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妇产科管理制度

妇产科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妇产科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妇产科管理制度

妇产科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县医院妇产科2016年112月收治的3286例患者资料,统计整理其中发生医院感染的42例患者资料并进行详细分析,医院感染均参照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诊。

1.2 方法

收集整理发生医院感染的42例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住院病历表、医院感染登记表等,记录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包括:发生时间、发生部位、易感因素等。同时对医院感染的管理情况进行调查评估,了解医院妇产科的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科室医务人员是否对院内感染重视,各项管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等。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现状

通过对医院妇产科2016年间资料的整理分析,统计出发生院内感染者有47例,发生率为1.43%(47/3 286)。感染部位为:外阴切口感染19例(40.43%),上呼吸道感染14例(29.79%),泌尿道感染8例(17.03%),消化道感染6例(12.77%)。

2.2 医院感染相关高危因素

通过对基层医院妇产科医院感染现状的分析认为,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既有患者自身因素,如女性分娩降低了阴道防御功能,行外阴切口后因靠近尿道与,易被污染而感染,或是患者防感染意识不强,在个人卫生上注意,造成感染。也有医院方面因素。当然,主要高危因素还是因妇产科感染管理存在问题所引起的:①科室感染控制意识不强:基层医院妇产科因经济、观念、历史等原因,医务人员配备少,基础设施较差,在院内感染控制方面缺乏足够的责任心与积极性,对感染防控意识不强。②管理制度不完善:科室虽有院内感染管理制度,但并不是十分完善,管理制度与医院实际情况不符,无法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合理、规范的指导,感染管理措施缺乏可操作性。③抗菌药物使用不当:抗菌药物的存放、使用不当,不规范、滥用抗生素,导致一些患者出现耐药性。④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不规范:所用医疗器械如无菌消毒包、手术器械、物体表面的清洗、消毒质量不合格,未能重视对空气、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消毒监测,医疗废物的分类、灭菌处理也存在漏洞[3]。

3 讨论

基于医院妇产科医院感染现状及高危因素的分析,认为应该从如下几点加强管理,以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保证医疗质量。

妇产科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辽宁省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八病房,辽宁辽阳 111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妇产科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妇产科收治的35例患者为研究组,对其行护理风险管理,选择同期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服务态度、书写能力、风险防范意识、管理工作、健康宣教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产科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及护理水平,而且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

[

关键词 ] 妇产科;风险管理;护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b)-0072-02

[作者简介] 王媛媛(1978-),女,汉族,辽阳,本科,主管护师,产科护士长从事产科护理管理工作。

妇产科中收治的多为妊娠女性,关乎家庭未来,为此对护理期望较高,一旦护理没有达到预期要求,则可能引发护理纠纷。加上近年来人们法律意识、安全维护意识不断增强,而护理工作内容多且杂,致使护理事件、护患纠纷频发。为此需加强风险管理,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及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及医疗纠纷[1]。本研究对我院妇产科收治的35例患者行护理风险管理,结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妇产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5例患者为研究组,年龄在20~37岁,平均(26.1±2.3)岁,孕次在0~4次之间,平均(1.5±0.5)次;其中妊娠综合症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生殖系统感染25例。选择同期未实施风险管理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年龄在21~35岁之间,平均(25.8±2.0)岁,孕次在0~3次之间,平均(1.5±0.5)次;其中妊娠综合症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生殖系统感染2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未实施风险管理,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主要方法如下。

1.2.1 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妇科与产科分别成立以护士长为首并包括3名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小组,根据不同科室的工作重心以及容易出现的风险制定出详细的管理计划并落实到每一个小组成员身上。妇科患者的风险管理成员着重留意患者的就诊情况,尤其是需要定期复诊的患者,需要叮嘱其重视定时复诊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患者的就诊记录情况,提前一天与患者确认复诊情况,确保治疗的连续性,以免治疗效果受到影响。产科患者则需要根据产妇的身体情况对可能影响分娩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并于产妇产前对危险因素予以消除,通过全面的分析来识别风险并将其扼杀在摇篮中。

1.2.2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根据妇科与产科的特点、护理内容、常见风险要素等制定一套合理并且系统性较高的风险管理制度,如消毒制度、护理文书书写制度、设备操作制度等,加强护理人员的制度学习,熟悉掌握制度内容并严格遵循,提高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减少风险事件。妇科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留意用药情况,重视用药情况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同时对病情反复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此外,执行侵入性操作时需要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避免患者遭受侵害。产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需要重视周围环境的安全性,比如保证病房地面的干燥等,确保产妇的安全。通过贯彻执行风险管理制度的方式来降低妇科以及产科的风险事件发生率。

1.2.3 加强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加强护理人员对《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方式包括讲座、视频学习、交流会等,以此让患者更加了解妇科以及产科护理工作的重点以及操作的熟练程度,避免由于护理经验的不足而引发风险事件[3]。

1.2.4 加强护理记录管理护理记录在护患纠纷中起重要作用,是维护护理人员权益的“证据”。为此要不断规范护理人员妇科以及产科护理工作的记录文书格式,叮嘱护理人员根据妇科以及产科护理工作的不同认真书写护理文书,并结合实际护理工作的到位情况进行核实,避免发生护理纠纷问题。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书写能力、风险防范意识、管理工作、健康宣教及护理满意度的评估,满分100分。通过问卷调查完成,分数越高表示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服务态度、书写能力、风险防范意识、管理工作、健康宣教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3 讨论

妇产科中风险相对较多,这是因为妇产科护理工作比较特殊,护理对象多为孕妇、新生儿等对象,护理中若操作不熟练、态度不友好等均可能诱发护患纠纷。比如产科护理过程中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时,需要保护新生儿不被碰伤、烫伤;对孕妇进行护理时,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同时分娩后产妇身体较虚弱,为此需指导产妇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食物;由于产妇产后不洗澡、不洗头等,易感染,为此需做好安全卫生工作[4]等等。而妇科护理工作的重心则主要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原因在于妇科疾病的存在对于患者的情绪以及心理状态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反复复发的患者,心理问题会比较严重,因此护理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以此减少风险事件。

风险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对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及防范,以减少医疗纠纷及医院损失(信誉、经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5]。为此需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小组,对妇产科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及处理,从源头上杜绝风险事件发生。同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法律、专业水平、礼仪等培训,切实提高其综合素质,更好的执行风险管理制度,预防风险事件发生,或者将风险最大限度的降低[6]。由表1可知,研究组患者经风险管理后,护理满意度(96.33±3.8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未实施风险管理)的(82.28±6.44)分,另外研究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书写能力、风险防范意识、管理工作及健康宣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在妇产科中应用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及护理水平,患者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

参考文献]

[1]丘红梅.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89-690.

[2]梁静.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2,9(16):3273-3274.

[3]江新华.探讨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8):3919-3920.

[4]刘伶.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6A):35-36.

[5]琚金梅,刘华莉,唐会枚,等.探讨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及人性化管理的实用价值[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409-410.

妇产科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妇产科护理风险表现三个方面:①患者方面:妊娠属于女性的正常生理过程,从受孕开始,孕妇承受着生理、心理、家庭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孕妇存在由母体及胎儿因素带来的潜在风险,临床较为常见巨大儿、胎位异常、胎盘早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这些因素加大了分娩的风险性。②护理人员方面:护理工作主观能动性相对较大,护理人员普遍存在自身水平、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的差异,造成护理质量参差不齐。临床常存在因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不当、工作疏忽、缺乏耐心等造成医患相互理解缺失。③医院环境及配套设施的不平衡以及管理不到位:因经济发展差异,医院在规模和配套设施上存在显著差异。医疗条件相对较好的医院,就医产妇相对较多,无形中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使得护理服务质量相对性下降,医疗条件相对较差的医院,因配套设施的缺失,医疗设备服务不到位,进而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造成了护理质量绝对性下降。管理方面因相关培训和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因工作量的压力造成趋于形式化,在主观意识上重视度不高。因此上述三方面均从不同方面增加了妇产科护理人员潜在的职业风险性。

2提高妇产科护理责任意识途径

2.1高度责任心,熟练掌握护理技术

作为一名妇产科护士,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在整个护理工程中,密切观察孕妇的微妙变化,依照医嘱关注宫缩、胎心以及孕妇的症状和体征的变化。通过熟练掌握各项妇产科护理技术操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妇产科护理人员熟练的操作技术是一种非语言的交流形式,通过熟练的操作能够减轻孕妇的痛苦,获得孕妇的信任,给予其安全感,从而消除孕妇的焦虑情绪。在整个用药环节中,要做到细心、严格按照医嘱执行用药,并对用药剂量、对象、途径等进行复查。在护理记录中要注重责任意识,做好每一次的护理记录,避免护理记录书写错误现象发生。

2.2注重责任意识教育

责任意识教育应从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入手。对于医院管理者来说,应重视引导护士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医疗事业中,着眼医疗服务和奉献,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引导护士在服务患者过程中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引导护士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修养,在护士的岗位上忠实地履行南丁格尔精神。具体措施可从加强对产科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的培养、改善服务态度、增强管理意识、建立健全护理规章制度等方面引导护士注重责任意识的提升。在妇产科护理工程中,护士长应保证各项制度的执行,通过自身的表率作用,增强整个科室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将责任意识贯穿于每个护理环节。

3注重责任意识的意义

妇产科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1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护理人员职业素养不够

妇产科护理任务多,工作量大,整体性和专业性强,要求护理人员有全面的护理技能和较高的护理水平,即需要护理人员有相关的专业妇产科护理知识,而医院目前的妇产科护理从业人员的现状是普遍年龄比较大,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在业务上无法提供更为专业有效的护理服务,在工作上无法保证足够的精力完成护理相关的体力劳动。从而造成服务不到位,态度不积极。因为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产妇的护理工作认识不深,工作责任心相对缺乏,工作态度消极,倦怠。有时会将消极情绪带到护理工作当中,导致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产妇出现异常情况无法及时发现排除,延误对产妇进行第一时间的抢救,有时因为自身专业水平有限,无法配合医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护措施,造成新生儿和产妇发生医疗事故。

1.2沟通缺乏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妇产科护理不仅仅是对产妇进行病理方面的护理也要对其进行心理方面的护理,一般产妇在治疗和住院期间都会出现情绪的波动,表现出心情低落的情况,严重的还会对产妇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产妇家属和产妇本身因为不具备专业知识,对病情缺乏了解,无法正确看待治疗和护理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认为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失误或者工作不负责任所导致的结果,护理人员如果不能及时的与产妇及产妇家属进行沟通,消除家属的疑虑和不满,在对待家属和病人的询问中态度冷漠,语气生硬等都会进一步激化医患双方的矛盾,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

1.3管理制度不完善

医院虽然对于妇产科护理工作有质量管理制度,但在具体实施中并没有落实到位。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考核也是停留在表面,只是在年终或者定期检查中点到为止。这使得护理工作无法责任到人,出现问题和事故后,相互推诿。奖罚制度不明确也导致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在进行护理服务时,缺乏高度的责任心和正确的服务态度。医院无法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的调度和配置,人员的短缺和护理工作分配的不合理造成护理工作无法全面到位,降低了护理服务的质量。

2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2.1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养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并在上岗前进行考核,要提高护理人员对于临床上常见的妇产科危重情况的处理能力,使护理人员对于产后大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羊水栓塞,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危急重症的救护流程做到烂熟于心,在突况下做到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科学,规范的救治。避免慌乱紧张和业务生疏而造成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实践表明高水平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缩短产妇生产用时,避免新生儿的死亡,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等情况。

2.2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是市场化竞争下的产物,随着近年来市场化机制改革的逐渐深入,以往的医患关系过于制度化和冷漠僵硬,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形式要求。医院要及时做好角色的转换,将自己放在服务者的位置上,改变以往的行政色彩管理方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充分尊重产妇和家属意愿,在提高专业护理的同时,和产妇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对患者情绪进行关注,多用关心和鼓励性话语,加强护理人员和产妇的感情交流,改善医患关系。对产妇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帮助产妇和家属全面的认识病情,正确的对待面临的治疗问题。以便得到产妇和家属的支持和配合。

2.3建立合理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奖罚分明的考核制度,落实责任到人,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的分级管理,具体工作制定相关的执行标准和安全质量标准,根据标准进行一月一次的业务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进行护理人员的奖金和薪资的调整。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明确其工作责任。统一的制度管理也方便了医院管理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度,从而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利用率,提高护理服务的工作效率。

妇产科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管理;风险防控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48例患者,年龄20~56岁,平均(36.24±3.51)岁;其中妇科20例,产科28例。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48例患者,年龄21~58岁,平均(36.30±3.48)岁;其中妇科21例,产科27例。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此前科室一直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包括基础护理、关注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打造良好病房环境等。我科自2017年6月实施风险防控及细节管理:①成立风险管控小组:由妇产科管理者、护理专家、治疗专家、护士长与责任护士等组建风险管控小组,组员定期举办研讨会,分析目前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护理安全隐患,提出有效解决方法,督促各项制度与政策的落实。②制定风险管理制度:由管控小组成员共同寻找科室护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制定相应风险管理制度,内容包括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药品及设备应用原则、规范护理操作等,制定制度的目的是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确对各护理人员工作范围及职责明确。③加强风险意识培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包括《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④定期展开业务培训,如借助多媒体讲解新设备知识、先进护理方法。通过危险事故案例讲解来寻找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⑤细节管理: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程,均重视细节管理。入院期间妇产科患者不熟悉住院环境,易产生彷徨、不安等情绪,护士应亲切接待,运用心理学知识消除患者担忧等情绪,使之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对于产妇应强化围产期的细节管理,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动态心理观察、产后母乳喂养指导等。

1.3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展开调查,所用方式为问卷调查方式,总分100分,分值高于90分为非常满意,分值高于70分以上为满意,分值不足70分为不满意。以非常满意、满意者数量之和占比为护理满意度。②每月展开2次护理质量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服务态度、书写能力、沟通能力、操作能力,各项分值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以t检验对比;计数资料以X2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实施前、实施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3.33%、95.8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护理质量评分

实施后护理质量评价中,服务态度、书写能力、沟通能力、操作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