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教育资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教育资源概念界定
教育资源指在教育系统中,社会所提供的一切条件的总和[1]。通常,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环境资源三大方面。教育资源分为有形教育资源和无形教育资源两种。有形教育资源包括:学校建筑设施、学校教职工队伍等;无形教育资源包括:办学理念、教育政策、社会教育环境等方面。教育资源是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为保障学校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过程中所投入的一切要素和条件。
二、闲置教育资源的界定
现有的文献看,教育资源闲置界定尚不明确。已有的研究中教育资源的闲置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在政府对教育产业投资垄断机制下,因缺乏竞争和淘汰机制而造成的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的闲置[2]。另外则是在国家集中办学政策影响下,因学校网点重新布局而被撤并不用的教育网点的闲置[3]。教育网点一旦被撤并,很少再投人到教育中,如校舍建筑、校园等固定资源。代课教师随着网点的撤并无法融入新教学点而离岗,师资流失。本研究将教育资源的闲置界定为教育资源完全或部分没有发挥教育功能的状态。闲置的教育资源分为三类:一是完全无法再进行投入的,比如完全破旧的校舍;二是再利用程度适中的,例如房屋需要修葺等;三是利用程度较高的资产,比如地理位置优越,设施齐全的校舍。
三、闽东畲族村落小学闲置教育资源现状
闽东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地,畲族人口达18万,约占全省畲族人口的1/2、全国畲族人口的1/4。福安地处闽东地理中心,是全国畲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县级市。本研究基于对福安市畲族村小学闲置教育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闽东畲村小学闲置教育资源情况。走访福安穆阳的南山村、溪塔村、双溪村、黄儒村、咸福村、蟾溪村等村落。南山村位于穆云乡中部,全村户籍人口872人,其中畲族673人。外出务工400人左右,经商30人左右,其余务农为主。溪塔村位于穆云乡东边的秀溪河畔,通往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蟾溪石臼景区公路沿线,距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村户籍人口610人,其中畲族589人,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水果种植,盛产刺葡萄。这些村落,原本“村村都有小学”,学校规模最大时,学生人数有一两百人。随着生源的减少,这些村落的学校如今都已闲置,有的教育资源得到再利用,有的却无人管理,任由荒废。
(一)小学闲置教育资源利用情况
1.资源的再利用村委楼。很多地方将闲置的校舍改建为村委楼,比如我们走访的南山村和咸福村。改建后的村委楼设施齐全,有会议室、调解室、主任室等,教室改为卫生室,学校操场用作停车场。也有用作菜园、养猪场,学校闲置的处理不明确,村民便把学校作为菜园和养猪场。黄儒村的闲置小学,就用作养猪场。资源再利用不合理,与教育无相关。文化展馆。溪塔村至今仍然保存完整的畲家风俗,遗存古民居、古亭、古桥,“三月三”等畲族传统节日,唱畲歌,煮乌米饭,畲族表演。溪塔村的民族文化小学闲置后整改为畲族文化展馆。馆内收藏了珍贵的畲族宗谱、畲族传统服饰、银饰以及大量畲巫服饰、法器等。畲族文化展馆为弘扬、传承畲族文化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展馆作为传播畲族文化媒介,颇具文化传承意义。2.资源的闲置由于农村小学远离城镇,商用价值不高,一般是村里进行利用。有的学校闲置后没有得到利用,比如双溪村和蟾溪村的小学至今闲置。无有效维护,无人看管,资源浪费。
(二)学校产权问题
1.学校用地的产权归属。根据我国当前土地制度,无论学校用地是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租用、借用、无偿征用,还是集体经济自愿提供,按照所有权理论,这些土地的所有权仍归农村集体组织,由乡办的属于乡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村办的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4]畲乡几个村落,学校土地均是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无偿征用。因此,学校土地的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使用权则归教育部门所有。2.校舍的产权归属。教育资产产权归属应遵循“谁投资,谁所有”原则。据调查,这些村庄,学校都是教育部门按实际需要在各个村庄建立的。由于出资方是国家,则校舍属于国有财产,产权为国家所属。因此,要将这些校舍挪为他用,须经过教育部门的同意。3.教育设备、资金等产权归属。除去学校用地和校舍外,其余都属于可移动财产,包括各种教学设备、图书资料、桌椅、现金、学校各种收益等资产。据了解,这些经费来源均由国家出资,因此若由这些可移动财产所获得的收益应为县教育部门所有。
四、教育资源闲置的原因
(一)村民进城务工,造成生源减少,师资流失
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部分儿童随父母进城就学。学生转移,学校布局也随之调整。为了节约成本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一些生源较少的学校撤并,南山小学就和咸福小学合并过。由于学生人数少、学校进行合并,农村教师资源也慢慢流失,有的教师调离,有的教师转业。
(二)畲村相对封闭,经济欠发展
福安畲族普遍居住在经济较差的山区,以农业为主,农田以山垅田、梯田为主且分散不集中,所生产的农作物,自给自足。由于畲族村落地处山区,地理环境差,缺乏办工业的基础条件,经济难以发展。因此,村里大多数中青年只能外出打工。村里劳动力少,经济发展更加缓慢,外出人口也就进一步增多。
(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乡差距大)
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城乡教育资源分配显著不均。农村、城镇教育基础设施相差甚远。城镇学校的基本设施都能达标,而农村办学条件差,教学设备少,大多数学校无图书室,图书的数量相当少且破损严重。农村教育水平较低,教学设备落后,导致学生在学业成绩、综合素质等方面发展不均。因此,在家长的能力范围允许下,家长倾向于把孩子送到教育条件更优越的城镇学校。所以,城镇、农村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了农村小学生源的大量流失。
五、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浪费
调研发现,畲村小学存在大量教育资源浪费的现象。畲族村落中闲置的校舍多数挪为他用,部分则遭遗弃或无人看管。以穆云乡南山畲族村为例,村里尚有一所小学,该小学包括宿舍、操场、教学楼等教育基础设施。该校除教学楼改用为村委楼及其附属设施卫生所和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设施以外,其余的基础设施大部分闲置。而在改建村委楼的过程中,教室的桌椅大量烧毁,部分搬至咸福小学,操场则成为了公用停车场及放置杂物的场所。
(二)学生就学不便
由于大量畲村村民携儿童进城务工,畲村生源逐步减少,原有的学校被迫停止办学,村里部分留守儿童只能前往镇上的小学就读。由于畲村与城镇距离较远,大部分儿童选择寄宿,这不仅难以得到父母的照料,而且增加家庭负担。少部分的儿童选择走读,路途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时刻威胁着儿童。此外,儿童的户口也成为进城上学难的一个问题。
(三)开发利用方式单一
人们的开发利用意识薄弱是导致教育资源无法再次合理利用的主要原因。目前闲置教育资源的主要利用方式是将学校改建为村委楼,将其作为场地利用。校舍表面上的使用功能发挥,其潜在价值消失,在开发利用上,专业指导少,造成了畲村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单一,进而导致教育资源利用方式单一。
六、关于资源再利用的几点建议
(一)开展教育新模式——“自然课堂”
笔者认为可以将闲置的校舍作为一个传承畲族文化的基地,发挥再教育功能,畲族语言、服饰、节日、婚丧习俗和图腾信仰等民族特色,可以立足于本土资源,进行挖掘和整理,利用外物来推动畲族文化的传播。一、“畲语教学”。聘请村中长者担任“教师”,还原畲语,挖掘和利用有价值的畲族文化符号。二、文物区。呈现畲族的农具、妇女的头饰、彩带等物品,结合专门讲解,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畲族的历史,服饰的变化等;三、畲族医药。开设医药保健区,倡导绿色生活。
(二)发展乡村经济,复原乡村学校教育
1.发扬传统文化,开发畲族乡村游南山村平面布局类似凤凰,承载着文化内涵。发展南山村经济可设置露营基地,住宅区可以将民俗建筑修整成农家乐,休憩玩耍之用。溪塔村、虎头村、南山村,均位于国家5A自然风景区——白云山的景区入口处,游客量大。特殊节日举行活动吸引游客,例如“三月三”乌饭节,带领游客学唱畲歌,跳畲舞;二月十二虎头桃花节,吸引游客来观赏盛开的桃花,打响畲村旅游产品。2.把握地理优势,挖掘潜在资源,推进畲村产业化建设溪塔村有着“南方葡萄园”的美誉,以刺葡萄为主,南山村以水蜜桃为主,这两个村落都发挥着其丰富的土地资源,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专业化发展模式。但是这两个种植业都受到季节的限制,且销售渠道多为零散销售。发展畲村的经济必须推进畲村产业化建设。从其种植、生产、销售等形成产业化,提高经济效益。畲族千百年来“只望青山而去”的游耕迁徙定律,奠定了“以山为基”的地理分布格局。众多分散的畲族小聚落几乎囊括了我国东南山区的主要山系。笔者所调查的南山村、溪塔村等村庄依傍闽东地区的白云山,处于“南方林区”。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当地生态及市场需求等,从以下方面发展:(1)种植业,例如茶叶、油桐、药材等;(2)特色农产品的加工,如毛竹、果汁等。
(三)旧楼翻新,危楼改造
在闽东畲村的走访中发现有部分的小学教学楼已经出现不同的裂痕,安全性较低。笔者认为,如果要吸引进城务工的畲民子女再回到畲村学习,其首要任务要保证教学场所的安全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条例》都强调校舍和学校环境的安全,所以要使畲村教育状态回转,保障学生安全是前提。
七、结语
随着基础教育深入,教育资源在小学教育发挥重要作用。小学是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资源的利用情况则是学校及地区教育现状的有效反映。笔者经过实地调查,对闽东畲族村落小学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进行现状分析,提出相关的对策。此研究力求引起社会对畲村闲置教育资源的关注,将教育资源与村中经济发展相联系,力求发挥教育资源再教育的作用,带动畲村的发展,弘扬畲族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徐娜.重庆市兔家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现状调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2]袁振国等.发展我国教育产业政策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7.
[3]范先佐等.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结构研究—基于对中西部地区省区各县市各乡镇的调查与分析[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21.
【关键词】 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教师观念;技能培训;学以致用
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是有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弥补自身不足,加快农村学校发展的需要,是整合优质资源为农村教育服务的需要。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目的是大力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逐步缩小教育的地区差别。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的实施,为学校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效益提供了条件,为学校步入信息时代提供了最佳的机遇。对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为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引进先进的课改理念,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及提升现代教育教学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让现有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益让远教资源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1 加大力度,转变教师观念
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转变教师观念,要使广大教师感到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到这是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能否适应21世纪需要的大问题,从而能自觉地改变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积极、自觉地去学习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加强对教师的技术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教师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教育,鼓励教师自主创新,打破传统教育技术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分界,根据教学需要寻找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的途径,实现教育手段、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目标的整合。
2 加强教师技能培训,提高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立足学校实际,培养一支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关键。有了设备,没人用,一切都是空的,但是目前农村中小学大多数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不高,多数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固守老一套粉笔加黑板的方式,连投影仪都很少使用,对计算机甚至有畏惧感。因此,只能立足本校,自力更生,通过培训,建设一支适应信息化技术的教师队伍。
3 学以致用,边用边学
教师结合学校的课改和教研工作,有选择性的搞好课题研究,远教资源对教师的课改及教研提供了信息支援,这对提高教师信息化技术和教学水平,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无疑提供了物质保障。教师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媒体展示和动画,优化教学结构,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烘托场面,以生动有趣、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环境,将学生引入学习情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场景的改变,把学生带入新的情景中,使学生感到是在观看动画片,通过欣赏情景,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学习的内容。既创设了学生乐学的环境,又使教师教得轻松愉快,并掌握了媒体技术的组合,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根据自己任教学科和教学内容,游览下载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和因特网上所提供的外地优秀教师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强化自身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用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来进行教学设计,选用切实可用的教法,编写适合学生实际的教案,增加授课的广度与深度,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能力 远程教育在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相关问题研究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影响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初探 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的作用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教学模式研究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西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研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工作对策研究 基于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学案导学模式研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整合物理教学 农村远程教育条件下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探讨 甘肃省靖远县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调查研究 西北藏族地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及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培训有效性的量化研究 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研究 中小学教师教育叙事研究的反思 中小学教师教育叙事研究的路径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网页格式)、.JPG(图片格式)等通用性比较强的格式。以基本资源中课程概要资源整合标准为例,详见表一。
拓展资源的首要标准为涉及的媒体素材、教学课件和演示文稿等遵循基本资源建设技术要求,要与教学活动相适宜;拓展资源应具备高利用率、塑造性强和易变通性的特点;多媒体及新技术的使用界面设计要尽可能地便于用户操作。在统一的开发和整合标准下,规范管理中小学教师资源,使中小学远程教师资源适应更多的网络平台,与此同时,也有效减少和剔除无效的教师资源。
3.为提高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实行分级整合资源。本文建议将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资源按照国家级、省市级和高校附属学校三级整合。先整合高校附属学校关联性较强的中小学教师教育资源,再整合省市级关联性较强的中小学教师教育资源,最后将整合后的两级资源汇总到国家级,同时保留省市级和高校附属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教育资源,这样不仅解决了教育资源重复开发的问题,而且通过采用超链接技术将特色和优势教育资源充分共享,提高了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
四、总结
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具有信息量大、种类多等特点,现有分散管理和存储模式已不能满足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另外,教育资源重复建设,也造成人力和财力的极度浪费。为满足中小学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的需求开展深入调研、为提高资源共享性规范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资源整合标准、为提高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实行分级整合资源等措施的实施,不仅满足中小学教师对教育资源需求持续增长的实际需求,而且实现了中小学教育资源的高效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袁军.安阳市殷都区中小学学校体育资源整合和区域合作问题的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10.
一、灵活运用优质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就如一条五彩的飘带。如果它能始终贯彻于整个课堂,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是可想而知的,这堂课的成功与否也就一目了然了。优质教育资源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它通过多媒体的音、像画面,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入境动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感受中学习知识,大大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可见,优质教育资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师益友,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从内容、形式、方法、插图及装帧设计等方面都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为宗旨。它全部采用卡通式插图,色彩鲜艳,图文并茂,装帧设计精美。如果再配以音像,让画面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优质教育的开设就如及时雨一样给我们小学英语乃至整个学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整个农村小学教育实现了一次跨跃。正是这新鲜血液的灌溉,使我们的课堂真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课结束,趣延伸”的效果。
二、巧妙运用优质教育资源,突破教学重难点
采用任何一种教学手段,其主要目的都在于突出、强化教学重点,突破、解决教学难点,运用优质教育资源辅助教学也不例外。英语的特点之一是形象性,它恰恰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学生无法完全在适当的英语氛围中去学习,去体验。课堂上只能提供相对真实和模拟出的现实生活情景。优质教育的媒体资源能充分展现多样、生动、有趣的现实生活情景,有利于沟通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变静为动,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理解,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例如:***老师执教的《Seasons》。
T: Can you play basketball, S1?
S1: Yes, I can.
T: Good. When do you play basketball?
S1: I often play on Saturday afternoon.
T: Oh, who do you play with?
S1: My father and my mother.
T: (转向其他学生) Does he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What do his parents like to do?
这时,放一段相应的录像或优质教育资源就会有效地衔接,重难点也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再例如:每一单元的语音训练,这是一个难点。它编排了常见字母组合的发音,用绕口令的形式将含有这些字母组合的单词整合成趣味句子。以前,我们的教学方法只是听录音;现在好了,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打开相关视频,学生既听了录音又明白了其含义,还从中体验到快乐。在学生通过仔细听录音和观察单词的结构的基础上来发现读音规律,然后,老师鼓励他们找出更多的单词来印证发音规律。在学生掌握了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后鼓励他们尝试认读一些未曾学过但符合发音规律的新词,找出相关链接,学生试读。这样,老师省心省力,学生还体验到了学习语音的成就感,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正是运用优质教育的媒体资源动画展现,加深了学生的理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三、恰当运用优质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运用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比“粉笔+黑板+教材+嘴巴”的传统教学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使学生手、眼、耳、脑多种感官并用,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同时,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得到发展。在英语教学中,要体现“以操练为主线”的特点,适时使用优质教育资源,可较快地展示活动过程,展示练习题,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英语课的每一个课型都要求有适当的拓展。这种拓展,要在复习巩固当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新语言、新知识的渗透。这往往是老师们头疼的一个环节。设计好了,能温故知新;设计不好,反而会显得画蛇添足。利用优质教育资源,能很好的解决这一困扰。打开连接,就是资源。你可以尽情地选择、利用:有词汇类、对话类、读写类、综合复习类等等,给老师省去了大量的麻烦和时间。
关键词 蒙蒙汉双语教学 网络 教育资源的图书馆
蒙汉双语教育是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中的一个分支,是蒙古族聚集区中小学特有的教育模式之一。由于时代、地方的不同,语言的轻重主次排位也不一样。根据内蒙古地区农村牧区、蒙汉散杂区、城镇等不同语言环境和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的实际情况,内蒙古地区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模式主要由两种类型:一类以蒙古语文为主,各科尽量用蒙语讲授,汉语文课单设。重点是学习掌握蒙古语言文字,兼学汉语和外语;一类以汉语文为主,各科尽量用汉语讲授,蒙语文课单设。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要使学生达到蒙汉兼通的要求,从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下去掌握共同的民族传统文化成果与现代科技成果。①
1 中小学蒙汉双语教育资源与教育资源库概述
中小学蒙汉教育资源是指存在于互联网上,能够被教育者开发利用的有利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蒙汉双语教育目的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它以蒙族地区中小学为主要建设主体,主要针对蒙汉双语授课中小学教师与学生,为改善双语教学质量、实现双语教育目的服务。网络教育资源库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的信息化手段,对现有的教育资源尤其是蒙汉双语授课中小学教育资源进行分析、归类、整合,最终建成网络化、互动化、多媒体化的共享式教育资源库。②它的特点是对知识的传递可以实现无地域式地共享与互动,对知识的表现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化无形为有形,有效地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就一个比较完善的教育资源库而言,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分为媒体素材库,包括文本库、图片库、音频库、视频库以及动画库;专门的题库;文献资料库;课件库以及案例库。蒙汉双语教学网站的主要功能有:资源管理功能,包括对媒体素材、课件、网络课程等相关资源的查询、检索和更新;系统管理功能,包括对系统安全、网络性能、计费、系统故障等的维护与处理;资源建设与使用交流功能,包括资源更新、异步交流、同步交流、资源定制与反馈等。
2 中小学蒙汉双语教育资源库的方案设计
我们所要建设的教育资源库主要为网络教学应用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方便共享与交流。它的建设标准在《技术规范》与《规范》中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2.1 建立蒙汉双语各类素材资源数据库,用XML语言进行描述
这些素材资源数据库基本参照《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建设,一共有9个这样的数据库,分别对应9类资源(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网络课件、案例、题库、文献资料)。③
XML(可扩展型标记语言)是SGML的子集,它的设计着眼于定义文件的结构与含义。它没有特别定义要如何显示文件的内容,允许用户定义自己的标记与属性,进而使用这些标记和属性来制作应用程序。此外XML语言可以实现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数据交换,并且能够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处理。④为此我们为每类资源进行了相应的XML描述,包括素材编号、类型、学科(专业)、适用对象、来源、内容简介、关键词、素材编写时间、素材编著者、素材长度等。
2.2 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
一般来说,在资源库建立后用户直接操作的是9类素材数据库,而进行资源交换时,主要操作的是LOM模型。故存在一个将二者自动进行同步的过程。由于所有的资源描述都采用XML语言,所以我们采用JAVA语言编写程序解决同步问题。即所要建立的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
基于中小学蒙汉双语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主要包含用户管理模块、原始教育资源的存储模块和检索与统计模块。用户管理模块负责新用户的注册、用户的登陆及用户信息管理;原始教育资源库的存储模块及自动标注模块负责将预处理后的原始教育资源存储到数据库系统中;检索与统计模块给用户提供教育资源的查询与统计功能。
2.3 教育资源评价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