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教育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成功素质教育;非专业素质教育;评析
“成功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有明确和具体的素质培养目标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成功素质教育”这一词条,其内涵有诸多说法,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就是成功地获得了2009年度国家级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的作品的见解,即由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校长赵作斌教授的《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专著(以下称《赵著》)的见解。该作品在公开出版后就受到高教界一些知名专家,如周满生、周文斌、陈金明、陶梅生等教授的好评,他们的评议共同特点就是指出了《赵著》成功素质教育中“非专业素质教育”的性质和作用。诸项评价关键词就在于《赵著》中提出和强调了“非专业素质教育”这一概念,从而使其成为得到较大成功的教学成果。
“非专业素质教育”是相对于“专业素质教育”而言的,因为大学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作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的“四有”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成长”、“成人”的德、智、体、美等基础素质,而大学教育则是在此基础之上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这里“高级”和“高素质”的人才必定具有特定的“专门性”素质,既是“专门”的,则其教育的特性尤其是在社会高度分工的条件下必须具有高度的“专业”特点;又因为是“高级”的人才,其教育性质是具有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特点,所以,其培养目标是在“成长”、“成人”的基础上具有更高层次的“成才”、“成功”的要求,这就要同时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以外的综合素质即“非专业素质”才能适应时代、社会和市场的需要。由此可见,“专业素质是指人们为追求成功所必备的具有专业特性的优秀素质”,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方法以及在专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专业品格和专业观念等。而“非专业素质”是指不具备专业特性,但对人的成功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有时甚至是起到决定作用的素质。它是对专业素质以外诸多综合素质的提法,包括五大体系即观念(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拼搏、创新等特征)、品格(志向、胆识、心态、意志、性格等)、知识(专业知识以外的各种知识)、能力(如思维、创新、预见、适应、应变、沟通、协调等能力)、方法(主要指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等)。在这五大素质体系中,观念是核心,品格是关键,知识是基础,能力和方法是重要方面。这五项素质相辅相成,形成一个非专业素质体系,又与专业素质相辅相成综合构成为一个具有更高层次性的成功素质体系。这两大类素质结构的教育活动,就是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对这两者予以同等重视、同步推进,就构成《赵著》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的特色内容。
“非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之所以能成为成功素质教育理念的“本质要义”和作为实践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这可以从大学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予以认识。
【论文摘要】在我国,概念图已经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但研究主要聚焦于理工科,文科甚少。本文首先对概念图及其理论基础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深入探讨了概念图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并以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
一、概念图(Concept map)简介
20世纪初60年代,美国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Joseph D. Novak)教授根据Ausubel的学习理论提出了概念图这一概念[1]。Novak 和Gowin (1984) 首次提出了概念图,并将它运用到了教与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概念图“研究者 (Wandersee,1990)发现,这一结果用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 (徐洪林等,2003)[3]。概念图是知识以图式的形式在大脑中储存的一种方式,它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把人脑中的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和表达。概念图由代表概念、物体或行为的节点组成,并由综合、分层的空间网络形式来表示节点(概念)之间相互关系。概念(concepts)、命题(propositions)、交叉连接(cross-links)和层级结构(hierarchical frameworks)是概念图的四个图表特征。在概念图中,节点通常用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示,比如,椭圆;每个节点代表一个概念。而以直线、单向或双向箭头表示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图将概念或知识等级分层,最上层是较为普遍、包容性较大的概念,下层是较为特殊、更为具体的概念,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归纳思考及演绎思考方式。图1是关于马(horse)的概念图,通过它可以对马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
二、概念图辅助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1.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概念图的理论基础来源于Ausubel的学习理论。在他看来,人的学习是有意义学习,新知识的学习取决于新旧知识是否达到意义的同化,即知识的构建是通过已有的概念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开始的。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不断向该网络注入新知识。而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习者已掌握的知识,学习者个体必须把新知识和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新知识必须和学习者现有的认知结构产生相互作用。当学习者有进行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并把所要学的新知识同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同时Ausubel认为概念有不同的深度,可笼统也可具体。笼统的概念中包含着不太笼统的概念,在这些不太笼统的概念中又含有相当具体的概念。所以,根据概念具体的程度可以渐进地对概念进行区别。Ausubel 认为,学习者应会辨别新概念的层次。根据层次,把这些概念放入他们知识结构中相应的位置上,其实这个过程即是建构知识概念图的过程。
“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邵瑞珍,1984)[4]。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客体,而是来自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的,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后来的研究发现,概念图理论与上述观点不谋而合:通过建构概念图,学习者必须把要学习的材料与大脑中已有的与该材料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上位学习”、“下位学习”或“并列结合学习”,不断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
2. 认知主义关于知识的本质研究
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的本质在于概念和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概念是用以组织知识的基本单位,是建构人类知识的细胞或基本要素。在知识的系统中,概念是构成和联结知识的“节点”。命题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它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
当代认知心理学通常将知识划分为两大类: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概念图作为一种元认知工具,超越了有关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分类,将传统教学所导致的机械学习转变为有意义的学习建构。
用概念图来考察学生组织和理解知识的变化,强调学生知识构建的过程时,概念图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实质上是一致的。
3.人脑的记忆系统
人的记忆系统由3个存储器组成:感觉登录器,短时记忆(或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当接收新知识时,若要形成大的知识体系,必须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进行有序的反复。概念图之所以能强有力地促进有意义学习,乃是因为它可以作为一种模板,加以其丰富的色彩感,去帮助学生组织知识并使之结构化,将较小范围内的彼此相关的概念与命题扩大化。记忆之所以存在,正是由于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存在。记忆的根源在于使新旧事物间产生联系,并使这种联系保存在人的大脑中。
根据记忆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下列四种:形象记忆,这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和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如进入商场和参观展览会留下的记忆。逻辑记忆,这是以概念、公式和规律等的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如学习某种理论以及对定理、公式的记忆。情绪记忆,这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如对第一次进人大学校园和第一次领取工资的愉快心情的记忆。运动记忆,这是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如学习游泳和初学骑自行车时,对一个接一个动作的记忆。在日常生活中,上述四种记忆是相互联系,交叉进行的。
根据“左右脑机能分担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人的大脑中左脑的优势在语言、逻辑、数学、顺序,右脑的优势在韵律、音乐、图画、想象。应该通过系统、科学、简便的训练使两者有机结合、协调动作。由于概念图的本质在揭示事物间的各种关系并把它通过配有丰富颜色的“图”展现出来,故通过概念图辅助,学生不但可以很好的记忆所学内容,而且通过自己建构概念图,可以使学生把左右脑都调动起来,不断的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系,促进记忆的发生。
三、研究现状
概念图在国外的研究已经很成熟,国内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引进(朱学庆,2002;徐洪林 康长运、刘恩山, 2003;赵国庆、陆志坚,2004;袁维新,2004 等)[5]和教学应用(赵金波、吴红霞,2004;杨淑莲,2004;刘恩山、徐洪林,2003;赵金坡、黎加厚,2004等)[6]。在教学应用中,理科教学方面居多,文科方面甚少。笔者的教学实验证明,概念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也能帮助学生很好学习,记忆。本文在国内首次尝试探讨概念图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四、概念图辅助中学英语教学
使用概念图的目的就是将知识在头脑中图式化、视觉化。基于概念图是描述以文本为基础的命题网络这一观点,Jonassen指出,概念图是对作者的认知结构的准确反映[7]。Kosslyn提出了一个代表包含事物的命题和形象的认知模式[8]。Paivio也指出,信息是以视觉和言语进行编码的[9]。因而概念图节点之间的联系正是基于图表为基础的,能让知识以网络空间的形式视觉化的呈现在学习者面前。White & Gunstone列举出了关于概念图的六种用途:(1)探索对于话题的一个局限点的理解;(2)检查学习者对于指导的目的的理解;(3)检测学习者是否能勾画出概念之间的联系;(4)辨认学习者在确认概念之间关系时的变化;(5)找出哪些概念是核心的、关键的;(6)促进学习者的讨论[10]。
目前,学习成为一种越来越自主的体验,学习者和教育者都在寻求一种可以提高自我驱动获取知识的工具,而运用概念图进行学习则可以满足这一需要。在传统的学习目标分类上Bloom 认为,认知领域包含以下的几个步骤:知识(Knowledge);理解(Comprehension);应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 综合(Synthesis)和评价(Evaluation)。这几个步骤一般是以由简到难的顺序进行的。概念图能通过关键词的形式来更好的完成以上几个步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就是新知识与现有知识的整合。而概念图可以把这个整合过程更清晰的用图表呈现出来,使学习者看到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新旧知识整合。
概念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师生表达知识的工具,其优势在于使知识图式化,视觉化呈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展示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利用概念图来分析复杂知识的结构。Novak 和 Okebukola and Jegede 指出,将关键词、核心词以图式的形式用概念图表示出来,学习者能更好的提炼语言和词汇;辨别文中的关键词;将这些关键的话语组织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图表呈现出来;并在以后的学习上更好的利用这些概念图[11]。构建概念图的过程,对学习者来说,增强了他们对内容理解的信心,通过对前面的知识的连接,将其与现有的知识框架所整合,使学习者感觉其能够很好的掌握知识。另一方面,对教师来说,概念图的构建能把主题的多种方面的联系表现出来,因而能提供更多的例子使教学内容更清晰化。
五、概念图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 概念图辅助教学设计
概念图可以帮助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旧知与新知结合,相关概念与所教内容相连接,因而教师通过概念图整理归纳教学设计思路,课堂上能更好的呈现一种有组织、有框架的知识体系,以帮助学习者进行有意义学习。
2.概念图辅助头脑风暴学习与合作学习
计算机概念图工具给头脑风暴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计算机概念图,可以帮助降低用言语表达概念时出现的概念模糊、表达不清等情况;讨论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用概念图表达出来,以引导和激发讨论,促进有效的学生同伴及师生间的互动;通过同伴或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概念图,有助于合作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发展认知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使合作学习的进程速度更快更好。如在讲解Europe一词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式学习词汇。(如图2)复习和学习与Europe相关的许多词汇,包括地球(Earth)七大洲(Antarctic, Africa,Europe,Asia,Ocean,South America,North America),四大洋(the India Ocean,the Pacific Ocean, the Atlantic Ocean, the Arctic Ocean)等等。当然还可以继续拓宽与地域有关的词汇。
3. 概念图辅助个人学习
概念图辅助学习者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和和归纳;整合新旧知识;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它作为一种学习策略,能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创造性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并提高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4. 概念图辅助教学评价
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评价工具,适用于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的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制作概念图的构图过程,了解其学习进展和内心思维活动的情况,以便给出即时诊断与指导,完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进程,这样,概念图就是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工具。同样,概念图也可以作为总结性评价的工具,它对学生头脑中关于知识结构的图示化再现。教师和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自己学习的状况,从而有效地帮助学习者认识自我的状况,有效的认识自我。
六、概念图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语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一直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即使在交际教学法盛行的今天。教学中往往发现学生可以把单词在词典上查出来标注在单词下,但是却仍然无法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语法在英语学习的重要地位不容置疑。所以如何上好语法课,如何进行语法复习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以概念图在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为例来说明概念图在英语教学中的巨大潜力。图2简要表明中学语法(动词专项二)的概念图。
我们要给学生一个语法的整体观,让学生从整体把握语法体系。由于计算机概念图软件的优点(可以随意收缩),它可以逐层收缩。讲解动词专项(二)中语态时,可以进一步展开为图3。这样我们呈现给学生的不是单独的语法知识,而是由宏观到微观,再由微观到宏观。他们学到的语法知识应该是彼此联系,而非独立存在的。这样语法之间的关系便明晰化了,而且现在学的语法知识与以往所学知识很容易产生联系,促进语法学习向有意义学习发展。
通过学生个人和学生小组之间合作画出自己所学的概念图,也可以很好的评价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结语
概念图是一种知识呈现的工具。在国内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其对外语学习的辅助作用日益突出。概念图具有导引或巡航的功能,将课文内容通过关键词进行概览;概念图通过图式呈现方式使知识更形象化、具体化的呈现;其节点间的连接与发展使学习者更好的将新旧知识联系、组织与整合,并延伸知识;学生在使用概念图的过程中,师生、同伴互动,促进合作学习。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将更利于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Novak, J. D. Human constructivism: A unif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and epistemological phenomena in meaning mak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rsonal Construct Psychology, 1993, 6, 167?193.
[2]Novak, J. D., & Gowin, D. B. Learning how to lear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3][5]徐洪林,康长运,刘恩山.概念图的研究及其进展[J].学科教育,2003,(3).
[4]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5]朱学庆.概念图的知识及其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2,(10).
[5]赵国庆,陆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8).
[5]袁维新. 概念图: 一种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策略[J].学科教育,2004,(2).
[6]赵金波,吴红霞,范向华.运用概念图 促进读和写[J].中国电化教育,2004,(8).
[6]杨淑莲. 概念图在促进非良构领域知识结构化中的应用 [J].中国电化教育,2004,(8).
[6]刘恩山,徐洪林.运用概念图进行生物教学对学生认知方式的影响[J].学科教育2003,(7).
[6]赵金坡,黎加厚.概念图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4,(7).
[7]Jonassen, David H. (1992). ‘What are Cognitive Tools?’. In Kommers, Piet A.M.; Jonassen, David H. & Mayers,J. Terry. (Eds.). Cognitive Tools for Learning. Germany: Springer- 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NATO Scientific Affairs Division, pp. 1?6.
[8]Kosslyn, S.M. (1980). Image and Mind.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9]Paivio, A. (1986). Mental Representation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关键词:数学概念;教学引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62-02
一般而言,概念的引入分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向学生展示概念,另一种是向学生提出一些供研究讨论的素材,并作必要的启示引导,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思考。现代数学理论认为,概念教学是一种数学思维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显然,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后一种思维更能体现这一思想,具体地说,概念教学中可采取如下一些方法引入概念。
一、联系现实原型,引入概念
数学源于生活,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生成和运用概念,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亲切,而且能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易于理解、掌握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梯形”的概念时,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梯形的典型实例(如梯子、堤坝的横截面等),再画出梯形的标准图形,让学生获得梯形的感性知识,同时应注意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尽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用观察的方法引入概念
在数学概念中运用观察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和已经学过的知识,来探索数学概念的本质。例如“面积”的概念,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黑板、桌子、课本等实物的面来引入,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小刀剖开萝卜观察它的截面,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来引入。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使“面积”的具体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学生通过课堂观察的方法,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使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形成概念。
三、用归纳的方法引入概念
归纳法是讲数学概念时比较常用的方法。比如讲“平行线”这个概念时,教师出示铁轨、斑马线、门框等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这些图形中存在的线。学生经过讨论得出平行线的概念,在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对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的过程。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运用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尝试、去琢磨,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
四、由矛盾引入概念
矛盾法也是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常用方法。例如,在讲“梯形”这一数学概念时,可以这样设计引入: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是什么?让学生完成以下问题:(1) 是平行四边形;(2) 是平行四边形;(3) 是平行四边形;(4) 是平行四边形;(5) 是平行四边形。等同学们填完以后,老师填写: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进行判断,最后,学生得出这个概念是错误的。那么,这个概念究竟是什么呢?教师给出答案,并画出梯形的图形,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梯形”。
五、基于CPFS理论引入概念
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会遇到这些问题:当学生学了一个概念或一个命题,特别是学习了一组概念之后,往往不会灵活应用这些概念,不能把握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无法辨认概念的反例,也不能理解这些概念的变式。那么,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数学教师又该怎样解决它呢?针对上述问题和现象,南京师范大学的喻平教授和单教授在2002年创造了数学学习心理的CPFS结构理论,CPFS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下:包括概念系,概念域,命题系和命题域。CPFS结构是数学学习特有的认知结构,CPFS结构也是优良的数学认知结构。
1.通过概念域引入概念。一个概念C的所有等价定义的图式,叫做概念C的概念域。具体地说,概念域的含义是指某个概念的一些等价定义知识在个体头脑中形成的知识网络,是个体对数学知识的表征。利用概念域的有关知识,教师对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可以进行如下几种讲解:(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3)一个角的内角平分线平分对边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4)有两条边上的高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5)有两条中线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通过强抽象关系引入概念。强抽象(又叫强化结构式抽象)是通过引入新的特征来强化原结构。就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来说,减少内涵,扩大外延的抽象就是强抽象。但是,强抽象中增加的新特征往往不是现成的,其抽象往往具有创造性。一般而言,在原型中引进的新特征,应是原型中的部分对象具有的,所以,强抽象的实质就是对原型中的部分或子类对象的再抽象,抽象方法可能不再是直接对原型中部分对象的直接考查而抽象而成,而是通过引进新的关系或运算造成原有概念的分化,对分化出的子类再抽象其共同特征,作为定义新概念的内涵特征,或是尝试添加新的特征强化原型,使之成为原型的子类或子概念。与弱抽象的情况相类似,在数学的历史发展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不少强抽象的例子。在“角”概念上加上“90度”的特征,就构造出了“直角”这一概念,而“直角”是“角”的一个特例。这种造概念的方式,思维形式是顺向的,且过程简单明了,比较适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很容易理解接受。
3.通过广义抽象引入概念。广义抽象是在定义概念B时用到了概念A,或者在证明命题B时用到了命题A,则称B是A的广义抽象,即B比A抽象。例如:映射―函数―连续函数,就是一组广义抽象。我们知道,菱形和矩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我们在讲菱形和矩形的概念时,可以这样引入: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菱形和矩形,因此在引入正方形的概念时可以这样说: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或者,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数学概念是人对客观事物中有关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本质属性的抽象。在数学概念教学中,作为数学教师,要认真设计引入环节,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类比、猜想、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探究规律,才能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从而得出新的数学概念.
参考文献:
[1]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2]邵芳芳.关于数学命题教学和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EB/OL].2007-01-10.
http://eblog.xhedu.省略/group.asp?gid=3&pid=1408
[3]谭均明.对数学概念引入教学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5).
[4]陆银芳.融进生活实例的数学概念教学[EB/OL].2010-02-24.
http://hsdzx.省略/xkmszt/jyzy/jyky/alyj/167053.shtml
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前的教学现状
从我国课程的现状来看,我们的数学课程内容比较系统,重视数学理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常规计算等基本技能比较熟练,这是联系实际、培养能力的重要基础。但是数学课程中的不足也亟待改革,过分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的感悟和思考过程,忽视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揭示,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信心的激发和培养,我们的课程内容缺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分支、学科之间的联系,没有体现数学的背景和应用以及时展和科技进步与数学的自然联系,会使学生感到数学无用。我们更应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到信息时代后,原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陈旧,刻意的形式化的表达,以及对数学作为工具课所应起的作用的忽视,都制约了数学课的功能的发挥。所以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新课标实施中的亮点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数学课程应该反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的概念、法则、结论发生、发展过程和数学的本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数学知识结构,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这样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借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我们应当认真学习、不断反思、开拓创新,在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教学传统的基础上,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新课程理念理应走进广大一线教师的心里,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三、新课程改革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师教学理念与新课标的要求不合拍。教学方式的改变追根究底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新课标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使自己从高中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但是,多年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许多人已落入了“刚开始模仿别人,到后来重复自己”的怪圈。,概念由教师直接给出通过习题强化提高,在给学生纠错中提高知识的应用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虽教学成绩不错,却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得不到体现。“拿学生的汗水去弥补教师授课方式的不足”,实在是一件憾事。
2.教材的编排顺序和学生理解知识程度的矛盾。对于立体几何的教学,人们通常采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维论证,度量计算等方法认识和探究几何图形及其性质。必修2中第一章内容的编排,似乎和编者的意图不相符合,往往造成把直观图一节内容忽略化。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我的建议是想让学生对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直观感知部分),然后让学生了解这些几何体的画法,即直观图一节(操作确认部分),接着介绍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把三视图放在最后(以上是思维论证与度量计算),通过对三视图的理解,会根据三视图想象空间几何体的形状,画出直观图,去求其表面积和体积,水到渠成,并与高考相呼应。另外课本中例题与习题的难易不相匹配,例题简单,与新理念匹配,但习题部分直接加强了难度,没有过度之意。学生一时很难接受,教师不知如何下手。好似“新鞋子,老路子”。
3.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把握受学校的硬件设施的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过渡到了信息时代,很多数据图像的处理已经不再单独依赖传统计算。但一年的教学下来,很多老师有同感:新课标适合学生素质高,学校硬件设施教强的学校,必修1中的第三章内容是函数的应用似乎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事实上很多知识是靠计算机来完成的,如数据的处理,图像的做法完全借助于计算机,学生虽了解其然至知其所以然,但由于缺乏动手操作能力,理论缺乏实践的检验,往往效果不佳。这对于普通高中甚至是条件不好的地区来讲,恐怕不能涉足。这样限制了学生才能的发挥,对高校选拔人才也会受到影响,教材的编写者是否忽略了这一点呢。
关键词: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教学效率
一、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对于较长的概念要浓缩要点,促进学生记忆
对概念进行记忆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记忆概念之前首先要对概念进行相应地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相关内容了,才能准确记忆。为了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记忆,可以让学生自己用自己话进行总结和浓缩,提炼化学概念中的要点,这样不仅能够促进记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例如,学习催化剂这个概念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将其记忆为“一变二不变”,这样在让学生对一变是什么进行理解,对二不变是什么进行理解,很容易就记忆住了“一变”是指催化剂能够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改变,而“二不变”是指催化剂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进行化学反应的前后是不会变化的。
2.要进行相似概念的比较,避免混淆
初中化学概念比较多,每个化学概念之间都具有一定联系,所以学生们在对概念进行记忆和理解的过程中要注意其中的相似性,并进行比较,避免相似概念的混淆记忆。另外,概念记忆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交叉记忆、对立记忆也可以组合记忆,根据不同的概念采取不同的记忆方法,进行对比,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理解和记忆“氧化物”概念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与“含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对比并记忆,通过对氧化物和含氧化物的理解,学生会明白什么是氧化物,其与含氧化物的区别是什么等等,这样就促进学生进行概念对比,提高记忆效率,并且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氧化物和含氧化物知识的理解。
二、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分析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方法都具有其自身所包含的意义,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基本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概念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学习。
1.注重对关键字词的记忆,准确把握概念的内容
为了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含义的理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准确严密地论述概念,并且要对某些用词不当而导致概念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关键词在化学概念中的作用很重要,教师在讲解之处,要对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提炼,让学生大致理解某一概念讲述的主要含义,然后再进行细致学习,这样能够促进理解。
例如,在讲解“化合物”和“单质”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要着重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这三个字,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原来化合物和单质都是一种纯净物,在以后学习中,一提到“化合物”和“单质”方面的知识,学生首先就会想到纯净物。然后,教师可以在依据他们元素种类的多少进行化合物和单质的判断,也可以说一些物质,例如石墨、金刚石、氧气组成的气体等让学生区分是单质还是混合物,促进学生理解和记忆。
2.对概念进行变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教师在授课中,要从不同角度对概念进行变式讲解,要“活化”概念,让学生对概念的记忆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合理地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对概念的记忆能力。
例如,在学习关于“固体溶解度”方面的概念时,可以这样进行概念的“活化”:第一,在N摄氏度的时候,某物质在100g水里面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为Ag;第二,在N摄氏度的时候,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某物质的质量为Ag;第三,在N摄氏度的时候,在100g水里面,要促进某物质的溶液饱和,最少需要某物质的质量为Ag;第四,在N摄氏度的时候,有Ag某物质要将其制成饱和的溶液,需要用100g的水。这样一个概念,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学生进行区别记忆,能够很快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记忆牢固,提高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对概念进行正反列举,促进学生理解
为了避免学生混淆概念,教师可以首先对某一概念进行正面讲解,然后再进行反面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
例如,在讲解“氧化物”概念的时候,在从正面对氧化物的知识讲解完之后,可以这样反问学生“我们知道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物,但是同学们含氧化物一定是氧化物吗?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这样的反问,让学生从反面对概念进行理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避免了学生对概念的重复记忆和混淆。
三、结束语
概念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化学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概念中的重点词语,通过对重点词语的讲解,促进学生记忆,同时要对每一个概念的知识点特性进行分析,透彻讲解每一个概念,让学生搞清楚每一个概念与其他的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让概念在化学学习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苏继玲、曾琦.概念学习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以及新进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6.4