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分析概念

风险分析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险分析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风险分析概念

风险分析概念范文第1篇

国外知名大学的管理科学与运筹、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都开设有《风险建模与分析》等相关课程,本文对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工程系统风险管理研究中心、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系统与决策科学研究中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国防采办大学[1-4]等教育研究机构所开设的同类课程进行深入调研分析,为本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一)美国斯坦福大学相关课程现状

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University)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开设了两门风险分析相关课程[1]:《工程风险分析》(EngineeringRiskAnalysis,课程代码MS&E250A)与《工程风险分析实践课》(ProjectCourseinEngineeringRiskAnalysis,课程代码MS&E250B)。其中,《工程风险分析课》主要讲授工程系统中风险管理决策的相关技术方法,内容包括:技术、人、环境方面的权衡分析,决策分析的元素,概论风险分析,故障树、事件树、系统动力学,事故后果的经济分析,以及相关技术在航天系统、核电工厂、医疗系统、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案例实证研究。而《工程风险分析实践课》(ProjectCourseinEngineeringRiskAnalysis)是在学生先修《工程风险分析课》(MS&E250A)的基础上开设的,通过指导学生个体或成立小组,从实际问题中总结、抽象、建模风险管理问题,通过风险评估、沟通和管理三个阶段,解决实际风险管理问题,学生需要做口头陈述和完成报告,以达到熟练掌握和运用概论工具解决风险和不确定决策问题的能力。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开设的这两门风险分析相关课程,相互支撑,从课程代码上也可以明显看出,MS&E250A是MS&E250B的先修课程。MS&E250A特别注重风险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讲授,通过概率分析、故障树、事件树、系统动力学等基本模型与方法为载体,阐释风险分析过程,并结合案例进行详细展开;而MS&E250B在250A基础理论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针对某具体背景问题,建立小组,分工收集材料、建模、计算,并完成陈述报告和答辩,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团队研究精神的锻炼。

(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相关课程现状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开设了《工程管理》(ProjectManagement,代码1.040/1.401)课程,其中包括专门几节内容讲授“风险分析-风险与不确定下的决策”,主要包括五部分:风险与不确定定义,风险偏好、态度和效用,决策树分析;涉及效用函数、风险评估、跟踪和控制,风险层次化建模、风险结构分解、风险矩阵等分析工具,风险预算、风险预防措施、风险修正,灵敏度分析等决策计划制定的方法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作为世界知名工科院校,培养了一大批工程领域的杰出人才,在其核心课程《工程管理》别注重“风险分析与决策”的讲授,将风险分析作为工程管理中不可或缺且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其内容设置上,主要结合决策分析理论,将风险与不确定、偏好、效用、决策树等决策分析方法融入到风险分析中,并通过风险措施、修正、灵敏度分析等决策方法为风险应对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可见,风险分析与决策分析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三)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相关课程现状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工程系统风险管理研究中心[2]开设了《风险建模、评估和管理》(Riskmodeling,assessment,andmanagement)课程,主要讲解等级全息建模、决策树、多目标权衡分析、风险过滤排序与管理、极端事件风险管理、多目标风险影响分析、多目标统计分析等技术方法,并结合复杂系统协同风险建模、国防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与水利系统、交通运输系统、商业系统、软件系统等领域的风险建模与分析开展案例研讨。此课程的负责人是Y.Y.Haimes教授,他是国际风险分析与多目标决策学术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常年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很多著名的风险分析方法都是他提出并推广的,比如HHM、RFRM、MRIA等,这些方法现已被美国国防部、NASA等机构采纳。可见,风险分析的理论方法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风险建模、计算、决策的方法也必须适应时展的需要,不断改进以解决新的更复杂的系统风险问题。

(四)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相关课程现状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ManchesterUniv.)系统与决策科学研究中心为研究生开设了《风险、效能与决策分析》(Risk,PerformanceandDecisionAnalysis)课程[3],作者在留学期间曾全程跟听了本门课程,其内容涉及多准则决策与风险分析中的基本理论和最新发展方向,包括四个专题,10次课,每次3个小时,主要内容有:风险、决策树分析和效用概念,效用理论与贝叶斯决策理论;多准则决策分析(MCDA)中的效能评估与多准则决策分析,模型与偏好建模,过程与集成方法,集成方法、工具与应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概念和基本模型、方法、工具与应用;多目标线性规划的概念、模型、方法与应用;以及在商业和工程管理领域的应用。此课程的特点如下:一是将风险基本理论与决策技术有机结合,注重风险应对的科学决策,如DTA、MCDA等;二是注重数据分析处理与不确定性推理算法的讲授,包括DEA和ER等;三是将优化技术引入风险分析,建立风险优化的模型与算法,比如MOLP等。此外,作者还调查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析、美国国防采办大学,国内的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开设的相关课程,结合上述四所国外知名高校相关课程现状,可以发现如下特征:(1)注重基础理论。各高校或机构都特别注重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讲授,几乎都涉及不确定性建模、概率分析、故障树、事件树等基础知识点,可见打好基础,是灵活运用技术工具的基石。(2)联系决策分析。风险分析与决策分析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将决策分析理论有机地融入到风险分析中,为风险应对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比如MIT讲偏好、效用、决策树,Virginia讲MTOA,MU讲DTA、UT、MCDA等。(3)通过数据说话。风险分析的结果结论要建立在科学的数据分析基础上,因此各高校都注重定量化数据分析方法的讲授和运用。比如MU讲数据包络分析DEA、Virginia讲多目标统计分析MSM等等。(4)学术研究引领。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风险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工具,风险分析学术研究扩展了风险方法库,风险管理的实践需要促进了风险分析学术领域的研究。(5)注重实践能力。各高校在基本理论与方法讲授的基础上,都不约而同地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阅读前沿文献、发现问题并解决风险管理问题的能力。比如Stanford专门开设MS&E250B的实践课。

二、《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生课程建设思考

通过对国外知名高校相关课程的调研及特点分析,结合本校教学实践,我们提出对《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生课程建设与教学一点思考。

(一)从教学目的来看

本课程主要授课对象为研究生学员,研究生经过本科阶段的基础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研究能力,包括数学知识、计算知识、查找阅读文献能力等。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致如下目标:(1)培养学员在工程项目研究中风险应对和风险管理的意识。针对管理学领域中研究对象复杂性和随机性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了解有效的风险分析及管理方法在工程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员在其研究领域中积极应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意识。(2)增强学员分析管理风险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从理论、方法和实际案例三个方面学习掌握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决策和风险监控等管理环节的地位作用、关联关系和研究热点,增强学员在理论探索和科研项目研究中分析管理风险的能力。

(二)从教学过程来看

《风险分析与管理》核心在于选择最佳风险管理技术组合,其重要环节是对各种技术的综合运用、优化、组合,难点在于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因此,提出本课程教学过程主要三步:(1)讲———讲概念、讲理论、讲过程。主要通过教师讲解风险分析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包括风险分析与管理的基本概念、研究热点以及一般流程,着重讲授风险分析与管理的一般化四阶段及其相互关系。(2)学———学方法、学技术、学工具。学的主体是学生,学就是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风险分析与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风险识别、分析、评估与应对中的经典方法;同时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工具,实现初步的模型求解与运算。(3)做———做练习、做案例、做研究。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讲”和“学”最终要落到“做”上。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方法和工具解决简单示例;能够围绕某背景案例,实现从风险识别、建模、分析到求解的全过程求解,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方法论;最后,能够在案例中捕捉到问题,查找文献,创造性地提出新的科学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完成“做研究”,真正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三)从教学内容来看

在上述教学目的和过程的指导下,参考国内外相关高校和机构的相关课程内容,结合我们的实际,本课程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实践性。风险分析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是形成本课程整体知识结构和灵活运用技术方法的基石,风险分析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应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掌握基本过程和方法。另一方面,科学问题来源于实践,并用于改进实践,工程实践是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和教学的源泉。因此,必须将二者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学理论,学好理论用于实践。二是系统性。风险分析管理理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决策、风险监控为主线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课程设计时,必须涉及到风险分析与管理的全过程,每个阶段对应讲授一到两种经典方法,使得整个课程学习成体系。三是时代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程教学中,要紧跟时展,多选多用当前社会生产生活及工程建设中的出现的事件、案例,以此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知识学习的兴趣;二是课程内容设置中,不断更新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推动着风险分析方法技术的改进,尤其是一改以往以定性分析为主的局面,大量引入定量化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在课程建设中引入国际研究最新成果,用更加科学的方法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风险问题。四是综合性。风险分析与管理课程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课程设置与教学中,应特别注重与决策分析理论与方法的交叉。从上述国外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风险分析与决策分析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应当将决策分析理论有机地融入到风险分析中,为风险应对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因此,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需关注以下方面:一是风险分析与管理的概念、理论、过程。风险分析与管理基础理论,主要包括风险分析与管理的基本概念、研究热点以及一般流程,着重讲解风险分析管理的基本理论,使学员掌握基本阶段及其相互关系,形成对本课程整体知识结构的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包括:风险分析与管理的重要性,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热点;领会风险分析与管理学习的意义和目的,掌握基本概念与定义,了解本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基本过程包括:国外风险分析与管理过程,风险分析与管理的一般过程,各阶段之间的联系;了解国外风险分析与管理的过程,掌握风险分析与管理基本阶段以及相互关系。二是风险分析与管理的方法、技术、工具。风险分析与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决策和风险应对,每个阶段有其特有的技术方法支持,结合国内外学术研究成果,在风险识别阶段主要设置风险识别一般方法、情景分析法、级层次建模方法HHM等内容;在风险分析阶段主要设置风险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风险故障树分析,风险过滤、排序技术(RFRM)等内容;在风险评估阶段主要设置风险矩阵评估法,贝叶斯风险评估方法,蒙特卡罗方法;学习并掌握风险矩阵评估、贝叶斯风险评估及其蒙特卡罗仿真方法在风险评估中的运用等内容;在风险应对阶段主要设置风险应对的概念与措施,风险监控过程,多目标风险管理方法等内容。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使研究生熟悉并掌握基本的风险分析处理模型与技术,并提高其自我学习新方法的能力。

(四)从教学方法来看

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我们急需创新教学模式。(1)通过阅读汇报深入掌握基本技术方法模型。根据学员研究领域,从国外高水平顶级杂志上选取风险分析与管理技术方法文献,由学生组成3-5人小组,通过任务分工,阅读、研讨、实验,并对其他小组学生进行陈述,讲解方法、思路及其优缺点,接受提问并答辩。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达到深入教学目的。(2)通过案例与研讨式教学加强应用能力培养。课程教学组织中注重开展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各个知识点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引入案例;在课程教学中,加大教学的实践环节,训练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研究、解决能力。同时,结合学生所参与的科研项目,积极引导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锻炼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参照斯坦福和弗吉尼亚大学的案例教学模式,结合本校从事科研攻关任务的实际,我们可以围绕以下案例进行研讨:大型工程风险分析与管理案例,软件项目风险分析与管理案例,航天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分析与管理案例,装备采办管理中的风险分析与管理案例,反恐风险分析与管理案例,通过案例研讨,掌握所学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

三、总结

风险分析概念范文第2篇

为了获取高质量的软件,需要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完成这些任务的工作步骤就是软件过程。通常人们用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来描述软件过程,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规定了把软件生命周期划分成哪些阶段及各阶段的执行顺序。

生命周期模型为软件开发提供支持,为软件开发过程中所有活动提供政策保证,为参与软件开发的所有成员提供帮助和指导。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的适用与否,对于软件开发的成功、用户的满意影响巨大。

做任何事情都有风险,软件开发也一样。软件风险使任何软件开发项目中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可能在不同程度上损害软件开发过程和软件产品的质量,因此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如果能够及时识别和分析风险,进而采取相应措施去设法避开或转移风险。螺旋模型是根据系统包含的风险看待软件开发过程的一种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螺旋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使用原型及其他方法来尽量降低风险。理解这种模型的一个简便方法,是把它看作在每个阶段之前都增加了风险分析过程的快速原型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简化的螺旋模型

2.瀑布模型

螺旋模型是由TRW公司的B.Boehm于1998年首先提出的,综合了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的优点,还增加了两者都忽视的风险分析,把开发活动和风险管理结合起来,将风险减到最小并控制风险。

螺旋模型以需求和一个初始的开发计划(包括预算、约束、人员安排方案、设计和开发环境)为起点,在产生“操作概念”文档(它从高层描述系统如何工作)之前,该过程插入一个评估风险和可选原型的步骤。在操作文档中,一组需求被指定并进行详细检查,以确保需求尽可能完整和一致。因此,操作概念是第一次迭代的产品,而需求则是第二次迭代的主要产品。在第三次迭代中,系统开发产生设计,而第四次迭代能够进行测试。完整的螺旋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完整的螺旋模型

螺旋模型项目从小规模开始,然后探测风险,制定风险控制计划,由此确定下一步项目是否还要继续,然后进行下一个螺旋的反复。螺旋模型第一圈的开始起点可能是一个概念项目,也可能是被舍弃不用的项目。螺旋模型的每一次迭代都根据需求和约束进行风险分析,以权衡不同的选择,并且在确定某一特定选择之前,通过原型化验证可行性或期望度。当风险确认后,项目经理必须决定如何消除或最小化风险。

螺旋模型的每一次迭代都包含了以下六个步骤:

(1)决定目标,替代方案和约束。

(2)识别和解决项目的风险。

(3)评估技术方案和替代解决方案。

(4)开发本次迭代的交付物和验证迭代产出的正确性。

(5)计划下一次迭代。

(6)提交下一次迭代的步骤和方案。

螺旋模型随着项目成本不断增加,风险逐渐减小。在每次迭代结束后都需要对结构进行评估和验证,以帮助软件开发小组加强项目的管理和跟踪,当发现无法继续进行下去时,可以及早地终止项目。

同其它生命周期模型相比,螺旋模型比较复杂。螺旋模型的特点鲜明。每一圈是一个阶段,每个阶段里又有一些活动。阶段可分为操作的概念、软件需求、产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集成和测试、验收测试、实现。活动包 括需求与计划、风险分析、设计与制作、用户评价。螺旋模型为软件项目的管理人员及时调整决策提供了便利,从而降低软件开发的风险。

螺旋模型支持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用户可能会不断修正原来提出的需求,甚至可能增加新的需求。为了适应这种情形,原形的总体结构、算法、源代码和测试方案都应该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和可修改性。在螺旋模型中,需求分析和软件实现是互相依赖、紧密联系的。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依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需求规格说明来进行软件实现;实现过程中,又对需求规格说明进行精确,结合新发现的需求和用户提出的新的需求对需求规格说明进行修改。需求规格说明是用户和软件开发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基础。螺旋模型要求用户不断为原型进行评估,用户关于原型的意见对后续软件开发起决定作用,用户参与到软件开发的所有关键决策中。螺旋模型有助于提高所开发的软件产品的适应能力,这种模型强调原型的可扩充性和修改性,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一直存在原型的进化,这就要求软件开发人员考虑到未来所有可能的软件进化,设计出易于扩充、易于修改的软件产品。

螺旋模型有许多优点:对可选方案和约束条件的强调有利于已有软件的重用,也有助于把软件质量作为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目标;减少了过多测试(浪费资金)或测试不足(产品故障多)所带来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在螺旋模型中维护只是模型的另一个周期,在维护和开发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风险分析可使一些极端困难的问题和可能导致费用过高的问题被更改或取消。

螺旋模型并不完美,主要优势在于它是风险驱动的,但是这也可能是它的一个弱点。除非软件开发人员具有丰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和这方面的专门知识,否则将出现真正的风险:当项目实际上正在走向灾难时,开发人员可能还认为一切正常。因此,需要开发人员具有相当丰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和专门知识,还需要管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专注及有管理经验。而且螺旋模型要求用户参与阶段评价,对用户来说比较困难,不易取得好的效果。过多的迭代次数会增加开发成本,延迟提交时间;并且在迭代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标识重要的客户需求和关键的改进点,就会在人力、财力和时间方面引起无谓的损耗。

不是任何软件都可采用螺旋模型进行开发的,螺旋模型主要适用于内部开发的大规模软件项目。如果进行风险分析的费用接近整个项目的经费预算,则风险分析是不可行的。事实上,项目越大,风险也越大,因此,进行风险分析的必要性也越大。此外,只有内部开发的项目,才能在风险过大时方便地中止项目。

在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很多东西前面无法计划的情况下,一般尽量采用螺旋模型,并且开发者必须精通风险分析和风险排除方面的知识及经验,这样,使用螺旋模型才会获得成功。

3、结束语

风险分析概念范文第3篇

研制和操作各个阶段的管理决策,决策问题包括设计替换、危害优化和减少风险方案的选择;②必须针对各个项目采用与之相适应的风险分析方法,灵活、综合使用各种风险分析方法;③先用定性分析方法(如危险分析、FMEA),在定性方法不能精确描述风险时再用定量风险分析方法;④必须逐步采用新的定量风险分析方法,并与旧的定量风险分析方法的分析结果对比,然后进行综合评价。所使用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⑤应跟踪、评价和记录各种减少风险的方案,如果实践证明这种方案不可行,应采用其它风险减少效果好的方案,应收集各种元件每次风险分析数据供下次使用。

欧洲空间局(ESA)的风险管理

因此,ESA在标准中(PSS-O1-401)规定进行定量风险分析应说明用于风险评价的数据源的主、客观性,并加以分类。用于风险评价的数据源有:①专家经验数据(完全主观的);②相似工程中获得的数据(部分主观);③从过去产品中得来的数据,如通用零件数据(客观);④直接从相关试验中获得的数据(客观)。同时还应考虑如下因素,鉴别所用数据的可信度:①专家的数量与类型;②试运行数;③与系统正常使用有关的数据量。应规定一个可接受的最小数据置信水平,由此来决定哪些数据可用于分析,应使用所有的可接受数据(无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应考虑独立的风险参数和主、客观数据的置信水平,应给出分析结果数据的置信水平及其主、客观性质。ESA还制定了降低风险的准则:①在保证系统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合理和符合实际地减少风险;②系统风险不应超过由相应系统环境引起的风险。项目经理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性采取相应的降低风险措施[9]。

我国航天试验的风险管理现状

风险分析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卫生检疫 风险分析 中东呼吸综合征

1 卫生检疫风险分析的概念

风险分析是近年来从其他领域引入公共卫生领域的一种新的理念,主要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三个组成部分。在口岸卫生检疫工作中引入风险分析机制,目的是找出影响口岸卫生检疫的各种危险因子,通过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建立风险评估体系,采用定性或定量方式确定危害等级或危害程度,在预警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按照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卫生检疫措施及分级监管模式,有的放矢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传入,提高卫生检疫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服务于检验检疫系统“大通关”战略推进和国际贸易交流发展需要。

2 卫生检疫风险分析的价值

2.1 加强疫情防控的需要

当前,全球各类传染病疫情疫病频发,传染病入侵形势严峻。随着对外贸易发展和国际人员往来不断快速增加,许多外来医学媒介生物传入我国,造成大量的健康损失和疾病负担。在各种风险频发的情况下,加强风险分析,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和控制工作。

2.2 人力资源有效利用的需要

而船舶卫生检疫业务量激增情况下,国境卫生检疫人力资源相对不足,更应该变当前的被动式船舶卫生检疫模式为主动模式,通过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提高工作效率,由原来的船舶到港后登轮实施检疫、发现问题,转变为船舶未到港前进行风险评估,对高风险的船舶重点检疫。通过风险分析,集中力量,将紧缺的人力资源有针对性地对风险性高的交通工具、人员加强检疫与卫生监督管理,避免人力和资源浪费,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 效性。

2.3 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和国际卫生港口建设的需求

按照《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要求,口岸当局需要具备的6个方面核心能力中,对所发现的公共卫生风险快速进行危害程度分析评估是加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关键环节。因此,在口岸卫生检疫工作中引入风险分析方法是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和促进卫生检疫事业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3 卫生检疫风险评估常用技术方法

3.1 经验分析法

经验分析法又称实践分析法,是风险分析理念引入卫生检疫工作时最常运用的风险评估手段。通过清晰、直观的列举卫生事件的表观因素来寻找风险因子的所在,对各个风险因子指标进行定性的指认和分析,从而各个击破、提出针对性的卫生检疫和监管措施。

3.2 矩阵分析法

矩阵分析法又称评分问卷法。采用矩阵分析法进行卫生检疫风险评估时,按照风险分析原理设计研究内容后,选取科学、重要、相对独立且易于评价的指标作为待研究的风险因子。之后,采用问卷形式对风险因子可能性水平等级分别进行考评和打分,并结合风险权重系数计算得出各个风险因子评分及占总评分的百分比,将风险因子评估结论划定为“可忽略的”、“较小的”、“中等的”、“较大的”和“灾难性的”五个层次,结合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绘制矩阵,最终判定研究卫生事件的风险级别为“极严重风险”、“高危险度风险”、“中等危险度风险”和“低危险度风险”。

3.3 专家咨询法

专家咨询法,又称德尔菲法,是建立在理论流行病学原理基础之上,采用专家排序法建立口岸卫生事件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并依次建立了数学模型,在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及传染病检疫控制等多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

3.4 循证医学分析法

循证医学是审慎地、客观地应用目前可获取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研究者专业技能和长期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将循证医学的理念引入到口岸卫生事件研究中,对具有相同目的且相互独立的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 和定量分析。

4 风险管理与风险交流

风险管理即根据各种风险因子危害性风险评估情况,制定风险对策和备选方案。风险管理的内容分风险评价、风险管理策略、执行管理决定以及监控和审查。实际工作中,既根风险评估结果,采用针对性的疾病防控措施与个人防护措施,保证传染病得到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交流是在风险评估者、风险管理者和其他相关团体之间进行的一种关于风险信息和意见交流的互动过程,是贯穿风险分析过程始终的重要环节,对风险分析的准确性、合理性发挥重要的协调作用,并保证风险分析工作顺利开展。在日常工作中,检验检疫系统通过建立内部疫情会商制度、快捷的信息报送制度、完善的联防联控机制以及有效的宣传机制,充分发挥各层次、多部门的沟通交流和协调作用。

5 以中东呼吸综合征为例开展风险分析

5.1 收集疾病资料

在收到《质检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口岸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工作的通知》(质检办卫〔2015〕607号)文件后,工作人员立即收集疾病资料,明确疾病基本特征、流行区域、防控特点。通过收集资料,明确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是一病毒,由该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中东呼吸综合征”。单峰骆驼目前被怀疑是人类动物源性感染的主要来源。该疾病的潜伏期为2天至14天,典型症状表现为急性呼吸道感染,起病急,高热(可达39℃-40℃),可伴有畏寒、寒战,咳嗽、胸痛、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重症病例在肺炎基础上,可很快发展为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多器官功能衰竭,部分病例可出现肾衰和死亡。个别病例(如免疫缺陷病例)可能有腹泻等非典型临床表现。继发病例病情相对较轻,或为无症状感染。目前对该病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主要对症治疗。同时,该疾病的主要流行区域为韩国,福州保税港区有来往韩国的定期航班,故需对该疾病开展风险分析。

5.2 进行风险分析

5.2.1 选择风险分析方法

通过经验分析与专家研讨,确定使用矩阵分析法,对疾病进行风险分析。根据《质检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口岸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工作的通知》(质检办卫〔2015〕607号)、《闽检卫函[2009]981号关于转发

5.2.2 可能性分析

按照中东呼吸综合征在本口岸传入的可能因素进行列项制作表1所示,之后按照影响因素严重性、可能性大小,从低到高在0-3范围内进行评分,经评估,影响因素总加权评分占最大分值的百分比49%,可判定中东呼吸综合征发生的可能性水平分级为“可能”。

5.2.3 危害严重程度分析

按照中东呼吸综合征在本口岸传入后带来的危害性进行列项制作表2所示,之后按照危害严重程度、风险系数,从低到高在0-3范围内进行评分,经评估,中东呼吸综合征在本口岸爆发影响因素总加权评分占最大分值的百分比72.22%,可判定中东呼吸综合征发生的危害水平分级为“较大的”。

5.2.4 风险评价

根据本口岸中东呼吸综合征传入风险的可能性、危害严重程度水平等级,采取风险水平矩阵分析法表3所示,评价本口岸中东呼吸综合征传入的风险水平。通过矩阵分析法,结合疾病可能性评估结果与危害严重程度分析结果,可判定中东呼吸综合征风险评估结果为“极严重风险等级”。

5.2.5 风险管理措施

(1)加强登轮检疫查验。1)对来自韩国的航班实施登轮检疫前,检疫人员需要求船员做好体温自测并上报体温检测结果,入境船员如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急性呼吸道症状,入境时应当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报。入境后2周内出现上述症状者,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并向医生说明近期旅行史,以便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2)检疫人员登轮前需按一级防护做好个人防护措施。3)登轮检疫时对来自韩国的入境人员加强体温监测、医学巡查等工作,对申报或现场查验发现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急性呼吸道症状的人员要认真排查,对发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或受染嫌疑者,及时按规定程序采取医学措施,并移交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同时做好对有症状者的采样力度,做好病原体检测工作。4)加强对入境交通工具的检疫和卫生处理工作,根据国外的疫情发生情况确定重点航班,必要时可以对所有来自染疫地区的入境交通工具进行预防性卫生处理。(2)加大与地方卫生部门的信息通报机制,由福清市卫生局及时通报疫情进展情况,第一时间获悉周边疫情动向。(3)加强口岸各单位的预防措施力度,与各兄弟单位合作做好预防工作。(4)结合本港区特色,编制防范中东呼吸综合征应知应会手册,针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危害及预防措施进行宣传教育并可在现场开展防病宣传教育和咨询,消除大众对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恐慌心态。(5)密切关注风险的发展变化,密切关注国内外各类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信息,分析其对口岸的影响程度,并及时做好防控措施的调整。

参考文献:

[1]裘炯良,郑剑宁,颜艳,等.集装箱检验检疫风险分析系统的设计[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05):469-472+475.

[2]黄健华,王康琳,王保刚,等.风险分析法在首都机场口岸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国境卫生z疫杂志,2011(05):404-407.

风险分析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 投资 融资 风险 探讨分析

一、电力企业投融资及风险分析

电力企业的投融资是指通过整合企业资金及管理进行项目开发,使开发阶段的项目获得快速增长,然后进行投入运营或产权交易等形式来确保预期利润的实现。风险分析的内容是处理在投融资活动中遇到的一切不稳定因素。风险分析是一种问题处理方法,风险的识别、估计及控制处理是风险分析处理问题这个过程的构成元素,其分析的对象是投融资中的技术、商业和经济行为。另外,还要考虑国家的政策风险。

二、电力企业投融资的风险因素分析

电力企业投融资中的风险主要产生于电力技术演变为商品化的过程及单个商品到大规模差异性经济规模化这两个部分, 在这两个阶段里企业面临的风险呈现出不同的性质与状态。以下是电力企业在这两阶段里产生的若干种风险:

(一)国家的政策风险

目前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许多电力投资项目长时间处于前期项目阶段而得不到国家的核准,浪费了大量的前期费用资金,待到国家核准项目开工后,极大地增加了电力投资成本。另外,国家的电价政策、货币政策等等都给电力企业投融资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二)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电力企业在项目运行中由于技术上的掌握力度不足而面临可能失败的风险。电力企业面临技术风险的严重性, 是由施工人员所掌握的技术水平及质量来直接决定的。电力企业职工构成的技术体系,是企业所具备发展能力的体现。企业管理者必须明白虽然学习并掌握新型的技术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及风险,但是在掌握之后,必定会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及经济效益。

(三)建设风险

建设风险在电力企业的投融资风险分析与评估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是否能够合理的分析并解决在投融资过程中存在的建设风险,将会直接影响其是否能够顺利的开展建设并投入运营。电力企业自身人员所掌握的知识结构、所拥有的科研力量及经费、科技信息化水平等都是影响电力企业建设风险的根本因素。

(四)成长风险

电力企业在投融资活动中存在着很大的成长风险,国家现行的税收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及货币政策,电网的健全性、时效性,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等都会对企业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电力企业是否能够把握适宜的条件,给自身企业的成长创造机会,将决定企业能否获得更多的投资及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五)管理风险

电力企业的经营理念、整体员工及管理者的素质、服务体系及管理体制的完整程度都是电力企业在投融资风险的引发因素。电力企业必须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注重经营管理的水平及质量,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并规范化企业的管理。

(六)生产风险

电力企业在投融资过程中生产风险的影响因素:资金的投入、基础的设备、职工掌握的技术能力等。生产风险是企业启动投融资活动最初遇到的问题,也是企业能够正常运营的前提条件。

(七)市场风险

当今世界的竞争环境日益紧张,也给电力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市场风险。企业在寻找目标市场的时候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电价政策、电网运行状况及经营中的竞争力、市场环境等一系列的竞争因素及传统的文化与社会观念等都能会给电力企业设下很多的发展障碍。企业的市场风险将会直接影响其最终目标的实现,也是电力企业能否获得预期效益的前提保证。目前居高不下的煤价成了火电企业投资的最大的市场风险。

(八)商业风险

电力企业在投融资中的商业风险是指在电力日常生产及电网运行经营中无法实现预期最低利润价值的可能及风险。引发商业风险的因素有:电力企业的发展战略偏离实际情况,管理措施没有契合电网消费者的需求,企业不具有先进的科学及人才体系,开发新技术的能力不强, 电力基础设备及配套设施薄弱,电网的运行效率和服务体系质量低下,经营管理策略失当等。避免商业风险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拥有长远的目光及综合实践的应用能力,能够有效把握多方面的信息,及时采取适宜的措施解决可能遇到的一切风险。

三、电力企业投融资风险的根本要求

我国电力企业的投融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生产技术与资金的合理的周转形式,其模式的运行应该在金融机构、风险投融资公司、政府与技术研究单位的共同参与下来展开。电力企业投融资风险的分析一定要结合企业的环境及自身情况来进行。在投融资项目的选择上,必须依据科学的分析结果来进行筛选,向具有潜在发展空间的项目投入适当的资金,并通过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来增加预期利润的附加值。 电力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投融资过程中的风险:设立专业的机构对预期风险进行及时的分析与评估,扩大投融资风险的资本市场, 培养高技术水平的经营管理者及金融人才,创新引入新型的技术,不断完善企业自身的管理及监督机构。

我国电力企业在投融资活动中的风险分析及评估意识不足,没有具备科学系统的研究形式。电力企业在选择投融资项目时,没有对各种风险进行深入的可行性分析,对风险情况无法使用高效的分析评估模式,还一直停留在落后陈旧的敏感性分析模式中。电力企业必须意识到风险分析与评估的重要性,主动学习使用合理的模式解决投融资中的风险,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贾正源,田丽,洪浩林.基于EVA模型的电力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分析[J].财会通讯,2009,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