(3)对其他公司股东发行新股以换取其所持有的股权,从而取得其他公司的资产或负债。”

一般认为,兼并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兼并仅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依照法定程序重组,重组后只有一个企业继续保持其法人地位,而其他企业的法人资格消失。

广义的兼并则包括狭义兼并、收购、联合以及接管等几种形式的企业产权变更行为,目标企业的法人地位可能消失,也可能继续保留。

2.联合。在西方公司法中,企业合并有两种方式:吸收合并(存续合并)和新设合并(创立合并)。吸收合并也就是狭义的兼并。新设合并,也称为联合,一般意义上。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通过法定方式重组,重组后原有的公司都不再继续保留其法人资格,而是重新组成一家新的公司。

3.收购。收购是指一家企业用现金、债券或股票等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资产,以获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行为,其特点在于目标公司经营控制权转手,但目标公司法人地位并不消失。收购有两种: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

另外,在西方还有一词“Take Over”与Acquisition含义相近,中文译为“接管”。接管一般是指某公司的原具有控股地位的股东由于出售或转让股权,或者股权持有数量被他人超过而被取代,此后通常该公司的董事会将被改组。

从兼并的狭义角度考虑,兼并与收购这两个概念是有所区别的,主要区别在于产权交易所涉及的目标企业法人地位保留与否。这种区别从法律角度和财务处理角度来看是显著的。但从企业实际控制权即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易位来看,两者却没有本质的差别:兼并直接使目标企业的资产处于兼并方的控制之下,收购使目标企业的法人――进而法人财产――受收购方的控制。所以从广义来看,收购也可以看成是兼并的一种。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兼并和收购在概念上有很大的重叠部分。且两者在经济运行中所产生的作用也是基本一致的,所以本文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将企业兼并与收购简称为企业并购,不作特别区分。

由此,我们认为企业并购是指一家企业以现金、债券、股票或其他有价证券,通过收购债权、直接出资、控股及其他多种手段,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或资产,取得其他企业的资产的实际控制权,使其失去法人地位或对其拥有控制权的行为。

企业并购是企业进行资本集中、实现企业扩张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途径,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产业组织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途径。

二、战略并购

战略性并购是相对于财务性并购而言的,是并购双方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基础,以各自核心竞争优势为起点,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式在适度的范围内继续强化主营来增加公司价值的产权交易活动。目的是产生一体化协同效应,创造大于各自独立价值之和的新增价值。如:横向合并、纵向合并、市场占有率增长(甚至产生垄断利润)、产品/市场保护、生产能力提高、财务协同、专业合作等均属战略并购范畴。

财务性并购是收购方通过并购入主目标公司,然后对目标公司进行大规模甚至整体资产置换,通过改变目标公司主营并将收购方自身利润注入上市公司的方式来改善目标公司业绩,提高目标公司的资信等级以拓宽其融资渠道。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财务收益,由于注入的非上市公司资产是以重置成本来估价,而资产上市后则被证券市场以市盈率倍数估价,造成目标公司股价大幅上扬,从而为收购方带来巨大收益。

财务性并购与战略性并购的区别在于:

1.目的不同。财务性并购只是为了迅速提高上市公司业绩,获取短期的财务收益,从而获得和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资权,上市公司经营的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改善,这样的“重建”最终必走向失败;而战略性并购是着眼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比如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为了降低成本,为了获得研发能力等等。

2.战略性并购对目标公司的行业与公司素质都十分挑剔,重点关注目标公司的行业属性、经营模式、重建难度、地域差异,一般总是会选择进入一个产业上下游相关的行业或产业,以实现协调作战,占领市场份额,获得竞争优势和规模经济效益的目的;而财务性并购往往忽视行业与目标公司的选择,搞跨行业的多元化经营。因此,从优化资源配置和引导要素资源的流动以及增加社会总体财富等各个角度看,战略性并购比财务牲并购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从整体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3.战略性并购从公司的角度出发,即从公司发展战略、管理能力和财务资源的角度出发考虑并购活动,制定周密的并购计划,充分考虑并购活动的财务预算、对目标公司的定价、支付结构以及融资方式等,以降低成本;而财务性并购过多依赖于中介机构,过多地关注并购交易的结构和融资技巧,而不是将并购与公司发展战略联系起来。

4.战略性并购注重并购后的整合,包括人员、资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整合,使并购双方最终融为一体;而财务性并购只是把“报表”组合在了一起,购并双方的经营管理往往仍然各行其是,并没有真正地整合一致。

5.正是由于上述几点不同,战略性并购是具有协同效应的,即使得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的总体价值高于二者单独存在时的价值之和(1十1>2),而财务性并购往往不具有协同效应。

并购是能有效透过并超越价格、产品与服务、市场与规模、人才等界面的竞争方式,同对又是最经济的方式,而且未来并购重组更多的趋势将是以行业内的兼并、整合为主的战略性并购,这样的做法才吻合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跨国公司之间的并购重组层出不穷,各行业排名靠前的公司多采用该做法,有的是为了巩固行业内的领先位置,拉大与其他公司之间的差距;更多的是为了争取行业内的垄断地位,合理分配、充分利用合并方的资源,扩大市场份额。我国加入WTO以来,有关企业并购政策不断调整,为跨国并购提供了契机,外资进入国内,并购国内上市公司将为期不远。因此,国内上市公司应积极推行战略性并购,一方面能尽早熟悉与掌握战略性并购的方法与技巧,以便能在未来的收购大战中应对自如,另一方面则形成大的公司集团参与国际竞争和参与国际证券市场运作。

战略并购根本动力来自于公司发展的内在需要。国内许多公司原来一直习惯于通过自身的积累来寻求公司的发展,但这种发展模式在目前已经受到巨大的挑战,因为在一个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和技术变化不断加快的时代里,光靠自身积累求发展有不少局限性,尤其是时间不会等待一个公司的成长。

三、战略并购中的风险问题及其管理

企业并购是风险极大的一种企业行为。据美国贝恩公司的调查,有20%的兼并案由于谈判失败而流产了,实现兼并的企业中也只有30%创造了新的价值,获得了成功,其它70%的企业不仅没有创造新的价值,反而破坏了原有的价值。也就是说,100家进行兼并谈判和实现兼并的企业中,只有24%是成功的,其余76%都是失败的。

1992年,库波斯―荣布兰会计咨询公司对英国公司的兼并经验进行了研究并深入调查了英国最大的100家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涉及50项交易价值超过130亿英镑,包括自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经济衰退时期,最低价值1亿英镑的大型并购。被调查的高级管理人员认为,大约54%的兼并是失败的。这种显而易见的失败水平与《国际商务》杂志在1973年和1988年先后进行的两次调查所报道的49%和48%~56%的失败率是一致的。

据美国麦金西全球研究所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的10年里,通过以强并弱兼并企业后,原来就有的优势的大公司的80%未能收回投资成本。而根掘J・P・摩根投资银行的统计,过去10年来欧洲30家大企业合并后,有12家企业的经营状况恶化。

在美国,企业并购都是在专业机构的协助下完成的。即使这样,由于并购业务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并购完成后三年再来考察其财务指标,成功率不足50%。三年后再来评价我们今天的并购,成功率会达到多少呢?

与商品市场上的商品交易不同,企业并购是在资本市场交割企业和资产。商品一般具有标准化和可分割性的属性,而资产和企业则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其在交易之前、交易的过程中和交易之后,受外在条件的交互影响和内在因素的交互作用,会发生可控和不可控的变化,这些变化因素最终可能导致兼并失败。

企业并购是产权资本经营。广义的资本经营泛指以资本增值为目的的企业经营活动,生产经营也包括其中,而作为与生产经营相对应的概念出现,企业资本经营则是可以独立于生产经营而存在,通过对资本价值形态的买卖,来提高对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最终实现资本收益最大化的企业行为。基于企业所采取的是内部增长还是外部扩张的战略,生产经营模式和资本经营模式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由于资本经营的特性,其本身蕴藏着巨大的财务风险。企业并购活动离不开巨额的金融支持,再加上在不同领域的扩张还必须冒有信息不对称、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和文化整合失效的巨大风险,不但导致兼并的失效,甚至还可能拖累母企业陷入困境。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兼并风险的根本来源,比较通行的风险划分方法是按引起环境不确定的因素的归属类别来划分。一般将由于全局性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风险,叫做系统风险,包括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等,这些风险起因于企业的宏观环境,是不可控的风险,它们在企业兼并过程中的表征是由系统性风险导致的成本不可控。由于非全局性的不确定因素所引起的风险,称为非系统性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商业风险和财务风险等,这些风险可以通过改善企业的微观内环境来控制。其在企业兼并过程中的表征是由非系统风险因素所引起的成本不可控。其实,在企业兼并过程中,因不可回避人的问题,再加上中国经济结构还处于不完全市场经济阶段,因此大量的系统风险因素和非系统风险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很难区分。

从风险因素的时空分布来看,战略并购的风险可划分为并购决策风险、并购实施过程中的操作风险和并购完成后的整合风险。基于不同的并购战略,企业会选择不同的并购方式。按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行业关系,可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而不同的并购方式有着不同的战略风险。当企业在实施并购后,要将被并购企业纳入到整个并购后的企业组织系统,这样并购企业往往会将并购企业竞争战略的理念灌注到并购后的整个企业组织,同时也将附生于竞争战略的风险一并灌注到了并购后的整个企业组织。这样并购后的企业组织不但要承受并购后竞争战略的整合风险,还要承受自并购企业或目标企业竞争战略中转移过来的附生风险。

企业并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并购面临诸多风险。系统的研究企业战略并购中的风险因素,科学的评估企业并购的风险,并对企业并购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与防范,是加强企业并购操作的科学性,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率,促进企业并购的各种积极效应充分发挥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萨德沙纳姆.兼并与收购.中信出版社,1998

2.彼得・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3.刘文通.公司兼并收购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李光华,李凤英.关注实质性重组[J].企业家天地,2001(4)

并购风险的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商银行;海外并购;整合风险

一、海外并购及整合风险相关概念

1.工商银行海外并购概况

海外并购是指一个有跨国业务的企业为了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采用一定的支付手段,将另外一国企业的部分或整个股份或资产买下的一种行为。

2006年以来,工行就凭借其独到的全球目光,先后实施了多起海外并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海外并购案例整理如下:

2006年12月30日并购印尼哈利银行,股权比例达90%,交易额每股1.15美元;2007年10月25日并购南非标准银行,股权比例20%;2007年6月4日并购加拿大东亚银行,股权比例70%;2010年4月21日并购泰国ACL银行,股权比例97.24%,2012年11月8日并购阿根廷标准银行,股权比例80%;2014年1月29日并购标准银行公众公司,股权比例60%。

2.整合风险的定义与评估指标体系

整合风险是指由于产权的转让与重构协议,并购方取得被并购方的经营控制权,在接管、规划或整合过程中,所遇到的因管理、财务、人事等因素而出现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并购失败的可能性。

根据整合风险的分类,可以将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一级指标因素:组织结构整合,人力资源整合,文化整合,财务整合;二级指标因素:U1=战略目标的统一,战略实施的效果,U2=组织结构的重置,利益相关者的保护,U3=员工流失的防范,招聘以及培训机构的完善,U4=价值观的统一,有效沟通的建立,U5=融资整合,资产整合,整合成本管理效果;三级指标因素:财务杠杆系数,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收益率,权益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管理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

二、工商银行海外并购财务整合风险分析

财务整合是银行并购整合中的关键环节。成功的财务整合是实现财务协同效应,完成银行既定目标的保障。首先,并购银行原有客户对并购后银行的金融产品的不确定性以及质量、收益率和服务持怀疑态度,从而造成并购后银行与原有客户的关系恶化。其次是整合成本的增加。如人员安置费、培训费,派驻管理人员费用等。最后,银行在进行海外并购后,其整体规模扩大,管理层也随之增加,但由于管理幅度和管理者能力的局限性,也会导致决策失误。

整合风险评估体系是用以评估整合风险的重要方式,本文将用这一体系,对工行海外并购中的财务整合风险进行评估.将工行海外并购财务整合风险分为5个等级,即A={高,较高,一般,较低,很低},以此开展评判工作。对于工行的财务风险整合,主要从以下几个表中的指标来分析:

首先看整合成本管理效果,从管理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来加以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工行在海外并购的年份里管理费用呈上涨趋势,主营业务收入也呈上涨趋势,但管理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下降趋势并不明显。在07年,由于刚开始海外并购,管理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过高,同样的高比例也出现在2010年,说明工行在管理费用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用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等相关指标来衡量工行并购后的盈利能力。可以得出,2007年的净利润是81256,2008年是110766,2010年是238691,2012年是166025,2013年是262965,可以看出,在实施海外并购的年份里,工行的盈利能力指标都呈现上升趋势,但在2012年却下降,说明在一年,工行收购阿根廷标准行后,未对其未来的盈利能力做出合理判断。

再看其风险抵抗能力,用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两个指标来评定,根据巴塞尔协议Ⅲ规定: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资本充足率应不低于6%。

由上表可以看出:工行的资本充足率以及核心资本充足率都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其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强,能够保护存款人以及其他债权人的利益、维持银行的正常运营。

综上,得出结论:工行从开始进行海外并购至今,财务整合风险是较低的。

三、中国工商银行海外并购的对策建议

1.并购前获取并购对象准确的财务信息

工商银行在进行海外并购时应该准确评估目标企业价值。要理性看待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信息,认识到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和风险的隐蔽性。并通过组织银行内部专业人员实地调查、聘请经验丰富的第三方中介机构等多种渠道,获取有关目标企业核心业务、市场战略规划、风险管理体系和潜在风险等方面的信息。

2.拓宽被并购对象的范围,分散风险

工行需特别注意重视亚洲市场,关注新兴国家。工行走出去,海外并购应关注新兴场,如亚洲部分国家和非洲地区。这些国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就为工行境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庄乾志.银行跨国并购的风险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7):60-67

[2]宋焕政,论企业海外并购的国家风险及其控制[J].金融法苑,2009,(67):77-82

[3]叶婷.国银行海外并购的风险及防范对策[J].外经贸实务,2010,(7):51-63

并购风险的概念范文第3篇

1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概述

1.1 企业并购的概念

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或收购的统称,是并购企业实现自身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一般以企业产权作为交易对象,并以取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作为目的。以现金、有价证券或者其他形式购买被并购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产权或者资产作为实现方式。

1.2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并购活动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发生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可能性,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际严重负偏离而导致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

在某种意义上,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一种价值风险,是各种并购风险在价值量上的综合反映,是贯穿企业并购全过程的不确定因素对预期价值产生的负面作用和影响。

2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类

2.1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所谓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是指在并购过程中,由于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而导致并购企业财务状况出现损失的可能性。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并购交易的精髓,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预期。

导致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

第一,财务报表风险。财务报表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依据,如果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本身不够真实或者经过粉饰美化,那么计算出来的目标企业的价值就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第二企业管理论文,利润预测风险。目标企业以前年度的财务数据对了解该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但是,并购企业真正关注的是目标企业的未来收益能力,并以此为主来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

第三,贴现系数风险。通过预测企业未来价值增值的方法来评估企业价值,贴现率的估计就是一个关键问题,而这种估计由于存在很强的主观性,往往会造成结果的不正确。

2.2 流动性风险

并购占用并购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将导致并购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降低。并购后,并购企业可能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当并购企业采取现金收购时,首先考虑的是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的质量越高,变现能力越强,并购企业越能顺利、迅速地获取收购资金论文开题报告范例。这同时也说明,并购活动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从而降低了并购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节能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2.3 融资风险

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并购对资金的需要决定了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各种融资渠道。

如果企业进行并购只是暂时持有,待适当改造后重新出售,这就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短期资金才能达到此目的。这时可以选择资本成本相对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但还本付息的负担较重,可能会陷入财务危机。如果买方是为了长期持有目标公司,就要根据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持续经营的资金需求,来确定收购资金的具体筹集方式。并购企业应针对目标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维持正常的营运资金,使投资回收期与借款种类相配合,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2.4 整合风险

在整合期间,财务风险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分为:

第一,企业财务组织机制风险。是指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由于相关的企业财务机构设置、财务职能、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组织更新、财务协力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使并购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第二,资本运营风险。并购完成后企业在进行资产经营过程中,要对企业的资产、成本、财务运作、负债、盈利等财务职能按照协同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实施财务整合和科学监控,以实现企业的并购目的。但由于宏观环境和具体环境的不可确定性,以及企业内部财务行为的管理失误企业管理论文,而使企业并购后未能实现预期的并购目的,会导致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

第三,盈利能力风险。实施并购后企业资本是否能实现保值增值、能否带来预期的投资回报是并购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企业并购后的盈利能力风险,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持续生存问题,同时也关系到管理者和其他股东的未来收益与债权人长期债权的风险程度。

3 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3.1 尽量获取目标企业全面准确的信息,降低企业估价风险

中小企业对并购前财务风险的防范,应采取以下对策:

3.1.1 对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

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并购过程中首要信息来源与重要价值评估依据。其数据的真实性对评估结果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防范价值评估风险,首先就要对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审查。对目标企业的各项资产、负债进行清理。评价目标企业的会计计量和确认及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符合相关准则和规定,财务状况、财务比率是否恰当,是否有人为操纵利润的情况。

3.1.2 采用恰当的估价方法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

目标企业的估值定价是非常复杂的.一般需要各种估价方法进行综合运用,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并购价格。并购企业可根据并购动机、并购后目标企业掌握资料信息的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清算价值法、市场价值法、现金流量法。总之,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应当根据并购的特点,选择较为恰当的并购估价模型。

3.2 合理确定融资结构

在企业并购中,合理确定融资结构,应当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然后考虑成本最小化。因为一旦融资失败,将会导致企业并购的财务危机,这样成本最小化也就失去了意义。并购融资结构中的自有资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要保持适当的比例,但在选择融资方式时要考虑择优顺序。

具体而言:(1)测算企业可利用自有资金的数量和时间。准确预测企业可以利用的自有资金的数量和时间,对于合理使用自有资金,优化企业并购融资结构至关重要。(2)推算企业偿债的能力和负债融资的风险临界规模。准确测算企业的偿债能力,并根据偿债能力确定融资的风险临界规模,对于合理确定负债融资规模和避免财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3)确定并购的股权融资规模。

3.3 增强杠杆收购中目标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杠杆

收购的特征决定了偿还债务的主要来源是整合后目标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首先,目标企业必须是经营风险小,产品有较为稳固的需求和市场,发展前景较好,才能保证收购以后有稳定的现金流来源。其次,收购前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长期债务都不宜过多,这样才能保证预期较稳定的现金流量能够支付经常性的利息支出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最后,并购企业最好在日常经营中能提取一定的现金作为偿债基金以应付债务高峰的现金需要,避免出现技术性破产而导致杠杆收购的失败。

3.4.整合期财务风险的防范

企业实施并购后,财务必须实施一体化管理。目标企业必须按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整合。中小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财务整合的必要性来自于财务管理在公司运营中的重要作用。任何企业如果没有一套健全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就不可能健康成长。许多中小企业之所以被并购,正是由于财务管理不善企业管理论文,成本费用居高不下,资产结构不合理,反映到产品成本上便是无竞争优势。

其次,财务整合是发挥企业并购所具有的财务协同效应保证。财务协同效应主要是指并购给企业财务方面带来的各种效益。一般表现在:通过并购实现合理避税,预期效应对并购的巨大刺激作用。这些都需要在财务整合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最后,财务整合是实现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有效控制的途径,更是实现并购战略的重要保障。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实施有效控制,并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重要的前提是具有充分的信息。一般而言,并购双方的会计核算体系、定额体系、考核体系、财务制度等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并购企业客观要求统一会计口径,才能实施有效控制。

并购风险的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2

一、并购财务风险的内涵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的并购决策和并购行为给企业造成的财务状况恶化,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进而导致价值的下降,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的破产。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贯穿于并购活动的全过程,财务风险存在于目标企业的选择、并购资金的筹措支付、并购后财务整合等并购活动的每个环节,不同环节风险的特征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企业要在并购的整个过程中注重每个阶段风险的识别和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达到并购的预期目标。

二、并购财务风险的类型

1.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也称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的可能性。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指并购所需的资金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以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二是并购完成后能否有充足的资金进行资源整合和可持续经营。由于企业并购自身的特点所决定,并购活动本身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资金的回笼需要相当的时间,因此,并购对资金的需要决定了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各种融资渠道。通常并购者是为了长期持有目标公司,这就需要安排长期资金用于企业并购,要根据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持续经营的资金需用,来确定收购资金的具体筹集方式。并购企业应针对自身资本结构合理安排负债资金,既要保障并购计划的实施,也要保证并购后营运资金的安全,否则就会出现偿债危机。如果并购后目标企业产生的现金流与并购企业负债资金在时间上不能匹配,就会出现资金偿还的结构性风险。如果企业进行的是投机性并购,并购目的是为了改造后重新出售目标企业,这就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短期资金才能达到目的,就会对并购企业的营运资金产生影响,这时可以选择资本成本相对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但还本付息的负担较重。因此要合理安排融资结构,合理搭配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在保证并购企业不会出现融资危机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流动比率、降低资本成本。

2.资本结构风险

企业并购的融资决策对企业的资金规模和资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并购的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借款、发行资本证券、利用自有资金等。由于并购的动机不同,以及目标企业收购前资本结构的不同,使得企业并购所需的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自有资金和债务资金的投入比例存在差异。企业并购借入的大量债务和新发行的债券会造成企业资产负债率增加,财务杠杆系数相应增加,面临着偿债风险;企业增发股票或认购权证会增加企业外部持股比例,有可能会稀释股权和每股收益,增加企业被收购的可能性,而且新股发行成本高,手续繁杂,还可能引起投机者的套利;企业利用自有资金并购,会直接导致股东可分配资金的减少,不得不改变企业的股息政策,增加股东的不满。因此,并购大量的资金需求会造成企业资本结构失衡,形成资本结构偏离,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企业在获得杠杆效应好处的同时,是以巨大的财务风险为代价的。

3.定价风险

在确定目标企业后,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以持续经营的观点合理地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并作为成交的底价,这是并购成功的基础。定价风险主要是指交易标的价值风险。即由于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获利能力估计过高,以至出价过高而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尽管目标企业运作很好,过高的买价也无法使收购方获得一个满意的回报。定价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风险;二是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

4.财务整合风险

并购后面临着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财务体系的整合问题,不仅是账务、人员的简单合并,更重要的是财务资源的整合。财务资源的整合主要是发挥两家企业的财务优势,实现1+1>2 的协同效应。如果整合失败。一方面,不能发挥企业并购的“财务协同效应”,甚至会出现1+1

三、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分析

企业并购虽然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风险,诸如市场风险、体制风险、法律风险、人事风险、反并购风险、经营风险、整合风险等。但无论是法律风险还是体制风险,无论是反收购风险还是经营风险,无一例外地会通过并购成本影响到并购的财务风险。从逻辑上说,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首先是一种风险,然后是一种由并购产生的风险,最后表现为财务风险。毫无疑问,风险来自于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但与过程的不确定性因素密切相关。风险是不能确定未来结果概率的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则是可以确定未来不同结果的概率的事件,风险是一个比不确定性外延要小的概念。因此,本文认为产生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根本因素在于两个方面:过程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

1.过程的不确定性

企业并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从宏观上看,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经济周期性的波动、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动:从微观上看,有优势企业经营环境、筹资和资金状况的变化,也有目标企业反收购和收购价格的变化,还有收购后技术时效性、管理协调和文化整合的变化等。所有这些变化都会影响着企业并购的各种预期与结果发生偏离。

并购风险的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海外并购 法律风险 防范措施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以及“走出去”战略号召下,中国企业不断向海外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面临严重的经营危机,这给我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商机。我国企业凭借丰富的资本,高举“海外抄底”大旗,纷纷加入海外并购大军中,掀起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第三次浪潮,例如海尔并购三洋案、联想并购IBM案等等,向海外并购的迅速崛起进一步加快了我国“走出去”的步伐。

海外并购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海外并购给我国企业发展带来无限商机,大大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另一方面,海外并购中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隐含着巨大的风险,并购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海外并购对中国企业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事物,需要我们谨慎对待,不能随意忽视海外并购中各种风险特别是法律风险的存在。由于各个国家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差异,法律制度存在不同,甚至相互冲突是很正常的事,中国企业要想在海外并购中取得胜利,避免“胎死腹中”或“早年夭折”,就必须高度重视并购中的法律风险。本文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法律风险为研究目标,切实分析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将面临的各种法律风险,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可能的防范措施,希望能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提供一些参考。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法律风险概述

海外并购的含义。“并购”,顾名思义,有兼并和收购之意,一般是指实力较强的企业吸收另一家或多家实力较弱的企业。海外并购则是跨国兼并和收购的总称,属于跨国公司直接对外投资的一种,其包括两方主体,一方是收购方,另一方是被收购方,在收购过程中,可能会有律师事务所或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加入,协助并购的相关事宜。

通过海外并购的商业活动,中国企业可以大大缩短学习和掌握国际商事活动的有关规则,加快融入国际市场的速度,充分发挥资本优势,学习外国企业现代企业经营和管理先进经验,融合本国独特的企业文化,不断将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收购企业来说,成功的海外并购可以盘活企业的资本,增强其流动性,创造更高的价值;对整个国家来说,能够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国家整体的综合国力。

海外并购的法律风险。“平安收购富通”案等一系列海外收购案均以失败而告终,这表明海外收购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中国企业对法律风险认识不足是导致收购失败的一个重大原因。

风险,简单的说是指遭受损失和不利的可能性,法律风险就是指因法律的原因而遭受损失和不利的可能性,具体到企业在海外并购中的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因违反收购方或被收购方所在国的法律法规而被或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海外并购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经济行为,从前期并购融资到中期的并购交易再到后期的整合经营,各个环节都充斥着法律风险,一旦法律风险发生,就会导致并购机会丧失,或者并购成本增加,又或者并购失败。引发法律风险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的不当行为,企业的并购行为必须符合并购双方所在国关于并购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如果不符合,那么企业的行为就属不当行为,就会引发法律风险致使并购失败。例如,我国要求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前向有关政府部门申报登记,如果企业没有进行申报登记,海外并购就不可能通过国家的审查批准,并购也就不可能顺利进行。

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法律风险重重,加上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差异与冲突、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并购中沟通不畅等原因,并购中的法律风险日趋复杂,这对企业顺利并购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法律风险解析

海外并购是一项跨国商业活动,跨越国境进行经济活动本身就意味着极大的风险,具体到海外并购,其涉及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国家安全审查法律风险。目前,许多国家都通过建立或完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来加强对外资的监管,使得国家安全审查成为海外并购影响最大的贸易保护措施,这也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最容易遭受的法律风险。对国家安全的定义,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没有确切的界定,都是通过列举一系列涉及国家安全的因素来描述。如果在海外并购中有涉及国家安全的事项,都会被纳入国家安全审查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