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的管理职能

会计的管理职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的管理职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的管理职能

会计的管理职能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职能

[中图类号]F23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7)04―0045―02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对于加强财务支出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规范单位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从实践的情况看,确实也暴露出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财务管理职能弱化倾向,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管理职能弱化的表现分析

1、事权与财权相分离,削弱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力度。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在管理上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单位的财权与事权相脱节。由于实施集中的会计核算制度,单位的资金按照规定必须全部纳入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核算,财务管理的权限也发生了部分转移。尽管在进行此项改革时一再强调不取消单位既定的财务管理自,但由于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上的不可分割性,这种权利的保留实际上也是“名存实亡”,从而使单位在管理上积极性逐步丧失,而单位仍需对本单位的事权负责。这种财权与事权的脱节所引起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第一,单位组织日常工作的效率低下。单位的财权是实现单位事权的重要保证。在单位财权与事权统一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运用财权以实现事权上的完整性与高效率,同时也能够充分调动单位工作方面的积极性。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以后,由于财权的上移,各单位处理事务的积极性明显降低。由于担心未来报账的困难,在工作中存在着较强的畏难情绪,甚至出现无人管事与干事的现象,更谈不上工作效率的提高;第二,单位对资产的管理职能弱化,资产流失与浪费现象加重。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多数为机关、事业单位,由于非营利组织的资产具有很大的消费性,所以在管理上的难度也显得更大一些,若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资产浪费与流失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实行集中的会计核算,势必形成会计核算游离于单位资产管理之外的局面,使本来就面临困难的资产管理“雪上加霜”。

2、职能定位不清,造成财务管理工作责、权不明确。目前,会计核算中心的建立定位于在上级主管单位统一领导及管理之下,其职能一方面表现为对纳入会计核算中心进行集中核算的单位提供优质、全面的会计核算服务,另一方面,通过集中核算实行资金统筹统管,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但是,就财务管理职能的如何定位却仍然滞后。会计核算中心和核算单位在实施集中核算的条件下,各自的财务权限怎样界定尚不明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互相依赖,出了问题又相互推诿。

3、对单位业务活动的绩效缺乏管理和监督机制,降低了财务管理的效益。在进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前,各单位对本单位所开展的业务绩效评价,一般可采取由单位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与财务部门以及相关的社会中介机构齐抓共管的办法。由于现在采取集中核算,使得单位的财权与事权不能挂钩,财务信息也不全面,而会计核算中心又不能及时掌握单位的业务信息,从而难免会在各单位业务的绩效管理上形成盲区,给核算单位加强绩效管理带来障碍,也很难阻止单位对自身利益的不正当追求。同时,会计核算中心对此也显得无能为力,因为它只能在资金管理方面把关,而不可能对形式各异的业务绩效均做出合理、有效地评价。因此,由于缺乏对单位运营资金所要达到目标的直接管理与约束机制,资金使用效益降低。

4、与报账员及单位沟通不够,财务管理工作渠道不畅通。在现有的运作模式下,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单位报账员肩上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但有些部门和人员误认为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财务工作全部交到了核算中心,高水平的会计人员通过择优录用大多进入核算中心工作,报账员没有用武之地了,对单位的贡献也随之减少,于是出现对报账员的工作不够重视,不够支持的现象。如果核算中心不充分注意与报账员和核算单位的有效沟通,势必会影响单位报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使报账员和核算单位对核算中心有不满情绪,不利于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强化财务管理职能的对策建议

1、明确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定位。明确会计核算中心在实行集中会计核算制度的条件下的职能定位,是明确集中核算各方权、责的前提。也是正确处理好会计核算中心与各单位间的关系、明确和细化各部门自身职能的关键。会计核算中心应该在行政上隶属于上级主管部门,在业务上接受上级财务部门的监督与指导,在为单位提高会计核算服务,强化对各单位的财务监督的同时,还要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的职能,为上级部门、单位和其他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当好决策参谋。这样既可避免财政大包大揽现象,又能充分加强各部门间的相互监督。

2、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资金的统一监督和核算,对原来各自为政的核算单位的财务工作进行规范,以防范财务风险。首先,会计核算中心对各核算单位具有共性的,经常发生的业务,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对各核算单位的特殊业务,也要求依照统一的规范开展会计工作。如单位的预算收支管理制度、收支流程的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业务绩效评价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其次,针对资产实物和价值管理分离,资产管理风险较大的情况,建议核算中心与核算单位进一步加强合作与沟通,制定合理的协作办法,定期核对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材料的明细账,确保总账与明细账相符,核算单位账务与实物相符。第三,针对单位财权与事权分离的状况,尽快研究和完善业务绩效评价体系,使其充分调动单位开展业务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3、加强与单位和报账人员的沟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新形势下对财务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对此,在思想上、理论上肯定会出现不同的观点和认识,甚至会引起有关部门或有关人员的误解和不满。这就要求会计核算中心在规范自己工作,注意自身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同时,还应与各有关方面、有关单位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双方的信息传递及时到位,以消除误解,加深理解和沟通。

会计的管理职能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职能;实施

会计电算化是指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处理工作中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具体地说,就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应用会计软件输入会计数据,由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并打印、输出会计账簿和报表的过程。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档案管理之间是相互依存、互为促进的关系,一方面,会计电算化工作拓宽了会计档案的职能范围、提高了会计档案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会计档案管理也对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并为会计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会计电算化环境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会计工作电算化是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与管理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是科技环境与管理环境共同作用于会计工作的结果。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一方面,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效率得到提高。传统的人工记账时期,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会计核算,其中大量重复的劳动是填制凭证、登记各种账簿与编制会计报表;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核算的过程除设置账户与填制凭证是采取人机交互方式外,人工记账时代大量重复进行的登记账簿与编制报表工作主要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会计人员所进行的主要是审核与监督工作。另一方面,会计职能作用形式产生了变化,会计职能的重心由人工记账时期的会计核算转向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监督。由于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预算控制不仅实现了对单位经济活动的“时时监控”,而且还可以打破时间的跨度,完成对历史会计信息的处理与未来信息的分析等工作,较好地协助会计人员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事后考核等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控制工作,从而大大地拓宽了会计监督职能的空间。

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职能的定位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工作的结果(会计档案)具有领域的拓宽性、环境的依赖性与数据易改性等特点,会计电算化虽然有助于简化核算过程与拓宽会计监督的职能,但在会计工作质量控制与会计信息安全利用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给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与要求。要解决这一问题,使会计职能适应会计环境对会计工作的要求,就应从调整会计职能人手,将会计职能的行使设置为两个层次,一是由前台工作人员行使对经济活动的核算与监督职能,完成对单位经济业务的处理工作,二是由后台工作人员行使对会计工作的再监督职能,完成对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与信息利用工作。会计档案作为记录会计工作过程与反映单位经济活动状况的证据,既是联系会计工作前台与后台的纽带,也是实现会计质量控制与会计信息利用的主要途径。因此,同传统手工记账时代的档案管理职能相比较,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的职能主要应突出它的两大功能。

1.会计质量控制关口的职能

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建立一种内部制约机制,及时预防“差错”与“舞弊”行为的发生,会计档案管理的主要职责是要留下包括“差错”与“舞弊”行为在内的经济业务记录与会计工作痕迹,并通过相应的事后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并中止上述行为。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管理首要职能是实现档案归集关口的前移,确保会计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反映经济业务与会计工作的本来面貌;其次,要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实施结果纳入档案管理的范畴,把事后监督信息定期反馈到会计工作前台,同时真实记录信息反馈与信息处理的过程。

2.会计信息利用窗口的职能

由于计算机中的数据文件是动态的,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因此,会计档案利用的首要任务是要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进行数据备份,并定期将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档案要素复制到磁介质上,与相关的文字材料和电子文档等一同归档,保证归档资料的完整性,为实现档案数据的综合查询与有效利用奠定基础。其次,要运用相关的统计分析方法,根据单位经济业务的分类,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并通过对会计档案的编研,以财务年鉴等方式形成有价值的会计信息,防止保存档案信息的载体失效而使重要的会计信息丢失。

三、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职能的实施

要实现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的各项职能,必须从观念、制度、手段与人力等方面入手,才能确保会计档案职能的实施。

1.更新档案管理理念

首先,要克服传统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错误观念,纠正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错误做法。比如:重凭证、账簿管理,轻辅证材料管理;重纸质实物档案管理,轻磁性介质档案管理,重档案移交后续管理,轻前台会计工作的档案管理,重一般档案的统一管理,轻专门档案的专门管理。其次,要将先进的档案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理论和管理成果应用于会计档案的管理实践,树立会计档案管理的时效性意识、完整性意识、过程控制意识、质量保证意识、妥善保管意识与有效利用意识。

2.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档案管理应从严密、有序与规范的要求出发,充分重视制度建设,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与会计电算化环境档案管理的要求,积极推进会计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与现代化工作。要建立会计档案入库前的审查制度,加强前台会计工作的会计档案管理,确保入库会计档案的质量;要建立会计档案查询、对外借阅、复印等内部控制制度,防止档案资料的遗失与泄密,确保会计档案的安全,要加强对有保存价值与利用价值的辅证材料以及磁性介质会计资料的管理,防止磁性介质档案信息的失效,确保会计档案的完整。

3.强化档案管理手段

随着新型存储介质的不断出现和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档案载体,新型载体与传统档案载体在形成介质、利用方式、存储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以新型档案载体为对象的会计档案,将是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形式,它不仅要求有效地保护档案载体,还要确保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性、真实性与完整性,这就给会计档案的管理手段与管理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档案管理部门只有将当代先进的技术设备、技术手段与技术成果引入档案管理实践中,才能满足新型档案载体管理的要求。

会计的管理职能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能转变;核算型;管理型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并随着经济管理的发展不断完善。会计的目标主要包含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目标和财务数据核算目标。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关系的复杂化,单纯的核算型会计已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会计职能的内涵不断得到扩充,管理型职能更能够强化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职能作用,因此,会计职能由核算性向管理型的转化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

一、管理职能型会计与核算职能型会计的区别

从职能作用的角度来看,会计的核算性职能是指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会计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给有关部门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核算职能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为经营管理者提供会计信息,为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提供服务,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特点。会计的管理型职能是指在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这两大基本职能之外,扩展出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控制和会计控制的新职能,强化了为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信息提供功能,能够更好的为企业加强经营核算工作服务,保证了投资者投入资产的安全完整。

从时间概念的角度来看,核算职能主要反映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对过去经济数据的纪录和处理。管理职能与经济各项经济活动同时进行的,涉及到活动中各个环节,事前、事中、事后管理都纳入其中。会计的管理职能将管理与会计系统进行有机的结合,从中体现出的预测经济前景的作用能够更好的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制定实时决策,在对经济活动全程监督与管理的过程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最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管理型会计的职能分析

管理会计主要是利用有关信息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经济活动,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管理型会计对于企业来说,不仅有利于增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更有利于企业在保证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预测经济前景

管理会计相对于财务会计的“记录价值”来说更侧重于“创造价值”。由于管理会计渗透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既是对过去经济数据的解析,更是对企业经济前景的预测。管理会计将财务资料作进一步的加工,使之更好地满足划未来的需要。会计的管理职能体现在通过及时修正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得企业的经济活动严格按照决策预定的轨道进行。在控制当前经济活动的同时,充分利用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定量分析,有助于对企业未来经济前景的筹划,帮助管理部门客观地掌握情况,从而提高预测与决策的科学性。

(二)参与经济决策

会计的管理职能与核算职能最大的不同在于赋予了会计参与企业经济决策的权力。管理会计通过为单位内部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策的各种财务与管理信息,来强化单位内部经营管理,最终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随着市场经济关系日益复杂化,企业经营者在做经济决策时已不能采用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的方法,而管理会计参与其中并在经济决策方面发挥其效率,正是理性决策的一种体现。

(三)强化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一种将决策目标具体化的生产计划数量说明的管理活动,既是经营决策的继续和延伸,又是有效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会计的管理职能很好的体现了强化预算管理的功能。传统的财务会计职能只注重事后的数据核算,而管理会计更强调对经济活动事先预算和事中控制管理。预算管理的实施是现代化企业最重要的标志之一,通过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考评、与激励等一系列活动,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三、实现职能变革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

进一步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实现会计职能转变的首要任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目标更加多元化,而会计信息为企业经济活动带来的后果性更加突出,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至关重要。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在保护企业资产和提高经营效率上有积极的作用。企业在设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要在制度中详细列出会计的管理制度和行为标准,明确处罚尺度,要求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内部控制的内容应当包括人事控制、组织控制、财务控制、实物控制四大方面,并且在执行时加强监督作用。

(二)提升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才作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家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是实现会计职能变革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众多,但高端会计人才相对缺乏。企业会计的工作重点始终局限于财务会计方面,机械性完成记账、报账等工作,难以满足为企业经营者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策的各种财务与管理信息的需求。因此,企业内部要积极开展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鼓励会计不断深造学习,并建立激励制度,将学习成果与员工绩效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会计人员参与的积极性。

(三)加强理论体系建设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理论体系建设滞后,但由于管理会计理论与其他管理学科交叉重复,在技术方法上的技能操作远比财务会计复杂。再加上我国大部分科研院校的会计专业主要侧重于财务会计领域,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力量比较薄弱。因此加强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建设是实现会计职能变革中的重中之重。首先,要着力建立起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将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通过将科研院校、协会、学会和企业等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能力框架和工具方法研究。其次,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加快管理会计资格认证制度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建设,探索和优化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会计的管理职能范文第4篇

【摘要】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管理会计是重要的管理基础和参与者,其管理职能要转变、管理内容要拓展、管理观念要更新,以适应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需要。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加速推进,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管理会计是以新兴管理科学为基础,把管理与会计这两个主题结合起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决策与计划提供信息,协助指导与控制,制定激励目标,计量与评价绩效,对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职能及其分析

管理会计的产生晚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两者在各自的职能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管理与决策,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会计核算与会计记录。之所以出现管理会计,是由于在企业的经济活动实践中,传统的财务会计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自身的职能不能够充分满足企业经济管理的需求,而管理会计恰恰很好地解决了财务会计不能实现企业管理的这个“短板”问题。管理会计的产生与不断完善,就是为了弥补财务会计在财务信息分析以及提供相关决策依据等方面的不足。

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包括组织职能、规划职能、控制职能、评价职能四部分组成:

第一,组织职能。其职能主要表现为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制订合理的、有效的责任会计制度和各项具体会计工作的处理程序.以便对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与使用。

第二,规划职能。其职能主要表现为在企业中管理会计发挥着规划经营目标的职能,其职能的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编制各种预算与规划确定的。它应该在最终决策的基础之上,把确定好的有关经济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相关预算当中。

第三,控制职能。主要表现为在企业中管理会计履行着控制经济过程的作用,具体说,就是把企业经济过程的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进行有机地结合,根据提前确定的科学可行的种种标准,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最初计划发生偏差的原因分析.可以及时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第四,评价职能。其职能主要表现为评价与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主要体现在事后根据各责任单位定期编制的业绩报告,将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进行对比、分析来评价和考核各责任单位的业绩,以便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正确处理分配关系,保证经济责任制的贯彻执行。

二、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内容

近年来,企业管理环境以及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内容与传统企业管理会计的内容有着很大的不同。

从成本管理方面来看,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企业产品更多价值都是建立在这种产品自身所包含的市场层面与技术层面的知识和信息。因此,企业必须在知识层面与信息层面增加各种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的投入,这样企业才能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此时现代企业资金投入的重点应该是产品的开发和市场调研而不是生产制造成本。面对这种情形.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应该是产品的研制开发方面而非传统认为的生产制造方面,所以成本管理成了成本计划,不再是成本控制。

为了使会计管理更加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首先要做的是.对管理会计中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进行革命性地变革: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计算将被以作业为中心的作业成本计算所代替。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从而促使相关的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其次,为了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前管理会计的内容可以相应地拓展与调整为以下内容:第一,调整适当的投资规模,借此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第二,定期或者经常性做好市场调研工作,通过提高产品丰富性来达到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的目的。第三,群策群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策略,按照所得大于所费的原则来控制企业的整体成本。第四,通过劳动投入计划的合理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适时调节来降低企业的成本。

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评价与分析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在于决策,而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为企业领导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决策的层面上,传统的管理会计在进行决策分析时注重把模型运用和结果计算放在首位,而忽视模型运用的前提分析和结果计算的取数过程,以致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取数分析的过程比结果计算更加重要,因此也更加具有决策相关性。经济行为分析中的作为计算依据的取数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的运用使得企业内外经济结构趋于不稳定,对于企业管理会计的要求就是:第一,比较与分析模型理论前提和现实前提的吻合程度,从而确定所选模型或者对计算结果的可能修正;第二.严格遵守取数分析要求与一般过程,确定取数方法以及分析方法;第三,评价取得数据的可靠性与确定性,剔除所选数据巾存在的风险因素;第四,严格控制模型中所用数据的不确定性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假如没有相应的控制措施,一定要对取数的风险值进行测定,适当地调整取数的大小。

从决策评价标准方面来看,目前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决策评价标准主要是利润最大化(成本费用最小化)和现金净流量最大这些利润、成本和现金标准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从企业管理目标来看,上述决策标准已经过时,至少说很小全面。

三、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观念必须与时更新

当前,世界已进入了新经济时代,也即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与传统的工业时代的区域性强、市场结构较为稳定的经济环境相比,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盈利主要依靠信息的收集和知识的运用,市场需求变化周期短,个性化非常强。目前的市场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市场需求的变化速度更是呈几何级的增长,及时捕捉市场最新动态是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求,因此管理会计的市场观念必须更新。

企业整体观念是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应该有的观念。现代企业的特征之一是现代化管理,科学规范的管理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作为企业管理核心的管理会计,必须发挥其工作效能,确保微观经济信息与宏观经济信息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满足相关利益团体各方面的需要,同时促进企业长期持续发展,使企业能够实现资本的保值和增值,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了更好地适应目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争取处于市场竞争的强势地位,企业一定要更加重视会计管理工作,加强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建立遵守职业道德的监督考核机制。会计要强化核算职能,规范会计行为,报账会计应定期与会计中心核对,以确保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完整和统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客观地记录和报告企业经济活动与经营成果,提供管理需要的财务信息,在财务指标的构建、信息的分类与报告等方面,要充分满足考核投资者对经营者委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及资本保值和增值情况的需要,同时满足社会广泛的利益团体对企业了解的需要。

会计的管理职能范文第5篇

关键词:航空公司 飞机维修 成本核算 成本管理 会计职能

一、分析飞机维修成本管理现状,探寻会计核算信息的需求

(一)传统飞机维修成本管理职能滞后

在分析飞机全寿命维修的经济性时,传统的运输企业往往在核算成本时以会计年度作为核算周期,将当期维修损益体现在维修发生上,暴露了会计信息表的狭隘性和局限性,停滞在单纯记录和反映情况阶段,显而易见,这是非常表面化的管理方式。这种核算方式,仅仅将当期机型的成本进行了核算,无法涉及到飞机发动机周期性大修的特质,严重时将会使飞机航线经营的成本失真。不可避免的发现,从会计职能的角度来看,传统的飞机维修成本管理对会计职能的应用刚刚起步,片面化,局部化的飞机维修成本基础和系统模型远远不能满足当前需求,粗略的会计信息与国际通行的飞机维修成本系统还有差距。产生了国内航空公司的飞机维修成本数据与国际航空公司的成本数据代沟,阻碍了航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现状亟待解决。

(二)国际飞机维修成本管理结构参考

传统现状的缺点需要借鉴国际方面的管理结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取长补短。那么国际飞机维修成本管理结构有何特点呢?首先,制定维修方案,对特定的维修工作的成本进行独立核算水平。举个例子来说,将A检、C检、D检的成本数据进行各自单独的归集和整理,与飞机制造商和同行业的维修费用水平进行“对标”,传统成本管理在这一点上则体系欠缺。其次,维修费用的分项划分,详细归类也是体现的一个优势,其分类细化到发动机大修费用、更换费用、起落架维修费用、机体大修费用等等。另外,传统的维修成本将公司自我维修费用归属性模糊化,也与国际通行的外包方式成本核算结构有所出入。

(三)奠定会计核算信息成本管理基础

综合分析国内外航空公司飞机维修成本管理核算的特点,不难看出,从会计职能的角度奠定核算信息基础尤为重要。分门别类的归纳为几类:特定项目与等级类,体现在改装项目、按定检级别等,对成本对标分析提供需要;重大事项与成本驱动要素类,体现大项目的核算费用;自主维修类,体现在不同的业务类型航空公司自身可以进行维修的成本转结算;特殊细化类,如对发动机、机体的大修记录,有助于对不同范围维修费的分析比较。

二、确立飞机维修成本核心内容,改进会计核算体系的职能

(一)核算体系对飞机维修成本的预测性、计划性和决策性

会计核算体系是最终可以左右飞机成本管理核算的导标,它可以利用记录到的大量数据,分析飞机维修各环节的成本,可以给予成本预测的参考;可以对计划内各项成本指标的确立,给予计划期内降低成本的方法和措施。会计核算体系也利用各种成本数据,可以对飞机维修的有关经济活动确立最优化的方案提供行动指南和参考。

(二)核算体系对飞机维修成本的控制性、核算性和分析性

会计核算体系是最终可以左右飞机成本管理核算的尺度,它可以按照既定目标,详细的计算、调节和监管整个成本形成过程,纠正误差,比较差距,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在后期进行校对核算,如实反映计划的完成情况,将维修的成本进行及时且真实的信息反馈;会计核算体系还可以结合统计资料,充分分析控制方法和因素。一步步完善制定更为适宜的举措。

(三)核算体系对飞机维修成本的经济性、差异性和影响性

会计核算职能从多角度体现了成本管理的基础是飞机维修成本。具体来说,不同型号的飞机设计与制造的不同决定了其维修成本的不同;随着机龄增长,维修成本也水涨船高;而维修市场的竞争也在外部环境里使维修经济成本有所差异。即使是相同型号的飞机,在不同的航线飞行,所面临的飞行环境,也将维修成本给予了区别和影响等等,这些都在核算体系中详细规划才能有效管理和控制。

三、涵盖飞机维修成本相关因素,建立会计核算管理的模型

(一)飞机直接维修成本及相关因素

飞机维修成本最直观的是直接维修成本,即纯维修费用。譬如,发动机翻修费用、部件修理费用、材料费用、人工费用等等。其特点是可控制性强,因而备受关注。有两种方式可以进行直接成本计量,公里成本和飞行循环成本。而飞机的机龄、航段长度、设计制造水平、尺寸等则是直接维修成本的关键性影响因素。

(二)飞机间接维修成本及相关因素

既有直接维修成本,也有间接维修成本,也成为维修工程机队资金成本。包括的内容也有很多,诸如飞机执行改装、维修机构设施、器材和非生产人员的支出、勤务等。可以对间接维修成本产生影响的是员工水平、库存设备和维修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因此也有其复杂性。

(三)飞机维修成本管理模型的建立

建立维修成本的管理模型即是有助于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为依据,以定量化的飞机维修费用为数据基础,将实际投入生产的维修事项及作业量与实际飞机维修成本数据相对比和匹配。制定中长期成本预算,将以以往计划外维修的原始数据错位修正和补充系统模型的预估尺标。形成预期维修成本的动态数据,将依据管理信息的不断修正和维护技术标准。评估和调整年度维修计划,对维修成本的调控形成年度维修成本预算,最终输出的是定量化系统化的飞机维修费用数据基础和参考。

四、控制飞机维修成本运营方法,开展会计核算专项的分析

(一)谨慎决断维修成本决策,制定机队维修规划

机队是航空公司的脊梁,是航空公司的经济效益、维修成本、营运安全的奠基石,包括机队规模的优化、维修要求的评估和飞机选型几个方面。机队的规划按照结构和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科学的维修成本决策,也是对航空市场的反馈结果。谨慎做好维修成本的决策,是避免维修成本无故浪费的基本保障。其相关业务如外委维修决策,修理方案决策、维修等级决策等都关乎着维修成本的长期持续和发展,应当给予相对的重视。

(二)优化实施维修管理方案,专项分析评估项目

为了正确及时的评估维修成本项目,航空公司有必要在会计职能完善的评估能力中建立完备的评估程序。一般来说,不涉及改装后的安全隐患的项目,需要经过严格的工厂评估,其决定性要经过技术经济等因素分析后才能做出,而应急设施、动力系统和飞机结构等相关项目,会给飞行安全产生巨大影响,那么评估通告要坚决迅速执行。在此,专项的评估就有深远的意义,其成本的有效分布将会使钱花在刀刃上,充分解决成本的流向,也大大提高了应急维修的效率和保障。利用针对性的分析,将评估、核算、管理等会计职能发挥出来,对飞机维修成本的控制有了长足的发展。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传统和国际飞机维修成本的管理和核算水平对比,介绍了飞机维修成本的概况,从会计职能的核算、评估等角度,充分利用合理的方式,探寻解决飞机维修成本降低方案,取其精华促使科学优化管理的系统体系建立健全,进而围绕体系中如何开展会计评估只能进行运转操作进行分析。为航空公司从会计职能的角度进行成本控制和节约提供了借鉴的思路,为维护成本的管理和核算提供了时效性和可靠性,将管理水平和能力给予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晓.浅谈飞机维修成本管理.厦门航空有限公司.2004.03

[2]程志贤.机务维修成本管理对会计职能转型的要求.中国民用航空.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