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创业方向

会计创业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创业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创业方向

会计创业方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 会计风险管理 工作创新 方向

就建筑企业来讲,由于长期受到流动性与周期的影响,使其具有投资成本高、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促使建筑企业财务工作逐渐复杂化,例如:价款结算和资金筹措,考核以及成本预算等,与其他企业相对存在较大差异,如财务风险涉及的范围较广等。因此,建筑企业为了实现长远、健康发展目的,应加强自身风险意识,真正意识到会计风险管理工作所具有的意义,并通过相关有效措施,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整体水平,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一、目前建筑企业会计风险管理现状

在建筑企业中,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一方面PPP模式下财务风险。所谓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自身资金流动障碍,使其无法完成债务支付活动,而债券人为获取自身权益,只能采用政府强制化手段用于资金收取。而现代建筑企业只有利用资金的合理规划,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财务风险。而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资金的短缺风险,同样属于致命威胁,当建筑企业多个项目共同实施时,会花费大量的项目资金,从而经常发生资金链的断裂等问题,使其企业资金出出现交大损失;资金的筹集风险,通常情况下,建筑企业由于自身资金不足,导致无法正常维持项目的正常进行,此时企业会选择资金筹集方式获取资金,如银行信贷等,虽然可以及时解决企业资金问题,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财务风险。另外在合同的签订过程,由于建筑项目会消耗较大的资金和人力等,加之项目施工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在合同签订过程,同样容易出现财务风险。

另一方面,“营改增”下的税务风险。在营改增背景下,建筑企业出现的税负风险主要表现为税收筹划的准确性等。其具体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会计凭证存在的不合理和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均会引发税务风险。第二,会计核算过程中,因为其他因素所导致的税务风险,例如:由于不同项目采用不同计税方式而引发的虚开虚抵风险。第三,建筑企业收入确认过程中出现税务风险。第四,建筑企业在开展纳税申报中,受到“营改增”的影响,一些税种申报不合理现象均会导致税务风险。

二、建筑企业会计风险管理工作创新方向

(一)构建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建筑企业在进行会计风险防控体系构建中,应通过内部控制、外部控制双重管理的方式,结合信息预警系统,合理制定与之相对应的风险监测指标。具体说来就是全面预算管理,让财务深入参与的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做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核算。同时,当系统发出警报后,企业需要依据信息监测结果,全面分析企业会计风险制因,从而根据最终结果,制定有效解决措施,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合理控制。当前,建筑企业中财务风险监测指标以资产负债、权益净利率或流动比率等方式呈现,因此,在进行管理时,可以根据以上风险监测指标进行。

(二)加强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

在建筑企业开展风险管理的工作中,会计人员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综合素质的高标准,是会计内部控制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对会计人员进行管理时,该项管理内容具体包括:专业资格与业务管理。对于会计人员而言,岗前必须获取从业资格证书,而机构负责人的录用,除了需要具备从业资格证,还应具备会计职称或者拥有相关工作经验。企业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时,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一定要结合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确保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对于违法行为需要对其进行制止。此外,还应改善会计人员整体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等,保证企业会计内部的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会计人员一经录用,需要对其进行专业培训、思想道德等培训,从而提升工作人员自身专业能力,同时强化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并在企业会计风险管理创新工作中真正发挥自身价值。

(三)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建筑企业在开展会计风险管理工作时,应该将加大风险防范意识作为工作重点,加强企业会计相关培训工作的开展。首先,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企业需要针对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解决,并将完善的会计制度落实到会计工作中,强化员工风险意识、思想教育等工作。另外还应从会计风险源头上进行优化,对传统管理理念进行创新的同时,将具有创新性的管理模式进行合理应用,并严格遵守执法必严和有法必依的管理原则,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其次,加强相关培训工作,在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领导是否真正认识到会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可以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应该重点加强领导专业培训,确保领导真正认识到会计风险管理在企业发展的意义。最后,对企业会计风险合理制定预警机制。建筑企业在进行会计风险管理工作时,需要根据通过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对企业风险给予全方面的管理,针对重要指标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如果发生预警,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对其进行解决。为了保证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需要企业员工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并对其给予高度关注,保证风险管理可以真正发挥自身价值。

(四)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在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下,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主要以实际经济活动为基础,管理结果还应做到信息反馈、客观检查。因此,企业为加大会计内部控制力度,需要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对审计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不仅需要对审计行为进行规范,而且还应重点强调审计评价职能,对传统审计制度进行创新,从而更好实现社会发展需求。在健全内部审计前提下,各工作人员要积极参与经济活动,并认真完成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从根本上降低企业不必要经济损失的出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判断企业经营效果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衡量企业整体管理效果的关键。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做到对会计制度进行优化、加大L险防范意识、强化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等,从而降低企业管理风险的出现,为建筑企业会计风险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有利依据,从而加强企业自身竞争力,为企业获取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华清.当前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及优化策略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69-70.

会计创业方向范文第2篇

一、大数据时代对会计学专业的影响

(一)改变会计学专业培养模式

会计学专业一直是广大学子追求的热门专业,传统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理论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计学专业本科生培养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对实践和应用能力比较欠缺。近些年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人数增长迅速,社会企业往往更倾向录用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在当前就业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人力资源市场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对接,与社会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要求相差较远。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职能

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师的传统功能发生了改变,会计学专业教师不仅是为会计学专业学生讲解如何制作会计分录,如何编制会计报表等,而是需要把大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引导大学生如何使用海量、有价值的数据,更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会计学专业教师是大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习行为的分析者,学习效果的评价者。

二、会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价值

(一)缓解就业压力

近年来,全国高校不断扩招,会计类大学生数量大量增加,我国经济结构处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会计人才劳动力供大于求,会计学专业大学生竞争压力尤为突出。因此,通过培养会计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对于缓解会计学专业学生就业难问题尤为重要。

(二)培养高素质人才

大数据时代,我国经济活动空间不断拓展,经济主体多元化和复杂化,促使会计行业处在理论、观念、方法等巨大变革的关键时期,进而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每年都有很多创业者,但很少有接受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创业知识和技能上有所缺乏。另外,会计岗位在不断转型,传统的会计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会计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对会计人员素养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会计学专业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所以我们需要培养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会计学专业创业者的竞争力和专业素养,提高创新创业的激情和勇气,激发创新创业潜力,从而为会计岗位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创业人才。

(三)推动学科建设

大数据时代,会计行业已经由会计电算化时代进入到了会计信息化时代,对现如今会计行业的现行规则,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是一种挑战与创新。所以会计学科也要与时俱进有所改变,应该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新的、合理的知识结构,涉猎较为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领域学科知识,以及电子商务,计算机等互联网经济领域的知识。因此,要在传统会计学教育中渗透融合其他领域知识,并且随社会发展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结构,打破以往单一的知识壁垒,推动会计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三、大数据时代对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推动教育科学决策

大数据与传统数据最大的区别在于采集来源和应用方向。传统数据信息采集是在大学生知晓的情况下,对大学生整体的学业情况和对学校以及教学满意度的周期性和阶段性的采集并进行分析;而大数据技术可以在大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关注每一个大学生的细微表现,然后将每个大学生的实时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便能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很多疑问。大数据技术能够采集庞大的数据信息,然后将数据进行动态实时监测和评价分析,使用者将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优化力,最终实现精准决策。

(二)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与传统教学管理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大数据时代的教学管理能够将教学、课后辅导和一些行为学习进行反馈。会计类大学生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随时随地收集学习中的双向反馈数据,有针对性的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高校教师利用大数据统计分析功能,用“经验值”来准确衡量大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表现的越好、越积极的大学生,经验值越高,教师可以准确的掌握课堂每个大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了教学效率。大数据技术也将教学管理与业务流程完美的结合,让教学管理更加灵活智能。例如考勤签到流程,传统的方式是教师根据点名册逐个进行点名,占用了一部分课堂教学时间;大数据技术可以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络教学管理模式,教师画个图然后点一个按钮就可以完成点名,缺课情况都一目了然,大大的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

(三)整合创新教育模式

大数据时代,开展了很多线上教育平台,如慕课、蓝墨云、易班等,这些教育平台,能够记录大学生每次浏览频率,学习的时间,然后通过大数据分析,从而对每位大学生学习进度进行跟踪,揭示大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进行学习成效评价。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线上和线下混合学习模式,将会创新目前的教育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将知识单向性教授给大学生。大数据时代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高校教师转变成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教授大学生学习方法,而不是只是传授给大学生多少知识量。大数据时代的教学模式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使教师与学生沟通更顺畅,使教学变得轻松、有趣、简单和高效。大数据时代,能够让高校教师方便真实的获得每位大学生的学习信息,有利于对大学生开展个性化教育。

(四)助力创新教育转型

大数据技术不仅仅是教师教授和大学生听讲的方式,这种方式有效地激活了会计类大学生的本科教学研究,营造了师生互动的对话氛围;这种新颖的授课方式与教师授课相结合,丰富了教师的授课手段,也增加了会计学专业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课堂上,高校教师可以随时开展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答疑、讨论等教学活动;大学生们要借助于手机,可以认真抢答,或者分组讨论形成将结论上传,或者开展互相评价;整堂课下来,师生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虽然大学生们都拿着手机,但是没有走神的机会,因为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大学生们要不停地跟上教师的节奏,才能完成课堂要求。教师还可以利用网页投屏及时将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反馈出来,当然也没有哪个学生愿意把自己课上开小差的情景被曝光,因此,课上都会认真听讲,跟着教师的节奏,完成教学任务。大数据技术有助于推动教育转型。

四、大数据时代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

(一)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

大数据时代,谁善于驾驭,谁便智珠在握。随着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高等学校要及时调整思路,提出以高等教育与大数据教育融合为方向,以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相融合,创新构建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体系。利用大数据信息深入调研分析用人单位需求,分析同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复合创新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将基础理论、专业实训、创新创业课程相结合,来提升会计学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根据社会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式,通过校企协同和订单培养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需求相结合,大大提高会计学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培养创新创业型教师

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创新是教师的生命与灵魂,但大学教师还要有责任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热情,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为己任。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只有把创新创业精神同教学创新实践以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促进和推动,创新创业意识才会不断增强,创新创业的热情才会不断地迸发出来。只有重视创新创业型教师培养,才会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人才支撑。高校可以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参与企业管理,汲取实战经验;建立高素质创新创业教师人才库,由创新创业教师定期指导大学生进行学术科技竞赛,并结合创业大学生职业目标设计开展创业教育。

(三)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高校要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积极适应大数据时展现状,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创新创业教学平台,向更多的创新创业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理论和实战知识;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能够整合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例如创新创业教师精心录制与制作的教学视频和教学PPT等,以及从网络上整合的各类创新创业资源,供创新创业大学生下载学习,将有助于创新创业的大学生相互学习和经验交流。

【会计学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1]张蕾.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智慧校园方案设计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5):181.

会计创业方向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会计本科;创新创业;教育

一、引言

《教育部2008年工作要点》明确指出: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大学生不仅是岗位的需求者也应是岗位的提供者;既能满足生存需要,又能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创业的人才需求。作为财会人才教育与培养的主力军――会计本科教育也应适应这一新的要求,以一种全新的教育价值观为导向,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保证教育质量,培养具有竞争优势的创新创业的一代新人。

关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目前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在实践方面,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中国人大和上海交大等为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学校,并形成了几种典型模式,此后许多其他高校也进行了尝试与改革,但效果并不突出;在研究方面,我国从1992年开始逐渐活跃起来。据吴泽俊(2007)统计,我国创业类教育论文在1992年之前处于空白状态,1992~1997年仅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就有300多篇,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年均40篇,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大部分论文较为充分地讨论了我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模式等,也有部分文献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个案分析。另外,关于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也逐步为理论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所重视。但综观国内有限的研究成果,把核心竞争力与创新创业教育联系起来的文献不多,而且专门研究会计本科创新创业的更少。本文试图结合会计本科专业和学生的特征从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来探讨会计本科创新创业教育。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核心竞争力的涵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涵义

根据吴泽俊(2007)的相关论文归纳:创新教育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力或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另一类为,相对于接受教育、守成教育或传统教育而言的一种新型教育。创业教育则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视角来理解:广义的为“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通过相关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业能力,使其具有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狭义的则指“为创办企业所接受的职业教育”。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紧密,创新教育使创业教育融入了知识、技能的要求,创业教育则使创新教育变得更具体、更实在。

(二)核心竞争力的涵义

1990年,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Plahalad)和哈默(Hamel)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首次明确提出了“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这一概念。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此后,人们对这一概念有多方面的扩展、理解和界定。如多萝西・伦纳德・巴顿(Dorothy Lenard-Barton)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

本文的核心竞争力突破了企业的界线,包括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教师的核心竞争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创新创业和核心竞争力相辅相成,一方面,核心竞争力是创新创业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具备了优势和个性特征才有可能创新与创业。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特别是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的发现与培养。

三、以构建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的会计本科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

(一)突出优势、以人为本

会计本科专业是一门以理论为基础且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集金融和管理于一体的复合应用型学科。一方面学校应引导财务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包括学术理论和实践优势、税务、财务管理等各领域优势),增强教师的竞争力和创新力;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应充分珍重人的价值和肯定个性的张扬,引导学生合理定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其潜能和特长、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实现“一元”为中心的多样化原则

构建核心竞争力或突出优势并不表示能力和知识的单一化。对会计本科学生而言应该是“一元”核心能力下的知识和能力多样化格局,即根据学生优势培育生成并确立核心能力和知识,再以核心能力和知识为中心,加强关联能力和知识的培养以及通识能力与知识、创新创业能力与知识的培养,形成以核心能力与知识为杠杆支撑点的能力和知识多样化发展道路;就教师而言,应有自身的核心研究领域或能力,并附有关联知识和能力的支撑。

(三)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教育是服务于社会,不管是精英教育、大众教育还是创新创业教育都必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会计本科专业、教师和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向应与我国就业需求相适应或与国家建设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以构建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的会计本科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

(一)构建核心竞争力,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1.教师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教师是大学的基础与核心,没有创新能力和具竞争优势的教师就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具有竞争优势的学生。

首先,会计本科专业教师应面向市场。会计本科专业的特点是应用性和实践性,与需求市场紧密相连。一方面,会计本科教师的价值观应面向市场,教师应有具有市场竞争的价值观,要有不断更新知识和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意识。另一方面,会计本科教师的学术应面向市场。学术既要有一定的独立性,也要服务于社会与市场。学术有了市场竞争机制的约束,教师才能面向市场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培养核心竞争力。另外,会计本科教师应走向市场。教师应走出校园,了解社会,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其次,更新高校教师的考核与评价体系。高校应改变统一的会计本科教师的考核体系,对于不同优势的教师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激励教师优势的形成与发挥,引导教师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2.会计本科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各种能力素质中最适合自己、最具有特色、最强有力的部分,是相对于其他学生的比较优势能力,是在一般能力基础上加以提炼和提升,形成独有的、支撑大学生现在甚至将来的竞争优势、使大学生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首先,引导会计本科学生合理定位。学生必须明白大学四年或五年要学到什么?毕业时他应该具备什么?给自己一个合理定位。其次,引导学生充分认知自己和社会。要求大学生一方面要充分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另一方面也要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这样才能有目的地培养自己的能力,积累竞争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最后,引导学生构筑自己的核心能力与知识。会计本科专业可形成不同的核心能力与知识,如税收、资产评估、财务管理、审计、会计、专业外语、企业筹划等都能成为核心知识和能力,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与社会需求在某一方面加强学习,通过参加相关考试、各种实践和创业比赛等形式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

首先,要建立相关的社会保障体制、政策制度和服务平台。创新创业离不开社会保障、政策的支持和平台的提供。其次,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应加强舆论宣传,通过政府奖励,营造全社会尊重创新、支持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三)创造有利的大学环境

首先,树立会计本科学生创新创业新理念,注意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从本质上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是重点。会计本科学生相对其他相关专业来说,总体上学习较认真、踏实和努力,但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需要通过宣传、制度安排和教师引导等方式,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思想,引导会计本科学生和教师价值观和就业观的转变,树立创新创业新理念,形成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其次,发现和培养会计本科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并提供相应的平台。要有伯乐识才,重视个性化发展,把学生的个性作为一种潜在资源来挖掘与培养,并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平台(如企业策划、项目投资、税收筹划等形式的创业大赛),给学生个性发展予以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发现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再次,注重第一堂课的改革。改变传统的接受性教育模式,核心力的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应贯穿于整个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制度之中。在教学内容上,会计本科专业应开设《创新创业》、《市场营销》、《保险学》和创新创业政策制度等方面的课程,并减少必修课,加大选修课,增加实践课程的学分;在教学方式上,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考核方面,应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鼓励“选择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最后,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除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外,还应把创新创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生考核指标,计入学分。

(四)建立会计本科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首先,组建创新创业联盟或团队。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组成不同的教师创新创业联盟或团队,如财务管理教学研究团、税收筹划团、审计团队和中小企业服务团等,并提供相应资金鼓励各团队创新创业。其次,鼓励教师走出去。学校应当提供时间和机会,创造条件鼓励会计本科教师参与企业咨询、企业上市、创办经营企业以及各种研究活动,增加其管理实践经验。最后,学校请进来。学校可从企业及政府中聘请一些既有实际管理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财务主管、投资分析与理财师、创业投资家、政府官员、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到创新创业基地任兼职教师,或兼职从事创新创业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五)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高校的评估体系

从宏观环境促进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是会计本科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评价体系是“指挥棒”和“方向盘”。教育管理体制应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引导高校核心竞争力构建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加强,如对会计本科毕业生一定时间内的 “创业率”、 “创新绩效”等进行评价,以此来判断高校会计本科专业的竞争优势和影响力。这样各高校将以评价体系作为行动的指南,更新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与方法、考核方式、活动内容与形式、校园氛围、设备条件、师资评价标准等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曹胜利.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业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8(5):60-62.

[2] 吴泽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其启示[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7(5):18-22.

[3] 唐嘉芳.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8(29):189-190.

[4] 王海燕.基于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3):51-53.

[5] 邓雯莎.“核心竞争力”理念下的成人高校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7):16-17.

[6] 张延波.高级财务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300-317.

会计创业方向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会计专业教育融合

[作者简介]陈强(1963-),女,浙江余姚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教学与研究。(浙江杭州31005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7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企业会计实务”(项目批准号:教高函[2007]20号,项目负责人:陈强)、浙江省教育厅2011年度教育技术研究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应用——以《企业会计实务》课程为例”(项目批准号:浙教技中心[2011]77号,项目负责人:陈强)和2010年度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大课题“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融合的研究”(项目批准号:浙商职院[2010]111号,项目负责人:陈强)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110-03

一、引言

创业,从狭义来说,就是创办新的企业;从广义来说,创业是开创新的事业,是创新。创新精神正是国家、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创新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而这也是需要通过创业教育来培养的。

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才的一种教育。其内容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的培养。创业意识的培养就是要让受教育者具备思维的敏锐性和独创性。创业精神的培养就是要让受教育者具备开拓、进取、不畏艰险的精神,这在创业中往往决定着创业的成败。创业技能的培养,包括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要让受教育者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这是将创业思维转化为创业行动的关键环节。

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历史悠久,创新创业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经过30年的发展,形成了比较规范、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如全球第一个设置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百森商学院,还有哈佛、斯坦福大学等,其创新创业教育各具特色。它们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注重创新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如专业职业能力、经营能力和综合性能力等。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分成三个发展阶段:2002年之前,高校自发探索阶段;2002~2010年,教育行政部门引导下的多元探索阶段;2010年4月起,进入了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的全面推进阶段。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围绕创办企业的过程而展开的。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纵观国内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以下四方面的误区:一是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还不够,很多高校还没有完全系统地开展此项教育活动。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体系,没有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二是在认识上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就业教育。由于创新创业教育依附于就业教育,因而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三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简单地定位为创办企业的教育。如此功利倾向,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的,焉知“拔苗”不可能“助长”。四是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纳入到专业培养体系中,使得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节。

三、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及其出路

在高校里,有两类教育,一类是素质教育,另一类是专业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是指通过科学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的教育。而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理念、创新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出路是与专业教育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于专业教育之中。这是因为:

首先,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来看,它是一种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着重点在于培养如何做人,其应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中。因此,将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将做人做事做学问联系在一起,把人才培养目标、社会发展目标融为一体,并贯穿于专业教育之中,这既是教育的总目标,也是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其次,从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来看,我们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就其本质而言,仍然是一种专业教育,与之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贯穿高等教育的始终,在教学中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一个人所学的学科与专业基本决定了他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基本决定其创业方向,尤其是创业初期的发展方向。所以,创新创业教育要融于专业教育中,发挥专业优势,满足创业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与专业课程相互结合,将创新创业理论与专业知识技能相结合,进而形成创意的思维和能力。最后,二者的融合是近年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现实选择。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创新创业教育都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总目标都是为了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岗位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教育目标的一致将二者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创新创业多是在专业领域内开展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支撑,良好的专业教育为日后创新创业奠定基础。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还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要,因此,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真正有机地融合,加强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才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出路。高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为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专业技能的训练服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就业能力服务,为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创造新的岗位服务。

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融于会计专业教育

市场经济的发展,凸显了会计的重要性,而作为一个创业者必备相应财务知识,因此,作为高职会计专业,其天然有着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内在动力。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于会计专业教育中,必须全面规划,系统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

1.提高专业教师自身素养,形成开拓创新意识。在会计专业教育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关键在于教育工作者本身,教师是否具有开拓创新意识,是否具备相关的知识结构等,否则只能视而不见或者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开拓教师的创新意识,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才能成为现实。通过宣传教育,转变会计专业教师传统的教育观,树立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新观念,挖掘会计专业中的创业因素,并根据相关创业知识,找准结合点。同时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熟悉市场运作,促使教师在讲授会计专业课程过程中,注意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创新创业活动连接起来,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会计专业教育内容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指导。

2.改革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中心环节,是实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路线图。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教育要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注重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和整体设计。培养模式上,改变传统静态、封闭、过分强调人才对现实社会环境的被动适应的“就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开放互动、尊重人的个性、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上,改变知识导向为能力、素质导向;专业设置上,注重学科的交叉与综合,注重学生知识的全面性。为传承浙商精神,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充分利用浙江省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根据浙江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学院创业教育的特点,吸收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中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的“KAB创业教育项目”及“SIYB项目”等课程精髓,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从融入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去,围绕创新创业要求,积极与创业成功人士、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构建以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做到创新创业教育进计划、进课堂,贯穿在会计专业学生自入校至毕业的每一个教学环节。

3.以实践为导向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高职教育是以实践为主体的教育,而会计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非得靠创新创业实践不可,这就为二者的结合找到很好的契合点。因此,一方面要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突出和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教学中,以创新创业思想为指导,抓住学生主干课程专项实训、单证模拟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利用从课堂内延伸至课堂外全程渐进实践,尤其是全真职业环境专业和毕业顶岗实习的契机,对学生灌输创新创业的意识与能力,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要结合会计专业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可行的创新创业项目,并为每个项目提供具体的创新创业策划方案,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同时要面向社会和企业,积极承担行业课题,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拓展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促成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使学生逐步具备规避创业风险的意识,又具有正确选择起步项目与成长模式的能力。

4.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积极进行以职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的真正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改革,解决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效果评价问题。尤其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施。让学生从根本上转变中心视点,由关注“知道什么知识”转到了关注“如何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必须改革以前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满堂灌输式教学,而要多进行课堂讨论,多进行案例教学,多进行情景式、体验式教学,对于讨论的问题,要引而不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种教学媒体,突破根据单一统编教材进行教学的模式,提高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率,探索实施课堂教学和网络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实现课堂授课以能力实训、讲授重点难点为主,课外辅导、问题讨论和作业练习则主要通过网络进行的混合教学模式。

对学生评价与考核上,全面改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考试内容、试题结构和考核方式不当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容易形成学生被动地围着考试转,容易造成学生偏重机械记忆,容易造成学生忽视能力培养等。因此,会计专业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不同,选择科学的考试内容和合理的考试方法,考核要体现更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创新创业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的较为全面和动态的考核与评价方式。在教学管理上,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与爱好自由选修、自由学习、自我管理。

5.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安排学生见习、实习,深入岗位,认知创业,感受创业氛围,增长创业才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通过建立校内创业孵化器(实验室)和校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让大学生真正开始创业的起步。围绕会计专业,通过开展“创业计划”竞赛活动,举办“创业沙龙”“创业论坛”“创业俱乐部”等形式,开展创业讲座,尤其聘请已经成功创业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进行专场讲座,介绍成功经验与注意事项,并进行学术报告、研讨、辩论、创业交流,搭建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活动平台。通过产学研结合,建立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价值取向的、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新机制,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的深层次融合。

6.开发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融合的网络平台。开发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融合的网络平台,主菜单主要包括会计专业标准库、专业核心课程库、创新创业指导中心、职业规划中心、政策法规库、理财工具库、咨询指导中心等,栏目设计应体现创新创业与会计专业融合特色,内容信息量大,网页设计美观,具备教学功能、资源功能和管理功能。该网络为教师创新性施教提供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创业就业创建平台,为广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供平台。该网络平台的开发有利于推进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和核心课程改革,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同时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创业明星等为网络平台的建设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指导。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会计专业教育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依托会计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业技能,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教育手段,使之适合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以校内实训基地为载体,校企结合,产学研合作,开展创业实践,并资助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训练和创业训练活动积极,积极鼓励会计专业学生自主创业,条件许可情况下成立会计咨询服务公司,开展记账、会计咨询、销售软件等业务。以创业带动就业,最终以促进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和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为最终目标。当然,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高职会计教育的各个阶段。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绝不是单纯地靠开设几门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几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所能解决的,同时还应成为所有相关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计划的“组成部分”,需要学校各部门的联合行动,甚至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它本身是一项具有特定目的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李洁.从美国四所著名大学的创业教育谈创业与创业教育的关系[J].中国青年科技,2005(4).

[2]李涛.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科技创业月刊,2010(3).

[3]高志栋.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J].科技信息,2009(21).

[4]黄茂.论大学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12).

[5]陈强.高职“企业会计实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9).

会计创业方向范文第5篇

    (一)校内“专业认知+专业技能+专业创新”培养体系

    1.基本认知能力培养专业认知实习重点解决学生对社会和企业缺乏认识和职业体验不足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认识、了解、定位本专业培目标、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对自己大学四年乃至毕业后3~5年的发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能够初步形成“卓越”理念(卓越追求+卓越能力)。

    2.专项会计岗位运作能力培养通过对制造、服务、商业等基本行业中会计业务和财务管理的岗位训练,使学生了解每个会计类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业务操作内容,并能熟练模拟每个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

    3.综合财务管理能力培养以会计职业的素质、知识和能力为依据,强调会计综合职业技能的实训与掌握,强化培养学生的综合会计业务处理能力,重在对学生会计核算方法和全面技能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单项岗位知识系统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整体框架,为学生以后走上财务主管岗位打下基础。

    4.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旨在要求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会计岗位工作流程创新设计、会计业务工作流程创新设计,或者某产品供应链战略和财务管理流程设计、某公司创业计划设计等。通过以上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

    (二)校外“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校外培养通过聘请具有中级会计师职称以上的企事业单位财务总监、会计主管等“精英会计人才”作为兼职社会实践教师,根据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将学生分配给校外兼职教师,安排学生在兼职教师所在单位相应的会计岗位上进行真实业务的处理,由兼职社会实践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校外培养,提高学生利用校内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对社会、对企业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和团队精神等,为学生将来从事社会工作搭起一道桥梁,实现无缝连接。

    1.会计职业素养培养通过校外导师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并遵守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从业人员与投资者、企业管理者、政府等各方面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提高作为会计人员自身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

    2.会计职业能力培养通过校外导师对学生的会计实务处理能力进行培训,指导学生在会计实务处理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通过校外导师指导学生进行会计法规和制度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处理,解决理论知识和前沿的脱节问题,使学生在经过企业实习后,切实获得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高,并形成对未来会计实务处理的综合业务能力。

    二、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双导师制”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框架的构建

    (一)校内实验教学体系

    1.会计岗位能力(单项运作能力)实验会计岗位能力(单项运作能力)实验一般可设置至少6门课程实验,包括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纳税实务等实验,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这些实验按照专业培养方案中相关课程的开设学期同时进行,可选择典型企业案例进行实验设计,例如按照出纳、往来结算、成本核算、审计、报税等会计岗位所需的专项能力要求分项设计实验内容。这些实验贯穿于整个本科学习阶段,进行持续的、不间断的岗位能力训练。

    2.综合财务管理能力(综合运作能力)实验综合财务管理能力(综合运作能力)实验可设置两门课程实验,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实验课程(例如用友ERP管理软件实验)和企业经营实战沙盘演练课程(例如用友ERP沙盘模拟实验),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可选取制造、服务、商业等基本行业中一个典型企业会计系统的一个完整期间的综合会计业务进行实验设计,使学生全面掌握各行业会计信息系统整体运作管理的方法体系和应用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财务管理能力,为培养未来的“卓越会计师”打下良好基础。这部分实验一般在学完会计学专业主要课程(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以后,安排在大三进行,可以结合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进行。

    (二)校内实习教学体系

    1.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会计学专业的基本认知能力,包括学科基础认知和会计专业认知,应在大一第一学期末或第二学期初完成,以正确引导学生整个本科期间的学习方向。(1)学科基础认知实习通过管理学、经济学的理论和实验课程学习进行。学生应系统了解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应用于企业经济事务认知中。(2)会计专业认知实习通过对制造、服务、运输等行业的基本构成单元、会计业务流程、财务管理模式的认知,理解会计业务和财务系统在不同行业中的基本特征,了解会计的基本岗位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并对自己的未来做出职业生涯规划。

    2.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基本会计技能和会计问题处理能力。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指导,以企业一个月(可选取年终)的业务为操作流程,使用实际工作中规范的记账凭证和账页进行演练,学生在实验中可分别担任不同的会计岗位角色,例如财务主管、出纳、成本核算人员、保管人员、往来结算人员、报税员等,从原始凭证的取得、填制开始,到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并根据报表及其他资料进行财务分析和会计报告审计,最终完成一个会计期间的会计业务处理、财务分析、审计等工作,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企业整个会计核算程序。在完成相关会计信息的手工处理程序的同时进行会计信息的电算化处理、信息分析及计算机审计等,并将手工处理结果与电算化处理结果相印证,使学生从多方面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一般安排在大三进行,在学习完主要专业课程之后,对企业经济业务的完整处理流程进行全面的实训实习。

    3.创新创业设计创新创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可由学生自选方向、自组团队设计作品,可进行企业会计岗位工作流程创新设计(例如酒店出纳工作流程)、企业会计业务工作流程创新设计(例如医院药品采购业务流程),也可设计某产品供应链运作流程战略和财务管理流程(例如某食品企业某食品产品研发、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回款等一系列流程的创新创业设计),也可全面设计某公司的创业计划,模拟企业从注册创建到实际经营运作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以上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创新创业设计一般安排在大三或大四进行,可结合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进行,例如“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全国大学生会展策划技能大赛等。

    (三)校外实习教学体系(校外兼职实践导师“一对一”教学指导)

    1.会计职业素养培养通过在企业或单位实习,使学生获得有关职业道德素养的心理体验,包括遵守法规、恪守信用、科学理财、严格监督、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让学生体验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形成以诚信为本的职业人格,引导学生思考会计对于维持社会和谐经济秩序的意义,认识会计造假对社会和个人的严重危害,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感,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树立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沟通与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