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研单位合理化建议

科研单位合理化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单位合理化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研单位合理化建议范文第1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政府对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投入资金越来越多,大力支持科研发展,科研整体实力逐步提高。各种科研项目研究经费不断增加,而相应的财务管理方式方法却没有跟着调整,财务管理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问题逐渐凸现,且日趋严重。主要表现为:科研负责人对课题经费管理意识淡漠,材料采购自主性大,固定资产管理薄弱,绩效激励比例偏低,内部自制凭据转账,项目管理机构分散、科研政策碎片化,项目验收信息不透明等。有些是研究所内部管理的层次的问题,有些是研究所管理体制问题,有些是课题负责人管理科研经费的观念问题。本文采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方法,通过分析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提出完善材料采购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政性资金效益考核体系、增加管理层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统一科研项目管理机构、顶层设计科研制度、建立项目申请、评审验收公开等合理化建议,促进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公益性科研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251-02

收稿日期:2015-06-10

作者简介:张久祥(1975-),男,北京人,公共管理硕士,高级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纳税筹划等。

一、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作为记录和计量中国经济发展前进步伐的中国企业会计制度也在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并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随着新世纪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具有预算会计特点的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现在科研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多渠道、业务种类多样化、财务管理精细化的要求。本文采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方法,目的是通过阐述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揭示出财务管理面临的紧迫问题,分析财务管理发展的趋势,提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建议,进一步转变财务管理的理念,探索促进我国公益性科研单位财务管理良性发展的新途径。公益性科研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不能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当前的会计核算体系不能满足单位微观管理的需要。公益类科研单位由于预算资金管理模式的局限,支出是预算执行的方式,核算支出是为了预算管理服务的,具有较强的宏观意识,忽略了微观管理的要求。造成上述问题既有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问题,也有科研负责人管理科研经费的观念问题。

二、公益性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材料采购随意性强

科学研究中所需材料由课题负责人自行确定供应商,与供应商协商确定价格后,课题组秘书采购,以财务报销形式代替材料采购,省略了材料采购申请、验收入库、领用出库等多个环节。这种管理方便科研课题组材料采购,节省了人力和采购时间,但却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财务管理的控制风险。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以报销代替采购的财务管理方式,增加了财务部门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也增加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风险。

2、固定资产管理薄弱

科研项目经费中经常采购专用设备和办公设备,科研项目研究结束验收之后,所采购的固定资产在管理上存在下列情况:在科研项目中重复购置设备;科研设备使用效率不高;一些需要在异地建立科研基地的项目,所购置的固定资产在课题验收结题后出现无人管理的情况。研究所内的项目在结题后,固定资产处置程序流于形式。异地购置的固定资产缺少异地处置固定资产程序的透明度。在某些科研项目中,普通的办公性固定资产占比重较大,影响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果。

3、科研项目预算批复与预算执行不符

公益性科研单位由于科研的特殊性,科研项目小组通常负责科研项目的争取和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及最后的结题等,对于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关注不够。加上部门间配合度低,故经常出现科研业务开展与预算执行进度不符、资金拨付与预算执行不一致情况。科研项目负责人管理多个课题,经常在不同科研课题之间、相同科研课题不同预算科目之间进行帐务调整,造成申请预算与预算执行不一致。一般是哪个科研项目先结题就先行使用其经费,使科研项目支出与科学项目研究缺乏相关性。科研项目负责人在课题验收时通过调帐来实现财务验收,不符合国家课题经费管理的相应规定,严重违反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规定。有些科研人员,因为申请课题不多,为了安排其他科研支出,经常会保留部分科研经费。在课题结题之后,将此经费转入自主管理的课题经费,脱离了专项经费管理规定的监管。这种情况在科研单位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严重影响国家财政资金的效益。

4、偏低的绩效激励比例制约科研人员积极性

公益性科研单位的科学研究具有社会性和公益性的特点,然而很多科研项目负责人社会责任淡漠,只重视科研经费的申请,而轻视科研成果的产出。公益性科研单位内部控制流于形式,责任划分、量化、奖惩制度不明确。公益性科研单位重视申请科研项目经费金额,轻视使用,即使使用中出现问题,也是尽可能减轻处置,而没有认识到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单位科研声誉,不利于申请科研经费的效率。多数公益性科研单位没有设立相应的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内部审计,从而削弱了科研院所执行内部控制的自觉性。目前,科研项目中间接费用的5%用于科研人员绩效激励,比例偏低,未能激发科研人员全心搞科研。也没有解决科研人员随着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的增多其待遇就随之提高的问题。

5、项目管理机构分散

我国的科研项目审批存在多个机构都可以批复科研项目经费的情况。有的科研人员科研信誉意识薄弱,用同一个科研项目内容向不同的机构申请项目经费,研究内容没有本质区别。有的科研单位在某些科研领域研究实力较强,该单位参加项目评审人占评委比重高,故申请科研经费成功率高,导致某些单位在某些领域形成垄断优势,影响项目立项的科学性,造成国家财政资金浪费。科研项目管理机构多,不同的科研项目对应不同的制度。对同一科研项目,因为是在不同的地方申请的,就需要执行不同的规定,造成科研人员产生各种困惑,影响科研政策的执行。

6、项目立项、评审、验收信息不透明

我国科研项目验收成果由主管部门保存,未向社会公开。目前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由单位享有专利权,科研专利社会成果转化率低。科研资金使用情况及研究成果情况向社会公开不够,使用财政资金进行科研立项、评审、验收缺乏社会监督,造成科研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套取科研资金现象时有发生。科研项目验收通过后,科研专利成果转化率低,科研项目对社会发展贡献率不高。

三、公益性科研单位完善财务管理的建议

加强科研项目管理,需从科研项目申请立项、评审验收、成果利用、科研经费的使用、科研设备及材料采购管理等方面完善,提高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促进国家科研实力进一步提高。

1、完善材料采购制度

公益性科研单位采用以采购代替支出的管理制度,存在内部控制管理风险。公益性科研单位应根据科研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材料采购制度,明确材料采购的流程,确定采购范围,加强单位集中采购的力度,制定材料采购申请、验收入库、领用出库制度,确保材料采购公开化、透明化。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公益性科研单位应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完善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实行统一采购,制定详细的固定资产采购、使用、保管、处置制度。制定异地采购、使用、处置固定资产制度,加强异地固定资产的管理。科研项目所需物资要有专门机构统一采购、协调使用,并指定专人保管,这样才能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3、建立财政性资金效益考核体系

公益性科研单位研究成果不仅涉及科学研究,还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在专利、技术上有成就,还很可能造福社会。有的科研项目属于基础理论研究,其研究成果在短时间内并不能产生效益,如何考核并评价其效益,需要建立科学绩效评价体系,从定量和定性方面分析,考核科研项目的绩效。应建立科研人员及科研单位的信用信息平台,科研人员申请项目与个人及单位的信用信息关联,信用高的个人和单位可以申请重大课题,信用不高的个人及单位只能申请一般课题。激励科研项目人员重视科研成果,减少科研人员关注在非科研事情上的时间。国家应加强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管理和利用,放松对科研项目科研情况的过程管理。合理区分应用科学和基础科学,加强应用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科研成果利用效率;加大基础科学项目投入力度,保障基础科学项目促进应用科学项目的发展。提高科研人员绩效激励比例,激发科研人员积极科学科研。

4、增加管理层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公益性科研单位内有盈利的内部部门,应将其设为二级机构,建立事业单位的内部机构,强化法人责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科研单位的事业部制,独立对内、对外开展服务,对内提供合法的票据,这样既能提供科研服务,又能增加研究所的经济效益,还解决了研究所使用内部自制票据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问题。

5、加强科研课题预算与决算管理

科研课题组课题管理应由专人负责课题申报和决算的验收,并定期与财务、科技部门沟通,预算合理化,决算严格化,提高预算的执行率,精细化管理预算,减少资金与科研进度不一致的情况,提高预算、决算的准确度。放宽对科研课题预算项目的管理,预算项目在保证科研需要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科研进展及国际发展形势,在一定的金额范围内,合理调整课题预算,并报项目主管单位审批备案。加强对课题结余经费的管理,及时收缴课题结余经费。鼓励科研单位积极管理科研经费,对信誉高、科研成果突出、科研经费管理规范的单位,可实行用课题结余经费继续支持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

6、公开项目立项、评审、验收相关信息

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应充分调查研究,建立国家统一的项目管理平台,由单一部门管理科研项目,顶层设计科研制度,避免政策出自不同部门。放松科研政策预算约束,公开项目立项、评审、验收等相关信息。对于初次科研项目评审,采取不透露申报单位及人员的秘密评审机制。建立国家项目评审专家资源库,对于国际前沿领域的科研项目,国外该领域的顶级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提高科研项目的国际前沿性。建立客观公正的科研项目评审机制。

国家科研经费主管单位,应从国家角度,顶层设计规章制度,统一管理,明确职责,强化监督,广泛利用科研成果,发挥科研成果社会效益。科研单位应该从内部制度设计管理层次,明确审批权限,规范经费使用,加强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避免申请用途与实际使用用途分离。对科研人员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强调科研经费使用的严肃性,严格按照规定使用经费。国家财政应及时解决公益性科研单位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应收缴结余的科研经费。加强公益性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国家整体科研实力,促进更多科研成果的形成,为社会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蓉.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5(16).

科研单位合理化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品牌立企;创新宣传

宣传和战略的关系表明,宣传是为战略服务的,有正确的战略才有可能进行正确的宣传,宣传是战略实现的载体。

自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炼化研究院提出“面向市场,紧贴生产,持续创新,努力开发适销对路、高附加值、技术先进的特色产品,努力建成国际知名的环烷基油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的工作方针,大力开展科研攻关,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2006―2012年炼化研究院共承担国家级、股份公司、国防国防科工委等科研项目100余项,承担的股份公司级重点科研项目数量实现了跨越性增长;的数量和论文水平大幅度地提高,在基础管理、安全生产、团队建设和精神文明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些充分表明了一个科研单位了取得突飞猛进的科研开发成果,与彻底改变以往企业的宣传工作明显滞后。着力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对外宣传力度,打破原有的模式及现状,这一阻碍实现打造国际知名企业瓶颈的重大企业战略的对策有着直接关系。

炼化研究院通过几年时间制定出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一系列激励机制,政策,过去传达公布上级的重大决策和公司的战略都是先传达到中层领导,中层领导再回去向车间、工段。这样由于各层领导的领悟能力、听会水平和实际效果的差异,造成各种政策和方针到了职工耳里时往往出现此非彼意,大打折扣的情况,造成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衰减、变形和战略思想的弱化,甚至被部分基层领导和职工误解,加大了推动战略的阻力和困难。从2001年开始,企业认识到这点。重视了宣传平台的作用并举:“我们就是要把公司的战略思想和重要决策不折不扣、迅速地传达到每一位职工,用最快的速度家喻户晓。”因而高度重视宣传工作。此后,凡出台重大的经营战略决策和规划,在召开会议的同时,都要充分利用局域网络、《简报》、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这些现代化的宣传平台进行宣传,让职工直接听到和了解这些战略决策,进而变为自觉的行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企业宣传工作的作用

企业宣传工作在企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受到企业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企业宣传工作是塑造企业外部形象的主要渠道。随着企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品牌立企”已经成为企业扬名四方、持续发展的主导战略。一方面,企业要通过较高的知名度、良好的声誉赢得社会的支持、合作伙伴的协作以及群众的拥护和信赖。另一方面,企业要通过自己的品牌赢得更多合作开发伙伴,取得竞争优势,这就必须发挥企业的宣传功能。近年来,炼化研究院不断加强了宣传队伍建设,健全了以公司宣传报道组为中心和基层通讯报道员为骨干的二级通讯报道网络。

企业还可以利用自身的宣传工具将厂务公开、生产经营状况、企业发展动态、先进事迹以及关系员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等及时公之于众,鞭挞后进,鼓励先进,唤起员工的认同感和积极性,形成良性的发展机制,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同时,还可以将员工中的思想动态、意见和建议及时通过宣传工具反馈到决策层,便于马上纠正和改进,调整策略,让科研工作与经营策略更具实效性和现实性。炼化研究院在宣传工作中充分发挥了网络工作平台的优势,紧紧围绕炼化研究院科研工作、生产经营实际和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以《简报》为主打节目,并适时开辟《员工杂谈》、《安全生产专栏》、《合理化建议》《读书活动》等专题栏目,产生了巨大的宣传效应。

二、企业宣传工作的与时俱进

在肯定企业宣传工作重要性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造成宣传工作在某些单位被淡化弱化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宣传工作方式落后、内容陈旧、不能跟上形势的需要和企业发展的步伐,因此,企业宣传工作必须要与时俱进。

一要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宣传工作不仅要面向企业内部,还要面向外界;不仅要自上而下,还要自下而上。要将宣传工作作为企业发展战略决策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只要宣传到位了,决策的传达、执行、实施和反馈才能不走样和高效率。

二要不断丰富宣传的内涵和功能。要充分利用好网络、黑板报、专栏、标语等舆论阵地,通过员工喜闻乐见的活动传播企业文化,弘扬企业精神。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增强沟通功能和互动性,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要形成人人关注宣传,参与宣传的格局。现代企业宣传已不再是哪一个专门宣传部门的工作,由于宣传工作已经和企业的地位、声誉、品牌知名度、市场影响力等诸多因素交织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哪一个部门独立来完成这项工作已经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企业调动所有部门自觉地配合职能宣传部门进行宣传,每一位员工也要自觉地去维护企业的声誉,以主人翁的姿态宣传好自己的企业。

科研单位合理化建议范文第3篇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以核心技术实现产品结构调整的转变

近年来,解化公司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突出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推进企业科学发展、节能减排、资源整合。“十一五”期间,公司启动了一批新的发展项目,投资近28.86亿元,实施了“原料路线改造及动力结构调整”、“15万吨/年二甲醚项目”等10个重点项目。这些项目的启动和相继建设投产,使解化这个老企业历经五十年后有了较大的发展,实现了由传统化肥向新能源转型发展的第一步,形成了以合成氨、二甲醚两大板块为主,生产多种产品的化工企业。公司建立了从上到下的三级节能减排管理网络体系,有效保障了公司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

公司不断总结研发煤化工技术,与科研单位、院校、设计院密切合作,跟踪世界煤化工技术发展的趋势,不断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世界前沿性的技术,开发了“碎煤熔渣加压气化技术”、“MTG合成油技术”等主要技术。这些技术的研发成功及逐步完善,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公司的产品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中充分发挥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促发展的独特作用,按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这一主题,实现节能降耗、降本增效两个目标,做到组织、宣传、激励三个到位。二是以“挖潜降耗度难关,创新增效促发展”为主题,突出“调结构”、“增效益”两个重点,着力提高竞赛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扎实开展专项劳动竞赛活动。三是围绕“调结构、增效益、当先锋”主题系列活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入推进产品结构、工艺结构调整,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及产品层次组织开展活动。以对标挖潜活动为载体,促进降本增效工作;以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为载体,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

三、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充分发挥职工主力军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主力军作用,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通过专题劳动竞赛等多种形式和载体,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围绕主业效益、产品结构、品种质量、节能环保四个明显提升,引导广大职工立足岗位,自觉树立节约意识和创新意识,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和各项费用,不断提高工艺装备水平、质量控制水平、管理绩效,持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充分发挥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和谐企业建设。一方面,把职工的愿望和诉求及时表达好、反映好、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把党政领导的要求、意见和企业发展的目标传达给职工,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科研单位合理化建议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安全生产既事关国家稳定的大局,又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既是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怎样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笔者认为应该从7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升管理水平 

 

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安全工作管理既强调管到底,又强调理到位。强调管到底,就是要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人心,要严抓细管,刚性考核,绝不姑息任何违章行为,强调理到位就是要理出头序,理顺关系,就是要不断完善安全工作行为准则,检查制度和标准,考核奖惩办法。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以完善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责任制为基础,以落实反事故措施、反违章、推行标准化作业为原则,做到组织落实、措施落实、检查落实、考核落实,使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基础管理 

 

要在进一步深化、完善 “五标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领导决策、执行操作、评估监督的运行体系。要健全领导决策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会议制度和决策事项的程序,进一步理清科室之间、科室与车间之间的管理权责,解决标准模糊、质量模糊的问题,杜绝擅自决策;要健全事先论证、专家咨询、择优决策、过程监督、事后评估的决策运作机制,确保决策的科学性;要坚持依法决策,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避免因决策失误造成损失。要健全执行操作机制。要认真修订完善干部岗位说明书和具体工作流程图,确保流程合理、职能顺畅、形成闭环;要严格执行干部安全绩效考评、职工安全业绩考核办法,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专业技术干部安全量化检查、重点事项落实、责任范围内安全生产等情况的绩效考评,按照“达标兑奖、失格免奖、整改返奖、先进加奖”和联责考核的要求,强化对职工的工作业绩考核,激励干部职工自我加压,不断改进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地落实好本岗位的工作职责。要健全评估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和改进季度评估工作,实现对车间、科室工作的全面检查、规范检查,提高检查监督的效果和质量。应用安全控制管理系统,有力地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强化安全责任落实,确保安全稳定。 

 

三、搞好教育培训,强化队伍建设 

 

一要狠抓现场标准化作业,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和自身素质。如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比武、典型事故分析会、突发性事故演习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技能训练活动。以规章制度、岗位基本工艺、应知应会、应急预案、“一日作业标准”等基本内容为重点,抓好基本功培训和演练,提高职工安全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二要通过开展电视讲座、举办培训班、演讲比赛、开展竞赛活动等各种形式,对广大职工进行生产作业安全技术知识、家庭生活安全知识、社会公共生活安全知识等各种内容的普及教育,使员工充分了解、掌握各种环境下的安全知识,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生活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准则,提高自我防护能力;三要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每一个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业务技术水平强、整体素质高的安全管理网络。 

 

四、狠抓精检细修,提高设备质量 

 

要科学制定年度检修计划,按照等级管理的原则,根据速度等级和承担的任务量,分类制定设备维修的质量规范,按等级确定投入和检修力度,按等级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办法。在技术标准上,要根据运输组织、行车设备、作业方式的变化,及时修建补废各项技术规程、技术工艺、技术要求和技术规章,为生产组织、岗位操作,过程控制提供正确的安全技术指导;在作业标准上,要分作业、分工种制作《岗位作业指导书》,给职工明确的、具体的工作指导和操作指南,规范作业行为。认真完善和严格落实设备修前鉴定、修后验收制度及设备质量问题追踪考核办法,在设备鉴定和检修上实现设备质量追踪、设备问题问责的有效机制。提高对设备运行质量的有效评估,建立和完善运行质量分析制度。

五、推进科技应用,提高保障能力 

 

针对安全生产上的难点问题,大力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改进,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保障机制,采取与社会科研单位、高新企业合作等多种方式,广开融资渠道,为促进技术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要积极为中青年技术拔尖人才提供和创造学习培训、参观交流和参与重要课题攻关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尽快提高技能、不断增长才干,对解决了重大技术课题、攻克了重要技术难关的人才,要在给予精神鼓励的同时,从经济上给予重奖。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参与技术创新和主动工作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锤炼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要加快新技术和新装备应用,大力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推进信息网络建设,力争实现生产指挥智能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办公信息管理自动化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既有的信息网络系统,推广应用生产管理系统,加快视频监视系统建设;提高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速度,对于技术先进、成熟可靠、切实可行、能够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技术创新成果,要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抓紧推广实施,争取早见成效,进一步推进科技兴企的战略。 

 

六、倡导安全文化,营造安全氛围 

 

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基础性工程。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的形成产生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杜绝事故的发生。要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共同负责、有关部门牵头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配合、分工负责的安全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使职工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自觉的安全意识和环境氛围;同时,要加强安全知识、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宣传,使“严守规程”成为全体员工的基本素养,使“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成为安全生产的基本理念。 

 

七、发挥各级组织作用,合力确保安全 

 

要深化党支部“安全屏障”工程和党员专题攻关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深入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好“送温暖”活动,积极消除职工思想顾虑,确保职工队伍稳定;各级工会组织要深入开展群众性节支降耗、安全生产技能竞赛、百日安全无事故、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征集等活动,充分发挥工会“三支力量”的带头作用;团组织要深化“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发挥好团员青年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参考文献: 

[1]统计局.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刘颖勃.20世纪后期美国博士学位的历史统计分析. 

科研单位合理化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机技术推广;现代农业;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49-1

1 如何有效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

1.1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要有目的性

在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新技术、新机具,主要是根据地形地貌以及种植结构选择农机技术推广的重点。例如,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地区,并且种植面积较大的,就应该在水稻的种植管理收获上下功夫,有针对性地推广有利于水稻生产的新技术、新机具。同时也要把农户多年来在水稻种植中的一些发明创造,好的经验加以总结,介绍推广给其他的种植户,这是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比如,对农机具的改进、创新,只要它适合农业的发展且安全有效,我们就帮助他们完善,给予支持和鼓励,甚至推广,还要通过调查研究选择适合本地区推广的项目,拿出可行性报告给上级推广部门,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1.2 转变农机技术推广观念

一是由过去企业生产什么就推广什么转变为农业生产需要什么就推广什么;二是不但要推广上级科研单位的新技术新成果,还要把生产实践中好的发明创造加以推广;三是转变推广单一的增产技术为推广综合配套技术,实现农机与农艺新技术的结合;四是改变过去重点推广粮食增产技术为全面推广;五是改变只追求数量、数字上的推广,为切实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民养机户的经济效益。

1.3 积极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是服务于农业发展的公益事业,作为农机技术推广部门也要积极主动的给政府当好参谋,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有为才有位为指导思想,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立足本职工作,把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搞好,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同时也要多多联合相关部门,以利于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不断完善推广服务功能,为农业实现现代化增加正能量。

1.4 将农机大户作为推广工作的突破口

农机大户是农机发展的先锋队,因此,在进行农机推广工作时一定要重视农机大户。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人员要与农机大户常联系,了解农机大户的需求,把适合于他们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及时推广给他们,这样他们就能起到模范带动作用,从而为推广普及工作奠定基础。扶持农机大户引进新技术、新机具,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争取实现在农机大户的田里搞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组织农民参观。以开现场会、培训班的形式宣传推广。请当地新闻媒体参与录像制作科技宣传片,也可以制作成光盘免费发给农民。试验示范是最好的推广方式,农民能够真真切切的看到实效,这样推广工作就非常好开展了。

2 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建设资金

在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各级政府也很重视,但苦于财政十分困难,没有资金可投,致使农机推广服务机构无设备和资金进行全方位的服务,没有下乡经费及服务工具,很难适应当前农机化发展的需求。由于缺少资金影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机技术推广的职能作用难以发挥。为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条件势在必行。

2.2 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知识老化,知识更新较慢。 目前很多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人员都是较早一代的大中专毕业生。新生力量注入很少,甚至一些地区10年来没进过新人,因此,知识老化严重,对新技术、新机具知之甚少,缺少学习提高的机会。致使所需要的具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短缺,推广队伍整体知识水平低,主要是知识老化。因此,应该加大对农机推广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公共服务能力。要搞好推广工作先要建设好推广队伍,上级部门应组织对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定期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提高人员服务水平,强化服务功能。

3 结语

做好新时期的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要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的服务素质,从根本上改变观念,多多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使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稳步健康发展,为三农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萍,张贺增.浅谈农机推广工作中的几点看法[J].农机推广与安全,2003(6).

[2]王先龙.浅谈农机推广工作者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在农机推广工作中的重要性[J].贵州农机化,2006(5).

[3]金长平,于海涛.基层农机推广工作需要加强和完善[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