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事业单位科室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科研单位财务管理
1新会计制度实施的背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社会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太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应运而生,从主观和客观上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未来的财务工作需要有效地实施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使事业单位的营运更加规范,可以结合实际发展情况,避免一些硬性规定带来的负面影响[1]。
1.1新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改革创新
对于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总体内容上按照原有的制度进行了深化,同时对一些重要环节进行改革,杜绝通过对会计科目使用的详细规定和编制财务报表的会计漏洞,更全面地规范了机构的经济业务和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充分体现了事业单位会计改革重大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有效突破和创新。
1.2改革创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新制度的主要内容
针对原有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了改革创新,打破了一些规章制度的束缚,从根本上消除了隐患和矛盾,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将更加有效减少冲突[2]。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加强各项工作的有机联系
各事业单位是相对独立的主体,所制定的制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瑕疵,长此以往,对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必将形成巨大的障碍。针对这种情况,新的会计制度主要用于激活机构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机构人力、财务资源管理和收入分配改革模式,有效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科研事业单位的稳步发展。
1.2.2新会计制度的内容有所增加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会计制度中最重要的是综合性,更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的根源,及时处理。一系列的会计内容符合改革进程,增加了包括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预算和税收处理。
1.2.3强化会计核算的重点
为了使科研机构的各项工作在运行中能够做到操作规范化、管理制度化,必须在管理制度上优化会计核算体系。在当前发展阶段,有必要深化制度资产、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工作。新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创新性地引入了一系列新的会计方法,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明确资产的计价和会计核算管理,规定了定期将基础设施数据纳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具体要求,并强调对财政投入资金的核算和监督。
1.2.4充分体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科研事业单位并不是虚拟的存在,从事的工作都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新会计制度中杜绝一些不良问题,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新会计制度方面主要为加强预算严格执行提供前提条件,明确财政补贴收入会计内容要求,鼓励根据内部成本核算方法开展业务活动,进一步规范财政补贴资金余额结转下期会计核算。
2新会计制度实施的现状与问题
2.1财务管理观念薄弱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在国家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3]。一般来说,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主要责任是服务社会,而不是盈利。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资金大部分来自财政预算,渠道相对单一。在资金来源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管理人员容易忽视搞好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轻则容易出现财政拨款使用效率不高,重则容易引发财政资金安全问题。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工作不够重视,不重视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忽视了资金使用的效率,对国家公共事务的管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2财务预测能力和控制管理不达标
农业科研单位的经费主要来自预算拨款或财政补贴。然而,一些农业科研单位在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缺乏较为严格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无法准确预算所需经费,不能有效地管控资金的正确使用。因此,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做好预算管理和相应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才能提高财务管理效率[4]。
2.3资金管理体系不够严谨
目前,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政府职能的改革中一些农业科研单位的资本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与新会计制度的要求相去甚远[4]。第一,它体现在缺乏有效的资金流通机制,导致大量资金长期沉淀,影响企业职能的发挥;第二,资金管理机构整体规划能力不足,资金结构配置不合理,行业与部门之间畸形现象频繁发生;第三,国有资产的流失往往是违反“三公经费”支出规定,这种情况并没有完全扭转。
2.4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农业科研单位专项资金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受利益和业绩驱动,部分科研事业单位仍然挤入专项资金,随意改变用途,挪用专项资金,不能用于特殊用途;第二,专项资金核算不够准确。有些单位不单独核算专项资金,将日常公共支出与专项支出混淆,不能正确反映专项资金使用的实际情况,违反了专项资金的原则。
2.5财务部门对资金监管的不足
财务部门对农业科研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和业务支出的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其工作效果往往受到时间、空间和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财务部门粗放管理,存在疏忽该单位现金流、资金流向以及资金使用效率等日常工作的实时动态监管不足的现象。
2.6固定资产存量规模庞大,使用效率低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产业体制改革的推进,国家财政投入进一步加强,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显著提高。但是,随着科研机构的不断发展,单位的固定资产在逐年增加,一些相对老旧或者丧失使用价值的设备长期闲置,没有及时处理,特别是随着行业和部门间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家层面的重复资产配置情况更加严重,造成资产管理整体效率低下。
3完善科研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举措
3.1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
针对科研事业单位目前的财务管理状况,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新会计法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向负责人做出明确的说明,确定相关的责任主体地位。按照有关规定,责任人应当明确自己的责任,树立一定的财务管理理念,加强对农业科研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认识,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5]。
3.2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科研事业单位为了确保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对资金支付审批、资金的使用管理上强化监督,使财务与会计顺利执行新的会计制度,需要改善财务管理制度,应按照有关的要求,实现相关的会计制度,因此,亟需强化责任管理体系,落实岗位职责,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改善目前财务制度不完善、财务人员职责不清的状况。
3.3规范资金管理体系
在执行财务制度管理的过程中,科研部门普遍存在违规使用专项资金的现象,从而影响到整个事业单位资金管理问题。因此,可以对更多的专项资金使用进行明确划分,明确其使用范围,并作出严格规定[6]。在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各个专项资金使用规定进行相关管理,以便更好地明确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提高经费管理的透明度。
3.4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目前,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预算受到较多的关注。然而,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新会计制度下,应进一步加强财务和预算核算,进一步明确相应的控制制度,形成更加完善的预算控制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7]。
3.5强化资产管理和加大财政监管力度
科研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的经营管理程序进行管理,尽量减少资金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8]。此外,做好财务主管部门的监管工作也非常重要。科研事业单位对财务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在检查过程中容易忽视一些问题,最终导致账务不一致、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监管主要是做好后期监督的工作,根据单位内部的规模,制定一个适当的监管制度并严格执行,最终提高科研机构内部财务管理科学和标准化。
3.6加强管理科研事业单位闲置的固定资产
对于暂时闲置的资产,制定一套激励政策,鼓励各单位、各部门可以采取资源共享等多种形式做好闲置资产的盘活工作,闲置的固定资产可以在该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有偿租赁经营实现一定的效益[9];同时,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加强固定资产存量、使用、闲置、报废的数据统计,全面降低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风险,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才能大大降低各项投资的风险,从而达到相应的效果。
4结论
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基层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适应当前环境,根据单位自身的发展和新会计制度的内容,制定和完善财务管理机制,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梁辰.浅析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国商论,2018(30):105-106.
[2]卢凤琴.新会计制度下加强和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法探讨.时代经贸,2018(27):34-35.
[3]王春玲.新会计制度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7):91-92.
摘 要 针对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出现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所在,并指出如何改进并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
随着事业单位各项改革的进行,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也发生了变化,如各省统一建立了资产信息系统平台,全面推行自查、检查等工作,由于各个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不同,在实际操作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来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一、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普遍存在一些弊病,由于某些单位成立多年,形成了家大业大的局面,片面上只追求业务规模的发展却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由于管理混乱,长时间不及时盘点,造成部分固定资产已被损坏却一直没有申请报废,造成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财政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加强监管的意识薄弱
财政部门及单位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并监督检查,但是却没有真正下到事业单位进行检查。
2.单位管理层不重视,没有健立健全固定资产制度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开展各项活动的物质基础,各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投入日益增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有些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只管购进,不管管理,没有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3.单位在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漏洞,疏于日常管理
(1)固定资产没有定期盘点,造成帐物不实
一些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帐实不符问题,其表现为:一是调拨、接受捐赠及其他渠道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未在账面上反映出来,按财务制度规定应纳入单位固定资产账目进行核算,但有些单位未在账上表现;二是大部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改扩建增加部分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三是有些单位由于会计人员管理意识不强,对单位购置的图书、其他固定资产以及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未按规定在固定资产账面反映;四是存在账外资产,缺乏有力的监管。
(2)资产信息管理平台运行缓慢
固定资产信息管理平台没有做到多方科室使用,以导致财务科室与管理固定资产科室脱节而出现问题,利用率低,发挥不出其真正作用。
(3)购入固定资产没有及时验收入帐
很多事业单位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弊病,购进固定资产都已好几年,由于生产厂家没有及时催要款项便一直使用好几年没有而及时入帐,造成帐实不符的现象。
(4)科室之间调动固定资产时没有通知第三方管理资产科室
一些科室或是人员调动科室将自己办公桌椅带到新调入科室后直接就搬走,没有通知管理固定资产的科室,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5)年限已久、无法使用的资产没有及时汇报单位管理层
对于一些时间已经久远、到了报废期却没有上报单位管理层,造成这些资产积压并产生大量的浪费资源给单位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4.待报废、闲置资产随意堆放,不按规范报废处置固定资产
有的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报废、调拨和变卖不按规定的程序处置固定资产,脱离了财政等有关部门的监管,导致了部分单位的固定资产家底不清和流失,未按国家规定报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及资产评估,可能会出现私自低价转让、出售固定资产的现象。资产使用部门只关心有无设备使用,对待报废或闲置资产,不上报资产管理部门作报废或调剂,随意丢弃,造成资产账面价值虚增、资产闲置等不利于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率的浪费。
三、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1.按照部门预算购置固定资产
每年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决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是否符合规定的配置标准,并编制部门预算购置固定资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应当符合国家制定的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对于年度部门预算编制,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审核资产存量,提出下一年度拟购置资产的品目、数量,测算经费额度,报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核;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后层层上报,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批后方可购置固定资产。
2.制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单位负责人加强重视管理,财务部门及管理固定资产科室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制定具体,上到管理层、中层,下到每一位职工都要增加一份责任心。
3.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系统,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
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并多方科室使用,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加大监管力度。建立从资产购置申请到资产处置,涵盖审批、购置、验收、使用、调剂、维修等过程的信息平台,实现固定资产的的动态管理。
4.制定内部控制制度
制定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专门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科室并有专人负责及监督。
5.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重视管理工作
对管理人员、科室负责人、会计人员加强固定资产重要性的认识并做好会计人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做好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衔接性。
6.定期盘点:会计年度终了前,会计人员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及各科室负责人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及时查明原因,落实归位。对要报废的固定资产及时上报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审批报废。
总之,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关系到整个事业单位的规模发展,更体现出事业单位的规范化、体系化、科学化,因此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远的工作,只有做好、做细才能维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合理性从而保障和促进了单位的各项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2006.5.30.
一、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现存不足
当前,我国县级公立医院在在国家相关财务内控管理制度规范下,坚持了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以及适应性原则,在不断对医院财务管理具体业务细节梳理过程中,建立了针对性的医院财务风险防范预警机制、财务内控管理方法、财务内控管理标准等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虽然各种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相对完善,当在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理念缺失
当前,依然存在较多县级公立医院运用传统经验型管理模式对医院财务进行管理,管理过程中习惯于以行政方式来管理,而缺少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使当前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在执行中缺乏先进理念基础。在这种缺乏先进理念基础的管理模式下,虽然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业务处理过程中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却忽视了医务内控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制衡性和适应性原则,必然会导致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使一些有章不循的财务管理行为滋生。
(二)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体系不完善
虽然,国务院颁发了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准则,且县级公立医院制订了相关医院财务内控管理方面的制度,但由于当前县级医院财务内控管理人员缺乏内控管理的知识体系,导致县级公立医院相关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执行缺乏一定的可行性,再加上当前县级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设置相当不合理,也导致县级公立医院相关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实行过程中缺乏执行力。
(三)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投入不足
财务管理的执行效果会随着内控部门的设置而逐步显著,但设置内控部门无疑会增加县级公立医院的运行成本,如信息化办公及后续监督均会不断增加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成本,因此大多数县级公立医院不愿意在医院财务内控管理中投入大量资金,直接导致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投入不足,导致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执行的刚性效用下降。
二、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完善措施
(一)在思想意识上:强化管理人员内控意识
要不断提高县级公立医院全员对财务内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将内控管理责任具体落实到科室及个人,在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实施过程中做到全员参与,进而促进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在良好的氛围中实现其效果。
(二)在体系构建上:健全内控管理制度体系
健全的内部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体系是县级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建设内容,只有健全内控管理制度体系才能协调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中的收支平衡,才能实现对医院财务监督的目的,因此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管理制度,完善医院内控管理程序,在医院中实施钱帐分离,并建立医疗物资责任管控制度,才能促进县级医院各部门的财务内控管理,发挥财务内控管理的现实意义。
(三)在业务执行上:加强日常收支业务监督
医院财务内控管理是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及现代经济管理等众多管理有机融合的产物,因此,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财务管理基本职能在县级医院财务内控管理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县级公立医院不仅要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做好收支账务核算等基础工作的同时,根据医院财务运行情况,做好医疗器械、医疗物资、医疗科研项目资金等医院内日常资金的流向监督,以避免医院资产的流失。
(四)在成本管控上:实现自身节约成本效益
加强医院成本管控是医院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一定要完善費用成本开支标准,尤其加强药品成本、科研项目成本、公费报销、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的成本管控,以期实现自身节约成本,从而提升县级医院财务内控管理效果。
(五)在监督审计上:强化财务审计的执行力
财务监督审计是县级公立医务财务内控闭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县级公立医院应定期实行药品成本、科研项目成本、公费报销、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的专项审计,以便随时发现医院财务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整改,从而扬长避短,强化财务审计的执行力,在医院中形成良性而优质的财务内控管理。
三、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创新举措
(一)管理结构创新
县级公立医院应在财务内控管理中严格管理人员岗位授权,严格管理人员职能分工,坚持审计监督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岗位相分离原则,不断对会计职能岗位结构进行优化,实现管理岗位轮换制和回避制,从而在管理结构创新方面为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提供组织保障。
(二)管理制度创新
内控管理本身就是对一项管理制度进行有效执行,但仅仅加强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设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相关制度的有益补充才能彻底改善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执行的环境。因此在加强完善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基础上,还应加强药品、器械、科研项目、公费报销等制度,从而全方位完善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财务内控管理的执行。
(三)资产保护创新
资产保护与医院财务管理密切相关,是县级医院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环节。县级公立医院资产保护主要包括药品器械的采购、验收及领用等,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及基础设施的维修维护,只有在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下,才能保障医院资产的完整性,才能确保医院资产各尽其用,才能做好资产保护这个县级医院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环节。
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现状
1.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监督力度不强,没有树立良好的档案管理意识。未能对档案工作所需的资源给予充分的保证,虽然各部门把档案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但没有真正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各部门工作有效机制来抓。
2.档案室保管条件还比较差
档案管理的要求是整齐、规范、统一,多数单位还有一定的差距。少数单位综合档案室变成了杂物室,设施设备老化,有的综合档案室设施设备不齐全,档案柜也不统一,比较零乱。而且个别单位档案室设防意识不强,设施设备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到位,使部分档案信息泄露,缺失等问题。
3.档案人员业务素质还相对薄弱
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求政策性很强,还要求专业性技术性很强,档案人员必须具备较好的专业素质,才能胜任档案管理工作。部分单位档案人员因业务不精,导致归档文件的整理、分类和保管期限划分等问题上不够精确,出现档案不能按时立卷归档或未及时移交综合档案室等情况。同时个别档案人员对档案的责任性认识还不够,存在随意应付了事现象,其原因是各科室对整理归档监督指导力度不够,思想上存在着为难情绪。
二、事业单位档案制度建设的原则
首先,统一化与差异化兼顾。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制度的制定必须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来执行。这使得制度执行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但这意味着所有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制度都是一样的,规模,工作特点都是事业单位所存在的差异,其管理方式与制度规范自然不能一样。档案部门应依靠自身特点不断地实践、探索和总结,建立一套以国家档案管理制度为基础,符合单位自身的档案管理制度。
其次,明确档案管理人的职责与权益。档案管理员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所以档案管理员的积极性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在制定制度时,要主要把“职责”调整到岗位标准中,明确职责范围及权限。在明确责任时,应注意保护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使档案管理员能够在履行职责的基础上,明确自身的合法权益。
再次,制定与执行并重。制度建设根据单位档案部门的实际需要,制定一系列系统、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但是,如果只注重制度的制订,那么档案管理制度就会成为空谈。所以要想适合于单位的发展、有效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更为关键的是制度的有效执行。单位领导在管理单位时要注重制度的落实并强化监督制度、奖惩制度。此外还要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使制度更加合理化、规范化。
最后,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制度一经形成,便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事业稳定发展的前提。但是,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事业单位的各项制度当然也要随之改变。特别是我国各项事业逐步和世界接轨,事业单位也逐步走上国际化道路。对档案部门而言,应当积极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档案管理办法,取其精华,并结合自身情况,不断完善现有的档案工作制度。
三、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考
1.创新档案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事业单位?n案管理制度也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创新管理体制。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档案管理制度。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单位特点和档案管理实际,以适应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需要。尽可能的在减少人力物力的基础上是信息档案更加规范化。
2.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要大力宣传,对档案管理责任要加以明确。各级事业单位要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通过不断的宣传,让相关的领导和职员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建立起档案管理达标升级考核机制,对档案工作实行定性、定量考核。同时应参考国家档案建设的有关标准,建立起以国家为标准适应各单位自身的档案管理体系。
3.开展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提高人事档案利用效率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档案服务于事业单位制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对档案信息需求日渐增强的客观需求。当今社会高科技越来越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对于档案管理同样应该重视吧高科技应用于工作中来,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延长档案寿命的目的。各级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要提高信息管理的时效性,准确、及时地传输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进行档案管理创新,通过网络,可以实行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4.加强事业单位档案保密工作
首先,要改善保管方式,档案的库房管理是档案保密的重点,库房不宜设在办公楼的最底层,以防盗窃。库房应该与办公室和阅览室分开。档案库房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制定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借阅档案需要审批,无关人员一律禁止入内。
关键词:资产监管 存在问题 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F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035-01
随着烟草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有资产规模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资产管理难度不断增加。近年来,国家局明确提出要理顺行业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经营和管理制度,“管资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越来越引起行业的重视。如何及时、准确地掌握资产现状,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基础上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最大化地发挥资产的效用,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效管控流动资产,还要在实物资产的管理上有所创新。
一、国有资产监管发展趋势。
1.资产管理制度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面有《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预算法》两部法规,国家还没有制定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各地方、各单位进行各种管理探索,逐步明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法律地位,并根据事业单位各自的特点,分别制定一系列的实施细则,从各个环节保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完整。
2.资产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有效手段。以信息采集、归类的方式,构建一个用于管理的数据库库群,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调拨、反馈等环节做到全程动态管理,为查询、分析、统计、审核、监督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提供了便利,从而提高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3.资产管理精细化。精细化管理的思想源于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多个理论。事业单位对资产实行精细化管理,是指以确保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有效性为目的,通过责任细分、加强监督和审计等手段,对国有资产从入到出整个过程实行科学管理。
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不符,导致资产的实际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差异较大。账面价值只能反映资产的购置价值,而资产的市场价值却得不到真实的反映。
2.还存在“重采购,轻资产”的思想,资产的精细化管理仍有不足。资产的购置和资产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同等重要,而管好用好资产需要资产的管理和使用部门共同配合。应在正确界定资产监管职责的基础上,建立“纵到底,横到边”的“分级”监管体系。
3.逐步实现资产信息的共享与对接。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存在后勤管理服务中心的固定资产实物资产管理软件与财务处的NC管理软件信息不能共享的问题,给两部门账账核对、资产盘点、信息对接造成困难。
三、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建议措施。
1.转变观念,明确职责,提高对实物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坚决摈弃“重购轻管”的做法,以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为主导,各单位、部门为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实物监督管理部门,承担起实物资产日常监管、定期盘点等具体事务工作,切实履行好具体使用及管理职责,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各项工作的需要。
2.加快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正在使用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尚不完善,信息共享的程度较低,计划由后勤管理服务中心申报科技项目,并牵头开发《现代烟草实物资产追踪监管系统》。
3.建立健全资产三级管理体制。根据岗位职责,完善管理制度,以各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部门)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部门)设资产管理员一名,负责本单位(部门)资产实物及账务的日常管理;各单位(部门)内部各科室,分别设管理员一名,负责科室资产的实物及账务管理,向本单位(部门)资产管理员负责。各个层面、各类人员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能形成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4.创新国有资产配置管理。资产配置是各项工作职能持续履行的重要物质保障,是实现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存量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从中央层面看,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于2009年专门印发了国管资[2009] 21号文件,试行了国家机关办公设备和办公家具标准化配置办法。陕西省2011年制定并颁布了《陕西省级行政事业一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办法》。我们应继续修订资产管理办法,将资产配置纳入标准化管理范畴。资产配置标准的制定涵盖办公用房、机动车辆、办公家具、空调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等通用类资产;办公用房构建、小汽车排量以及价格等具体标准均以《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通知》、《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的通知》、《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的标准为依据。
5.重视产权管理,做好产权登记。在推动产权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将重点集中在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的管理上。逐步建立“全过程、多层次、动态化”的管理共识。所谓“全过程”,是指产权管理囊括了产权设立、变更及消灭的全过程;所谓“多层次”,是指产权管理是对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等各项权能的综合管理;所谓“动态化”,是指充分利用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对产权管理实行动态、实时监管。
综上所述,随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持续增长,如何分配好、使用好、管理好国有资产成为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制度化、精细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把国有资产管理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我们要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依靠系统化的管理制度使国有资产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绩效,为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高卫斌.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的研究[J].产权导刊,2011,(8).
[2]陈爱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