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研科研能力

教研科研能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研科研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研科研能力

教研科研能力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育科研能力;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一、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

迈入21 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教师这一职业,已经逐渐告别了“只要有知识就能当教师”的历史,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全球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为了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科研能力,成为研究者。

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具体指教师应当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论知识,具有收集利用文献资料、开发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开拓精神、理论勇气、严谨的治学作风以及执著的奉献精神等。

教师具备教育科研能力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而且是时代对广大教师的要求。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长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责任感,二是可以纠正教师头脑中的一些陈旧观念,形成教育教学新观念,三是可以在研究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①

二、教师具备教育科研能力的条件

(一)教师要树立和增强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自觉性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还不是能否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问题,而是绝大多数教师缺乏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笔者曾就“教师教育科研观念”做过调查,调查对象是山西省大同市(包括市区、城区及部分县区)的部分初中和高中教师,共发放问卷456份,收回422份,有效问卷422份。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与分析,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头脑中存在以下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意识,诸如“教育科研神秘观”,即把教育科研神秘化,认为搞科研只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专家的事,是高深莫测、很难做的工作,这一比例占被调查总数的68.4%;“教育科研无用论”,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无需搞科研,搞科研是额外负担,这一比例占被调查总数的35.6%;有些人则把教育科研简单化,认为能写出文章、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这一比例占被调查总数的86.6%。这些错误的不正确的科研观念会进一步削弱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必须通过宣传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使教师来一个观念上的转变,从而树立全新意识,这就是: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从事教育科研是每一位教师分内的工作,而且是必须要做好的工作,那种仅仅会教课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新时代的教师,也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教师要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常有老师说,搞教育科研很枯燥,其实并不是这样。如果你掌握了教育科研的方法,你就会感到研究过程本身是充满乐趣的。下面主要介绍教育科研的步骤及常用的几种方法。

教育科研的第一阶段是选课题,即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问题则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对教师而言,科研课题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课题指南和信息指南,二是本校教育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后者是主要来源,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教育科研不排除抽象的纯理论研究,但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应侧重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实用价值的课题。这样既可扬其实践经验丰富之特长,避其理论功底不足之短缺,又可以使研究直接服务于教学现实的需要。当前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内容应该主要涉及以下内容:新课程与各科教学、教师专业成长、教学反思、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等。

教育科研的第二个阶段是查阅文献资料,进行课题论证。查阅文献资料一是了解前人或他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二是获得更多的教育理论知识。我们一线的教师可以说专业知识的功底很扎实深厚,但普遍是教育理论知识欠缺,而平时在这方面的学习又不够,仅靠在师范院校学习的公共教育学、心理学及教材教法是远远解决不了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加之师范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对这些课程的学习本身就不重视,为此,利用搞科研的机会及时而大量的补充这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于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

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要进行课题论证。课题论证是有组织地、系统地鉴别研究的价值,分析研究条件,完善研究方案的评价活动。它包括以下内容:(1)主题目的:为什么选这个题目?通过这项研究达到什么目的?(2)课题的价值:所选课题的意义、作用、理论依据,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等。(3)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包括自己的优势及经费的预算等。(4)研究的主要内容、步骤的设计、采用的方法和研究对象的选择等。②

第三个阶段是具体实施,即严格按照方案进行,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变动。

第四个阶段是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科研报告和科研论文。科研报告或科研论文就是把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果用文字完整地表述出来。科研报告或论文的撰写一定要包括以下这些内容:(1)研究目的;(2)研究的对象或抽样;(3)采用的方法;(4)研究的经过;(5)材料的归类,整理;(6)结论;(7)建议、设想或体会等。

在具体实施的阶段,主要采用的科研方法有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限于篇幅,在这里主要说说调查法与行动研究法,这两种方法是教育研究中运用最广泛的。调查法的研究设计主要包括:(1)研究目的、背景、意义;(2)研究方式(是问卷、访谈还是成品分析);(3)研究对象或抽样情况;(4)设计指标体系(这是中心环节,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是科学的、有教育理论依据的);(5)设计问卷的访谈提纲。这一工作也有很强的科学性,具体参考教育科研书籍;(6)结果的整理、分析,即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法简便易行,信息量大,真实性强,最有使用价值,深受教师欢迎。另一种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它是一种由科研工作者和教师共同参与,谋求在工作环境中当前问题的解决、评价和改正行动过程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的实施步骤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订计划――开始行动――进行评价,即对行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如果可行有效即可整理资料撰写论文;如果计划方案有不妥,应立即修正计划,改正行动,直到可行有效。就目前而言,我们广大的教师参与的教育教学研究,从严格意义上说,都是行动研究。可以说,行动研究法已成为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主要方式。

(三)学校领导要为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提供自由宽松的氛围。这里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鼓励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为他们从事教改、教研提供宽松的环境;二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在全校形成教育科研的风气。为此学校应当做好如下工作:向教师介绍科研和教研信息,传播先进的教育理论,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和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定期不定期请专家搞讲座和指导教师科研,创办学术刊物等,使学校的学术研究有声有色,持之以恒。同时对于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要以制度化的形式给予精神上的表彰和奖励。对于高质量的教育科研成果,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奖励。同时要把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与职务评聘、评优、晋升、获得科研资助联系起来,这样使教师尝到科研成功的喜悦,进而调动其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③

最后还应指出,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动力,是教师自己发自内心地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观察、分析、了解、反思和改进,而不是外在的压力或功利倾向。那种为评职称,为争取课题经费而进行的所谓研究是对教育科研工作的亵渎,应当坚决制止。

注释:

①张贵新.对教师专业化的理念、现实与未来的探讨[J].外国教育研究,2002,(2)54.

教研科研能力范文第2篇

一、立足课堂教学。

切实落实常规教学的学生观、时效观和评价观。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既是确保优良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必经之路,更是教学科研的源泉。没有课堂教学的实践体验,教研只是纸上谈兵,海市蜃楼。

二、着力课后反思。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扎实实施教学、细心反思教学是教师的常规任务。就教研而言,课后反思尤其重要。及时回顾和总结每课的心得体会,并写出教学后记,记录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只有这样,教师的内在因素才能起作用,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反思内容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教学中的失误。包括过程和结果,这是反思的首要内容。

(二)成功的教学经验。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以及如何适时变换教学法;如何自然、恰当地导入新课;如何充分准备教具;为讲解重点和突破难点选用了什么典型例句,创设了什么情景和意境;发现并解决难点的有效方法等。

(三)回忆和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

(四)回忆和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突发灵感以及临场变通或调控的闪光点。课后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课后反思既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摸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又是教师自身剖析,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三、虚心听课,诚心评课。

有人说:“公开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确实如此,我是在听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也是在做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教学之余听课评课是学习交流的好机会。经常去听同年级或跨年级新、老教师的课感受不同,受益匪浅。各级各类的公开课价值更大。只有广泛汲取众家精华才能快速完善自我、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各级各类的观摩课、展示课和公开课呈现的是共性化、典型化的学习资讯,靠互动交流达到预期目的。而同事之间的随堂听课获取的是更为切合实际、真实有效的个性化教学技能技巧。靠自己去感悟、分析、思考、评价、判断。一般来说,公开课包括三种类型:示范型公开课;研究型公开课和竞赛型公开课。公开课通常是有组织的,有一定规模的,有特别准备的开放课堂。它为听课者提供一个真实的研讨情境,大家一起听课,学习、交流、研讨某一课题或教学模式并从中找出可供教学实践参考和借鉴的有效元素。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既有发现的快乐,又有创造的快乐。听课是输入感性认识的过程,而评课则是通过大脑解码处理输入的信息让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的重要过程。换言之,是感知上升为理论的重要过程。虚心听课后更应诚心评课。评课要掌握评价标准。应联系对比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客观、真实、全面地分析判断及评价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明辨是非优劣,得失功过。持之以恒,教师个人的综合归纳概括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鉴定评价能力都会有显著提高。这些能力恰好是从事教学科研必备的基本能力。

四、虔诚拜师,专心学艺。

凡事不可都得亲身经历,经验不可都亲自体验。为人处事要有“空杯心态”。虚心向他人学习方可尽快完善自我。根据不同教师的特长拜师学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多接触了解对方,其言谈举止都会感染自己的气质和风格。随堂听课更容易掌握或承传其优良的教态教法。在解答疑难和说课评课的过程中,能学到很多书本上难以学到的东西。名师的关爱指教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固然重要,但这只是外因,关键还是靠自己本身的内因起作用。

(一)热情主动、认真积极地参与各级各类的教学教研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假如你跟“师傅”去听市级公开课,认真听课、详细记录不必提示,评课环节你该如何对待呢? 或许师傅会要你做代表发言。不是师傅偷懒,而是师傅创造条件给你机会去锻炼。自己就应该认真对待、积极准备,先把个人的观点意见告知师傅,请对方鉴定修正后,再把较为成熟和完美的评价意见和观点亮出来供与会的同行们研讨。

教研科研能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青年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引言

从笼统意义上来说,教育科研能力主要强调教师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如何系统且科学探究教育规律、教育方法及存在问题的能力[1];从具体层面讲,教育科研能力具体包括教师展开教育科研时所表现出的课题选择、研究实施、信息整合、方案设计、活动组织、成果展示及运行等方方面面能力[1]。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不仅可促进其自身成长,更可推动整个专业化的教学发展。换言之,青年教师能力培养是国家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推动国家基础教育教学中产生深远影响。

一、小学青年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积极意义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提出,发展与科研是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创新技能及教育技术[2]。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及变更,传统一成不变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及手段都会被新型教学理念及模式颠覆,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教学改革。而为了加快教学改革进程,必然少不了教育科研,只有深入探究教学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强化改革,才可从根本上转化教师理念。简而言之,基础教学事业的深入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青年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至关重要。青年教师大多历经早期适应、中期稳定、稳步发展及后期成熟4个阶段,通过开展教育培训,可予以青年教师科学的教育科研指导,强化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知,激发教育科研热情,并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以帮助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适应到教学工作中。此外,强化小学青年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可推动专业化向更深、更广领域发展。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研究者,通过亲自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反思、总结,可及时识别教育中存在的漏洞,及早采取措施进行优化完善,对推动专业化深度、广度发展有积极意义。

二、小学青年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当前,国内强化小学青年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主要参考“F—D模型”[3],具体途径如下:

1.提升教育科研意识,激发热情及动力

青年教师是小学教学教育行为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队伍的新鲜灵魂,更是整个教育领域中最具学习潜力的生力军。然而,在教育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切忌采取强制式手段“赶鸭子上架”,而是通过科研成果展示、定期开展理论培训等手段提升青年学生科研意识,认清“科研兴学”、“科研兴育”“科研兴教”的现实价值,逐步形成科研意识。此外,学校方面应注重采取予以适当奖励等手段激发其内驱力,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到教育科研事业中,时刻保持科研热情与动力。

2.坚持校本培训为内核,强化理论教学

校本理论培训是小学继续教育培训的有效途径,具体培训中应充分尊重学校发展方向及教师的实际情况。针对青年教师教育科研中常见的问题,学校方面可从青年教师科研社会不合理、选题难及方向不明确等弊端有针对性提出培训策略,具体有:①强化科学指导。学校方面可建立帮扶机制,坚持以老教师骨干领头、青年教师跟岗学习为出发点,由有经验老教师引导青年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实践,并在实践中逐步掌握适合自身发展的研究手段。②注重理论知识储备。学校方面可邀请资深的专家、教研人员或本校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科研教育专题讲座,就如何强化科研、做好课题、撰写论文等重点内容进行深入讲解,以提升青年教師的科研认知及知识储备。③重视实践交流。学校校本培训应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开展科研成果展示、经验交流与分享,搭建互动合作、相互学习的开放式平台;组建青年教师科研小组,借助团队协作积极发挥集体力量,以实现个人突破、团队互进发展的目标。

3.组织教育科研实践,提升实践水平及能力

小学青年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可分为能力形成、能力发展两个阶段,而介于两者之间可穿插科研实践操作。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到科研实践活动中,自主开展科研并撰写出相关的课题结果,然后将科研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最后通过教学成效检验该科研项目的价值。而科研发展需以校科研室为“领头羊”、各科研项目组长前面“牵头”,引领各科研小组深化开展教育科研,并组织青年教师参与论文编撰,以提升科研能力。将科研成果投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可有效检验该科研项目的时效性、教育价值及成效。总之,应让青年教师认识到教育科研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教学,应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并提升自身科研能力与教育水平。

结语

总之,强化小学青年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是教育教学的大势所趋。为此,学校方面应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组织教育科研实践,提升青年教师教育科研认知,发展其科研能力,以最终实现教育科研的培养目标。

作者:范秀玲

    参考文献 

[1]吕林,唐敬.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效能感特征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5(10):56—57. 

教研科研能力范文第4篇

一、高职教师科研的价值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一支庞大的专业化高职教师队伍已逐步形成,高职教师的整体素质也在不断提高。然而,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高职教育所面临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无不对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日显重要。高职教育发展的这种新要求和高职教师角色的转变把教育科研推到了高职教育工作的前沿位置,高职教师加入到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中来也成方兴未艾之势。

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不仅有助于先进的教育思想的传播,有助于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推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助于教师自身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和职业志趣的培养。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到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同时,无论何种规模、何种类型的教育科研活动,最终都要以论文、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把成果发表出来,让同行评判、分享和借鉴。因此,教育科研的价值还在于它能推动学科或专业的发展进程。高职教师必须充分了解这种新的时代要求和教育的发展规律,不断增强科研创新能力,以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

二、当前高职教师应着力培养的科研素养

笔者以为,在当前社会创新这个大环境下,高职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应积极关注并主动培养以下基本的科研素养和研究能力。

1.高度的科研责任感

教师担负的社会责任是培养下一代新人,培养我们未来社会的创造者。我们要想在未来的世界之林占据坚实的地位,就必须在培养我们未来社会的创造者――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上下一番功夫。教师所具有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不仅是教书育人,还要研究怎样才能教好书育好人。高职教师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使命,更应好好研究当代高职教育的新问题和高职学生的新情况,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以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建设者。一句话,要本着对社会、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而工作和研究。

2.敏锐的科研判断能力

目前,高职教育科研的内容非常丰富,对热点问题的研究也很多。对于在科研上刚刚起步的高职教师和研究者来说,要密切关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和动向,研究那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实效问题。特别是应该选择适合本职工作需要的,或是具有本部门前瞻意义的,或是选择那些尚未有人研究或虽已有人着手研究但尚有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的论题,学会寻找空白点和薄弱环节作为研究方向。因此,所谓的教师科研判断能力就是要有把握时展要求的、能够着眼于高职教育的效能和价值研究的选题判断能力。

3.强烈的科研参与意识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思想观念的改革。”现在普遍存在某种错误的观念,就是有些教师将教育科研神秘化,认为教育科研高深莫测,那是科研机构、教育专家的事。“教师的职责现在是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一线教师要来个观念上的大转变,充分认识教育科研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敢于花大力气去研究和探索。许多科研的选题往往是那些尚未有人研究或虽已有人着手研究但尚有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的论题,在这个范围内去选题和研究,固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下功夫钻研进去,就一定会有收获。只有积极参与,教师才能不断提高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

4.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和资料的收集与管理能力

达尔文说过:“方法是最重要的知识。”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掌握基本的方法。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自然包含了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首先,要重视选题。选择适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选择自己有浓厚研究兴趣的,选择能够发挥自己业务特长的,选择自己占有资料较为充分的研究方向,尤其是要寻找空白点和薄弱环节。其次,要学会查阅文献资料,进行课题论证,了解前人的研究情况,积极吸纳别人的研究成果。第三,要严格按照计划和具体方案进行,不能随心所欲,尤其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第四,要善于归纳总结,了解论文和课题研究报告的基本写法。

限于目前高职教育很大意义上还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的一般性改良阶段,师资队伍还未快速转型,没有及时跟上我国高等教育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步伐,不能有效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因此,要深入研究高职教育问题,信息的收集、借鉴和使用是必由之路。为此,需要高职教师牺牲自己业余休闲的时间,多做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从中积累科研经验和科研能力。

与资料的收集紧密相连的就是高职教师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这是任何一个教师最基本的工作素质,也是科研型教师不可或缺的必备素养。因为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教师对该专业就不能具备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再谈相关资料的收集与管理以及更好地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就会勉为其难了。

5.应有的学术道德与法律意识

现实中不难看到,由于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淡薄,有的教师有意或无意地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也有的教师自己的科研成果被剽窃,而不懂得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对自身和教育事业来说都是一种损害。高职教师的学术研究必须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使学术研究更好地为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服务,既不能搞歪门邪道,危害社会安全,也不能搞学术腐败,沽名钓誉,降低自己的学术品位。因此,高职教师要增强自己的道德和法律素养,认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做到在道德和法律的规范内从事科研工作。

三、培养高职教师科研素养与能力的策略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的灵魂。高职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科研型和创新型教师。硬件建设对科研的重要作用已成共识。本文重在强调高职教师自身的科研软环境建设。

1.加强理论学习是基础

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到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社会,客观上要求教育的主题发生根本的改变,而高职教师要进一步增强教育研究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则必须加强学习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和最新的教育理论。教育科研基本理论对教师的教育科研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以及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方法学等。同时,要力求把目光由三尺讲台迁移到国外教育改革的大舞台,积极搜集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及教育改革的信息与资料,并进行认真的学习和消化。把这些理论及信息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并适时地付诸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研究探索,为高职教师科研素养与能力创新提供现实基础。

2.增强教育科研意识、不断进行教研尝试是保障

高职教师要提高科研素养,除了刻苦学习、勤于思考之外,还必须认真钻研、勤以实践。要从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等教育教学环节,以及当今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成功来源于尝试,没有尝试就没有成功。不少高职教师对科研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感,缺乏亲自动手动笔去做的勇气,因而即使有过很好的科研灵感和思想火花,也时常错失创新的良机。高职教师要打破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善于从日常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大胆地在教学中进行改革试验和研究。正是在这种不断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高职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才能得以建构起来。

3.加强教育科研相互合作、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是关键

在科研问题上,高职教师还应加强教育科研的相互合作。首先,要加强同事之间的合作,营造出一个互相激励、互相支持和互相帮助的科研氛围,学会用集体的智慧来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其次,要加强与地方科研部门和地方高校之间的协作,通过他们的指导和帮助,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教研方向,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再次,要加强教与学的合作。高职教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有重要责任,因而在提高自身科研素质时还应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综合提高。通过教与学的合作,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获得良好的教书育人效果,这既能达到教学相长,也能为科研积累广泛的素材,最终为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帮助。

总之,要使科研结硕果,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高职教师只要勤学不厌、勤思不怠,大胆尝试、努力创新,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素质,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科研型教师。

参考文献:

[1]董世春,毕秀华.怎样才能成为科研型教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6):83-87.

[2]曾昭玲.科研型教师的素养与培养策略[J].青年教师,2007(2):44-46.

教研科研能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等农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159-0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为适应扩招的需求,很多高校每年都引进一批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以缓解部分专业教师不足的压力。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的新鲜血液,以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进入高校教师团队,成为高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然而在教学岗位上,他们往往面临如何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技能的难题,合理有效的指导对于帮助他们尽快成长就显得至关重要。

我们对云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行校本研究,在调查访谈、督导信息反馈基础上,充分结合农业院校的教学实践特点,掌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问题,并提出构建农业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长效机制,以期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农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调查同时采取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根据青年教师群体的特点,分别调查40岁以下青年教师的基本状况、自我教学能力评价、提高教学能力的期盼和需要三个方面。个人访谈主要是了解教师的需求,以及对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建议和意见。

在全校随机发放的180份调查表中,回收农科类青年教师问卷100份、工科类青年教师问卷40份、人文社科类青年教师问卷40份。

(一)青年教师基本状况

被调查的青年教师学历都是硕士以上,农学类专业青年教师学历较高,博士人数比例最大;职称上绝大部分为讲师;毕业院校大多数来自国内其他非师范类高校毕业,而农学类青年教师毕业留校居多。

(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88%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感到基本满意,2%的教师对教学效果感到不满意,10%的教师对教学效果感到非常满意。14%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能力非常适应目前的教学工作,79%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能力适应目前的教学工作,7%的青年教师觉得不太适应。教学过程中,6%的教师对现代技术应用能力非常满意,83%的教师感到比较满意,11%的教师感到不满意;遇到的问题最多是“行业实践经验匮乏”,其次是教学方法运用不熟悉、专业领域知识不扎实,再次是现代教育技术缺乏。

(三)对提高教学能力的期盼和需要

从多数教师对上课的教学效果感到基本满意说明多数教师对提升教学能力有很大的期盼。在提高教学能力的理解上,78%的教师觉得教育学、心理学对教学作用大,22%的认为作用一般;86%的教师认为教学团队交流对提升教学能力作用大,14%的认为作用一般,说明大多数教师认同教学交流的作用。82%的认为教学竞赛对提升教学能力作用很大,18%的认为作用一般。在教学中迫切需要提高的能力主要集中在“行业实践经验”、“教学设计能力”。多数青年教师认为“多参加教学实践”、“老教师的传帮带”、“自我提高”、“外出进修”、“行业实践”能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农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问题分析

(一)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问题表现

1.行业实践经验匮乏。青年教师大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后进入到教师岗位,从学校到学校是基本的模式,因此大多数青年教师由于才从学校毕业马上走上讲台,对社会、行业了解不足,而农科院校的很多课程实践性强,行业实践匮乏使青年教师在教学上理论联系实际困难。

2.教学方法运用不熟悉。对于农业院校来说,教师的构成主体大多以自然科学等非师范类专业为主,缺乏教师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知识,缺乏教学实践经验,不能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再加上对学生以及知识的整体性了解不深,不能促进教学体系整体性和灵活性。

3.专业领域知识不扎实。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良莠不齐,上课只能按教材教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不能根据学生特性或专业特性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加工;专业知识不过硬还表现在科研脱离教学,不能将科研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

(二)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机制问题

1.学校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方法单一。主要是讲座培训、科研提升和学历提升,有针对性地开展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技巧的观摩、培训不多;组织教师外出交流、培训及教学观摩和比赛力度不够。

2.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发挥不明显,教研活动开展不系统。由于青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更由于所处的特殊阶段分散了其精力,青年教师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以系、教研室或课程组为单位的教学团队参与不够,传帮带机制不健全,教研活动开展不系统,青年教师对提升教学能力有心无力。

3.青年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对提升其教学能力乃至专业化成长缺乏激励机制。表现在教师职称评审体系重科研轻教学,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青年教师投入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上,很多青年教师很重视科研成果,对教学热情不高。

4.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学校设置的评课标准和办法泛化,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实际作用并不大,教学督导只“督”不“导”,缺乏关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奖惩性措施和建设性意见。

三、关于提高农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分析

(一)完善教学激励机制

青年教师认为,在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个人主动发展所起的作用比较大,说明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主动性较强,但由于存在科研收益大于教学收益的现象,完善教学激励机制尤其重要。

针对青年教师的需求特征,学校应重视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和培养激励,制定科学的人事管理和晋升制度,促进教师成长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激励制度。依托于学校的职称晋升制度、教师队伍管理制度,搭建重视本科教学,不断强化教风,规范教学管理,职称评定政策涉及对教学能力的要求和规定等平台和激励机制,加大对教学工作业绩的物质激励,不断改善教学活动的地位和教师待遇,以此增强教学工作的吸引力,从制度层面激励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二)提供教学基本技能专业指导

教学基本技能包括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择取正确的教学内容、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专业指导包括:第一,提高青年教师对教学课程的整体认识,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第二,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运用分组讨论、主题演讲、问答法、实验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第三,不断改进教学手段,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技术,勇于开拓教学手段的新形式,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三)师资培训方式方法多样化,扩大选拔人才的渠道

农科院校多是地方行业院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培养人才的任务。针对青年教师从学校走入学校的现象,除传统的讲座培训、课程进修方式外,应加大行业实践锻炼力度,有针对性的进行基层实践锻炼,增强对行业的认识和了解。进人渠道不要只盯着高校、科研院所,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除注重高学历外,应注重增加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

(四)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青年教师缺乏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如果没有前辈的指导,不能快速转换社会角色、融入高校教师队伍、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因此,中年教师在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青年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应该根据教师的执教课程和研究方向为其分配一名资历深厚的老教师,实行“一对一、结对子”的帮扶计划,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环节进行引导和纠正。青年教师应该积极投入到教学第一线,认真听课,虚心请教,善于发现中老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顺利完成角色转换、提高教学能力、融入教学生活指明方向。

(五)优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整体性

对青年教师来说,教学评价结果的反馈更有利于监督其教学活动的完成,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缺点,及时调整,从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尚不普及教学评价体系,云南农业大学虽然采用网上评课、学生访谈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和考核,但是评价标准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结果往往束之高阁,并不能及时向领导和教师反馈,因而落入“走形式”的窠臼。为避免教学评价机制行而无效,首先,制定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根据不同科目在学科性质、培养目标、学分要求等方面的特征,细化评价指标,并且尽可能加以量化,为检验教学效果提供可靠直观的依据。其次,完善评价内容。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不仅考察学生的考试成绩,更注重其综合素质的提高,还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手段等进行考核,创造公平公正的评价环境,从而获得正确的评价结果,并且把结果及时反馈和应用到教学中,完成指导监管教学活动的目的。

(六)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当前,我国处于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之中,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改变,教师的教学形式也逐渐多样化。青年教师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相对较快,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先进设备和便捷方式,促进教学活动形式和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我们在享受现代教育技术的方便快捷时,还应理性地分析和对待其所产生的种种弊端。比如,青年教师对教育技术的依赖程度过高,在遇到断电、断网等突况下不能独立完成教学活动,丰富的辅佐性图片、视频等教学工具大量运用了感官刺激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定向定式思维,不能有效启迪学生进行思考。综而观之,现代教育技术是把双刃剑,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握一定的度,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正确处理教研关系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两个重要砝码,教学是学校活动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校的整体建设。然而,必须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急于发展的青年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教学和科研相脱节、教育理论脱离教学实践,形不成一批教学骨干。因此,青年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教研相长的相互关系,在注重科学理论研究的同时不能忽略了课堂教学和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尤其对于农学类院校来说,大部分学科需要亲自实践操作,只教不研缺乏理论指导就变成了行动的莽夫,而只研不教缺乏实践的土壤则把理论空洞虚无化。农科院校的青年教师应该平衡二者关系,在教学的同时注重运用研究相关的理论,继而把理论研究动态和结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促进教学能力的稳步提升。

(八)加强师风师德建设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精神支撑,有利于稳步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农科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应该从端正教学态度、提高道德修养、锤炼道德意志等方面着手,在教学活动中认真贯彻执行高校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服务社会,这是坚定青年教师教真育爱的先进理念,强化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引领积极向上的教风、学风,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开拓进取的必经之路。参考文献:

[1] 李景.地方农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4,119(3):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