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审查调查存在问题

审查调查存在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审查调查存在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审查调查存在问题

审查调查存在问题范文第1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方法》等规定,为做好年度区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审计监督就跟踪到哪里”要求和“提升、深化、创新”方针,坚持“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维护平安”工作思路,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总体掌握年区级预算执行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客观评价在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规范预算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效果,揭示存在突出问题,并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改进区级预算管理的建议,充分发挥审计保证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更好地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加强对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证预算以及其他尚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资金的审计监督,二)工作目标。一是维护政府预算的统一完整。关注一般预算基础上。促进财政性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健全政府预算体系。二是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继续加强对细化部门预算、对下转移支付以及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情况的审计监督,促进部门预算的编制更加科学合理。严格支出管理,提高财政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提高部门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三是保证财政资金平安有效使用。重点检查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筹集使用情况,重点揭示在资金结存、账户管理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重点关注财政支出方向和结构,分析存在矛盾和问题,更好地提升审计监督效果。

二、项目布置

依照预算执行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绩效审计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年度区级预算执行审计总体目标和要求。共安排审计单位4个,专项资金审计调查6项。

(一)单位审计。

区财政局、区卫生局、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站。

(二)专项资金审计调查。

1年政府性资金使用效益情况审计调查。

220-年计划生育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调查。

3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补贴资金管理拨付使用情况审计调查。

42011年春节“送温暖”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调查。

5年支农资金安排管理使用效益情况审计调查。

620-年企业扶持性资金绩效审计调查。

三、重点内容

(一)对区财政局的审计。

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规范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保证资金平安有效使用为目标,围绕政府预算的完整性、预算执行结果的真实性、财政管理的合规性、财政资金的效益性。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重点反映贯彻是否到位、落实是否理想,1财政政策贯彻执行情况。检查积极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关注资金是否及时分配、拨付到位,监管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有无滞留、挤占和挪用资金以及影响资金合理有效使用等问题。检查财政政策制定和执行情况,重点反映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推销、收支两条线”罚缴分离”等政策制度执行效果和存在缺陷。

分析批准预算与执行结果在规模及结构上存在偏差,2区级预算收支完成情况。以区人大批准的政府财政预算为依据。反映影响预算执行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关注预算收支的完整性、真实性,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专项收入、政府性基金等是否按规定纳入预算管理,各项支出是否据实列报,有无人为调节预算收支进度等问题。分析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预算布置、项目确定以及资金分配等方面是否体现重视改善民生、关注社会建设。关注农业、科技、教育等法定支出是否达到规定比例,预算超收收入的安排和使用是否符合规定。

分析部门预算中人员经费和公用支出的定额规范以及项目支出审核依据是否合理,3部门预算管理情况。以促进预算编制和资金分配更加公平公正、科学合理为目标。审批部门预算是否公开透明,有无资金“打捆”编入部门预算和部门存在大量结余仍继续安排预算资金等问题。围绕健全完善综合预算管理制度和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关注整个部门预算收支的完整性、真实性,部门取得的收入是否按规定编入部门预算,审批各项支出是否符合综合预算管理的规定,特别是安排部门经费支出是否与其收取行政性收费等收入脱钩,各项监管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有无项目设置过多过散、资金多头管理、交叉重复等问题。关注转移支付资金是否依照规定编入年初预算,4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情况。分析区财政对下分配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规模结构情况。关注各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是否规范。资金分配是否严格,有无滞留预算指标、转移资金以及年底集中分配造成结转资金过大等问题。

重点反映财政资金滞留、资金大量沉淀、影响资金使用效益等问题。关注财政专项基金(资金)和预算外专户资金的来源、管理和使用情况。检查有无隐瞒转移收入、脱离预算管理、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以及核算不真实、乱开银行账户等问题。关注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总体状况,5财政资金发挥效益情况。关注财政资金在国库和商业银行账户的资金结存情况。通过审查部门单位零余额账户和基本账户,分析集中支付范围和资金支付比例,重点反映年底尚未支付资金的规模和结构。结合对单位的审计和调查,分析资金支付进度和沉淀的原因,反映影响资金合理有效使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二)对单位的审计。

全面掌握年度部门预算收、支、余的总体情况,以促进部门单位依法理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加强对预算执行结果真实性的审计。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重点关注年初预算和追加预算执行结果是否真实。依照预算支出科目,1年初预算、追加预算的执行情况。审查年初预算、追加预算执行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逐项对比分析预算和执行结果的差别,分析造成差别的主要原因,有无部门单位预算编制口径不统一、预算编制不完整、执行不严格等问题。

有无混收混支、挤占项目资金以及通过往来款核算收支、结余资金临时挂账等问题;否按照批准的预算和财政制度规定拨付使用资金,2预算支出情况。审查单位各项支出核算和管理是否严格规范。有无擅自提高规范、自定项目和扩大范围发放奖金补贴,有无将部门支出事项转嫁到所属单位支出,以及虚列支出造成部门决算不真实等问题;否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分析国库集中支付结余额度的结构、规模和原因,检查有无违规开设银行账户和通过二、三级单位转移挪用财政资金等问题。

及时足额上缴财政;其他非税收入是否按规定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3非税收入收缴情况。审查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专项收入、罚没收入等是否按照“票款分离”等规定。有无隐瞒、截留、转移、坐收坐支、私存私放等问题。关注单位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是否合规,有无自定收费项目,超标准、超范围收费以及无证收费等问题。

分配拨付是否及时到位,4重点专项资金分配使用情况。审查部门行业性、系统性专项资金的合规性、及时性和效益性。资金使用是否合规有效,会计核算是否严格规范,有无长期滞留、挤占挪用以及闲置浪费等问题。加大对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检查力度,延伸审计资金量大、社会影响广的项目,对重点资金要从项目设立、资金申请、分配拨付、管理使用以及会计核算、监管制度等环节逐项进行核查,依照资金流向检查至项目使用单位,检查有无虚报冒领、骗取财政资金以及截留挪用、损失浪费、临时闲置挂账等问题。

揭示虚列支出、隐瞒资金结余和违规使用结余资金等问题。审查结余资金是否在决算报表中反映。5资金结余情况。审查账面结余资金的真实性。

执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等制度是否严格,6财政财务管理情况。审查资金和资产、票据等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有无因管理不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设置账外账、乱收费和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三)专项资金审计调查。

积极开展对涉及民生、强农惠农、扩大内需、扶持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的审计调查。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措施的落实和促进提高专项资金管理的规范性、效益性为目标。

揭示预算执行、资金分配、资金使用、政策效果等方面存在普遍性、倾向性问题,1年政府性资金使用效益情况审计调查。全面掌握年全区政府性资金整体情况。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认真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政府性资金细化预算,完善资金分配决策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结合我区计生工作目标管理的总体要求,220-年计划生育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调查。审查评价我区20-年计划生育专项资金真实性、合规性的基础上。对各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经济性和使用效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揭示体制、机制、业务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我区人口计生工作良性发展。

检查资金管理是否规范,3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补贴资金管理拨付使用情况审计调查。全面摸清我区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补贴资金的拨付管理使用情况。拨付使用是否真实、合规、及时。审查相关部门是否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区相关政策规定,揭示家电下乡销售和补贴资金发放及家电以旧换新销售、回收、拆解和补贴资金发放中存在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建议,确保扩大内需、强农惠农、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等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

摸清我区“送温暖”资金的来源、规模以及管理、分配和使用情况,42011年春节“送温暖”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调查。通过对2011年春节“送温暖”资金的审计调查。揭示资金管理、分配和操作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健全制度、完善管理、合理分配、规范操作的建议,确保“送温暖”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分析资金的投入是否达到法定规定比例,5年支农资金安排管理使用效益情况审计调查。全面掌握我区支农资金的投入规模、管理方式和使用效益情况。揭示在资金分配、拨付、管理和使用效益方面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的建议,促进支农资金政策制度的执行落实,规范支农资金分配和管理,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掌握企业扶持性资金的来源、总量,620-年企业扶持性资金绩效审计调查。通过审计调查。检查资金拨付、管理和使用情况,揭示存在问题,科学评价和分析资金使用绩效,提出完善政策、规范管理和改进工作的建议,促进企业继续健康发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专项审计调查延伸审计的资金量不得少于50%延伸审计的资金使用单位不得少于30%

四、组织实施和时间安排

(一)组织实施。

具体分工如下:年度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分工协作的方法。

负责“两个报告”和整改报告的汇总、起草工作,1区审计局行财科负责制定区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实施意见。负责审计区财政局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负责政府性资金使用效益情况及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补贴资金管理拨付使用情况的审计调查。

2区审计局社保科负责20-年计划生育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和2011年春节“送温暖”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调查。

3区审计局办公室负责20-年企业扶持性资金绩效和年支农资金安排管理使用效益的审计调查。

4区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负责审计区卫生局、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站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

(二)时间布置。

自2011年2月中旬开始至5月20日前结束。对单位的审计。

五、实施要求

(一)树立两种理念。把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审计监督视野,促进规范预算编报制度,提升预算管理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树立国家财政“免疫系统”理念,以预算执行为主线,以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增强预算约束力为目标,围绕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切实加强审计监督,深刻揭示存在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促进各项财政改革措施的落实。

审查调查存在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物资采购;风险;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前言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飞速发展,在市场进行购物的方面,也有了更多的可比性和讲价性,因此,人们在购物的时候有了很多的选择性,价格方面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货比三家,争取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合适的商品。但是,在企业物资采购的时候却没有这样做,在采购,比较,验收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很大程度的造成了企业成本的浪费,影响企业的良好运作。所以,在企业物资采购的方面,有关人员一定要加强管理,争取避免因为企业物资采购而造成的成本浪费。

二、企业物资采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企业物资采购涉及到好几个方面的问题,在这些部分中,每个部分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因此,本文将这些问题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供有关工作人员进行参考。

1.企业物资采购方式不先进

传统的企业物资采购还依靠人工进行采购,每次进行物资采购的时候都要派出很多人去参加,而且人力毕竟有限,很多事情都难免出现问题,在采购的时候也没有很大的经历跑遍很多地方进行物价的比较。而且,有时在采购的时候携带大量的资金,会对财产的安全有所影响,采购人员的人生安全也会有一定的威胁。现如今,我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可以在网上进行购物,网上购物能够很清楚的进行物价和商品的比较,而且也不需要很多的人手来选择。这种网上购物的方式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很大程度上也节约了企业的成本,促进了企业经济水平的提高。

2.企业保存采购物资的方法不科学

很多企业在购物的时候只考虑到采购的方面,而采购的物品很多有时候是自己企业很充足的物品,这就造成了这些物资企业用不了,直接积压在库房里。同时下次采购的时候又不对库存进行检查和整理,忽略了这些积压的库存,再一次又购买了许多。这种保存物资方法的不科学造成了缺少这些物资的企业购买不上,而不需要这些物资的企业却有很多积压在库房,造成了物品极大的浪费。而有的企业得不到自己缺少的物资,就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导致企业不能继续发展,就会给我国经济也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企业物资采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对于物资要进行采购招标和签约审计监督工作

对于采购的合同来说,要依法的制定合同,这样可以大大的减少风险的存在,还可以做到对合同的管理基础工作进行强化。首先,对采购经办部门是否履行职责要进行严格的审计工作。对于审查采购经办部门和人员来说,要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调查工作,还要对供货方的生产状况以及质量保证等等进行很好的调查工作。对于所有的供应商来说,都必须要满足ISO 9000的标准来进行考核评定,要保证供应商对其进行复审评定。

在考评工作中,主要是对每一年的合同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对供货的质量以及履行合同的次数等等都需要进行评审,这样才能保证在全面的了解基础上,更好选择出供应商,建立起可行的合同。对于物资采购招标是否符合规范的程序化进行,还有看其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的行为存在。最后,要对合同中所规定的所有指标和规格来进行考察,要按照合法的管理考核体系来进行考核,实现可行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四个标准,最终达到审核标准。

2.对供应商资格进行审查和信誉的等级评定

对于供应商方面来说,其主要的风险都是源于供应商方面,往往会使得企业面临着重要的采购风险,在实践中,要通过建立供应商资格的审查机制来降低和化解相关的风险。因此,要建立起采购前对供应商的资格审查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加强监督检查,还可以降低采购风险。同时,可以建立起采购中供应商资格审查机制,在实行采购中的审查资质时,也可以落实对采购资格的有效管理。在实践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建立起信誉的等级评定制度来降低和化解供应商方面的风险,对于信誉来说就是指供应商要遵纪守法,要履行责任和兑现合同的承诺。

3.建立良好的采购程序来控制制度

对于采购管理工作最为有效的保证,就是建立和实施制度化的采购管理程序。通过很好的实行采购计划、供应商的资格审查以及合同签署等等,可以形成良好的术业专攻和权利,有效的避免了由于采购人员能力的问题而出现的风险。而且,对于重大的物资采购业务也应该定期的开展审计制度,通过良好的审计督查物资需求计划,以及采购渠道的选择和价格的确定等等,最终达到各项规章制度的情况,从而预防了腐败问题的产生。综上所述,既需要注重考核采购员的专业能力考核,同时还应该注意考核采购员的职业素质修养,从而保证公司制度约束行为进行很好的操守,最终达到减少工作中的弄虚作假现象产生。为了避免因为采购时存在的黑暗面,企业在进行采购的时候,可以进行物资采购的招标的方式,只要符合要求的采购小队才能胜任这个工作,这样参加的人多了,就有了竞争力,为了得到物资采购的资格,每个采购人员都会努力减少采购的成本。采购完成后,统一集中对这些物资进行支付。这些方法能够保障企业物资的质量,并且减少企业的成本消耗。

四、总结

企业物资采购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所在,需要每个过程都引起注意,采购制度也要完善,因此,这需要企业的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只有团结一致,才能避免企业成本的浪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在采购方面的方式有关部门人员也要积极创新,争取将企业建设的更好。

参考文献:

审查调查存在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在用压力管道 检验 存在问题 探讨

1 前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压力管道作为工厂运行的压力设备,使用的数量在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压力管道在运行时,由于压力作用,不可避免地产生腐蚀,微观结构的变化和振动,加上周围操作环境和管道里面介质的复杂性,管道的性能在设计,制造,安装中难免会存在问题,随着管道运行时间增加,暴露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甚至会导致事故。我们可以对压力管道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定期检查压力管道,通过测试压力管道提出解决方案防止生产出现问题,以确保工厂生产效率。

2 检验的内容及存在问题

对再用压力管道定期检查,通常是一个预防事故的好办法。定期检查包括文件审查,厚度测量,材质检测,物理和化学测试,安全附件检查,压力检测等。

2.1 文件审查

(1)文件审查,包括设计数据,管材,管件和其他部件在安装过程中的安装数据和操作记录的数据,维护和重建的证书和产品质量合格备案书等。

(2)存在的问题:大多数公司没有一个完整的原始数据记录,特别是管道安装在1999年前的公司。有些公司只绘制管道流程图,还有一些公司甚至没有所有的原始数据和管道运行记录。

2.2 宏观检查,壁厚测量,无损检测,物化测试和分析

(1)宏观检查压力管道的材料,对管体厚度进行测量,无损检测,物理和化学测试及其他项目的调查,以便确认管道结构,是否有部件损坏,变形或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剩余部分的壁厚是否能用于安全生产,物理和化学性质是否满足继续使用的条件等。

(2)存在的问题:在2000年前,国家尚未实行压力管道系统的安装授权许可制度,一些施工单位不具备管道施工资质,而且一些施工队没有安装压力管道的条件和水平。在管道施工过程中任意选择管件,阀门等,导致一些材料选择结构不合理,管件系列不匹配。加上安装和施工质量不达标,焊接的过程中出现的焊缝太多,存在大量的气孔、焊渣等缺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2.3 其他部件检测

(1)其他部件检测,如对压力表,温度表等测试,看看是否有任何损坏,指示是否准确,是否在合格的有效期内,做到有效的保护压力管道。

(2)存在的问题:企业对安全附件的定期检测都不是很重视,常常无法及时进行校验。

2.4 压力试验、严密性试验

由于企业各管道间操作参数、介质不尽相同,而装置停车检修时间有限,待检的管道太多,所以压力试验和严密性试验一般在装置开车试运行时进行,而不是单独进行。

3 加强在用压力管道检验的讨论

3.1 加强对管道材质劣化性的检验

压力管道长期在较高的压力,较高的温度以及恶劣的条件下运行,这会导致许多问题。如压力过大会影响管道稳定性,如温度过高会影响金属管材料的强度。因此,对高压管检测应该是多种方式共用,如金相检验,冲击韧度测试,机械性能测试,硬度测量,频谱分析,化学分析等多个测试。还必须根据标准进行剩余管道材料寿命评估,材质等级评定等。目前主要依据的标准为Q/ SY93-2004《天然气管道检验规程》、《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试行)》、《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家质检总局《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行政处罚规定》等。

3.2 加强地下压力管道的检验

大部分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属于铺设的地下输送管线。如果要开展一个彻底的检查难度是相当大的。如检测地下管道涂层的缺陷,需要研究电流衰减率和涂层缺陷的数量比之间的关系,这需要深入的设置探测器相管参数。主要检测地下管道主要运用电磁地球物理探测的方法,该方法测量原理简单,易于使用,但在这种方法中的最大缺点之一是误差较大,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识别的准确性是有限的。改善地下管线检测精确度,这是非常必要的,开发有力的新技术,如雷达信号的非破坏性测试,声发射无损检测,微波信号非破坏性测试等。

3.3 加强压力管道的维护

工厂应设置严格的维护制度,对压力管道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定期维修压力管道,以保证生产的安全进行。压力管道应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彻底的检查,增大对压力对管道安全部件的检查频率,对损坏的地方及时发现,及时维修,对有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的操作应立即停止。必须由合格的技术人员来进行压力管道的检查,定期检查的工作人员要对调查和鉴定结果负责,以确保检验质量和结果。不具备检验资格或检验标准的人员,不得从事压力管道的检验。工厂还应加强压力管道标志的管理。尤其是在危险区域穿过轴的磨损压力管道,如街道,河流等,应该竖立准确和醒目的描述,并提供可靠的保护措施。运输易燃,易爆,有毒介质的压力管道,必须安全警告标志。

3.4 维修和更换

压力管道的设备部件,如温度计,压力计,一旦发现测量的压力范围和指针不合理或不准确,应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实际生产中往往无法进行独立的气密性和压力测试,测试过程可以在开车试运行是进行。压力管道检验工作必须要有重点,对于有腐蚀性,易燃,易爆,有毒,高温,高压介质的压管道要优先进行重点检查。

4 结语

近几年,压力管道使用数量大大增加,管道的输送量也越来越大,面临的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因此,做好压力管道的检验工作十分重要。通过检验实践表明,采用本文提出方法加强对压力管道的检验及处理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对缩短工期、节约成本、保证管道安全运行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孝峰,等. 对在用压力管道检验中存在问题的探讨[J]. 科技信息,2010( 15):831

[2] 李华萍.压力管道检验的相关问题分析[J].科技资讯,2011(24): 50

审查调查存在问题范文第4篇

移民安置前期工作不仅涉及到水利水电工程投资、移民的妥善安置,而且关系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科学决策。做好移民安置前期工作是移民安置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也是减少移民遗留问题、发展库区经济和保障库区社会稳定的关键。加强移民安置前期工作,是解决当前水库移民工作存在问题和贯彻落实新时期水库移民政策法规的需要。参与移民安置前期工作的各方要在思想上重视前期工作中的每一个步骤和内容,尤其是容易被忽视的或轻视的工作步骤和内容,切实提高前期工作质量。

二、完善政策标准 

根据移民安置实践的新发展,针对存在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标准。一是加强对当前有关移民安置问题的政策研究,如加强对征用土地同地同价、长效补偿、水库移民安置社会保障、水库淹没线以上剩余资源处置、移民投资动态管理等重点敏感问题的研究;二是完善前期工作有关技术标准,如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情况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调查规范,经济社会情况调查时应明确提出要建立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本底值,移民安置规划编制时要对移民生产生活水平进行预测评价;三是在注重科学决策可行性的基础上确定在移民前期工作中各个阶段公众参与、征求移民意见的具体方式方法等。

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引人技术第三方,加强对移民安置前期工作各个阶段的过程监督,细化移民前期工作的各个关键节点,设置监督的程序,提高可操作性。监督单位在监督中必须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组织各方协同配合,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和移民安置规划的审查、审批机制,组织专家组加强对各阶段设计成果的审查。专家组成员应包括与移民行业相关的专家和从事社会管理及实施管理的人员,利益相关方的代表应参加审查会。地方政府和项口法人加强移民安置规划各阶段中间成果的咨询评估工作。进一步规范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变更程序,界定重大设计变更范畴,一般设计变更的审批程序由项口法人和省级移民机构共同审批。

四、加强公众参与  

 在进行实物指标调查时,村委会、村民小组及移民代表参与本村组调查的全过程,并及时将调查登记结果进行公示;在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和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时,要充分征求村委会、村民小组及移民代表对安置方式、安置去向及安置标准等的意愿;在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时,还需征求移民对居民点的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场平及基础设施工程等的意见。

审查调查存在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授信风险管控能力滞后

在授信调查环节中尽职调查的质量普遍存在调查技术落后、主观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尤其是对客户股东的背景分析、法人治理、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等情况未能够做到深入调查对于其中的风险揭示不到位。在审查审批环节中忽略了对担保机构风险的揭示分析,未做到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缓释措施和管理要求,比如:担保机构是否从事民间融资担保,是否存在帐外担保业务、为担保客户提供过桥资金、为公司股东及其关联方担保、超业务集中度规定提供担保等违规问题,以及为非法吸存、非法集资等违法业务提供担保等活动。在授信支用环节,多数商业银行为了给客户提供便利,在支用环节的操作过程中较为简单,仅为单人调查、单人审批,且支用调查报告对数据的来源和分析粗糙,资料的完整性、调查的详尽程度大打折扣,支用调查很容易流于形式,尤其是疏忽对小企业关联授信风险的揭示。

(二)审贷委员会机制本身存在缺陷

在“审贷分离”之后,委员会制成为了多数商业银行信贷审查、审批方式的选择,但是这种审贷委员会制度本身就是存在缺陷的。领导者倾向,即审贷会牵头审批人的影响。一个冒险的牵头审批人领导的审贷会会做出更加冒险的决策,而一个保守的牵头审批人领导的审贷会会做出更加谨慎的信贷决策。另外也容易出现群体一致化倾向,即群体成员因群体压力使思维效率、事实验证能力和道德判断都发生退化,有寻求一致的倾向。这时,审贷会成员的个体差异和不同观点都被暂时掩盖了,决策不可能按照理性的方式和程序进行,在没有充分评价各种方案之前就已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三)执行差别化业务管理制度不到位,过度授信问题突出

过度授信问题集中体现在集团客户、上市公司等大型客户上,盲目密集投入信贷资金造成客户可获得的信贷资源远超过实际信贷资金需求。这不仅增加了企业财务负担,也为贷款闲置甚至贷款挪用进入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可观条件。不同产品风险程度各异,审批人员专业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这就决定了信贷业务必须进行差别化审批。差别化审批是基于客户分层管理和审批专业化分组的基础上,以客户需求差别和客户质量差别为依据进行审批资源配置。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对于业务管理制度的差别化执行不到位,未能够做到把防范和控制风险蕴含于“差别审批”之中,距离实现不同客户及产品在授权、流程、时效、审批方式方面的差别化管理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信贷体制不健全提升了信贷风险管控的难度

传统的经营模式主要是以不断扩张信贷规模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信贷资产质量这个关键的因素。这种模式的长期存在不仅会出现差别化管理不到位、过度授信现象突出等问题,更加严重的是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信贷管理体制不健全。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体制建设中不断完善,但是,在建设相关的机制同时没有考虑到控制机制之间的相互约束因素,也正是因为控制机制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给信贷风险的防范预警带来了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传统经营模式的普遍性、信贷体制的不健全等因素的存在无形中给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带来了阻碍力量,提升了授信流程中各环节的违规概率。

(二)审贷分离制度不规范

纵观国内外商业银行发展沿革,审查审批体制的概念从无到有,到现在的不断演变,看似千变万化的背后,有一些必然性的理念在引导。我国审查审批体制建设理论的提出,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从目前来看,国内外商业银行审查审批体制发展各异,但大都按照“审贷分离”的理念不断完善了审查审批人员管理体系、审批决策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已经执行了审贷分离制度建立了审贷委员会,但是其中委员会的成员大多都是银行信贷业务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各级行的行长,这种岗位职责的设计与内控制度的设计形成了冲突,在内控制度的设计中并没有设定行政与业务双重控制的制度,再加上审批人员的业务素质层次不齐,而且在执行的过程中委员会模式已经逐渐的凸显了严重的弊端,审查审批人员在这种模式下并没有从根本上起到对信贷风险管控的作用。

(三)贷前调查分析不够充分

从制度上看,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基本制度中对申请银行信用的客户基本条件规定较为原则、门槛较低,几乎所有的企事业法人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均符合准入条件,但是也增加了风险防范化解的成本和难度。从操作上看,贷前调查作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需要调查人员深入企业查阅账簿凭证,核实相关数据,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各种情况,通过大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形成客观、公正、有决策价值的结论,但恰恰是在这一“节骨眼”上,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贷前调查分析不够充分,还没有形成严格的对市场的调查分析制度,为今后的信贷风险留下了隐患。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对策

(一)强化精细管理,严守风险底线

加强业务、客户、项目准入底线的约束,不超越监管范围,不跨越政策红线。增强风险意识,要充分的认识到新经济形势下对行业与客户群体的冲击,对资产质量带来管控压力,提前预判、评估和管理风险。坚守信贷规律,新金融环境下更加要坚守基本的信贷规律和技术常识,优先开发熟悉、擅长的领域,积极创新但不盲目冒进,主动有为但应该建立在科学稳健的前提下。严防操作风险,营造合规文化,零售信贷业务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但实质有很多都是操作风险所造成的,人为的违规操作带来了目标客户群体选择的偏差,形成实质风险。商业银行应持续强化操作风险管理,业务部门继续做好主动风险管理,风险部门做好形势判断、风险预警等工作,法律部门要强化整体合规意识、加强业务检查,审计部门要强化零售信贷业务高风险环节的审计。各个部门要通力协作,要从贷款调查到审查审批再到逾期催收以及不良资产处置,各司其职、密切合作,共同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二)提高授信业务的风险管控水平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部门。按照银行内部授权规定与业务分工,明确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尽职调查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调查人员的资格准入、调查团队的组建、调查材料齐备性的审查、调查工作进度的监控、调查报告的档案管理以及调查人员的考核评价、培训等。主动防控案件风险,将责任明确到第一责任岗位,强化全体员工的主动防控风险意识。全面加强内控管理,严格把控授信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规范性,切实做到各项操作实质性合规。

(三)加强审查审批队伍建设

目前,信贷业务仍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在信贷业务流程受理调查、审批、发放及贷后管理的诸多环节中,审查审批环节对于整个授信业务的风险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事相关审查审批岗位的人员,应清楚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阶段,以及在审查审批体制中所处的位置和应起的作用。审查审批人员应对这些宏观背景做一些了解,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体制,并做好工作上的配合。审查审批人队伍建设是信贷业务发展的有力保障,是健全完善信贷风险内控机制的重要抓手。加强审查审批岗位人员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严格审查审批人岗位任职资格准入,将有效降低业务操作风险,提升信贷业务审查审批质量,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协会.解读贷款新规.[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2]刘明浩.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管理[J].金融研究,20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