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工程类专业

建筑工程类专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工程类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工程类专业

建筑工程类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业;工程造价类专业;资格化;差异化;职业化;体系化

中图分类号: TU7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业已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未来5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提高到70%以上,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90%以上。对建筑类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此次研究的对象就是建筑工程中造价类专业的现状。

建筑工程工程造价类专业的社会和行业背景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的消息,2012年,我国建筑安装工程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6439.72亿元,同比增长22.10%;建筑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05.6亿元,同比增长24.56%;建筑业全年完成总产值13.53万亿元,是2003年 的6倍。可见建筑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

二、工程造价专业的社会需求

近年来,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得到迅速发展,建筑业从业人员数量在整体上需求较大。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仅有不足8万人,不能满足建筑行业工程造价管理的需要。

通过对黑龙江企业的调查表明,建筑企业总体技术力量水平以及企业管理水平偏低,人员素质不高。工程造价涉及到建筑业全部十个专业。此类人才总体将有较大的需求量。对企业人员需求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在所统计的一级施工企业中,工程造价人员平均需求为13人,最高达70人;二、三级施工企业中,工程造价人员平均需求为3.16人;房地产开发企业、咨询公司、设计公司也有少量需求,多在5人以下。

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使得工程造价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哈尔滨市典型的17个单位(其中建设单位2个,施工企业8个,工程造价咨询公司2个,监理公司2个,房地产开发公司3个)中展开调查研究。各单位认为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类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有:

(1)利用计算机编制工程概预算能力为100.0% ;(2)社交与语言表达能力为 76.72%;(3) 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能力77.77%;(4)编制施工图预算造价能力 89.86%(5)工程成本分析能力66.26%:(6)编制工程结算造价和工程变更费用能力90.71%;(7)审核施工图预算造价能力 81.22%(8)编制招标文件能力 69.47%(9);

通过调查表统计分析还表明,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包括:

(1) 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100.0%(2) 建筑材料88.34%(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83.35%(4)建筑工程概预算造价的编制95.98%(5)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及工程量清单报价 90.2%6) 工程造价、投标、施工系列软件的应用 96.27% (7) 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76.47%(8)建设相关法规74.51%

三、工程造价类专业教育现状

作为土木工程中三项控制之一的造价控制在工程建设中地位十分重要。学校土建类专业教学中或多或少都必须进行工程造价方面的学习,例如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104学时、工程造价专业为224学时、道桥施工技术专业为80学时,市政道桥施工技术专业为80学时。课程也不尽相同,如《工程造价》、《工程定额与预算》、《计量与计价》、《造价电算化》。但由于工程造价不仅是土建专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在职业中又对应有注册造价员,注册造价工程师的独立岗位,不同专业均有些同学想在毕业前通过注册造价员资格考试,从事与工程造价有关的工作,因此各专业目前工程造价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各专业(如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道桥施工技术、工程监理、工程管理)、各层次人员(如不是造价专业同学考注册造价员、不是造价专业同学想多学一些造价知识与能力等)对工程造价方面差异化学习、考试需求。

四、需解决的问题

1.人才培养的资格化

对应有注册造价员,注册造价工程师的独立岗位,特别是注册造价员,在校期间就可以参加考试,但据调查,能够在校取得资格的不超过1/50。

2.人才培养的差异化

工程造价的工作内容和服务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单一性到复杂性发展,由浅层次到高层次发展,由专门领域到其他领域发展,工程造价人才由单一的确定造价向投标竞价范围扩展,并逐渐扩展到工程造价咨询、设计咨询、工程监理、工程保险等领域。

3.人才培养的职业化

工程造价管理必须遵循国际工程惯例。面对变化莫测的国际市场,工程造价人才必须熟悉国际惯例、法规和相关标准,才有可能按国际惯例进入国际市场,同时受到国际法律的真正保护。因此,在确定高职工程造价人才培养规格时应适当考虑国际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知识。

4.人才培养的体系化

高职工程造价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综合素质教学体系。三者间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密切相关的。按照整体培养目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方式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应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关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整合课程内容,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素质教学全面贯通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类专业范文第2篇

伴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大量增加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出现了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很多农业类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然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必须有强大的实训基地为支撑,而工程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一直是农业类高职院校的软肋。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详细探讨如何在农业类高职院校中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创建高效实用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问题。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招生数不足,人均投入大。

农业类高职院校通常以农业、园艺、园林等农林类专业为重点专业,招生亦以上述专业为主,因此土建专业招生数量通常不多,一般是每届招收一到三个班级,招生数在一百人左右。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每届招收两个班级,约110人。由于专业招生人数相对少,实训基地的受益面也比较小,人均投入大。

2.2实训基地建设场地不足。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需要由认知实训模块、单项工程实操实训功能模块、产品质量验收实训模块专业综合实训模块四部分组成,每个模块由数个功能室组成,因此建设完整的实训基地需近千平方米的场地面积。农业类职业技术学院出于专业性质考虑,往往需要大量的蔬菜基地、温室大棚、果园、苗圃等设施。而这些设施均无法立体建设,占地面积大,但在校园的建设和管理上,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实际留给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的面积非常有限。

2.3实训基地建设水平低和实践脱节。

近年来,建筑工程技术发展迅速,技术革新更是日新月异,而院校实训设施因资金投入有限,更新速度迟缓,许多社会实践已经淘汰的设备在实训室中仍大量存在和使用。例如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经纬仪,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大量被全站仪代替,但在大部分的工程测量实训基地中经纬仪仍是主要的实训设备。

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3.1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合理规划实训基地。

按照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实训基地必须对应学生工作的岗位进行规划和建设,能模拟生产主要过程,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还应能配合课程的教学,将复杂变简单,抽象变具体,将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应由认知实训模块、单项工程实操实训模块、产品质量验收实训模块和专业综合实训模块四部分组成。其中,认知模块包含建筑工程成果陈列室、典型施工工艺流程展示室、材料展示室、建筑构造展示室、结构模型展示室等;单项工程实操实训模块包括以砌筑、抹灰、钢筋模板、脚手架测量、管道电焊等为代表的工种实训室,绘制与识读施工图实训室,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造价实训室等;产品质量验收实训模块有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室、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实训室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实训室等;专业综合实训模块可以结合学生工作环境成立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部、成本核算部、材料管理室等。

3.2科学设计,建多用途实训基地。

建多用途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必由之路。单一功能的实训基地利用率低,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但建多功能实训基地必须建立在科学设计的前提下。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部、成本核算部等综合实训室可以按照企业布局合并建立;工种相关的实训项目可以就近设置;施工组织实训室、工程造价实训室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实训室都需要电脑,只是需要的软件系统不同也可以合并设置。

3.3联合相近专业共建实训基地。

联合相近专业共建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快速通道。单个专业的实训基地受益面小,使用效率低,很难争取到足够的资金和场地支持,因此联合相近专业组建专业群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是解决资金问题和节约场地的重要方法,如果结合得好还能相互促进。比如在建筑施工实训场建设中,在设计中加入园林元素,不但有一场多用的效果,还能美化实训场的环境,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建筑装饰、建筑工程测量、室内设计和园林工程技术等专业存在的很多相同或者相近的实训项目可以进行实训基地的共同建设,比如工程测量实训室、建筑构造实训室、建筑材料实训室、工程制图室等。学生在多专业融合的实训基地中往往会遇到许多相关专业的内容。这些内容也能起到拓展学生专业视野,丰富专业知识,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3.4走出校园,建服务企业型实训基地。

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是高等院校的三大功能,也是高职实训基地的三大功能。走出校园建服务企业型实训基地既是使命所定,又是发展的必然。所谓企业型实训基地就是作为企业主体参与到真实的社会生产中去,接受社会实践考验的实训基地。高职实训基地中有一定的技术设备,也有相应的技术人才,因此要进入社会并不是不可能。实训基地可以是承接社会培训,如工种考核、职业培训等,也可以是承接工程业务,如材料检测、质量检验、工程设计等。近年来,我校通过企业型的实训基地建设承接了建筑工程岗位证书的培训工作,承担了数个工程的工程检验工作和大量的农村规划设计工作。

3.5引入企业,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职实训基地作为实训教学的工具仅在实训课上开放。这就造成了大量昂贵的实训设备利用率低,长期处于闲置,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也不利于设备的正常运转。同时,大量中小工程企业或者缺少资金无力独立组建实验室,或者出于节约成本需要寻找合作伙伴。这就为引入企业成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例如本校工程造价实训室引入浙江瓯泰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建立工作室为企业提供造价咨询服务。学生在实训基地中摆脱纸上谈兵,零距离接触实际工程,实训过程就是社会生产过程,实训成果能直接应用于社会。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实训的质量,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可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实训经验,办活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6走进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校外实训基地不仅可以排除校内基地的场地和资金限制要求,而且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无法模拟的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和企业建立密切联系,签订相应的实训基地建设协议,学校能结合企业需要为企业培养输送更对口的人才;企业能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良好平台,对人才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学生则能获得最直接的体验经历和就业机会,最终形成一种三方共赢的局面。

建筑工程类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施工实训 城市远郊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in the Course Training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Civi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in the College in the City Exurb

CHEN Lingpei

(Tianhe College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40)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s one of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in civi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demands much more specialty practice. For the college in the city exurb, its geographical position restricts the course training. This paper will discusse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training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civi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in the college in the city exurb.

Key wordsconstruction training; city exurb

0 引言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土建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对实践性要求很高。由于该课程内容丰富,且涉及大量实际操作的内容,仅通过课堂讲解,学生难以有直观认识。通过课程实训,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很好地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对所学知识具体化,对提高学生认识水平有重要作用。

1 研究现状

对于如何进行建筑施工技术实训,许多学校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式:

(1)顶岗实习。学生通过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方法,可以最近距离地接触工地现场,并通过与工人和技术人员同生活同劳动的方式可以最快地熟悉施工现场的状况,是最佳的实习方式。此种方式的缺点是学校能联系的工地往往是有限的,每个工地容纳学生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这使顶岗实习只能在部分学生中开展,难以大规模开展。

(2)工地参观。教师组织学生集体去工地参观,使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施工的过程。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将工地看到的内容与所学的知识进行对比,更容易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此种方式为各高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训的常规方式。其缺点是工地进度与教学进度不一致,如果遇到雨雪或大风还可能停工。同时,如果工地距离学校较远,每一次外出参观所花的时间往往较长,对后勤保障的要求高。

(3)多媒体工具。教师利用视频、图片、PPT等形式展示施工工艺和施工现场。学生通过多媒体工具,可以拉近书本和实践的距离。①此种方式的优点是通过多媒体,学生可以在校园内了解施工知识,比较直观,安全可控性强。缺点是学生只看不做,缺乏立体的感性认识,学习过程中难以提出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 城市远郊的特点

自1999年以来,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用地的紧张,新建高校和扩建迁建高校往往选址在城市远郊。这对建筑施工技术实训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首先是地理位置决定了校外实训的成本高昂。这包括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高校远离市区,使各种校外实训耗费在车上的时间较多,真正用于工地现场实训的时间较少,时间利用率不高;同时,通过租车方式外出,资金成本较高,对后勤保障要求也高。其次,城市远郊高校的选址远离市区,附近的大型基建项目较少,学生在校园附近接触工地的机会也少。再次,由于交通不便,联系实习基地的难度增加,对扩大实习面不利。

综上所述,既要完成建筑施工技术的课程实训,让学生得所得益,又要考虑实训成本较低,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利用校园及附近条件进行实训,也是许多同类高校正在研究的对象。笔者根据所在高校的实际情况,对建筑施工技术的实训内容进行了一些探索。

3 实训建议

在具体考虑施工实训内容方面,建议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第一方面是“看”,即施工现场参观(如果条件具备,通过顶岗实习的方法更好)。根据不同高校的实际情况,有不同的要求。

(1)学校内有在建工程的。施工实训时间建议分散为主,不搞集中实训,根据施工进度,不定时地带领学生到工地参观。这样的话不用出远门,就可以根据施工的进度来安排实训。平时的课堂教学可以根据工程进度有所调整。在工程建设过程,鼓励学生关注工程的进度,并加强观察。

经检验,这种实训效果良好,学生平时对工程的关注度较高,能主动把观察到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巩固了学习的效果。

(2)学校附近有在建工程的。由于学校位于城市远郊,大型基建工程较少,附近居民自建房可以成为重点实训对象。在实训过程中,教师不要强求讲解复杂先进的施工方法。在现场讲解过程中,要告诉学生哪些施工方法是正确的,哪些施工方法是不规范的,如何整改;如果某种方法和书上标准做法不一致的话,又是考虑了什么要求,这种考虑是否合理;在施工中,可能存在哪些质量隐患或者安全隐患,应该如何整改。

经检验,此种方法结合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来指导学生,学生在施工现场往往能提出一些问题来,通过问题的解答,学生对“因地制宜”这个施工原则理解得比较深刻。②

(3)学校内部有较新已建建筑物的。实训前,先收集整套建筑图纸,然后在建筑物现场教学。可以对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方案的现场选择、水电暧的走向布置、建筑材料与装修施工、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对建筑设计的反思、单栋建筑与校园整体协调等方面进行讲解。

经检验,此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建筑图纸与建筑物的比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所提高。

(4)学校内部有较旧已建建筑物的。建筑物使用时间长了,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有些可能是当时的施工工艺留下的隐患,有些可能是设计或使用不当造成的问题,有些可能是材料老化造成的问题。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建筑物参观,结合建筑物出现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再讲解处理方法,进一步再讲预防措施;也可以针对建筑物提出修缮要求,并且现场提问和分析修缮的方法。

经检验,通过现场提问,让学生分析质量问题的成因,实训教师再总结的方法效果较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

第二方面是“做”,即布置实训作业让学生操作。根据各学校的条件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实践内容。

(1)施工测量。实训教师在学校划出一块空地,按给定的图纸及精度要求,要求学生在现场将建筑物平面位置测设出来;还可以形成方格网,结合土方量计算。为了增加难度,可以考虑在斜坡或长满草的场地进行。值得重视的是,在测量实训完以后,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测量成果进行验收,这样才能避免学生的懒惰现象。

(2)土方量计算。学生在做完施工测量实训内容以后,会在地面上形成测设棉线。由于场地的不平整,造成地面高程变化。学生应根据施工现场实测成果,结合基础施工方案,进行土方量计算。由于各组学生场地的地理位置不同,计算出来的结果应该有所区别。这就有效地防止抄袭现象。

(3)质量验收。在每个单项工程施工完成后,都要经过质量验收的程序。教师可以结合现有的建筑物,让学生模拟验收程序。质量验收以无损检验为主,如检验饰面砖的垂直度、地砖的平整度、砼的回弹强度等。

(4)工种实操。学校在场地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建设施工工种实操实训室。③在实训室里,学生可以学习工人的操作技能。如抹灰、钢筑绑扎、脚手架搭设、砌筑等。

4 小结

建筑施工技术是土建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实训条件不足时,可以通过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实训效果。城市远郊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训方法。

注释

①华建兵,孙爱琴.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方法探讨[J].山西建筑,2011.37(15).

建筑工程类专业范文第4篇

摘要: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是集工程项目技术、管理与数据处理为一体的技术,其涵盖了工程项目的所有内容,是建筑行业一项具有革命性的创新技术。目前BIM技术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应用,使其成为建筑工程类专业人才必备的一项技能,也为高校工程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我国各大高校已经将BIM技术应用在工程类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但是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BIM技术教育的特点和意义入手,分析现阶段BIM技术在工程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我国高校的BIM技术应用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类;专业;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173-03

引言

近年来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一项通过数字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结合,将工程项目的设计通过三维立体的方式显现出来,并指导项目施工、维护运行的新技术。[1]它综合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和技术,具有模拟性、可视化、可出图、优化性、协调性等特点,随着其广泛的应用,培养专业的BIM技术人才逐渐成为各高校的主要任务。[2]高校工程类专业是为我国培养建筑人才的主要阵地,应该积极的将BIM技术引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加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把握市场的导向和需求,为我国建筑行业培养更多专业素质过硬、综合能力强的专业人才。

一、BIM技术教育概述

(一)BIM技术教育的特点

BIM技术教育与传统的建筑工程类专业教学模式不同,其需要建筑工程类各个专业的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首先建筑工程类各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充分掌握本专业的BIM建模软件,并对其他专业的有初步的了解。在应用BIM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协作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相互协作,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各专业学生之间的协作进行教学,促进各个专业知识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完善建筑工程学科各专业之间的课程内容,优化专业设置,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BIM技术教育的意义

BIM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等全部过程,范围较广,且在这些方面具有一定的领先性,已逐渐成为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当今世界各国已将BIM技术视为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必备的技能,高校也在不断的将BIM技术应用到工程类专业的教学中。在高校工程类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BIM技术教学的模式,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对BIM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改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的能力。通过BIM技术对工程项目的模拟设计、施工,可以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能力,并通过与其他专业学生之间的协作,共同解决专业难题,使学生跨专业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均有所提升。[3]BIM技术符合现代建筑工程的内容复杂、管理精细的发展要求,在高校工程类专业教学中应用BIM技术可以使高校学生获得更专业的技术知识,具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具备更强的职业竞争力,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指明职业的发展方向。

二、BIM技术在工程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国内BIM软件开发技术不成熟

BIM技术的关键在于建立用于存放建筑工程几何或者非几何数据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以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任何一个阶段为工作人员提供所需的相关数据。[4]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之间、工程结构之间都存在差异性,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也各不相同,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这也就需要一个能够包含大量工程信息参数的建筑模型,也就决定了BIM软件在开发之初就需要考虑到其能够含有内容较为丰富的数据库平台。我国的BIM技术起步较晚,目前国内BIM软件的开发公司积极地与高校进行合作,以不断的对软件的信息库建设进行完善。但是现阶段国内BIM件的开发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现阶段国内的BIM软件还无法实现项目管理信息的系统化,无法将信息化模型应用在设计、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以实现整个工程的完整串联。[5]BIM软件开发技术使BIM技术在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大大降低,阻碍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课程设置之间的链接和不同专业之间的互通。

(二)高校BIM应用型人才缺失

BIM人才需求结构大致可分为BIM技术教学人才、BIM专业应用人才、BIM工具开发人才、BIM标准制定人才。[6]这些人才需求类型中,专业应用性人才所需范围广,需求量大,而所有的这些人才类型的培养,都是以BIM技术教学人才为基础,只有教学有成效,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的人才的培养才能得到根本保障。目前我国高校工程类专业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建筑项目建设的实践能力,对BIM技术的掌握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还不够,缺乏运用BIM技术建设实际工程的经验,导致BIM技术在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不能有效的开展。

(三)现有高校教学管理机制不完善

因高校决策、管理人员的重视度不够,在实际教学中,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高校教师并未在强有力的管理机制约束中对教学工作投入精力,而更多的高校多注重教师的科研成果,对实际教学成果未设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工作的展开未提供足够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校的教学发展。其次,高校课改所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尤其是课改经费的问题,在BIM技术实践教学中,课改经费未能支撑实际的经费开支,影响了高校的BIM教学效率。即使国内一流高校在教学设备方面优先于其他高校,但并不能实现资源的共享,导致全国各所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未能有完整的设备满足专业课题的实践教学所用。[7]

(四)BIM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高校对工程类专业BIM课程的设置还处于探索的阶段,虽然一些高校对课程进行了重组设置与创新,如某高校在水利、土建工程中设置虚拟沙盘、修建水库枢纽实训基地等。由于水利、土建工程的BIM设计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才能显示出其优势,这些虚拟的工程都较简单,学生在实际运用BIM技术的过程中并不能发挥其全部功能,领略不到其的强大,也无法感受到工程的复杂性。此外,部分高校过于重视BIM软件的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课程设置较多,缺少实践教学课程。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如何操作软件,而没有真正应用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课程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学生的应用能力均严重下降。

三、BIM技术在工程类专业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最大化的应用BIM技术教学

高校工程类专业在应用BIM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转变教学的模式,注重BIM技术的专业性、灵活性和时效性,积极地与校外施工单位、软件开发公司进行合作,在课程设置中加强对实践教学的安排,强化实践教学的效果。同时应该在原有专业课程(如CAD)的基础上单独开设BIM建模课程,为工程类专业学生进行BIM技术的教学。我国现阶段的BIM软件可以从MagiCAD、Revit以及天正、浩辰等软件中导入数据进行三维模型的建立,还能够运用软件自身的功能建立三维模型。[8]BIM软件对其他绘图软件的兼容性可以大大缩短不同专业、不同软件之间的建模时间,使BIM技术在教学的工程中得到最大化的应用,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了BIM技术的优势。

(二)加强BIM技术教学队伍的建设

高校应该加强工程类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引进BIM技术的专业型人才,加强对本校教师的培养,积极组织本校教师对BIM技术的学习,完善对教师BIM技术教学能力的考核制度,建设一支知识过硬、能力过强、经验丰富的BIM技术教育队伍,保证教学的质量。此外高校应该加强对BIM教学人才实践经验的培养,通过与校外工程企业、软件开发企业之间的合作,让高校工程类专业教师进入实际工程中进行锻炼,丰富教师参与工程建设、实际应用BIM技术的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使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工程进行BIM技术的教学,成为一名专业的BIM技术教学人才,为高校工程类专业BIM技术教育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为社会培养更多的BIM专业技术性人才。[9]

(三)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

我国各高校应该加快建立有效的BIM技术教学管理机制,规范BIM技术教学行为。根据建筑工程类各个专业和课程设置的特点进行信息化模型数据资料的有效整合,保证输出信息具有实践性价值。建立专门的BIM技术领导小组负责学校BIM技术的教学工作,定期对各专业教师BIM技术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行抽查,对于不合格的教师进行淘汰。在BIM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个专业之间的优势,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大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研究力度,不断促进管理制度的完善。

(四)加快工程类专业BIM课程的改革

高校应该加快BIM技术在工程类专业课程中的改革,将BIM技术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合理设置BIM技术教学课程。在大一时期就要开始向学生普及BIM建模软件知识,让学生可以通过BIM技术制作完整的结构施工过程动画,吸引学生的兴趣。积极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建立工程施工模拟实验室,鼓励学生通过BIM软件将实习的工程图纸进行整合,制作成虚拟的四维施工模拟图,以加深学生对施工设计、施工管理流程的了解,熟悉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增加自身的BIM技术应用经验。例如在工程管理专业中的案例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BIM技术可以实现工程图纸、结构设计、工程材料、施工技术要求、工程的造价、项目管理等内容结合在一起,制作成虚拟的工程案例模型,为学生提供全面化、系统化、可视化的建筑工程施工流程,加深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BIM技术的应用能力。此外,各高校应该加强与建筑行业的沟通和联系,了解行业发展方向,加强与合作工程企业的协作,不断鼓励学生进入合作企业的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实践,增加学生参与实际工程建设的经验,促进学校BIM课程的改革。

BIM技术作为现代工程类专业人才必备的技能,高校的工程类专业应该不断进行BIM技术教学模式的改革,最大可能的应用BIM技术,发挥其真正的优势,加强BIM技术教学队伍的建设,创建一直技术过硬的专业教学队伍,同时应该加快教学管理机制的建立,采用科W的教学管理方法,加强对学生BIM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多方面入手,为我国培养更多综合能力强的建筑工程类专业人才,推动我国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黎敏,李薇.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中的推广研究[J].时代教育,2015,(11):155-156.

[2]曾文海,付伟明.BIM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06):85-86.

[3]张尚,任宏,Albert P.C.Chan.BIM的工程管理教学改革问题研究(二)――BIM教学改革的作用、规划与建议[J].建筑经济,2015,(02):92-96.

[4]陈金华,郭华伦.在高职建筑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BIM课程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103-104.

[5]吴光东,唐春雷.BIM技术融入高校工程管理教学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5,(04):156-159.

[6]崔建华,夏珊,丁克伟,陈东,刘运林.将BIM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安徽建筑,2015,(03):45-46.

[7]张雪,陈三波.将BIM技术融入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思考[J].河南科技,2013,(17):269-280.

[8]刘照球,李云贵.土木工程专业BIM技术知识体系和课程架构[J].建筑技术,2013,(10):913-916.

建筑工程类专业范文第5篇

1.1教学“形式化”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教学,拘泥于传统教学,注重授课教师的课堂讲授。传统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做题”、教师再“批改”,教师“出卷”、学生“考试”、教师再“阅卷“。虽然目前的教学逐步由课堂讲授辅以板书的形式向应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的形式转变,其实质依旧是注重授课教师的课堂讲授,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应用并没有改变学生被动听讲,一问一答模式的传统的课堂上的抽象互动,学生对这门应用型课程的相关知识依旧缺乏内涵性的理解,从而使教学成为流于教学设施改善而教学实质未变的教学形式,导致现代化教学设施应用下的教学依旧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重要性体现于从业资格证考试之中。随着国家对各行业从业人员管理制度的逐渐规范化,从业或是执业资格证成为从业或上岗的必备条件。从建筑行业的从业角度而言,工程经济学是取得相关从业或执业资格证书的必考科目或是相关知识科目,更加凸显这门课程在各种从业证或执业证考试中的重要性。比如,造价员、监理员、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建造师等考试中成为相关知识科目或是直接成为一门考试科目。工程经济学在这些考试中的重要性,导致其在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设置中,成为一门应试型课程,从而使其教学侧重于应试,而使工程经济学教学流于结合从业证或执业证的应试型教学形式,忽略了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经济技术方法解决工程建设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2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在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不尽合理

教学依托于教材,是在教材的基础上开展具体的教学过程,因而教材的选择对于教学而言尤为重要,所选教材合理与否,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在教学中使用的工程经济学的教材,有一部分是本科使用的版本,侧重于经济技术方法的理论研究方面;有一部分是混拼版本,这类教材将本科版本的工程经济学中的主要几章经济技术方法的内容摘选,再配以相关的案例分析、实训任务,或者是把本科使用的版本进行逻辑重组后辅以相关的案例、实训任务。这些教材没有根据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没有根据建筑企业对管理类的复合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的要求,没有根据课程内容应与职业标准相对接的要求,组织课程的逻辑结构级内容。因而,这些教材本身就脱离了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更加脱离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经济学的教学目的,缺少可读性、针对性、实践性。选择这些教材必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选择合适的教材是十分重要而又必要的问题。

1.3传统的考核方式达不到真正的教学效果评价

传统的课程考核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主要是考学生。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传统考核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平时成绩部分,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完成的课堂内与课堂外作业情况、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核的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二是期末考试部分,通常采用卷面考试形式,主要是测试学生对基本理论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应试反应情况。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只看到教学中的“学”,这一个面或是把其作为这个主要面;而忽视了教学中的“教”,这一个面或是把其作为次要的、辅助面。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传统考核方式是传统教学下的产物,遵循了传统教学的教师教授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学习,并通过平常的学习表现和期末的考试,这样的方式来来实现这门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即考核。因而,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没有起到以下作用:一是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考核作为一种压力,并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将这种压力变为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通过考核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该课程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意识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三是通过考核使教师意识到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方面。

1.4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院校担任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授课教师通常来自于两类教师群体:一是经济类专业的教师群体;二是工程技术类专业的教师群体。这两类教师的知识结构,从专业的角度而言,只注重了某个方面,如工程技术方面或经济管理方面,而缺乏其他方面的相关知识,知识结构不合理、不全面。同时,高职院校担任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授课教师有极少数是来自于工程管理类专业的人才。这类教师的知识结构合理,知识全面,但是为数极少。因为,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蓬勃发展的现状及强劲的发展趋势,加大了建筑企业对工程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使得这类人才炙手可热,从而出现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急需这类人才却留不住或者聘请不起的状况。所以,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老师只能由相关专业的主要是上述两类教师担任。另外,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授课教师中来自于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的教师,也有着自身的缺陷。因为,这些教师基本是没有工程管理的实践经验,而是从高校毕业后就进入高职院校担任教师,这些缺乏工程管理实践经验的教师必然不可能很好的实现通过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达到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来在工作中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目的。教师作为教学这个系统过程的“中枢”,如果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不全面,如果教师本身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必然会造成教学这个系统过程无法很好地运行或者无法有效地运行,其表现出的结果必然是教学效果不佳。

2针对专业设置下的工程经济学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教学改革

2.1针对专业培养目的、课程教学目的选择教材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同时,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这门课使学生学会运用经济原理、经济技术方法分析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因而,工程经济学的教材应满足实现这两个目的的相关要求。目前,高职高专教材市场没有完全满足上述两个目的工的程经济学教材,这种状况要求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体现出“综合性”。第一,选择某一版本教材作为主导教材,辅以一至两个版本的教材作为辅助教材。主导教材的逻辑结构必须符合高职高专规划系列教材的要求,而且理论知识部分和理论实际应用部分应逻辑明晰。辅导教材,主要是提供相应理论知识应用的案例分析、实训内容及课程设计等,以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选定主导教材和辅助教材的同时,应配备合适的体现相关理论知识应用的习题、案例、实训,供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第二,教师在应用主、辅教材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及时将工程建设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带到课堂上,以弥补教材不可能快速更新的缺陷,尽量做到所选教材不滞后或者少滞后于工程建设实践。只有在选择了合适教材的前提下,再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达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的及该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教学目的这样的双重目的。

2.2改善传统教学模式,改进考核方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教育设备实施的应用,综合运用案例教学和模拟实训教学,以期提高工程经济学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案例教学,是将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带到课堂上作为研究对象,供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的经济理论知识及经济技术方法在其中的应用,以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程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大量的、系统的、专业相关的、典型的案例分析,可以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系统化,并把枯燥的经济技术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行为,可以达到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可以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例如,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案例的选用,项目建设前期可行性研究方面的案例、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的案例分析、项目建成后的后评价的相关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应用工程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将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展现出来。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模拟实训教学,是将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带到课堂上,供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即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的经济理论知识及经济技术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是模拟未来学生从事建筑行业的相关工作,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模拟实训立足于案例教学,是对案例教学的进一步提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案例分析跃升到自己动手、动脑进行相关案例的分析。因而,模拟实训的质量依赖于案例教学的质量。模拟实训的内容依托于其之前的案例教学所选取的案例,选择类似的实际问题作为实训对象,然后,根据学生解决类似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再次进行类似问题实训,如果不需要再次进行,可以考虑进行拓展训练即加大实训难度、扩大实训范围,以进一步巩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进考核方式需要立足于教学模式,特别是教学过程中的模拟实训的开展情况,应将其作为考核对象之一。因而,考核方式中应加入实践考核部分,主要是针对学生运用工程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的部分。改进后的考核方式应包括三个部分,即平时考核部分、实践考核部分和期末考核部分。

2.3强化师资队伍

强化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师资队伍,需要针对上述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其中极少数的属于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的教师,鼓励他们或者给他们创造机会参加专业进修,实现专业知识的不断补充、更新;给他们创造机会参加专业相关的职业证、执业证的培训及考试,使他们成为“双师型”的教师。例如,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监理员、建造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等职业资格及执业资格的考试,取得资格证书后,给机会让他们到建筑企业以挂职的形式参与工程建设实践活动,将这类教师培养为既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的、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其次,顺应建筑市场对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趋势,提高此类专业的授课教师的待遇。或者,加大师资培养投入,将知识结构不合理、不全面的经济类专业和工程技术类专业的教师培养成为知识结构合理、全面的教师,并不断给他们参加工程管理类各种培训的机会,将这个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师资队伍的主体部分培养成为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