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信息披露的内涵

会计信息披露的内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信息披露的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信息披露的内涵

会计信息披露的内涵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改进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企业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使用者决策的重要会计信息通过公开报告的形式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的行为叫做会计信息披露。会计信息披露起源于企业经营权与管理权的分离和委托关系的形成。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利益,其质量的高低主要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分别是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可靠、信息披露是否及时有效、信息披露所面对的受众之间是否公平。会计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之一,起着联系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作用,在证券市场中扮演者重要的额纽带作用。当前,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信息不全面,甚至是会计信息造假等行为时有可见,影响了投资者投资信心和利益,已成为证券市场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内涵及质量标准

会计信息是一种经济信息系统和资源,它由专业的会计运营和管理人员通过会计的专门技术和方法将反应主体经济业务活动的运营信息进行加工,并整理成专业的会计信息报告,已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专业化、系统化的特点。会计信息一般包托公司的财务、公司的经营成果、先进流动量等,有上市披露和持续披露两种方式,这些信息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因此,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必须符合信息披露真实可靠、信息披露及时有效、信息披露对象之间公平的标准。当前,会计信息透明度成为会计信息的披露新的发展标准。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意义

1.符合市场主体规范机制。证券市场的合理有效运转离不开健全完善的证券市场监督管理体制。证券市场的规范化主要是指证券市场主体行为的规范化,信息披露则是约束各主体行为的重要手段。政府通过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管,有利于维护证券市场的秩序,提高证券市场的运营效率。

2.会计信息披露能够有利于公司的运营和发展。合理有效的会计披露,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提高投资者对于公司的投资信息,可以为公司带来更大的融资空间,树立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还能够让社会公众对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督,使公司积极公平的参与社会竞争。

3.会计信息披露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会计信息披露中的信息可以在投资前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将发行者、证券经营机构与投资者放在了公平公正的位置上,拉低了发行者与证券经营者的强者地位。

三、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升值存在信息造假行为。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披露的首要标准,但是,许多公司为谋取利益,并没有按照严格的会计信息处理标准来处理信息,导致了会计信息披露的不真实性,对投资者的决策形成误导,造成决策者的常常损失。

2.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及时性是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标准之一。公司要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件进行确认、计量和评估,并将结果进行及时的披露。一些企业通过不及时披露会计信息的方式,进行不合理操作牟利,严重破坏了交易的公平性原则。

3.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随意性的问题。许多公司在信息披露中不按照会计信息披露的标准规范来操作,不尊重会计信息披露标准和信息的使用者,其随意性主要表现在嬉戏披露不分时间、场合,信息披露不全面、对待会计事务所出具的各项信息缺乏严肃性等。

四、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措施

1.建立健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合理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和进行合理有效监督的前提。政府要通过行政监管的法律制度对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行监管,同时还要赋予证券交易所和注册会计师管理机构相应的监管权力,以对期进行有效监督。

2.坚强会计师行业建设。目前,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会计师造成的,因此,要加大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制度,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觉悟,从会计信息的处理上提高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

3.提高证券市场参与者的法律意识。一些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尤其是发行者的证券经营机构为追逐利益而进行不合理的市场操作,因此要加强对证券市场参与者的法律知识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在发现违法违纪的行为时,要及时矫正,并参照相应的法律法规给予违规者处罚,绝不姑息放过。

4.投资者要合理维护自身权益,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度。投资者是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因此,会计信息披露不合理损害的是投资者的利益。但是,我国的投资者大多数不会合理维护自身权益,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发行者和证券经营机构的影响。

五、小结

对于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要慎重对待,发行者、证券经营机构要严守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注册会计要严守行业规范,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上述的改进措施运用于工作中,才能实现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进步。

参考资料:

会计信息披露的内涵范文第2篇

由于会计信息的披露与商品生产和贸易的发展及投资贸易的发展都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充分加大了商品生产和贸易、投资的风险,使贸易和投资的效应很难加以计算。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及其形式必须按照国际会计基本标准和惯例进行调整和完善,以履行我国对世贸组织的义务。

一、世贸组织透明度原则与会计信息充分披露原则

法律法规的透明度是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基本依据。其具体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制定的公开性、广泛性;实施细则的适应性、可操作性;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透明度和可理解程度;执行结果的可预见性和不可逆转性。透明度原则作为世贸组织的主要原则之一,体现在《1994关贸总协定》第10条,贯穿于世贸组织的主要协定之中。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中对此做了明确的承诺,“中国应设立或指定一咨询点,应任何个人、企业或世贸组织成员的请求,在咨询点可获得根据本议定书第2条(C)节第1款要求予以公布的措施有关的所有信息。对此类提供信息请求的答复一般应在收到请求后30天内作出。在例外情况下,可在收到请求后45天内作出答复。

延迟的通知及其原因应以书面形式向有关当事人提供。向世贸组织成员作出的答复应全面,并应代表中国政府的权威观点。应向个人和企业提供准确和可靠的信息。“显然,世贸组织对信息的披露和信息质量都有明确的要求,即充分性、权威性、相关性、可靠性。而会计对信息的充分披露和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一是会计处理所依据的法律;二是会计处理所依据的理论;三是会计处理所采用的方法;四是会计处理所揭示的事项及事项之间的关系是否具有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及时性。

会计信息披霞的目的与世贸组织的透明度原则一样,是为了减少投资和贸易的误区,降低贸易和投资的风险。不同的是,世贸组织的透明度原则强调的是政府法律方面的公开性、公正性、可靠性;而会计所披露的信息则体现在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揭示上,同样要求具有公开性、公正性、可靠性。会计信息的披露和质量是建立在法律、规则、制度、政策透明度的基础之上,对法律、规则、制度、政策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的具体体现;通过对法律、规则、制度、政策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否充分,会计的处理是否符合国家所公布的法律、规则、制度、政策,是否构成贸易和投资的障碍等。

与此同时,它又是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利和企业经营过程和结果进行说明和揭示,通过对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分析,可以了解该企业是否按照公布的法律、规则、制度、政策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透明度原则对于外国企业了解中国的贸易和投资体系,进入中国市场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对外国企业了解中国企业的资信、规避风险则具有现实的作用。透明度原则和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对贸易和投资这样一个相同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所作的说明,可以说对会计信息披霹和信息质量的完善是透明度原则在会计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延伸。

二、世贸组织透明度原则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

1、统一性。法律法规的统一性是我国对世贸组织承诺之一。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中,第2条(A)节2款承诺:“中国应以统一、公正和合理的方式适用和实施中央政府有关或影响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TRIPS“)或外汇管制的所有法律、法规及其他措施以及地方各级政府或适用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其他措施(统称为‘法律、法规及其他措施’)”。

我国承诺在贸易、投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贸易等领域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方面要具有统一性。《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都属于法规的范畴,它的制定、解释必须具有统一性。这不仅是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体系、完善法制建设、履行公平竞争的需要。统一性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是:

首先,应该具有规范性;

其次,在同等的环境条件下,会计信息的披露应该具有一致性;

再次,会计信息的披露应该具有对称性。

2、充分性。会计信息的充分性是避免商品生产和贸易以及投资贸易风险的基本前提,是减少贸易和投资误区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中的主要承诺。它意味着应该满足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不同要求。其基础有二:

第一,充分性是建立在广泛性基础之上的。广泛性要求会计信息的披露不仅要对会计事项本身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充分披露,而且要对会计事项所引起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利的变化进行必要的揭示;不仅要求对公司或企业内部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进行说明,而且要求对公司或企业的关联关系进行解释;

第二,充分性是建立在深刻性基础之上的。深刻性要求会计信息的披露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对重大事项的披露不仅应该对事项本身进行深入的剖析,而且对其前因后果也要进行充分的说明,使不同利益主体通过信息清楚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及与其它事物的关系和可能的演变和结果。

3、可靠性。可靠性既是会计信息披露的一般原则,又是世贸组织的基本要求之一。可靠性的内涵是真实性,在世贸组织框架下真实性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包括会计信息披露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可验证性。需要注意的是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客观性、准确性、明析性和可验证性是建立在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客观性体现在反对人为干扰方面;准确性体现在市场经济下的公允价值的确认方面;可验证性体现在贸易的审查制度方面。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会计的诚信问题,关系到不同利益主体的切身利益。由于受利益的驱动,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在世界范围内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4、可比性。可化性在世贸组织的有关条款中主要体现为倾销及反倾销方面,主要表现形式是: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成本或价格与国外同类商品的成本或价格的比较。首先,体现在价格上,从关税贸易总协定(GATT)第6条反倾销条款来看,“

(a)低于正常贸易过程中在出口国中供正常消费时的可比价格;

(b)如无此种价格,则低于正常贸易过程中同类产品出口至第三国的最高可比价格;或该产品在原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上合理的销售成本和利润“;其次要不低于成本。成本的确认程序、内容与价格的确认及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从会计的可比性角度看:价格和成本的确认是在不受干扰的市场环境下产生的,如果市场中没有同类产品,则以市场具有类似特征和风险的商品价格作为可比产品;如果市场没有类似风险和特征的商品,则在适当、合理的基础上估计相关的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计量。这与反倾销中对价格和成本的认定,在程序和内容上是完全一致的。

在国际贸易中反倾销的基础是商品的可比性,它建立在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基础之上,在世贸组织的框架下主要体现在反倾销争端和争端的解决上。由于会计计量所反映的可比性往往导致反倾销争端的发生,影响到反倾销争端的解决,所以我们必须处理好反倾销与商品成本和价格的可比性的关系,充分认识到会计确认、计量的可比性是世贸组织公平贸易原则的延伸。

三、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会计信息披露的思考

1、在有关会计信息披露的会计标准制定方面,我国应认真履行对世贸组织的有关承诺,正确处理国际会计标准与中国特色的关系。会计信息披露标准应该体现中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反映中国的生产关系,调整规范中国的会计行为。强调统一性是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层次性是在统一性的框架下的补充和完善,明确界定会计信息的充分性与商业秘密的关系;充分认识可比性的确认不应该脱离一定的社会环境,而应建立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允许存在必要的差异性、层次性;可靠性应该与决策和预测相关并体现其重要性。

会计信息披露的内涵范文第3篇

会计信息的披露是企业对外披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质量对投资者的投资判断产生重要影响。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投资者通过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的未来收益进行预测,同时预测自身投资可能存在的风险。如果不能获取足够的有效信息,对未来风险就无法做出正确判断,此时,投资者会要求企业增加对其的回报率,从而使企业面临较高的权益资本成本。所以,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企业是否可以通过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来降低权益资本成本,是具有研究价值的学术课题。

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

(一)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会计信息披露是指公司以公开报告的形式,将可能对信息使用者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重要信息提供给使用者。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有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含义,狭义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只包涵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广义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仅包含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高低,而且还反映企业披露行为质量的高低。综上,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有关,同时受披露对象之间公正性和公平性的影响。

作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一般采用两种方式。第一,根据披露信息的性质可分为自愿性信息披露和强制性信息披露,这种分类方式是信息披露的主要分类方式;自愿性信息披露是指公司主动将信息披露给相关公众媒体或其他主体的行为;强制性信息披露是指公司在相关法规政策的约束下,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披露的行为,主要包括公司财务信息、重要交易记录等与投资者决策相关联的重要内容。自愿性信息披露与强制性信息披露相比,对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具有更加显著的作用,因此更加有益于权益资本成本的降低。第二,根据信息披露的阶段可分为初次信息披露和持续信息披露。初次信息披露是指公司第一次对会计信息进行披露;持续信息披露是指公司定期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或者进行临时性的信息报告。公司进行初次信息披露时,由于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可能会提高权益资本成本,但当公司由初次信息披露过渡到持续信息披露时,会大幅度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降低了权益资本成本。

(二)权益资本成本

权益资本成本是公司通过股票交易和融资过程需要支付的成本或代价,它等值于当前股权收益率加上投资者股权融资收益率。其具体内涵包括以下内容:

张瑶,郭雪萌(2015)指出对于投资者来说,股权融资收益率是投资者必要的回报率,即公司必须向投资者支付的最低投资回报率。所以,权益资本成本的高低是由投资者决定的,公司没有控制权和决定权。

王艺霖(2014)指出权益资本成本虽是投资者的一种回报率,但并不是投资时立即可以获得的,必须在未来才能得到,因此,权益资本成本是对未来收益的预期计算。

王玲(2013)指出投资者向公司投入资金,公司对资金的运作和管理存在一定风险,而风险的承担者则是投资者,因此,权益资本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进行投资是存在的风险。

李伟,徐翼(2015)指出对于公司而言,权益资本成本是公司在未来所要承担的经济责任,因此更加关注股权收益;对投资者而言,权益资本成本不仅仅是实际得到利益的体现,同时也体现了公司的投资机会成本。

(三)会计信息披露对权益资本成本的作用机制

权益资本成本的高低对公司股票价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依据公司价值评估的股权现金流量模型,股权价值是依据权益资本成本为折现率对公司未来权益现金流量折现的价值。由此可以看出,当股权现金流不变,权益资本成本与股权价值成反比关系,即权益资本成本越低,股权价值越大,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具体体现为股票价格较高。因此,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着公司的股票价格,而公司股票价格与权益资本成本具有密切关系,那么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同样对着权益资本成本产生一定影响。

1.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

倘若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较高,会降低公司与投资者间信息不匹配的程度,促使投资者提高股票投资意愿,公司股票的需求量得到提高。同时也降低了投资者间信息不匹配程度,股票的买卖双方在同一时刻对股票价格的估计值相差较小,从而买卖交易更容易完成,股票的流动性随之增高。有些投资者进行短线投资,股票流动性对其投资判断起着重要作用,股票流动性越高投资者的交易成本越低,进而提高了股票的需求量,需求量的提高又进一步提高了股票流动性,最终实现良性循环发展。因此,公司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可以提高其股票流动性,从而增加自身股票需求量,股票价格随之上涨,进而降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

2.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对预测风险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投资者会根据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程度推测其投资的股票在未来收益的函数分布情况。权益资本成本是投资者期望的回报率,是其预测的一种报酬,影响因素很多,而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投资者预测收益时的不确定性,也就是预测风险。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及时性都影响着预测风险的高低,信息披露越全面、越可靠、越及时,投资者进行投资收益预测的不确定性越小,預测风险也就越小。因此,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直接影响了投资者的预测风险,决定了投资者的回报率,即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越高,投资者预测风险越低,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也就越低。

3.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对披露成本的影响

披露成本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包括加工成本、信息获取成本、竞争成本、管理成本等。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但是,在给投资者提供有力帮助的同时,也会给公司带来一些潜在的披露成本。首先,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越高、越及时,竞争公司对其财务信息的了解和分析越全面,同时作出的对策就越准确,公司可能面临的竞争越激烈。其次,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越高,供应商对公司的财务状态、还款能力和材料需求情况等等了解更全面,使得公司在商业谈判中没有优势地位,削弱了公司对成交价格的发言权。因此,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对公司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可能使其股票价格下跌,导致公司承担较高的权益资本成本。

三、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实证关系

(一)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呈U型关系

根据研究资料显示(李宏泰2014),当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较高时,会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股票流动性得到提高,增加了股票需求量,进而降低了资者的未来风险,最终使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得到降低。然而,如果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提高到某一界限,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评价标准,的确提高了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可是公司的信息披露成本却在增加,特别是潜在成本,导致公司内在价值降低,而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也将提高。因此,两种不同程度的影响力制约着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和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倘若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过低,投资者无法全面了解公司信息,投资意愿较低;倘若提高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投资者了解信息更加全面,对公司印象良好,有助于投资者降低投资预测风险,投资欲望增强,增加了公司股票流动性,公司的获利将有所上升;但公司会计披露质量超出某一界限时,投资者对信息的关注度没有明显上升,进而对股票流动性没有太大影响,公司反而承担较高的披露成本,增加了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因此,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呈U型关系。

(二)盈余信息披露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呈负相关关系

盈余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结果的重要指标,盈余信息披露质量是指公司将会计收益与其盈利的现金流量进行公开披露的趋同程度。许多研究学者认为盈余信息披露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对投资者的各项投资决策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盈余信息不仅体现公司的营业情况,而且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的预测作用。第一,盈余信息披露质量较高,可以大幅度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公司具有较高的股票流动性和信息公开性,公司承担的成本较低。第二,较高的盈余信息披露质量,可以有效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其原因是投资者根据公司的历史信息对投资风险进行预测,所以盈余信息披露质量越高,投资者的投资风险越低。第三,提高盈余信息披露质量可以有效减少信息溢价,进而使公司权益资本成本降低。综上,盈余信息披露质量高,有助于降低投资者对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增强其投资意愿,对权益回报率较低,进而降低了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

四、如何权衡会计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关系

(一)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是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途径,对公司信息披露的决策起着推动作用。首先,应该逐步修订《企业会计准则》,扩大信息披露的范围,对必须披露的项目作出明确规定,这是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有效方式。比如一些重要的表内数据,要求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表外详细披露。并且,根据公司涉及行业的不同,《企业会计准则》应该制定差异化的行业信息披露标准。同时应该引入一些有效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一步提高未来信息预测的确定性。其次,应尽可能减少公司会计信息的数字性规定,可以引导公司多做长远性分析和潜力性分析等,而不再是单凭公司净利润和会计盈余指标来评价公司发展情况,从而使公司重视自身潜在价值,为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最后,进一步改进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考评制度,逐渐实行评分制度,对公司各项指标分项评分,按总得分的高低排名,有助于提高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同时加强对信息披露不合格或未进行信息披露的公司的惩罚力度。

(二)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公司应该增强信息披露自觉意识,这是提高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保障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投资意愿随之增加,促使公司收益增加。首先,公司应该提高内部治理水平,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公司应该逐步改善内部一股独大的现象,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因此,公司对独立董事的选择应该注重个人能力和社会声誉,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激励机制,这样才能有利于营造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环境,间接提高公司自觉信息披露意识。其次,公司应该建立健全、系统的内部控制措施,有利于公司实现资源优化以及实现公司更高的发展目标。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可以有效避免相关人员的舞弊行为,同时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确保公司内部会计工作可以独立开展,具有公平性和公正性,从而间接提高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三)优化资本结构

公司的内部资本结构情况可以通过资产负债率反映,而资产负债率越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越低,因此公司可以通过优化资本结构来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企业负债率越高,投资风险越高,对投资者的保障越小;但是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不利于公司开展各项生产活动,提高资产负债率,投资者投资意愿会降低,公司将面临筹资困难的局面。因此,公司要合理优化资本结构,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财务情况、现有资本结构以及投资者的投资风险等多项因素,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资产负债率,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公司进行资本结构优化,合理调整债务与权益的比率,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益进而降低财务风险。

(四)加大社会审计监督力度

社会审计监督工作质量的高低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质量密不可分,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力度对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注册会计师需要恪尽职守,防止公司进行错误信息披露进而误导投资者。因此,需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质量。首先,需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有着很大关系,目前,资本市场发展日益激烈,交易项目不断更新,会计准则不断完善,这些都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积极参加技能培训,才能保证审计工作有较高的质量。其次,应该不断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对审计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注册会计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其鉴定的结果也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注册会计师应该重视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加大社会审计监督力度,真正提高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

会计信息披露的内涵范文第4篇

关键词:造纸行业 上市企业 环境会计 信息披露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过程是环境压力的主要来源,因此,企业要开展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就要有较强的保护自然环境的社会意识。企业不仅要把经济利益纳入会计核算的内容,也需要将自身发展带给环境的破坏和损失纳入其中。作为环境会计领域的主要关注内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既是环境会计的最后工作结果,也是环境会计核算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因此,研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整治环境污染的必然要求。

一、环境会计及其信息披露的内涵

环境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新研究方向,运用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货币的或非货币的计量手段,来核算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以及环境开发与利用而发生的支出或费用,达到为企业各方利害关系者提供有关决策数据的目的。即环境会计是通过将环境学引入到会计学中来,利用高效的管理手段来实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一致目标的交叉性学科。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将经确认、计量、记录后的环境会计数据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披露的过程,反映的是环境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以及环境会计数据的汇总,反映了环境资源的使用以及环境污染的整治状况。通过分析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数据,利益相关者就可以获得进行投资与经营决策所需的重要信息。

二、造纸行业上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造纸行业属于对环境产生较大污染影响的行业。本文选取沪深两市24家造纸企业为研究样本,来考察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见表1。

(一)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自觉意愿不足。随着政府对于反映环境会计数据强制要求的日益严格,进行环境会计数据反映的企业数量及其占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不过,即便到了2014年底,仍有3家企业未披露环境会计数据。这表明,企业仍然不太重视环境会计数据的披露,制度仍然是对环境会计数据披露产生压力的主因,企业环境会计数据披露的自主意愿不足。表2给出了2012―2014年间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的家数及其占比数。

(二)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太全面。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一般包括污染治理、环境管理、社会责任。具体应包含企业设定的环境保护目标与执行计划、环保投入、环保活动的参加情况、环保设施的运转情况、处理污染物的能力、政府的鼓励性补贴和拨款情况、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负担社会责任的情况等。表3给出了样本企业依据环境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年报、附注和重大事项报告等资料整理而得的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内容构成、披露企业的家数及其占比。由表3可知,企业实际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较为简单,缺少环保投入、环保活动的参加情况、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等重要内容的披露。此外,一些企业为了掩饰本企业的污染状况,未披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物、废渣的种类、数量、浓度以及处理方式等指标。

(三)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选择披露的载体内容多种多样,包括环境报告书、社会责任报告书、年报、报表附注等;二是企业选择披露的载体格式不统一,如环境报告书或社会责任报告书,缺乏统一的格式和框架,致使用户难以开展纵横向比较;三是许多企业并没有选择通过公告的形式来公布其环境报告书、社会责任报告书等,导致用户难以方便获取。如表4 所示,一些披露自主性较强的企业选择环境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书来公示环境会计数据,披露自主性不强的企业则选择在年报的社会责任的负担情况、募集资金用于环境治理情况、领导层分析和讨论关于环境整治的状况中披露其环境会计数据,这样披露的环境会计数据不太完整、全面,而且会使公众用户难以直观看到企业披露的环境数据。

三、造纸行业上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内在原因。首先,企业重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程度不足。企业主要关注自身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没有意识到企业带给环境的压力反过来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另外,鉴于现阶段国家对强制性披露环境会计数据的科目较少,企业往往会利用制度上的缺陷,不是尽可能少地披露其环境会计数据,就是随意选择反映的方式、内容等。例如,为了优化自己的公众形象,企业多不愿披露生产与经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生产废弃物是否无害处理的信息。其次,企业内部缺乏监督机制。例如,造纸行业的独立董事占董事会人数比例通常偏低,从而不利于其发挥独立判断的职责,也不利于监督企业是否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二)外在原因。首先,目前的环境会计规则缺少反映细节方面的内容。例如,如何协调不发达地区与相对不发达地区的环境标准、是否应当披露生产与经营过程中所产生废物对环境的影响情况等。其次,为了提升本地的GDP指数,一些地方政府对“纳税企业”的包庇和纵容致使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自主意识下降。第三,按照目前的审计准则,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追求自身业务的增加,多不重视对目标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很多时候仅当目标企业申请国家环保补贴时,会计师事务所才会因客户要求而出具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报告。第四,证监会对企业反映环境会计数据的要求过低,放纵了企业少反映或者不反映环境会计数据的行为。最后,大众对于反映环境会计数据的不重视,进一步纵容了企业反映环境会计数据的不尽职行为。

四、促进造纸行业上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一)增强遵循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要求对企业的约束力。一是健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等环境会计法规体系的建设,强化政府的监管,从而增强遵循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要求对企业的约束力,最终促使企业由被动转为主动来反映环境会计的数据。二是采取多种形式来加强企业环境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反映环境会计数据的重要性。三是提高公众环保方面的意识,加强公众对上市企业环境数据披露职责的督促,从而促使企业更加努力地遵循国家对环境会计数据披露的要求。

(二)逐步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要求。目前,企业反映环境会计数据的层次较差,自主反映意愿不强,而且企业间反映的环境会计数据内容构成可比性也较差。鉴于这些现实,短期内很难使企业反映的环境会计数据质量达到较高层次。所以,在反映的内容方面,必须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例如,短期内可以先要求上市企业披露那些基本的、易于记录和量化的环境会计信息,如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支出、环境污染罚款、环境治理或有负债、环境改进措施等,再逐渐扩大到反映其他环境会计数据。此外,要加强环境会计数据中成本方面内容的反映。传统上,环境成本只包含企业开展环境整治时实际发生的费用和已发生的环境成本,即企业内部产生的环境成本,没有包括企业在生产与经营过程中对外部造成的不良影响,而企业的外部环境成本往往要明显高于企业的内部环境成本。显然,如果忽视了企业的外部环境成本,那么企业开展环境会计数据反映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企业务必要做好环境成本内容的界定。

(三)不断规范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反映环境会计数据的形式必须要满足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例如,作为环境会计数据反映重点的环境成本报告的形式通常有:一是当前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环境成本披露形式,即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国内企业也逐渐开始采用这种披露形式;二是直接以编制环境成本报告的形式来披露本年度企业的环境成本信息,其优点是简单明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也比较容易接受,但在国内尚未有企业开始采用。结合国内反映环境会计数据的实际情况,短期内可以先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对环境会计信息加以补充说明,然后再逐步要求上市企业以正式的环境成本报告形式进行反映。S

参考文献:

1.谭庆美,徐华敏.我国农化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5,(1).

2.郑统,朱涵一,马建南,朱悦.外部治理机制视角下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商业经济,2015,(1).

会计信息披露的内涵范文第5篇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新古典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假定会计信息是一种商品,它既存在会计信息的需求方(公司、政府、工会、投资者以及债权人),也存在会计信息的供给方(公司)。如果证券市场和经理人市场正常运转,那么,市场力量就会激励信息供给方提供信息直至每一单位会计信息产生的边际成本等于所带来的边际收益(资本成本的降低),此时市场就达到了完全市场竞争均衡状态,从而实现资源配套的帕累托效率(Paretoefficiency)。但这种状态需要以下假设:(1)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会计信息需求者和供给者;(2)会计信息是完全和完美的(Perfect&Complete);(3)市场无交易成本(TransactionCosts);(4)会计信息需求者完全有能力理解信息的实质内涵(Content)并对此有一致性预期(Homogeneousexpectation);(5)参与会计信息市场交易的个人都是理性的,都追求效用最大化。实际上,上述假设就是资本市场有效性应具备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如果有用的信息以不带任何偏见的方式全部在证券价格中得到了反映,那么可以认为市场是有效的(Farna,1970)。威廉。比弗(1973)曾在《WhatshouldBetheFASB'sObjectives?》一文论述了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对财务会计及其报表的若干启示:(1)只要会计政策没有导致现金流量产生有差别的后果,或对所采用特定会计政策所形成的差别予以披露,以及投资者能够获得足够的信息以至能够在不同的会计政策之间作出抉择的话,公司所采取的会计政策便不会影响证券的市价;(2)有效证券市场是与充分披露的概念紧密相关——实质重于形式;(3)市场有效性意味着公司不必过分考虑无知的投资者,即会计报表信息不必用过于简单的方式表达,以至任何人都能理解;(4)会计报表并不是惟一的财务信息来源,市场竞争机制会促使信息需求者通过其他渠道(如财务分析师、媒体以及公司管理人员的披露等)来搜集信息,从而使信息需求者能够衡量公司的真正财务状况。由此可见,会计信息披露的新古典理论意味着:(1)资本市场具有强大的惩罚和激励机制促使自利的会计信息供求双方尽力披露和搜集信息,任何第三方的(包括政府)干预都是无济于事的,此时会计准则毫无必要;(2)这个理论的假设——完全竞争市场和证券市场的有效性都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理论模式,现实中并不成立,更何况人们都是有限理性的(Boundedrationality)(Simon,1950),信息需求者不可能完全有能力来理解信息的实质内涵;(3)披露有关战略信息及其经济价值可能损害公司的市场竞争地位,从而致使信息供给者面临着一种权衡,亦即在提供会计信息帮助证券市场充分发挥资产定价功能与隐瞒会计信息使公司在产品市场的优势最大化之间作出判断选择(Newman&Sansing,1993),进而可能影响该理论下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原则。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理论

会计信息披露的新古典理论认为,信息生产的社会最优数量是使社会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的信息数量。然而。会计信息具有公共产品(Publicgoods)的特性,而公共产品具有外部性(Externality)和搭便车(Free-riding)行为。会计信息的这种特性恰好是新古典理论和规范理论最根本的分歧,因为前者会计信息是视作为私人产品,而不是公共产品。

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理论指出,会计信息产生的公共产品、信息不对称以及缺乏一致性等导致了会计信息市场的失灵,从而造成市场力量不能最有效地调节会计信息的供求,因此必须借助第三方(政府)加以干预(准则制定)来实现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标准化,以限制资本市场上的垄断和投机行为(瓦茨和齐默尔曼,1999)。此时,为了实现“最优”的政府管制,会计信息生产的准则应达到什么标准又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许多财务会计学家试图借助社会选择理论来解决此问题,例如,查蒙博斯(Chambers,1976)、布若米维奇(Bromwich,1980)和卡星(Cushing,1981)等论证了会计标准化或部分标准化是可行的。然而,(1)上述三种市场失灵都存在一些同样的缺陷。例如,他们假定政府的选择会带来最佳产出,然而他们并未向考察市场结果那样周密地考察这些选择的结果(Verrrcchia,1982),亦即犯了“草总是绿的”的错误(Demetz,1969)。(2)会计准则的制定需要全面衡量成本与效益。准则的成本不仅包括准则制定机构在制定和实施会计准则以及公司遵守这些准则时所耗费资源的直接成本,而且还包括影响公司的投资、生产以及融资等方面决策所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效益是指在私人市场力量已发挥最大作用的前提下,管制能减少仍然存在的市场失灵,但是目前管制的成本效益性并不能作出明确的论断(司可脱,2000)。(3)准则制定过程是一种“微妙平衡”的政治问题(Zeff,1978),它需要对不同的社会目标和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进行评判和权衡,从而可能影响会计准则应有的“技术性”规范。

三、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有效市场假设所进行的大规模实证性检验促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规范会计理论的合理性。鲍尔和布朗(1968)的开创性研究导致了实证会计理论(PositiveAccountingTheory)特别是实证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成为上世纪70年代以来会计理论研究的主流。瓦茨和齐默尔曼在实证会计理论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于1986年合著的《实证会计理论》一书已成为会计理论的经典之作。

实证会计理论着重于分析公共干预的政治程序和解释会计标准的制定过程。按照公共利益理论,会计准则制定者被假定为大公无私者,它会权衡管制成本与市场运作改善后所带来的社会收益两者间的大小,从而尽量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然而,由于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复杂性,立法监督准则制定者的具体操作是很困难的,因而最佳会计准则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这又导致了另一种管制理论——利益集团理论的粉墨登场,并且该理论也可能比公共利益理论更能预测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司可脱,2000)。根据利益集团理论,由于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需要经过有关政治程序,因而各类形形的利益集团就会组成压力集团对准则的制定施加各种影响,以便把结果引导到有利于他们的方向,致使公共干预不能为总体利益而是为强大的利益集团服务。总体利益只不过是那些利益集团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托辞而已(WattsandZimmerman,1979),因而会计准则制定被人们视为是各利益集团冲突博弈的过程,而不是理性算计的过程(司可脱,2000)。显然,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成本。这种成本不仅包括制定和实施准则的机构运行成本(直接成本)和公司的遵循成本,可能更多的是间接成本——政治成本(PoliticalCost),亦即是一种为了转移财富而进行的竞争所导致公司财富转移的经济后果(Zeff,1978)。例如,美国政府为防止类似1929年经济危机的重演于1933年颁布了《证券法》,实证研究表明这一法规作用甚微,其原因就在于管制成本太高(汤云为、钱逢胜,1997)。因此实证会计理论认为,会计准则制定应尽量发挥市场机制而避免利用公共干预。尽管他们也承认会计信息市场的失灵,但是他们依然强调公共干预的成本会远远超过市场失灵所带来的成本。

实证会计理论以理论为依据广泛运用于会计实务的解释。自从1933年伯利和米恩斯(Berle&Means)合著的《现代公司和私有产权》一书出版以来,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已成为现代股份公司的重要特征,而且公司所有者与公司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Principal-agent)。霍姆斯特朗认为,最有效的激励计划就是让人分担一部分行动后果(如利润分享、剩余利润等)(Holmstrom,1979)。运用到财务会计上就是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机制,促使公司经营者提供他们与股东双方可共同观察到的,能传递不包含在回报衡量本身中的有关经营者努力程度的专有信息,并且也能限制经营者通过各种会计政策的选择来操纵上述信息的相关可靠性,从而使股东较容易观察和控制经营者的行为,进而减少两者之间的成本,并最终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

可以说,实证会计理论在对会计信息披露实务的解释方面是卓有成效的。首先,实证会计理论揭示了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生产者的激励机制。规范会计理论(NormativeAccountingTheory)认为,由于人们的有限理性和获取与理解信息的能力不同,公司经营者会基于自利和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总是倾向于少披露真实会计信息甚至披露虚假、扭曲的会计信息。相反,实证会计理论指出,在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假设下,经理人才市场(Fama,1980)和公司控制市场(Manne,1965)是公司经营者产生充分信息的非契约性动力,从而有利于股东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进而减少两者之间的成本。其次,实证会计理论对于会计准则制定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实证会计理论认为,不管资本市场有效性理论的含义如何,即使会计政策不直接影响公司的现金流量,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于财务会计报告的各种使用者也还是具有经济后果的(EconomicConsequences)(Zeff,1978)。也就是说,会计准则制定不仅要考虑“技术”(如使用何种会计方法能更有利于计量公司的收入与成本),而且也应注意到执行会计准则将会产生的各种经济后果(如财富的再分配、风险程度及其分布以及制定、执行条例和诉讼成本等)。正是如此,会计准则执行所产生的诸种经济后果使得会计准则制定更加复杂化,因为它要求在会计理论领域和政治领域两方面达到“微妙平衡”,从而使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必须允许不同的利益集团参与会计准则制定,并发出征求意见稿(Drafts),让所有的利益集团有机会对拟定的会计准则公开发表不同意见。当然这也使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和会计理论研究更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