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科学与技术

幼儿科学与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科学与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科学与技术

幼儿科学与技术范文第1篇

一、调动多种感官,优化学习心理,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认知心理表明,一幅形象的画面,一组动听的声音,一段生动的场景,往往可以诱发幼儿的认知内驱力,使幼儿对自己的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热情。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如此,如:大班科学活动《蝌蚪和青蛙》,我们以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小蝌蚪从卵里钻出来、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小尾巴慢慢不见了、变成小青蛙等动态画面,言简意赅、富有童趣的解说,再配合悦耳动听的音乐,亲切柔和的赞扬等,向幼儿展示“小蝌蚪变青蛙”这一过程,促使幼儿对该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熟悉与陌生”是一对心理矛盾,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影响。运用信息技术所展示的形象,是经过教师加工的一种“熟悉的陌生形象”,使幼儿既感到“似曾相识”,又“难道其详”,无疑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如上述例子中的小蝌蚪和青蛙是幼儿所熟悉的,但它的转变过程幼儿虽然知道但是没有真正见过,从而使幼儿产生探究的兴趣,最终了解小青蛙成长的全过程。信息技术集声、象、视频等于一身,通过形象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孩子们接受和理解,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而同时正是由于孩子们有了兴趣,才能较多地获得学习上的成功,而学习上的成功,又反过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幼儿产生更高涨的学习情绪,从而带来对学习内容的更大的关注,于是学习的良性循环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二、运用仿真模拟,突破重点难点,优化学习过程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许多常识、科学现象凭借传统教具演示,孩子很难理解,但凭借信息技术的仿真模拟功能,问题便迎刃而解。信息技术利用图形演示可以使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把复杂的事物简化,把时间的过程缩短,把空间的距离变近,把微观的事物放大,把宏观的事物缩小,不但能给出结论,而且能演示变化的过程,使那些原来需要教师费尽口舌、花费许多时间仍然讲不清楚的知识变得一目了然。比如,大班科学活动《垃圾哪去了》,教师讲起来很困难,幼儿听起来也很无趣。利用多媒体可以把垃圾被人们通过多种方法处理或者再利用的场景、画面直观地展现出来,关键之处可以调整画面比例和演示速度,使困难问题顿时变得容易起来,让幼儿轻松地了解到人们处理垃圾的各种办法。另外,利用计算机还可以模拟许多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宏观或微观上的结构和变化过程,真正实现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的,任何高深的科学知识,可以利用合适的结构传授给任何年龄的孩子的论断。

三、挖掘探究素材,启迪创新思维,完善学习能力

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运用信息技术挖掘探究素材,就是启发幼儿在学习中发现某种需要和矛盾,从而进行大胆假设,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使问题获得解决或满足某种需要。在实践中,我们运用信息技术将教材中富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揭示出来,使幼儿置身其中,鼓励他们多观察、多思考,并设想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大班科学活动《笔》,我们通过信息技术呈现笔的发展、改革过程,使幼儿看到笔的种类有许多种:毛笔、铅笔、水彩笔等,而笔的演变是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笔的制作工艺也进一步提高,如材料的选择、色彩的运用、功能的具备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这些抽象的知识真实生动地展现在幼儿面前。孩子们很受启发,提出了许多大胆建议,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多功能笔、记忆笔、残疾人笔等应运而生。

四、注重反馈评价,促使学得其所,提高学习效果

幼儿科学与技术范文第2篇

一、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幼儿探究问题的欲望

幼儿对于新鲜事物都很好奇,他们喜欢通过摸一摸、问一问、玩一玩来认识新鲜事物,并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动手动脑探究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以深刻地认识这些新事物。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幼儿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实践表明,运用课件介绍新事物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幼儿园的自然角,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的时候,幼儿认识了一些常见的花卉。而对于一些比较罕见的花卉,我们运用课件让幼儿认识并说出这些花卉的名字,还把花进行解剖,让幼儿更加清晰地认识花的结构,从而引出怎样才能让花保鲜时间更长的问题。幼儿进行大胆猜测,并进行实验,得出结论。活动中幼儿不太理解为什么花儿会凋谢,我们也是利用课件简单明了地进行,孩子们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出结论,获得发展。

二、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领域的第一条目标就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也是充分调动幼儿思维发展的重要表现。然而幼儿的科学活动有多种形式,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需要和特点引导幼儿进行活动。对于不便于进行观察和发现的活动,我们就可以选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图1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例如在“认识方位”活动中,如何让幼儿理解上、下、前、后的关系?如何让幼儿能够记得更清楚和认识得更快呢?我们运用课件来帮助幼儿理解方位关系,在认识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地想象,自己动手解决问题。首先,通过一幅画面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画面内容是小猫被房子遮挡住身体,所以在房子的后面,小牛遮挡住了房子,所以在房子的前面,小鸟在树顶上,还有一只小兔子在树下吃草。孩子们被画面所吸引,开始说小动物在哪里,同时也在思考为什么这么说,有什么根据,思维在不停地转动。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小动物迷路了,要小朋友送它们回家,幼儿在听教师说要求的同时,要思考小动物的家在哪里,这又是一次听力与思维的互动。在下一环节中,让幼儿自己选择动物,放在自己选的位置上,并大声说出来放在哪里。最后幼儿在班级内选择安全地带进行捉迷藏的游戏,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方位,这也是一个思维的过程。这样的活动可以一层一层地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让幼儿在思维的碰撞中理解方位知识。

三、信息技术能够让幼儿充分了解教学内容

如何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运用课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小班活动“4以内点数”中,笔者运用小熊过生日的故事情境引入,立刻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呈现各种点数的图片,幼儿能够通过教师所讲的故事产生联想,想到小熊过4岁生日要插几只蜡烛,这样边插边数,不光是简单的点数,还是思维的互动过程。接下来小熊的朋友来为它庆祝生日的环节,让幼儿又一次点数小动物;在分蛋糕的环节,幼儿又一次点数蛋糕的份数。一次又一次的点数让幼儿清楚地知道教师所讲的内容就是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的数,这样既能够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也能够让幼儿一次一次地联系点数。在这次的活动后反馈题卡中,全班幼儿都能够做对,他们既听了故事,又学了知识。所以说在科学领域教学中运用课件能够让幼儿很好地理解所讲述的内容,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幼儿科学与技术范文第3篇

一、《数据库应用技术-SQL Server》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材偏重理论知识。《数据库应用技术-SQL Server》是一门注重实践、注重操作的课程,从当前的教材内容来看,教材中的理论知识部分非常多,而实践部分的介绍比较少,内容过于肤浅,导致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难以找到更多的实践知识和内容。关于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技术需要扎实的数据库理论做支撑,然而理论知识过多实践内容较少会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实验项目内容单调。根据历年来我校毕业论文的完成情况来看,用到SQL Server来做的数据库基本相同,仅是添加几张表格,却不会应用 SQL Server中的存储过程、触发器等资源。根据我校实验项目的内容来看,其实原内容基本来自教材,项目操作流于形式,但实际的实验教学实践中,学生很少参加实验练习,学不到真正的操作知识和操作本领,导致了毕业设计作品过于雷同、单调,绝大多数的毕业设计缺少实际的内容。

教学手段单调,缺乏良性互动。当前我校教师均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这也成为了一种习惯,使得教师们完全依赖多媒体课件,采用这样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显得非常被动,随着多媒体课件的迅速翻篇,学生很少有思考的时间,也难以和教师就某些知识点进行互动,学生也很难完整记录课件中的代码,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在真正自己做项目时缺乏相应的能力。

课程考核效率低。《数据库应用技术-SQL Server》课程考核采取平时+实验+期末的成绩考核方式,考核方式表面上合理,然而在实际的操作环节,实验成绩部分是根据平时成绩来定,使得考核非常模糊,根据期末考试的内容来看,考试内容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主观题中有问答、程序填空和分析程序部分,没有写代码的题目,这样的考试内容并不能检验出学生一是否,会自己独立写代码。

二、《数据库应用技术-SQL Server》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对策

1.合理安排教材和教学内容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重新编排《数据库应用技术-SQL Server》课程教材,结合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技术,改编教材中偏重理论知识的情况,加强数据库实用技术部分的内容。由于SQL Server 数据库理论知识部分是SQL Server 数据库实用技术的基础,在教材内容设置方面,需要灵活安排教材内容,对各知识点和各章节的顺序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在理论知识讲解完以后适当加入技术应用部分的练习,又或者在后期的SQL Server 数据库技术之前回顾相应的数据库原理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的安排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论的学以致用。

若不能重新改编教材,教师则需要根据这样的思路灵活布置教学内容,例如在数据库设计的教学内容中,就是应该先导入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部分的知识,然后再进行关系模式设计的学习,并让学生根据相应的范式要求完成关系模式设计,让学生温故知新、理论应用到实际、学以致用。SQL 语言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区别,这要根据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选择Transact-SQL 语言,由此,教学内容应加强Transact-SQL 语言的讲解,并加深学生对SQL Server 数据库的环境配置与应用技术的学习和掌握。

由于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 SQL Server 数据库设计和开发能力,若只是根据传统的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必定会导致学生对技术知识方面的欠缺,使得前台开发语言连接到数据库这部分技术知识不能衔接,最终不利于学生在软件开发能力方面的培养。由此,必须要通过整合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常用软件开发工具所对于的SQL Server 数据库技术。例如在案例教学中,需要对JAVA 程序、网站建设、.net 开发技术等设计编程部分加强相应的技术讲解,同时加强综合设计性实验的相关训练,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提升实操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

由于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的单一使得学生不能学到连贯的知识和技术,并且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课堂互动与反馈,导致低效的教学效率。由此,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创新,采取项目教学法加强SQL Server各个知识点的讲解应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项目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实际项目贯穿课程,让学生学会项目需求分析,以此完成后期的概念、逻辑、物理等结构的设计,从而开展数据库的实施、运行和维护,加强学生对项目运作过程的熟练程度,提升学生对相关操作的掌握。

任务驱动法。目前在很多课程中都采用任务驱动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本课程中,教师围绕一个具体的数据库系统布置的相应的具体任务,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思考,在上课时教师进行启发式提问,并在课后又再一次布置任务让学生加强练习和预习。在课堂前、课堂中以及课堂后的每一个任务都有一定的衔接性和关联,而学生也在任务驱动下的带着目的去相互协作和互动,提升其对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成就感。

互动教学法。该教学法贯穿在本课程的所有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互动交流得以实现,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让学生主动掌握知识、主动学习。在网络时代,各种课程平台相继建立,例如云班课、微信平台、微博平台、班级QQ等,这些都是学生课下互动的学习平台,此时教师应主动加入学生的课后互动中,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获得学习反馈,便于做好课程教学的调整。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上传学?资料和软件项目制作案例,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便利,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3.加强实践教学,完善考核体系

本课程的实验课时为48课时,旨在通过实验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本教学环节在于考察学生对SQL Server 数据库理论知识和相应的技术应用的情况,会在上课期间为学生布置一个大作业,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实验表现、实验报告、动手能力来给出成绩,完成本环节的考核。这样的综合考核方式能够较为全面地考核学生,促进其学习的信心和热情。整个实验环节需要注意以下工作:

每一个实验项目都要做好精心设计,安排学生预习相关理论和操作内容,但实验过程中为学生做好相关的操作示范,全程认真指导,及时对学生的操作给予反馈,激励其学习。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应强调协作、互动,对数据库表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缺陷、改进方案、注意事项进行探讨,提升学生的互助、沟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过程中所布置的大作业由2~3人一组协作完成,限定2周时间,题目范围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这样的一个训练作业起到了整合程序设计类课程知识技能的作用,根据作业中学生所学开发设计工具的应用训练,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

幼儿科学与技术范文第4篇

【摘 要】教育始于幼儿,科学方可兴国。由于幼儿科学教育主体的主观臆断色彩和教育过程的感官直接性,增加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会更加有利于幼儿有效地提升科学素养,在幼儿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基础上坚持幼儿园综合课程的开发,实现幼儿科学概念的获得和有效转化。

关键词 幼儿;科学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130-02

当前重视和提高幼儿科学教育的地位固然重要,但是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改革幼儿科学教育,使之具有更强的启蒙性,则是更为严峻和关键的挑战。在五花八门的幼儿课程设置内,如何使得科学知识不再枯燥,容纳自然和宇宙的奥秘?在幼儿园这个活泼的小天地里,怎样才能轻松有效地激发幼儿的科学思维?在幼儿小小的泛灵世界里,怎样才能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这都是幼儿科学教育工作者目前面临的新问题之一。

一、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的地位和作用

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是指幼儿教育工作者在面对科学感知尚在萌芽,科学兴趣盎然,科学思维具有有限性的特殊教育群体时采用的将感性和理性相结合、自然和社会同引用、学科学和做科学并实施的教育策略。幼儿科学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科学教育的展开需要艺术性。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科学教育的对象是特殊的,他们都是具有一定的思维水平、有思想、有情感、有个人兴趣和爱好的活生生的“小大人”,同时,他们还是能够去主动经历世界、从自己的周遭生活和教师提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尝试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小小科学家”。与此同时,由于思维发展水平有限以及生活经验的不足,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表面的,对现象的解释也常常是主观的、歪曲的。尤其是幼儿的世界被认为是泛灵的世界,是诗和梦的童话世界,这与要求实事求是的科学世界格格不入。幼儿的科学也是一种科学,甚至是一种比起成人的科学更加形象、生动、具有艺术性的科学。这些都增加了幼儿科学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需要幼儿科学教师除了科学素养的具备,要投入更高的热情和精力,做大量艰苦而细致地观察和研究,巧妙地设计,充分赋予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才能更好地哺育我国科学教育的萌芽。

2.教育过程的复杂性。相较于成人的科学学习过程,幼儿不仅具有很强的主观臆断性,他们是教育的对象和客体,更加是自我教育的主导者,他们以个体为中心,主动而非被动地筛选符合自身需求的科学概念,整合为自身的认知体系。在幼儿的概念体系中,尤其是那些具有个体差异性、不连贯性和稳定性的科学前概念更是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的。与此同时,幼儿的科学学习过程是以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为辅。因此,在幼儿的科学教育过程中,以幼儿的自我教育性为主体,以幼儿感官认知的做科学为主题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幼儿有效地习得科学概念,让幼儿在看、听、摸、问中探索科学领域。

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在幼儿科学教育工作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增加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扩展幼儿的想象力,还要将科学学习与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联系在一起,让幼儿明白大自然和人类的息息相关,培养幼儿热爱自然、关爱社会、关心人类的科学情感和态度。增加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还能从心理上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幼儿更容易接受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促进科学教育的萌芽,而不仅仅是做实验和摆事实。巧妙的教学设计、精巧的活动安排、灵活的实验互动时时刻刻都贯穿着教育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师和幼儿的积极参与,一起探究。

二、加强幼儿科学教育艺术性的方法

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与幼儿科学教育是一种统一的关系。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只是幼儿科学教育的一种形式和补充,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存在的基础是幼儿科学教育的本身,脱离了幼儿科学教育就谈不上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了,两者息息相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1.坚持综合课程的开发。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幼儿教育者就发现幼儿园分科教学有诸多弊病,例如,教学内容的规划多有重复、脱节和矛盾的地方,而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幼儿在心智发展和对外在世界的把握上都处于混沌的、整体的、未分化的状态,就开始力主“综合性”的幼儿课程,即幼儿园综合课程的开发。因此,对于儿童而言,我们很难在他们那混沌的经验基础上纯粹地展开科学或者是艺术的活动。因此,面对具体教学活动的展开,可以通过唱歌、跳舞、画画、写字等形式引发幼儿对于大自然或社会的好奇心,探究行为的展开和推理归纳能力的锻炼,这与科学课上一直倡导的“做中学”的理念不谋而合。

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坚持综合课程的开发,例如,有的教师就将工艺美术设计的理念引入了幼儿园手工制作的过程,一方面要求儿童考虑到物质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要求儿童要体现一定的审美价值,这就为儿童科学教育的展开提供了一个艺术化的平台,有利于幼儿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共同发展。

2.鼓励幼儿科学教育游戏化。陶行知先生就认为,“幼儿科学教育游戏化是最为有效的科学教育手段。”幼儿园是充满童趣的地方,正所谓寓教于乐,要想使得幼儿更好地去接受所学习的科学内容,幼儿科学教育游戏化就是增强幼儿科学教育艺术性最好的方法。幼儿教师不仅是科学教育概念的传授者,更加是科学游戏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改造者,让幼儿在游戏中手脑并用、身心结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科学的乐趣,学到科学知识,得到满足和快乐。使那些枯燥的、唯理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植于幼儿的内心。他认为,只要幼儿的科学游戏玩的成功,玩的独具心裁,这些幼儿将来便有了发明创造的希望。

科学游戏是以科学知识为内容的智力游戏,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启蒙性、趣味性和娱乐性,比其他游戏更具有逻辑性。将科学教育寓于科学游戏活动中,能极大地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获得浅显的科学知识。因此,要进一步提高科学游戏的设计水平。这不仅需要幼儿教师更新观念,充实知识,大胆探索,大胆创新,而且要善于充分发掘和利用周围的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材料。

3.强化概念转变而非概念植入。幼儿的概念与成人不同,它是一种低层次上的抽象概括,内涵不精确,只反映事物外部的表面特征,而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外延不适当,往往失之过宽或过窄。而科学概念在一定程度上除了抽象概括性之外,更具有系统稳定性和逻辑简明性。加之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前概念的顽固性,要想实现幼儿科学概念的正确获得、科学素养的萌发,一定要加强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实现幼儿科学概念的温和转变,而非强制植入。

要实现幼儿科学概念的转变,一种方法是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引出幼儿的不完整的或者错误的科学前概念,然后呈现出对该概念的科学的解释,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教师指导幼儿对概念的科学理解。另外一种方法是,拓宽幼儿的认知体系。首先接受幼儿的前概念,将之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帮助幼儿扩展这种知识,学会灵活地运用到更多的情境中去,并逐渐将之整合到一个更广阔、有更大包容性的概念系统之中,建构一个学习新知识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卢乐珍.学前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徐蓓.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几点思考[M].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8).

[4]张杨阳.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23).

[5]黄爱云.幼儿学前教育中科学游戏的运用经验分析谈[J].成功(教育版),2011,(8).

幼儿科学与技术范文第5篇

近年来.幼儿科学教育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与家长认识到作为幼儿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科学教育对培养幼儿基本科技素质.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对幼儿积极情感的培养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幼儿情感态度的隐蔽性、不能在短期内见到培养成效等原因,所以教师主观上承认积极情感培养的霞要性.而在行动上往往予以忽视。不能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幼儿科学活动中,致使幼儿爱自然、爱科学、自信、好奇、对探索的兴趣等积极情感和态度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能够促进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1.幼儿科学活动的培养目标决定的幼儿园科学教育以培养幼儿基本科学素质为f{j发点和归宿,它包括科学知识经验、科学方法和智力技能、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这三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情感态度作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帮助幼儿树立求实、尚理、爱美的思想情操,使幼儿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界观.为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幼儿科学活动的内容决定的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科学,幼儿科学活动的内容更是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幼儿天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疑惑与兴趣.而科学活动正好满足了幼儿的这种探索欲望.允许幼儿自己去发现周围问题.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鼓励幼儿动脯思考.保护了幼儿探究科学奥妙的好奇心.强化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这种对科学的最初的积极情感与态度为幼儿的未来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幼儿长大以后在科学世界里的勇于探索、不断进取提供了原动力3.幼儿科学活动的过程决定的幼儿科学活动的过程就是幼儿主动发现、主动操作、主动探索的过程.就是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大学活动对促进幼儿情感胆猜想、解释、假设的过程,就是幼儿勇于实践、不怕困难与失败,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主动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答案.在获得科学知识与经验的同时.发现自己的能力,增强信心,萌发学科学的动机,发展好奇心和探索兴趣,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学科学的积极态度综上所述.正是由于幼儿科学教育本身的培养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过程决定了它在幼儿情感教育培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每一个有心的教育者在帮助幼儿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的同时。都应该把培养幼儿爱科学的积极情感与态度列为首要目标。

转贴于

二、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积极情感的有效途径1.创设有利于激发幼儿积极情感的心理环境与物质环境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环境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的物质环境,提供一个自由、宽松、尊重、鼓励的精神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环境污染”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为幼JL-O~设了一个生机盎然、充满自然气息的生活环境,种植角里有孩子自己种的大蒜、黄豆、绿豆、萝卜、青菜等,一片绿意葱葱,图书架上有可爱的动植物图书、图片,美工区里有孩子画的威武的狮子、乖巧的兔子,幼儿还用多彩泥、积木搭出“大森林”,在这个和谐、自然的小环境里.孩子们每天都有惊喜的发现:“我的绿豆芽又冒出新叶子了‘这朵花快开了”,当孩子们通过观察、实验、游戏、谈话等形式了解到有关空气、噪音、固体废物污染都会给这些花草树木、小动物们造成伤害时,纷纷对祸害环境、污染环境的行为表示了愤慨与伤心:“老师,是谁倒的油,应该把他抓起来。‘老师。你看那些鸟多可怜呀?”当老师问孩子们,怎样保护我们的地球时.幼儿总结出许多办法,还有一个小朋友说:“老师,我们不仅要保护海洋,还要保护森林、大气……”教师因势利导,启发幼儿:“我们班哪些地方也需要小朋友保护呢?”孩子们就说:“不能随便在地上扔东西”“在屋子里不能使劲喊”……在这个环境保护系列活动之后,孩子们都自觉地协助老师照顾花木,不怕脏、不怕累地给小动物喂食,还互相提醒把说话声音压低点.不要制造噪音.以他们的实际行动来保护班级的小环境2。灵活运用随机教育手段.抓住情感教育的最佳契机“科学始于好奇”.每一名幼儿天生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大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在幼儿眼里却是大感惊讶每一次教师在课堂上准备的实验课.自然角里摆放的瓶瓶罐罐.天空中偶然发现的飞鸟等.都是他们提出问题的线索这种偶发性的事物更能激发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抓住这种随机教育的契机.为幼儿的疑问打开求知的大门.给幼儿带来无限的思考与收获.与此同时.这种情况也是对幼儿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机总之.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利用科学教育来巩固强化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使其成为健康、快乐、开朗、自信的现代人.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决定了其情感发展极不稳定.会经常出现反复.因此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利用多种教育手段.其中也包括科学活动来巩固强化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展的作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